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上受命述表 曹魏 · 邯郸淳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六
臣闻《雅》、《颂》作于盛德,典谟兴于茂功。
德盛功茂,传序弗忘。
是故竹帛以载之,金石以声之,垂诸来世,万载弥光,陛下以圣德应期,龙飞在位。
其有天下也,恭己以受天子之籍,无为而四海顺风。
若乃天地显应,休徵祥瑞,以表圣德者,不可胜载,铄乎焕显,真神明之所以祚命世之令主也。
凡自能言之类,莫不讴叹于野,执笔之徒,咸竭文思,献诗上颂。
臣抱疾伏蓐,作书一篇。
欲谓之颂,则不能雍容盛懿,列伸玄妙;
欲谓之赋,又不能敷演洪烈,光扬缉熙。
故思竭愚,称受命述(《艺文类聚》十)
奏请易服复膳泰始元年 曹魏末晋初 · 安平王孚
 出处:全晋文卷十四
太宰司马孚太傅郑冲太保王祥太尉何曾司徒领中领军司马望司空荀顗车骑将军贾充尚书令裴秀尚书仆射武陔都护大将军郭建、侍中郭绥、中书监荀勖中军将军羊祐等奏曰:「臣闻礼典轨度,丰杀随时,虞夏商周,咸不相袭,盖有由也。
大晋绍承汉魏,有革有因,期于足以兴化而已,故未得皆返太素,同规上古也。
陛下既已俯遵汉魏降丧之典,以济时务,而躬蹈大孝,情过乎哀,素冠深衣,降席撤膳,虽武丁行之于殷世,曾闵履之于布衣,未足以逾(《宋志》作「喻」。)
方今荆蛮未夷,庶政未乂,万机事殷,动劳神虑,岂遑全遂圣旨,以从至情。
臣等以为陛下宜割情以康时济俗,辄敕御府易服,内者改坐,太官复膳,诸所施行,皆如旧制(《晋书·礼志》中、《宋书·礼志》二、《通典》八十。文帝崩,国内行服三日,武帝亦遵汉魏之典,既葬除丧,然犹深衣素冠,降席彻膳。太宰司马孚等奏。)」。
训子孙遗令 曹魏末晋初 · 王祥
 出处:全晋文卷十八
夫生之有死,自然之理。
吾年八十有五,启手何恨。
不有遗言,使尔无述。
吾生值季末,登庸历试,无毗佐之勋,没无以报。
气绝但洗手足,不烦沐浴,勿缠尸,皆浣故衣,随时所服。
所赐山玄玉佩、卫氏玉玦、绶笥皆勿以敛。
西芒上土自坚贞,勿用甓石,勿起坟垄。
穿深二丈,椁取容棺。
勿作前堂、布几筵、置书箱镜奁之具,棺前但可施床榻而已。
糒脯各一盘,玄酒一杯,为朝夕奠。
家人大小不须送丧,大小祥乃设特牲。
无违余命!
高柴泣血三年,夫子谓之愚。
闵子除丧出见,援琴切切而哀,仲尼谓之孝。
故哭泣之哀,日月降杀,饮食之宜,自有制度。
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
推美引过,德之至也;
扬名显亲,孝之至也;
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
临财莫过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
颜子所以为命,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晋书·王祥传》)
诏答侯史光(三年)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二
太保耆艾元老,高行清粹,朕所毗倚,以隆道宏治者也。
前后逊让,不从所执,此非有司所得议也,其寝光奏(《御览》二百六引《晋书》。御史中丞侯史光上言,祥久以疾病,阙废朝会,应免官。诏云云。案:《书钞》五十二引王隐《晋书》前四句同,今《晋书·王祥传》有删节。)
王祥致仕诏九月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二
古之致仕,不事王侯
今虽以国公留居京邑,不宜复苦以朝请
其锡几杖,不朝,大事皆咨访之。
赐安车驷马,第一区,钱百万,缉五百匹,床帐簟褥,以舍人六人为睢陵公舍人,置官骑二十人。
公子骑都尉肇为给事中,使常优游定省。
又以太保高洁清素,家无宅宇,其权留本府,须所赐第成乃出(《晋书·王祥传》)
诏为睢陵公王祥发哀(五年)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三
睢陵公发哀,事乃至今。
虽每为之感伤,要未得特叙哀情。
今便哭之(《晋书·王祥传》)
王祥郑小同三老五更甘露三年八月丙寅 曹魏 · 高贵乡公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一
夫养老兴教,三代所以树风化,垂不朽也,必有三老、五更以崇至敬,乞言讷诲,著在惇史,然后六合承流,下观而化。
宜妙简德行,以充其选。
关内侯王祥,履仁秉义,雅志淳固。
关内侯郑小同,温恭孝友,帅礼不忒。
其以为三老,小同五更
车驾亲率群司,躬行古礼焉(《魏志·高贵乡公纪》)
徐州王祥(《诗纪》作徐州歌。) 魏晋 · 无名氏
四言诗
《晋书》曰:王祥隐居庐江三十馀年。不应州郡之命。徐州刺史吕虔檄为别驾。于时冠盗充斥。率励兵士讨破之。州界清静。政化大行。时人歌之。《诗纪》云。按魏志。吕虔文帝时徐州刺史。请琅琊王祥别驾
海沂之康,实赖王祥
邦国不空,别驾之功(○《晋书》王祥传。《类聚》十九。《白帖》二十一。《御览》二百六十三、四百六十五。《诗纪》十九。)
又答何衡阳 南朝宋 · 宗炳
 出处:全宋文卷二十
敬览来论,抑裁佛化,毕志儒业,意义检著。
才笔辨核,善可以警策世情,实中区之美谈也。
观足下意,非谓制佛法者非圣也,但其法权而无实耳。
未审竟何以了其无实。
今相与断,见事大计,失得略半也。
灵化超于玄极之表,其故糺结于幽冥之中,曾无神人指掌相语,徒信史之阙文于焚烧之后,便欲以废顿神化,相助寒心也。
夫圣人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物有不得其所,若己纳之于隍。
今诳以不灭,欺以成佛,使髡首赭衣,焚身然指,不复用天分以养父母、夫妇、父子之道。
从佛法已来,沙河以西三十六国,未暨中华,绝此绪者亿兆人矣。
东夷西羌,或可圣贤,及由金日磾得来之类,将生而不得生者多矣。
若使佛法无实,纳隍之酷,岂可胜言?
反经之权,为合何道,而云欲以矫诳过正,以治外国刚强忿戾之民乎?
夫忿戾之类,约法三章,交赏见罚,尚不信惧,宁当复以即色本无,泥洹法身,十二因缘,微尘劫数之言,以治之乎?
禀此训者,皆足下所谓禀气清和,怀仁抱义之徒也。
资清和以疏微言,厉信义以习妙行,故遂能证照观法,法照俱空,而至于道。
皆佛经所载,而足下所信矣。
至若近世,通神令德,若孙兴公所赞八贤,支道林所颂五哲,皆时所共高,故二子得以缀笔,复何得其谓妄语乎?
孙称竺法护之渊达于法兰淳博,吾不关雅俗,不知常比何士?
法兰弟子道邃,未逮其师,孙论之时,以对胜流。
云谓庾文秉也,是护、二公当又出之。
吾都不识琳比丘,又不悉世论。
若足下谓与文秉等者,自可不后道邃,犹当后护、也。
前评未为失言,诚能僧貌天虚,深识真伪,何必非天帝释化作,故激厉以成佛邪?
《白黑论》未可以为诚实也。
来告所疑,若实有来生报应,何故默无片言?
此固偏见之恒疑也,真宜所共明。
夫圣神玄发,感而后应,非先物而唱者也。
商、周之季,民坠涂炭,杀逆横流,举世情而感圣者乱也,故《六经》之应,治而已矣,是以无佛言焉。
刘向称《禹贡》九州,盖述《山海》所记,申毒之民,偎人而爱人。
郭璞谓之天竺,浮屠所兴。
虽此之所夷,然万士星陈于太虚,竟知孰为华哉?
推其偎爱之感,故浮屠之化应焉。
彼之粗者,杂有乱虐,君臣不治,此之精者,随时抱道,佛事亦存。
虽可有禀法性于伊洛,餐真际于洙泗,苟史佚以非治道而不书,卜商以皆儒术而弗编。
纵复或存于复壁之外典,复为秦王所烧,之无言,未必审也。
夫玄虚之道,灵仙之事,世典未尝无之,而夫子道言远,见庄周之篇,瑶池之宴,乃从汲冢中出。
然则治之《五经》,未可以塞天表之奇化也。
难又曰:若即物常空,空物为一,空有未殊,何得贤愚异称?
夫佛经所称即色为空,无复异者,非谓无有,有而空耳。
有也,则贤愚异称;
空也,则万异俱空。
夫色不自色,虽色而空,缘合而有,本自无有,皆如幻之所作,梦之所见,虽有非有,将来未至,过去已灭,见在不住,又无定有。
凡此数义,皆玄圣致极之理,以言斥之,诚难朗然。
由此观物,我亦实觉其昭然,所以旷焉,增洗汰之清也。
足下当何能安之?
又云,形神相资,古人譬之薪火,薪弊火微,薪尽火灭,虽有其妙,岂能独存?
夫火者薪之所生,神非形之所作,意有精粗,感而得,形随之,精神极,则超形独存。
无形而神存,法身常住之谓也。
是以始自凡夫,终则如来。
虽一生尚粗,苟有识向,万劫不没,必习以清升。
螟蛉有子,蜾嬴负之,况在神明,理阴宝积之盖,升镫王之座,何为无期?
又疑释迦以尽权救物,岂独不爱数十百万之说,而吝俄顷神光,不以晓邪见之徒。
夫虽云善权,感应显昧,各依罪福。
昔佛为众说,又放光明,皆素积妙诚,故得神游若时。
言,成已著之筌,故慢者可睹光明,发由观照,邪见无缘瞻洒。
今睹经而不悛其慢,先洒夫复何益。
若诚信之贤,独朗神照,足下复何由知之,而言者会复谓是妄说耳。
恒星不见,夜明也。
考其年月,即佛生放光之夜也,管幼安风夜泛海,同侣皆没,安于暗中见光,投光赴岛,阖门独济。
夫佛无适莫,唯善是应。
而致应若王祥郭巨之类,不可称说,即亦见光之符也,岂足下未见,便无佛哉?
又,陈之盛,唯方佛为弘,然此国治世,君王之盛耳,但精神无灭,冥运而已。
一生瞬息之中,八苦备有,虽克儒业以整俄顷,而未几已灭,三监之难。
父子相疑,兄弟相戮。
七十二子虽复升堂入室,年五十者,曾无数人。
颜夭冉疾,由醢予族,赐灭其须,匡、陈之苦,岂可胜言?
忍饥弘道,诸国乱流,竟何所救?
以佛法观之,唯见其哀,岂非世物宿缘所萃邪?
若所被之实理,于斯犹未为深弘。
若使外率礼乐,内脩无生,澄神于泥洹之境,以亿劫为当年,岂不诚弘哉!
事不传后,理未可知,幸勿据粗迹,而云则不然也。
人皆谓佛妄语,《山海经》说死而更生者甚众,昆仑之山,广都之野,轩辕之丘,不死之国,气不寒暑,凤卵是食,甘露是饮,荫玗琪之树,歃朱泉之水,人皆数千岁不死。
及化为黄能,入于羽渊,申生伯有之类,丘明所说,亦不少矣。
皆可推此之粗,以信彼之精者也。
承音有道,闻佛法而敛衽者,必不啻作蒲城之死士可知矣。
当由所闻者未高故邪?
足下所闻者高,于今犹可豹变也。
人是精神物,但使归信灵极,粗禀教诫,纵复微薄,亦足为感。
感则弥升,岂非脱或不灭之良计邪?
昔不灭之实,事如佛言,而神背心毁,自逆幽司,安知今生之苦毒者,非往生之故尔邪。
轻以独见慠尊神之训,恐或自贻伊阻也。
佛经说释迦文昔为小乘比丘而毁大乘,犹为此备苦地狱,经历劫数,况都不信者邪?
复何以断此经必虚乎?
足下所诘前书中语,为因琳道人章句耳。
其意既已粗达,不能复一二辩答,所制《明佛论》,已事事有通。
今付往,足下力为善寻,具告中否。
老将死,以此续其书耳。
此书至,便倚索答,殊不密悉。
宗炳(《弘明集》三。)
上表言零陵王宜在陈留王 南朝宋 · 荀伯子
 出处:全宋文卷二十九
伏见百官位次,陈留王零陵王上,臣愚窃以为疑。
武王克殷,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夏后于杞,殷后于宋。
杞陈并为列国,而蓟祝焦无闻焉。
斯则褒崇所承,优于远代之显验也。
是以《春秋》次序诸侯,宋居杞、陈之上,考之所世,事亦有征。
晋太始元年,诏赐山阳公刘康子弟一人爵关内侯,卫公姬署、宋侯孔绍子一人驸马都尉
太始三年太常博士刘憙等议,称卫公署于大晋在三恪之数,应降称侯,臣以零陵王位宜在陈留王之上(已下八字从《通典》补。)
陈留王宜降爵为公(《宋书·荀伯子传》,元嘉五年上表,又见《通典》七十四,作上疏。)
终制遗令 南齐 · 沈麟士
 出处:全梁文卷四十
气绝剔被,取三幅布以覆尸,及敛,仍移布于尸下,以为敛服,反被左右两际以周上,不复制覆被,不须沐浴,含珠以米,群衫先著示军,凡二服,上加单衣、幅巾、履枕,棺中唯此。
依土安用《孝经》,既殡,不复立灵座,四节及祥,权铺席于地,以设玄酒之奠。
人家相承漆棺,今不复尔。
亦不须旐,成服后即葬,作冢令小,后祔便作小冢于滨口。
合葬非古也。
冢不须聚土成坟,使上与地平,王祥终制亦尔,不须轜车灵舫葬头也。
不得朝夕下食。
祭奠之法,至于葬,唯清水一杯(《南史》七十六,沈麟士传》。)
释僧岩 南齐 · 刘善明
 出处:全齐文卷十八
庄篇有弱丧之谬,释典有穷子之迷。
每读其书,为之长慨。
敬慎发肤,扬名后史,仰显既重,俯弘为大,远寻圣言,斯教为最,近取诸身,实迷情理。
瞿昙见此,亦当莫逆于心,况君辨破秋毫,识洞今古,裂冠不疑,拔本不悟,幽冥相骇,遐迩致惊。
吕尚抱竿于八十之年,志钓(案:志钓上下有阙文。)由时未遇。
君沈沦未及,冀能有美若人耳,如其不尔,岂不悲哉!
仆忝莅梓藩,庶在明仄,观贡帝庭,必尽才懿,故欲通所未通,屈所未屈。
如来告纷纭,有乖真唱,苟为诞说,岂所期邪。
王祥樵采沂侧,耳顺始应州命;
公孙弘牧豕海上,白首方充乡举。
终能致位元台,朝天燮地,道畅当年,声留万载。
君意何如?
敬布腹心,想更图之。
刘君白答(《弘明集》十一)
孝思赋 南梁 · 萧衍
 出处:全梁文卷一
想缘情生,情缘想起,物类相感,故其然也。每读《孝子传》,未尝不终轴辍书悲恨,拊心鸣咽,年未髫龀,内失所恃,馀喘《立令》《立屏》,奶媪相长,齿过弱冠,外失所怙,限职荆蛮,致阙晨昏,江途辽夐,家无指信,仿佛行路,先君体有不安,昼则辍食,夜则废寝,方寸烦乱,容身无所,便投刺解职,以遵归路。于时齐郡王子隆镇抚陕西,频烦信命,令停一夕,明当早出。江津送别,心虑迫切,不获承命,止得小船,望星就路,夜冒风浪,不遑宁处,途次定陵,船又损坏。于时门宾周仲连为鹊头戍主,借得一舸,奔波兼行,屡经危险,仅而获济、及至戾止,已无逮及,五内屠裂,肝心破碎,便欲归身山下,毕志坟陵,长兄哀悯,未说独行。续有北问,狡虏寇边,朝廷以先君遗爱结民,咸思在昔,故旧部曲,犹有数千,武庆宗将领留防彼镇,时便有旨,使捍寿春,王事靡盐,辞不获免。刺史崔慧景,志怀翻覆,远招逋逃,多聚奸侠,大猾凶丑,莫不云集,至如彭盆韩元孙等,不可称数。倍道电迈,奄至淮淝,凶徒疑骇,相引离散,台军主徐玄庆房伯玉等,欲袭取慧景,乃固禁之,方得止息。是岁齐明作相,疑论未决,密驰表疏,劝征慧景,折简而召,必不违拒,即重遣还,以安其心,奸渠既出,缘边无虞,旬朔之间,慧景反镇,即便解甲,以归京师,因尔驱驰,不获停息,数钟百六,时会云雷,拨乱反正,遂膺四海,念子路见于孔丘曰,由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之后,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愿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不可复得。每感斯言,虽存若亡,父母之恩,云何可报,慈如河海,孝若涓尘,今日为天下主,而不及供养,譬犹荒年而有七宝,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永慕长号,何解悲思。乃于钟山下建大爱敬寺,于青溪侧造大智度寺,以表罔极之情,达追远之心,不能遗蓼莪之哀,复于宫内起至敬殿,竭工匠之巧,尽世俗之奇,水石周流,芳树杂沓,限以国事,亦复不能得朝夕侍食,唯有朔望亲奉馈奠,虽复荐珍羞,而无所瞻仰,内心崩溃,如焚如灼,情切于衷,事形于言,乃作孝思赋云尔。
感四气之变易,见万物之化成。
受天和而异命,禀地德而齐荣。
察蟭螟于蚊睫,观鹍鹏于北溟。
彼含识而异见,同有色而殊形。
虽万类之众多,独在人而最灵。
礼义别于飞走,言语异于鹦猩
念过隙之倏忽,悲逝川之不停。
践霜露而凄怆,怀燧谷而涕零。
掩此哀而不去,亦靡日而弗思。
仲由念枯鱼而永慕,吾丘感风树而长悲。
虽一志而舍生,奉二亲而何期。
思因情生,情因思起。
导情源以流澍,引思心而无已。
既怀忧以终身,亦衔恤而没齿。
当间居以永念,独拊膺而自伤。
徒升岵而靡瞻,空陟屺其何望。
涕纵横以交流,血沸涌而沾裳。
览地义以自咎,惧灭性之乖方。
仰太极以长怀,乃告哀于昊苍。
冀皇天之有感,何报施之茫茫,晓百碎于魏阙,夜万断于中肠。
心与心而相续,思与思而未央。
晨孤立而萦结,夕独处而徊徨。
气塞哀其似噎,念积心其若狂。
至如献岁发晖,春日载阳。
木散百华,草列众芳。
对乐时而无欢,乃触目而感伤。
朱明启节,白日朝临。
木低甘果,树接清阴。
不娱悦于怀抱,但罔极而缠心。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凉气入衣,凄风动裳。
心无迫而自切,情不触而独伤。
若乃寒冰已结,寒条已折。
林飞黄落,山积白雪。
旅雁呜而哀哀,朔风鼓而《风列》》。
目触事而破碎,心随感而断绝。
无一息而缓念,与四时而长切,年挥忽而莫反,时瞬睒其如电。
想慈颜之在昔,哀不可而重见。
痛生育之靡答,顾报复而无片。
悲与恨其俱兴,涕杂血其如霰。
燕青春而差池,鸿素秋而翱翔。
去来候于节物,飞鸣应于阴阳。
何在我而不尔,与二气而乖张。
常茹酷而轮回,历日夜而不忘。
既视丹而成绿,亦见白而为黄。
扰性情以翻覆,汨神虑而迷荒。
想鸣鹤而魂断,听孤雏而心死。
恸终天而无怙,号毕世而靡恃。
观休屠之日磾,岂教义之所及。
见甘泉之画像,每下拜而垂泣。
忽心动而不安,遽入侍于帝室。
何罗之作难,乃舍之以投瑟。
超王臣之称首,冠诚勇而无匹。
士行己之多方,见石他之有权。
身虽死而名扬,乃忠孝而两全。
丁兰其何人,家河内野王
时舞象而方及,始成童而亲亡。
木母以供事,常朝夕而在傍。
刘镇就养而不暇,常远汲而力寡。
苦节感于幽灵,醴泉生于灶下。
长沙临湘,有古初之道始。
时父殁而末葬,遇邻火之卒起。
乃伏棺而长号,雨暴至而火死。
何琦其亦然,独柩屋而全止。
至如王祥黄雀入帐,隗通横石特起。
盛彦之开母目,邢渠之生父齿。
览斯事而众多,亦难得而具纪。
灵蛇衔珠以酬德,慈鸟反哺以报亲。
虫鸟其尚尔,况三才之令人。
治本归于三大,生民穷于五孝。
置天地而德盈,横四海不挠。
履斯道而不行,吁孔门其何教(《释藏》策七,《广弘明集》二十九上,又略见《艺文类聚》二十,《初学记》十七。)
大将军崔谤是道碑(《周书》·作崔訦) 南北朝 · 庚信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三
公讳说,字某博陵郡安平县人也。
昔者华阳之野,降龙首之神,烈山之都,启龟文之繇。
匡周则盟津有会,佐夏则龙门始凿,西游则起家秦相,东入则载世齐卿,备乎史籍,可得言矣。
祖辨,中军将军定州刺史
父楷,镇北将军、司马烈侯,并厉风霜,俱张锋颖,邸史叠迹,官曹懔然。
是谓鲍恢都官,百城振惧,葛丰握节,京师敛手。
公特禀英灵,偏钟山岳,雄姿俊茂,眉目疏朗。
观虎于槛,龆发不惊;
称象于船,胜衣能对。
至于拉虎羁熊,摧斑碎掌,忘归繁弱,落雁吟猿,故得气盖关中,威申河外。
解褐领军府录事,转咨议参军
当涂失御,政在权门始凿论函谷之兵,即起韩陵之战。
太师贺拔胜作牧西荆,公为假节冠军将军防城都督
(疑作「及」)南阳失守,卷甲奔梁;
乐毅羁旅,犹思燕路。
陈轸凄怆,终恋秦声;
幸直和邻,言归旧国。
卫将军都督,封安昌县开国子,食吗三百户。
弘农克复,沙苑挥锋。
进爵为侯,增邑并前一千一百户。
信圭则更受司勋,谷璧则还输典瑞,铁马有河桥之战,戈船有汾水之兵。
京兆太守
移民下邑,未学边韶走马章台,不同张敞
迁帅都督持节抚军通直散骑常侍大都督,寻迁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都官尚书定州大中正
五曹秦事,有朱穆之忠;
九品论人,见杨乔之直。
改封安国县侯益邑合前一千四百户,赐姓宇文改名为说
汉王改娄敬之族,事重论都;
魏后变程昱之名,恩深捧日
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
窦宪连官,单于之宝鼎可致;
张宽固位,渭桥之流星可识。
攻木七工,既掌丘陵之赋;
司会六典,乃均邦国之财。
居官得人,于斯为盛。
进爵为公,改封万年县,通前二千四百户,除陇州刺史都督陇州诸军事陇坻路遥,秦川望远,邓仲华之不去,马文渊之愿归。
寻除凉州刺史总督河西甘瓜诸军事
地似伏龙,城如飞鸟,敦煌实录,宛在胸襟,玉门亭障,无劳图画,有马如羊,不以入厩,有金如,不以入怀。
柱国齐王,今上之介弟,龚行薄伐,问罪河阳,以公为行军长史参谋帷幄。
中军之司,既举魏绛
上卿之佐;
实用荀林。
以公方之,差无惭德。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崇德安义、建忠、九曲、安乐、三泉、伏流、周张、平泉固安、蛮、通谷凡十三防御,熊、和、中三州黄芦、起谷、王晏、供超、牵羊、温狐、交河大岭、避雨、木栅寺一十戍诸军崇德防主
宜阳上地,更有兵;
熊耳山前,还逢积仗。
用是连营函谷猎骑黎阳,威振两河,名陵三晋。
改封安平县公
淮阴一国,韩信之故人;
户牖万家,陈平之乡里。
公此衣锦,足为连类。
建德四年正月十日,薨于长安之永贵里私第,春秋六十有四。
诏赠敷、延、丹、绥、恒五州诸军事,敷州刺史谥曰庄公,礼也。
即以其年二月二十四日葬于京兆平原乡之吉迁里。
北陵追远,大司马有赐绶之恩;
西京赠行,冠军侯有诏葬之礼。
呜呼哀哉!
世子仪同衍,生事以礼,死葬以礼,爱亲有王祥之孝,同气有姜肱之睦,百行之本,于斯备焉。
况复松槚深沈,既封青石之墓,丘陵标榜,须勒黄金之碑。
乃为铭曰:
华阳之神,厉山之祖。
凤野匡周,龙门佐禹。
日浴溟池,山浮海浦。
甫穆霸国,营丘乐土。
胤斯宗邑,承此壤土。
移封东武,就君安阳
中军节目,镇北锋芒,商飙猎草,电火驱霜。
公之轮奂,继体贞干。
仪表丘墟,风神墙岸,孝有至德,忠能匡赞。
不废横琴,无妨《奇支》案。
既班三事,又贰六官
卫青受诏,韩信登坛
长城马窟,广武兵栏。
军吏无犯,营民不寒,乃用六谋,乃论三策。
城垒向背,星辰主客
剑起沈犀,弓开伏石。
楚后让盟,秦君还璧。
百龄危脆,千仞摧藏。
诸侯地裂,边将星亡。
轻车骑士,玄甲黄肠。
社如齐地,庙似桐乡
铭功赞德,碑阙相望(《文苑英华》九百四)
怀旧志序 南梁 · 萧绎
 出处:全梁文卷十七
吾自北守琅台,东
观涛广陵,面金汤之设险;
方舟宛委,眺玉笥之千霄。
临水登山,命俦啸侣;
中年承乏,摄牧神州。
戚里英贤,南冠髦俊。
真长之弱柳,观茂弘之舞鹤。
清酒继进,甘果徐行。
长安群公,为其延誉;
扶风长者,刷其羽毛,于是驻伏熊,回结驷,命邹湛,召王祥
余顾而言曰:斯乐难常,诚有之矣。
日月不居,零露相半;
素车白马,往矣不追。
春华秋实,怀哉何已!
独轸魂交,情深宿草。
故备书爵里,陈怀旧焉(《艺文类聚》三十四)
自古圣帝名贤画赞 其十五 王祥扣冰鱼跃 北周 · 庾信
四言诗 押尤韵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一
王祥之母,祥鳞是求。
冰连钓浦,冻塞寒流。
精诚有感,无假沈钩。
二老同膳,双鱼共浮(《文苑英华》七百八十)
大将军闻嘉公柳遐志铭 北周 · 庾信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七
君讳字子升河东解县人也。
秦始征晋之地,汉开平越之乡,律中夷则,星居鹑首。
况复庄谋于卫,既为社稷之臣;
喜对于齐,无废诸侯之职。
叔珍,宋员外散骑常侍、义阳内史
徐邈之应对,居于散骑之省;
汲黯之正直,理于淮阳之郡。
父季远,临川王咨议参军宜都太守
兰台石室,是所洽闻;
白马飞狐,逾高词气。
西都吴融,擅名江表,言谈相会,宛如旧焉。
君膺令德之灵,禀冲天之气,龆龀髻发,夙智早成。
爱敬自天,虔恭得性,含仁抱义,履信居贞。
世父仪同忠惠公特加器异,乃谓公曰:「吾昔逮事伯父太尉公,见语云:『构汝登一高楼,楼尽峻丽。
吾以坐席乞汝。
汝或富贵,恨吾不及见耳』。
吾向聊复昼寝,又梦将昔时坐席还复赐汝,汝官位当复见及」。
王祥佩刀,世为卿族;
鲍永骢马,家传司隶
以此连类,差无惭德。
轻车西昌侯作藩襄汉,君时年十二,以民礼修谒,进止端详,神情雅正,侯目送之不辍。
试遣左右践君衣裾,欲视举动。
君徐步稍前,曾我顾眄。
魏侯之见刘廙,不觉敛容;
汉主之观田凤,遂令题柱
比这今日,曾何足云!
骠骑、庐江王帝子出藩,悬衡高选,以君华望,召为主簿
张坦直谏,既称荀令之香;
邹湛知言,弥见羊公之德。
咨议府君于都薨背,君奔赴,六日即届京师,形骸毁瘁,不复可识,灵柩朔江,中川薄晚,乱流乘选,回风反帆,舟中之人,相视失色。
抱棺号恸,誓不求生。
俄尔之间,风波即静。
咸以君精诚所臻。
成都孝子,自赴江流,桂阳先贤,身彰野火,并存灵柩,咸可伤嗟。
太夫人乳间发疮,医云:「惟得人吮脓血,或望可差」。
君方寸已乱,应声即吮。
旬日之间,遂得痊复。
君之事亲,可谓至矣。
从兄右卫,拥旌岭表,苦相携致。
昔马游志气,为马援所知;
班嗣才学,为政彪见赏。
复闻于今日矣。
乃除永化县
静寻欹案,或吟长岑之远;
乍抚鸣琴,不以河阳为陋。
日南金柱,合浦珠泉,莫肯经怀,未常留目
解巾平西邵陵王法曹参军,仍转尚书工部侍郎
始入礼闱,既登兰阁。
尚书仆射陈郡谢举,人望国华,引君言论。
谓同坐曰:「江汉英灵,见于此矣」。
西中岳阳王以绿车之重,临西河之牧,敕用君为本州治中,寻迁别驾
王叔理以品物流名,陈仲举以题轩驰誉,君之展骥,兼而有之。
及乎大盗移国,王室骚然,月动星摇,云平虹直。
岳阳王承制陕左,当壁汉南,天纲所顿,英贤毕集。
授君吏部员外郎散骑常侍、兼太子侍讲
监储甲观,事重史丹侍讲桂宫,名高张禹
俄迁车骑大将军侍中开府仪同三司,余如故。
方之骖乘,霍去病侍中
璧彼将兵,公孙敖为骠骑。
足以照曜六府,谟明九德,岂直允谐上将,匡赞中军而已哉。
既而言从梁国,服政酆都。
管仲有辞,即受下卿之礼;
臧孙见德,还奉嘉宾这宴。
有诏授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霍州诸军事霍州刺史
犀节去关,衮衣驰传,迎郊则文学前驱,宾卫则邦君负弩
直以五溪辽远,马伏波之思归;
三湘卑湿,贾长沙之不愿。
是以宜城刺史,直会鹿门
白沙故地,仍留龙种。
夭厉弗戒,奄然终极,天和某年,归窆于襄阳白沙之旧茔。
君器宇详正,风鉴弘敏,澡身浴德,游艺依仁,汝南望,抚风长者。
不言财利,王夷甫之为德;
不谈人物;
阮嗣宗之为人。
从容乱离之机,保此令德;
舒卷风云之际,无妨贵仕。
张衡浑仪之后,即赋《归田》,杜预沉碑已来,遂停乡里。
王仲宣读书之楼诸葛亮有弹琴之宅,实欲因此谢病,闲居终焉。
鸣琴在膝,或对故人;
宝剑自随,时过雉子。
百年俄顷,呜呼哀哉!
遂使君子之陵,止埋铜剑,贤臣之墓,唯铭石函。
其铭曰:
有庄有惠,居鲁居卫。
义是随时,才堪济世。
北部尚书东京司隶
必复其始,侯君相继。
华盖一岳,文昌一星。
青衿辩志,童子离经。
义勖非典,书勤映萤。
往年灵柩,漂泊江沲。
以君哀恸,川后停波。
扬名北海,驰誉西河
谁登九折,不入朝歌
蔚炳胥变,攀陪遂远。
白鹿随轩,丹翚附冕。
位参上将,荣兼本选。
蛇盘绶结,龟回印转。
来朝平乐,归政咸阳
蕃维即启,军幕仍张。
起兹礼数,峻此戎章。
长离宛宛,刷羽陵江
世急奔流,年催惊隼。
灭没顿辔,扶桑摇轸。
智士石折,贤人星殒。
西鄂芝枯南阳菊尽。
怆焉启手,生荣终极。
相杵辍舂,鸣机罢织。
茕茕胤子,视阴余息。
霜露履之,哀哉栾棘。
龙巢北望,凤阙前观。
长风远,地厚泉寒。
书埋简落,琴覆弦宽。
赠行之册,书而纳棺(《文苑英华》九百四十八)
唐初 · 李峤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引用典故:入幕雀
大厦初成日,嘉宾集杏梁。
衔书表周瑞,入幕应王祥
暮宿江城里,朝游涟水傍。
愿齐鸿鹄至,希逐凤皇翔。
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682年9月 初唐 · 杨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诸侯计功。其铭曰仲山甫式于百辟。
大夫称伐。其铭曰正考甫恭于三命。
所以扬其先祖。所以示其子孙。
上古之初。刊于礼乐之言。
中年以降。述于宗庙之碑。
文质既殊。条流遂广。
山河永配。金石长存。
或旌原氏之阡。或表滕公之墓。
观百林之字者孝廉之旧业。
于是乎不愆不忘。读黄鸟之词者。
文范之馀风。于是乎可久可大。
公讳珽。字叔珉
河南洛阳人也。宇文归之远派。
宇文翰之馀秩。龙火昼夜于钟山
鹏云南北于溟海。自中州圯坼。
上国崩离。魏氏忘其宝图。
齐人弄其神器。则天有成命。
周虽旧邦。文王以业重三分。
昭事上帝。武王以功成八百。
阴骘下人。车书混一于域中。
子弟星罗于海内。方乎刘泽
乃天汉之懿亲。匹以曹洪
当涂之近属。及其隋室迁鼎
唐运握符。固亦坛社仍存。
山河不替。曾祖显和。
后魏冠军将军朱衣直阁东夏州刺史车骑将军散骑常侍长广郡。周赠使持节开府仪同三司延丹绥三州诸军事延州刺史
周书有传。对扬天命。
保乂王家。霍去病初封冠军
周亚夫始为车骑。剖符之重。
任在于六条。建国之荣。
礼高于五等。祖神举。
使持节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京兆尹柱国大将军并潞肆石四州十二镇诸军并州总管东平郡公。赠少保
周书有传。材优辅弼。
业赞云雷。晋则羊祜仪同
楚则若敖柱国王章之拜京兆
天子闻其直言。郭伋之莅并州
诸童符其恩信。考谊。
隋文皇帝挽郎。皇朝益州青城瀛州清苑县令
钩深致远。直道正词。
不汲汲于富贵。每乾乾于日夕。
广都蒋公炎。非无社稷之能。
太邱仲弓。自有闺门之德。
庆成弧矢。气袭芝兰。
剑则赤山之精。牵牛于北列。
鼎则黄云之宝。入天驷于东方。
资大孝而立身。蕴中和以成德。
词参变化。稽百代之阙文。
学富图书。阅三冬之旧史。
司徒袁粲。许之以栝柏豫章
处士祢衡。目之以椅桐梓漆。
初任国子生。擢第授道王府参军郑州参军事
横经太学。射策王庭。
高阳才子。宣慈惠和之誉。
武公新邑济河洛颍之间。
兼摄务殷。参卿位重。
王徽之任达。国士升车。
刘简之博闻。中郎寓直。
秩满。授遂州司户参军事
天开井络。地泄江源。
财雄翕习于外区。栋宇相望于近甸。
尹兴为政。知陆续于众人。
黄谠临官。识包咸于数子。
寻迁绛州翼城今。大梁星野。
少泽封圻。城故绛以深其宫。
新田以流其恶。实惟繁剧。
载著循良。鲁国有司。
无擅徵之事。南阳郡
罢休沐之娱。州府状闻。
乡亭颂德。亦由礼让之化。
绵竹于是乎作歌。风俗之夷。
浚仪于是乎刊石。稍迁符玺郎
寻奉敕检校鸿胪本官如故。环济要略。
掌天子之符玺。刘熙释名。
京师之心腹。是分麾节
赞王侯。国信不差。
郊迎有序。迁尚书职方员外郎
夏书禹贡。辨其川泽。
周礼职方。明其物土。
清晨伏奏。几承题柱之恩。
閒夜絜斋。惟有张灯之宿。
诏除朝散大夫晋州司马。寻迁长史
平阳旧县。姑射灵山
玉印仍存。瑶城未改。
习凿齿之逢宣武。三命而践侍中
管公明之谒冀州。四见而登别驾
诏迁同州长史河西辐辏。
北膏腴。秦地之下邦。
汉京之左辅使君何以为政。
端右宜其得人。江统知贤。
直言则陈留阮宣子唐林荐善。
通理则汝南黄叔度王祥纠合。
公辅之宏才。荀羡逸偫。
壮冲天之劲翮。享年六十有五。
永淳元年六月二十一日。终于华州之别业。
呜呼哀哉。公元亨利贞。
文行忠信。礼乐之君子。
儒林之丈人。当在中求。
自是风尘外物。友于之义。
伯淮与季江同寝。朋从之道。
鲍叔管仲推财。优游大学之中。
藉甚平台之下。辎车就列。
化洽于二州。油轼当官。
政成于半刺。道尊德贵。
而大位不跻。有志无时。
而天年不永。即以其年十月
迁窆于郑县安乐乡西源。嗣子某官等。
诗礼预闻。箕裘早学。
生则尽其养。刘殷积粟于七年。
殁则致其哀。唐颂绝浆于九日
占白鹤。相青乌
郑伯所封。有咸林之采地。
晋侯所赂。有河外之城邑。
其川渭水而玉璜。其镇华山而金石。
习习旟旐。纷纷野田。
范巨卿素车来哭。韩元良则缌麻设位。
大夫梁鸿之命。终陪列士之坟。
妻子从田豫之言。竟托神人之墓。
呜呼哀哉。铭曰。
国自东部。家承北平
遂荒中县。奄有神京。
时逢日薄。运改天正
二王之后。三代之英(其一)
惟宗惟祖。有典有则。
大魏将军。隆周柱国
于穆显考。其仪不忒。
礼乐宣风。闺门表德(其二)
五才钟秀。百福与贤。
蜀都曾子汉代颜渊
公之广学。其积如山。
公之大辩。其流如川(其三)
亲则郕霍。地居周郑。
人物会同。歌谣鼎盛。
设官分职。天子有命。
束发登朝。参卿军政(其四)
江汉之流。河汾之都。
礼优悬榻。任重前枢。
六玺为贵。皇天降符。
九州为广。益地开图(其五)
平阳守土。下部风俗。
秦晋闾阎。山河𮜿躅。
缇油之化。海沂之曲。
始听鸡晨。行复骥足(其六)
龟长筮短。吉往凶来。
宾朋永诀。徒御相哀。
华馆无象。元堂不开。
青龙水曲。白马车回(其七)
漠漠古墓槭槭寒桐。
郭门之路。平林之东。
天光少日。地气多风。
凡生物而必死。唯君令始而善终(其八)
常州刺史伯父东平杨公墓志铭685年2月 初唐 · 杨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五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杨氏之先。其来尚矣。
在皇为皇轩。在帝为帝喾
在王为周武。在霸为晋文
此之谓不朽。西京丞相
东汉司徒。魏室为九卿
晋朝为八座。此之谓世禄。
公讳德裔。宏农华阴人也。
常州刺史华山公之元孙。左卫将军武安公之长子。
生而岐嶷。代不乏贤。
事亲以孝闻。在乡党恂恂如也。
始以父任为太子左千牛备身。转秀容华亭福昌雒四县令
封东平公。策勋上柱国
是时也。天子仄席求贤。
励精为化。以公屈临小县。
焉用牛刀。处治中别驾之任。
方展其骥足耳。擢拜颍州幽州二司马。
宽以济猛。严而不残。
每行县录囚徒。其所平反者十八九。
诏徵尚书郎御史中丞。謇謇谅直。
有王臣之节。寻以公事去官。
复拜饶州括州越州都督府三州长史。在会稽引陂水溉田数千顷。
人获其利。于今称之焉。
迁棣曹恒常四州刺史。历政清白。
为当时所重。于是览先贤之言。
知止足之分。罢归初服。
告老私庭。乃率偫从子弟。
营别业于宜神乡之望仙里。其制宅也。
宗庙为先。厩库为次。
居室为后。喟然而言曰。
古人所谓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者。吾知之矣。
维文明元年夏四月某日。薨于正寝。
春秋八十有五。呜乎哀哉。
公简贵不交流俗。非礼不动。
非礼不行。望之俨然。
听其言也厉。博观史籍。
不学书生寻章摘句而巳。至于台阁旧事。
法令科条。莫不成诵在心。
若指诸掌。几为尚书郎二年。
御史中丞满岁。宰人者四县。
上佐及专城者九州。盛德形容。
被于歌咏。门生故吏。
遍于天下。永淳二年
舆驾幸东都。召见公于金城
顿访以得失。公采摭偫言。
悉心以对。高宗嗟叹者良久。
赐几杖粟帛。乡里荣之。
一子令珍。早亡。
朝夕温凊者四女。公慨然有丧明之痛
不豫。弥留遗命。
以弟之子神毅为后。越垂拱元年春二月某日。
与夫人陇西李氏合葬于某原。礼也。
远近会葬千馀人。操笔而为诔者以百数。
呜乎哀哉。其铭曰。
岩岩华山。峻及于天。
上侵神气。下固穷泉。
夫惟积德。生我大贤(其一)
滔滔河水。中国之纪。
派别九都。经营万里。
夫惟积润。生我君子(其二)
惟忻之城。惟华之亭。
宜阳之地。益部之星。
公为其宰。不殒其名(其三)
汝阴之国。蓟门之北。
陂水朝黄。燕云夜黑。
公为其佐。日宣其德(其四)
入践郎官。含香握兰
来居白室。直绳明笔。
潘子一除。士师三黜(其五)
邑号鄱阳。山名括苍
东南之美。吴会之乡。
展其骥足。实赖王祥(其六)
四州之大。是称都会。
千里之荣。即分麾盖。
言旋旧国。保兹耆艾(其七)
生为贵臣。死为贵神。
阴堂是夜。古木非
邓攸无子。天道何亲(其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