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佹诗 先秦 · 无名氏
荀子》曰:天下不治。请陈佹诗云云。与愚亦疑。愿闻反辞。其小歌也云云。
天地易位。四时易乡。
列星陨坠。旦暮晦盲。
幽暗登昭。日月下藏。
公正无私。反见纵横。
志爱公利。重楼疏堂。
无私罪人。憼革二兵。
道德纯备。谗口将将
仁人绌约。敖暴擅强。
天下幽险。恐失世英
龟龙为蝘蜓。鸱枭为凤凰。
比干见刳。孔子拘匡。
昭昭乎其知之明也。郁郁乎其遇时之不祥也。
拂乎其欲礼义之大行也。暗乎天下之晦盲也。
皓天不复。忧无疆也。
千秋必反。古之常也。
弟子勉学。天不忘也。
圣人共手。时几将矣。
念彼远方。何其塞矣。
仁人绌约。暴人衍矣。
忠臣危殆。谗人般矣。
璇玉瑶珠。不知佩也。
杂布与锦。不知异也。
闾娵子奢。莫之媒也。
嫫母力父。是之喜也。
以盲为明。以聋为聪。
以危为安。以吉为凶。
呜呼上天。曷维其同(○《荀子》赋篇。《诗纪前集》八。又玉烛宝典十二作《荀子荆楚歌赋。引憘一韵。《类聚》二十四作荀况赋危诗。引乡、冥、藏、横、堂、将、强、殃、皇、匡、明、祥、行、盲、佩、异、媒、喜、聪、凶、同二十一韵。《文选》四十五杨雄《解嘲》注作荀卿《云赋》。引皇一韵。又五十一王褒四子讲德论注引媒、喜二韵。《楚辞》七谏洪氏补注引佩一韵。)
飞燕外传自序 西汉 · 伶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六
伶玄字子于潞水人,学无不通,知音善属文,简率尚真朴,无所矜式,扬雄独知之。
贪名矫激,子于谢不与交,雄深慊毁之。
子于司空小吏,历三署刺守州郡,为淮南相,大有风情。
哀帝时子于老休,买妾樊通德,通德嫕之弟子,不周之子也。
有才色,知书,慕司马迁《史记》,颇能言赵飞燕姊弟故事。
子于闲居命言,厌厌不倦。
子于语通德曰:「斯人俱灰灭矣」。
当时疲精力驰,骛嗜欲蛊惑之事,宁知终归荒田野草乎。
通德占袖,顾视烛影,以手拥髻凄然泣下,不胜其悲,子于亦然。
通德奏子于曰:「夫淫于色,非慧男子不至也。
慧则通,通则流,流而不得其防,则百物变态,为沟为壑,无所不往焉。
礼义成败之说,不能止其流,惟感之以盛衰奄忽之变,可以防其坏。
今婢子所道赵后姊弟事,盛之至也。
主君怅然有荒田野草之悲,衰之至也。
婢子拊形属影,识夫盛之不可留,衰之不可推,俄然相缘奄忽。
婕妤闻此,不少遣乎。
幸主君著其传,使婢子执研削道所记」。
于是撰赵后别传。
子于河东都尉,班躅为决曹,得幸太守,多所取受。
子于召躅,数其罪而捽辱之。
躅从兄子彪,续司马《史记》,绌子于,无所收录(《汉魏丛书·飞燕外传》本。案《隋》、《唐》志不著录,晁公武《读书志》始有之,疑是唐人依托,今姑附《前汉文》末。)
列子书录 西汉 · 刘向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七
右新书定著八章,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言:所校中书列子》五篇,臣向谨与长社臣参校雠,太常书三篇,太史书四篇,臣向书六篇,臣参书二篇,内外书凡二十篇,以校,除复重十二篇,定著八篇,中书多,外书少。
章乱布在诸篇中,或字误,以「尽」为「进」,以「贤」为「形」,如此者众。
及在新书有栈。
校雠从中书,已定,皆以杀青。
书可缮写。
列子者,郑人也,与郑缪公同时,盖有道者也。
其学本于黄帝老子号曰道家
道家者,秉要执本,清虚无为,及其治身接物,务崇不竞,合于六经,而《穆王》《汤问》二篇,迂诞恢诡,非君子之言也。
至于《力命》篇一推分命,《杨子》之篇唯贵放逸,二义乖背,不似一家之书。
然各有所明,亦有可观者。
孝景皇帝时贵黄老术,此书颇行于世。
及后遗落,散在民间,未有传者,且多寓言,与庄周相类,故太史公司马迁不为列传,谨第录。
昧死上,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所校《列子书录》,永始三年八月壬寅(《列子》宋刻本)
别录 其四十七 西汉 · 刘向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八
杨雄《经目》有《元首》、《元冲》、《元错》、《元测》、《元舒》、《元营》、《元数》、《元文》、《元掜》、《元图》、《元告》、《元问》,合十二篇萧该《汉书音义》)
扬雄书从取方言 西汉末 · 刘歆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
叩头,昨受诏五官郎中,田仪与官婢陈征骆驿等私通,盗刷越巾事,即其夕竟归府,诏问三代周秦轩车使者、遒人使者以岁八月巡路,𡨃代语僮谣歌戏,欲得其最目。
从事郝隆𡨃之有日,篇中但有其目,无见文者。
先君数为孝成皇帝言,当使诸儒共集训诂,《尔雅》所及,五经所诂,不合《尔雅》者,诂鞫为病,及诸经氏之属,皆无證验。
博士至以穷世之博学者,偶有所见,非徒无主而生是也。
成帝未以为意,先君又不能独集,至于身,修轨不暇,何偟更创。
属闻子云采集先代绝言,异国殊语,以为十五卷,其所解略多矣。
而不知其目,非子云淡雅之才,沈郁之思,不能经年锐积,以成此书。
良为勤矣。
虽不遘过庭,亦克识先君雅训
三代之书,蕴藏于家,直不计耳。
今闻此,甚为子云嘉之已。
今圣朝留心典诰,发精于殊语,欲以验考四方之事,不劳戎马高车之使,坐知徭俗,适子云攘意之秋也。
不以是时发仓廪以振赡,殊无为明语,将何独挈之宝。
上以忠信明于上,下以置恩于罢朽,所谓知蓄积善布施也。
萧何造律,张仓推历,皆成之于帷幕,贡之于王门,功列于汉室,名流乎无穷。
诚以隆秋之时,收藏不殆;
饥春之岁,散之不疑,故至于此。
今谨使密人奉手书,愿颇与其最目。
得使入箓,令圣朝留明明之典,叩头叩头(《方言》、《古文苑》。案张溥本有《邓析子序》,今编入《刘向集》。)
七略 其二十五 西汉末 · 刘歆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一
《方士传》言邹子在燕,其游,诸侯畏之,皆郊迎而拥彗(《文选》阮嗣宗《诣蒋公奏记》注、杨子云《解嘲》注。)
七略 其三十四 西汉末 · 刘歆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一
子云家谍言,以甘露元年生也(《文选·王文宪集序》注)
七略 其三十五 西汉末 · 刘歆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一
杨雄卒,弟子侯芭负土作坟,号曰玄冢(《文选·刘先生夫人墓志》注、《御览》五百五十八)
司空 西汉 · 扬雄
四言诗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四
普彼坤灵,侔天作则。
分制五服,画为万国
乃立地官,空惟是职。
茫茫九州,都鄙盈区。
纲以群牧,缀以方侯
烈烈隽乂,翼翼王臣。
臣当其官,官当(《初学记》作「宜」)其人。
九十之政,七赋以均。
昔在季叶班禄遗贤。
掊克充朝,而象恭滔天。
匪人斯力(《初学记》作「匪力斯人」),匪政斯敕。
流货市宠,而苞苴是鬻。
王路斯荒,孰不倾覆。
空臣司土,敢告在侧(《艺文类聚》四十七作扬雄,《初学记》十一作崔骃,《古文苑》作扬雄,注云一作崔骃。案《文选·西都赋》注引首二句作扬雄。)
太常 西汉 · 扬雄
四言诗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四
翼翼太常,实为宗伯
穆穆灵祗,寝庙奕奕。
称秩元祀,班于群神。
我祀既祗,我粢孔蠲。
匪愆匪忒,公尸攸宜。
弗祈弗求,惟德之报。
不矫不诬,庶无罪悔。
昔在成汤为不吊。
弃礼慢祖,夔子不祀。
楚师是虏,鲁人跻僖。
臧文不悟,文隳太室。
桓纳郜赂,宵降二宫,用诰不祧。
故圣人在位,无曰我贵。
慢行繁祭,无曰我材。
轻身恃巫,东邻之牺牛,不如西邻之麦鱼。
秦殒望夷,隐毙钟巫。
常臣司宗,敢告执书(《艺文类聚》四十九作扬雄,《初学记》十二作崔驷,《古文苑》作崔骃注云,一作扬雄。)
河东赋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一
其三月,将祭后土,上乃帅群臣横大河,凑汾阴。既祭,行游介山,回安邑,顾龙门,览盐池,登历观,陟西岳以望八荒,迹殷周之虚,眇然以思唐虞之风。雄以为临川羡鱼不如归而结罔,还,上《河东赋》以劝,其辞曰:
伊年暮春,将瘗后土,礼灵祇,谒汾阴于东郊,因兹以勒崇垂鸿,发祥隤祉,钦若神明者,盛哉铄乎,越不可载已!
于是命群臣,齐法服,整灵舆,乃抚翠凤之驾,六先景之乘,掉奔星之流旃,彏天狼之威弧
张耀日之玄旄,扬左纛,被云梢。
奋电鞭,骖雷辎,鸣洪钟,建五旗。
羲和司日,颜伦奉舆,风发飙拂,神腾鬼《走隹》;
千乘霆乱,万骑屈桥,嘻嘻旭旭,天地稠山敖,簸丘跳峦,涌渭跃泾。
秦神下詟,蹠魂负珍;
河灵矍踢,爪华蹈衰。
遂臻阴宫,穆穆肃肃蹲蹲如也。
灵祇既乡,五位时叙,絪缊玄黄,将绍厥后。
于是灵舆安步,周流容与,以览虖介山
嗟文公而湣推兮,勤大禹于龙门。
洒沈菑于豁渎兮,播九河东濒
登历观而遥望兮,聊浮游以经营。
乐往昔之遗风兮,喜虞氏之所耕。
瞰帝唐之嵩高兮,脉隆周大宁
汨低回而不能去兮,行睨陔下与彭城
濊南巢之坎坷兮,易豳岐之夷平。
乘翠龙而超河兮,陟西岳峣峥
云霏霏而来迎兮,泽渗漓而下降,郁萧条其幽蔼兮,滃泛沛以丰隆。
风伯于南北兮,呵雨师于西东
参天地而独立兮,廓荡荡其亡双。
遵逝乎归来,以函夏之大汉兮,彼曾何足与比功?
建《乾》《坤》之贞兆兮,将悉总之以群龙。
丽钩芒与骖蓐收兮,服玄冥及祝融
敦众神使式道兮,奋《六经》以摅颂
逾于穆之缉熙兮,过《清庙》之雍雍,轶五帝之遐迹兮,蹑三皇之高踪。
既发轫于平盈兮,谁谓路远而不能从(《汉书·扬雄传》、《艺文类聚》三十九。)
逐贫赋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二
扬子遁居,离俗独处。
左邻崇山,右接旷野。
邻垣乞儿,终贫且窭。
礼薄义弊,相与群聚。
惆怅失志,呼贫与语。
汝在六极,投弃荒遐。
好为庸卒,刑戮相加。
匪惟幼稚,嬉戏士砂。
居非近邻,接屋连家。
恩轻毛羽,义薄轻罗。
进不由德,退不受呵。
久为滞客,其意谓何?
人皆文绣,余褐不完;
人皆稻粱,我独飧。
贫无宝玩,何以接欢?
宗室之燕,为乐不槃。
徒行赁笈,出处易衣。
身服百役,手足胼胝。
或耘或耔,沾体露肌。
朋友道绝,进官淩迟。
厥咎安在,职汝为之。
舍汝远窜,昆仑之颠。
尔复我随,翰飞戾天。
舍尔登山,岩穴隐藏。
尔复我随,陟彼高冈。
舍尔入海,泛彼柏舟。
尔复我随,载沈载浮。
我行尔动,我静尔休。
岂无他人,从我何求。
今汝去矣,勿复久留。
贫曰唯唯,主人见逐,多言益嗤
心有所怀,愿得尽辞。
昔我乃祖,宗其明德。
克佐帝尧,誓为典则。
土阶茅茨,匪雕匪饰。
爰及季世,纵其昏惑。
饕餮之群,贪富苟得。
鄙我先人,乃傲乃骄。
瑶台琼榭,室屋崇高
流酒为池,积肉为崤。
是用鹄逝,不践其朝。
三省吾身,谓予无愆。
处君之家,福禄如山。
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堪寒能暑,少而习焉。
寒暑不忒,等寿神仙。
桀蹠不顾,贪类不干。
人皆重蔽,子独露居。
人皆怵惕,予独无虞。
言辞既罄,色厉目张。
摄齐而兴,降阶下堂。
誓将去汝,适彼首阳
孤竹二子,与我连行。
余乃避席,辞谢不直。
请不贰过,闻义则服。
长与汝居,终无厌极
贫遂不去,与我游息(《艺文类聚》三十五、《初学记》十八、《御览》四百八十五、《古文苑》。)
解嘲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三、文选卷四十五
哀帝时,丁傅董贤用事,诸附离之者,起家至二千石
时雄方草创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
人有嘲雄以玄之尚白,雄解之,号曰解嘲
其辞曰:客杨子曰:「吾闻上世之士,人纲人纪,不生则已,生必上尊人君,下荣父母,析人之圭,儋人之爵,怀人之符,分人之禄,纡青拖紫,朱丹其毂。
今吾子幸得遭明盛之世,处不讳之朝,与群贤同行,历金门,上玉堂有日矣,曾不能画一奇,出一策,上说人主,下谈公卿。
目如耀星,舌如电光,一从一横,论者莫当,顾默而作太玄五千文,枝叶扶疏独说数十馀万言,深者入黄泉,高者出苍天,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閒。
然而位不过侍郎,擢才给事黄门
意者玄得无尚白乎?
何为官之拓落也」?
杨子而应之曰:「客徒朱丹吾毂,不知一跌将赤吾之族也。
往者周网解结,群鹿争逸,离为十二,合为六七,四分五剖,并为战国
士无常君,国无定臣,得士者富,失士者贫,矫翼厉翮,恣意所存,故士或自盛以橐,或凿坏以遁
是故邹衍颉颃而取世资
孟轲虽连蹇,犹为万乘师。
今大汉左东海,右渠搜,前番禺,后椒涂
东南一尉,西北一候。
徽以纠墨,制以锧鈇,散以礼乐,风以诗书,旷以岁月,结以倚庐。
天下之士,雷动云合,鱼鳞杂袭,咸营于八区
家家自以为,人人自以为皋陶
戴纵垂缨,而谈者皆拟于阿衡
五尺童子,羞比晏婴夷吾
当涂者升青云,失路者委沟渠
旦握权则为卿相,夕失势则为匹夫。
譬若江湖之崖,渤澥之岛,乘雁集不为之多,双凫飞不为之少。
昔三仁去而殷墟二老归而周炽,子胥而吴亡,存而越霸,五羖入而秦喜,乐毅出而燕惧,范雎以折摺而危穰侯蔡泽以噤吟而笑唐举
故当其有事也,非子房樊霍则不能安,当其无事也,章句之徒相与坐而守之,亦无所患。
故世乱则圣哲驰骛而不足;
世治则庸夫高枕而有馀。
夫上世之士,或解缚,或释褐而傅;
或倚夷门而笑,或横江潭而渔;
七十说而不遇;
立谈而封侯;
或枉千乘于陋巷,或拥彗而先驱。
是以士颇得信其舌而奋其笔,窒隙蹈瑕而无所诎也。
当今县令不请士,郡守不迎师,群卿不揖客将相俛眉
言奇者见疑,行殊者得辟。
是以欲谈者卷舌而同声,欲步者拟足而投迹。
向使上世之士,处乎今世,策非甲科,行非孝廉非方正,独可抗疏,时道是非,高得待诏,下触闻罢,又安得青紫?
闻之,炎炎者灭,隆隆者绝;
观雷观火,为盈为实;
天收其声,地藏其热。
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攫拿者亡,默默者存;
位极者高危自守者身全。
是故知玄知默,守道之极;
爰清爰静,游神之庭;
惟寂惟漠,守德之宅。
世异事变,人道不殊彼我易时,未知何如。
今子乃以鸱枭而笑凤皇,执蝘蜓而嘲龟龙,不亦病乎!
子之笑我玄之尚白,吾亦笑子病甚,不遇俞跗扁鹊也,悲夫」!
客曰:「然则靡玄无所成名乎
范蔡以下,何必玄哉」?
杨子曰:「范雎,魏之亡命也,折胁摺髂,免于徽索翕肩蹈背,扶服入橐,激卬万乘之主,介泾阳,抵穰侯而代之,当也。
蔡泽山东之匹夫也,顩颐折頞,涕唾流沫,西揖强秦之,扼其咽而亢其气,捬其背而夺其位,时也。
天下已定,金革已平,都于洛阳,娄敬委辂脱挽,掉三寸之舌,建不拔之策,中国徙之长安,适也。
五帝垂典,三王传礼,百世不易,叔孙通起于枹鼓之间,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仪,得也。
吕刑靡敝,秦法酷烈,圣汉权制,而萧何造律,宜也。
故有造萧何之律于唐虞之世,则悂矣。
有作叔孙通仪于夏殷之时,则惑矣;
有建娄敬之策于周之世,则乖矣;
有谈范蔡之说于之间,则狂矣。
萧规曹随留侯画策,陈平出奇,功若泰山,响若坻隤,虽其人之胆智哉,亦会其时之可为也。
故为可为于可为之时,则从;
为不可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
若夫蔺生收功于章台四皓采荣于南山,公孙创业于金马,骠骑发迹祁连司马长卿窃赀于卓氏,东方朔割炙于细君。
仆诚不能与此数子并,故默然独守吾太玄」。
广骚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二
旁《离骚》作重一篇,名曰《广骚(《汉书·扬雄传》)》。
畔牢愁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二
旁《惜诵》以下至《怀沙》一卷,名曰《畔牢愁(《汉书·扬雄传》)》。
谨案《汉志》:《扬雄》十二篇,今搜辑群书,得完篇九,残篇一。《广骚》《畔牢愁》仅存篇名。
上书谏勿许单于 其一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二
单于上书愿朝,哀帝以问公卿,公卿以虚费府帑,可且勿许。
单于使辞去,未发,雄上书谏(《御览》八百十一引《扬雄集》)
上书谏勿许单于 其三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二
书奏,天子召还匈奴使者,复报单于书而许之,赐雄黄金十斤(《御览》八百十一引《扬雄集》)
对诏问灾异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二
鼓妖,听失之象也。
朱博为人,强毅多权谋,宜将不宜相,恐有凶恶亟疾之怒(《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哀帝建平二年四月御史大夫朱博丞相少府赵玄御史大夫,临延登受策,有大声如钟鸣。上以问黄门侍郎扬雄李寻对,扬雄亦以为。)
桓谭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二
长卿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
大谛能读千赋,则能为之。
谚云:「伏习象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杨慎《赤牍清裁》。案《西京杂记》子云曰:「长卿赋不似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意林》载桓谭《新论》云:「扬子云工于赋,王君大习兵器。余欲从二子学。子云曰:『能读千赋则善赋。』君大曰:『能观千剑则晓剑。』谚曰『伏习象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北堂书钞》一百二引桓子《新论》云:「余少好文,见扬子云赋,欲从学,子云曰:「能读千赋则善之矣。』《艺文类聚》五十六引桓子《新论》云:『余素好文,见子云工为赋,欲从之学。子云曰:『能读千赋,则善为之矣,』用修缀拾成文,唯加「大谛」二字,然谚云以下,是桓谭语,非子云语也。此与《答郭威书》,张溥《百三家》、梅鼎祚文纪》皆入录,今姑不删。)」。
解难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三
雄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
客有难玄太深,众人之不好也,雄解之,号曰《解难》,其辞曰:
客难扬子曰:「凡著书者,为众人之所好也。
美味期乎合口,工声调于比耳。
今吾子乃抗辞幽说,闳意眇指,独驰聘于有亡之际,而陶冶大炉,旁薄群生,历览者兹年矣,而殊不寤,亶费精神于此,而烦学者于彼。
譬画者画于无形,弦者放于无声(《文选》曹子建《七启》注引作「譬若画者放于无形,弦者放于无声」)
殆不可乎?
扬子曰:「俞,若夫闳言崇议幽微之涂,盖难与览者同也。
昔人有观象于天,视度于地,察法于人者,天丽且弥,地普而深。
昔人之辞,乃玉乃金。
彼岂好为艰难哉,势不得已也。
独不见翠虬绛螭之将登乎天,必耸身于苍梧之渊。
不阶浮云,翼疾风,虚举而上升,则不能撠胶葛,腾九闳,日月之经不千里,则不能烛六合,耀八弦(《文选》刘桢《赠徐干诗》注引「自日月之经」至此同)
泰山之高不嶕峣,则不能浡滃,云而散熇蒸。
是以宓牺氏之作《易》也,绵络天地(《北堂书钞》十七制作引「伏羲作易绵络天地」)
经以八卦,文王附六爻,孔子错其象而彖其辞,然后发天地之臧,定万物之基典谟之篇,雅颂之声,不温纯深润,则不足以扬鸿烈而章缉熙。
盖胥靡为宰,寂寞为尸,大味必淡,大音必希,大语叫叫,大道低回。
是以声之眇者,不可同于众人之耳。
形之美者,不可混于世俗之目。
辞之衍者,不可齐于庸人之听。
今夫弦者(《文选》张协《七命》注引「弦」作「弦」)高张急徽,追趋逐耆,则坐者不期而附矣。
试为之施《咸池》,揄《六茎》,发《箫韶》,咏《九成》,则莫有和也。
是故钟期死,伯牙绝弦破琴,而不肯号众鼓;
夔人亡,则匠石辍斤,而不敢妄斫。
师旷之调钟,俟知音者之在后也;
孔子作《春秋》,几君子之前睹也陆绩《述玄》引「俟知音之在后;孔子作《春秋》,冀君子之将睹」。)
老聃有遗言,贵知我者希,此非其操与梅鼎祚文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