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天下为贾彪 汉 · 无名氏
《后汉书》曰:兄弟三人。并有高名。而最优。故天下称曰:
贾氏三虎伟节最怒(○《后汉书》贾彪传。《御览》四百九十六。《诗纪》九作贾伟节。)
厉志赋 曹魏 · 丁仪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四
览前志而博观,求余心之所安。
虽疲驽而才弱,敢舍力而不攀。
懿躬稼之克在,贱善射而陨残。
首阳之遗誉,憎千驷之馀讪。
宗舍藏之伟节,薄鼎角之自干。
嘉《法言》之令扬,悼《说难》之丧韩。
鉴登险之败绩,顾清道以自闲。
瞻亢龙而惧进,退广志于伐檀。
虽德厚而祚卑,犹不忘于盘桓。
薰以芬香而自烧,兔亦取毙于毫翰。
援大雅以为戒,眺龚胜而自叹。
嗟世俗之参差,将未审乎好恶。
咸随情而与议,固真伪以纷错。
秽杯盂之周用,令瑚琏以抗阁。
恨骡驴之进庭,屏骐骥于沟壑。
疾青蝇之染白,悲小弁之靡托。
恶晨妇之蒙厚,痛三代之见薄。
惟受性之朴拙,亮未达乎测度。
钟子之既没,牙辍弦而不作。
敦三思之弥愤,动循墙之兹恪。
勉夕改以补朝,履日新而悔昨(以上《艺文类聚》二十六苟神祇之我昭,永明目而无怍。《文选·沈约奏弹王源》注。)
雍州贤能刺史 南梁 · 萧纲
 出处:全梁文卷九
冀州朱穆之象,太丘陈寔之画,或有留爱士氓,或有传芳史籍。
越王镕金,尚范蠡,汉军染画,犹高贾彪,矧彼前贤,宁忘景慕,可并图象厅事,以旌厥善(《艺文类聚》五十二)
梁贞阳侯与荀昂兄弟书 陈朝 · 徐陵
 出处:全陈文卷九
张佛奴至,未枉还告,但以劳悒。
夫兴亡继绝,往帝之通规,分灾恤患,圣王之恒典。
自敦庞既散,诈伪萌生,时托亲邻,信有浇慝
大齐道冠三皇,风高九代,仁信之本,关于至诚,言与之恩,由于孝德。
孤谬蒙殊奖,还嗣本朝,敕论分明,言誓殊重,若使邦家克定,境内无虞,凡广陵历阳,皆许见还,白水黄河,屡奉然诺,彝章礼数,莫不优华,斯乃不世之殊恩,宁是悠常之恒事?
王太尉勋逾吕望,德冠伊衡,凡厥英谋,算靡遗策,岂容当滔天之巨寇,违大国之隆恩?
计彼贤明,必当不尔。
卿维兄及弟,莫非雄才,江外风尘,不染凶寇,贾氏三虎,岂独贵于前脩,荀家八龙,信服在于今日。
近者州司不道,或致流言,朝听矜,已如前及,想谋元宰,善保良图,南道主人,以相付也。
见所答东海徐湛书,粗具来意。
昔桓凭众,文用秦政,是假邻国之威,以备非常之变;
若使江东宰匠,具领齐恩,时命封疆,远相迎接,故当携诸旧隶,率我宾游,朝服簪缨,直拜园寝,梁人望国,自合水而浮舟,齐师言归,指沧江而回旆,如其彼相,未悟良机,将恐戎麾,遂践京邑,若其求成取败,岂谓和风,龙马云旗,差不相涉。
一二张佛奴口具,相见在近,此不多及。
萧渊明(《文苑英华》六百八十六。)
从弟去盈墓志铭679年 初唐 · 杨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五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古者皇帝轩辕氏没。帝喾高辛氏作。
幼而徇齐。长而敦敏。
则天下之人用其教者百年。忠肃恭懿
宣慈惠和则天下之人谓之才者八子。
赤乌流而白鱼跃。有周武之兴王。
彤弓一而卢矢千。有晋文之启霸。
隐公逊位。哀侯失国。
而文之昭也。武之穆也。
司徒为五教之官。有社稷焉。
有黎人焉。丞相临万几之职。
崤函鼎盛。赫奕于朱轮。
河洛台阶。昭彰于白玉。
积善馀庆。信而有徵。
国子进士杨去盈。字流谦
宏农华阴人也。曾祖讳初
大将军宗正卿常州刺史顺阳公
皇朝左光禄大夫华山郡开国公食邑本乡二千五百户。
唐虞之魏晋
晏婴可以事百君。皋陶为之谟九德。
麾盖兵马。人知牧伯之尊。
名山大川。地积公侯之气。
王考讳安。伪郑王充遥授二十八将。
封鄫国公。寻谋归顺。
所害。皇朝赠大将军
旌忠烈也。陶谦雅尚。
祖逖雄心。会天子之蒙尘。
见诸侯之释位。虽陈平去就。
潜怀仗剑之谋。而石勒凶残。
遂及推墙之祸。父某。
润州句容遂州长江县令朝散大夫邓州司马。文武兼备。
清明在躬。人无间言。
位不充量。四方取则。
孔宣父之践中都百里非才。
庞士元之登别驾。若夫庭生玉树。
身带金镮。有卫玠之风神。
张良之容貌。蒋琬之讥盛允。
责在司空陈蕃之对薛勤。
志清天下。观其昏定晨省
立身扬名。怪草蔚其休徵。
神鱼会其冥感。庄公独叹。
颍叔之纯深。有道相推。
茅容之尽礼。则闺门雍穆。
以孝闻也。辅仁会友。
合志同方。晏平仲之善交。
鲍叔牙知我张堪死日。
妻子唯托于朱晖刘惔生平。
风月每思于元度。则朋友之德。
若兰芬也。朱穆好学。
终日忘餐。谯周研精
欣然独笑。张华四海之内。
若指诸掌。班固百家之言。
无不穷究。钩深致远。
悦邱坟也。八音繁会。
五色章明。动天地而感鬼神。
序人伦而成孝敬。阳台并作。
楚襄王云梦之田。上林同时。
汉武帝尚书之笔。则琼敷玉藻
未足多也。自摄齐东序
撰杖西胶。唯宰我之能言。
颜回之有德。成如麟角。
道尊于璧水之前。翼若鸿毛。
俯拾于金门之下。方将咫尺宣室
扈从明庭。申贾谊之忠谠。
扬雄之规谏。豫章七载。
擢修干而耸长条。有鸟三年
搏积风而运沧海。岂期数有迍否
天无皂白。苗而不秀。
秀而不实。盖有是夫。
古人有言。没而不朽者。
此之谓也。春秋二十有六。
上元三年五月二十二日。殁于京师胜业里。
呜乎哀哉。至仪凤四年十二月二日
归葬于华阴之某原。不忘本也。
山河郁郁。苍苍。
骨肉闭兮归后土。魂魄游兮思故乡。
三荆摇落。五都悲凉。
痛门户之无主。悼人琴之两忘。
呜乎哀哉。铭曰。
高掌远蹠。浊泾清渭。
天子诸侯。司空太尉
星辰鼓舞。山泽通气。
道在者尊。德成为贵。
贾家三虎。伟节最怒。
荀氏八龙。慈明无双。
剑光冲斗。璧气浮江。
据于道德。闻于家邦。
子之承亲。温席扇枕。
子之友悌。同舆共寝。
朝歌不入。盗泉不饮。
垂露崩云。繁纮缛锦。
明经太学。射策鸿都。
扬名天子。高揖司徒
鳞翮将运。波涛不虞。
子之丧也。良可悲夫。
瞻望不及。伫立以泣。
唯见黄埃。心伤以摧。
踯躅兮徘徊。呜乎兮哀哉。
长夜漫漫何时旦。魂兮魂兮归去来
唐故翊麾副□置同正骑都尉薛君塔铭 唐 · 薛钧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
龙集协洽月□于皋朔巳亥日辛酉。君奄然卒于西京太平里之第。
春秋廿八。惜也。
人到于今悲之。草木衰。
日月逝。睹天地之萧瑟。
感幽冥之惨戚。欲见之不可得。
将舍之不可得。爰起兹塔。
因志于行。是谓百二之论也。
君讳良佐。字尧臣
河东闻喜人。盖上古轩皇之华裔。
经国诸侯之令绪。具在诸谱。
吾将略焉。曾祖待聘。
右千牛通事舍人
祖麟。朝散大夫北都司法
父谔。朝散大夫右监门卫长史
并疑谋必割。乱政斯理。
覆车之后。当革前弊。
文翰以饰之。道术以华之。
贤良代有。秀异间出。
诞我君子。克彰前闻。
君即长史之次子也。才逾捧雉之年。
已有食牛之气。始过龙女之岁。
早怀成佛之因。乃乘轩静边。
为国侵地。胡寇载殄。
皇恩是班。以功授官勋焉。
由是日崇法门。专精释诰。
行深般若。而种善根。
五阴皆空。六尘不染。
无上之士。君其谓乎。
不然者。何以子时右胁而没。
月维徂暑。日在东井
寒泉沸。岁木乾。
君小敛在床。自生而尽。
三旬乃出。肤不改常。
百日开空。色不渝旧。
信有金刚之坚。岂无我净之理。
由前劫之未睹。塈□代之一闻者也。
昆良道。季良史。
痛三武之丧伟节。哀五常之凋白眉。
敬崇法因。乃遵所请。
以来年闰二月十四日。建塔于终南山施陀林善知识之次。
其实天宝二祀也。铭曰。
□□东注。流景西驰。
天长地久逝者如斯
焱从悟发。惠逐□为。
塔建何所。终南之垂。
世德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五
肃肃我祖,元鸟自天。
天乙革夏,武丁相贤。
手文命子,开国于权。
肇荒南荆瓜瓞绵绵
爰暨周衰,征伐下颛。
凌暴纷纷,遇楚而颠。
嬴吞四方,我邦用迁。
乃宅陇坻,乃封甘泉。
汉魏之际,德业相继。
或仁或哲,亦夷亦惠。
图谍葳蕤,十有三世。
伊川其戎,晋化为东。
九州辐裂,苻有关中。
明明安邱,濡迹匪躬。
二纪清夷,明谟之功。
元魏以降,苴茅继封。
宜昌鄜城,仍世仪同
洸洸平凉,策勋于隋。
乃破公祏,尅其枚回。
运偶圣时,土田载开。
仗节建旄,自东徂西。
才子六人,承家钟庆。
百里同休,南宫并命。
自时厥后,德煇愈盛。
不享大官,世名文行。
我曾王父,弱岁观光。
声轶太学,名登奉常
伟节三虎,联华并芳。
翰苑春生,士林凤翔。
迨至王父,保和居易。
人文独步,天爵自贵。
展禽下位,贾生不试。
至今德声,尚耸清议。
郁郁世范,先子承之。
大节明义,人伦宗师。
极忠孝,道冥希夷。
卷舒无方,焯耀当时。
曰予无状,龀岁而孤。
不知义方,藐尔惷愚。
亦既羁丱,甫习诗书。
以直为师,与时浸疏。
琅琅清风,皦皦士则
及兹顽童,是玷是辱。
聿修之诫,大惧不克。
夙夜以思,敢铭世德。
人为家八虎歌(题拟) 唐 · 佚名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贾彪之虎兮往代,荀爽八龙兮典载。
名不朽兮人不逢,人不逢兮名空在。
荥阳八虎今成群,见之避之走纷纷(见宋赵与泌黄岩孙纂《仙溪志》卷四,注出《艺文志》、《九国志》、《独实录》及《郡志》。)
翰长赵侍郎894年 晚唐 · 黄滔
七言排律 押冬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三虎 荀家头龙
禹门西面逐飘蓬,忽喜仙都得入踪。
贾氏许频趋季虎荀家因敢谒头龙
手扶日月重轮起,数是乾坤正气钟。
五色笔驱神出没,八花塼接帝从容。
诗酬御制风骚古,论似人情鼎鼐浓。
岂有地能先凤掖,别无山更胜鳌峰
攀鸿日浅魂飞越,为鲤年深势噞喁。
泽国雨荒三径草,秦关雪折一枝筇。
吹成暖景犹葭律,引上纤萝在岳
愿向明朝荐幽滞,免教号泣触登庸。
右省李常侍(洵) 晚唐 · 黄滔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十六
惟灵。
金石呈姿。
陂湖禀量
伊彼昭代。
生乎德门。
膺河清岳峻之期。
贾虎荀龙之号。
时称最怒(贾家三虎伟节最怒)
家谓无双。
月中连枝
日下则鸳行接翼。
故得邻家丑妇。
竞颦西子之眉。
洛下诸生
皆掩谢公之鼻。
为大廷之领袖
定千古之风流。
既而魏阙飞尘。
蜀都迎驾。
虽则急贤于行在。
而志作赋于间居。
留连霅水之烟波。
容与松江之岁月。
珠以川媚
于泽馨。
吴苑之琴樽。
謺尧天之雨露。
金台蒲省。
骢马螭头。
诚几三顾以就门。
犹作八元而在野。
其后七升赴命。
二妙对扬。
天驷呈材。
蛟龙得水。
鳌山侍从
凤阁以优游。
名由实生。
位以德举。
天子乃擢王褒谏议
孝若貂珰
前彰润色之功。
后养燮调之业。
旋以欃枪未落。
岐雍多端。
越岭之崎岖。
荆州而倚托。
东阁之留连斯重。
北辕之行迈方营。
谁料彼穹者天。
俄夺之魄。
漳滨一鬼。
骤苦刘桢
殷氏两楹。
遽钟夫子。
山颓梁坏。
璧碎芝焚。
虽人世之死生。
实士林之摧沮。
今以湖湘梗涩。
伊洛迢遥。
北邙之路连天。
莫附。
南巷之号至血。
邱垄权仪。
烟云惨澹于原头。
猿鸟悲凉于林际。
曩从上国。
获戴殊私。
近庆外藩。
荐承厚顾。
每伫十旬之入拜。
宁期二竖以来攻。
虽谓其同休。
幽显其如乎永隔。
灵輀戒路。
丹旐翻风。
昨辰而献酬。
今日而蘩滴沥。
人生到此。
天道何言。
双泪空流。
九泉无曙。
东波呜咽。
西日苍茫。
辄寓兹诚。
谨陈薄奠。
敢祈冥感。
髣髴歆斯。
宁远军节度使盖寓左武卫上将军 唐 · 钱珝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三十一
敕。环卫之设。
贵同命卿。有以大将军之名加其秩者。
赏典弥重。具官盖寓
凡天下统帅将佐勤劳。
每至赏勋。鲜当仗钺。
吾以克用事君有伟节。匡国有大功。
预谋必忠。推诚必顺。
致我藩后。光于册书。
是以特越旧章。授之师律。
颇能谦让。复愿改张。
得不表以宠休。陟居戎列。
仍遂再三之请。俾图始卒之心。
直举训辞。是为嘉善。
陆扆平章事 唐 · 杨钜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九
门下。昔在太宗时
则有房杜持国钧。在玄宗时
则有姚宋司政柄。降于列圣。
代济名臣。是以股肱元首之间。
未有不相资以成者也。况我荐逢艰运。
方讨叛臣。宜搜间代之贤。
冀适济时之用。其有怀材已试。
亮节孔彰。俾膺霖雨之求。
期正彝伦之叙。式举茂典。
吾无所私。翰林学士承旨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左丞知制诰上柱国嘉兴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陆扆
简节正音。温光瑞玉。
咸濩抱降神之韵。圭璋挺华国之容。
倚相之典坟。绍平原之词藻。
爰自高才赴召。丹地代言。
丝纶必本于典谟。献纳巳观其事业。
仍岁扈和銮之狩。六年专诏诰之勤。
谠正自持。闻望弥峻。
况尔伯祖贽。昔以才行。
尝居禁林。当德宗避狄之时。
实乃祖纳忠之日。积其伟节
升于鼎司。书命谏章。
流在人口。是用选自密勿。
陟之台衡。昭于前光。
期于休命。职我人柄。
贰兹地官。既表殊恩。
且明丕训。于戏。
奸宄尚炽。干革未平。
生灵流离。宗社蓁莽。
尔其举坠典。正颓纲。
进贤良。远奸慝。
勿依违而避事。无拱默以叨恩。
庶乎艰难。有望康济。
往践乃位。敬而戒之。
尚书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馀如故。
授王搏威胜军节度平章事 唐 · 杨钜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九
门下。
朕闻有国家者。
内则立四辅以贞百度。
外则建群臣以宁八区。
持吾重权。
惟此二事。
其有弼谐之道。
巳溢于简编。
是期训抚之规。
更满于方岳。
中外迭处。
古今所荣。
扶危匡国致理功臣金紫光禄大夫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判度支诸道盐铁转运等使上柱国琅琊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王搏。
长淮允庆。
维岳降神
抱文行忠信以饰身。
范圭璧瑞璜而为器。
动多伟节
言必匪躬。
自践历清华。
汪洋令望。
左垣謇谔之称。
凛然古风。
右掖丝纶之功。
垂作雅诰。
尔后恤刑著效。
免赋推能。
陟于梅霖。
掌我金谷。
果罄致君之道。
无惭出相之门。
忠谋必成。
茂绩仍举。
朕念于越。
多罹凶狂。
狡童既平。
疲俗未泰。
是思被我宽政。
播之皇风。
厚其浇漓。
涤彼污染。
再造其任。
求才惟艰。
辍于三台
先以十乘。
不改岩廊之任。
用资垣翰之光。
于戏。
阻于重江。
负于沧海。
地号殷厚。
属为剽轻。
虽兵革乍销。
而闾井犹弊。
抚循之理。
可不慎诸。
副吾任贤。
俟尔报政。
检校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散官勋如故。
威胜军节度浙江东道管内观察处置宣抚等使使持节越州诸军事处州剌史。
次韵和侍郎喜令弟学士请告归省1052年 北宋 · 宋庠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秋来遥说洒烦襟,季虎昆龙伴啸吟。
弓影奋疑临酒释,荆枝欢意恋丛深。
仙山校籍催归传,宿馆销魂警曙砧。
我亦白头思共被,非君谁照急难心(自注:时子京方北守常山,不得枉道见省。)
新修太尉嵇公庙记熙宁三年八月1070年8月 北宋 · 韩琦
 出处:全宋文卷八五四、《安阳集》卷二一、嘉靖《彰德府志》卷四、雍正《河南通志》卷四八、乾隆《彰德府志》卷二四、乾隆《汤阴县志》卷三、《金石萃编》卷一三七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嵇公庙
夫以忠事君,人臣之常分也。
然遭大变,临大节,或心无所主,为祸福所动,以苟一时之生,而贻万世之戮者多矣!
若其鼎镬在前,锋刃加己,能挺然知义之所在,分固当尔。
轻其命若鸿毛然,卒死而不顾者,几何人哉!
侍中、赠太尉忠穆嵇公,则其人也。
惠帝昏弱,诸王肆乱,各萌僭夺,以相屠害。
故帝之北征也,公驰赴行在,力当国难。
成都王颖以兵犯乘舆,卫从奔散,独公端冕侍侧,以身捍帝,至血溅御衣而殒。
呜呼!
公之知义明分,可谓处得其死而不为难也。
故其大忠伟节,赫然与日争光,崒然与山岳争高。
天地知不可穷,而公之名亦不可穷矣!
宜乎百世之下,有国家者钦遗风,想馀烈,置祠奉祀,永永而不绝也。
相之荡阴,即公死难之地,其庙在焉。
前之为邑者,不知追显忠义,为政所先,因循不葺,底于大坏。
今令张君楙至,则首拜祠下,睹其隳敝之甚,惊而叹曰:「兹不职之大者也」!
亟举公事迹,与夫朝廷崇祀之意谕于邑民,民皆欣然愿共力以完之。
令乃宽与之约,听自营办。
不数月而祠宇一新。
于是民益知夫大贤之忠于国者,虽死于不幸,后世必载祀典,严庙貌,奉事尊仰之如此,皆思勉而为善。
自一邑而推一郡,繇一郡而推诸四方,则其为劝也,岂小补哉!
庙完,具书来告,以余尝两守乡邦,愿志本末。
噫!
忠义之心,人皆有之,但勉而不力,执之不固,遂不至于古人。
余亦勉而执之者,跂忠穆之风,尤寤寐以自激。
文虽甚陋,恶敢吝而不书。
时熙宁三年八月十五日,具位韩某记并书。
客省使眉州防御使遂州观察使张公墓志铭(并序 嘉祐八年十月1061年 北宋 · 韩琦
 出处:全宋文卷八五七、《安阳集》卷四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故赠遂州观察使张公亢之将葬也,诸孤具公之官次与平生之施为,泣来告曰:「公曩帅西边,我先子实备将佐,其忘身捍寇,勤苦百为,固不待疏列而公知之详矣。
种侯世衡范文正公,宣力环延,及其亡也,文正亲为文以志其墓,盖悉其故吏之劳,书之所以为劝也。
我先子之事,其著如此,公忍遗而不书哉」?
予哀其诚,而义不可以辞,故为之叙曰:公字公寿,其先濮州临濮人
曾祖裕,恬晦不仕。
祖居实,鄂州嘉鱼
父馀庆,太子右赞善大夫,赠吏部尚书
嘉鱼葬于宋,故今为宋人。
公少磊落有大志,博学能文之外,喜读诸家兵法,常慕古大夫立奇功伟节以震暴于当世,不为拘儒龊龊之行。
始冠,中天禧三年甲科,任广安军判官
满岁,再调应天府推官
南都地素卑,民苦水患,公为治白沙石梁之渠,壅者悉通,而田以岁穫。
本道转运使上其状,就改大理寺丞、知南京留守判官事。
府尹晏元献公性方严,少许可,独知公,府事无钜细皆以属之,而无不集者。
殿中丞
李文定公辟,签书西京留守判官事。
籍田恩迁太常博士,改屯田员外郎,徙通判环州
未行,改镇戎军
公素负胆略,既得贰边政,于兵事益以究习。
揣知元昊性凶残,喜诛杀,势不可制,上书请先为之备。
又言西北二垂攻守之策,其言深切较著。
前后章数十上,于是天子知公有将帅之材,数欲用之。
丁母忧去职。
未几,契丹聚兵幽、涿,北边摇动,乃擢公为如京使、知安肃军事。
诏趣之任,公不得已而起,召对便坐。
公奏曰:「契丹被先帝大恩,岁享金缯之赐甚厚。
今其主孱而岁歉,反疑为中国所窥,故为此耳,不足虑也。
万一背约,臣请擐甲为诸军先」。
上壮而遣之。
公至,则务广恩信,前为防之过者,尽以撤去,而虏卒无他。
庄宅使、知瀛州事。
宝元初,元昊果反,上记公言,亟改右骐骥使泾原路兵马钤辖兼知渭州事。
泾原当寇之冲,而地殊坦平,在四路中其责尤重。
公守备严密,军政修举,贼度不可犯,乃会兵入鄜延
大将刘平石元孙轻薄其锋,俱为贼所擒,关内大震。
乃以公领忠州刺史,充鄜延路钤辖兼知鄜州事。
未几,改西上閤门使充本路都钤辖,驻于延州
范文正公帅延,以国士待公,凡深谋大议,公必预焉。
庆历元年秋,贼入麟、府,陷丰州,破麟、府之间诸堡寨,围府州
事闻,乃命公为并、代都钤辖,专管勾麟、府军马公事。
贼攻城几旬日不能下,引大兵出境,而留军屯府北之琉璃堡,时纵游骑四抄,二州闭垒不敢出,人情大恐。
公自受命,昼夜驰至府城下,城中尚不敢启关。
公出所受敕示之,而呼曰:「我新张军马也」!
众心始安,乃启关。
公入,即大启诸所塞门,纵民出入。
视禁旅尚数千人,皆奔北之馀,股栗无斗志。
公乃募执役下军之敢战者,得数百人,使击贼,至暮,争持贼首以献。
公躬自犒奖,取锦袍以衣之,大誇于城中。
连数日皆获贼,如前赏。
于是禁旅悉惭而奋曰:「我辈岂不如彼下军者?
愿出效死」。
公度其可使,即命击琉璃之贼。
众驰至贼堡,大破之,斩首二百馀级,馀皆奔去,获牛马橐驼以千数,公尽以赏所获者,军始复振。
然自府饷麟,非兵卫不敢进。
二年正月,麟之郊赏至,上遣中使督公护送,贼果出钞夺,不能得,乃聚兵数万邀归路。
公回至柏子寨遇之,时众不满三千。
公激之曰:「汝辈皆陷死地,能前斗则生,不然则尽死」。
于是士皆感动争奋。
会天大风,公乘顺风以击贼,贼遂大乱,斩首六百馀级,贼相蹂践,赴崖谷死者不胜计。
军益大振,乃修复二州之间贼所破堡寨。
宁远寨者,据麟、府之中,最号险要,逮兴役,贼出兵争之。
公命虎翼军执万胜军旗帜为阵以挑贼。
贼素知万胜新军之罢软者,果轻犯之,而虎翼军万弩齐发,短兵继前。
公又遣骁将出贼后以夹攻之,贼遂奔溃,斩首二千馀级,贼自此不敢复出。
盖不踰月,而五寨立,二州始通。
公复奏曰:「今五寨所通,麟、府往来之一径耳,旁皆空旷,无所阻防。
若更增并边诸栅以相维卫,则蕃汉之户可归,而河外安矣」!
议未下,而契丹渝盟,河朔大警。
朝廷命王德用为定帅,杨崇勋为镇帅,而以公领果州团练使,为瀛帅。
皆位兼将相,而公以才望参其任,时论伟之。
居数月,契丹再议通好。
元昊入泾原大将葛怀敏御战死之,关内复大震。
改公四方馆使,充泾原路经略安抚招讨等使、本路都总管兼知渭州事。
公酉时受诏,戌时上道。
及至,渭贼去数日,四野一空,疮痍满城,编户属羌皆逃散失业。
公尽虑经制,殆忘寝食,曾未数月,境内以完。
逮郑公戬来帅四路,与公处事不相合,朝廷知其不能容,乃迁引进使,徙并、代副都总管兼经略招讨副使,而御史梁坚复摭公细过论之于朝。
遂起狱邠州,穷治数月,不能得公大过,犹夺引进使、充本路钤辖
居无何,夏人与契丹有隙,大战黄河外。
范文正公参知政事,被诏宣抚河东以备之,复还公引进使,为并、代路副都总管、知代州,兼河东沿边安抚事。
范公至河外,亲按形势利害,以为不增广堡寨,则河外终不安。
乃奏用公前议,仍以公总其事,诏可之。
经略使明公镐以谋不出于帅府,极奏言其不可,又屡以文移沮止之,公执不听,兴作如初。
不踰时而诸寨成,乃自劾违经略使节制。
上知其利,置而不问,凡建寨十四。
于是蕃汉归者数千户,岁减戍兵万人,省转输万万计,虏不敢窥边,而河外遂无虞。
久之,复徙为高阳关路副都总管兼知瀛州事。
瀛城小而民众,边有警则自外至者无所容。
公奏广东南关,与大城接,民大喜,争出赀以助费。
夏文庄公留守北都,兼河北路安抚使,以公尝在西边不附己,因奏曰:「今与虏和而广城,不可」。
复命公止其役。
公曰:「当俟报,不可止」。
城几就,诏领眉州防御使,复帅泾原,而瀛城后人卒成之,众论为便。
时渭军郊恩有赐帛,库中所有物良而估直贱,三司所给物下而估直高,公乃命增损其直,而使两均之,以便请者。
转运使乃奏公擅减三司赏给之价,公时在枢密院,公遂坐此,夺所领防御使,降知磁州事。
御史宋禧不知其详,又疏公向以库银假牙吏市易得利而归己,今责尚轻。
于是又夺公引进使,为右领军卫大将军、知寿州事。
其后三司所给诸路军赐,率得更平其估。
陕西转运使又奏公向假库银利悉以资牙校,而非公自取也。
公既无名被贬,不出一言以自辨,但以徙内地,不当享俸,愿复台省旧官,退治僻郡。
乃改将作监、知和州事。
坐所举官累,徙知筠州事。
始赴,上召还,复为引进使,领果州团练使
入朝,复眉州防御使、充真定府路副都总管,明堂恩迁客省使
初,公督役河外,暴露原野,为大寒所中,得足疾,久之方愈。
至是复作,求解兵任,改知卫州事,徙知怀州事。
出视河防,与邻州守相遇于境上,监司以为言,徙钤辖曹州
河阳兵马总管,公辞以疾,愿还朝籍,授秘书监
未几,复为客省使、充徐州总管,领防御如故。
嘉祐六年六月二十九日,以疾卒,时年六十三。
御史中丞王公畴上言:「张某有再造麟、府之功,不加褒恤,无以劝天下」。
上亦恻然思其劳,故优赠以官,非常典也。
公气貌魁杰,襟怀扩然,无贵贱一以诚接之,御军虽严明,而人悦其平恕,故每临敌,士皆愿奋而投死,未尝少挫。
泾原属羌感公恩信,凡易地,必遮道匍匐号泣请留公,移日不能去。
麟、府蕃汉之民几万户,得骨肉相保,生业完复,公之德最深,闻公之丧,皆拊膺恸哭曰:「亡吾父矣」!
往往绘公像祠之,而至今不敢斥其姓,惟呼之曰「閤使」。
公重义轻财,出于天性,赴人之急,殊无爱惜。
在边赏犒军士,牛酒必丰,公帑不充,则倾家橐以济之。
内外亲族,贫无以资者,必分俸周给,故忌嫉之人,缘公好施,多组织疑似相挤陷,而屡遭谪官。
然公乃怡然,未尝戚戚于怀也。
呜呼!
公文武之材,可谓著矣!
自二垂有警,西之急则自北而西,北之急则自西而北,当仓卒之际,未尝不首被选任。
公以忠义自许,不顾险艰,卒能成卓然之功。
向之处公麾下,如狄青王信辈,皆积小劳而膺大任者,不可胜数。
而公蹇而不偶,徘徊于横班者几二十年。
及其病也,则又弹射迁逐,曾不得有少安之地,悲夫!
然仕患有声而无实,果有其实也,虽见抑于生前,必蒙荣于身后,兹公所以膺显赠,前烈,传诸信史,为不可泯之光耀,识者之辨,孰得孰失?
公初娶尚氏,封寿阳县君
再娶侍其氏,封乐安县君
子男九人:杰,西头供奉官
樵,信州军事推官
黯,右侍禁
焄,左侍禁
炋,右侍禁
煦,徐州滕县主簿
烈,左班殿直
傥,试秘书省校书郎
默,早夭。
杰、樵、烈皆先公而亡。
女四人:长适殿中丞赵约之,次适著作佐郎高士纶,次适太原府阳曲县主簿荣咨道,次在室。
八年十月十八日,其侄三司户部副使焘与公之诸孤,举公与夫人尚氏之丧,葬于宋城县长乐乡清沟里。
其铭曰:
惟人之禀,固罕兼备。
志于大者,或遗其细。
故昔任人,必随以器。
小不之疵,众长参治。
骐骥在绊,责以千里,欲驰而蹶,咎则谁致。
称善御者,夫岂如是。
噫犹公兮,用终不既。
文正范公1052年 北宋 · 韩琦
 出处:全宋文卷八六○、《安阳集》卷四三、《范文正公年谱》卷九附、《范文正公褒贤集》卷一、《清源文献》卷一七 创作地点:河北省河北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定州市
维某年某月某朔某日,具官某谨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资政范公之灵。
呜呼哀哉!
上天生公,固为吾宋。
佐吾君兮,既忘身而忠国
期吾俗兮,又竭思而仁众。
升赞枢宰,孰云不用?
殿抚藩服,孰云不重?
何太平之策噤而不得施兮,委经纶于一梦。
此一人所震嗟,而天下之所深痛。
岂止乎平生之交,得讣音而长恸!
呜呼哀哉!
仆始立朝,接公尚疏。
道同气合,千里相符。
忝帅于西,乃与公俱。
协心毕力,誓剪凶渠。
义切王室,情均友于。
虽千艰而万险,仗忠信而如无。
仆之望公,公骥仆驽。
十驾未逮,敢拟齐驱。
人胡不辨,遂连公呼。
自顾无有,愧常汗珠。
繄公是托,终履夷涂。
叛羌来附,一节同趋。
与公并命,参翊万枢。
凡有大事,为国远图。
争而后已,欢言如初。
指之为党,果如是乎!
道卒与于时戾,谓公迂而仆愚。
相缘补外,谤毁崎岖。
感公之知,谓死不渝。
呜呼哀哉!
定之去青,不遐驿置
自公之东,信问时至。
爱顾益深,交朋莫二。
蝇头细书,以时为寄。
珠贝累幅,气严法备。
自云矍铄,以将厚意。
谓公康宁,日保纯粹。
忽以疾闻,求医往视。
矍然遣使,候公鉴寐。
会公得颍,肩舆赴治。
尚烦公答,亲笔数字。
意公小痊,粗以为慰。
方具书药,诣公所憩。
得元规报,云公永逝。
读之骇然,手足俱废。
气填满膺,食不知味。
惟公事君之大端,固始终而一致。
有生即有死兮,虽圣智其安避?
所惜者国家待贤而后乂,天胡不仁而不憖遗。
呜呼哀哉!
公之所存,履夔蹈卨。
高文奇谋,大忠伟节
充塞宇宙,照耀日月。
前不愧于古人,后可师于来哲。
固有良史直书,海内公说。
亘亿万载,不可磨灭。
此为夭而为寿兮,信识者之能别。
岂于一奠之间,可尽公之德烈。
惟是冥然而思,默然而悲。
此生未殒,曾无已时。
公乎,知乎不知?
宰臣富弼乞退第一表不允批答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三○、《华阳集》卷二六
省表,具之。
夫抱大材者,天下之誉归;
履大任者,四方之责至。
故誉之所隆,非笃己济民之略著,则不足以垂永休;
责之所重,非忘身徇国之事兴,则不足以经至治。
维尔以奇文大册,寝历显涂,伟节闳谋,遂登上辅
靡几微之不纬,罔遐末之弗熙,乃言起宪台,章留宸几。
盖主议论者,以是非之系,必析每闻之情;
然秉政事者,以利害之参,当求今务之适。
诚究原于异体,维跂德于至平。
奚为函牍之来,遽决进退之分?
且正则不私于物,忠则不顾于时,兹朕意之雅图,岂人言之足恤?
宜收冲挹,以辑眷怀。
所乞宜不允。
醉眠亭 北宋 · 李常
 押青韵
陶公醉眠野中石,君醉辄眠舍后亭。
人知醉眠尽以酒,不知身醉心常醒。
众人清晨未尝饮,已若醉梦心冥冥。
淫名嗜利到穷老,有耳亦不闻雷霆。
醉石虽顽委山侧,苔昏日剥谁与扃。
牧童樵叟亦能指,卒以陶令垂千龄。
危檐弱栋倚荒渚,海雾江雨穿疏棂。
勿谓幽亭易摧折,勉事伟节同明星宋杨潜绍熙云间志》卷下)
择使 北宋 · 孙洙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九九、《皇朝文鉴》卷一○三、《古今事文类聚》遗集卷九、《经济类编》卷四三、《经世八编》卷六二、《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五○
今北虏彊抗中夏,若古之大敌国,聘问岁至,日窥吾国家之隙,暴侮甚矣。
朝廷比遣使介,初不择人,颇无辩对之材,可使张明中国之威信,以詟伏戎虏之心者。
茍欲以戎人币赐宠之,故所遣使人不复有称于绝域者,徒侈洁车服,整饰驺旅,以誇视于夷落。
细礼曲谨,悉受训策,屈膝虏庭,拜望跪起,少不敢辄异。
还上语记,一辞不中绳度,则按以重罪,罢遣削黜矣。
虽复间选左右名德方重之臣,然皆束于仪矩,屈郁愤结,俯仰上下,虽有劲辞直气,奇谋博辩,刀笔在后,蓄不得发。
其毅然欲存国大体者,法吏反以为生事而左迁之。
故妄庸之臣,茍欲毕事,低首下视,喑不敢高吐气。
甚者或发狂疾以自免,或对馆人醉舞跳踉,笑呼妄诟,重为黠虏之所姗笑。
彼戎主方骄,吾以繁礼妄说之,未足怪也;
至于髽首之胡,馆劳王人者,亦复狂诞,晨夜皆邀,枉王人屡省,而蹇仰自便,甚可怪也。
夫以堂堂中国,而一介之使,如此折辱天威,堕损国命,臣切羞之。
汉郑众不忍持大汉节对毡裘,独拜而拔刀自誓。
唐商侑坚立不动,责可汗之失礼。
李景略以气制梅禄,坐受其拜。
近者晋天福中王权犹曰「义不能稽颡于穹庐之长」,而违诏得罪,欣然就贬。
故大节之士直躬徇义者,非私一身,而以尊主上、重国家也。
今陛下待虏过厚,责使者之法太密,故不复有倜傥伟节之士,立威名于戎虏,而使虏知中国之多贤也。
使者亦复气息奄然,不自振起,唯戎人之所嫚视而倨俟之。
臣闻古之大夫出疆,有可以安国家、定社稷者,专之也。
又曰:受命不受辞。
何则?
机事之会,间不容一息。
樽俎之间,折冲万里,岂复拘以应对之细失、容貌之苛谨哉?
陛下宜与大臣预择廷臣辩论通古今、刚直有威望者,俾使北庭,使一言足以雄中国之威,夺彊胡之气,譬说祸福,以厌抑贪狼之心。
其举动言辞,小不合者,无法以绳之,非有大过,类可阔略,使得驰骋辩博,应变不穷,则专对造命之士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