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众官祭曾恭人 宋 · 廖刚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高峰文集》卷一二
惟灵懿德淑仪,自初有闻。
以配君子,鸾和芷芬。
匪顺则贤,警戒相成。
曷其有子,义方训勤。
煌煌命书,载锡之荣。
柔嘉钦止,色意莫形。
死生常理,亦既了达。
平生诵持,藿食戒杀。
维积恐多,益大庆阀。
寿富宁谧,百顺罔缺。
呜呼哀哉!
始则有终,岂无契阔。
七十二年,恍如电掣。
风猎铭旌,悲笳迅发。
薄奠斐词,庶悼永诀。
代祭中书夫人文 宋 · 廖刚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高峰文集》卷一二、《永乐大典》卷一四○五○
吁嗟夫人,柔嘉钦止
天实相德,以配君子。
载锡命书,煌煌金珠。
夫人视之,淡然若无;
孜孜奉国,大臣则勤。
夫人助之,夙夜惟寅。
庞眉在堂,衮衣在室。
惟家之庆,夫人有溢。
奄其逝矣,日月弗居。
有怀懿行,孰不欷歔?
苕水之滨,既卜佳城。
牲刍薄奠,式饯铭旌。
李景夏 宋 · 鲍慎由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六七、《皇朝文鉴》卷一二○
向辱书勤甚。
属差考试山阳,往反弥月,到家未弛担,小儿不幸,亲党亦有哭泣,忽忽无好怀。
受代不远,俗事日加多,故因循不得为报,皇恐皇恐。
师文到官,亦已暮年,靖共职事,当不素食,位无小大,必行其志,期于无愧而已。
世之士大夫在下则卑某官曰:「此不足为也」!
皆偃然自高不事事,慕晋人恐不及,至登用于上,亦果肯有为乎?
夫富贵在彼不可期,终身小官,亦终身不事事矣。
然则食人之禄,独无愧耶?
录事参军实郡纪纲,于事当无不统。
今任用重轻,与古殊绝,文书行吏,或有以相关者,顾皆不急,然筦库犴狱,率兼领之,尚号烦碎。
钦止始至之日,与之立科条,坐曹不少休,或相劳苦曰:「公,儒者,翰墨职也。
米盐且败公意」。
或相诋毁曰:「是锐始者,久必怠」。
钦止为之将三年也,盖如是而后安。
夫材力不任其事,冒焉以居,材力足任矣,苟且以自便,小官可也;
官益大,任责益重,又将冒焉,又将苟且焉,一身或免矣,如国何?
此时俗习以为常,而古人所大惧。
师文磊落远器,今乃局促于委吏之末,日与市井小人商榷铢两,惟恐无嬴馀以登有司之课,诚若有可厌。
顾官以是为职,钦止私忧执事之怠也。
是以有前所陈,愿少察之。
昨书推誉,皆过其实,谨避席不敢当;
置规皆中其病,谨再拜受赐。
朋友道绝久矣,今为尤甚。
平居接杯酒,出肺肝,非专道义之交,皆势利之求也。
阳为道义,阴为势利,尚多此族,一临危机,真情乃见。
若夫相期于寂寞之滨,见赏于岁寒之后,善以相称,不善以相戒,此前脩之高风,而钦止非其人也,乃幸辱焉。
《诗》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敬诵此章,以为左右之报。
冬候凛凛未见,伏惟进学自爱。
元祐元年御札元祐元年正月庚寅朔 北宋 · 宋哲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二四、《宋大诏令集》卷二、《宋会要辑稿》礼五四之一一(第二册第一五七七页)、《山堂肆考》卷三二
朕绍承大统,遹骏燕谋,于乎皇王,永世克孝。
维予小子,未堪多难,业业兢兢,夙夜钦止
尚赖亲慈拥佑,神保贶临,百谷顺成,方内安乂。
永惟《春秋》正始之义,深见天人相与之符。
即位逾年,改元布政,以仆属景命,以作新斯民。
顾惟守成,敢忘继序?
宜自正月一日元丰九年元祐元年
鲍吏部集序1153年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八四、《浮溪集》卷一七、《永乐大典》卷二二五三七、《宋元学案补遗》卷六、二五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
括苍鲍钦止既卒若干年,其子延祖始裒钦止之诗,为小集若干卷,属藻序。
藻为之言曰:古之作者,无意于文也,理至而文则随之,如印印泥,如风行水上,纵横错综,灿然而成者,夫岂待绳削而后合哉?
六经之书,皆是物也。
逮左氏传《春秋》,屈原作《离骚》,始以文自成为一家而稍与经分。
汉公孙弘董仲舒萧望之匡衡,以经术显者也;
司马迁相如枚乘王褒,以文章著者也。
当是时已不能合而为一,况凌夷至于后世,流别而为六七,靡靡然入于流连光景之文哉?
其去经也远矣。
本朝自熙宁元丰,士以谈经相高,而黜雕虫篆刻之习,庶几其复古矣。
然学者用意太过,文章之气日衰。
钦止少从王氏学,又尝见眉山苏公,故其文汪洋闳肆,粹然一本于经,而笔力豪放,自见于驰骋之间,深入墨客骚人之域,于二者可谓兼之。
黄鲁直张文潜没,钦止之诗文独行于世,而诗尤高妙清新,每一篇出,士大夫口相传以熟。
余尝恨未见其全书,晚得此集读之,曰:「嗟乎,钦止于斯文,可谓毫发无遗憾矣」!
钦止讳慎由钦止其字也。
风度凝远,如晋、宋间人。
谈笑风生,坐者皆屈。
家藏书万馀卷,率手下雌黄,非雠得其真不止,故当时诸公交口称誉且论荐之。
崇宁中,天子召见者数人,上独伟视钦止,即日除尚书郎
居无何,不合去,出为郡守部使者
久之,方向用钦止,而钦止以疾废于家矣。
故士大夫莫不惜其才不克施,而见于世者,特诗文而已也。
故录钦止之生平大槩而并见之。
左朝散大夫直徽猷阁刘君墓志铭绍兴八年八月1144年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八九、《浮溪集》卷二五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
君讳峤,字仲高吴兴刘氏。
吴兴之刘,其传盖远。
熙宁间有讳述、知御史杂事者,正色立朝,与宰相争是非,宰相盛怒,至欲逮治之,不为屈,卒夺御史
司马温公称其道胜名立,东坡苏公为之赋《吴兴丈人》之诗,一时名士,慕而宗之,所谓刘孝叔是也。
于是吴兴之刘闻天下。
卒官尚书吏部郎中,累赠金紫光禄大夫
中兴,又特授秘阁修撰
生握,为朝请大夫,赠通议大夫
通议钦止,为承务郎,赠通奉大夫
生君,皆世其家而有贤子。
君少以文名,端方厚重,不妄交游。
范忠宣之子正平,凛然有二父风,君从之数年,尽得其学。
由是操修益进,贤于人益远,为乡里所尊,闻其行于朝,擢政和五年上舍高弟,除陈州州学教授
丁内艰,免丧调监尉氏税,非其好也。
徽猷阁待制赵公鼎臣镇邓,闻君名,辟司仪曹事,一府高其文,部使者交荐之。
居无何,争进者比而谗君,君推其能于人,一不之校,人皆服君长者,而谗者反愧谢。
君迁宣教郎、睦亲广亲南北宅大教授,历开封府仪曹少监少府少监尚书比部员外郎
君为郎六年,阅辈流登台省者无虑数百人,未尝以荣滞关怀。
当国者贤之,擢大理少卿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
出,提点福建路刑狱。
君内为廷尉,外为绣衣直指,于决谳重轻必平反曲折,得其情而后已,不以爰书诿吏,故中外翕然称之。
使闽时,尉诬民为盗,帅幸尉迁,力主之。
君知其冤,引囚物色非是,释囚而黜尉。
帅,贵人也,不悦。
贵人还朝,君知其憾不释,力丐奉祠,得提点洪州玉隆观
居数年,以疾请老。
卒,年六十二。
积官至左朝散大夫直徽猷阁
时绍兴八年三月某甲子也。
初室信安郑氏,继室开封朱氏,皆封恭人
二男子。
曰坰,右迪功郎怀宁县主簿
曰瀼,将仕郎
一女子,未行。
一孙,曰某。
坰等以其年八月某甲子,葬乌程县某乡某山之原,以郑恭人祔。
君同产三人,长曰崧伯高,仲即君,其季前吏部侍郎季高也。
君事伯高如父,而季高又以君之所以事伯高者事君,兄弟之懿,士大夫谈之。
伯高少旷达,不以世务经心。
通奉公早世,母夫人嫠居而贫。
君于内外干蛊之责,与郑恭人分任之,而遂伯高于閒适,以宽太夫人之忧。
伯高疾废,药必亲尝,饮食必亲馈,以终其身。
故君之卒,季高哭之,过时而哀。
既葬,季高知君与藻善也,来求铭。
会藻以语言得罪,斥居南荒三千里潇水之上,焚笔砚不复为文。
季高每书必以铭为言,諰諰然惟恐君之不得其传也。
藻于是为之太息曰:嗟乎!
季高尽诚于君,固今人所无也。
然能使季高不能忘君如此,则君平日所以处兄弟之间者于此见矣,铭其可已乎?
铭曰:
仲高名一世
学精深,行尤异。
九卿,非不试。
车方驰,忽思税。
归里闾,友兄弟。
合埙篪,为乐地。
谓当还,以经侍。
甲子周,奄然蜕。
相山川,考龟筮。
望先茔,窆于是。
刻幽堂,诏来裔。
鲍钦止 北宋 · 吴则礼
 押词韵第四部
剧谈解人颐,湖海鲍工部
端能于口前,截断第二句。
瘦藤寻上方,住此鼓钟暮。
快办呼酒尊,梅花已无数。
贺门下司马相公 北宋 · 李昭玘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一○、《乐静集》卷二一、《永乐大典》卷一○五四○
宠膺除诏,进贰纳言
多士弹冠,欣见云龙之会;
都人夹道,竞观衮绣之归。
嗣王钦止之思,而贤者动翻然之意。
天惠有道,时丁太平,明良相欢,上下蒙福。
恭惟某官生民先觉,当世宗工。
富贵死生,不动心如孟子
仕止久速,必治己以仲尼
故特立于议论之间,不惑于是非之际。
间当言责,益励风猷。
于义也刚,奚恤众人之怨;
不可则止,匪怀好爵之縻。
养疾家园,游心圣阈。
疏泉种竹,自以为迂;
隐几读书,莫知其老。
洁身自信,与世尤疏。
谢流俗之睢盱,挹古人而啸傲。
德无与映,贯洛水以并清;
望不可攀,压嵩高而独峻。
虽雅从于燕处,终未慰于岩瞻。
属睿智之绍休,念艰难而在御,允升故老,丕式壮猷。
暂纠治于东台,将燮调于大化。
夙有进思之志,今为行可之时。
不负苍生,安暇东山高卧
方思霖雨,果符傅野之旁求。
人心同乐于春台,国体大安于磐石。
四方无竞,万世有辞。
某猥以微踪,数蒙优眷,限拘符守,阻造钧庭。
和鲍守次韵林德祖十四首 其十四 北宋 · 傅察
七言律诗 押青韵
使轺问俗画轮轻,五马张筵驻驿亭。
他日恩荣封诏紫,伫看蹇谔伏蒲青。
才能并赐龙文剑,勋业同分云母屏。
太史已书贤者聚,(四库本作勾)此地仰华星(自注:沈和仲过郡,鲍钦止固留饮宴。)
韩子年谱序宣和七年四月 宋 · 洪兴祖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八九、《万卷精华楼藏书记》卷三六
欧阳文忠公言,天圣以来,学者多读韩文,而患集本讹舛。
惟余家本,屡更校正
后集录古文,得石刻如《罗池》、《黄陵》之类,以校余家本,舛缪尤多。
若《田弘正碑》,则又尤甚。
盖由诸本不同,往往妄加改易,而印本初未必误。
乃知文字之传久而转失其真者多矣。
则校雠之际,决于取舍,不可不慎也。
颜之推云:「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
信哉斯言。
予校韩文,以唐本、监本、柳开刘烨朱台符吕夏卿宋景文、欧阳公、宋宣献王仲,至孙元忠鲍钦止,及近世所行诸本参定,不敢以私意改易,凡诸本异同者兼存之。
考岁月之先后,验前史之是非,作《年谱》一卷;
其不可以岁月系者,作《辨證》一卷;
所不知者,阙之。
宣和乙巳夏四月四日,荆林东斋洪兴祖书。
按:《韩子年谱》卷首,粤雅堂丛书《韩柳年谱》本。
书毛诗后绍兴二十六年 南宋 · 晁公酂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九四、晁说之《嵩山文集》附录
公酂建炎庚戌侍亲寓海陵景迂伯自仪真经张遇之难来泊念四叔舍。
景迂公酂:「吾脱身虎狼烟焰之中,无丝缕以自随。
知汝有经史诸书,可悉垛于吾案上。
老不能读,聊守以自娱。
如爱襁人见襁而喜也」。
用是白大人乞一其笥,致景迂左右。
诸书皆宣和中楮所印,贺公方回鲍公钦止尝见□□□精致。
景迂先有江南之行,复语公酂曰:「书且借行,他日相会,当复归汝」。
秣陵景迂□□□二十四□来居建昌,继而公酂随侍至,访书□□乌有矣,或云为人所焚,痛哉!
是经公酂得之广陵景迂俾季父注释之,得于煨烬之馀,展卷长□□□□□绍兴丙子秋社(下缺)
杜工部集后记绍兴三年六月 南宋 · 吴若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
右《杜集》,建康府所刻板也。
教授刘亘常今,当兵火瓦砾之馀,便欲刻印文籍,得府帅端明李公行其言,继而枢密赵公不废其说。
未几,赵公移帅江西,常今亦以病丐罢,属府倅吴公才德充察推王訚伯言嗣成之。
德充伯言为求工外邑,付学正张巽学录李鼎,要以必成。
踰半年,教授寿朋耆朋来,乃克成焉。
方督府宣帅鼎来,百工奔走,趋命不暇,刀板在手,夺去者屡矣。
一集之微,更岁历十馀君子始就。
呜呼,事业之难兴如此!
常今初得李端明本,以为善;
又得抚属姚宽令威所传故吏部鲍钦止本,校足之;
末得若本,以为无恨焉。
凡称樊者,樊晃小集也;
称晋者,开运二年官书也;
称荆者,介甫四选也;
称宋者,宋景文也;
称陈者,陈无己也;
称刊及一作者,黄鲁直晁以道诸本也。
虽然,子美诗如五谷六牲,人皆知味,而鲜不为异馔所移者,故世之出异意、为异说以乱杜诗之真者甚多。
此本虽未必皆得其真,然求不为异者也。
他日有加是正者重刻之,此学者之所望也。
绍兴三年六月荆溪吴若季海书。
按:《钱注杜诗》附录,中华书局一九五八年排印本。
哲宗传受国宝三首(与大朝会兼用) 其二 《神光》 宋 · 郊庙朝会歌辞
四言诗 押阳韵
惟皇上德,伊嘏我王。
将受厥明,载锡之光。
于昭于天,晔晔煌煌。
缉熙钦止,其永无疆。
钦止司勋 南宋 · 王份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六○、《三希堂法帖》第二九○五页、宋人法书
顿首启:比辰薄寒,伏惟尊履蒙福。
自抵辇毂,日困多事。
既已视职,复未获遂趋谒,第有瞻驰之勤。
旦晏当卜祗诣,姑奉状起居。
不宣。
再拜上钦止司勋贤友执事
衡州范奉使 南宋 · 廖行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五、《省斋集》卷七
竹分符,钦奉枫宸之眷;
开藩问俗,肆班雁峤之春。
坐啸黄堂,驰声远徼。
顾有一廛之托,敢修尺牍之恭。
伏惟某官善能周室之廉官,悃愊汉家之循吏,久更剧寄,浸陟华途。
二千石共理之良,益隆善最;
九万里抟扶而上,行展壮图。
岂伊南服之州,尚屈东方之骑。
伫兴馈叹,即奉诏趋。
某望履虽遥,依仁盖切。
田庐占籍,爰居蒸水之邦;
廪禄驱人,来佐夜郎之郡。
钦闻渤海太守之化,莫献汉阳处士之规。
钦止之心,赖有子家之执讯;
歌来暮之句,愿继王褒而作诗。
岁律方新,春阳向淑,冀顺节宣之序,仰承注倚之怀。
颂咏徒深,敷云莫既。
张守 其二 南宋 · 廖行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五、《省斋集》卷七
玺书就拜,因易地以建侯
熊轼鼎来,肆怀章而之郡。
风闻千里,欢浃舆情,仰惟庆慰。
恭惟某官学术精纯,风猷凝邃。
英声茂实,早振迹于士林;
伟绩殊庸,久最功于官阀。
方报淮壖之政,即膺雁峤之封。
二千石共理之良,将九万里抟扶而上。
钦惟远业,姑此假途。
某琐琐邦人,卑卑官牒,久志青天之睹,行依皂盖之庥。
钦止之心,赖有子家之执讯;
歌来暮之句,愿继王褒而作诗。
欣颂之私,敷宣罔既。
贺赵守启 南宋 · 廖行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五、《省斋集》卷七
中宸锡命,南纪建侯
对延英之朝,谅兴见晚之叹;
怀会稽之绶,爰膺共理之求。
除目一传,欢声四洽,恭惟庆慰。
伏以某官天潢疏润,玉叶腾芳,蔚为贺、白之宗英,倬有之政术。
早擢贤科之效,寖登膴仕之荣。
勤注想于九重,命无俟驾;
奉清閒于数刻,俞有昌言。
乃开雁峤之封,式畀虎符之宠。
眷知弥渥,盖二千石之惟良;
风采素高,想十二牛而有裕。
钦惟远业,姑此假途。
某琐琐邦人,卑卑宦牒,久志青天之睹,行依皂盖之庥。
钦止之心,赖有子家之执讯;
歌来暮之句,愿继王褒而作诗。
欣颂之私,敷宣罔既。
舣舟龙游(龙游,唐盈川杨炯尝为令) 南宋 · 赵蕃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縠波亭下一维舟,小对秋风梳白头。
欲赋新诗欠时体,江河万古叹风流(《永乐大典》卷八八四二注:縠因周钦止言,检《地理志》,乃縠水。)
秦钜告词 南宋 · 宋宁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九、《辛巳泣蕲录》(指海本)
敕故朝请郎通判蕲州秦钜蕲春虽介在疆埸,然所恃以为险者六关也。
朕命宪臣往专备御之责,而措置疏略,负我使令。
尔相阀之华,属承郡事,孤城岌岌,莫抗虏锋,能佐其长,服节守义。
父子同陨,朕甚哀之!
乃加论撰,仍躐崇阶,爵之通侯,庙食兹土,赏延于后,并命一时。
夫忠臣之心,非慕名禄;
国家之泽,当峻彝章。
今密印累累,固痛在阖门,而荣在九泉也。
英概如存,尚克钦止
可特赠朝议大夫秘阁修撰
草堂诗笺序嘉泰四年正月 宋 · 蔡梦弼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九八、《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卷首、《永乐大典》卷九○五、《皕宋楼藏书志》卷六八
少陵先生博极群书,驰骋今古,周行万里,观览讴谣,发为歌诗,奋乎《国风》《雅》《颂》不作之后,比兴相侔,哀乐交贯。
揄扬叙述,妙达乎真机;
美刺箴规,该具乎众体。
自唐迄今,馀五百年,为诗学之宗师,家传而人诵之。
元微之志其墓曰:「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信斯言矣。
况我国家祖宗肇造以来,设科取士,词赋之馀,继之以诗,诗之命题,主司多取是诗。
惜乎世本讹舛,训释纰缪,有识恨焉。
梦弼因博求唐宋诸本杜诗十门,聚而阅之,三复参校,仍用嘉兴鲁氏编次先生用舍之行藏,作诗岁月之先后,以为定本。
每于逐句本文之下,先正其字之异同,次审其音之反切,方作诗之义以释之,复引经子史传记以證其用事之所从出。
离为五十卷,目曰《草堂诗笺》。
凡校雠之例,题曰樊者,润州刺史樊冕《小集》本也;
题曰晋者,晋开运二年官书本也;
曰欧者,欧阳永叔本也;
曰宋者,宋子京本也;
王者,乃介甫也;
苏者,乃子瞻也;
陈者,乃无己也;
黄者,乃鲁直也。
刊云一作某字者,系王原叔张文潜蔡君谟晁以道,及唐之顾陶本也。
又如宋次道崔德符鲍钦止、暨太原王王深父薛梦符薛苍舒蔡天启蔡致远、蔡伯世,皆为义说。
其次如徐居仁谢任伯吕祖谦高元之、暨天水赵子栎、赵次翁、杜可、杜立之、师古、师民瞻,亦为训解。
复参以蜀石碑。
诸儒之定本,各因其实,以条纪之。
至于旧德硕儒,间有一二说者,亦两存之,以俟博识之决择。
是集之行,俾得之者手披目览,口诵心惟,不劳思索,而昭然义见,更无纤毫凝滞,如亲聆少陵之謦欬,而熟睹其眉宇,岂不快哉!
大宋嘉泰天开甲子正月谷旦建安三峰东塾蔡梦弼傅卿谨识。
按:《杜工部草堂诗笺》卷首,古逸丛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