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论语讲义 其二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九三、《后村先生大全集》卷八五
(上阙。)齐不能用则行,鲁受女乐则去,卫问陈则不对,费中牟召则不往。
朱氏曰:「虽不洁身乱伦,亦非忘义以徇禄」。
其说密矣。
太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臣按:注家谓太师乐官之长,少师乐官之佐。
亚饭四饭,古注谓乐师乐章,朱氏谓以乐侑食之官。
鼓谓击鼓者,鼗谓小鼓有耳柄者。
曰挚,曰缭,曰缺,曰方叔,曰武,曰阳,曰襄,皆其名也。
三代礼乐达天下,鲁虽小国,以周公所封,得用天子之礼乐,故乐官特详备于他国,皆工其业。
师挚之始,《关雎》之乱,师襄以琴传夫子,二人其尤著者。
加以洙泗道化方行,雅颂复正,虽伶人贱工,耳目濡染,槩有见闻。
及鲁益衰,三威擅国,受女乐矣,舞八佾矣,于是太师以下皆散之四方,入于河海以去乱。
及秦灭汉兴,三代礼乐散亡已尽,然弦诵之声闻于鲁城,金石丝竹之音闻于礼堂。
张氏谓圣人自卫反,俄顷之助功化如此,岂不信哉!
周公鲁公曰:「君子不弛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臣按此章乃伯禽就封,周公戒之之辞也。
「不施其亲」,古注云:「施,易也。
言不以他人之亲易己之亲」。
其说不通。
朱氏云:「施,陆氏本作『弛』,言遗弃也」。
臣谓不薄其所厚也。
「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朱氏谓:「大臣非其人则去之,在其位则不可不用」。
臣谓疑则勿用,用则勿疑。
既使之居大臣之位矣,若荣其身而不行其道,丰其禄而不尽其材,名曰用而实未尝用也。
怨非忿怼之谓,犹言有遗恨耳。
绕朝有「吾谋适不用」之语,烛之武有「少不如人今老矣」之对,蹇叔有哭师之举,三者皆非大臣,以谏不行,言不听,未能释然于心如此,况于任理乱安危之寄,岂可使之有不吾以之叹哉?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大故如郦寄吕禄、不弃如孔子原壤之类。
「无求备于一人」,谓于人求疵则天下无全人矣。
李氏曰:「四者皆君子事,忠厚之至也」。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
臣按:八士或曰成王时人,或曰宣王时人。
张氏曰:「记善人之多也」。
微子》一章,首述三仁,次述接舆、沮溺、荷蓧,次述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次述师挚以下乐官,而以八士终之。
如三仁、逸民八士,皆古圣贤,固士君子之所愿学。
至于襄、挚之流,不过伶伦之贱工、草野之放士,亦惓惓接引如此,岂非以去者犹愈于偷生而处危乱、隐者犹贤于挠节而饕富贵者乎!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臣按此章论学者立身之大节。
危谓死生患难,得谓富贵利泽。
士方平居,高谈阔论。
曰白刃可蹈也,及临之以刀锯鼎镬,则有失节者矣;
曰爵禄可辞也,及试之以箪食豆羹,则有动色者矣。
古之君子临危必致其命而不求苟免,结缨死难、免胄入狄是也;
见得必思其义之当受与否,弗视千驷、力辞兼金是也。
思敬」谓主一,交于神也;
「思哀」谓不二事,纯乎孝也。
四者有一缺陷,不足以为士矣。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无」?
臣按此章论学者行己之要,亦人君观人之法。
德谓足于己者,道为达于天下者,执谓夹持固守,信谓真知力践。
然执之不弘,未免浅心狭量,不能尊贤容众;
信之不笃,未免先传后倦,无以任重致远。
斯人也,德度力量有所限止,孔门所谓具臣、汉人所谓取充位者也,岂足为轻重有无哉!
必翕受敷施如皋陶,必自任天下之重如伊尹,然后可以为唐虞三代之佐矣。
按:本卷首页全缺,故本文亦失题,然残文所议皆出《论语》,故据以拟题。
揩擦关书包占山地判 南宋 · 翁甫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八六、《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五
方伯达、徐应辰所争冈头山,历时不决,今唤到各人赍出干照,得见方伯达叔方六乙将上件山出典与徐应辰之叔徐千四秀,千四秀有男名晔,见存。
方伯达以祖坟在山,于嘉熙四年增将钱八贯四百足,就元得业主徐烨边收赎,有徐烨当年钱领具载分明。
领上明言,赤契检寻未见,方伯达将此领经官投印讫。
徐氏之族既已得钱,不伏推业。
有徐应辰者,乃徐烨之族弟也,事不干己,入脚争山,辄将祖上关书揩擦一行,填作二保土名四字,占人一亩之山,凑外段园山作一行,欲行包占。
当厅令书铺辨验,揩擦改写,字迹晓然,又且外段园山四字,与簿上土名全不相应,只欲以二保两字,占人一亩之山。
徐烨不伏出官,专使应辰到官强辨。
若一房得钱,一房占山,而可以得志,则强有力者皆可以横行乡闾,而国法可废矣!
徐应辰勘杖一百,关书附案,坟山还方伯达,照已赎回管业。
给榜示地头,催追未到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