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魏羽玺书太平兴国六年十月甲午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宋大诏令集》卷一八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
知制诰魏羽:所上书言事,具悉。
汝朝有著位,身为王臣,耻效众人之从谀,远慕昔贤之骨鲠。
爰因按谳,有所见闻,飞章奏论,驰传来上。
朕颇骇其事,即令薄责,咸以条对,厥有端由。
郭震守官十年,抱常调而难替;
崔能视事未久,缘近诏而当移。
有司循举规绳,事状明白。
汝恐下民之无告,虑小吏之为奸,远有指陈,不畏强御,嘉尚之意,再三不忘。
更务倾输,以副虚伫。
营田使副诏端拱二年二月癸亥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宋大诏令集》卷一八二
农为邦本,食乃民天,遐观载籍之格言,此实帝王之急务。
将令敦本,无出劝农。
且思河朔之间,富有膏腴之地,法其井赋,令作方田,三农必致于丰穰,万世可知于利济。
今遣陈恕樊知古盐铁判官魏羽、索缃、河东转运使臧丙副使孔宪充逐路招置营田使副,往彼兴工。
眷惟黎庶,各有耕桑,闻兹创置之言,谅积欢呼之意。
按:《宋会要辑稿》食货二之一(第五册第四八二五页)。又见同书食货六三之六七(第七册第六○二○页)。
孔承恭等为少卿少监淳化元年四月丁未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宋史》卷二七六《孔承恭传》、《宋大诏令集》卷一六○、《古文渊鉴》卷四二
九寺三监,国之羽仪,制度声名,往往而在。
各有副贰,率其司存,品秩素高,职任尤重。
郎吏迁授,斯为旧章。
比闻搢绅之流,颇以台阁自许,目为散地,甚无谓焉。
朕将振之,自我而始。
其以兵部郎中孔承恭太常少卿魏羽秘书少监户部郎中柴成务光禄少卿魏庠卫尉少卿张洎太仆少卿吕端大理少卿臧丙司农少卿袁廓鸿胪少卿工部郎中张雍太府少卿
三部使淳化五年十二月辛丑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宋大诏令集》卷一六○
铜盐之务,所以笼天下之货财;
度支之司,所以办邦国之经费。
洎民曹之剧任,皆邦计之本源,盖以司金谷之耗登,谨府库之出纳。
爰从近代,以迄我朝,虽琴瑟改张,俾期于易治,而米盐细碎,益致于滋彰。
宜复前规,用为永制。
应两京、十路并复归三部,各置使一员,每部置判官推官共四员,人掌两案公事;
别置都监一人,序于判官之下,都勾部,以备三部专纠簿领之出入焉。
总计陈恕盐铁使枢密院承旨左屯卫将军王延德度支使枢密直学士、屯田郎张鉴左谏议大夫、户部使左计使魏羽右计使董俨并罢。
请选内外计臣奏(二 皇祐二年六月1050年 北宋 · 包拯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包拯集》卷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八、《太平治迹统类》卷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近以天下财用,公私窘乏,而主计之吏,近则三司使,外则转运使,乞精加选擢,委任能者,免致将来败事。
吴奎、陈旭等累曾论列,终未蒙施行。
窃缘三司使张尧佐早缘恩倖,骤阶华要,任之会府,委以大计,而本职隳废,利权反覆,公私困敝,中外危惧。
且历代后妃之族,虽有才者,亦未尝假以事权,又况庸庸不才者乎!
但富贵保全之,则无害矣。
臣伏见国朝自祖宗以来,当帑廪丰盈,用度充足之际,尚乃精选计臣如陈恕魏羽等辈用之,其馀亦尽一时之选。
况今上下窘迫如是,岂可专任此人,久居是职哉!
失天下之望,误天下之事,臣实为陛下痛惜之。
伏望特出宸断,授尧佐以他职,别求才杰之士,委而任之,责以实效,一二年閒,庶几可济。
不然,惧贻陛下之深忧也。
且宗社至重,财用至急,而安危系焉。
惟陛下特留圣意,臣无任激切恳迫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