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侯册”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遗爱堂记 北宋 · 李新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九四、《跨鳌集》卷一六
崇宁初,予济九节入遂宁境。
川原膴膴,行者谢畦馌,耕者相待如宾,童稚见人,辄拱立有礼法,砥路云梁,蓄古气象。
市区官寺有伟观,苫庐小家亦嘈嘈闻颂声。
胥史皂隶,步武合绳律,不辀张虚恃,抱程案辨治。
朱墨洒洒可理,筦库谨严,无一丝一线错纷。
揭楼鼓白早晚。
令尊若神,既衙退,庭下虚肃,犹乌台冰厅
此所谓乐土,真右蜀道家三山
是时横海王著仲晦为令,予问其由,曰:仆安能致之?
此前贤中散李公之政,垂四十年,而风俗不变,规矩历落,如李公在时。
后七年,予以节度宾属数至县。
县令蹇昂元直合阳人,其治率髣,一字一事不敢异。
自言后人强项,不肯师古。
李公立政,大有远意,前无能声,后无来者。
吁嗟乎!
为治如李公足矣。
往昔土豪几溺儒冠,公首兴学校,士接武登科。
今天子以八行厉天下,九州万邑,堪宾贡才二三人。
而邑子刘震,行义第一,大司成以名闻,上趣命以官。
君达固晚,升堂游夏,亲闻道于公者也。
狱市不扰,览公遗记,想见当时清净。
诏民条约,皆耐久近厚,用周、孔道德仁义,以缘立训,使民不犯。
司空城旦书田妇、野老能口公听断,以驩遗子孙,指某木公时所,某社公时所兴,相与保守不废,古循吏有如是者乎?
公不充有为,未老而死,一抔之土,民力脆弱。
且又去朝廷远,未能上其事日历,以授太史,奈何?
然高门已有具车,阿阁已生鵔鸃,大观四年,公之第五子出镇是邦,为政大抵用家法,恢疏无心,靖重有体,胸中吞几云梦,未尝见喜愠。
天将以福寰宇,岂特为武信千里,赐遂宁一邑父子兄弟。
旧所游历月屏水寺,清题妙语,蹇令临而集之,绘二公像于堂,记所憩茇处,使后人指碑以堕泪,自蹇君泽而明之。
年月日记。
洪氏孺人墓志铭 南宋 · 陈造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六六、《江湖长翁集》卷三五
孺人洪氏,某郡某县人。
家盖甲族,祖若祢,皆有隐德。
嫁为同郡今房州司理君泽之妻。
始其归,君犹从事场屋,孺人经理其家务,俾得专力于学。
历若干年,果得禄,孺人力为多。
在夫家克勤,抚童隶宾祭,躬女工,宁自约,不私所有。
接亲姻无废礼,抚童隶不失恩。
知人缓急,周其乏惟力。
有谋焉毕其忠,或有所规警,人素敬之,以故多乐从。
淑姿懿行,纤悉不遗。
姑氏寝疾久,左右省侍,饘粥药饵非手不进,凡枕席濯瀚、寒燠起居,咸孺人焉是仰,凡三岁无少怠。
姑属纩,执其手唶曰:「汝若是,吾何憾」!
人以为难。
通直君既鳏处,性严重,孺人侍奉顺承不失色,盖十五年。
暨其卒,有庶女二,己子抚之,为择佳室以归。
伯氏以毁继殂,其室他适,其孤二收育,其男女虽偕其母往,孺人顾恤抚存,皆不殊己生,人尤以为不易。
于其难者,饥食渴饮然,馀优为之,士君子或能之,孺人则无愧,是足以业家法。
后佐佑其夫既仕矣,推于诸子诲导之,谆复备切,皆儒其冠,骎骎有立。
其生以某年某月某日,年若干为余氏妇,享年若干而殁,时庆元乙卯三月七日也。
男四人,某。
女四人:长适待补国学生必简,馀在室。
孙男四人,某,方从学。
孙女四人,皆幼。
将以某年月日协吉葬于里居北原高盖山之下。
孺人未既归,识不识爱敬慕效之。
司理君居官所,孺人家居以殁,用是莫不慊焉为之恸。
司理君父子哀摧痛悼,求铭文于予。
予与司理君为寮于房,其子某又从予游而惎以学,尝答之以书者,故不容辞,而为之铭。
铭曰:
妇仪之秀,母道之茂,女德之所应有。
曷不百年,以衍厥后!
彼固存者,永世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