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毛学士舍人早春907年 五代 · 贯休
五言排律 押覃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引用典故:晏婴骖
陋巷将尽,东风细杂篮。
解牵窗梦远,先是涧谙。
癖金铛快舍人有《茶谱》)松香玉露含。
书斋山帚撅,盘馔药花甘。
雅得琴中妙舍人于七弦),常挼脸似酣。
雪消闻苦蛰,气候似宜蚕。
密勿须清甲,朝归绕碧潭
丹心空拱北,新作继周南
竹杖无斑点,纱巾不著簪。
大朝名益重,后进力皆覃。
至理虽亡一,臣时亦说三。
不知门下客,谁上晏婴
姜养浩顾玉山诗后 明 · 袁华
虎头少年才且贤,侠游不减杜樊川
善和牡丹天下白,看花走马春风前。
东家蝴蝶西家去,双双高飞向何处。
尊前一曲断肠词,荒草寒烟暗平楚。
笑牵牛赋 明 · 高尚颜
 出处:泰村先生文集卷之一
银汉桥成,灵鹊役讫。
今夕何夕七月之七。
停织锦之龙梭会河西之好逑。
何唐帝之猖狂,谩寄笑于牵牛。
凭一时之宠乐,哂两美之会少。
当焚绣之初年,勤励精于治道。
蔚贤材之登用,蔼休祥之毕集。
静四海之无虞,亦治平之日月。
心一移于怠荒,相奸谀兮屏忠直。
纳乾坤于醉乡,偏雨露于金穴。
倚新妆兮何人,实汉家之飞燕。
收三千之宠爱,做一身之恩眷。
既当夕而专夜,又何咏夫小星。
时蓐收之行秋,扇微凉于掖庭。
长生殿上兮,值乞巧之良辰。
翡翠衾中兮,成誓说之申申。
曰三生之好缘,我二人兮共贞。
鸟比翼兮枝连理,期不负乎芳盟。
彼天孙与河鼓,慨欢爱之中绝。
隔一水之盈盈,空怅望兮脉脉。
纵一岁之一会,期年之契阔。
嗟摅怀之未了,已灵官之催发。
洒玉泪于金风,作人间之滂沱。
岂若同辇而同稠,永百岁而靡他。
想今宵之会合,曾不满夫一哂。
然责人之徒明,昧自己之戒慎。
付塞酥于胡雏,任恶卧于锦襁。
渔阳之逆乱,忘贼本之在傍。
六军驻马而不发,环子忽缢于马嵬
闻零雨兮断肠,揽榴树而增悲。
邈香魂之不返,靳梦里之一见。
经佳节兮几年,慕牛女之会面。
何昔日之冷笑,今反为此歆羡。
徒见讥于千载,孰不为君而一惜。
谪仙之仰天大笑,明皇牵牛于七夕也。
赐金换书有感而作 明末清初 · 李敬舆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白江先生集卷之二
真赐轻金不敢专,馀波却换古遗编。
善和亦有书千卷,秪为恩荣永世传。
出都数日鸟声甚稀 明末清初 · 谭元春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岳归堂未刻诗卷九
都人幻舌啭千场,沙鸨宫莺学得详于七斋中听人鸟语)
何意行来春树里,鸟声啼不到渔阳
七怀赋 其五 忧国 明末清初 · 慎天翊
 出处:素隐先生遗稿一
皇天无阿私兮,浑品成而均覆。
川有源而必长兮,木有根而必秀。
仁何施而不获兮,昏何履而不失。
灵昭昭其孔章兮,孰厥威之敢越。
惟圣后之兢兢兮,求自修以克协。
专和德以履物兮,俨配天以立极。
令五帝以得中兮,使四序乎安行。
至化坱圠而氤氲兮,蔼洪义之滋成。
猉獜跄跄于园薮兮,凤凰巢阿阁
三台骈其齐光兮,北斗轻重而斟酌。
何猖披之罔念兮,卒迷惑其不斯啚。
逮周降而东迁兮,势浸夷以日洿。
六侯交起而轶作兮,又绳之以杀伐。
固愆殃之由其人兮,果身分而国䠞。
生民血肉以不止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风雷日夜乎相攻兮,羌终古以惛溷。
星辰错其失纬兮,二仪斡其易节。
草木不得安其性,川岳不得守其质。
咨今政之弥季兮,孰忧劳之能任。
农夫释耒而优游兮,窃恐夫原亩之不敛。
王良造父皆在远兮,余固知奔辕之不及御。
当世岂无贤者兮,孰取刍荛之鄙虑。
怀深谋而永思兮,潜服膺而回复。
夏孽迤于七年兮,汤遂勤以辟之。
桑谷妖以共生兮,感太茂以自槁。
高宗钦承以不懈兮,雉虽雊其何尤。
荧惑移躔而戢邪兮,用赖夫景公之三虞。
夫孰匪畏而可修兮,孰非行而可息。
苟能自悟以啚进兮,何患夫既远而不复。
路绝而媒阻兮,言不可结以贻独。
历年以忧苦兮,惜壅君之弗知。
出边校猎(科时隶作。庚戌年。) 明末清初 · 慎天翊
 出处:素隐先生遗稿一
有崇华大夫,躐漆书赜汗籍。
游心汗漫,玩志寥廓。
上究绳墨之遐载,下及宋元之末叶。
尝预边校之大观,独钦仰而悦服。
窃欲往诧于外人,方舌举而口噱。
时文昌之受玉,有荒服之献帛。
金额缤其方萃,贝足焕而交错。
慕神州之粗远,潜嚬悴而睢盱,于是奇肱使存焉。
因进而请曰:仆以怵迫之馀徒,祗守汎漂之小智。
今承圣泽之隆霈,得添遐踪于中区
惟我大夏之事,未可得闻乎。
崇华大夫頩然扬色,雀跃而前曰:于戏皇德洪澒沺湎,慌兮惚兮沕焉汩焉。
非喙舌所能尽,非简素所能极。
姑以出边校猎之一端,试为左右䌤缕而扬攉。
钦我圣上天德而神衷,包四宙而洞九轴。
杖风后而驱力牧,罗络钓筑,顺谋而运略。
膺天协命而授帝柄指挥北斗,斟酌宪章袭玄气之幽肃。
漱玉露之滋沥,森文章于七曜。
参制作于两极,明靡暗而不烛。
施靡远而不及,貊度蛮制湮灭而消尽,焕然乃复睹殷周之旧泽。
于是乌合狼荒,阿里深列。
鐻耳之酋,珠膺之族。
殊邻绝党之裔,幽方疏俗之域。
自上古所不绥,大德所不恤。
莫不抗手促足,来献厥物。
使天下歙然,云流而风化,永无边陲之灾。
衽革之孽,犹宸情之未宁,恒轸念而疚怀。
顾兵矛而兴嗟,抚冕旒而兢摧。
运渊识于胸纬,周远猷于燕翼。
将籍武以耀威,树基格于千亿。
乃出明堂发大号,降鸾麻诏。
每以季秋始冬,大纵国兵,巡猎边堮,虞人奉诏。
衡官豫节,百僚趋位。
万师归职,乘农稼之闲隙。
备器械而丰炽,迨夫白商将谢。
玄冥继至,凉焱夕厉。
严霜夜肃,草木解节。
河海冱塞,沙漠阒而飞尘,龙堆崒其嶛剌。
是时也圣上冠通天整黼黻,纡皇组要玉玺。
日御明宫,天开紫陛。
千官星拱而鹓立,万夫云逗而霞列。
俨鸾佩之铿锵,涣象笏之流渥。
煌煌炜炜穆穆洞洞,众仪既毕。
乃下命令,申洪诏,警府幕,诫征戍。
拟刮戈而利戟,远出边而驰突。
于是乎太白掌法,堪舆捧节。
雨师辟途,风伯协律
太乙秉序,招摇运极。
钩陈伏而当兵,天弧环以拥壁。
八神奔走而缪错,五灵蒙茸而轇葛。
蚩尤之伦竖发而踠踵,鸟获之群瞋目而抗舌。
诸芸芸总总其相彷,骧云迅风,回天与地。
沓涣淋漓,罗列而纷殷。
蒙集霞蔚,乍阴乍驳。
沛艾叫戛,蹋而枉趡。
放散骄骜,躩以屈折。
相与抗虹,旌摛蜺■。
跃霞旆,拽云绂
张竟野之罘,立垂天之戟。
手落月之弓,腰流星之矢。
西海之飞龙,跨梼山之明犀。
傍罗罻罿,中师虞衡
壁垒昈赫,曹伍分明。
梢格周施,戈矛交横。
堂堂整整,列部而并立。
潝濞潚𣼧,跂踶而彷徨。
然后胪人按节,乃告备于天庭。
于是圣上忽然作色,惕乎不悦。
曰:古者先王,固有巡狩之道。
今玆亲幸,亦不为失。
虽然鸠兵萃军,越塞游猎。
匪月匪朔而颇扰吾民,远人惊惧。
岂若潜嘿于蠖濩蟺蜎之中,仁义道德之府哉。
遂命五伯,以付其旅,载督厥符。
于是春孟之属,郤许之都。
奉天威,高厉风仪。
戛佩珰以奔遑,出金门以逶迤。
观其戴明冑垂彩翟,摄乌号佩越棘。
象牙之珥,三属之甲。
靡鱼须之旃,挟鸱鸢之章。
摇龙蛇之旗,褰重光之常。
鸣灵鼍之鼗,震神夔之鼓。
撞钟拥铎而出车鞃輷,回皇天外。
直指于地表,专诸之士负羽盾。
镆邪而群列者,不可胜数。
徒纷纭沸渭,散涣骈集。
儇佻磊落,经营挥霍。
汩如流水之溃骛,郁若五岳之隆仡。
方趍入会,追味逐慕,洞出沙碛。
乃纵獠者,张网设罟,迤罝置杙。
幕山压川,围沟搜壑。
掩狂蛮摄暴貊,絷豺彪縻枢楔。
下黑鸩稽海鹄,带雄虺掌鬿雀。
摧食铁之貘,摋压火之兽。
抉蝓次之嚚,裂亶受之类。
东穷句芒之轧芴,西至太昊之袅牢。
南过赤帝之窟穴,北逾玄冥之辽隔。
徘徊阴山而瞥龙勒,辚轹金微而轶碣石。
境而蹶区脱,陁峰燧而越燕朔。
婆娑乎不毛之地,荡括乎无门之域。
逍遥乎昧莫之外,缭绕乎倏倏之侧。
争骋力而抗臂,郁𧇭吼而雕鴥。
于是云蒙辑埃𡏖,解羽毛殚怪诡。
暨天晴日晏,万里苍朗。
山岳为之四豁,川渎为之一罄。
黔嬴为之震慑,玄黄为之变色。
蛮貊莫不抑首而缩颈,遐迩莫不闻声而匍伏。
俄而壮士按怒,众夫弭节。
五卫就队,四校缔列。
偃鸿旄伐大钟,会食长城之窟。
课获取而数军实,从容悠裔,遵逝乎长洛。
反洪命于台閤,献肤功于帝室。
圣上方略降颜,召有司为之说。
自此之后,岁猎为常。
其有衔劳极勤者,咸垂宠荣。
若此故猎乃可喜,人皆效劳而悦服。
幸予从游,躬览其事,故语子以涯略。
呜呼先圣制礼,帝道有节。
春游夏豫,秋狩冬猎。
所以示帝王之威仪,所以顺天地之杀伐。
岂必驰意而恣欲,实惟宣道而备德。
尧以仲春之月,游河刻玉。
舜以甲子之朝,巡洛披啚。
周宣酖蒐而纵行,汉光出郊而作娱。
循一气之来复,启三驱之隆仁。
利国而益政,讫万祀而称云。
苟徒以盘乐为务,疲车骑之众。
竭人民之力,则鲜不颠覆而坠绝。
是知太康盘游,致商丘之流依。
武乙纵畋,遭暴雷而不归。
穆获■而酿祸,策原兽而蒙戾。
循前辙而不寤,贻讥笑于后世。
独我圣之超越,参天地而高步。
黜百王之庸庸,挽三五之古度。
犹嫌其民困财尽,命诸王而独往。
岂比夫盐浦之骛,具区之向。
滇池之会,昆明之征。
长杨之萃,上林之行。
徒以驰轸走毂,割鲜截翼,劳神疲形而已哉。
是故,外夷远邦,暹罗、鞑靼、巴赤、土麻、琉球、乞黑、东鳀,即序北漠。
顺轨辇,贿载宝。
重译贡篚,方轨并轩,縰縰潏潏。
方将泰阶平黄河清,玉烛调,金膏溢。
涵万姓于春台,囿八极于寿域。
回淳朴而跻唐虞,可三四而五六。
语讫奇肱,使■然变容。
离席而谢曰:今我僻在遐荒,无所闻觉。
跱行踬止,鸟视兽息。
及闻大言,得识中华。
浩如江汉之无依,廓如天地之无涯。
回皇颠倒,罔知屈伸。
第念夫人君者,以玄默为本,以淡泊为先。
务不由外,笃在内实。
且封疆画界,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
越国踰限,历塞而畋。
其于义,固未可也。
向在殷时,曾到豫州而问汤之德。
则殷人皆曰:祛三纲而张一面而已云矣。
于是崇华大夫,形弭神悴,腼墨而退。
崔相溪亭韵 其三 明末清初 · 姜柏年
五言律诗  出处:雪峰遗稿卷之七闲溪后录
西归犹作客,故里亦无家。
不是依迦叶,还非卜浣花。
孤村三亩迮,乱石一蹊斜。
柳子曾多事,藏书忆善和
江陵府梅涧寄示三绝句韵 其三 清 · 沈攸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出处:梧滩集卷之三
新秋金井碧梧飘,帘外天河夜泬寥。
莫道东溟词客远,仙家别恨亦迢迢(右适于七夕。承兄诗札。随韵信笔以和。)
次幽通 清 · 朴光一
 出处:逊斋先生文集卷之一
台受中而生世兮,达穷宙而能灵。
羲皇之日月兮,挹勋华之风声。
稽惟精于伯禹兮,立人纪于千京。
汤日新而鼓舞兮,文穆穆而歌谣。
囿八荒于我闼兮,恒不窘乎室庐。
天人际而顺应兮,武协濩于拯济。
自平辙之东归兮,道坠地而莫阶。
咨人类其将绝兮,皇上为之矜怀。
尼丘之降彩兮,麟吐书又旨远。
诞素圣于阙里兮,慎枢机于圭玷。
德日星与并明兮,觉群生之大寐。
伏羲而系易兮,黜幻语之彷佛。
修春秋而正名兮,天纲赖而不坠。
诗书讹而删述兮,存圣轨而密察。
道启后而光前兮,功反崇于茂对。
颜既悟而如愚兮,曾繇鲁而不迷。
奉克己之要法兮,躬四勿而为绥。
得一贯之宗传兮,日三省而能祗。
羌至死而靡懈兮,几恐惧而且戒。
天不丧乎斯道兮,幸嫡传之至再。
依前圣而有述兮,指百世而可俟。
首天命而开说兮,发道源之所在。
蕞九经于修身兮,戒三重于寡过。
察鸢鱼之飞跃兮,发洋洋其谁御。
聿中和为可恃兮,奄杨墨之乘予。
翟磨顶而兼爱兮,朱吝毛而为己。
出于此而入于彼兮,迭相诡而终始。
率天下而祸仁义兮,将驯致于相戮。
醇乎醇而命世兮,为斯道而一戚。
驰雄辞而辟廓兮,怵群邪而走伏。
等洪水之远害兮,类猛兽之莫逼。
说姑嘬于委壑兮,夷革心而有得。
辨同价于麻丝兮,陈自知其不可。
闲先圣而自任兮,远充塞之酷祸。
齐梁之不遇兮,孰云尔之无补。
试粗拳于七篇兮,传仲尼之正道。
玩物理之变化兮,盖有凋而必茂。
究治乱之相寻兮,若循环而不已。
世又降而有佛兮,众莫辨其涯汜。
尚清净而无为兮,贤者企而前趾。
谈玄虚而说妙兮,智者惑而辏轨。
六合而高视兮,蔑伦常之三五。
反君亲之大义兮,纳兆庶于豺虎。
诬天地于幻妄兮,绝刚柔之奇耦。
穷厥由于前古兮,虚无扣于季㜯。
忽一派之横生兮,历千䙫而为灾。
理无往而不复兮,韩载辟而迄周。
彼题堂之一绝兮,辞固约而旨幽。
邵外禅而谈羲兮,作一世之蓍龟。
程辟异而明道兮,瑞日下而欢谣。
展成绍述兮,焕教具之纲条。
抵晦老而大成兮,接孟氏之源流。
乃大验于星聚兮,故文昌而妖熄。
惟世道之升降兮,本天运之盈缩。
后千载而道东兮,质洛闽而靡忒。
迄季叶而增崇兮,阐邃学而开惑。
掷穷通于苍苍兮,曾不摇乎祸福。
鸱呀然而吓凤兮,奄罹摈而赋鵩。
命已违于涪翁兮,泪岂酿于贾谊
心如铁于秉直兮,虽九死其不避。
俄凶狞之首枭兮,果全德之无累。
庆既溢于宗祊兮,洋四方之欢声。
君实之对榻兮,有纷竞之王荆。
返鸠杖于林壑兮,向日而常倾。
惟党人之嫉妒兮,谓幽兰其不荣。
荃蕙化而为兮,又邢叔之逼程。
势滔天之可怕兮,述拒辟之前训。
稽邹叟而无惑兮,参考亭而益信。
抠余衣而周旋兮,自就正之初载。
恐年岁之迟暮兮,春与秋其迭代。
观古今于须臾兮,发玄机而通微。
大明乎终始兮,赖神鉴之天开。
要返己而修业兮,冀进德于忠信。
慕先正之存诚兮,耻众伪之冒真。
玩万理而沉潜兮,对千圣于遗经。
明诚之活法兮,窃庶几乎践形。
咏寒水之秋月兮,缀微辞而摅情。
乱曰天施地生中行命兮,均受同得无圣凡兮。
参为三才藐中处兮,惟圣斯尽作民表兮。
万古一心道同用兮,达而何喜穷何痛兮。
跃水飞天非空色兮,庶其全命游圣域兮。
丰原悼归乐亭 清 · 赵裕寿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后溪集卷之五
旧亭归可乐,何事有馀悲。
鹤引挐舟客,猿为守舍儿。
书难善和在,琴亦阿兄随。
散落陶家政,今须稚弟治。
观物赋己未 清 · 蔡之洪
 出处:凤岩集卷之一
屈原作离骚。举天下之草木而取舍之。以寓春秋褒贬之意。今观其辞。嘉卉美木。尚多有见漏者。不独梅花一树而已。玆敢采摭日闻见之所及者。作为此赋。盖亦窃取屈子作经之馀旨。而时之所处有不同者。故不敢张皇以已事。或不为僭亵之归也耶。孔子曰。多识乎草木之名。此亦初学之所不可废者。斯作也虽甚陋拙。庶有助于博物之工云尔。
间余手探乎月窟兮,浑物类而冥观
纷二气之化化兮,亦一理之无间。
芽甲之芸芸职职兮,各成形之不侔。
体固有大小强弱之异兮,发亦有香色臭味之殊。
禀一定而不移兮,夫孰非其本然。
循厥性而品节兮,悟裁相之由人。
豫章之瑰伟而森蔚兮,合栋梁与榱桷。
桑麻苧葛之丛苞而蕃茂兮,备缯帛与絺绤。
桐柒材中于琴瑟兮,谷用代于简策。
梓材著于周书兮,伐檀咏于魏风。
盘根可别其利器兮,连抱不弃于良工。
曲为轮而直为矢兮,刳为舟而剡为楫。
屈之而作杯棬兮,叩之而节音乐。
枯朽者为薪爨兮,翘天者为刍牧。
无一微之或遗兮,随所用而各适。
淇园之菉猗兮,与栗里之精英。
邻君子之有斐兮,媲逸士之高风。
千岁而方偃兮,九泉而无曲。
凌霜雪而不变兮,韪后凋之贞节
荷香传于十里兮,在淤泥而无污。
桂树生于山中兮,结幽期于岁暮。
彼桃李之媚兮,余惟恶其婵妍。
最西湖之仙客兮,雪其肤而冰魂。
虽晚遇其何伤兮,冠群英而驰芬。
春兰异于秋兰兮,古别于今
芳菲菲而袭人兮,何一般之意趣。
花王见知于则天兮,徒富贵焉是取。
芍药始盛于维阳兮,与鼠姑本同而末异。
金灯可取而读书兮,芭蕉最效于行墨。
牵牛难以服箱兮,金钱贵于铜锡。
瑞香沉水而薰笼兮,郑花借矾而成色。
蔷薇陈戒于荐枕兮,茱萸传异于系臂。
连理有夫妇之情兮,常棣有兄弟之义。
晦书于传注兮,杜讳棠于诗句。
高人骋怀于茉莉兮,忠臣洒涕于红豆。
杜宇之染血兮,哭年年于冬青
菱出水而背日兮,卫足而倾阳。
固智愚之相反兮,何顺逆之不同。
草何为而忘忧兮,木何为乎合欢。
杞何久而为狗兮,枫何老而为人。
气固有此相感兮,变化故而不一。
宫掖邃而椒涂兮,衮服华而藻饰。
配绮丽于琼瑶兮,埒文章于黼黻。
木槿不保于朝夕兮,冥棂不纪其岁年。
谅脩短之有定兮,果孰悲而孰欣。
山茶艳于雪中兮,决明鲜于后。
邹圣垂训于养槚兮,陶令寄意于种柳
紫荆特书于小学兮,黄杨移植于鄠官。
木绵贵于斑枝兮,踯躅爱其映山。
远志小草之入贵出贱兮,女萝兔丝之异名同根。
水仙之一朵二色兮,野蔷檐葍之六出四出。
缤轮囷而虬蟠兮,竞绮离而丽郁。
或耳名于花史兮,或鼻观于林皋。
申娱玩之无已兮,策果下而逍遥。
含桃之发面红兮,叔孙始荐于宗祧。
来禽之集众鸟兮,逸少所嗜于平生。
杨果稽山之族兮,木瓜宣城之种。
蔗一嚼而千金兮,为仇于三彭。
马乳水晶移来于西域兮,荔枝独称于南国。
虬卵传法于三咽兮,牛心擅誉于七绝。
安石之榴为三尸之酒兮,董仙售一器之
鸭脚腾价于帝苑兮,鸡头并美于骊珠。
木奴收千匹之帛兮,陆吉敌千户之侯。
蒟有似乎覆盆兮,梬亦称以羊矢。
胡桃桃实而核美兮,海松松身而子异。
一损百益者兮,百损一益者
山则狝蘡薁梖奈楂之属兮,苓蕺芎归蔘朮之类。
菜则菰茄堇苣蓿匏菁之美兮,姜芥䔉薤韭之香。
悦口而润肠兮,与菽粟而齐功。
蘩合于豆实兮,郁鬯交于神明。
槟斥暑而醺颊兮,薏胜瘴而轻身。
千岁而藏龟兮,蒲九节而引年。
模楷效灵于圣庙兮,蓂荚呈瑞于帝庭。
伊金光与四照兮,暨石楠与女贞。
珊瑚琳琅之珍兮,枇杷棕櫖之异烂。
灵烨而杂错兮,羌不可以殚记。
葩经所不能尽载兮,农师亦有所阙遗。
花好者未必有佳实兮,实佳者未必有材美。
有花而有实者莲桃李兮,宜实而宜材者维
形形色色各属于五行兮,一太极之咸备。
自其同者而观之兮,统乾元之资始。
自其异者而观之兮,千千万万之不类。
弥乎六合之广而为用兮,藏乎一尘之微而为体。
大化坱圠而不穷兮,一气樛流而无滞。
孰主张而纲维兮,恍物物之雕锼。
精粗贵贱之自在兮,纷可好而可恶。
反以观夫吾人兮,亦有正而有邪。
览察草木其有得兮,何殊类而同科。
三闾之著经兮,续春秋之遗旨。
斥萧艾而不服兮,集杜蘅与芳芷。
佩缤纷其繁饰兮,芬至今犹未已。
余蓬蔂于四方兮,哀圣路之荒塞。
制芰而为衣兮,葺辛夷而为屋。
托鹪栖于枳林兮,断蚁梦于槐国。
和遗曲于咏兮,挹清风于采蕨。
凤欲集而无珍木兮,鸒斯翱翔乎蒿下。
隐藑茅于深谷兮,蔽荆棘于崇阿
固宜樗栎之见弃兮,敢恨藜藿之不充。
徒有志于献芹兮,本无心于食萍。
蒹葭忽已带霜兮,有谁传其馨香。
蹑馀薰于离骚兮,追绝笔于麟经
不以物而观物兮,指非人而喻人。
世幽昧而莫吾知兮,将以俟夫后来之子云
台湾纪巡诗(编者按:此组诗目前可见五十八首。从第一首「海天」至第三十九首「星轺」收于刘良璧《重修福建台湾府志》〈艺文〉。整组五十八首则收于吴嗣富《重修福建通志‧续志》,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题作〈台湾杂咏百首〉。) 其四十六 清 · 夏之芳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收于吴嗣富《重修福建通志‧续志》,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此诗又载彭国栋《广台湾诗乘》、吴幅员《台湾诗钞》。 创作地点:台湾
小番斗捷走如风,拓得围场万竹中。
响急铜铃疑阵马,当先争夺锦标红(作者注:「小番以善走为雄,因系红布于竿上,令数十人于七八里竞走夺之,名曰夺标。」此诗又载彭国栋《广台湾诗乘》、吴幅员《台湾诗钞》。编者按:《广台湾诗乘》题作〈台湾杂咏百咏〉;《台湾诗钞》题作〈台湾杂咏百韵〉)。(廖振富编校)
喀喇河屯行宫作乾隆癸巳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十四
苇峪落川平,吉总按辔行。
麦原方逮穫,阪始看萌。
野老田间问,近藩路左迎。
止之毕来觐(前经谕令外藩王公等均于七月杪至山庄兹喀尔沁王喇特纳锡第巴林王巴图喀尔沁贝子瑚图凌阿敖汉公罗卜藏锡喇布等以部落较近仍来此迎谒其亲上之诚有足嘉者因令其至山庄后即回俟期再来集扈围),亲上足嘉诚
沈德潜乾隆乙酉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四十七
吴中今古老人科,比似徵明定若何。
书画虽输诗胜彼,功名已过寿如他。
游山有兴仍清健,处世无争祗善和
明说九旬有三岁,那更年格尚嫌多德潜老而始遇通仕籍时未以真年告故吏部履历今当为八十九岁然德潜康熙癸丑今应九十三此政东南士林宿望亦国家祥瑞何必更以老为嫌故末句调之)
河南巡抚何煟奏报正阳等四县被灾降旨加意抚恤并志以诗乾隆癸巳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十六
秋成早报十分论,风水为灾再乞恩(先是何煟奏报约计豫省秋成分数均在九分以上且有至十分者兹据奏正阳确山二县七月下旬猝被大风稻田伤损而淅川内乡二县亦于七月间山水陡发濒河村庄田庐被淹计各成灾地亩虽不过一隅中之一隅而闾阎䆒未免拮据不敢因已报丰收将实在情形壅于上闻谨就被水被风之轻重请分别蠲赈缓征以副德意云云何煟此奏可谓能体朕心深知政体照所请降旨加恩期不致一夫失所)
体我爱民有如是,嘉伊知政更何言。
略轻稍重各筹酌,优赈缓徵均抚存。
申命有司勤审察,索教惠泽遍穷村。
经筵文渊赐茶作乾隆辛丑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七十九
经筵例著赐茶典,高阁成来遂此移(向例讲筵毕赐茶自文渊阁成后丙申己亥经筵即命讲官侍班诸臣于文渊阁列坐赐茶)
鱼鲁纵教精致覈,居诸间(去声)有故为迟(办理四库全书始于癸巳岁迄今将及十年尚未成书盖誊录议叙较优承办者或欲留此馆局以为邀恩之地则是自私自利而不计公事之淹留矣)
鸡鸣当绎善和利,蠹简要分公与私。
咨尔校雠总群辈,可宜淹过浃旬期。
河东总河兰第锡等奏报睢州堤工黄河漫溢诗以志事乾隆甲辰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十
引河昨岁甫成新,幸得恬波故道循。
白露已过谓安堰(豫省昨岁引河甫成黄流顺轨今秋七月廿四日兰第锡等奏本年立秋后南北两岸各工均经抢护稳实现在白露已过水势日平纵有长发渐次沙轻水冷各工可保无虞等语因降旨将该督及在工出力之员弁等交部议叙)睢州忽报致颓沦(兹八月初六日忽据兰第锡何裕城奏报七月廿六七八等日上游陕洛一带大雨山水暴涨万锦滩长水五尺沁河及伊洛瀍涧等河同时长水加以廿八九三十等日东北大风溜势汹涌各处新旧堤工均各蛰埽报险至初一日亥刻睢州下汛二堡新堤大河长水出槽溜注堤根水头涌激人力难施平漫过水至初三日寅时已塌宽七八十丈漫口水深四文馀尺其正河溜势尚未全掣现在亲督员弁赶𦂳襄护不令塌宽以冀易于堵筑等语)
都无一月心欣慰(甘省石峰堡逆回甫于七月初旬𠞰洗净尽而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甘等省均各雨旸应时秋成可望正深欣慰乃未及一月复有睢州漫口之事言念灾黎又增缱念此次漫工虽由人力难施但不应复予优叙因敕部停止并一面谕令阿桂萨载李奉翰会同兰第锡何裕城五人往工详勘并令李奉翰带领南河熟习河务之员弁帮同堵筑以期迅速合龙),又切万民遭苦辛。
把笔遣愁愁莫遣,自惟原是个中人。
回跸至御园作乾隆甲辰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十
江国旋舆驻越旬,山庄启跸不辞频今春六巡江浙于四月二十三日回跸后即举行殿试散馆及馆选庶常引见文武官员诸政务夏至北郊礼成于五月初八日启跸幸避暑山庄)
去方筹笔勤旁午,归早成功逮小春五月启跸时正甘省逆回田五等纠众滋扰军书旁午筹笔殷繁因遣阿桂福康安海兰察等驰驿速往歼贼于七月初间攻破石峰堡贼匪扫除净尽并生获贼首张文庆马四娃等械送热河廷鞫分别斩磔示众其逃匿贼匪馀党并于九月前歼捕无遗)
靖逆安良赖天佑,持盈保泰励躬寅。
秋收更幸踰常稔(北省今岁雨旸应时均𫉬有收而甘省当大兵之后雨水极为沾足立秋后晴霁田禾得资晒晾秋成获稔更逾常年古称军兴每多旱少雨今幸蒙深乾天佑庆协绥丰惟益惕耳),休养惟欣共万民。
大学士阿桂等奏报睢州堤工合龙诗以志慰乾隆丁未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三十四
兰阳引溜奠三年河南仪封北岸曲家楼于辛丑七月决口后屡经堵筑未就嗣允阿桂等所奏于青龙冈迤上自兰阳商邱添筑南堤一道开挑引河以掣正河大溜乃于癸卯三月合龙至甲辰八月睢州汛二堡新堤虽偶有蛰陷而大溜未掣旋即堵筑蒇工是河南癸卯丙午三年之中黄水实为顺轨濒河居民共欣安堵),今岁时行堤复穿(今岁大雨时行黄河异涨据河臣兰第锡等奏六月下旬睢州十三堡原无埽工处开口至二百馀丈大溜全注口门仍由四十五年及四十九年漫水经由宁陵商邱一带故道至亳州归入淮河
自愧治河无善策,惟廑归壑免灾延。
重臣特遣缘心笃,诸吏同勤勉力宣。
两盼佳音幸获一,仍希瀛海捷音连睢州漫溢后于七月初即令阿桂前往会同兰第锡等熟筹堵筑并令于西坝迤上建筑挑水坝挑溜北趋庶于启放引河时掣溜更为得力节次据奏堵筑情形于冬初可以竣事兹据阿桂等奏到督令工员昼夜抢镶于本月初十日挂缆合龙至十二日金门以上业经渐次停淤工程实属稳固览奏深为庆慰惟是数月以来盼望台湾𠞰捕及睢工堵筑两处佳音宵旰萦怀今合龙之信已得而逆匪林爽文等尚未就擒计刻下立冬以后海风已顺福康安海兰察等当已前抵鹿仔港所调之四川贵州等省大兵亦可相继渡海惟冀以纾上苍眷佑速擒逆首平定海疆捷音随到跂望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