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赠广东袁生 明 · 王世贞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山川知粤尽,风物到吴新。
旧业馀孤隐,时名傍此身。
酒旗随处是,诗卷未全贫。
为语袁宏道,谁堪赋里人。
九日至极乐寺闻袁中郎且至因喜而赋 明 · 李贽
七言律诗 押虞韵
世道由来未可孤,百年端的是吾徒。
时逢重九花应醉,人至论心病亦苏。
老桧深枝喧暮鹊,西风落日下庭梧。
黄金台上思千里,为报中郎速进途。
送唐尧胤北上 明 · 袁宏道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苍颜白发竟何成,醉里酣歌指帝京。
喜与中郎分姓字,羞从桃简觅公卿。
健鹰每欲辞韝去,俊马唯须带骨行。
君过酒人垆上看,荆高到底气如生。
德山遇大智龙湖旧侣也 其一 明 · 袁宏道
七言绝句 押青韵
湖上烟峦一抺青,他时亲见望州亭。
也知鲁国真男子,要识中郎旧典刑。
陶石篑兄弟远来见访诗以别之 明 · 袁宏道
押词韵第三部
五步一花开,十步一花飞。
不知谁中子,郁郁吐清姿。
恬淡僧标格,潇洒士威仪。
手提白玉尘,身披浅色衣。
徒步入闾门,挥羽上阶墀。
僮仆尽魁伟,一一晢而肥。
或言是山人,或言星相师。
或云乡里子,闻声始觉非。
通刺无姓名,短纸摺不齐。
一揖径登床,草草寒喧而。
执手不问病,捧腹但言饥。
设黍呼儿子,蒸鱼命小妻。
广长舌有象,突兀语难羁。
欲穷人外理,先剖世间疑。
五行何因起,天地何高卑。
鹄乌何白黑,日月何盈亏。
生胡然而至,死胡然而𡹙。
天胡然而喜,鬼胡然而悲。
事无微不究,语无响不奇。
独不及臧否,一切细碎词。
玄旨穷三日,清言畅四肢。
爱君玺入理,恐我倦伤脾。
未作经年别,先为五日辞。
入宫寻西子,涉水吊鸱夷。
七十二螺髻,三万六坡璃。
山水既奇敌,相得永因依。
有如重瞳郎,配合皇英妃。
又如曹阿瞒,生逢大耳儿。
石公貌高古,林屋洞倾攲。
玉绕消夏湾,水齧十人矶。
浪头悬闾里,屋底腥蛟螭。
山鬼攀萝出,鲛人傍槛睎。
卑者如鼋鼍,立者如象犀。
幽者穿海底,高者蹑云梯。
绿橘黄柑树,青牛白马祠。
土人之新果,乡女贡山鸡。
胜事纷难记,名山到始知。
一朝尽缥渺,一雨负莫釐。
归来为我言,山水见须眉。
长公八九纪,叔子二十诗。
字字传寔迹,语语发光辉。
不独作者难,读者亦应稀。
谭罢理前问,愁未申后期。
还将赤金子,试我白绵锤。
拈花怜佛笑,摘叶止儿啼。
蹶杀紫胡犬,踢倒西河狮。
击石原无竹,悟桃空有枝。
一番铜铁语,万仞箭锋机。
病得发而减,客以乐忘疲。
流连十许日,情短六个时。
大夫一滴泪,错落贵珠玑。
今日若为别,相顾浩涟洏。
去去复去去,吴江落日低。
宿幻住晓起戏题 明 · 袁宏道
押词韵第三部
咄哉袁中郎,胡不侵晨起。
百千大世界,吹作瀛海水。
披衣起视之,果然云在底。
弥天布琉璃,山神圣乃尔。
湖上别同方子公赋(余家冢子山故云)(舞低杨柳楼心月为韵) 其三 明 · 袁宏道
押阳韵
一段青石堤,袅娜千垂杨。
十许种名花,红紫白成行。
借问此谁种,云是监中郎。
纱纹织作浪,文玉砌为堂。
安得冢子山,吹来置此傍。
醉中发狂思,醒后益周张。
吾身自可移,何必移吾乡。
别石篑(十首不容分折故总入杂体) 其五 明 · 袁宏道
押词韵第三部
学道不学禅,谈星不谈义。
爱曲不爱音,读书不读字。
人天收不得,贤智亦为祟。
不知何因缘,偏得同臭味。
每笑儒生禅,颠倒若狂醉。
除却袁中郎,天下尽儿戏。
戏作三星行送曹子野归楚时予亦将归里 明 · 袁宏道
石公先生,汝生以郑为宅,以水为度。
眠龙痴蛟鞭其尾而不飞,唯有蛰龙闻雷而起。
仰天潝潝如有诉,所乐者瘦壤清泉,所吟者溪风月露。
有窍无心何所郁以鸣,不过感时触机如风行于空而万窍自怒。
隐流缁客,目为山中之韶頀。
识者又以为偏枯冷,淡似于陵仲子之清,轩辕弥明之句。
石公抚几而笑曰:曹君汝岂敦煌之索,平原之辂。
长安冠带隘巷陌而相求,胡为乎逐西风而远去。
君既脂车,余亦戒路。
望江上之青峰,指湘皋之红树。
汉沔相踞,一衣带水,俟君于油口之渡。
左公城外绿刺天,便是巨擘高吟处(巨擘矧之大者)。
石公解嘲诗 明 · 袁宏道
客有嘲石公不能饮者石公作诗解之石公不知何许人尝吏吴登石公山而乐之因自命曰石公山人醉国之君臣未必皆饮徒石公西来时曾一造其庐饮流相与言不饮真害马宁知醉国遥不在杯与斝辟如解琴人非是用弦者又如古董家不必善陶冶海阔酒池波天限糟丘域大有曲蘖郎欲往不可得于是石公乃攘袂而起抚手按节而为之歌歌曰昔者汝阳王道逢曲车口流涎醉乡之日月不加延后来苏子瞻望酒盏而醉醉乡之日月不加逝又歌曰
信美此土兮,乐而忘死。
彼国之人兮,爱贤好士。
彼国之王所与游者何人兮,华胥之君臣,西方之父子。
彼国无劫数等量兮,不知者以为自酉而开,至卯而止。
于是醉君闻石公名,乃召以为客卿。
吴门追忆昔令袁中郎先生及受命未及任之刘同人兼书所慨皆楚产也嗟乎 明末清初 · 杜浚
押词韵第十七部 出处:变雅堂遗集
中郎宰吴年,贱子未生日。
后死虽不才,前贤事颇悉。
官清但饮水,名大因走笔。
杰哉文人操,凛似衲子律。
同时茂苑君,相好如琴瑟。
至今馀清风,双照洞庭橘。
一往春秋多,刘生方再出。
时艰吾道消,生也理宜卒。
仕籍挂吴衔,归魂依楚只。
吁嗟三数公,祠庙亦云失(同人筮仕得吴,即拟祠祀白香山、韦左司、袁中郎三贤。)。
尾大岂续貂,冠高徒聚鹬。
燕婉无笄年,戚施乃专室。
江山亦有命,造化本难诘。
忽忽怆吾神,牛羊下来毕。
石公种松图歌(画是梅渊公笔。) 明末清初 · 施闰章
出处:学馀诗集卷之二十二
梅翁石公皆画松,倔强不与时人同。
石公飞锡腾黄岳,万松诡异罗胸中。
朅来黄檗袈裟地,便拟手擎双塔寺(广教寺为黄檗禅师道场,俗称双塔寺。)。
茎草拈成丈六身,旧时云鸟来依人。
金鸡舞罢吼龙象,种松欲遍无荒榛。
上人逸兴多如此,黄岳千峰归眼底。
高坐松阴自在吟,役使神猿及童子。
客来笑把种松图,看取新松种几株。
俄顷空中声谡谡,青天万树齐浮屠,为问西飞黄檗归来无。
李生行 明末清初 · 钱澄之
出处:田间诗集卷第十
君不见汉时东方朔,诙谐玩世金马门。
位才孰戟饥欲死,微言讽谏悟至尊。
滑稽翻为世所贱,至今人比淳于髡。
又不见近代徐文长,笔锋犀利不可当。
当时空遇胡开府,后世犹赖袁中郎。
奇人往往遘奇阨,此事言之增感伤。
吾乡山人李士雅,一生足迹遍天下。
谈吐所至席生风,文章一出人竞写。
笔舌欲兼二子长,胸藏孤愤无知者。
徐家兄弟皆好奇(谓莘叟、月鹿。),耳中常闻生不羁。
与生久处谓生静,怪生言动胡迂迟。
吁噫嘻,李山人,徐太史,形骸之外识者谁,如此相知真相知。
可怜李生好心事,开怀写意无所忌。
途穷每动达人怜,谈妙时遭俗子詈。
功名自分长已矣,年近五十犹无子。
广陵人病寄书稀,白下宠新薄命死。
即今已是垂暮年,归来四壁转萧然。
买臣负薪长独往,相如娶妾竟空传。
看君口快肠太热,此法自合主迍邅。
君不见眼前才调诸子同,一朝遭际双眼空。
有力不为知己用,有钱不与贫士通。
鄙夫庸儿享厚福,此辈居然富家翁。
呜呼,此辈居然富家翁,李生焉得不奇穷。
斋中读书十二首 其十二 清 · 朱彝尊
押麻韵 出处:曝书亭集卷第二十一
群雅日凋谢,后起靡有涯。
奇觚累白人,各自名其家。
吾衰尚有志,道古闲诐邪。
有明三百祀,揽秀披春华。
青田与青丘,二美洵无瑕。
吾乡数程贝,双珠握灵蛇。
自从永宣来,其辞正且葩。
洎乎嘉靖季,七子言何夸。
钩金纵可拣,莫披黄河沙。
一咻众楚和,是后尤卑哇。
先公闻鴃舌,顿生亡国嗟(先太傅初闻袁中郎钟伯敬论诗叹曰安得此亡国之音惨然不怿)。
吾欲返正始,助我者谁邪。
读袁中郎集。仍用其体却赋二绝 其一 清 · 金锡胄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出处:息庵先生遗稿卷之五
千秋玉局圣于文,才调中郎足继云。
快活心肠飞动语,展来诗卷欲凌云。
梦中咏茶得首二句醒而足成之 清 · 宋荦
五言绝句 押覃韵 出处:西陂类稿卷十五
采摘烟霞窟,神韵金石含(袁中郎评岕有金石气)。
桐阴间啜罢,三昧此中参。
高江村詹事以龙井茶见饷赋此答谢 清 · 宋荦
押词韵第十四部 出处:西陂类稿卷十四
江南春半茶事动,老夫幽梦挂碧岩。
虎丘旧种铲已尽,阳羡佳品心所忺。
小岘春作梅花片(六安茶名小岘春近制梅花片最佳),年来罗致余能兼。
谷雨已过山坞晓,焙香几处吹茅檐。
江村詹事抱茶癖,龙井手制驰邮签。
银丝冰芽并珍重,白甀青箬劳封缄。
山瓢急取酌惠水,折脚石鼎安风帘。
松涛响罢注缥盏,清芬拂拂浮晴岚。
笑他七碗真水厄,小啜已令俗韵砭。
缅兹嘉木出胜地,辨才玉局曾遥探。
性芳味永正可录,中郎何事相讥谗(袁宏道评龙井茶作草气)。
包裹那许钻权倖,唐突未敢加姜盐。
沧浪一杯浇子美,酬和七字促邵髯(子湘)。
从此漫堂开汤社,舌本不强容高谈。
秋窗料理瓶花四首 其二 清 · 张英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文端集卷三十二
万紫千红纵目宜,风沙无地玩芳时。
昔人手著瓶花史,却胜黄荃画折枝(袁中郎著瓶史)。
步韵宋牧仲《高江村詹事以龙井茶见饷赋此答谢》 清 · 高士奇
押词韵第十四部
雨中石花长云窦,春半明月生松岩(国史补石花明月皆茶名)。
浮氲不入将军腹,洁色长得诗人忺。
吴中开府季卿匹,清事每许常陆兼(语林常伯熊因陆羽著茶论李季卿宣慰江南召伯熊又有荐羽者兼召之)。
义兴秋片六安蕊,开笼老翠浮晴檐。
西湖佳种数龙井,火前鸦觜如排签。
野夫摘香手自焙,剪绢穿篾亲包缄。
青猿急遣致铃阁,花阴昼静虾须帘。
石铫火活汤鼓浪,竹廊风定烟凝岚。
非独雪烦且破睡,呕酸滞冷何劳砭(东坡诗草茶无赖空有名性滞偏工呕酸冷)。
座閒嘉客我未与,案头险韵公先探。
解人自谓独知味,君子由来不信谗(中丞诗云中郎何事相讥谗袁中郎言龙井茶时作草气也)。
品题堪破毁茶论,音节如歌疏勒盐。
何时紫瓯得共坐,红莲幕下携苍髯(谓子湘)。
各搜文字五千卷(玉川诗云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沧浪亭际资清谈。
姚江棹歌一百首(存七十三首。) 其五十四 清 · 邵晋涵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南江诗钞卷一
买鱼归去莫教迟,革履舟轻缆自维。
风字山头云擘絮,夜深应有雨如丝(风山以像风字得名,见《唐书·地理志》。袁宏道诗:「舟方革履小。」风山戴帽则雨,姚谚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