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贬徙赵太后元寿二年七月 西汉 · 元王皇后
 出处:全汉文 卷十
皇太后昭仪俱侍帷幄,姊弟专宠锢寝。
执贼乱之谋,残灭继嗣,以危宗庙,悖天犯祖,无为天下母之义。
皇太后孝成皇后,徙居北宫(《汉书·外戚·孝成赵皇后传》:哀帝崩,王莽白太后,诏有司。)
傅皇后退居桂宫元寿二年七月 西汉 · 元王皇后
 出处:全汉文 卷十
定陶共王太后与孔乡侯晏同心合谋,背恩忘本,专恣不轨,与至尊同称号,终没,至乃配食于左坐,悖逆无道。
今令孝哀皇后退就桂宫(《汉书·外戚·孝哀傅皇后传》:哀帝崩,王莽白太皇太后下诏。)
拜平帝母卫姬中山孝王后诏元始元年六月 西汉 · 元王皇后
 出处:全汉文 卷十
中山孝王后深分明为人后之义,条陈故定陶傅太后丁姬悖天逆理,上僭位号,徙定陶王信都,为共王立庙于京师,如天子制,不畏天命,侮圣人言,坏乱法度,居非其制,称非其号。
是以皇天震怒,火烧其殿,六年之间大命不遂,祸殃仍重,竟令孝哀帝受其馀灾,大失天心,夭命暴崩,又令共王祭祀绝废,精魂无所依归。
朕惟孝王后深说经义,明镜圣法,惧古人之祸败,近事之咎殃,畏天命,奉圣言,是乃久保一国,长获天禄,而令孝王永享无疆之祀,福祥之大者也。
朕甚嘉之。
夫褒义赏善,圣王之制,其以中山故安户七千益中山后汤沐邑,加赐及中山王黄金各百斤,增傅相以下秩(《汉书·外戚·中山卫姬传》)
册罢董贤元寿二年六月 西汉 · 元王皇后
 出处:全汉文 卷十一
间者以来,阴阳不调,灾害并臻,元元蒙辜。
三公,鼎足之辅也。
高安侯贤未更事理,为大司马,不合众心,非所以折冲绥远也。
其收大司马印绶,罢归第(《汉书·董贤传》:哀帝崩,莽使谒者太后诏即阙下册,即日与妻皆自杀。按《平纪》载太皇太后诏曰:大司马贤年少不合众心,其上印绶罢即此册约文。)
策免彭宣元寿二年七月 西汉 · 元王皇后
 出处:全汉文 卷十一
惟君视事日寡,功德未效,迫于老毦昏乱,非所以辅国家,绥海内也。
使光禄勋丰册诏君,其上大司空印绶,便就国(《汉书·彭宣传》:哀帝崩,莽白太后。)
策遣龚胜邴汉元始二年六月 西汉 · 元王皇后
 出处:全汉文 卷十一
惟元始二年六月庚寅光禄大夫太中大夫耆艾二人,以老病罢。
太皇太后使谒者仆射策诏之曰:盖闻古者有司,年至则致仕,所以恭让而不尽其力也。
大夫年至矣,朕湣以官职之事烦大夫,其上子若孙若同产、同产子一人。
大夫其修身守道,以终高年。
赐帛及行道舍宿,岁时羊酒衣衾,皆如韩福故事(《汉书·两龚传》:哀帝崩,王莽秉政。太中大夫邴汉俱乞骸骨,于是王莽韩福故事,白遣、汉策。)
安汉公九锡文元始五年五月 西汉 · 元王皇后
 出处:全汉文 卷十一
惟元始五年五月庚寅太皇太后临于前殿,延登,亲诏之曰:公进,虚听朕言。
前公宿卫孝成皇帝十有六年,纳策尽忠,白诛故定陵侯淳于长,以弥乱发奸,登大司马,职在内辅。
孝哀皇帝即位,骄妾窥欲,奸臣萌动,公手劾高昌侯董宏,改正故定陶共王母之僭坐。
自是之后,朝臣论议,靡不据经。
以病辞位,归于第家,为贼臣所陷。
就国之后,孝哀皇帝觉寤,复还公长安,临病加剧,犹不忘公,复特进位。
是夜仓卒,国无储主,奸臣充朝,危殆甚矣。
朕惟定国之计,莫宜于公,引纳于朝,即日罢退高安侯董贤转漏之间,策辄建,纲纪咸张。
绥和、元寿,再遭大行,万事毕举,祸乱不作。
辅朕五年,人伦之本正,天地之位定。
钦承神祇,经纬四时,复千载之废,矫百世之失,天下和会,大众方辑。
《诗》之《灵台》,《书》之《作雒》,镐京之制,商邑之度,于今复兴。
昭章先帝之元功,明著祖宗之令德,推显严父配天之义,修立郊禘。
宗祀之礼,以光大孝。
是以四海雍雍,万国慕义,蛮夷殊俗,不召自至,渐化端冕,奉珍助祭。
寻旧本道,遵术重古,动而有成,事得厥中。
至德要道,通于神明,祖考嘉享
光耀显章,天符仍臻,元气大同。
麟凤龟龙,众祥之瑞,七百有馀。
遂制礼作乐,有绥靖宗庙社稷之大勋。
普天之下,惟公是赖,官在宰衡,位为上公
今加九命之锡,其以助祭,共文武之职,乃遂及厥祖。
于戏,岂不休哉(《汉书·王莽传》上)
奏罢减乐人员 西汉 · 孔光
 出处:全汉文 卷十三
郊祭乐人员六十二人,给祠南北郊。
大乐鼓员六人,《嘉至》鼓员十人,邯郸鼓员二人,骑吹鼓员三人,江南鼓员二人,淮南鼓员四人,巴俞鼓员三十六人,歌鼓员二十四人,楚严鼓员一人,梁皇鼓员四人,临淮鼓员三十五人,兹邡鼓员三人,凡鼓十二,员百二十八人,朝贺置酒陈殿下,应古兵法。
外郊祭员十三人,诸族乐人兼《云招》给祠南郊用六十七人,兼给事雅乐用四人,夜诵员五人,刚、别柎员二人,给《盛德》主调篪员二人,听工以律知日冬夏至一人,钟工、磬工、箫工员各一人,仆射二人主领诸乐人,皆不可罢。
竽工员三人,一人可罢。
琴工员五人,三人可罢。
柱工员二人,一人可罢。
绳弦工员六人,四人可罢。
四会员六十二人,一人给事雅乐,六十一人可罢。
张瑟员八人,七人可罢。
《安世乐》鼓员二十人,十九人可罢。
沛吹鼓员十二人,族歌鼓员二十七人,陈吹鼓员十三人,商乐鼓员十四人,东海鼓员十六人,长乐鼓员十三人,缦乐鼓员十三人,凡鼓八,员百二十八人,朝贺置酒,陈前殿房中,不应经法。
治竽员五人,楚鼓员六人,常从倡三十人,常从象人四人,诏随常从倡十六人,秦倡员二十九人,秦倡象人员三人,诏随秦倡一人,雅大人员九人,朝贺置酒为乐。
四会员十七人,巴四会员十二人,铫四会员十二人,齐四会员十九人,蔡讴员三人,齐讴员六人,竽瑟钟磬员五人,皆郑声,可罢。
师学百四十二人,其七十二人给大官挏马酒,其七十人可罢。
大凡八百二十九人,其三百八十八人不可罢,可领属大乐,其四百四十一人不应经法,或郑卫之声,皆可罢(《汉书礼乐志》:哀帝性不好音,及即位下诏,罢乐府官。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奏。)
奏徙毋将隆 西汉 · 孔光
 出处:全汉文 卷十三
隆前为冀州,治中山冯太后狱,冤陷无辜,不宜处位在中土(《汉书·毋将隆传》:王莽少时慕与隆交,隆不甚附。哀帝崩,秉政,使大司徒孔光奏。)
奏徙张由史立 西汉 · 孔光
 出处:全汉文 卷十三
由前诬告骨肉,陷人入大辟,为国家结怨于天下,以取秩迁,获爵邑。
幸蒙赦令,请免为庶人,徙合浦(《汉书·孝元冯昭仪传》:中郎谒者张由诬言:「中山冯太后祝诅上及太后」,案验无所得。中谒者史立责问冯太后冯太后自杀。由以先告赐爵关内侯迁中太仆哀帝崩,大司徒孔光奏。)
立嗣议 西汉 · 孔光
 出处:全汉文 卷十三
礼立嗣以亲,中山王先帝之子,帝亲弟也,以《尚书·盘庚》殷之及王为比,中山王宜为嗣(《汉书·孔光传》:议中山·定陶王谁宜为嗣者。翟方进王根以为定陶王宜为嗣。独以为云云。又见《宣元六王传》,作「尚书有殷及王,兄终弟及,中山王元帝之子,宜为后」。)
上封事召见对言王凤不可任用 西汉 · 王章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三
天道聪明,佑善而灾恶,以瑞异为符效。
今陛下以未有继嗣,引近定陶王,所以承宗庙,重社稷,上顺天心,下安百姓。
此正义善事,当有祥瑞,何故致灾异?
灾异之发,为大臣颛政者也。
今闻大将军猥归日蚀之咎于定陶王,建遣之国,苟欲使天子孤立于上,颛擅朝事以便其私,非忠臣也。
且日蚀,阴侵阳臣颛君之咎,今政事大小皆自凤出,天子曾不一举手,内省责,反归咎善人,推远定陶王
诬罔不忠,非一事也。
丞相乐昌侯商本以先帝外属,内行笃,有威重,位历将相,国家柱石臣也,其人守正,不肯诎节随凤委曲,卒用闺门之事为所罢,身以忧死,众庶湣之。
知其小妇弟张美人已尝适人,于礼不宜配御至尊,托以为宜子,内之后宫,苟以私其妻弟
闻张美人未尝任身就馆也。
且羌胡尚杀首子以荡肠正世,况于天子而近已出之女也!
此三者皆大事,陛下所自见,足以知其馀,及它所不见者。
不可令久典事,宜退使就第,选忠贤以代之(《汉书·元后传》:章奏封事,言日蚀之咎。天子召见章,延问以事,章对。)
奏封事荐冯野王 西汉 · 王章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三
中山孝王琅邪太守冯野王,先帝时历二卿,忠信质直,知谋有馀。
野王以王舅出,以贤复入,明圣主乐进贤也(《汉书·元后传》:自凤之白罢商后遣定陶王也,上不能平,及闻章言,感寤,谓章曰:「君试为朕求可以自辅者。」于是章奏封事荐。案萧育冯野王封事,未三语与此同。)
因日蚀上言宜遣定陶王之国 西汉 · 王凤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三
日蚀阴盛之象,为非常异。
定陶王虽亲,于礼当奉藩在国。
今留侍京师,诡正非常,故天见戒。
宜遣王之国(《汉书·元后传》:会日蚀,凤因言。)
王章大逆罪 西汉 · 范延寿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九
比上夷狄,欲绝继嗣之端;
背畔天子,私为定陶王(《汉书·元后传》:上使尚书劾奏,遂下章吏廷尉,致其大逆罪以为。)
移书让太常博士 西汉末 · 刘歆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一、全汉文 卷四十、文选卷四十三
亲近,欲建立左氏春秋及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皆列于学官
哀帝五经博士讲论其议,诸儒博士或不肯置对,因移书太常博士责让之曰:昔唐虞既衰,而三代迭兴,圣帝明王,累起相袭,其道甚著。
周室既微,而礼乐不正,道之难全也如此。
是故孔子忧道不行,历国应聘,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乃得其所。
修易序书,制作春秋,以记帝王之道。
及夫子没而微言绝,七十子卒而大义乖;
重遭战国,弃笾豆之礼,理军旅之阵,孔氏之道抑,而孙吴之术兴。
陵夷至于暴秦,焚经书,杀儒士,设挟书之法,行是古之罪,道术由此遂灭。
汉兴,去圣帝明王遐远仲尼之道又绝,法度无所因袭。
时独有一叔孙通,略定礼仪。
天下惟有易卜,未有他书。
至于孝惠之世,乃除挟书之律,然公卿大臣之属,咸介冑武夫,莫以为意。
孝文皇帝,始使掌故晁错,从伏生尚书
尚书初出于屋壁,朽折散绝,今其书见在,时师传读而已。
诗始萌芽,天下众书,往往颇出,皆诸子传说,犹广立于学官,为置博士
在朝之儒,唯贾生而已。
孝武皇帝,然后邹鲁梁赵,颇有诗礼春秋先师,皆出于建元之间。
当此之时,一人不能独尽其经,或为雅,或为颂,相合而成。
泰誓后得,博士集而赞之。
故诏书曰:礼坏乐崩,书缺简脱,朕甚闵焉。
汉兴已七八十年,离于全经固以远矣。
鲁恭王孔子宅,欲以为宫,而得古文于坏壁之中,逸礼有三十九篇,书十六篇,天汉之后,孔安国献之。
遭巫蛊仓卒之难,未及施行。
及春秋左氏丘明所脩,皆古文旧书,多者二十馀通,藏于秘府,伏而未发。
孝成皇帝悯学残文缺,稍离其真,乃陈发秘藏,校理旧文,得此三事,以考学官所传经,或脱简,或脱编。
博问人间,则有鲁国桓公赵国贯公胶东庸生之遗学与此同,抑而未施。
此乃有识者之所叹慜,士君子之所嗟痛也。
往者缀学之士,不思废绝之阙,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烦言碎辞,学者罢老,且不能究其一艺,信口说而背传记,是末师而非往古。
至于国家将有大事,若立辟雍封禅巡狩之仪,则幽冥而莫知其原。
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亡从善服义之公心。
或怀疾妒,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抑此三学,以尚书为不备,谓左氏不传春秋,岂不哀哉!
今圣上德通神明,继统扬业,亦悯此文教错乱,学士若兹,虽深照其情,犹依违谦让,乐与士君子同之。
故下明诏,试左氏可立不,遣近臣奉旨衔命,将以辅弱扶微,与二三君子比意同力,冀得废遗。
今则不然,深闭固距而不肯试,猥以不诵绝之,欲以杜塞道,绝灭微学
夫可与乐成,难与虑始,此乃众庶之所为耳,非所望于士君子也。
且此数家之事,皆先帝所亲论,今上所考视,其为古文旧书,皆有徵验,内外相应,岂苟而已哉!
夫礼失求之于野,古文不犹愈于野乎!
往者博士,书有欧阳,春秋公羊,易则施孟,然孝宣帝犹复广立谷梁春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义虽相反,犹并置之。
何则?
与其过而废之,宁过而立之。
传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志其大者,不贤者志其小者。
今此数家之言,所以兼包大小之义,岂可偏绝哉?
若必专己守残,党同门,妒道真,违明诏,失圣意,以陷于文吏之议,甚为二三君子不取也。
上书谏勿许单于 其一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二
单于上书愿朝,哀帝以问公卿,公卿以虚费府帑,可且勿许。
单于使辞去,未发,雄上书谏(《御览》八百十一引《扬雄集》)
元后诔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四
新室文母太后崩,天下哀痛,号哭涕泗,思慕功德,咸上柩,诔之铭曰:
惟我有新室文母圣明皇太后姓出黄帝西陵昌意
实生高阳纯德虞帝
孝闻四方,登陟帝位。
禅受伊唐,爰初胙土。
陈田至王,营相厥宇。
度河济旁,沙麓之灵。
太阴之精,天生圣姿。
豫有祥祯,作合于汉。
配元生成,孝顺皇姑。
圣敬齐庄(《古文苑》作「承家尚庄」),内则纯备(《古文苑》作「被」)
后烈丕光,肇初配元。
天命是将,兆征显见。
新都黄龙汉成既终。
胤嗣匪生,哀帝承祚。
惟离典经,尚是言异。
大命俄颠,厥年夭陨。
大终不盈,文母览之。
千载不倾,博选大智。
新都宰衡,明圣作佐。
与图国艰,以度厄运
徵立中山,庶其可济。
博采淑女,备其侄娣。
(一作「亲」)礼高禖,祈庙嗣继。
靡格匪天,靡动匪地。
穆穆明明,昭事上帝。
弘汉祖考,夙夜匪懈
兴灭继绝,博立侯王。
亲睦庶族,昭穆序明。
帝致友属,靡有遗荒
咸被祚庆,冀以金火。
赤仍有央,勉进大圣。
上下兼该,群祥众瑞。
正我黄来,火德将灭。
惟后于斯,天之所坏。
人不敢支,哀平夭折。
百姓分离,祖宗之愆。
终其不全,天命有托。
谪在于前,属遭不造。
(一作「策」)极而迁,皇天眷命。
黄虞之孙,历世运移。
属在圣新,代于汉刘。
受祚于天,汉祖承命。
赤传于黄,摄帝受禅。
立为真皇,允受(一作「执」)厥中。
以安黎众,汉庙黜废,移定安公。
皇皇灵祖,惟若孔臧
降兹圭璧,命服有常。
为新帝母,鸿德不忘。
钦德伊何,奉命是行。
菲薄服食,神祗是崇。
尊不虚统,惟祗惟庸(一作「惟垣惟墉」)
隆循(一作修)人敬,先民是从。
承天祗家,允恭虔恪。
丰阜庶卉,旅力不射。
恤民于留,不皇诡作。
别计十邑,国之是度。
还奉于此,以处贫薄
罢苑置县,筑里作宅。
以处贫穷,哀此嫠独,起常盈仓,五十万斛。
诸生储,以劝好学。
志在黎元,是劳是勤。
春巡灞浐,秋臻黄山
夏抚鄠杜,冬恤泾樊。
大射飨饮,飞羽之门。
绥宥耆幼,不拘妇人。
刑女归家,以育贞信。
玄冥季冬,搜狩上兰。
寅宾出日,东秩旸谷。
鸣鸠拂羽,胜降桑木(《古文苑》作「戴胜降桑」失韵)
蚕于茧馆,躬执筐曲。
帅导群妾,咸修(《古文苑》作「循」)蚕蔟。
分茧理丝,女工是敕。
遐迩蒙祉,中外禔福。
自京逮海,靡不仰德。
成类存生,秉天地经。
无物不理,无人不宁。
尊号文母,与新有成。
世奉长寿,靡堕有倾。
著德太常,注诸旒旌
呜呼哀哉,以昭鸿名。
享国六十,殂落而崩。
四海伤怀,擗踊拊心。
若丧考妣,遏密八音。
呜呼哀哉,万方不胜。
德被海表,弥流魂精。
去此昭昭,就彼冥冥。
忽兮不见,超兮西征。
既作下宫,不复故庭。
爰缄伊铭,呜呼哀哉(《艺文类聚》十五、《古文苑》。)
定陶王欣为皇太嘴动绥和元年二月 西汉 · 汉成帝
 出处:全汉文 卷八
朕承太祖鸿业,奉宗庙二十五年,德不能绥理宇内,百姓怨望者众,不蒙天佑,至今未有继嗣,天下无所系心。
观于往古近事之戒,祸乱之萌,皆繇斯焉。
定陶王欣,于朕为子,慈仁孝顺,可以承天序,继祭祀。
其立皇太子,封中山王谏大夫冯参宜乡侯,益中山国三万户,以慰其意。
赐诸侯王、列侯金,天下当为父后者爵,三老、孝弟力田帛,各有差(《汉书·成纪》)
奏徵定陶王封事 西汉 · 毋将隆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
古者选诸侯入为公卿,以褒功德,宜征定陶王,使在国邸,以填万方(《汉书·毋将隆传》:成帝末隆奏封事,其后上竟立定陶王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