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李孚”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盐州剌史奏举李孚判官(某官李孚841年 唐 · 李商隐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七十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华州
右件官克生公族。早履宦途。
器实干时。辩能专对。
加之夙明韬略。久逐旌旃。
顷为知巳。屈从吏议。
许文休之流浪。万里非赊。
王仲宣之播迁。三年未遇。
俭而不怼。困且能通。
虽何恤于无家。良可悲其绝籍。
去岁以维新之命。大洽鸿私。
亦既旋还。合从叙用。
开成五年十一月十三日吏曹巳注右威卫仓曹参军
授官未谢。又蒙挟名除替
初云牵复。仍迫屡空。
京口刘生。方思鹅炙
洛阳苏子。巳弊貂裘
方今崇帝尧敦厚之恩。推魏文荣乐之旨。
岂令弃良材于散地。化王孙为旅人。
臣素乏器能。叨膺任使。
控绿池之要地。守清泽之坚城。
将以宣布威灵。弹压氛祲。
苟咨谋失所。佐理非材。
岂惟衄此军声。兼且伤于朝寄。
臣深自计。实当仁。
况又得于诸宗。且兼通旧。
诸葛均有因依之分。庞士元多鉴裁之恩。
是敢辄黩宸阶。乞荣宾席。
使得尽其风力。佐彼边陲。
锥处平原之囊。必将脱㯋。
剑拭华阴之土。粗雪幽沈。
请依资赐授一官。充臣防禦判官
干冒宸旒。无任战越。
故唐朝散大夫尚书水部郎中崔君墓志铭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
公讳致尧字用之
其先清河人也。
周室大风,肇洪源于公望;
汉庭明月,抗忠节于季圭
德厚流光,谋孙翼子,冠盖之盛,莫之与京。
高祖翼亮,有唐四至丞相
曾祖蠡,不仕。
祖浔,吏部员外郎
考亿,建州建阳
值天下乱,因而家焉,今为建安人也。
君少而不羁,长而好学,介然如石,非礼不行,乡曲之名,籍甚于世。
季唐嗣业,博采时才,君以卿族之秀,献书求试,补江州彭泽滁州清流主簿,改建州浦城军判官
所至有声,应用不暇,再为建州将乐
其地岩险,其民犷悍,寇攘亡匿,率以为常。
君厉以严明,信其刑赏,污俗咸革,比户安居。
遂获贞干之称,又迁纪纲之任,改常州录事参军
连考善最,擢拜殿中丞,迁虞部员外郎
郡国之政,多使案治,忘身徇节,绰有能名。
无何,都下兵,群师入援,以君为水部郎中,实掌军馈。
既而,时运告谢,宗社沦胥,诸侯之师,莫不卷甲,君与其部将南趋建安,中涂众溃,遂没于难,春秋若干。
呜呼!
兴亡之数,圣贤安能免?
忠义之节,颠沛必于是。
不然,何以见伯夷首阳之风,王蠋布衣之操也?
夫人吴氏,克有妇德,能缉素风,藐是流离,不坠门阀。
子宪、实、定等,皆禀庭训,咸修词业。
宪在旧国,以进士擢第,入朝为颍州沈丘
从州里之举,皇上临轩亲试,又擢高科,为随州观察推官
所谓善人必有馀庆。
某年月日,宪等始备大葬之礼,号奉灵柩,窆于某州县乡里之原,礼也。
铉素熟君行学,因铭墓焉。
铭曰:
呜呼崔君,百世清芬。
忘身徇国,斯为贞臣
种德垂训,斯为庆门。
芁芁故园,峨峨高坟。
没而不朽,用勒斯文。
按:《徐公文集》卷三○
朝奉郎司封员外郎直史馆柱国赐绯鱼袋张公墓志铭(并序 庆历七年二月 北宋 · 尹洙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河南先生文集》卷一七
河南张公讳子皋字叔谟,以康定元年七月二日卒于东都道德坊之私第。
其从父弟子奭状其行实,曰:「吾兄以文章名于时,孝友称于家,识者以为必能继乃祖丞相之烈,虽吾兄弟亦推之,是将复兴吾宗。
不幸始壮被谴,邅回坎𡒄,以至于没,得非命欤」?
今年,其仲弟子宪以书来求铭,将以庆历七年二月某日葬于河南某乡之某原。
嗟乎!
予获见于公固久,尝语予曰:「吾交天下士多矣,然不以通否易意者,子也」。
公知予若是,不志其墓,曷纾予悲?
公之先济阴人,曾大父冀公始迁河南
祖讳齐贤司空,赠尚书令英国公
父讳宗诲,秘书监
母吕氏,东平郡
公幼而才敏,景德四年,年甫十八,举进士,辞章杰异,时辈驰名声者,皆出其下。
明年,取甲科,试校书郎、知郑州新郑县事,迁保平军节度推官
英公奏授校书郎馆阁读书
于时朝廷尊瑞命,修礼文,从官及儒学之士,率献赋颂,以称上德。
其华润典美,布于人诵者,盖才一二。
公虽齿少秩卑,而常得预焉。
由是天子知其名,擢为著作佐郎
诸公皆欲出其门下,公益自树立,少所附合。
寇莱公深器之,令留守西都,奏掌磨勘勾院,实主记室
莱公京兆,复奏知万年县事。
秘书丞馆阁校勘,召试,直史馆
初,公在雍,丧配,莱公意以女归之,而未成也。
莱公罢相,始婚于寇氏。
及其南迁,公坐姻戚,出监西京监院
俄落史职,监抚州税,降大理寺丞
久之,代还,监西京洛河竹木务
天圣四年,始迁殿中丞、知河南县
治尚宽平,独吏为严。
民有讼者,止辨其曲直,鲜绳以法,故去而见思。
太常博士监西染院,进屯田员外郎判吏部南曹
明道二年,今宫傅李丞相秉政,莱公事得雪,复公史职
度支员外郎知太常礼院
逾年,李丞相罢为奉常,公亦出知庆成军,徙知陵州
以郡入田租素厚,求易他郡,得邛州,未行,改通判邓州
州将素贵,他时佐郡者多诎礼事之,公曰:「朝廷之仪,贵贱有常制,茍过之,非所以爱国体、安大臣也」。
持己必以礼,无毫釐过差,人以为难。
司封员外郎
宝元元年还朝。
命决畿内狱,未几暴疾,数刻而卒,年五十有一。
公生于贵家,少年取闻于时,论议有风采。
虽韵格素高,而不自矜负,人亦乐与之游。
初,坐莱公事,嫉寇者皆嫉之。
丞相罢,与李异者复挤之。
然公于人未始有仇也,世所谓朋党,果在此耶?
在彼耶?
人不吾辨也。
公既见挤,废官于洛,及得告,前后几十馀年。
洛中有英公别墅,常与亲旧纵游,觞咏自适,向时荣名,摆落殆尽。
缙绅有骤为时用者,公礼之,如进在己先,循循然不慊于色。
他人闵公不遇为穷,公不自穷也。
有文集若干卷。
娶田氏,继寇氏,某县君
三子:仲武,某官;
仲衮,举进士第,今亡;
仲友,某官。
进士希甫
铭曰:
吾观人之情,莫不以显荣为通,诎辱为穷。
然死之日,曾无铢两之异焉。
独善恶之著,其人虽没,其名犹存,必视其钜细,为世之近远。
故君子置彼而忘此。
若公者,进必由其善,绌不自其身。
于其生犹不自谓之穷,况其没耶?
然公之才名,卒显于世。
呜呼,远哉!
屯田员外郎罗君墓志铭 北宋 · 文同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八、《丹渊集》卷三七
治平二年九月十日职方员外郎罗君登,诣同于成都回车馆,手授其友进士张简所为其先君行状一通,且曰:「登将以十一月二十九日,葬先人于晋原文井乡富饶里。
伏念先人为人,终身之大端,于世可无愧,非以文字载而藏诸墓,则恐不知于后人,登罪逆愈深矣。
敢以此累左右,愿哀其衷,诺之」。
同屡以不敏让;
不得,退而按其状,以书其辞云。
君讳致恭,字奉之
其先蒙,于三国时襄阳来为广汉太守
子宪,后有功于晋室,封西鄂侯谥曰烈
子袭,复守广汉
兄之子尚,又为益州刺史,值时扰攘,遂家于
厥后,累世不显。
至君之高、曾,皆居于邛之安仁
自大父,始迁于益双流
君既生七年而孤,与母阎依外氏于唐安,由是为其郡人。
顺贼叛,唐安先遭兵,君始九岁。
其外兄阎太古携君遁逃,伏匿草野。
贼诛,太古收歛其所藏书,与君日夜讲读。
君能暗诵《尚书》,自《尧典》至《秦誓》,一起不绝。
太古每称爱之,授以《左氏春秋》。
尽通其学。
君复以其所能,勉励太古之子颙,故有文行,为西南名人。
君事母孝,闾里以为法。
初徙唐安也,双流有良田三百亩,母以君幼,且属其亲句氏者主之。
句氏无赖,以酒坏其产,又反君母之所托。
比君冠,一塍亦无有也。
君问求不得,遂绝口不道。
人诘之,君曰:「始谋,欲其为吾干视此田者,乃吾母之不疑其为人而诿之耳;
今其既□人,有异吾母之所不疑,吾将争之,讵不伤吾母之心乎?
吾不为矣」。
义者深叹之。
性刚严,恶人之不以正直奉其身;
尤讳方外怪妄之说,与夫鬼神荒惑之事。
有语者,辄折之,不少容,故乡里惮焉。
筑室北城外,使子弟学,求名儒为之师友,自身督其业,日考其进否,为劝沮。
景祐中,职方君一举中进士第
郡人争欲以文学大其门户者,以君为之标榜焉。
君以庆历元年三月二十日,以疾卒于家,享年五十九。
累以子官,赠屯田员外郎
曾祖讳毅,祖讳遵道,父讳显。
君之配曰樊氏,封长寿县君
君生男二人:长,职方君也,行谊粹敏,居官,人德之;
次曰懿,为学有守。
女二人:一适四门助教中正
一适进士樊厚,早世。
孙四人:曰贻孙彭孙、寿孙、宜孙。
铭曰:
君裔本颛顼后,以国得姓,三世守蜀。
一绝不续,几千载无闻人。
君少时艰难,遭盛明,始以文训子弟。
子已仕渐显,君亦躬受其荣。
自此,复绵绵以兴矣。
呜呼,君无恨也!
梁庄肃公适墓志铭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六一、《华阳集》卷五八、《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二八
公讳字仲贤,世郓人
父为翰林学士,卒时公为最少,未及仕。
它日因类其父所为制诏、奏议并自所为文上之,真宗览而叹曰:「梁某有子矣」!
即除秘书省正字
天圣初知开封府功曹参军
宰相吕夷简知府事,时器公材,以荐诸朝,知苏州昆山县、知梧州
五岭自伪命时,折民税已重,其后转运使以调用不足,又复折之。
公言用殆不能输,遂诏勿复折,至今以便民。
勾当在京诸司粮料院
累迁大理寺丞通判秦州,废港口、待贤二埭。
先是,漕渠患水高,故置埭以节水,然岁渡舟多坏,而公私不以为便,公因大发夫浚渠而废之。
明道二年,天下饥,淮南尤甚,公募大姓输米,作淖糜以济民,蒙活者数万人。
太子中舍监在京广衍仓。
景祐中进士及第,换中允知淮阳军
京东岁常预支钱市帛七十万,后三司益至二百万。
公谓其法本以惠下贫而抑兼并,今取多则伤农,况取之未能止?
朝廷为减其数如初。
其年南郊,赦书录朱全忠之后。
公曰:「全忠叛臣也,何足以为劝」?
仁宗是其言,记姓名禁中。
召为审刑院详议官
梓州妖人白彦欢,能依鬼神作法以诅人,至有死者。
狱上请谳,皆以不见伤为疑。
公曰:「杀人以刃或可拒,杀人以诅则其可免乎」?
卒以重辟论。
会有异禽翔端门上,既又下庭中,于是左右大臣莫不以为瑞。
公曰:「野鸟来处宫庭,此何瑞也」?
间因得对,仁宗数以所上言称之。
御史中丞荐公材堪御史中书以法未应除。
明日欲用为谏官中书又以为言,帝不怿。
再迁太常博士提点京东路刑狱,为开封府推官,遂改右正言谏院供职,管勾国子监奉使契丹
新除枢密副使任中师与公有亲嫌,公辞为谏官,乃以直史馆判太府寺同修起居注经制陕西粮草。
与知庆州范仲淹同议边机十馀事上之,其言攻守之计甚长。
知谏院,前后尝言:知枢密院夏守赟经略陕西无功而还,不可复典机密
龙图阁直学士张存辞知延州不行,更求它善郡,畏避不任事,宜即见斥;
入内都知岑守中坐贿贬光州,求削籍留京师,挠法不可许;
鄜延路钤辖黄德和望贼退走,陷二大将,宜即诛塞下;
河东欲却降羌藏材族千馀人,夫势穷归我,却之足甘寇心,脱纳而抚之,后或得为用;
比来边储不充,欲施告缗令于天下,百姓纷然不自安,宜早停其议;
北京大建宫阙,徒费无益,当有所裁节;
祖宗时皆殿试进士,得人不为少,今特殿试从南省奏名,则恩不在陛下而在有司,且如旧制便。
皆从公言。
又尝与御史中丞贾昌朝,较景德以来迄于康定财用出入之数,内自宫掖,外及权贵而下,岁省浮费数百万。
庆历二年,擢知制诰判昭文馆知审刑院
契丹刘六符来报元昊欲纳款,朝廷命公复聘契丹
已而元昊果令贺从勉赍表至境上,又命公使延州,遂定元昊复臣之礼。
入为起居舍人、权判吏部流内铨权发遣开封府事、判太常寺、兼礼仪事。
顷之,愿治郡,得知兖州
弛本州所产盐禁,岁省钳釱者不可胜计。
莱芜盐铁,旧尝十八冶,今所存唯三冶,户犹破产而逃。
公募有力者使主冶,十年予一官,于是冶无破户,而岁有羡铁百馀万。
龙图阁直学士、知河阳,又为枢密直学士鄜延路经略使、知延州
元昊既称臣,公遂徙重兵内地,复安定、黑水、园林三堡,置榷场于保安、镇戎军,招还金明属户三千馀帐。
元昊曰:「前所掠蕃汉生口,有誓诏两不复还矣」。
遣人屡索之,然而公卒不遣。
告归至郓治葬事,过都,除翰林学士,寻改翰林侍读学士、知澶州,又为秦凤路经略使、知秦州
斥近边土田,募弓箭手自占,减戍兵东还,其非要害处堡障悉并废之,又省西事以来益置官百馀员。
更以一当十大铜铁钱以当三,民间不复敢盗铸,而物价以平。
尚书礼部吏部郎中,复知审刑院、为同群牧使
翰林侍读学士宋祁,共定法寺所用断例,务在重轻平,法例不得以高下。
皇祐元年,拜枢密副使左谏议大夫
明堂覃恩,进给事中
张尧佐三司使宣徽河阳节度、景灵、群牧四使,台谏官连上封不报,又力争上前,纷纭不能已。
上谕令中书戒厉,大臣不敢言。
公独进曰:「台谏官盖自有言责,其言虽过,在陛下所容。
然宠尧佐太厚,亦非所以全后妃之家」。
遂夺尧佐宣徽、景灵二使,取戒厉乃不行。
广源州蛮侬智高举兵犯邕州,又犯沿江九州,进围广州,官军数战不利。
上欲遣使招安
广州得贼将黄师宓伪榜,且言智高愿得邕、七州节度使
初欲予之,公曰:「若尔,二广恐非朝廷所有,臣不敢与闻」。
因命枢密副使狄青宣抚使,以经制南事。
及贼平,上顾辅臣曰:「乡非用梁适言,南方安危未可知也」。
御史里行唐介,既弹宰相,更欲援致旧臣。
上怒,急召二府,付所留章。
犹立殿上不去,公曰:「宰相御史当荐耶」?
下殿,殿中莫不愕顾。
明年参知政事
契丹又遣使来,国书中所称「大宋、大契丹,似非兄弟之国,今辄易曰南朝、北朝矣」。
中书枢密院共议之。
公曰:「此易屈尔,当答之『宋盖本朝受命之土,契丹亦彼国号,今无故曷为自去也」』?
其年,贺正使来,复称大契丹如故。
五年,拜尚书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入内都知守忠,以老疾方求为真节度使,公谓它宰相曰:「内臣无除真刺史者,况真节度乎」?
仁宗东宫旧臣独守忠在,已尝许之,公执以为不可。
帝意未决,公复曰:「臣今日备位宰相,明日除一内臣节度使,臣虽死有馀责矣」。
乃得不除。
张贵妃薨,小殓于皇仪殿,公曰:「皇仪不可治妃丧」。
宰相陈执中不能正其事,又欲以公为园陵使,公曰:「嫔御无园陵之制」。
始定葬于奉先寺
公既与执中内不合,言者得以乘间伤公,公亦数自请罢,乃以本官知郑州
才数日,以观文殿大学士复为秦州
时初建古渭寨,距州独远,间为蕃户所寇钞。
及益兵拒守,而他蕃多惊疑。
公至,则具牛酒,召其大族辖裕、格陇等抚定之,罢所益兵,而蕃、汉终公之去,安然自居。
公两在秦,民为立生祠。
岁满求内徙,迁尚书左丞、知永兴
西人盗耕屈野河西田数十顷,朝廷欲更定封界,乃拜公定国军节度使检校太傅河东路经略使、知并州,尽复西人所侵地,仁宗遣使嘉劳之。
未几,暴得风眩,求罢边,易忠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知河阳
英宗初,易昭德军节度使、加检校太师
公被疾不已,请曹州,又徙兖。
数上节有司,复以为观文殿大学士礼部尚书
既又乞骸骨,遂以太子太保致仕。
今上即位,迁太子太傅
熙宁元年,天子亲祠南郊,诏公入祠。
公以疾不能至,上怀之不胜,赐袭衣金带。
明年十二月十八日,薨于郓州遵化坊之里第,享年七十。
讣闻,辍视朝二日,上发哀苑中,百寮慰崇政殿门下。
司空兼侍中谥「庄肃」。
四年九月三日,葬须城县登庸乡执政里。
公少英拔,自初立朝,凛然已有大臣之风。
及历二府、位宰相,凡大议论,辞气愉愉,待计而已决,盖决而不可夺。
所至下条教,严而不苛,犯者亦不少容,威行施之以恩,故其去多见思。
在边尤有威名,羌戎为之远去。
尝为仁宗杜贵妃之宠,正内治之事。
晚数劝立皇太子,以定天下大计,其言世多闻。
所著文集三十卷。
曾祖讳惟忠,祖讳文度,考讳颢,皆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追封夏、魏、周三国公
曾祖妣卫氏、祖妣邹氏、妣阎氏,封商、韩、唐三国太夫人
兄固,祥符进士第一人及第,最有名。
娶任氏,封越国夫人
七男:彦昌职方员外郎
彦明都官郎中
彦回屯田郎中
彦通、彦开,国子博士
彦升殿中丞
彦深光禄寺丞
三女,以嫁都官员外郎张伫试秘书省校书郎王佑光禄寺丞程伯孙
孙男二十二:子骏子玉光禄寺丞
子美子厚子野大理评事
子雄、子谅、子建子直、子诲、子宪、子恕,太常寺太祝
子显西头供奉官
子晋将作监主簿
子挺,太庙斋郎
子问、子铎、子空、子约、子履、子博、子敏
曾孙男三:希祖、恭祖、光祖。
铭曰:
公世有文,自周实发。
匪文发之,而子又杰。
巘巘维公,敢前不疑。
一心险夷,卒成无隳。
公之秉钧,风雨和豫。
行道之人,式歌且舞。
事有未安,予何敢泰?
以规以制,维义所在。
公临方垂,神旗豹尾。
风挥电旋,万旅一指。
维公劳勤,匪内则外。
亦有宠名,文武之对。
于皇仁宗,始终知公。
出入将相,一时之隆。
方其告休,公则未老。
邈然去归,高风是蹈。
崇崇圜丘,孰陪在祀?
有怀公来,公卒不至。
葬公何阡?
执政故里。
公名之长,以遗万世。
章端叔墓志铭建炎二年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九九、《杨龟山先生集》卷三五、《吴都文粹》续集补遗卷上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公讳某,字端叔姓章氏
八世祖及为康州刺史,自南康徙居建州浦城
其孙仔钧仕王氏,官至太傅,仔钊为泉州团练副使,兄弟俱有功于闽,故号仔钊为小太傅
仔钧之后居西村,仔钊之后居珠林,自是分为二族。
宋兴几二百年,西族世有显人,珠林久不振。
至景德中,公之大王父始以进士中甲科,而位秘书丞
公于熙宁三年继登科,而后珠林之族浸显矣。
公资颖悟,方幼学已能属文。
年十四即辞亲求师友,薄游江淮间殆十年,能自力,卒以名闻于时。
初调抚州临川,盗有劫行商杀人者,吏以支辞蔓其狱,连逮者以十数,累日情不得。
公呼囚令环坐,以事验之,俄引三人出曰:「汝实为盗」。
馀悉纵之使去,三人者卒伏其辜,无异辞。
其遇事巧发奇中类如此,人莫能测也。
就移寿州寿春,大臣有以公《孟子义》进者,诏付秘书省,除应天府国子监教授,用举者改著作佐郎
官制行,换宣德郎,知越州山阴县事。
山阴号繁剧,讼牒日纷至,公处之裕如也。
巨猾陆璋辈窜易户名,以避征役,公阅籍具得其奸状,坐流配者数人。
老奸宿赃屏迹听命,无敢复为欺者,邑大治。
境内有海塘潴水溉民田,岁久堙塞不治,为旱患,公鸠徒浚之,仍为经画,为久计,民至今赖焉。
秩满转奉议郎,监左藏北库。
哲宗即位,转承议郎通判宿州
先是,南京押纲侍禁史士宗侵耗官米数百石,反讼仓官交纳不公,狱久不决,朝廷以委公,至即片言折之。
士宗虽坐流窜,而自以为不冤。
又两迁为朝散郎
继丁亲忧,去丧。
久之,除太府寺丞,转朝请郎
召对称旨,除府界提举常平等事。
鄢陵旧有双泊河,数溢为民害,二县以开浚为请。
公为亲行堤上,得旧河经始之意。
本欲杀惠民河水流而归之蔡河,稍加开浚,则惠民之注流益悍,而蔡河不足以吞纳,则为害滋甚,不若增浚河外故道,双泊虽溢,可恃以无患。
是岁河朔饥民流而入畿甸者不可以数计,公召而廪给之,因以用其力,故堤成,民不告病,而饥者得以全活,公私之利盖两得之也。
上皇即位,转朝奉大夫,未几除知虔州,为江西剧郡,俗健讼,公下车,痛治妄诉者一人,迄公去,无或干政犯令者。
是时承平日久,屡丰年,天下讳言灾伤,无以民病告者。
公还朝,首言淮甸岁凶,宜加赈恤。
大臣初虽不悦,而公诚意恳恻,故卒从之。
翌日遣使大发仓廪,而民赖以济,公之力也。
崇宁初,党论复兴,义士胶口无敢窃议者。
公除郎官,得旨陛对,抗言:「元祐臣僚削秩投荒皆缘国事,陛下即位,稍令内徙,道路交庆。
今复刻名著籍,禁锢其子孙,恐非陛下本意,臣窃惑焉」。
上虽优容之,然亦由是与时论不合矣。
宰相曾公布得罪,言者因以微文诋公,从坐降一官,罢,寻知泰州,遂挂冠退居吴门
未几,上记其姓名,特旨落致仕,复知泰州
之官数月,即乞宫祠,得提举舒州灵仙观
崇宁五年六月八日,以疾终于平江府之私第,享年六十二岁。
其年十二月十六日,葬于吴县长山乡仕墟道士坞之原。
公庄重简默,而接人以和气,行己莅官,一本于诚,不表襮以自售。
其论天下事不苟不随,期于当理而已。
元符末议役法,请循元丰为便,或疑其朋附。
及崇宁陛对,抗言党锢非是,闻者骇汗,乃知公之用心合天下至公,无彼时此时之间。
公以是数忤权贵,竟以不遇。
公仕于朝,兄弟请别籍。
公尽以己所当得田业均之,且立券与之约,毋得辄典卖,而其后兄弟之子有破其产者,卒赖此以为生。
公之惇族,为之长虑,盖如此。
公平生无女妓珍奇之好,独读书万卷,增校精至,手泽具在。
有文集二十卷,《孟子解义》十四卷。
曾祖故任秘书丞,祖故不仕。
父故任通直郎,赠朝奉大夫
娶沈氏,起居舍人季长之女也,封宜人
公襟度简远,未尝问生事,然奋羁旅起家,阖门千指,有宅以居,有田以食,夫人之力也。
其经理家事,无巨细皆有节法,丰而不侈,俭而不陋,正睦中外,雍如也。
政和以来,四方无虞,仕进者以攀附为荣,而夫人每戒其子曰:「宜安素分,远权门。
盗贼且起,无远官,以贻吾忧」。
诸子仕者谨奉其戒,卒无患,闻者服其远识。
建炎二年八月二十五日,以疾终于正寝,享年七十有四,以是年十月二十二日祔葬于公之兆。
子男八人:长愿,宣教郎、知杭州临安县事;
次师中,早世。
次悫,迪功郎池州士曹掾
次愈,迪功郎福州士曹掾
次惠,次宪,次懋,次悊,皆业儒,未仕。
女四人:长适宣教郎、知舒州宿松县事孙寔,次适朝散郎直秘阁广东路提举常平等事王舜举,次适奉议郎主管亳州明道宫吕弸中
孙男女二十二人。
建炎之初,其子宪不远数舍诣毗陵踵吾门而告曰:「先君之亡二十有馀年矣,而无幽堂之铭,其盛德中行,恐遂泯没无传焉,敢以是请」。
久之,余未暇作也。
又遭母夫人之丧,复以书抵余,而请之益至。
余虽不及见公,而公之子宪、悊从余游,义不得辞也。
乃为铭,使归而揭诸墓上。
铭曰:
奋身羁穷,砥节不移。
遵义而行,不苟不随。
党籍之兴,公独有言。
为人不能,展也直贤。
铭以昭之,庶永其传。
策问 其四 宋 · 朱松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四八、《韦斋集》卷八、《新安文献志》卷三八
古者兵出而在行,则有前茅虑无之警;
整而就列,则有隅落钩连之固;
止而在垒,则有候遮捍卫之严,要以使敌人莫能得吾间,然后三军不可败而将军安。
故兵法曰:「三军以戒为固,以怠为败」。
今夫自汉以来号知兵,后世祖述其说,以为不可及者,莫若韩信曹操
方坚壁修武汉王成皋之围,自称使者,晨驰入壁而夺之军。
既灭楚陔下,则又袭夺其军于定陶
方围邺,袁尚使李孚邺城,出入历重围,而操之军中不知也。
盖尝疑其方连百万之众,谓宜候望精明,枢机周密,无可乘之隙,而乃使人历其几席之侧而莫之寤,此与棘门霸上之军何以异?
有如肘腋之间,奸人伏刃窃发,则将何以待之?
不知后世犹以为深于兵法者,其故何也?
无乃虽有是事,而不害为知兵欤?
诸君宜极论其所以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