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孙弘传赞 东汉 · 班固
 出处:文选卷四十九
赞曰:公孙弘卜式倪宽,皆以鸿渐之翼,困于燕雀,远迹羊豕之閒,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
是时汉兴六十馀载,海内乂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
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始以蒲轮迎枚生,见主父而叹息。
群士慕响,异人并出。
卜式拔于刍牧,羊擢于贾竖,卫青奋于奴仆,日磾出于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明已。
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倪宽,笃行则石建石庆,质直则汲黯卜式,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定令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应对则严助朱买臣历数唐都落下闳协律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奉使张骞苏武将帅卫青去病,受遗则霍光金日磾,其馀不可胜纪。
是以兴造功业,制度遗文,后世莫及。
孝宣承统,纂修洪业,亦讲论六艺,招选茂异,而萧望之梁丘贺夏侯胜韦玄成严彭祖尹更始以儒术进,刘向王褒以文章显,将相张安世赵充国魏相邴吉于定国杜延年,治民则黄霸王成龚遂郑弘召信臣韩延寿尹翁归赵广汉严延年张敞之属,皆有功迹见述于后世。
参其名臣,亦其次也。
两都赋 东汉 · 班固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四
或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
大汉初定,日不暇给。
至于武、宣之世,乃,考文章。
内设金马、石渠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以兴废继绝,润色鸿业。
是以众庶悦豫福应尤盛,白麟、赤雁、芝房、宝鼎之歌,荐于郊庙。
神雀、五凤甘露黄龙之瑞,以为年纪。
言语侍从之臣,若司马相如虞丘寿王、东方朔枚皋王褒刘向之属,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而公卿大臣御史大夫儿宽太常孔臧大中大夫董仲舒宗正刘德太子太傅萧望之等,时时间作。
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雍容揄扬,著于后嗣,抑亦《雅》《颂》之亚也,故孝成之世,论而录之。
盖奏御者千有余篇,而后大汉之文章,炳焉与三代同风
且夫道有夷隆,学有粗密,因时而建德者,不以远近易则,故皋陶歌虞,奚斯颂鲁,同见采于孔氏,列于《诗》《书》,其义一也。
岙之上古则如彼,考之汉室又如此。
斯事虽细,然先臣之旧式,国家之遗美,不可阙也。
臣窃见海内清平,朝廷无事,京师修宫室,浚城隍,起苑囿,以备制度。
西土耆老,咸怀怨思,冀上之眷顾,而盛称长安旧制,有陋雒邑之议。
故臣作《两都赋》,以极众人之所眩曜,折以今之法度,其词曰。
魏太子 曹魏 · 吴质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文选卷四十
二月八日庚寅,臣质言:奉读手命追亡虑存,恩哀之隆,形于文墨。
日月冉冉岁不我与
昔侍左右,厕坐众贤,出有微行之游,入有管弦之欢,置酒乐饮,赋诗称寿
自谓可终始相保,并骋材力,效节明主。
何意数年之间,死丧略尽。
臣独何德,以堪久长?
陈徐刘应,才学所著,诚如来命,惜其不遂,可为痛切
凡此数子,于雍容侍从,实其人也。
若乃边境有虞,群下鼎沸,军书辐至,羽檄交驰,于彼诸贤,非其任也。
往者孝武之世,文章为盛,若东方朔枚皋之徒,不能持论,即阮陈之俦也。
其唯严助寿王,与闻政事,然皆不慎其身,善谋于国,卒以败亡,臣窃耻之。
至于司马长卿称疾避事,以著书为务,则徐生庶几焉。
而今各逝,已为异物矣。
后来君子,实可畏也。
伏惟所天,优游典籍之场,休息篇章之囿,发言抗论,穷理尽微,摛藻下笔,鸾龙之文奋矣。
虽年齐萧王,才实百之。
此众议所以归高,远近所以同声。
然年岁若坠,今质已四十二矣,白发生鬓,所虑日深,实不复若平日之时也。
但欲保身敕行,不蹈有过之地,以为知己之累耳。
游宴之欢,难可再遇;
盛年一过,实不可追。
臣幸得下愚之才,值风云之会,时迈齿臷,犹欲触匈奋首,展其割裂之用也。
不胜慺慺,以来命备悉,故略陈至情。
质死罪死罪。
太常敬子任府君 南梁 · 王僧孺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二
耻一物之不知,惜寸阴之徒靡,下帷闭户,投斧悬梁,虽玄晏书淫,文胜经溢,康成之忽忘所往,公叔之颠坠硎岸,无以异也。
若夫天才卓尔,动称绝妙,辞赋极其清深,笔记尤尽典实,若问金石,似注河海,少孺速而未工,长卿工而未速,孟坚辞不逮理,平子意不及文,孔璋伤于健,仲宣病于弱,其有集论尚书,穷文质之敏,驻马停信,极亹亹之功,莫尚于斯焉。
君职等曹张,声高左陆,时乃高辟雪宫,广开云殿,秋窗春户,冬焕夏清,九酝斯浮,百羞并荐,云销月朗,聿兹游客,朋来旅见,辞人才子,辩圃学林,莫不含毫咀思,争高竞敏。
乃整袂端襟,翰飞纸落,豪人贵仕,先达后进,莫不心服貌惭,神气将军
顾余不敏,厕夫君子之末,可称冥契,是为神交,二三君子,唯以从游日暮,亭号昭仁,庶子云咫尺,康成斯在,借此嘉言,将无绝乎千载(《艺文类聚》四十九。)
手敕答张率天监初 南梁 · 萧衍
 出处:全梁文卷四
省赋殊佳,相如工而不敏枚皋速而不工,卿可谓兼二子于金马矣(《梁书·张率传》,待诏赋奏之,甚见称赏,手敕答。)
昭明太子集序 南梁 · 刘孝绰
 出处:全梁文卷六十
臣窃观大《易》,重明之象著焉,抑又闻之,匕鬯之义存焉。
故书有孟侯之名,记表元良之德,历选前古,以洎夏周,可得而称,启诵而巳。
虽彻圣挺贤,光乎二代,高文精义,阒尔无闻,汉之显宗晋之肃祖
昔自春宫,益好儒术,或专经止,于区易,或持论穷于贞假。
子桓虽摛藻铜省,集讲肃成,事在藩储,理非皇贰,未有正位少阳,多才多艺者也。
粤我大梁之二十一载,盛德备乎东朝,若乃有纵自天,惟睿作圣,显仁立孝,行于四海,如圭如璋,不因琢磨之义;
为臣为子,宁待观喻之言。
惟性道难闻,而文章可见,故俯同志学,用晦生知。
以弦诵之馀辰,总邹鲁之儒墨;
绨缃于七阁,弹竹素于九流,地居上嗣,实副元首。
皇帝众拱岩廊,委咸庶绩,时非从守,事或监抚。
虽一日二日,摄览万机,犹临书幌而不休,对欹案而忘怠。
况复延纳侍讲,讨论经纪,去圣滋远,愈生穿凿,枝分叶散,殊路偆驰。
灵台辟雍之疑,禋宗祭社之缪。
明章申老之议,通颜理王之说。
量核然否,剖析同异。
察言抗论,穷理尽微。
于时淹中稷下之生,金华石渠之士,莫不过衢樽而挹多少,见斗极而晓西东,与夫尽春卿之道,赞仲尼之宅,非贾谊苏林,问萧何枣据
区区前史,不亦恧欤。
加以学贯总持,辨同无碍,五时密教,见犹镜象,一乘纱旨,观若掌珠。
及在布金之园,处如龙之众,开示有空,显扬权实。
是以遍动六地,普雨四花,岂直得解璎须提?
舍钵瓶沙,腾昙言德,梵志依风而巳哉。
若夫天文以烂然为美,人文以焕乎为贵,是以隆儒雅之大成,游雕虫之小道,握牍持笔,思若有神,曾不斯须,风飞雷起。
至于宴游西园,祖道清洛,三百载赋,该极连篇,七言致拟,见诸文学
博逸兴咏,并命从游,书令视草,铭非润色。
七穷炜烨之说,表极远大之才,皆喻不备体,词不掩义,因宜适变,曲尽文情。
窃以属文之体,鲜能周备,长卿徒善,既累为迟。
少孺虽疾,俳优而巳。
子渊淫靡,若女工之蠹;
子云侈靡,异诗人之则。
孔璋词赋,曹祖劝其修今;
伯喈笑赠,挚虞知其颇古。
孟坚之颂,尚有似赞之讥;
士衡衡量之碑,犹闻类赋之贬。
深乎文者,兼而善之,能使典而不野,远而不放,丽而不淫,约而不俭,独擅众美,斯文在斯。
假使王朗报笺,卞兰献颂,犹不足以揄扬著述,称赞才章,况在庸才,曾仿佛。
然承华肇建,滥齿时髦,居陪出从,逝将二纪。
譬彼登山,徒仰峻极,同夫观海,莫际波澜。
但职官书记,预闻盛藻,歌咏不足,敢忘编次。
谨为一帙十卷,第目如左,日升松茂,与天地而偕长;
壮思英词,随岁月而增广。
如其后录,以俟贤臣。
千牛不简嫡庶表 隋末唐初 · 褚遂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九
遂良言。臣闻主祭祀之冑。
必资于嫡长。擢文武之材。
无限于正庶。故知求贤之务。
有异于承家。前王制礼。
缘情斯极。永嘉以来。
王涂不竞。在于河北
风俗顿乖。以嫡待庶而若奴。
妻遇妾而如婢。废情亏礼。
转相因习。搆怨于室。
取笑于朝。莫能自悛。
死而无悔。降及隋代
斯流遂远。独孤后罕雎鸠之德。
同牝鸡之晨。普禁庶子
不得入侍。自始及末。
怨旷未弭。圣朝御治。
深革前弊。人以才进。
不论嫡正。自兹二纪。
多士如林。今者简千牛舍人
方为此制。臣窃思审。
于理未安。何者。
母以子贵。子不缘母也。
今以母非正室。便言子无贵仕。
赵衰孕于越婢。遥集产于胡妪。
田文枚皋。皆妾子也。
文则播美于强齐。则有声于隆汉。
未闻前载。有所间然。
此类甚多。备存史册。
不敢烦引。轻黩宸严。
今反弃古实从近事。以妒忌之政。
施明扬之日。非徒英隽交屈。
固亦竞端斯始。王者设教。
务慎其源。源流一开。
为弊必甚。傥侧室之子。
负才而不用。君弃之于上。
家轻之于下。忠孝不展。
友爱无施。如此等人。
岂不怨愤。虽隔千牛之选。
许三卫之宫。色类乃复稍殊。
捍御至竟无别。若惟才是用。
人自甘心。一彼一此。
异端斯起。至于昨来检括粗人。
孙武远及崔仁师等儿。多是嫡子。
故知善恶由乎积习。邪正宁限嫡庶。
必然之理。不言可
伏愿更量可否。还遵昔制。
不使侧室之冑。有高才而被屈。
正妻之子。虽至愚而获用。
则嫡庶于此分镳。诤讼无因发矣。
前选已了。不可更追。
乃今补阙。犹得详审。
臣蒙恩奖。擢厕近司。
事有未安。岂敢自默。
谨以表奏。伏增惶悚。
陈情表 唐 · 员半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五
臣某言。
臣贫穷孤露。
家资不满千钱。
乳杖藜糗。
朝夕才充一饭。
有田三十亩
五十石。
闻陛下封神岳。
举英才。
货卖以充粮食。
奔走而归帝里。
京官九品
无瓜葛之亲。
立身三十有馀。
志怀之操。
不能籴贱贩贵。
取利于锥刀。
㪷酒只鸡求举。
将何以辨。
投匦进款。
奉敕送天官
捧以当心。
似悬龙镜。
家乏以守。
若戴鳌山
于今立身。
未蒙一任。
臣恨不能益国
死将以选地。
不赐臣一职。
剖判疑滞。
移风易俗。
以报陛下深恩。
使臣平章军国
燮理阴阳。
臣不如
使臣十载成赋。
一代称美。
臣不如左太冲
使臣戈出战。
除凶去逆。
臣不如李广
使臣七步成文。
一定无改。
臣不愧子建
使臣飞书走檄。
援笔立成。
臣不愧枚皋
陛下何惜玉阶前方寸地。
使臣披露肝胆。
抑扬辞翰。
请陛下召天下才子三五千人。
与臣同试诗策判笺表论。
勒字数。
定一人在臣先者。
陛下斩臣头。
粉臣骨。
悬于都市。
以谢天下才子。
望陛下收臣才。
与臣官。
如用臣刍荛之言。
一辞一句。
敢陈于玉阶之前。
如弃臣微见。
即烧诗书。
焚笔砚。
独坐幽岩
看陛下召得何人。
举得何士。
无任郁结之至。
羽林将军王畅薨无嫡子取侄男袭爵庶子告不合承 唐 · 张鷟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二
昭子穆。千龄不易之仪。
继祖承祧。万代相承之道。
若骨肉无爽。鸤鸠之美克昌。
血属不同。螟蛉之子何寄。
王畅名参骁卫。职绾羽林。
俄缠风烛之灾。近绝烝尝之嗣。
弃其庶子。收彼侄男。
意既不保其家。神必不歆其祀。
荀顗令君之子。珠玉相辉。
韦元成丞相之苗。递茂。
枚皋孽子。不废光门。
裴秀旁生。无妨贵族。
三鳣之宝。银黄所以挺生。
七貂之门。金紫于焉间出。
侧男自须绍允。犹子不合承宗。
诈袭者处以徒刑。应续者宜从改正。
进雕赋表754年 唐 · 杜甫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九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臣甫言。臣之近代陵夷。
公侯之贵磨灭。鼎铭之勋。
不复照耀于明时。自先君恕预以降。
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矣。
亡祖故尚书膳部员外郎先臣审言。修文于中宗之朝。
高视于藏书之府。故天下学士
到于今而师之。臣幸赖先臣绪业。
自七岁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
约千有馀篇。今之徒。
得排金门上玉堂者甚众矣。惟臣衣不盖体。
常寄食于人。奔走不暇。
只恐转死沟壑。安敢望仕进乎。
伏惟明主哀怜之。倘使执先祖之故事。
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
虽不足以鼓吹六经。先鸣数子。
至于沈郁顿挫。随时敏捷。
扬雄枚皋之流。庶可跂及也。
有臣如此。陛下其舍诸。
伏惟明主哀怜之。无令役役便至于衰老也。
臣甫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臣以为雕者。
鸷鸟之殊特。搏击而不可当。
岂但壮观于旌门。发狂于原隰。
引以为类。是大臣正色立朝之义也。
臣窃重其有英雄之姿。故作此赋。
实望以此达于圣聪耳。不揆芜浅。
谨投延恩匦进表献赋以闻。谨言。
李员外(一作从)驾幸(一作汤)泉宫750年 唐 · 钱起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佳气 九重门 枚皋扈仙跸
未央月晓度疏钟,凤(一作步)辇时巡出九重。
(一作雨)霁山门迎瑞日,云开水殿候飞龙。
轻寒不入宫中树,佳气常薰(一作浮)仗外峰。
遥羡枚皋扈仙(一作先扈),偏承霄汉渥恩浓。
张少府和厍狄员外夏晚初霁南省寓直时兼充节度判官之作 唐 · 寇坦
五言排律 押鱼韵
引用典故:少孺能赋 文强阅书
黄绶归休日,仙郎复奏馀。
晏居当夏晚,寓直会晴初。
露散星文发,云披水镜虚。
高才推独唱,嘉会喜连茹。
月色摇春闼,香烟霭暝庐。
千门传夜警,万象照阶除。
少孺能赋文强阅赐书。
兼曹谋未展,入幕志方摅。
为奉灵台帛,恭先待漏车。
贞标不可仰,空此乐樵渔。
沈询翰林学士 唐 · 崔嘏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六
敕。
右拾遗集贤殿直学士沈询
宥密之命。
侍从之地。
居可以备选用于他年。
动可以承顾问于此日。
不独取文翰遒丽之才。
亦必求孤贞雅厚之士。
惟乃祖在建中初
以懿文奥学。
司我元良
乃父当元和中
以清规茂行。
典我文诰。
能流积善之风。
钟尔挺生之秀。
是用思彼前德。
擢于后来。
置在禁闱。
光我词苑。
尔宜勤其身以劳夙夜。
宏其用以新志业。
无俾枚皋严助之流。
独承荣于汉帝。
况职当视草。
官列谏垣
宜思及霤之忠。
更润演纶之美。
可守本官充翰林学士
崔立之评事崔斯立字立之博陵人元和初大理评事,以言事黜官为蓝田丞。)806年9月 中唐 · 韩愈
 押轸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矛楯 枚皋 庞涓怯孙膑 杞梓 虚牝 张军 知音
崔侯文章苦捷敏,高浪驾天输不尽。
曾从关外来上都,随身卷轴车连轸
朝为百赋郁怒,暮作千诗转遒紧
摇毫掷简自不供,顷刻青红浮海蜃。
才豪气猛易语言,往往蛟螭杂蝼蚓
知音自古称难遇,世俗乍见那妨哂。
勿嫌法官未登朝,犹胜赤尉长趋尹。
时命虽乖心转壮,技能虚富家逾窘。
念昔尘埃两相逢,争名龃龉持矛楯
子时专场誇觜距,余始张军(晓见切)
尔来但欲保封疆,莫学庞涓孙膑
窜逐新归厌闻闹,齿发早衰嗟可闵。
频蒙怨句刺弃遗,岂有闲官敢推引
深藏箧笥时一发,戢戢已多如束笋
可怜无益费精神有似黄金掷虚牝
当今圣人求侍从,拔擢杞梓楛箘
奋飞枚皋即召穷且忍。
复闻王师西讨蜀,霜风冽冽摧朝菌。
走章驰檄在得贤,燕雀纷拿要鹰隼。
窃料二途必处一,岂比恒人长蠢蠢。
劝君韬养徵招,不用雕琢愁肝肾
墙根菊花沽酒钱帛纵空衣可准。
晖晖檐日暖且鲜,摵摵井梧疏更殒。
高士例须怜曲糵,丈夫终莫生畦畛
能来取醉任喧呼,死后贤愚俱泯泯。
乐天八月十五夜禁中独直玩月见寄810年 中唐 · 元稹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州市
一年秋半月偏深,况就烟霄极赏心。
金凤台前波漾漾,玉钩帘下影沈沈。
宴移明处清兰路,歌待新词促翰林
何意枚皋正承诏,瞥然尘念到江阴
掌书记厅壁记819年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 创作地点:山西省太原市
续汉书百官志称三公大将军皆有记室。主上表章报书记
虽列于上宰之庭。然本为从军之职。
杨雄称军旅之际。飞书驰檄用枚皋
非夫天机殊捷。学源浚发。
含思而九流委输。挥毫而万象骏奔。
庖丁提刃。为之满志。
师文鼓瑟。效不可穷。
则不能称是职也。昔安丰侯窦融徵还京师
光武问曰。所上表章。
谁与参之。曰。
从事班彪所为。及窦宪贵宠。
班固傅毅之徒。皆置之戎幕。
以典文章。邸文章之盛。
冠于当代。魏氏以陈琳阮瑀管记室。
东汉以后。文才高名之士。
未有不由于是选。其简才之用。
金马石渠之亚。况河东精甲十万。
提封千里。半杂胡骍。
遥制边朔。惟师旅之威容。
为列藩之仪表。典兹羽檄。
代有英髦。间者吴少微富嘉谟王翰孙逖
咸有制作存于是邦。其所不知。
阙如也。暨太尉临淮王总节制之师。
德裕叔父尝与斯职。寻以才识英妙。
肃宗召拜监察御史。厥后仆射高贞公河阳节度令狐公以人文掌宸翰。
国子司业给事河南尹杜公以才华登贵仕。继斯躅者。
不亦盛欤。丙申岁
丞相高平公始自枢衡以膺谋帅。以右拾遗杜君为主记
明主惜其忠规。复拜旧职。
寻参内庭视草之列。次用殿中侍御史崔君。
德裕获接崔君之后。文学空虚。
才术莫逮。继清尘于吾祖。
挹芬烈于前贤。先是庑廊之下有丰碑。
纪其名氏而不书职业。今再刊斯记于本署西垣
高平公统戎为始。元和十四年四月十一日记。
刘秀才池州妓别846年 唐 · 杜牧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
引用典故:南浦 枚皋相见
远风南浦万重波,未似生离别恨多。
楚管能吹柳花怨,吴姬争唱竹枝歌。
金钗横处绿云堕,玉箸凝时红粉和。
待得枚皋相见日,自应妆镜笑蹉跎。
山阳 唐 · 赵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引用典故:十洲
家在枚皋旧宅边,竹轩晴与楚坡连。
芰荷香绕垂鞭袖,杨柳风横弄笛船。
城碍十洲烟岛路,寺临千顷夕阳川。
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太尉卫公会昌一品制集序 唐 · 郑亚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
纶綍之兴。
载籍之始。
先王发号施令。
明罚敕法。
盖本于此也。
唐虞之盛。
二典存焉。
夏殷之隆。
厥有训诰。
自允征甘誓。
乃有誓命之书。
皆三代之文。
一王之法也。
虞夏之际。
代祀绵远。
其代王掌制之名氏。
莫得而知。
至于成汤太甲
则有仲虺伊尹为之训诰。
高宗傅说
则有说命之篇。
周公召公成王
则有洛诰酒诰周官顾命。
秦始皇帝并一区宇。
丞相李斯实掌其言。
汉兴
秦焚书之后。
侍从之臣。
皆不习文史。
之辈。
又乏儒墨之用。
每封功臣
建子弟。
其辞多天子为之。
纵委于执翰者。
亦非彰灼知名之士。
武帝使司马相如视草。
率皆文章之流。
相如非将相器也。
厥后寖以微长。
下于魏晋
亦代有其人。
高祖革隋。
文物大备。
贞观中
颜公师岑公文本兴焉。
在天后时。
则李公峤崔公融出焉。
燕许角立于玄宗之朝。
常杨继美于代宗之代。
宪宗皇帝英武启运。
雄图赫张。
中兴之业。
高映前古。
其时则先太师忠公翱翔内署
有密勿赞佐之绩。
平吴定蜀。
时唯其功。
及登枢衡。
作霖雨
尊王室。
卑诸侯。
图蔡料齐。
外定内理。
显王言于典诰。
彰帝范于图籍。
纪在徽册。
播于无穷。
特进太子少保分司东都卫公。
长庆中惠皇翰林学士
训诰之业。
彰于前闻。
昭肃皇帝统握乾符。
寤寐良弼。
诏自淮海。
复升台庭。
尽付元机。
允厌神度。
每彤墀奏罢。
别承天眷。
帝亦讲伊尹傅说之旨。
定元首股肱之契。
以太平之制度。
上古之文教。
咸属于公焉。
会先太后懿号未立。
帝明发有永怀之痛。
公述沙麓神井之瑞。
赞绕枢怀日之庆。
懋遵圣绪。
光慰孝思。
于是承命有宣懿祔庙之制。
武宗郊昊天。
拜清庙。
文物胥备。
朝廷有礼。
华夷述职。
河朔修贡。
乃显神庥。
荐徽号。
奉扬一德。
以示万方。
于是撰仁圣文武至神大孝之册。
封域无虞。
天子翛然有求元之思。
乃范贞金。
模圣表。
隆准日角。
烛于宫庭。
中外臣僚。
咸欲以颂山河而褒日月也。
公于是有圣容之赞。
天街之北。
獯鬻攸居。
因饥凭陵。
怙众强御。
严之以刁斗而勃尔无惧。
申之以文告而腆然不率。
天子震怒。
旋命征之。
公独运沈机。
上资宸断。
万里胜负。
决于帷中。
雷霆既震。
犬羊遂溃。
疣赘披抉。
腥膻解离。
遁其名王。
复我贵主。
公于是有讨北狄之诏。
天宝末蓟门为首乱之地。
疮痏榛棘。
袭世未平。
至于渔阳帅师仲武
扫除妖孽。
臧获仇雠。
奉扬威神。
乃底康靖。
仍愿勒石卢龙之塞。
以叙圣功。
飞章上闻。
帝用允若。
公祇膺明命。
舒展格言。
呼啸神祇。
吐纳嵩华。
当昼而文星现。
不寐而白凤来。
成诸侯不朽之勋。
尊元后无私之化。
公于是有幽州纪功之碑。
潞帅刘从谏死。
其子因关河之崄。
恃甲兵之众。
请爵争地。
屡闻王庭。
中外疑迷
互挠天听。
帝将耀神武。
公累献忠谋。
且言曰。
重耳在丧。
不闻利父
雄渠受戮。
祇以拒君。
明皇旧宫。
天井内地。
跨连河北
胁倚山东
岂可行有匪人。
坐为污俗。
若是可忍。
孰不可容。
沃心无疑。
蹑足乃定。
又曰。
上党天下之脊。
河朔之喉。
漳水雄兵。
常山劲卒。
是为唇齿。
实惧因依。
不若乘其未萌。
制其将动。
帝俞其奏。
乃妙选使臣以劳谕之。
严立刑赏以劝戒之。
魏侯镇侯。
戮力从命。
壶关之右臂。
泜水之上游。
获兹渠魁。
在此成算。
又辕门叛将。
潢水馀凶。
上相之旌旗。
晋阳之管钥。
帝怒斯赫。
人心愈疑。
咸以师老于郊。
枭巢尚固。
议罢兵者蚊聚
请宥过者雷同。
公又扬笏而言曰。
彼地则义师。
帅分宗室。
是元祖勤商之邑。
后稷造周之邦。
瓜瓞具存。
堂构斯在。
苟亏策画。
不袭仇雠。
则是奖弥牟逐主之风。
冒顿射亲之俗。
诗称筑室于道。
书谓疑谋勿成。
由是洞启宸衷。
大破群议。
运筹制胜。
举无遗策。
防微虑远。
必契神机。
授钺之臣。
伏膺承命。
谢安围棋尚劫。
曹参之饮酒方酣。
果有军书。
继闻戎捷。
砥磨周钺
水淬郑刀。
万里来袁尚之头颅。
二冢葬蚩尤之肩髀。
欢声虽震于朝市。
喜气不见于形容。
何其纂立功勋。
镇定风俗。
若是之重也。
公于是有伐上党之制。
平晋阳之敕。
宗英可汗。
献琛输赆。
越自绝域。
通于本朝。
文毕伯仕之允。
呼韩谷蠡之师。
或执玉而朝灵囿。
或解辫而拜甘泉。
并垂于策书。
光被明命。
公于是有谕回鹘之命五。
坚昆之书四。
文章等于训传。
机事出于神明。
固将偃仰邳石之符。
傲睨鬼钳之录。
闻之者可以祛聋瞆。
得之者可以弼邦国。
牙管既拔。
芝泥将熟。
尝于前席。
亲授笔札。
公亦分阴可就。
落简如飞。
时有急宣。
关于密画。
内庭外制
皆不与闻。
或势切疾雷。
机难终日。
宣室未召。
武帐莫闻。
公则手疏封章。
达于旒扆。
当乙夜观书之际。
未尝不称美再三。
此又岂可与传洞箫而讽于后庭。
闻子虚而嗟不同世者。
论功校德耶。
岁在乙丑
群公常伯以天子之道。
贯于神祇。
一年而风雨攸序。
灾沴不作。
二年歼丑虏。
兴北伐之诗。
四年诛狡童。
咏东征之歌。
而又移摩尼之风。
坏浮图之俗。
偃兵反朴。
四海胥定。
思欲增鸿名。
光下武。
公乃观东序之图。
按西昆之谍。
铺舒名实。
藻缛文采。
类于上帝。
为唐神宗。
公于是纂章天成功神德明道之册文。
号位既毕
华夷会同。
方将命礼官
召儒者。
访匡衡后土之议。
采公玉明堂之图。
考肆觐之礼于梁生。
封禅之书于犬子。
尽皇王之盛事。
极臣子之殊功。
轩鼎将成。
禹书就掩。
然犹进先尝之药。
献高手之医。
藏周旦请代之书。
汉宣易名之美。
作为大诰。
祈于昊天。
始终一朝。
绍续九德。
其攻伐也既如彼。
其制作也又如此。
故合武宗一朝。
册命典诰。
奏议碑赞。
军机羽檄。
凡两帙二十卷。
辄署曰会昌一品制集纪年。
追圣德也。
书位。
旌官业也。
岁在丁卯
亚自左掖出为桂林
九月
公书至自洛。
以典诰制命。
示于幽鄙。
且使为序。
以集成书。
寻元珠不究于倪域。
听希声莫穷于高下。
承命震恐。
几移朝夕。
援笔而复止者三四。
江陆修荡。
辞让不及。
因斋洁以序焉。
夫全功难恃。
大名难兼。
日赫于昼而乏清媚。
月皎于夜而无温煦
之为候也。
则雪霜飘暴。
冻入肌发。
之为用也。
则金流石烁。
火走肤脉。
如阳春高秋者希焉。
南则瘴风毒虺之为厉也。
北则獯戎黠虏之为患也。
洛阳咸秦者几焉。
雕鹫不傅之以驰骋。
骅骝不授之以鶱翥
如应龙者鲜焉。
仲尼圣贤之宗也。
位止于司寇
老聃道德之祖也。
官不过柱史
如姬旦者几焉。
是以保衡傅说
佐佑殷宗。
召公毕公
寅亮周室。
咸著大训。
克为元龟。
书契以来。
未之多有。
李斯以刻石纪号之文胜
而不在休明之运。
又何足数哉。
周勃霍光
虽有勋伐。
而不知儒术。
枚皋严忌
善为文笔。
而不至岩廊。
自是以降。
其类实繁。
惟公蕴开物致君之才。
元弼上公之位。
建靖难平戎之业。
经天纬地之文。
萃于厥躬。
庆是全德。
盖四序之阳春。
九州之咸洛。
品汇之应龙。
人伦之姬旦
后之学者。
其景行之云尔。
制诰李舍人863年 唐末 · 罗隐
五言律诗 押豪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叹二毛 长杨赋
梁王握豹韬,雪里见枚皋
上客趋丹陛,游人叹二毛
门闲知待诏,星动想濡毫。
一首长杨赋,应嫌索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