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奏劾赵皇后姊娣 西汉 · 解光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六
臣闻许美人及故中宫史曹宫皆御幸孝成皇帝,产子,子隐不见。
臣遣从事掾业史望验问知状者掖庭狱丞籍武,故中黄门王舜、吴恭、靳严,官婢曹晓、道房、张弃,故赵昭仪御者于客子、王偏、臧兼等皆曰宫即晓子女,前属中宫,为学事史,通《诗》,授皇后
房与宫对食元延元年中宫语房曰:「陛下幸宫」。
后数月,晓入殿中,见宫腹大,问宫。
宫曰:「御幸有身」。
其十月中,宫乳掖庭牛宫令舍,有婢六人。
中黄门田客(《汉纪》作田闳)
诏记,盛绿绨方底,封御史中丞印,予武曰:「取牛宫令舍妇人新产儿,婢六人,尽置暴室狱,毋问儿男女,谁儿也」!
武迎置狱。
宫曰:「善臧我儿胞,丞知是何等儿也」!
后三日,客持诏记与武,问「儿死未?
手书对牍背」。
武即书对:「儿见在,未死」。
有顷,客出曰:「上与昭仪大怒,奈何不杀」?
武叩头啼曰:「不杀儿,自知当死;
杀之,亦死」!
即因客奏封事,曰:「陛下未有继嗣,子无贵贱,惟留意」!
奏入,客复持诏记予武曰:「今夜漏上五刻,持儿与会东交掖门」。
武因问客:「陛下得武书,意何如」?
曰:「瞠也」。
武以儿付
受诏,内儿殿中,为择乳母,告:「善养儿,且有赏。
毋令漏泄」!
择弃为乳母,时儿生八九日。
后三日,客复持诏记,封如前予武,中有封小绿箧,记曰:「告武以箧中物书予狱中妇人,武自临饮之」。
武发箧中有裹药二枚,赫蹄书,曰:「告伟能:努力饮此药,不可复入。
女自知之」!
伟能即宫。
宫读书已,曰:「果也,欲姊弟擅天下!
我儿男也,额上有壮发,类孝元皇帝
今儿安在?
危杀之矣!
奈何令长信得闻之」?
宫饮药死。
后宫婢六人召入,出语武曰:「昭仪言女无过。
宁自杀邪,若外家也?
我曹言愿自杀」。
即自缪死。
武皆表奏状。
弃所养儿十一日,宫长李南以诏书取儿去,不知所置。
许美人前在上林涿沐馆,数召入饰室中若舍,一岁再三召,留数月或半岁御幸。
元延二年怀子,其十一月乳。
诏使严持乳医及五种和药丸三,送美人所。
呼客子、偏、兼闻昭仪成帝曰:「常绐我言从中宫来,即从中宫来,许美人儿何从生中?
许氏竟当复立邪」!
怼,以手自捣,以头击壁户柱,从床上自投地,啼泣不肯食,曰:「今当安置我,欲归耳」!
曰:「今故告之,反怒为!
殊不可晓也」。
帝亦不食。
昭仪曰:「陛下自知是,不食为何?
陛下常自言『约不负女』,今美人有子,竟负约,谓何」?
曰:「约以赵氏,故不立许氏。
使天下无出赵氏上者,毋忧也」!
诏使严持绿囊书予许美人,告严曰:「美人当有以予女,受来,置饰室中帘南」。
美人从苇箧一合盛所生儿,缄封,及绿囊报书予严。
严持箧书,置饰室帘南去。
帝与昭仪坐,使客子解箧缄。
未已,帝使客子、偏、兼皆出,自闭户,独与昭仪在,须臾开户,呼客子、偏、兼,使缄封箧及绿绨方底,推置屏风东。
恭受诏,持箧方底予武,皆封以御史中丞印,曰:「告武:箧中有死儿,埋屏处,勿令人知」。
武穿狱楼垣下为坎,埋其中。
故长定许贵人及故成都平阿侯家婢王业、任㛤、公孙习前免为庶人,诏召入,属昭仪为私婢。
成帝崩,未幸梓宫,仓卒悲哀之时,昭仪自知罪恶大,知丛等故许氏、王氏婢,恐事泄,而以大婢羊子等刚予业等各且十人,以慰其意,属无道我家过失。
元延二年五月,故掖庭令吾丘遵谓武曰:「掖庭丞吏以下皆与昭仪合通,无可与语者,独欲与武有所言。
我无子,武有子,是家轻族人,得无不敢乎?
掖庭中御幸生子者辄死,又饮药伤堕者无数,欲与武共言之大臣,票骑将军贪耆钱,不足计事,奈何令长信得闻之」?
遵后病困,谓武:「今我已死,前所语事,武不能独为也,慎语」!
皆在今年四月丙辰赦令前。
臣谨案永光三年男子忠等发长陵傅夫人冢。
事更大赦,孝元皇帝下诏曰:「此朕不当所得赦也」。
穷治,尽伏辜,天下以为当。
鲁严公夫人杀世子,齐桓召而诛焉,《春秋》予之。
赵昭仪倾乱圣朝,亲灭继嗣,家属当伏天诛。
前平安刚侯夫人谒坐大逆,同产当坐,以蒙赦令,归故郡。
昭仪所犯尤悖逆,罪重于谒,而同产亲属皆在尊贵之位,迫近帷幄,群下寒心,非所以惩恶崇谊示四方也。
请事穷竟,丞相以下议正法(《汉书·外戚》下《孝成赵皇后传》)
魏郡太字上封事 西汉 · 京房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四
辛酉以来,蒙气衰去,太阳精明,臣独欣然,以为陛下有所定也。
然少阴倍力而乘消息。
臣疑陛下虽行此道,犹不得如意,臣窃悼惧。
阳平侯凤欲见未得,至己卯,臣拜为太守,此言上虽明下犹胜之效也。
臣出之后,恐必为用事所蔽,身死而功不成,故愿岁尽乘传奏事,蒙哀见许。
辛巳蒙气复乘卦,太阳侵色,此上大夫覆阳而上意疑也。
己卯庚辰之间,必有欲隔绝臣,令不得乘传奏事者(《汉书·京房传》:元帝魏郡太守,自请得岁竟乘传奏事,不欲远离左右,以建昭二年二月朔上封事。)
律术对 其一 西汉 · 京房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四
受学故小黄焦延寿六十律相生之法,以上生下,皆三生二,以下生上,皆三生四,阳下生阳,阴上生阳,终于中吕,而十二律毕矣。
中吕上生执始,执始下生去灭,上下相生,终于南事,六十律毕矣。
夫十二律之变,至于六十,犹八卦之变,至于六十四也。
宓牺作《易》,纪阳气之初,以为律法,建日,冬至之声,以黄钟为宫,太簇为商,姑洗为角,林钟为徵,南吕为羽,应钟为变宫,蕤宾为变徵,此声气之元,五音之正也。
故各统一日,其馀以次运行,当日者各自为宫,而商徵以类从焉。
《礼运篇》曰:「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此之谓也。
以六十律分期之日,黄钟自冬至始,及冬至而复,阴阳寒燠风雨之占生焉。
于以检摄群音,考其高下。
苟非革木之声,则无不有所合。
《虞书》曰「律和声」,此之谓也(《续汉书·律历志》上:元帝使太子太傅韦玄成谏议大夫章杂试问房于乐府,房对。)
议律令诏 西汉 · 汉元帝
 出处:全汉文 卷七
夫法令者,所以抑暴扶弱,欲其难犯而易避也。
今律令烦多而不约,自典文者不能分明,而欲罗元元之不逮,斯岂刑中之意哉?
其议律令可蠲除轻减者,条奏,唯在便安万姓而已(《汉书·刑法志》:元帝初立,乃下诏。)
奏罢诸毁庙 西汉 · 匡衡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四
前以上体不平,故复诸所罢祠,卒不蒙福。
案卫思后、戾太子、戾后园,亲未尽。
孝惠孝景亲尽,宜毁。
太上皇孝文孝昭太后昭灵后、昭哀后、武哀王,请悉罢,勿奉(《汉书·韦玄成传》:元帝崩,衡奏言云云,奏可。)
甘延寿陈汤封爵议 西汉 · 匡衡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四
郅支本亡逃失国,窃号绝域,非真单于(《汉书·陈汤传》:元帝诏公卿议封焉,议者皆以为宜如军法捕斩单于匡衡石显以为。)
置宗师诏元始五年正月 西汉 · 元王皇后
 出处:全汉文 卷十一
盖闻帝王以德抚民,其次亲亲以相及也。
昔尧睦九族,舜惇叙之。
朕以皇帝幼年,且统国政,惟宗室子皆太祖高皇帝子孙及兄弟吴顷、楚元之后,汉元至今,十有馀万人,虽有王侯之属,莫能相纠,或陷入刑罪,教训不至之咎也。
传不云乎?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
其为宗室自太上皇以来族亲,各以世氏,郡国置宗师以纠之,致教训焉。
二千石选有德义者以为宗师
考察不从教令有冤失职者,宗师得因邮亭书言宗伯,请以闻。
常以岁正月赐宗师帛各十匹(《汉书·平纪》)
诏赐免马宫元始五年 西汉 · 元王皇后
 出处:全汉文 卷十一
师大司徒扶德侯上书言:「前以光禄勋议故定陶共王母谥,曰妇人以夫爵尊为号,谥宜曰孝元傅皇后,称渭陵东园」。
臣知妾不得体君,卑不得敌尊,而希指雷同,诡经辟说,以惑误上。
为臣不忠,当伏斧钺之诛,幸蒙洒心自新,又令得保首领
伏自惟念,入称四辅,出备三公,爵为列侯,诚无颜复望阙庭,无心复居守府,无宜复食国邑。
愿上太师大司徒扶德侯印绶,避贤者路」。
下君章有司,皆以为四辅之职,为国维纲,三公之任,鼎足承君,不有鲜明固守,无以居位。
如君言至诚可听,惟君之恶,在洒心前,不敢文过,朕甚多之,不夺君之爵邑,以著「自古皆有死之义,其上太师大司徒印绶使者,以侯就第(《汉书·马宫传》:莽以太皇太后诏赐策。)
奏徙张由史立 西汉 · 孔光
 出处:全汉文 卷十三
由前诬告骨肉,陷人入大辟,为国家结怨于天下,以取秩迁,获爵邑。
幸蒙赦令,请免为庶人,徙合浦(《汉书·孝元冯昭仪传》:中郎谒者张由诬言:「中山冯太后祝诅上及太后」,案验无所得。中谒者史立责问冯太后冯太后自杀。由以先告赐爵关内侯迁中太仆哀帝崩,大司徒孔光奏。)
立嗣议 西汉 · 孔光
 出处:全汉文 卷十三
礼立嗣以亲,中山王先帝之子,帝亲弟也,以《尚书·盘庚》殷之及王为比,中山王宜为嗣(《汉书·孔光传》:议中山·定陶王谁宜为嗣者。翟方进王根以为定陶王宜为嗣。独以为云云。又见《宣元六王传》,作「尚书有殷及王,兄终弟及,中山王元帝之子,宜为后」。)
报诸侄书 西汉 · 班婕妤
 出处:全汉文 卷十一
记言属见所赐赵婕妤书以相比,元帝被病无悰,但锻炼后宫贵人,书也类多华辞。
至如成帝,则推诚写实,若家人夫妇相与书矣,何可比也。
故略陈其长短,令汝曹自评之(《御览》引《妇人集》)
上疏讼陈汤 西汉 · 谷永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六
臣闻楚有子玉、得臣,文公为之仄席而坐;
廉颇马服,强秦不敢窥兵井陉
近汉有郅都魏尚匈奴不敢南乡沙幕。
由是言之,战克之将,国之爪牙,不可不重也。
盖「君子闻鼓鼙之声,则思将率之臣」。
窃见关内侯陈汤,前使副西域都护,忿郅支之无道,闵王诛之不加,策虑愊亿,义勇奋发,卒兴师奔逝,横厉乌孙,逾集赖,屠三重城,斩郅支首,报十年之逋诛,雪边吏之宿耻,威震百蛮,武畅西海汉元以来,征伐方外之将,未尝有也。
坐言事非是,幽囚久系,历时不决,执宪之吏欲致之大辟。
白起为秦将,南拔郢都,北坑赵括,以纤介之过,赐死杜邮,秦民怜之,莫不陨涕。
亲秉钺,席卷喋血万里之外,荐功祖庙,告类上帝,介胄之士靡不慕义。
以言事为罪,无赫赫之恶。
《周书》曰:「记人之功,忘人之过,宜为君者也」。
夫犬马有劳于人,帷盖之报,况国之功臣者哉!
窃恐陛下忽于鼓鼙之声,不察《周书》之意,而忘帷盖之施,庸臣遇,卒从吏议,使百姓介然有秦民之恨,非所以厉死难之臣也(《汉书·陈汤传》)
奏罢悼园南陵云陵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八
本始元年丞相义等议,谥孝宣皇帝亲曰悼园,置邑三百家。
至元康元年丞相相等奏,父为士,子为天子,祭以天子,悼园宜称尊号曰「皇考」,立庙,益故奉园民满千六百家,以为县。
臣愚以为皇考庙本不当立,累世奉之,非是。
又孝文太后南陵孝昭太后云陵园,虽前以礼不复修,陵名未正。
谨与大司徒晏等百四十七人议,皆曰孝宣皇帝以兄孙继统为孝昭皇帝后,以数,故孝元世以孝景皇帝及皇考庙亲未尽,不毁。
此两统贰父,违于礼制。
案义奏亲谥曰「悼」,裁置奉邑,皆应经义。
相奏悼园称皇考,立庙,益民为县,违离祖统,乖缪本义
父为士,子为天子,祭以天子者,乃谓若虞舜夏禹、殷汤、周文、汉之高祖受命而王者也,非为继祖统为后者也。
臣请皇高祖考庙奉明园毁勿修,罢南陵云陵为县(《汉书·韦玄成传》:平帝元始中大司马王莽奏,奏可。)
复言发傅太后丁姬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八
王母丁姬前不臣妾,至葬渭陵,冢高与元帝山齐,怀帝太后、皇太太后玺绶以葬,不应礼。
礼有改葬,请发共王母丁姬冢,取其玺绶消灭,徙共王母丁姬定陶,葬共王冢次,而葬丁姬复其故(《汉书·外戚·定陶丁姬传》:哀帝崩,奏贬傅太后号为定陶共王母丁太后号曰丁姬元始五年复言。)
因日食举直言复奏封事 西汉 · 王嘉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八
臣闻咎繇帝舜曰:「亡敖佚欲有国,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机」。
箕子武王曰:「臣无有作威作福,亡有玉食;
臣之有作威作福玉食,害于而家,凶于而国,人用侧颇辟,民用僭慝」。
言如此则逆尊卑之序,乱阴阳之统,而害及王者,其国极危。
国人倾仄不正,民用僭差不壹,此君不由法度,上下失序之败也。
武王躬履此道,隆至
自是以后,纵心恣欲,法度陵迟,至于臣弑君,子弑父。
父子至亲,失礼患生,何况异姓之臣?
孔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孝文皇帝备行此道,海内蒙恩,为汉太宗
孝宣皇帝赏罚信明,施与有节,记人之功,忽于小过,以致治平
孝元皇帝奉承大业,温恭少欲,都内钱四十万万,水衡钱二十五万万,少府钱十八万万。
尝幸上林,后宫冯贵人从临兽圈,猛兽惊出,贵人前当之,元帝嘉美其义,赐钱五万。
掖庭见亲,有加赏赐,属其人勿众谢
示平恶偏,重失人心,赏赐节约。
是时外戚赀千万者少耳,故少府、水衡见钱多也。
虽遭初元永光凶年饥馑,加有西羌之变,外奉师旅,内振贫民,终无倾危之忧,以府臧内充实也。
孝成皇帝时,谏臣多言燕出之害,及女宠专爱,耽于酒色,损德伤年,其言甚切,然终不怨怒也。
宠臣淳于长张放、史育,育数贬退,家赀不满千万,斥逐就国,榜死于狱。
不以私爱害公义,故虽多内讥,朝廷安平,传业陛下。
陛下在国之时,好《诗》《书》,上俭节,征来所过道上称颂德美,此天下所以回心也。
初即位,易帷帐,去锦绣,乘舆席缘绨缯而已。
共皇寝庙比比当作,忧闵元元,惟用度不足,以义割恩,辄且止息,今始作治。
驸马都尉董贤亦起官寺上林中,又为治大第,开门乡北阙,引王渠灌园池,使者护作,赏赐吏卒,甚于治宗庙。
贤母病,长安厨给祠具,道中过者皆饮食。
治器,器成,奏御乃行,或物好,特赐其工,自贡献宗庙三宫,犹不至此。
贤家有宾婚及见亲,诸官并共,赐及仓头奴婢,人十万钱。
使者护视,发取市物,百贾震动,道路欢哗,群臣惶惑。
诏书罢菀,而以赐二千馀顷,均田之制从此堕坏,奢僭放纵,变乱阴阳,灾异众多,百姓讹言,持筹相惊,被发从徒跣而走,乘马者驰,天惑其意,不能自止。
或以为筹者策失之戒也。
陛下素仁智慎事,今而有此大讥。
孔子曰:「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安用彼相矣」!
臣嘉幸得备位,窃内悲伤不能通愚忠之信;
身死有益于国,不敢自惜。
唯陛下慎己之所独乡,察众人之所共疑。
往者宠臣邓通韩嫣骄贵失度,逸豫无厌,小人不胜情欲,卒陷罪辜。
乱国亡躯,不终其禄,所谓爱之适足以害之者也。
宜深览前世,以节宠,全安其命(《汉书·王嘉传》:后数月日食,举值言,嘉复奏封事。于是上浸不说。)
上书言王氏世权 西汉 · 杜业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一
王氏世权日久,朝无骨鲠之臣,宗室诸侯微弱,与系囚无异,自佐史以上至于大吏皆权臣之党。
曲阳侯根,前为三公辅政,知赵昭仪皇子,不辄白奏,反与赵氏比周,恣意妄行,谮诉故许后,被加以非罪,诛破诸许族,败元帝外家。
内嫉妒同产兄姊红阳侯立及淳于氏,皆老被放弃,新喋血京师,威权可畏。
高阳侯薛宣有不养母之名,安昌侯张禹奸人之雄,惑乱朝廷,使先帝负谤于海内,尤不可不慎。
陛下初即位,谦让未皇,孤独特立,莫可据仗,权臣易世,意若探汤
宜蚤以义割恩,安百姓心。
窃见朱博忠信勇猛材略不世出,诚国家雄俊之宝臣也,宜征置左右,以填天下。
此人在朝,则陛下可高枕而卧矣。
昔诸吕欲危刘氏,赖有高祖遗臣周勃陈平尚存,不者,几为奸臣笑(《汉书·杜周附传》:哀即位,业复上书言。)
上书言王凤专擅 西汉 · 梅福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
臣闻箕子佯狂于殷,而为周陈《洪范》;
叔孙通遁秦归汉,制作仪品。
夫叔孙先非不忠也,箕子非疏其家而畔亲也,不可为言也。
高祖纳善若不及,挫渡若转圜,听言不求其能,举功不考其素。
陈平起于亡命而为谋主,韩信拔于行陈而建上将
天下之士,云合归汉,争进奇异,知者竭其策,愚者尽其虑,勇士极其节,怯夫勉其死。
合天下之知,并天下之威,是以举秦如鸿毛,取楚若拾遗,此高祖所以亡敌于天下也。
孝文皇帝起于代谷,非有周召之师,之佐也,循高祖之法,加以恭俭。
当此之时,天下几
繇是言之,循高祖之法则治,不循则乱。
何者?
秦为亡道,削仲尼之迹,灭周公之轨,坏井田,除五等,礼废乐崩,王道不通,故欲行王道者,莫能致其功也。
孝武皇帝好忠谏,说至言,出爵不待廉茂,庆赐不须显功,是以天下布衣,各厉志竭精,以赴阙廷自闑鬻者,不可胜数。
汉家得贤,于此为盛。
使孝武皇帝听用其计,升平可致。
于是积尸暴骨,快心胡越,故淮南王安缘间而起。
所以计虑不成而谋议泄者,以众贤聚于本朝,故其大臣势陵,不敢和从也。
方今布衣乃窥国家之隙,见间而起者,蜀郡是也。
山阳亡徒苏令之群,蹈藉名都大郡,求党与,索随和,而亡逃匿之意。
此皆轻量大臣,亡所畏忌,国家之权轻,故匹夫欲与上争衡也。
士者,国之重器
得士则重,失士则轻。
《诗》云:「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庙堂之议,非草茅所当言也。
臣诚恐身涂野草,尸并卒伍,故数上书求见,辄报罢。
臣闻齐桓之时,有以九九见者,桓公不逆,欲以致大也。
今臣所言,非特九九也,陛下距臣者三矣,此天下士所以不至也。
秦武王好力,任鄙叩关自鬻;
缪公行伯,繇余归德。
今欲致天下之士,民有上书求见者,辄使诣尚书问其所言,言可采取者,秩以升斗之禄,赐以一束之帛。
若此,则天下之士,发愤懑,吐忠言,嘉谋日闻于上,天下条贯,国家表里,烂然可睹矣。
夫以四海之广,士民之数,能言之类,至众多也。
然其俊桀指世陈政,言成文章,质之先圣而不缪,施之当世合时务,若此者,亦亡几人。
故爵禄束帛者,天下之底石高祖所以厉世摩钝也。
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至秦则不然,张诽谤之罔,以为汉驱除,倒持泰阿,授楚其柄。
故诚能勿失其柄,天下虽有不顺,莫敢触其锋,此孝武皇帝所以辟地建功,为汉世宗也。
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伯乐之图,求骐骥于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
高祖陈平之过而获其谋,晋文召天王,齐桓用其仇,有益于时,不顾逆顺,此所谓伯道者也。
一色成体谓之醇,白黑杂合谓之驳。
欲以承平之法,治暴秦之绪,犹以乡饮酒之礼理军市也。
今陛下既不纳天下之言,又加戮焉。
夫祇鹊遭害,则仁鸟增逝;
愚者蒙戮,则知士深退。
间者愚民上疏,多触不急之法,或下廷尉,而死者众。
阳朔以来,天下以言为讳,朝廷尤甚,群臣皆承顺上指,莫有执正。
何以明其然也?
取民所上书,陛下之所善,试下之廷尉廷尉必曰:「非所宜言,大不敬」。
以此卜之,一矣。
京兆尹王章,资质忠直,敢面引廷争孝元皇帝擢之,以厉具臣而矫曲朝
及至陛下,戮及妻子。
且恶恶止其身,王章非有反畔之辜,而殃及家。
折直士之节,结谏臣之舌,群臣皆知其非,然不敢争,天下以言为戒,最国家之大患也。
愿陛下循高祖之轨,杜亡秦之路,数御《十月》之歌,留意《亡逸》之戒,除不急之法,下亡讳之召,博览兼听,谋及疏贱,令深者不隐,远者不塞,所谓「辟四门,明四目」也。
且不急之法,诽谤之微者也。
「往者不可及,来者犹可追」。
方今君命犯而主威夺,外戚之权,日以益隆,陛下不见其形,愿察其景。
建始以来,日食地震,以率言之,三倍春秋,水灾亡与比数
阴盛阳微,金铁为飞,此何景也!
汉兴以来,社稷三危。
吕、霍、上官,皆母后之家也,亲亲之道,全之为右,当与之贤师良傅,教以忠孝之道。
今乃尊宠其位,授以魁柄,使之骄逆,至于夷灭,此失亲亲之大者也。
霍光之贤,不能为子孙虑,故权臣易世则危。
《书》曰:「毋若火,始庸庸」。
势陵于君,权隆于主,然后防之,亦亡及已(《汉书·梅福传》:成帝委任王凤专执擅朝,而京兆尹王章所诛。上书,不纳。)
皇太子谢为所生立后议 西汉 · 阎崇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五
《春秋》不以父命废王父命,为人后之礼不得顾私亲,不当谢(《汉书·孝元傅昭仪传》:成帝定陶王太子,月馀,立楚孝王。孙景为定陶王奉恭王后太子议欲谢,少傅阎崇以为。)
上书谢罪乞骸骨 西汉末 · 马宫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
师大司徒扶德侯上书言,前以光禄勋议故定陶共王母谥,曰「妇人以夫爵尊为号,谥宜曰孝元傅皇后,称渭陵东园」。
臣知妾不得体君,卑不得敌尊,而希指雷同,诡经辟说,以惑误上。
为臣不忠,当伏斧钺之诛,幸蒙洒心自新,又令得保首领
伏自惟念,入称四辅,出备三公,爵为列侯,诚无颜复望阙廷,无心复居守府,无宜复食国邑。
愿上太师大司徒扶德侯印绶,避贤者路(《汉书·马宫传》)
定陶傅太后等诏绥和二年五月 西汉 · 汉哀帝
 出处:全汉文 卷九
《春秋》母以子贵,尊定陶太后曰恭皇太后丁姬曰恭皇后,各置左右詹事食邑如长信宫、中宫(《汉书·哀纪》,又见《孝元傅昭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