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下武 春秋 · 诗经
四言诗
《下武》,继文也。武王有圣德,复受天命,能昭先人之功焉。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
三后在天,王配于京。(一章)
王配于京,世德作求。
永言配命,成王之孚。(二章)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
永言孝思,孝思维则。(三章)
媚兹一人,应侯顺德。
永言孝思,昭哉嗣服。(四章)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
于万斯年,受天之祜。(五章)
受天之祜,四方来贺。
于万斯年,不遐有佐。(六章)
按:下武六章,章四句。
昊天有成命 春秋 · 诗经
四言诗
《昊天有成命》,郊祀天地也。
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
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
于缉熙,单厥心,肆其靖之。
按:昊天有成命一章七句。
执竞 春秋 · 诗经
四言诗
《执竞》,祀武王也。
执竞武王,无竞维烈。
不显成康,上帝是皇。
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钟鼓喤喤,磬筦将将,降福穰穰。
降福简简,威仪反反。
既醉既饱,福禄来反。
按:执竞一章十四句。
噫嘻 春秋 · 诗经
四言诗
《噫嘻》,春夏祈谷于上帝也。
噫嘻成王,既昭假尔。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骏发尔私,终三十里。
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按:噫嘻一章八句。
阴符 其十二 西周齐国 · 齐太公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七
成王将加元服,周公使人来零陵,取文竹为冠(《御览》六百八十四引《周书》)。
祷书 其一 西周 · 鲁周公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三
王少未有识,奸神命者,乃旦也(《史记。鲁周公世家》:「初,成王病,周公乃自揃其蚤,沈之河,以祝于神云云。亦藏其策于府。及周公奔楚,成王发府,见祷书,乃泣,反周公。」)。
祷书 其二 西周 · 鲁周公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三
王未有识,是旦执事。有罪殃,旦受其不祥(《史记。蒙恬传》:「公旦自揃其爪,以沈于河云云。乃书而藏之记府。成王观于记府,得周公旦沈书。」案即《书。金滕》事。《书》谓代武王,《史》谓代成王,为异。)。
鬻子(案《汉志》道家《鬻子》二十一篇,小说家《鬻熊说》一篇,《隋志》仅道家一卷,《意林》一卷六篇。今本逢行圭注十四篇,以《群书治要》校之,实三篇见存。不录,录其佚文。) 其七 西周楚国 · 鬻熊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九
周成王年六岁,即位享国,亲以其身见于鬻子之家而问焉,曰:「昔者先王与子修道而道修,寡人之望也。亦愿以教。敢问兴国之道柰何」?鬻子对曰:「唯,疑。请以上世之政诏于君王,《政》曰:「兴国之道,君思善则行之,君闻善则行之,君知善则行之,位敬而常之,行信而长之」。则兴国之道也」。周成王曰:「受命矣(贾谊《新书。修政语》下)」。
鬻子(案《汉志》道家《鬻子》二十一篇,小说家《鬻熊说》一篇,《隋志》仅道家一卷,《意林》一卷六篇。今本逢行圭注十四篇,以《群书治要》校之,实三篇见存。不录,录其佚文。) 其八 西周楚国 · 鬻熊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九
周成王曰:「敢问于道之要柰何」?鬻子对曰:「唯,疑。请以上世之政诏于君王。《政》曰:「为人下者敬而肃,为人上者恭而仁,为人君者敬士爱民,以终其身」。此道之要也」。周成王曰:「受命矣(同上)」。
鬻子(案《汉志》道家《鬻子》二十一篇,小说家《鬻熊说》一篇,《隋志》仅道家一卷,《意林》一卷六篇。今本逢行圭注十四篇,以《群书治要》校之,实三篇见存。不录,录其佚文。) 其九 西周楚国 · 鬻熊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九
周成王曰:「敢问治国之道若何」?鬻子对曰:「唯,疑。请以上世之政诏于君王。《政》曰:「治国之道,上忠于主,而中敬其士,而下爱其民」。故上忠其主者,非以道义,则无以入忠也。而中敬其士,不以礼节,则无以谕敬也。而下爱其民,非以忠信,则无以谕爱也。故忠信行于民,而礼节谕于士。道义入于上,则治国之道也。虽治天下者,由此而已」。周成王曰:「受命矣(同上)」。
鬻子(案《汉志》道家《鬻子》二十一篇,小说家《鬻熊说》一篇,《隋志》仅道家一卷,《意林》一卷六篇。今本逢行圭注十四篇,以《群书治要》校之,实三篇见存。不录,录其佚文。) 其十 西周楚国 · 鬻熊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九
周成王曰:「寡人闻之,有上人者,有下人者,有贤人者,有不肖人者,有智人者,有愚人者。敢问上下之人何以为异」?鬻子对曰:「唯,疑。请以上世之政诏于君王。《政》曰:「凡人者,若贵若贱,若幼若老,闻道志而藏之,知道善而行之,上人矣。闻道而弗取藏也,知道而弗取行也,则谓之下人也」。故夫行者善,则谓之贤人矣;行者恶,则谓之不肖矣。故夫言者善,则谓之智矣,言者不善,则谓之愚矣。故智愚之人有其辞矣,贤不肖之人别其行矣,上下之人等其志矣」。周成王曰:「受命矣(同上)」。
鬻子(案《汉志》道家《鬻子》二十一篇,小说家《鬻熊说》一篇,《隋志》仅道家一卷,《意林》一卷六篇。今本逢行圭注十四篇,以《群书治要》校之,实三篇见存。不录,录其佚文。) 其十一 西周楚国 · 鬻熊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九
周成王问于鬻子曰:「寡人闻之,圣人在上位,使民富且寿」云。若夫富,则可为也;若夫寿,则不在天乎」?鬻子对曰:「唯,疑。请以上世之政诏于君王。《政》曰「圣人在上位,则天下不死军兵之事,故诸侯不私相攻,而民不私相斗阋,不私相杀也」。故圣王在上位,则民免于一死,而得一生矣。圣王在上,则君积于道,而吏积于德,而民积于用力,故妇人为其所衣,丈夫为其所食,则民无冻馁矣。故圣王在上,则民免于二死而得二生矣。圣王在上,则君积于仁,而吏积于爱,而民积于顺,则刑罚废矣,而民无大过之诛。故圣王在上,则民免于三死而得三生矣。圣王在上,则使民有时,而用之有节,则民无疠疾矣。故圣王在上,则民免于四死而得四生矣。故圣王在上,则使盈境内兴贤良以禁邪恶,故贤人必用,而不肖人不作,则己得其命矣。故夫富且寿者,圣王之功也」。周成王曰:「受命矣(贾谊《新书。修政语》下,《御览》八十四)」。
卜居成周命龟 西周 · 周成王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二
予一人兼有天下,辟就百姓,敢无中土乎。使予有罪,则四方伐之。无难得也(《说苑。至公》。案《汉书。娄敬传》,“成王营成周,都雒。以为此天下中,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钧矣。有德则易以兴,无德则易以亡。凡居此者,欲令务以德致人,不欲险阻,令后世骄奢以虐民也。”)。
定成周 西周 · 周成王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二
惟余一人,营居于成周。惟余一人。有善,易得而见也。有不善,易得而诛也(《吕氏春秋。长利》:“南宫括曰:“成王之定成周”其辞云云。”)。
伯禽告 西周 · 周成王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二
成王封伯禽为鲁公,召而告之曰:“尔知为人上之道乎。凡处尊位者,必以敬下顺德规谏,必开不讳之门,撙节安静以籍之。谏者勿振以威,勿格其言。博采其辞,乃择可观。夫有文无武,无以威下;有武无文,民畏不亲。文武俱行,威德乃成。既成威德,民亲以服。清白上通,巧佞下塞。谏者得进,忠信乃畜”。伯禽再拜受命而辞(《说苑。君道》)。
对成王问 西周初 · 尹逸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二
成王问政于尹逸曰:“吾何德之行,而民亲其上”?对曰:“使之以时,而敬顺之,忠而爱之。有令,信而不食言”。王曰:“其度安在”?对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王曰:“惧哉”。对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畜也,不善则雠也。夏、殷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夙沙之民,自攻其主而归神农氏,此君之所明知也。若何其无惧也(《说苑。政理》)”?
以阎田辞于晋 春秋时周朝 · 周景王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二
我自夏以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东土也;巴濮、楚、邓,吾南土也;肃慎、燕、毫,吾北土也。吾何迩封之有?文武成康之建母弟,以蕃屏周,亦其废隧是为。岂如弁髦,而因以敝之!先王居梼杌于四裔,以御螭魅。故允姓之奸,居于瓜州。伯父惠公归自秦,而诱以来,使逼我诸姬,入我郊甸,则戎焉取之?戎有中国,谁之咎也?后稷封殖天下,今戎制之,不亦难乎?伯父图之。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左传》昭九年:“周甘人与晋阎嘉争阎田。晋梁丙、张趯率阴戎伐颍。王使詹桓伯辞于晋。”)。
使告于诸侯 东周 · 王子朝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二
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蕃屏周,亦曰:“吾无专享文,武之功,且为后人之迷败倾覆而溺入于难,则振救之”。至于夷王,王愆于厥身,诸侯莫不并走其望,以祈王身。至于厉王,王心戾虐,万民弗忍,居王于彘。诸侯释位,以间王政。宣王有志,而后效官。至于幽王,天不吊周。王昏不若,用愆厥位。携王奸命,诸侯替之,而建王嗣,用迁郏鄏则是兄弟之能用力于王室也。至于惠王,天不靖周,生颓祸心,施于叔带。惠、襄辟难,越去王都,则有晋、郑咸黜不端,以绥定王家。则是兄弟之能率先王之命也。在定王六年,秦人降妖,曰周其有髭王,亦克能修其职,诸侯服享,二世共职。王室其有间王位,诸侯不图,而受其乱灾。至于灵王,生而有髭。王甚神圣,无恶于诸侯。灵王、景王,克终其世。今王室乱,单旗、刘狄,剥乱天下,壹行不若,谓“先王何常之有,唯余心所命,其谁敢讨之”!帅群不吊之人,以行乱于王室。侵欲无厌,规求无度,贯渎鬼神,慢弃刑法,倍奸齐盟,傲很威仪,矫诬先王。晋为不道,是摄是赞,思肆其罔极。兹不谷震荡播越,窜在荆蛮,未有攸底。若我一二兄弟甥舅奖顺天法,无助狡猾,以从先王之命,毋速天罚,赦图不谷,则所愿也。敢尽布其腹心及先王之经,而诸侯实深图之。昔先王之命曰:“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穆后及太子寿早夭即世,单、刘赞私立少,以间先王。亦唯伯仲叔季图之(《左传》昭二十六年,“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嚣奉周之典籍以奔楚。”王子朝使告于诸侯。)!
请城成周 春秋时周朝 · 周敬王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二
天子曰:“天降祸于周,俾我兄弟并有乱心,以为伯父忧。我一二亲昵甥舅,不遑启处,于今十年。勤戍五年,余一人无日忘之,闵闵焉如农夫之望岁,惧以待时。伯父若肆大惠,复二文之业,驰周室之忧,侥文武之福,以固盟主,宣昭令名,则余一人有大愿矣。昔成王合诸侯城成周,以为东都,崇文德焉。今我欲侥福假灵于成王,修成周之城,俾戍人无勤,诸侯用宁,蝥贼远屏,晋之力也。其委诸伯父,使伯父实重图之,俾我一人无徵怨于百姓,而伯父有荣施,先王庸之(《左传》昭三十二年,“王使大夫富辛与石张如晋,请城成周。”)”。
为书辞句践 春秋末楚国 · 范蠡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五
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今既以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史记。越世家》:「句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为书辞句践。」)。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义一也。今臣事大王,前则无灭未萌之端,后则无救已倾之祸。虽然,臣终欲成君霸图,故不辞一死一生。臣窃自惟,乃使于吴,王之惭辱蠡,所以不死者,诚恐谗于太宰嚭,成伍子胥之事,故不敢前死,且须臾而生。夫耻辱之心,不可以大;流汗之愧,不可以忍。幸赖宗庙之神灵,大王之威德,以败为成,斯汤、武克夏、商而成王业者,定功雪耻。臣所以当席日久,臣请从斯辞矣(《吴越春秋。句践伐吴外传》十。案即《史记》文未可合录,做别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