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唐赠太子少师崔公神道碑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八
礼之中庸曰。父为士。
子为大夫。葬以士。
祭以大夫。是礼也。
于国为恩。于人为孝。
朝廷赠赵公之先人故晋州司法参军赠清和太守三至太子少师。褒少师之德。
赵公之孝。国之恩也。
书之洪范曰。是训是行。
以近天子之光。赵公奉若少师之训。
为国股肱。翊大君之明。
可谓忠矣。传曰。
有明德者。必昌于后世。
后必有达人。故叔梁纥有子曰文宣王
陈仲弓有孙曰司空群。积德于身。
以垂厥后。犹洪河广大于涓流。
太山峻极于邱陵。蕴百行。
少师。宣六德。
赵公。父慈子孝。
移孝于忠。盛矣哉。
烈山氏以稼穑代畋渔。伯夷以秩礼谐神人。
太公以大勋平祸乱。季子以让德辞社稷。
崔氏其后也。有魏名臣炎
降至宋度支郎中冀州刺史元孙。陨身成名。
兴起百代。生吏部尚书左仆射贞烈公亮
六为吏部郎。三为吏部尚书
再为大中正连部二千石。一为大将军
侍中常光禄大夫。男为部官。
女为九嫔。与伯父之子仆射休首出群姓。
为海内甲门。孙曰肇师。
以令望为中书侍郎。以才辩为聘梁使。
中书孙讳道淹。北齐安州总管掾。
少师之祖讳方骞。皇朝万年主簿临洺子。
临洺子生少师烈考讳贞固。皇朝武功主簿吏部尚书
赵郡李氏。新定之子。
高都之侄。中外之甲。
光标士林。少师讳景晊
清河东武城人也。三岁丁太夫人忧。
十二居武功艰。号哭无时。
邻里辍相。终制读书。
岁不践阈。一览数纸。
终身不忘。年十七。
与亲兄晙一举明经。同年擢第。
二十三调补梁州南郑县。以能政闻。
蜀州晋原县尉。以清白器干为按察使倪若水表荐大理评事
以亲累贬利州葭萌丞。历梓州盐亭晋州司法参军
公风度详雅。器宇方深。
道者悦之而不厌。不仁者惮之而迁善。
蘧瑗在卫。卫多君子。
子贱居鲁。鲁有贤人。
若至听词必察。临事能断。
不忍欺。人不敢犯。
刺史齐景冑洎州长举公清明中正。差充支使
毕构代齐。假为判官
开元三年。终于官舍。
春秋四十。权厝于邙山元元庙西北原。
公之逝也。宗族叹曰。
孝可以动神祇而不寿。僚友叹曰。
仁可以师天下而不贵。闻者叹曰。
清可以激贪俗而不昌。命矣天乎。
盛德不兴。宜其后也。
夫人荥阳郑氏。皇朝兵部郎中卫州刺史元升之子。
吏部侍郎平章事愔之女弟。以德范仪少师
以才明训赵公天宝十二年
享龄六十九。终于京兆崇贤里。
殡于长安南陵原。有一子二女。
神龙中。申明旧诏。
著之甲令。以五姓婚媾。
冠冕天下。物恶大盛。
禁相为姻。陇西李宝之六子。
太原王琼之四子。荥阳郑温之三子。
范阳卢子迁之四子。卢辅之六子。
公之八代祖元孙之二子。博陵崔懿之八子。
赵郡李楷之四子。士望四十四人之后。
同降明诏。斯可谓美宗族人物而表冠冕矣。
在周则邵单为公族。妫嬴为上国。
西京窦傅之贵。东汉袁杨之盛。
魏以为德门。南朝以王谢为高望。
方之于公。川谷江海也。
嗣子圆。以文学早知名。
射策上第。官历台省
寻拜蜀郡长史御史中丞。加节度使
安禄山起幽朔。连陷潼关
赍表腰金。恳迎玄宗
省表垂泣。召宰相谓曰。
世乱识忠良。今见之矣。
中书侍郎益州长史节度等如故。及乘舆至蜀。
朝廷羽仪。如京之制。
终古难之。肃宗彭原
将复天下。以剑南无事。
不假此人。诏赴行在。
咨以缔构。扈从迁宫。
日月并照。玄宗获申圣慈。
肃宗获申圣孝。酂侯功大。
博陆赏尊。诏曰。
一匡天下。大庇生人。
特进中书令集贤殿大学士修国史
封赵国公。昔成王曲阜周公
王曰叔父。亲亲也。
以营邱命太公。王曰叔舅。
贤贤也。惟肃宗亦以赵国锡崔公。
今上以少师赠先公。三代之极教也。
后转太子少师兼御史大夫东京留守。寻为工部尚书扬州长史浙江东西三道观察使吏部尚书省事
馀如故。又转尚书右仆射
四年某月日。龟筮叶吉。
少师荥阳夫人之丧。合祔于东京河南邙山之某原。
礼也。世传清白。
子孝臣忠。山东士大夫以五姓婚姻为第一。
朝廷衣冠以尚书端揆为贵仕。惟公兼之。
清河崔氏。至赵公三代仆射
可谓尽善矣。泰山羊●924A。
世传清德。北海范毓。
儿无常亲。总此二者。
为公家法。华学放史氏。
敢播风烈焉。昔孔悝鼎。
备举前代。史克颂鲁。
独美僖公。用以诞敷先人。
昭示后代。在礼然也。
今之作颂。书国家之孝理。
列圣君之得人。崔氏之世绪。
少师之懿范。赵公之孝思。
士风祖德。永为不朽。
崔氏之门。为不朽矣。
若终者。华安得不颂之。
其文曰。周之上公
让为大夫。秦之司徒
家于冀都。伯从清河
德绪繁多。仕至扬州
出将封侯。惟德惟器。
魏之中尉。降及元魏
群从并贵。才如尚书
德如评事。古之廷评
伏念惟刑。我闻德声。
继佐葭萌安道和俗。
化行三蜀。彼汾之曲。
片言折狱。清风人穆。
升闻辇毂。苇辙蒲帷。
公行不归。哲人其萎。
后贤用微。荥阳夫人。
柔明佐君。嫁有嘉闻。
首代馨芬。高阳才子。
唐虞多士。克先赵公
大雅爰起。有子如是。
可谓孝矣。崇原既平。
伊洛攸清。永安厥灵。
万有斯年。子孙以宁。
兵部侍郎工部尚书武公志铭 中唐 · 李翱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九
公讳儒衡。字庭硕
年二十四得进士第。历四门助教
故相郑公馀庆河南。奏授伊阙
充水陆运判官。及公守东都
又请自佐。得监察御史
转殿中。御史台奏其材。
诏即以为真。历侍御史司封员外郎户部郎中
谏议大夫三月以本官知制诰
岁满转中书舍人。二年迁礼部
入谢。赐三品衣鱼。
数月丁尊夫人忧。再期服除。
权知兵部侍郎。月馀母夫人暴卒。
一号绝气。久而乃息。
遂得重疾。不能见亲友。
既祥益病。长庆四年四月壬辰
竟薨。年五十六。
公气和貌严。望之若神。
言不妄发。与人有诚。
甫其相信。不用约结
每以时安危生民之病为己务。从父兄元衡再为丞相
以重厚名终始。公实潜有补助。
其为谏议舍人。每遇事不当。
必奏疏尽言。皇甫镈为相。
剥下以媚天子。给边兵衣食以不可用物。
兵士或以火燔之。其帅大哭。
将自刃者。边几乱。
公累以疏言。宪宗召问。
大悦。踰月。
竟罢度支。及大行皇帝即位。
遂斥死崖州。其为兵部才数十日。
凡议论者潜曰。武兵部必相矣。
盖上择日将相之。而公以丧免。
有文集二十五卷。制集二十五卷。
曾大父载德。颍川郡左羽林将军
大父平一。惩后族之祸。
逃官于崧山中宗初。
徵拜起居舍人考功员外郎。有文章传于当时。
父登。常州江阴县令
礼部侍郎。夫人陇西李氏。
先公卒。嗣子曰筹。
年十五。次子年十三。
女二人。长女许嫁卢立。
立良士。为兴元节度司空晋公从事
次女嫁前进士崔搏。搏有学行。
其从父子浑。以五月丙子
奉公之丧归祔河南缑氏礼部先公之墓次。公之先薨。
召其友礼部郎中李翱执臂以别。且曰。
我将死。凡家事细大。
皆有条画在文字矣。平生志业。
于此穷矣。公于我厚。
我死。公其铭吾墓以传焉。
十二日而公果殁。君子以为知命。
及薨。朋友之在位者。
皆请告泣哭以相吊。其不识者。
亦望风以叹。天子罢朝一日。
工部尚书。筹尚幼。
哭泣几绝。亲戚不忍闻其声。
其能奉遗命以终讫公意。铭曰。
武宗出周。圣发之苗。
厥孙聘鲁。乃列春秋。
秦汉之交。曰臣王赵。
实大其家。亭侯以绍。
厥支十七。晋阳乃封。
子孙因家。以及于唐。
神尧顺天酂侯翼扶
武烈谏酷。五木成卢。
考公逃贵。于嵩之下。
江阴洁白。世嗣其雅。
德蕴位细。丛于公。
惟公之兴。罔不自躬。
言不苟出。与人有诚。
名誉四延。震荡厥声。
再罹大苦。不堪以病。
先期告终。恬以顺命。
毅毅武公。是维硕人
我哀刻识。俾或可传。
许氏世谱1053年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九、《临川先生文集》卷八三、《皇朝文鉴》卷一二六、《文章辨体汇选》卷五五八、《文编》卷六三、《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卷四○九 创作地点: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
伯夷神农之后也,佐有大功,赐姓曰姜
其后见经者四国:曰申,《诗》所谓申伯者是也;
曰吕,《书》所谓吕侯者是也;
曰齐,曰许,《春秋》内书齐、许男是也。
周衰,许男尝从大侯侵伐会盟,竟于春秋。
及后世无复国,而子孙以其封姓。
然世传有许由者,尧以天下让不受,逃之箕山箕山上盖有许由冢焉。
其事不见于经,学者疑之。
或曰:「亡求于世者耳,虽与之天下,盖不受也,故好事者以云」。
伯夷,其生后先,所祖同不同,莫能知也。
汉兴,许氏侯者六人,柏至侯盎宋子侯瘛严侯猜
此三侯者,其始以将封,而史不书其州里。
平恩侯广汉博望侯舜、乐成侯延寿,此三侯者,同产昆弟也,以外戚起于宣、元之世,昌邑人也。
孙昌尝为丞相,延寿及广汉弟子嘉,尝为大司马
王莽败,许氏始皆失其封云
后汉会稽许荆者,循吏也。
许慎者,以经术显。
许峻者,为《易林》传于世。
许杨者,治鸿隙陂,有德于汝南汝南之民报祭焉。
许靖者,避地交州,后入蜀,先主以为太傅,与从弟劭俱善论人物。
劭兄虔,亦知名,世称平舆渊有二龙焉。
、杨、汝南人也。
许褚者,家于谯,以忠力事魏,封侯牟乡。
许慈者,家南阳,入蜀,父子为博士
司马晋时许孜者,东阳人也,德行高,察孝廉不起,老于家,其子曰生,亦有至性焉。
初,许氏爵邑于周,子孙播散四方,有纪者犹不乏焉,至昌邑始大者,间兴于汝南,其后祖高阳者为最盛。
高阳之族,不见其所始。
有据者,仕,历校尉郡守,生允,为镇北将军
允三子,皆仕司马晋。
奇,司隶校尉
猛,幽州刺史
奇子遐,侍中
猛子式,平原太守
自允至式皆知名。
允后五世询,司马晋尝召官之,不起。
孙圭,为旌阳太守于齐。
生勇慧,齐太子家令冗从仆射
勇慧生懋,笃学,以孝闻,卒于梁,为中庶子
懋生亨,为陈卫尉卿,尝领史官,次齐、梁时事。
有子善心,为之卒业。
是时,有许绍者,善心族父也,通守夷陵,治有恩,流户自归数十万,卒有劳于唐,爵安陆郡圉师、钦寂、钦明其后也。
圉师少子,宽博有器干,别自封平恩男,与敬宗龙朔中宰相
钦寂谓绍曾大父也,万岁中,帅师当契丹,为所败,执以如安东,使说守者降。
安东,曰:「贼今且破灭,公勉守,无忘忠也」。
契丹即杀之。
是岁,弟钦明亦遇杀。
钦明为凉州都督,案行,卒与突厥遇,亦执使降,至灵州,顾为廋言告守者所以破贼。
兄弟将兵,一旦同以身徇边鄙,贤者荣之。
敬宗者,善心子也,始以公开郡于高阳,与其孙令伯以文称当世
天宝之乱,敬宗有孙曰远,与张巡睢阳抗贼,自以不及,推为将,而亲为之下。
久之,食已尽,煮茶、纸以食,犹坚守。
贼所以不得南向,以睢阳弊其锋也。
卒与俱死者,皆天下豪杰义士云。
唐亡,远孙儒,不义朱梁,自雍州入于江南,终身不出焉。
儒生稠,沈毅有信,仕江南李氏,参德化王军事。
稠生规,好道家言,不以事自慁。
尝羁宣、歙间,闻旁舍呻呼,就之,曰:「我某郡人也,察君长者,且死,愿以骸骨属君」。
因指橐中黄金十斤,曰:「以是交长者」。
规许诺,敬负其骨千里,并黄金置死者家。
家大惊愧之,因请献金如儿言以为许君寿,规不顾竟去。
于是闻者滋以规为长者。
卒,葬池州
后以子故赠大理评事
生遂、逖、迥三子。
遂善事母,里母劢其子,辄曰:「汝独不惭许伯通乎」?
祥符中,天子有事于泰山,加恩群臣,逖当迁,让其兄,天子以将作监主簿
子俞字尧言,名能文章,大臣屡荐之,有与不合者,官以故不遂。
尝知兴国军大冶县,县人至今称之。
俞两子,均为进士
逖字景山,尝上书江南李氏,李氏叹奇之,以为崇文馆校书郎,岁终,拜监察御史
后复上书太宗论边事,宰相赵普奇其意,以为与己合。
知兴元府,起酂侯废堰以利民。
治澧、荆、扬三州,为盗者逃而去。
其事兄如事父,使妻事其长姒如事母。
故人无后,为嫁其女如己子。
有子五人:恂,黄州录事参军
恢,尚书虞部员外郎
怡,今为太子中舍签书淮南节度判官厅公事;
元,今为江淮荆湖两浙制置发运使
平,泰州海陵主簿
五人者咸孝友如其先人,故士大夫论孝友者归许氏。
元以国子博士发运判官,七年为其使,待制天章阁,自天子大臣莫不以为材。
其劳烈方在史氏记,余故不论而著其家行云。
迥字光远,其事母如伯通之孝,事其兄如景山之为弟也。
慷慨有大意,少尝仕李氏,后不复仕,与其兄俱葬颜村。
有子会,为进士,方壮时,亦慨然好议天下事,今为太庙斋郎
临川王某曰:余谱许氏,自据以下,其绪传始显焉。
然自许男见于周,其后数封,而有纪之子孙多焉。
考是论之,夫伯夷之所以佐其君治民,余读《书》未尝不喟然叹思之也。
《传》曰:「盛德者必百世祀」。
伯夷者,盖庶几焉。
彼其后世忠孝之良,亦使之遭时,沐浴舜、禹之间以尽其材,而与夫、罴虎之徒俱出而驰焉,其孰能概之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