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元和五年予官不了罚俸西归三月六日至陕府与吴十一兄端公崔二十二院长思怆曩游因投五十韵 中唐 · 元稹
押词韵第三部 创作地点:河南省
小年闲爱春,认得春风意。
未有花草时,先醲晓窗睡(醲:厚。《广雅·释诂三》:“醲,厚也。”)。
霞朝澹云色,霁景牵诗思。
渐到柳枝头,川光始明媚。
长安车马客,倾心奉权贵。
昼夜尘土中,那言早春至。
此时我独游,我游有伦次。
闲行曲江岸(曲江:在今陕西西安市南,秦为宜春苑,汉为乐游原,有河水曲折盘桓,故名。隋文帝以其名不正,更名芙蓉苑,唐复名曲江。开元中复加疏凿,为长安游赏胜地。《唐两京城坊考》卷三:“曲江,龙华寺之南有流水屈曲,谓之曲江……南即紫云楼、芙蓉苑,西即杏园、慈恩寺。花卉周环,烟水明媚,都人游赏……以为盛观。”),便宿慈恩寺(慈恩寺:在长安晋昌坊,今西安市南郊。《唐两京城坊考》卷三:“大慈恩寺,隋无漏寺之地,武德初废。贞观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高宗在春宫,为文德皇后立为寺,故以慈恩为名。”)。
扣林引寒龟,疏丛出幽翠。
凌晨过杏园(杏园:在长安通善坊,故阯在今陕西西安市南郊大雁塔南。每年春,赐新及第进士宴饮于此。),晓露凝芳气。
初阳好明净,嫩树怜低庳。
排房似缀珠(排房:指杏树枝头排列成行之花房。),欲啼红脸泪。
新莺语娇小,浅水光流利。
冷饮空腹杯,因成日高醉。
酒醒闻饭钟(饭钟:指寺院中僧徒提示进餐之钟声。),随僧受遗施。
餐罢还复游,过从上文记。
行逢二月半,始足游春骑。
是时春已老,我游亦云既(既:尽,完。《广雅·释诂一》:“既,尽也。”)。
藤开九华观(九华观:在长安朱雀门街之西第一街街西自北向南之第二坊通义坊,开元十八年(730)唐睿宗女蔡国公主舍宅所立。),草结三条隧(三条隧:泛指京都之纵横大道。隧,《诗·大雅·桑柔》:“大风有隧,有空大谷。”毛传:“隧,道也。”)。
新笋踊犀株,落梅翻蝶翅。
名倡绣毂车,公子青丝辔。
朝士还旬休(旬休:古代官吏每十天休假一天,称旬休。《唐会要·休假》(卷八二):“永徽三年二月十一日,上以天下无虞,百司务简,每至旬假,许不视事,以与百僚休沐。”韦应物《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九日驰驱一日闲。”),豪家得春赐(春赐:春天以朝廷或皇帝之名义赏赐权贵之物。寒食过后取榆火以赐贵近,即其类也。)。
提携好音乐,剪铲空田地。
同占杏花园,喧阗各丛萃。
顾予烦寝兴(寝兴:见本卷《秋堂夕》注。此泛指日常起居。),复往散憔悴。
倦仆色肌羸(肌:类苑作“饥”。),蹇驴行跛痹。
春衫未成就,冬服渐尘腻。
倾盖(倾盖:车上之伞盖靠在一起。《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谚曰:‘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司马贞索隐引《志林》曰:“倾盖者,道行相遇,軿车对语,两盖相切,小欹之,故曰倾。”亦指初次相逢或订交。)吟短章(一作草),书空忆难字。
遥闻公主笑,近被王孙戏。
邀我上华筵,横头坐宾位。
那知我年少,深解酒中事。
能唱犯声歌(犯声:指词曲变调。宋陈旸《乐书·犯调》(卷一六四):“乐府诸曲,自古不用犯声,以为不顺也。唐自天后末年,剑气入浑脱,始为犯声之始。剑气,宫调;浑脱,角调。以臣犯君,故有犯声。”),偏精变筹义(变筹:即在律令中使用“改令”手段以变换酒令。)。
含词待(一作徙)残拍,促舞递繁吹。
叫噪掷投盘(投盘:即骰盘,唐代酒令之一,用于活跃酒筵气氛。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自注:“骰盘、卷白波、莫走、鞍马,皆当时酒令。”皇甫松《醉乡日月》载骰子令云:“聚十只骰子齐掷,自出手之人,依采饮焉。‘堂印’,本采人劝合席;‘碧油’,劝掷外三人。骰子聚于一处,谓之‘酒星’,依采聚散。骰子令中,改易不过三章,次改鞍马令,不过一章。又有旗幡令、闪擪令、抛打令。”),生狞摄觥使(生狞:犹言狰狞,凶恶、凶狠之意。摄:代理,兼理。《广韵·叶韵》:“摄,兼也。”觥使:宴席上掌管行酒之人。参卷11《痁卧闻幕中诸公征乐会饮因有戏呈三十韵》自注。)。
逡巡光景晏,散乱东西异。
古观闭閒门,依然复幽閟。
无端矫情性,漫学求科试。
薄艺何足云,虚名偶频遂。
拾遗天子前(拾遗:古官名。唐武则天垂拱元年(685)始置左、右拾遗二员,从八品上,分隶中书、门下,掌供奉讽谏,为士人之清选。此指拾遗之职责拾遗补阙。元稹元和元年官左拾遗。),密奏升平议。
召见不须臾,憸庸已猜忌(憸庸:奸佞无能之辈。憸,《说文·心部》:“憸,憸诐也。憸利于上,佞人也。”)。
朝陪香案班(香案班:朝班。香案,放置香炉烛台之条桌。《新唐书·仪卫志上》:“朝日,殿上设黼扆、蹑席、熏炉、香案。”),暮作风尘尉(风尘尉:指河南县尉。元稹元和元年九月由左拾遗出为河南县尉。)。
去岁又登朝,登为柏台吏(柏台吏:指监察御史。元和元年四年二月除监察御史。柏台,御史台之别称。《汉书·朱博传》(卷八三)载汉代御史台列植柏树,故称。)。
台官相束缚,不许放情志。
寓直劳送迎(寓直:寄宿于其他官署当值,后泛指夜间于官署值班。唐李匡乂《资暇集》卷中谓“寓直”二字始于潘岳《秋兴赋》。),上堂烦避讳。
分司在东洛(分司:见本卷《台中鞫狱忆开元观旧事呈损之兼赠周兄四十韵》注。),所职尤不易。
罚俸得西归,心知受朝庇。
常山攻小寇(“常山”句:指讨伐成德军节度使王承宗。元和四年十月,王承宗反,朝廷以吐突承璀为镇州招讨宣慰使。常山,即镇州,成德军节度使之治所。《元和郡县图志·恒州(镇州)》(卷一七):“汉高帝三年,韩信东下井陉,击破陈馀、赵王歇,以钜鹿之北境置恒山郡,因恒山为名,后避文帝讳,改曰常山。两汉恒山太守皆理于元氏,晋理于真定,即今常山故城是也。”),淮右择良帅(淮右:即淮西。元和四年十一月,淮西节度使吴少诚卒,吴少阳擅杀少诚之子而代立,朝廷发兵讨之。)。
国难身不行,劳生欲何为。
吾兄谙性灵,崔子同臭味。
投此挂冠词(挂冠: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五》:“(逢萌)闻王莽居摄,子宇谏,莽杀之。萌会友人曰:‘三纲绝矣,祸将及人。’即解衣冠,挂东都城门,将家属客于辽东。”又,南朝梁陶弘景,于齐高帝作相时,曾被引为诸王侍读。家贫,求作县令不得,乃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事详《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后因之指辞官、弃官归隐。),一生还自恣。
陈旸著乐书乞给札奏 北宋 · 赵挺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七、《宋史》卷四三二《陈旸传》
旸所著《乐书》二十卷,贯穿明备,乞援其兄祥道进《礼书》故事给札。
乞令陈旸考北郊从享名位奏 北宋 · 黄裳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四六、《宋会要辑稿》礼二五之六五(第二册第九八七页)
南郊坛十二龛壝中,布列从享星位,具载其名,凡三百三十有八。至于北郊,第以岳镇海渎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目,别以四方,寘于成壝,而不列其名。虽从享于祇,莫非山泽,而何者来格?今兹讲行北郊大礼,尚未论著,是为阙典。欲乞令太常寺丞陈旸考其名位,取其可以从享者,详具以闻,列于成壝。
乞陈旸与优奖奏(崇宁二年九月) 北宋 · 何执中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六八
近礼部员外郎陈旸所撰《乐书》二百卷送臣等看详,臣等欲乞特加优奖。所有旸欲考定音律以正中声,更乞送讲议司,令知音律之人相度施行。
按:《宋会要辑稿》乐五之一八(第一册第三四一页)。又见《宋史》卷一二八《乐志》三、《续通典》卷九一。
差楷书画工写录乐书牒(建中靖国元年正月二十一日) 北宋 · 许几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七四、《皕宋楼藏书志》卷一一
尚书礼部近准建中靖国元年正月九日敕:「中书省:礼部侍郎兼侍读实录修撰赵挺之劄子奏:『臣闻六经之道,礼乐为急。方当盛时,所宜稽考情文,以饰治具。然非博洽该通之士,莫能尽也。臣窃见秘书省正字陈旸著成《乐书》二百卷,贯穿载籍,颇为详备。陈旸制策登科。其兄祥道亦著《礼书》,讲阅古今制度曲尽。元祐中尝因臣寮荐举,蒙朝廷给笔札、画工录其书,以付太常寺。今旸所著《乐书》卷帙既多,无力缮写以进。臣欲乞依祥道例特赐笔吏、画工三五人,写录图画进献。如蒙圣览以为可采,乞付太常寺,与祥道所著《礼书》同其施行。取进止』。正月八日,三省同奉圣旨依奏」。本部寻下太常寺钞录到元祐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敕:「中书省:臣寮上言:『曾论奏乞朝廷量给纸札及差楷书、画工等,付太常博士陈祥道录进《礼书》,未蒙降敕指挥。方今朝廷讲修治具,以《礼书》为先,臣切知所撰《礼书》累岁方成,用功精深,颇究先王之蕴。然而卷帙浩大,又图写礼器之属不一,祥道家贫无缘上进。伏望圣慈特降指挥,量给纸札并差楷书三五人、画工一二人,付祥道处,俾图录进,以备圣览,必有所补。取进止』。十二月二十二日,三省同奉圣旨依奏」。内楷书许差三人、画工一人,须至公文牒请照会施行。谨牒。建中靖国元年正月二十一日牒。朝散郎员外郎许几,朝请郎员外郎宋景,郎中阙,侍郎阙,朝散大夫、权尚书兼侍读丰稷。
题杜衍老来多病帖 宋 · 陈旸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八○、《宋名人书》卷五
杜公笔法,其妙入神,永叔以草圣称之,真不诬矣。政和乙未夹钟月既望,梅川陈旸笔。
句 其一 北宋 · 张励
押元韵
莫言伯道无儿嗣,看取千秋祀事存(宋张元干《芦川归来集》卷一○附录《宣政间名贤题跋·李易跋》 《芦川归来集》:陈晋之梦得其六世外祖郑氏故茔于荒榛野蔓间,岁既踰百,烝尝弗坠。殿撰张公深道作诗以纪异云云。)。
张元干幽岩尊祖事实跋(绍兴二年八月) 南宋 · 李易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九五、《芦川归来集》卷一○
陈晋之梦得其六世外祖郑氏故茔于荒榛野蔓间,岁既逾百,烝尝弗坠。殿撰张公深道作诗以纪异,有云:「莫言伯道无儿嗣,看取千秋祀事存」。两公皆闽之君子也。今殿撰公之犹子元干仲宗所立复如此。诸老先生又从而嘉叹之,诚可以风薄云。李易谨题,绍兴二年八月。
信阳军改建学记(绍熙二年十二月) 南宋 · 洪迈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一九、《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二○
学为王者事,三代共之,然非遭世大宁不克也。靖康、建炎之际,九县雾塞,淮汉最不幸,莽为战场。真人御天中兴,驯复耆定,而被灾深处,夷伤已酷,膏肓之疾未瘉,又加厌焉。正万金良药,蚤夜扶救,势不得为壮人明,信阳是已。盖自申伯始彻国,历汉晋朝,南北瓜分,镇以司州莫府,襟襄带隋,肘掣唐蔡,遂为必争要区。直辕、冥阨之隘,黄岘、武阳之岨,酋矛长锹,日寻于山谷间。人如惊麇,无所定止。何况于今标榜一邦,不能满四千室,凋弊极矣,乌识所谓「思乐頖水,青青衿佩」者哉?固尝依兴国僧房饰名曰学,披丘墟,丛薄财,矢一殿,功制简短,春秋释奠殆无位可立,过者视如贾陾。曩番阳佘侯童出守,陋其太野,访义阳山之东,有乡先生张如松空地弃,将经营改为,未果而去。越十有三载,河内关侯良臣至,锐然谋必成。造意之初,张子闳从父治命,尽持地予官。即日作殿堂、斋庐,以楹计者合五十。虽一钱之费,必出于公,片瓦寸椽不忍民焉取。山川秀丽,室宇敞豁,高明爽垲,市嚣之声弗闻。且将料籍田,使居者续食。是区区者,一旦诗书诵弦,乃几与齐、鲁气习不异,旁左郡邑皆相传叹夸,良以为莫可及。方朝家垂意长吏,命教为学,则筑宫育士,职应示宜。若其易不难顾施之矣,闽江越间可也。兹壤土斗大,当理襄补败之馀,颗赋盐,粒数米,琐琐而靳之惧不给,尚何暇𧫩谰绳墨,轶思虑于案席外乎?侯为政于是为可书矣。侯甫冠,鼓箧游胶庠,挹隽声,作诗熟《文选》理。既而用门功策武爵。故相国文靖梁公雅知之,迈亦奉诏旨荐临边州。闻其设施章章,为跃如以喜。伻来谒记,亟把笔不辞。信阳宰郭晞宗行教授事,与诸至之长刘允脩、蔡居仁、陈晋之及张君,皆致力于斯役,宜一切得书。绍熙二年十二月四日记。
三山陈先生乐书序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二二、《诚斋集》卷八二、《玉海》卷一○五、《皕宋楼藏书志》卷一一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
宋自艺祖基命,顺应天人,太宗集统,清一文轨,真宗懿文,倬彼云汉,仁宗深仁,天地大德,英宗广渊,克肖四圣,至于神宗厉精天纲,发愤王道,丕釐制作,缉熙百度,集五朝之大成,出百王而孤雄,声明文物,焕乎有章。相如所谓五三六经之传,扬雄所谓泰和在唐虞成周,不在我宋熙、礼之隆,其将焉在?于是太常博士臣陈祥道上体圣意,作为《礼书》一百有五十卷,其弟太学博士臣旸作为《乐书》二百卷,然未就也。至哲宗时,祥道以《礼书》献,至徽宗时,旸以《乐书》献。中更多难,二书见之者鲜焉。今年二月丙子,朝奉大夫、权发遣建昌军事三山陈侯岐送似《乐书》一编,以书抵万里曰:「岐学殖荒落,稽古刺经则岐岂敢?然幼师先君枢密,尝因请业而问焉,曰:『士奚若而成于乐』?先君曰:『圣门之乐,骤而语未可也,抑从先儒而问津焉。则乡先生陈公晋之有《乐书》在,小子志之』。岐自是求其书,老而后得之。舒鼎昭兆不足为古,瓘斝纪甗不足为珍,然不敢私也,是用刻枣,与学者公之。愿执事发挥而润色之,以诠次于先生序篇之左方,俾学者有稽焉」。万里发书披编而三读之,盖远自唐虞三代,近逮汉唐本朝,上自六经,下逮子史百氏,内自王制,外逮戎索,网罗放失,贯综烦悉,放郑而一之雅,引今而复之古,使人味其论,玩其图,忽乎先王金钟天球之音,锵如于左右也;粲乎前代鹭羽玉戚之容,跃如于前后也。后有作者不必求之野,證之于杞宋,而损益可知焉。读之至《女乐》之篇曰:「女乐之为祸大矣,齐人遗鲁孔子行,秦人遗戎由余去,晋出宋祎帝疾愈,虞受二八邦政乱」。则执编而叹曰:「铄哉言乎!其有国者之膏肓,而医国者之玉札丹砂乎?斯人也,不有斯疾也,上也。斯人也,有斯疾也,而服斯药也,次也。斯人也,有斯疾也,而吐斯药也,又次矣」。庆元庚申,具位杨万里谨序。
天禄琳琅鉴藏旧版书籍联句 清 · 弘历
七言排律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二十五
芸编蕴古香盈群玉之藏茗榼延韶欢洽重华之赏溯前度签罗缥碧联吟美已窥全递今番响戛琳琅比例珍宜居上繄此传称善本取之而尽拔其尤原夫刻贵初摹数焉而必从其朔盖自石经乍泐制创成都雕字旋繁文详广顺范移铁板存中之旧话堪稽倚向书床邦彦之遗闻弥艳况复西廊东库颁官留胄监之书兼看崇化麻沙入肆走巾箱之式考纪年于大定翠琰曾镌徵掌署于兴文白藤竞印逮胜国技沿剞氏苏州样比杭州更谁家影付钞胥汲古妙偕述古别梓梨而选粹宁徒边论单双验楮墨而差良奚止画分粗细嗤耳食钤题漫信摭名则赝鼎都删任手披摸索非难审体则善刀能品物克聚于所好喜四百部甲乙都排书在佳而不多阅半千年菁华尽备历宋金元明而完弆护持应藉六丁依经史子集以胪陈整娖真同二酉爰乃拈题举典因之授简分曹日是初三中适春朝元旦人仍四七班兼凤阁鸾坡计祈年尚及经旬招宜徵角顾侍宴才过畴昔乐逮臣邻讵矜中垒阁藜名沿天禄略仿新吴府玉韵叶青阳矧兹储以昭仁在予益凛体仁之义亦曰喻惟求旧愿尔无忘由旧之规
上正三节肇春祥,茶宴重华例有常。
黄阁玉堂胥就列(御制),赤文仙藻首成章。
什研丽则抽中秘,笺授臣邻侍左厢。
四库昨曾赓竹素(上年茶宴以四库全书联句臣舒赫德),百城兹又咏琳琅。
涵书味复融诗味,挹茗香频沁墨香。
照以青藜卑汉阁(臣于敏中),积来元圃陋曹仓。
府区典籍西都固,美埒球玕禹贡梁。
漫诩邺侯签插架(臣李侍尧),浪吟何氏屋连床。
乙光偕赋乙未宴,甲观联披甲子装(书自乾隆甲子重装以来凡有所得均签书年月以志鉴藏先后)。
各按部分部系句(诸书各系以句臣福隆安),总胪目举目归纲(宋版及影宋钞全入题咏亦如四库全书例以经史子集为次其元明版则各举其尤佳者入咏)。
宋金鉊椠元明继,经史精华子集襄。
续后韦编王弼注(周易)。(御制),笺依毛传郑公乡(监本毛诗)。
吕诗真鉴属元汴(吕祖谦诗纪项氏天籁阁藏本),周礼精锓标建阳(周礼本宋建)。
纂附阙官逸教补(无名氏周礼纂图互注臣官保),解求盲左癖奚忘(杜预春秋经传集解)。
腴词音辨唇兮齿(陆德明左氏音义),墨守疵攻膏与肓(公羊传注疏)。
红印鄂州沾纸湿(公羊解诂建即何休注徐彦疏宋本末有鄂州州学官印臣程景伊),缪纹晋第带芸芗(谷梁传注疏之首有晋府书画印)。
中书劄付胥徒掌(程公说春秋分记书未有元大德间奉江浙行中省劄付红印),小字巾箱尺寸强(五经小字本)。
缋匠六经贻越殿(杨甲六经图书籍印有宋缉熙殿臣王际华),学童四子溯衢庠(四书州宋衢庠本)。
详申邹邑推张栻(张栻孟子详说),广梓闽中衍野王(孙彊大广益会玉篇中增顾野玉原本宋闽刻)。
迹对𣆀规尝纪数(六经之名始见庄子天运篇谓吾何以规老𣆀哉及六经先王之陈迹云云臣蔡新),类虚班艺匪遗亡(汉书艺文志无史类盖是时诸史未兴如楚汉春秋䓁书今入史类者皆在春秋类匪阙遗也)。
惟欣文景能休养(汉书),亦曰明章号治康(后汉书)。
五代即隋尚如桧(隋书)。(御制),两家改煦并存唐(唐书监宋祁欧阳修改刘煦旧唐书明本廿一史遂不收煦作论者谓旧书自有胜处武英殿板新旧并存)。
考钞涑水聊稽异(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异),鉴刻庐陵肇间行(朱子资治通鉴纲目本是书初刻温陵别其纲为提要此乃继刻庐陵者纲目分行间列如春秋经传例)。
具本末全启冯谷(袁枢通鉴纪事本末按枢昉为此体冯琦宋元纪事本末谷应泰明纪事本末皆袭之臣稽璜),念终始典冠羲黄(范祖禹帝学)。
提其要取括繁冗(钱瑞礼诸史提要),纠厥缪爰资救匡(吴镇新唐书纠谬)。
真笔几家窥笔削(吕夏卿唐书直笔新例臣英廉),确评谁某汇评量(唐宋名贤历代确论不著汇人姓氏)。
重儓蓝本痴循顾(刘向古列女传为每传有图传顾恺之制),半壁黄图僻剩杭(祝穆方舆胜览时宋偏安馀杭书中不及中原郡县)。
上下岁三千可计(历代史书虽未备然已具编年纪事两体可得经世之全臣阿思哈),寓卮说九百相望(诸子虽立意不同总不越漆角寓言卮言之旨)。
志皆论也迁仍况(荀子子史记礼志即取荀礼论为之),蝶或周与绂写庄(南革经人有庄子像明永乐间舍王绂奉敕作赞)。
争逞仪秦用嬴赵(战国策溎臣张若),特模耕织更农桑(汪纲农桑书轩向曾题刻楼璹耕织图于多稼兹书乃集陈敷农书秦观蚕书及楼璹耕织图诗成之)。
洪怀逸少笔随记(洪迈容斋三笔),程演仲舒意寓良(程大昌演繁露)。
钟鼎虫鱼亚尔雅(王俅啸堂集古录)。(御制),形声点画匹凡将(李锡排韵字类)。
虞初嗣渐淆群喙(小说始自虞初乃子家之流𣲖),挚别沿徐撷众芳(汉志但云某家若干篇集之名始挚虞流别)。
纫佩秋兰托湘沅(楚辞先臣曹秀),翻阶春草接池塘(谢朓集)。
拾遗句配黄金匮(杜工部诗史),九注函翻败锦囊(九家集注杜诗书是书从之武英殿库贮残内检得)。
淮蔡仆碑压山斗(韩昌黎文集治臣梁国),溪潭游记辟蛮荒(柳柳州文集)。
博夸五百狐留腋(五百家注昌黎集十辑者自夸摭拾之富实祗百四八家而已),巧遇一双剑合铓(五百家注柳子厚集乃校武英殿旧贮因新得五百家注韩集取之同为韩醇刊本足称双璧)。
思颍手排杂琴局(欧阳修六一居士集臣周煌),和陶神遇引壶觞(苏轼和陶诗)。
箕弓裘冶兄师教(苏辙栾城集为其曾孙所刊),轮辂水冰宾客场(六臣注丈选)。
了识佚名录枚傅(徐陵玉□新咏傅按文选古诗十九首不著作者姓名其云枚乘毅之诗仅见于玉台新咏臣王杰),不收新律韵宫商(姚铉唐文粹体此书祇收古诗而不及律自属有见)。
遗苏文选疑难解(圣宋文选不内独无三苏此可解),忆杜正宗慨以慷(真德秀文章正宗而其自序以自昔集录文章者若杜预诸家湮没不传行世之昭明文选唐文粹二书未得源流之正云云)。
赋拟青钱盖小技(选青赋笺)。(御制),考凭玉枕祇专长(桑世昌兰亭考以上宋版)。
金源印独畴骖靳(吴兢贞观政要之乃金时版祗此一种为世所罕见),宋影誊佳拟颉颃(藏书家竞贵宋椠今远内府所储影抄各种精好实有过雕本者)。
闻扩九师通奥窔(赵汝禖周易辑闻臣彭元瑞),说宗七日契微茫(赵彦肃复斋易说)。
赞爻象彖猜图马(王宗传童溪易传数其说主义理以言象),徵夏商周爱饩羊(聂崇义三礼图)。
会读论须淳祐蔡(蔡节论语集说臣汪廷玙),艳题名讶状元张(张九成孟子传)。
颉篇约谱物从朔(夏竦古文四声韵),内则少仪谦弗遑(张时举小学五书)。
年表自然堪缀范(熊方后汉书年表臣董诰),长编焉肯遽侪光(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按司马光作通鉴先徘长编焘纪宋事不敢自谓续通鉴但云续长编而已)。
河山故汴雁横塞(王存九域志),风月清波雀处堂(周煇清波杂志)。
鲁语馀犹传孔圣(家语肃臣阿),台仪精敢企轩皇(新仪象法要圜宋苏颂编当时台郎所肄理精皇祖学契穹会通西法钦定数蕴仪象考成诸书实足为天下后世法)。
全图庚鼎足冠冕(以大临考古图铜辑绘三代秦汉玉古器首载庚鼎),杂记金壶颇博详(宋释适之金壶记)。
屈子志宁在草木(吴仁杰离骚草木疏)。(御制),刘郎词早叶笙簧(刘宾客外集)。
友朋辋水言都妙(王摩诘集),昆弟盘洲誉最扬(洪适盘洲集)。
写笔钩摹观太乙(以上影宋抄本椿臣达),琴偏郑重牒文昌(元时书集并由中书省牒下诸路刊行)。
义原靡尽圣经大(真德秀大学衍义),音所由生乐记彰(陈旸乐书)。
琐载续貂补安取(李肇国史补传记肇续之刘餗作国朝臣汪永锡),瑰谭铸象怪何妨(山海经)。
戈矛西蜀乃同室(李心传道命录),斧钺东莱空望洋(吕祖谦东莱博议)。
才隽左司宜柳替(韦苏州集绶臣吴诏),谋深内相为裴伤(陆宣公集)。
大都丛简搜瑜瑾(以上元版入选者共八十馀部今略举数种以例其馀),胜国雕梨太莠稂(内府所藏明版指不胜屈今取其最精者尚得二百五十馀部)。
王侍书饶瘢且垢(明版黄伯思东观馀论精是书内有法帖刊误一释种辨正王著之失颇称核钦定淳化阁帖文考异多采之臣曹文埴),元才子直走而僵(白氏长庆集逮当时元白齐名其实微之不乐天远甚也)。
辑今弆古非同事,天禄文渊故别藏(旧藏宋金元明版书籍汇为天禄琳琅至新辑录之四库全书则特建文渊文源文津三阁分贮之)。
赝制还因重订正(近因重校天禄琳琅旧藏凡伪充宋元椠卯者俱详加别择改正)。(御制),兼权严与判低昂(有确系旧刻而时代向未详者并为核正归入)。
二坊私版官三舍(祝穆云建宁崇化麻沙二坊号图书之府今所藏有建本麻沙本盖宋时坊书其监本则官版也),诸邸外储内两廊(中有东宫书府晋府诸印又内殿缉熙殿诸玺乃东西廊书库物)。
枢(鲜于枢)頫(赵孟頫)璧(文)贞(王世贞)昌(董其昌)晋(毛)振(季振宜跋皆鉴藏诸书人各有题印记臣沈初),赵(衢守长沙赵淇)韩(临邛韩醇)陈(临安鞔鼓桥南陈宅书铺)岳(相台岳氏家塾)廖(世䌽堂)余(建安勤有堂)汪(新安汪纲有以上七家皆宋时刻书姓氏惟余氏勤堂则自宋至元明世守其业)。
流传手眼衡殊允(诸书中如汉书唐书紏缪久经鉴赏流传确有可据),绘尽须眉兴欲狂(汉书前有赵孟頫王世贞像楚辞前有屈原朱子像)。
少益贵乎多益善(有一书而自两部以至十数部之多者臣纪昀),前思作矣后思臧(有一书而宋元明各有梓本以后仿前而并工者兼为收录)。
盘螭玺叠登璚笈(每部用乾隆琳琅御览之宝及天禄雨盐),萦虬章鲜揭宝房(间有旧用文渊阁及内府图书等章)。
宠贲天颜知有喜(内最善本如前汉书资治通鉴纲目九家注杜诗皆命写御容于卷端臣陆锡熊),褒题奎翰训无疆(曾经三十御题者计二种)。
聚珍井井超模范(殿武英聚珍版制极精良简备如书中明无锡华氏铜活字长庆集亦此法然致用较为不便),扫叶纷纷对勘戕(诸旧本皆完善精确凭以较对或可少免扫叶之误)。
联咏服膺源出水(委一御制三阁记并以水言文涵汇万有源贯以田部为六义乃诗之渊源也臣陆费墀),蒇编拭目派归沧(所收各种并即缮入四库全书)。
旧时寝息仰霄汉(天禄琳琅之书贮于昭仁殿乃昔日皇祖寝官也),此日书声达尚方(上书房即对此殿皇子读书声每达于此向曾有诗)。
铭著昭仁深体验,行斯未逮敢无蘉(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