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鲁连 其一 战国齐国 · 鲁仲连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八
齐之辨士田巴,辨于徂丘,议于稷下,毁五帝,罪三王,訾五伯,离坚白,合同异,一日而服千人。
有徐劫者,其弟子曰鲁仲连
谓徐劫曰:「臣愿得当田子,使之必不复谈,可乎」?
徐劫言之曰:「劫弟子年十二耳,然千里之驹也。
愿得侍议于前,可乎」?
田巴曰:「可」。
鲁连得见,曰:「臣闻堂上之粪不除,郊草不芸;
白刃交前,不救流矢。
何者?
急不暇缓也。
今楚军南阳,赵伐高唐,燕人十万之众在聊城而不去,国亡在日暮耳。
先生将柰何」?
田巴曰:「无柰何」。
鲁连曰:「夫危不能为安,亡不能为存,则无为贵学士矣。
今臣将罢南阳之师,还高唐之兵,却聊城之众,所为贵谈者,其若此。
先生之言,有似枭鸣,出声而人皆恶之,愿先生勿复谈也」。
田巴曰:「谨受教」。
明日复见徐劫曰:「先生之驹,乃飞兔騕袅也,岂特千里哉」!
于是杜口,终身不复谈(《史记。鲁仲连传》正义,《意林》一,《文选。曹植杨德祖书》注,《荀子。强国篇》注,《御览》三百八十五,四百六十上,九百二十七)
七略 其二十六 西汉末 · 刘歆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一
齐有稷,城门也,齐谈说之士,期会于稷下者甚众(《文选·曹子建杨德祖书》注)
桓子新论:本造 其一 东汉初 · 桓谭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三
谨案:《隋志·儒家》:「《桓子新论》十七卷,后汉六安丞桓谭撰。」旧、新《唐志》同。本传:「字君山沛国相人成帝时为郎。哀、平间,位不过郎。莽时为掌乐大夫。更始立,召德行大中大夫世祖即位,征待诏,极言谶之非经,出为六安郡,道病卒。著书言当世行事,号曰《新论》,世祖善焉。《琴道》一篇未成,肃宗使班固续成之。」章怀注曰:「《新论》:一曰《本造》,二《王霸》,三《求辅》,四《言体》,五《见徵》,六《谴非》,七《启寤》,八《祛蔽》,九《正经》,十《识通》,十一《离事》,十二《道赋》,十三《辨惑》,十四《述策》,十五《闵友》,十六《琴道》。《本造》《述策》《闵友》《琴道》各一篇,余并有上下。」注又引《东观记》曰:「光武读之,敕言卷大,令皆别为上下,凡二十九篇。《琴道》未毕,但有发首一章。」案二十九篇而十七卷者,上下篇仍合卷为十六卷,疑复有录一卷,故十七卷。其书宋时不著录。《群书治要》所载十五事,当是《求辅》《言体》《见徵》《谴非》四篇。《意林》所载三十六事,当是十三篇,惟少《本造》《述策》《闵友》三篇。各书所载,又三百许事,合并重复,联属断散,凡百七十二事,依《治要》《意林》次第,以类相从,定为三卷。诸引但《琴道》有篇名,余无篇名。今望文分系,仍加各篇旧名,取便检阅君山博学多通,同时刘子骏《七略》征引其《琴道篇》,扬子云难穷,立毁所作盖天图。其后班孟坚《汉书》据用甚多。王仲任《论衡·超奇篇》《佚文篇》《定贤篇》《案书篇》《对作篇》皆极推崇,至谓「子长、子云论说之徒,君山为甲」,则其书汉时早有定论。惜久佚失,所得见者仅此。然其尊王贱霸,非图谶,无仙道,综核古今,偭偻失得,以及仪象典章,人文乐律,精华略具,则虽谓此书未尝佚失,可也。嘉庆二十年岁在乙亥二月既望
吕不韦请迎高妙,作《吕氏春秋》。
汉之淮南王,聘天下辩通,以著篇章。
书成,皆之都市,悬置千金,以延示众士,而莫能有变易者。
乃其事约艳,体具而言微也(《文选·杨德祖临淄侯笺》注)
特进 其三 东汉 · 张衡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十四
其言之不惭,恃鲍子之知我(《文选·曹植杨德祖书》注)
昌言下(此下篇名并缺) 其五十一 东汉 · 仲长统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九
引之以教义(《文选·任彦升卞彬谢修卞忠贞墓启》注,又《奏弹刘整》注。)
清如冰碧,洁如霜露,轻贱世俗,高立独步,此士之次也(《文选·曹子建杨德祖书》注。)
刘绰 其一 曹魏 · 司马芝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六
河南尹刘绰问曰:「士孙德祖乐陵太守被书迁陈留,已受印绶,迎吏虽未至,左右已达,未入境而亡。
不知乐陵故吏当持重乎?
陈留迎吏当持重乎」?
河南尹司马芝答曰:「德祖陈留太守,故乐陵守耳。
乐陵吏以旧君服,复何疑也(《通典》九十九)」?
刘绰 其二 曹魏 · 司马芝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六
刘绰难云:「虽去乐陵,其义未绝,陈留虽迎,其恩未加。
今使恩未加而服重,恩未绝而服轻乎?
《礼》『娶女有吉日而女死,婿齐衰而吊,既葬除之』。
乐陵宜三年矣」。
答:「德祖已受帝命,君名已定,乃欲以成名之君,比未成之妇,何邪(同上)」!
武诸王传论 曹魏 · 鱼豢
 出处:全三国文 卷四十三
谚言「贫不学俭,卑不学恭」,非人性分也,势使然耳。
此实然之势,信不虚矣。
假令太祖防遏植等,在于畴昔,此贤之心,何缘有窥望乎?
彰之挟恨,尚无所至。
至于植者,乃令杨修以倚注遇害,丁仪以希意族灭,哀夫!
余每览植之华采,思若有神。
以此推之,太祖之动心,亦良有以也(《魏志·任城萧王传评》注)
名士优劣论 其三 西晋 · 张辅
 出处:全晋文
世人见魏武皇帝处有中土,莫不谓胜刘玄德也。
余以玄德为胜,夫拨乱之主,先以能收相获将为本,一身之善战,不足恃也。
世人以玄德吕布所袭,为武帝所走,举军东下,而为陆逊所覆,虽曰为吕布所袭,未若武帝为徐荣所败,失马被创之危也。
玄德还据徐州,形势未合,在荆州刘景升父子不能用其计,举州降魏,手下步骑,不满数千,为武帝大众所走,未若武帝吕布北骑所禽勒突火之急也。
玄德陆逊所覆,未若武帝张绣所困挺身逃遁以丧二子也。
若令高祖死于彭城,世人方之,不及项羽远矣。
武帝于宛下,将获谓不及张绣矣。
而其忌克,安忍无亲,董公仁贾文和恒以佯愚自免,荀文若杨德祖之徒多见贼害,孔文举桓文林等以宿恨见杀,良将不能任,行兵三十馀年,无不亲征,功臣谋士,曾无列土之封,仁爱不加亲戚,惠泽不流百姓,岂若玄德威而有恩?
勇而有义,宽弘而大略乎,诸葛孔明达治知变,殆王佐之才,玄德无强盛之势,而委质,张飞关羽,皆人杰也。
服而使之,夫明暗不相为用,能否不相为使,武帝虽处安强,不为之用也。
况在危急之间,势弱之地乎,若玄德据有中州,将与周室比隆,岂徒三杰而已哉(《艺文类聚》二十二,《御览》四百四十七。)
(序) 曹魏 · 曹植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七
余以闲暇,驾言出游,过友人杨德祖之家,视其屋宇寥廓,庭中有一柳树,聊戏刊其枝叶。
故著斯文,表之遗翰,遂因辞势,以识当今之士(《艺文类聚》八十九,《御览》九百五十七)
虎牢陷上表自劾 南朝宋 · 徐羡之
 出处:全宋文卷十六
去年逆虏纵肆,陵暴河南司州刺史德祖,竭诚尽力,抗对强寇,孤城独守,将涉期年,救师淹缓,举城沦没。
圣怀垂悼,远近嗟伤。
陛下殷忧谅暗,委政自下。
臣等谋猷浅蔽,托付无成。
遂令致节之臣,抱忠倾覆,将士歼辱,王略亏挫,上坠先规,下贻国耻,稽之朝典,无所辞责。
虽有司挠笔,未加准绳,岂宜尸禄,昧安殊宠。
乞蒙屏固,以申国(《宋书·索虏传》,景平元年,虏克虎牢,司空徐羡之尚书傅亮领军将军谢晦表,少帝不许。)
吊古文 南朝宋 · 袁淑
 出处:全宋文卷四十四
贾谊发愤于湘江长卿愁悉于园邑,彦真因文以悲出,伯喈闑史而求人,文举疏诞以殃速,德祖精密而祸及。
夫然,不患思之贫,无苦识之浅。
士以伐能见斥,女以骄色贻遣。
以往古为镜鉴,以未来为针艾
书余言于子绅,亦何劳乎蓍蔡(《艺文类聚》四十。)
汉武北伐图上疏(《艺文类聚》题作「答敕撰汉武北伐图赋启」。) 南齐 · 王融
 出处:全齐文卷十二
臣闻情慉自中,事符则感,象构于始,机动斯彰。
庄敬之道可宗,会揖让其弥肃,勇烈之士足贵,应鼙铎以增思。
肇植生民,厥详既缅,降及兴运,维道有征,莫不有所因循而升皇业者也。
若夫膏腴既称,太乙知五方之富,皮币已列,帝刘测四海之尊。
封禅之文,则升中之典攸鬯,叹舆地之图,乃席卷之庸是立。
伏惟陛下穷神尽圣,总极居中,偶化两仪,均明二耀,拯玄纲颓绝,反至道于浇淳,可谓区寓仪刑,齐民先觉者也。
臣亦遭逢,生此嘉运,凿饮耕食,自幸唐年。
而识用昏霾,经术疏浅,将迈且轴,岂
皇鉴烛幽天高听下,赏片言之或善,矜一物之失时,湔拂尘蒙,沾饰光价,拔足草庐,厕身朝序,复得拜贺岁时,瞻望日月,于臣心愿,曾已毕矣。
但千祀一逢,休明难再,思策讼驽,乐陈涓𭏦。
窃习战阵攻守之术,农桑牧艺之书,申、商、韩、墨之权,、孔、孟之道。
常愿待诏朱阙,俯对青蒲,请闲宴之私,谈当世之务。
位贱人微,徒深倾款。
方今九服清怡,三灵和晏,木有附枝,轮无异辙,东鞮)献舞,南辫传歌,羌、僰逾山,秦、屠越海,舌象玩委体之勤,輶译厌瞻巡之数,固将开桂林凤山,创金城于西守。
而蠢尔獯狄,敢雠大邦,假息关河,窃命函谷,沦故京之爽垲,变旧邑而荒凉,息反坫之儒衣,久伊川之被发。
北地残氓,东都遗老,莫不茹泣吞悲,倾耳戴目翘心仁政,延首王风。
若试驰咫尺之书,具甄戎旅之卒,徇其堕城,纳其降虏,可弗劳弦镞,无待干戈。
真皇王之兵,征而不战者也。
臣乞以执殳先迈,式道中原,澄瀚渚(《艺文类聚》作「海」。)之恒流,扫狼山之积雾,系单于之颈,屈左贤之膝,习呼韩之旧仪,拜銮舆之巡幸。
然后天移云动,勒(《艺文类聚》作「升」。)封岱宗咸五登三,追踪七十,百神肃警,万国具僚,㻅弁星离,玉帛云聚,集三烛于兰席,聆万岁之祯声,岂不盛哉!
岂不韪哉!
桓公志在伐,郭牙审其幽趣,魏后心存去汉,德祖究其深言。
臣愚昧,忖诚不足以知微,然伏揆圣心,规模弘远,既图载其事,必克就其功。
臣不胜欢喜(《南齐书·王融传》。永明末,世祖欲北伐,使毛惠秀画《汉武北伐图》,使掌其事。好功名,因此上疏。《艺文类聚》五十九。)
沈约 南齐 · 陆厥
 出处:全齐文卷二十四
范詹事《自序》:「性别宫商,识清浊,特能适轻重,济艰难。
古今文人,多不全了斯处,纵有会此者,不必从根本中来」。
沈尚书亦云:「自灵均以来,此秘未睹」。
或「暗与理合,匪由思至。
张蔡曹王,曾无先觉,,去之弥远」。
大旨钧使「宫羽相变,低昂舛节。
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
一简之内,音韶尽殊;
两句之中,轻重悉异」。
辞既美矣,理又善焉。
但观历代众贤,似不都暗此处,而云「此秘未睹」,近于诬乎?
范云:「不从根本中来」。
书云:「匪由思至」。
斯可谓揣情谬于玄黄,擿句差其音律也。
范又云:「时有会此者」。
书云:「或暗与理合」。
则美咏清讴,有辞章调韵者,虽有差谬,亦有会合,推此以往,可得而言。
夫思有合离,前哲同所不免;
文有开塞,即事不得无之。
子建所以好人讥弹,士衡所以遗恨终篇。
既曰遗恨,非尽美之作,理可诋诃。
君子执其诋诃,便谓合理为暗。
岂如指其合理而寄诋诃为遗恨邪?
魏文属论,深以清浊为言,刘桢奏书,大明体势之致,岨峿妥怗之谈,操末续颠之说,兴玄黄于律吕,比五色之相宣,苟此秘未睹,兹论为何所指邪?
故愚谓前英已早识宫徵,但未屈曲指的,若今论所申。
至于掩瑕藏疾,合少谬多,则临淄所云「人之著述,不能无病」者也。
非知之而不改,谓不改则不知,斯曹、陆又称「竭情多悔,不可力强」者也。
今许以有病有悔为言,则必自知无悔无病之地,引其不了不合为暗,何独诬其一合一了之明乎?
意者亦质文时异,古今好殊,将急在情物,而缓于章句。
情物,文之所急,美恶犹且相半;
章句,意之所缓,故合少而谬多。
义兼于斯,必非不知明矣。
《长门》、《上林》,殆非一家之赋;
洛神》、《池雁》,便成二体之作。
孟坚精整,《咏史》无亏于东主;
平子恢富,《羽猎》不累于凭虚。
王粲《初征》,他文未能称是;
杨修敏捷,《暑赋》弥日不献。
率意寡尤,则事促乎一日,翳翳愈伏,而理赊于七步。
一人之思,迟速天悬;
一家之文,工拙壤隔
何独宫商律吕,必责其如一邪?
论者乃可言未穷其致,不得言曾无先觉也(《南齐书·陆厥传》,《南史·陆厥传》,又略见《艺文类聚》五十八。)
湘东王 南梁 · 刘孝绰
 出处:全梁文卷六十
伏承自辞皇邑,爰至荆台,未劳刺举,且摛高丽
近虽预观尺锦(《艺文类聚》作「十锦」。)
而不睹金玉。
临淄词赋,悉与杨修,未殚宝笥,顾惭先哲。
渚宫旧俗,朝衣多故,李固之荐二贤,徐珍之奏五郡,威怀之道,兼而有之,当欲使金石流功,耻用翰墨垂迹,虽乖知二,偶达圣心。
爰自退居素里,却埽穷闬,比杨伦之不出,譬张挚之杜门。
赵卿穷悉,肆言得失,汉臣郁志,广叙盛衰。
彼此一时,拟其非匹。
窃以文豹何辜,以文为罪。
由此而谈,又何容易。
故韬翰吮墨,多历寒暑,既阙子幼南山之歌,又微敬通渭水之赋,无以自同献笑,少酬褒诱。
且才乖体物,不拟作于玄根,事殊宿诺,宁贻惧于朱亥
顾己反躬,载怀累息。
但瞻言汉广,邈若天涯,区区一心,分宵九逝。
殿下降情白屋,存问相寻,食椹怀音,矧伊人矣(《梁书·刘孝绰传》,又略见《艺文类聚》五十八。)
内典碑铭集林序 南梁 · 萧绎
 出处:全梁文卷十七
法性空寂,心行处断,感而遂通,随方引接
故鹊园善诱,马苑弘宣;
白林将谢,青树已列。
是宣金牒,方寄银身。
自象教东流,化行南国。
吴主至诚,历七霄而光曜;
晋王画像,经五帝而弥新。
次道、孝伯,嘉宾、玄度,斯数子者,亦一代名人。
或修理止于伽蓝,或归心尽于谈论。
铭颂所称,兴公而已。
夫披文相质,博约温润,吾闻斯语,未见其人。
班固硕学,尚云赞颂相似;
陆机钩深,犹闻碑赋如一。
伯喈作铭,林宗无愧;
德祖能诵,元常善书。
一时之盛,莫得系踵。
况般若玄渊,真如妙密,触言成累,系境非真。
金石何书,铭颂谁阐;
然建塔纪功,招提立寺。
或兴造有由,或誓愿所记。
故镌之立石,传诸不配。
亦有息心应供,是曰桑门。
或谓智囊,或称印手
高座擅名,预伊师之席;
道林见重,陪飞龙之座。
峨眉庐阜之贤,邺中、宛邓之哲,昭哉史册,可得而详。
故碑文之兴,斯焉尚矣。
夫世代亟改,论文之理非一;
时事推移,属词之体或异。
但繁则伤弱,率则恨省;
存华则失体,从实则无味。
或引事虽博,其意犹同;
或新意虽奇,无所倚约。
或首尾伦帖,事似牵课;
或翻复博涉,体制不工。
能使艳而不华,质而不野;
博而不繁,省而不率。
文而有质,约而能润;
事随意转,理逐言深。
所谓菁华,无以间也。
子幼好雕虫,长而弥笃,游心释典,寓目词林,顷常搜聚,有怀著述。
譬诸法海,无让波澜;
亦等须弥,同归一色。
故不择高卑,唯能是与。
倘未详悉,随而足之。
名为《内典碑铭集林》,合三十卷。
庶将来君子,或裨观见焉(《广弘明集》二十)
豫章王 南北朝末隋初 · 崔赜
 出处:全隋文卷九
一昨伏奉教书,荣贶非恒,心灵自失。
若乃理高《象》、《系》,管辂思而不解,事富《山海》,郭璞注而未详。
至于五色相宣,八音繁会,凤鸣不足喻,龙章莫之比。
吴札之论《周颂》,讵尽揄扬,郢客之奏《阳春》,谁堪赴节!
伏惟令王殿下,禀润天潢,承辉日观,雅道迈于东平,文艺高于北海
汉则马迁、萧望,晋则裴楷张华鸡树腾声,鹓池播美,望我清尘,悠然路绝。
祖浚燕南赘客河朔惰游,本无意于希颜,岂有心于
未尝聚萤映雪,悬头刺股,读《论》唯取一篇,披《庄》不过盈尺。
况复渐暮,藜藿屡空,举烛无成,穿杨尽弃。
但以燕求马首,薛养鸡鸣,谬齿鸿仪,虚班骥皂。
泰山而超北海,比报德而非难,堙昆仑以为池,匹酬恩而反易。
忽属周桐锡瑞,唐水承家,门有将相,树宜桃
真龙将下,谁好有名,滥吹先逃,何须别听!
但慈旨抑扬,损上益下,江海所以称王,丘陵为之不逮。
曹植傥预闻高论,则不陨令名,杨修若叨在下风,亦讵亏淳德。
无任荷戴之至,谨奉启以闻(《隋书·隐逸·崔廓传》,又《北史》八十八)
崔赜 隋 · 杨暕
 出处:全隋文卷八
昔汉氏西京梁王建国,平台、东苑,慕义如林。
马卿辞武骑之官,枚乘弘农之守。
每览史传,尝切怪之,何乃脱略官荣,栖迟藩邸?
以今望古,方知雅志。
彼二子者,岂徒然哉!
足下博闻强记,钩深致远,视汉臣之三箧,似涉蒙山,对梁相之五车,若吞云梦
吾兄钦贤重士,敬爱忘疲,先筑郭隗之宫,常置穆生之醴。
今者重开土宇,更誓山河,地方七百,牢笼曲阜,城兼七十,包举临淄,大启南阳,方开东阁
想得奉飞盖,曳长裾,藉玳筵,蹑珠履,歌山桂之偃蹇,赋池竹之檀栾
其崇贵也如彼,其风流也如此,幸甚幸甚,何乐如之!
高视上京,有怀德祖,才谢天人,多惭子建
书不尽意,宁俟繁辞(《隋书·隐逸·崔廓传》,又见《文苑英华》六百九十三)
唐故太常卿上柱国汾阴献公薛府君 隋末唐初 · 于志宁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五
盖□陟茂□勋高方□构而俯□雅俗□吏部侍□深八□之□举以孝廉□而不就。
翘车结轸。
□雁□偫□□之□之故事及□茂陵之旧章。
莫不讨本寻原。
探赜索隐。
□其谋乃迎公太夫人□氏置乎城内。
公□在襁褓□陈平馀智□背项之谋许□见机□归□之□之宾太冲□其□□□□□其多艺□兼陜东道□筹□晋□焉□□□充功□用□成□德祖□□□□□薛氏之后代□城饮至叙勋□上柱国汾阳县
食邑三百户
□邪佞者多。
忠愕者少。
臣无君不立。
君无臣何以得安。
□恩旨特隆。
以旌鲠直。
皋陶之对虞舜
致□嘉宾于东阁。
参爱客于西园
既接□畴昔□弟孙之□太宗与公□□□□□敬书□□与卿□若为存养。
知卿叔侄之情。
□□□□□加安□于记录暨继明□梦君仪范。
伤悼特深。
旦敕所司。
赐以粟帛。
□之□键对逸简于嵩岳多□□于□戎马交驰飞鲁连之箭□□□起草□□之书□之功岂谓拂日晓枝。
倏坠千寻之干。
天峻岳。
□颓万仞之峰。
昭陵仪仗送至墓所。
往还□葬□山移□鼎□夜□。
大唐兰陵长公主 初唐 · 李义府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三
(阙十一字)(阙五十四字)覆餗缅怀千□□□□乎若乃润柔范于椒庭。
□□□□□□包四德而由巳。
总六行以立身。
腾润质于方流。
耀清辉于□魏(阙二十字)兰陵长公主兼之矣。
公主讳淑
字丽贞
陇西狄道人也。
高祖武皇帝之孙。
太宗文皇帝之第十九女也。
原夫电影流枢。
瑶华袭月。
十枝分叶。
五潢疏派。
帝子光于□叶。
□□降于□陵。
□亦焕彼缇油。
悬诸日月。
公主禀中和之正气。
陶上质之粹灵。
履冰泉以表洁。
霜柏以含贞。
首无金翠之饰。
耳绝丝桐之声。
共梁妻而比行。
与莱妇而齐名。
况乃婉顺幽闲。
端凝淑美。
擢春葩于兰籍。
皎秋月于芝田。
神鉴详明。
风徽韶美。
仁为性道。
岂资冥助。
孝实天经。
因心必极。
虽左姬之含华挻秀。
谢媛之毓德扬芬。
式镜前芳。
流风讵远。
九龄读易。
穷谦损之微言。
□岁学书。
钟张之妙迹。
文皇帝爱既缠心。
特流□□贞观十年乃下诏曰。
第十九女。
理识幽闲。
质性柔顺。
幼娴礼训。
夙镜诗文。
汤沐之典。
抑有恒规。
封兰陵郡公主
食邑三千户。
荣宠之锡。
虽冠公宫。
撝挹之情。
常怀□□而彤□未降。
紫罽□停。
妙选高门。
方从下嫁。
天子永言舅氏。
情深渭阳
载穆彝章。
用崇姻戚。
驸马都尉庆州诸军事使持节庆州刺史扶风窦怀悊。
即太穆皇后之孙。
银青光禄大夫少府监上柱国德素之子。
洁澄澜之万顷。
飞辩箭以浮□擢贞□于千寻。
耸□□以拂日。
譬良金之百鍊。
喻华灯之九光。
践孝资忠。
履仁基信。
泛虚舟而独往。
鉴止水而忘归。
出总褰帷。
政均黄赵。
入司交戟。
任切钩陈。
业峻籯金。
□班家之十纪。
勋□□□□□宗之五碑。
射枝逸技。
贯七札而称妙。
挥毫雅制。
标六义而含章。
搏劲翮于南溟。
骋逸足于西海
中阳纂历。
舂陵应图。
或庆发黄云。
祥浮紫气。
或家藏金穴。
瑞表□□皆声尘□□□□荒□我有馀庆。
奕代椒房
婴则望重西京
融乃名高东汉
克复其始。
远属华宗
故知德祖太尉之孙。
既传芳于杨敞
元成丞相之子。
亦绚美于韦贤
□地清华。
佥论□□窦□之□属□□□□□比夫远□独映前修。
公主义叶三从。
归百两
宾敬之礼。
必表于闺庭。
喜愠之容。
不形于造次。
敦睦亲于娣姒。
竭蒸孝于舅姑。
言应礼经。
动合规矩。
皇明嗣极。
载笃周亲。
永徽元年别拜长公主
仍加封五十户
恩崇汤沐。
宠茂辎軿。
公主深诫骄侈。
常安俭薄。
前后锡赉。
莫不固辞。
皆理为情申。
文非貌请。
诚宜凭斯积庆。
享彼遐龄。
而与善徒欺。
辅仁多爽。
春秋卌二。
显庆三年八月八日□疾薨于雍州万年县之平乐里第。
反魂之香。
空留□被。
□箫之□终辞凤台
奉诏。
窦氏既是大外家。
情礼稍异。
特宜陪葬昭陵
即以其年岁次巳未十月甲辰朔廿九日□□迁窆于□陵□□十里安乐原。
礼也。
圣上哀深同气。
特降殊私。
赗襚所须。
务存优厚。
吊祭之礼。
有异常伦。
仍敕卫尉卿阎立行光禄卿殷令名副监护丧事。
特给鼓吹。
送墓往还。
公主妙质柔明。
雅识详润。
兰成性。
琬璧为心。
庄敬自持。
温谦逮下。
聿修藻。
□奉宗祧。
有□□之□怀□□之操。
可以流芳鼎室。
垂训台庭。
茂麟趾于黄图。
龙门于赤县。
而星沈宝嫠。
月掩金娥
寂寂荒阶。
唯瞻茂草。
亭亭虚帐。
空见游尘。
岂直痛结冕旒。
悲深储贰而巳。
驸马安仁之永叹。
奉倩之伤神。
悼奔驷之难留。
泣藏舟之易□□□相费□□□以□□幼妇外孙□□碑而见托。
辄牵拙思。
乃作铭云。
其词曰。
赫赫皇猷。
昭昭帝族。
导源姜水。
分枝若木。
月浦资粹。
星津诞淑。
秀发云翘。
祥摛日谷(其一)
两仪演庆。
四像□辉。
承□丹掖。
□□黄扉
□慎无怠。
秪敬弗违。
礼崇举案。
慈流断机(其二)
秋窗望月。
春树临风。
裁箴作范。
草赋开蒙。
词温华瑾。
文艳雕虫。
铅芳罢饰。
紃组为(其三)(阙一字)
桂栋晨开。
梁昼敞。
光□□□香飘翠幌。
凤箫凝吹。
鱼轩叠响。
虹玉辉庭。
骊珠耀掌(其四)
粤有道人。
摽映搢绅。
日下驰誉。
席上称珍。
孔合成偶。
辅德为邻。
一调琴瑟。
载叶松筠(其五)
皎皎令姿。
盈盈淑哲。
匪唯侍君。
所期同穴。
□剑光沈。
□鸾□绝。
兰仪方秀
䔄芳遽折(其六)
女楼西顾。
娥台北临。
山烟漠漠。
陇日沈沈。
白杨行拱。
翠槚方深。
式刊贞笋
永播徽音(其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