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粹”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荐祢衡表 东汉 · 孔融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三、文选卷三十七
臣闻洪水横流,帝思俾乂,旁求四方,以招贤俊。昔世宗继统,将弘祖业,畴咨熙载,群士响臻。陛下睿圣,纂承基绪,遭遇厄运,劳谦日仄。维岳降神,异人并出。窃见处士平原祢衡,年二十四,字正平,淑质贞亮,英才卓跞。初涉艺文,升堂睹奥,目所一见,辄诵于口,耳所暂闻,不忘于心,性与道合,思若有神。弘羊潜计,安世默识,以衡准之,诚不足怪。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见善若惊,疾恶若雠。任座抗行,史鱼厉节,殆无以过也。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使衡立朝,必有可观。飞辩骋辞,溢气坌涌,解疑释结,临敌有馀。昔贾谊求试属国,诡系单于;终军欲以长缨,牵致劲越。弱冠慷慨,前代美之。近日路粹严象,亦用异才擢拜台郎,衡宜与为比。如得龙跃天衢,振翼云汉,扬声紫微,垂光虹蜺,足以昭近署之多士,增四门之穆穆。钧天广乐,必有奇丽之观;帝室皇居,必畜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激楚阳阿,至妙之容,掌技者之所贪;飞兔騕袅,绝足奔放,良乐之所急也。臣等区区,敢不以闻。陛下笃慎取士,必须效试,乞令衡以褐衣召见。无可观采,臣等受面欺之罪。
答路粹书 东汉 · 孔融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三
朱彭、寇贾之徒,当世壮士,爱恶相攻,能为国患。轻薄劣弱者,如两虺相啮,适足还灾其身,诚无所至(《御览》九百三十四。案:《范书》以此为报曹公,据《文选》注,则曹公书乃路粹所作,《御览》题为《答路粹》,盖《融集》如此。今宜两载之。《范书》两虺作《昆虫》,误)。
枉状奏孔融 东汉 · 路粹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四
少府孔融,昔在北海,见王室不静,而招合徒众,欲规不轨,云「我大圣之后,而见灭于宋,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及与孙权使语,谤诎朝廷。又融为九列,不遵朝仪,秃巾微行,唐突宫掖。又前与白衣祢衡跌荡放言,云「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既而与衡更相赞扬。衡谓融曰:「仲尼不死」。融答曰:「颜回复生」。大逆不道,宜极重诛(《后汉·孔融传》「曹操既积嫌忌,而郤虑复构成其罪,遂令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状奏融。」又见《魏志·王粲传》注引《典略》,与此小异。)。
为曹公与孔融书 东汉 · 路粹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四
盖闻唐、虞之朝,有克让之臣,故麟凤来而颂声作也。后世德薄,犹有杀身为君,破家为国。及至其敝。睚眦之怨必雠,一餐之惠必报。故晁错念国,遘祸于袁盎,屈平悼楚,受谮于椒、兰;彭宠倾乱,起自朱浮;邓禹威损,失于宗、。冯。由此言之,喜怒怨爱,祸福所因,可不慎与!昔廉、蔺小国之臣,犹能相下;寇、贾仓卒武夫,屈节崇好;光武不问伯升之怨;齐侯不疑射钩之虏。夫立大操者,岂累细故哉!往闻二君有执法之平,以为小介,当收旧好;而怨毒渐积,志相危害,闻之怃然,中夜而起。昔国家东迁,文举盛叹鸿豫名实相副,综达经学,出于郑玄,又明《司马法》,鸿豫亦称文举奇逸博闻,诚怪今者与始相违。孤与文举既非旧好,又于鸿豫亦无恩纪,然愿人之相美,不乐人之相伤,是以区区思协欢好。又知二君群小所构,孤为人臣,进不能风化海内,退不能建德和人,然抚养战士,杀身为国,破浮华交会之徒,计有馀矣(《后汉·孔融传》。案:《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注引路粹《为曹公与孔融书》云:「邀一言之誉者,计有馀矣。」证知此文是路粹作。今此无「邀一言之誉者」,《范史》有删节也。)。
咏怀诗五首 其二 东晋 · 支遁
押词韵第四部
端坐邻孤影,眇罔玄思劬。
偃蹇收神辔,领略综名书。
涉老咍双玄,披庄玩太初。
咏发清风集,触思皆恬愉。
俯欣质文蔚,仰悲二匠徂。
萧萧柱下迥,寂寂蒙邑虚。
廓矣千载事,消液归空无。
无矣复何伤,万殊归一涂。
道会贵冥想,罔象掇玄珠。
怅怏浊水际,几忘映清渠。
反鉴归澄漠,容与含道符。
心与理理密,形与物物疏。
萧索人事去,独与神明居(同上)。
与右率沈约书请撰豫章文献王碑文 南梁 · 乐蔼
出处:全梁文卷四十
夫道宣馀烈,竹帛有时先朽,德孚遗事,金石更非后亡。丞相独秀生民,傍照日月,标胜丘园,素履穆于忠义,誉应华衮,功迹著于弼谐,无得而称,理绝照载。若夫日用阒寂,虽无取于锱铢,岁功宏达,谅有寄于衡石。窃承贵州士民,或建碑表,俾我荆南,阅感无地。且作纪江汉,道基分陕,衣冠礼乐,咸被后昆;若其望碑尽礼,我州之旧俗,倾廛罢肆,鄙士之遗风,庶几前烈,或不泯坠。荆江湘三州,策名不少,并欲各率毫厘,少申景慕,斯文之托,历选惟疑,必待文蔚辞宗,德佥茂履,非高明而谁?岂能骋无愧之辞,詶式瞻之望。吾西州穷士,一介寂寥,恩周荣誉,泽遍衣食,永惟道荫,日月就远,缅寻遗烈,触目崩心,常谓福齐南山,庆钟仁寿,吾侪小人,贻尘帷盖,岂图一旦,遂投此请(《南齐书·豫章王嶷传》。)。
赠任昉诗 南梁 · 到洽
四言诗
兽生文蔚,凤亦五色。
绚彩火然,岂由画饰。
猗欤若人,不扶自直。
数仞难窥,万顷谁测。(一章)
四教必修,九德斯备。
往行前言,多识罔匮。
一见口传,暂闻心记。
生知之敏,昔餐今至。(二章)
艺不兼游,择其从善。
苞罗载籍,绝妙虫篆。
该综名实,宪章朝典。
不体良才,孰营心辩。(三章)
在昔未遘,乃眷伊人。
余未倒屣,先枉清尘。
顾惭菲薄,徒招好仁。
倾盖已旧,久敬弥亲。(四章)
范张交好,升堂拜母。
亦蒙吾贤,此眷之厚。
恩犹弟兄,义实朋友。
岂云德招,信兹善诱。(五章)
欣遇以来,四载斯日。
运谢如流,时焉岁聿。
月次既穷,星回已毕。
玄象昼昏,明庶晓疾。(六章)
妍拙不齐,方员各取。
子登王朝,为代规矩。
余栖一丘,卧痾静处。
同尽性分,殊涂嘿语。(七章)
得于神遇,相忘道术。
若水之淡,乃同胶漆。
岂寄呴濡,方申绸密。
在心为志,非诗奚述(○文馆词林百五十八。)。(八章)
求撰集古今文字表 北魏 · 江式
出处:全后魏文卷四十五
臣闻庖羲氏作而八卦列其画,轩辕氏兴而龟策彰其彩。古史仓颉览二象之爻,观鸟兽之迹,别创文字,以代结绳,用书契以维事。宣之王庭,则百工以叙,载之方册,则万品以明。迄于三代,厥体颇异,虽依类取制,未能悉殊仓氏矣。故《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以六书: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盖是史颉之遗法也。及宣王太史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同或异,时人即谓之籀书。至孔子定《六经》,左丘明述《春秋》,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言。
其后七国殊轨,文字乖别,暨秦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蠲罢不合秦文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于是秦烧经书,涤除旧典,官狱繁多,以趣约易,始用隶书,古文由此息矣。隶书者,始皇使下杜人程邈附于小篆所作也。以邈徒隶,即谓之隶书。故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汉兴,有尉律学,复教以籀书,又习八体,试之课最,以为尚书史。吏民上书,省字不正,辄举劾焉。又有草书,莫知谁始,考其书形,虽无厥谊,亦是一时之变通也。孝宣时,召通《仓颉》读者,独张敝从之受。凉州刺史杜邺、沛人爰礼、讲学大夫秦近亦能言之。孝平时,徵礼等百馀人说文字于未央宫中,以礼为小学元士。黄门侍郎扬雄采以作《训纂篇》。及亡新居摄,自以应运制作,使大司空甄丰校文字之部,颇改定古文。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三曰篆书,云小篆也;四曰佐书,秦隶书也;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所以幡信也。壁中书者,鲁恭王坏孔子宅而得《礼》、《尚书》、《春秋》、《论语》、《孝经》也。又北平侯张仓献《春秋左氏传》,书体与孔氏相类,即前代之古文矣。
后汉郎中扶风曹喜号曰工篆,小异斯法,而甚精巧,自是后学皆其法也。又诏侍中贾逵修理旧文。殊艺异术,王教一端,苟有可以加于国者,靡不悉集。逵即汝南许慎古文学之师也。后慎嗟时人之好奇,叹儒俗之穿凿,惋文毁于誉,痛字败于訾,更诡任情,变乱于世,故撰《说文解字》十五篇,首一终亥,各有部属,包括六艺群书之诂,评释百氏诸子之训,天地、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珍异、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可谓类聚群分,杂而不越,文质彬彬,最可得而论也。左中郎将陈留蔡邕采李斯、曹喜之法,为古今杂形,诏于太学立石碑,刊载《五经》,题书楷法,多是邕书也。后开鸿都,书画奇能,莫不云集,于时诸方献篆,无出邕者。
魏初博士清河张揖著《埤仓》、《广雅》、《古今字诂》,究诸《埤》、《广》,缀拾遗漏,增长事类,抑亦于文为益者。然其《字诂》,方之许慎篇,古今体用,或得或失矣。陈留邯郸淳亦与揖同时,博古开艺,特善《仓》、《雅》,许氏字指,八体六书,精究闲理,有名于揖,以书教诸皇子。又建《三字石经》于汉碑之西,其文蔚炳,三体复宣。校之《说文》,篆隶大同,而古字少异。又有京兆韦诞、河东卫觊二家,并号能篆。当时台观榜题、宝器之铭,悉是诞书,咸传之子孙,世称其妙。
晋世义阳王典祠令任城吕忱表上《字林》六卷,寻其况趣,附托许慎《说文》,而案偶章句,隐别古籀奇惑之字,文得正隶,不差篆意也。忱弟静别放故左校令李登《声类》之法,作《韵集》五卷,宫商角徵羽各为一篇,而文字与兄便是鲁、卫,音读楚、夏,时有不同。
皇魏承百王之季,绍五运之绪,世易风移,文字改变,篆形谬错,隶体失真。俗学鄙习,复加虚巧,谈辩之士,又以意说,炫惑于时,难以厘改。故传曰:以众非,非行正。信哉得之于斯情矣。乃曰追来为归,巧言为辩,小儿为《需儿》,神虫为蚕,如斯甚众,皆不合孔氏古书、史籀大篆、许氏《说文》、《石经》三字也。凡所关古,莫不惆怅焉。嗟夫!文字者,六艺之宗,王教之始,前人所以垂今,今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又曰:「述而不作」。《书》曰:「子欲观古人之象」。皆言遵修旧史,而不敢穿凿也。
臣六世祖琼,家世陈留,往晋之初,与从父兄应元俱受学于卫觊,古篆之法,《仓》、《雅》、《方言》、《说文》之谊,当时并收善誉。而祖官至太子洗马,出为冯翊郡,值洛阳之乱,避地河西,数世传习,斯业所以不坠也。世祖太延中,皇威西被,牧犍内附,臣亡祖文威杖策归国,奉献五世传掌之书,古篆八体之法,时蒙褒录,叙列于儒林,官班文省,家号世业。暨臣闇短,识学庸薄,渐渍家风,有忝无显。但逢时来,恩出愿外,每承泽云津,厕沾漏润,驱驰文阁,参预史官,题篆宫禁,猥同上哲。既竭愚短,欲罢不能。是以敢藉六世之资,奉遵祖考之训,窃慕古人之轨,企践儒门之辙,辄求撰集古来文字,以许慎《说文》为主,爰采孔氏《尚书》、《五经》音注、《籀篇》、《尔雅》、《三仓》、《凡将》、《方言》、《通俗文祖文宗》、《埤仓》、《广雅》、《古今字诂》、《三字石经》、《字林》、《韵集》,诸赋文字有六书之谊者,皆以次类编联,文无复重,纠为一部。其古籀、奇惑、俗隶诸体,咸使班于篆下,各有区别。诂训假借之谊,佥随文而解,音读楚、夏之声,并逐字而注。其所不知者,则阙如也。脱蒙遂许,冀省百氏之观,而同文字之域,典书秘书。所须之书,乞垂敕给;并学士五人,尝习文字者,助臣披览;书生五人,专令抄写。侍中、黄门、国子祭酒一月一监,证议疑隐,庶无纰缪。所撰名目,伏听明旨(《魏书·江式传》,又见《北史》三十四。)。
掷地金声赋(以辞赋高亮可振金声为韵) 唐 · 王起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一
文含逸韵。金有英声。苟操觚而尽妙。同掷地而若惊。五色相宣。谅卷怀而得其瑰丽。三品作贡。叶攘腕而发其铿铮。信一言之炫耀。为百代之光荣。当其孙氏能文。天台作赋。眇眇神迈。悠悠精骛。发翠屏之藻思。掞赤城之丽句。既穷嵩岳之标。复得华池之趣。清韵秀出。芳名独步。飘飘凌云之气。捧而必观。铃铃振策之声。掷之可喻。亦既成止。居然众钦。乃顾良友。大誇词林。以为其文蔚。其旨深。传乎人间。巳见斐然之丽。掷诸地表。必闻铿尔之音。郁郁眩目。锵锵动心。岂比夫荆山抱玉。披沙之金。则知杂瑰宝于众夥。惟金声兮则可。炫黼黻于英髦。竞文律以相高。苟取譬于击地。必先托于含毫。匪誇诩以自侈。实丽则而不噍。观瑰玮之变态。想荧煌之献状。聆之于耳。疑委地而铿锵。度之以心。在体物而浏亮。金之为宝也。可以受砺。文之喻金也。在乎属辞。披彼丹心。始叩音于寂寞。临乎素手。同掷光而陆离。其价莫并。其言可推。经喻满籯。是则然矣。字比悬市。无以尚之。别有书圃斯追。文房是徇。慕绮靡之一掷。思金声之载振。所以兴咏于上才。而思齐于后进。
连理树赋 唐 · 陈讽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十四
惟薰风之生物。有秾李之表祯。合连枝于异干。符一姓于嘉名。交影齐密。均和共荣。谅全德之通感。岂元和之曲成。族坚附离。讶生植之异气。质殊合体。识天地之幽清。考彼祥经。珍兹善价。昭一人之有庆。表四夷之向化。体符通理。黄中之象攸存。义用成蹊。不言之道斯备。盖夫灵根得地。耸质齐芳。分条表异。合干呈祥。肤含玉润。文蔚龙章。云交翼比。影附枝强。庇本根于仙族。挺孤秀于仁乡。始则分形。谓阴阳之偶数。终而一贯。表遐迩之通方。是知元本灵种。暗符神用。谅剪伐之为重。合拱连条。允孚歌谣。固耳目之所昭。并甘棠而价掩。比丛桂之香遥。则知瑞以感生。祥由仁致。睹政分而脉会。契人事与天意。将德茂而精通。故骈疏而合异。于以昭化警俗。示人不二。岂比夫草生尧砌。空有纪于历官。芝产汉宫。徒用彰于祀事。洎夫元律发春。东风荐臻。齐敷连萼之影。共沐阳和之津。想双枝于棠棣。感合体于君臣。四海为家。岂必移根于上苑。五色敬用。固亦发瑞于仁人。彼晋得华林。汉生广殿。谅崇功而间出。岂谦德而来见。愿栖托之见容。恐光阴之不荐。
白兔赋(以至仁垂化灵物表祥为韵) 唐 · 蒋防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九
圣理遐远。毛偫效灵。有兔爰止。载白其形。乘金气而来。居然正色。因月轮而下。大叶祥经。岂不以应至道之神化。彰吾君之德馨。皎如霜辉。温如玉粹。毫素丝而可拟。足琼枝而取类。与三窟以殊归。将五灵而共至。洁朗贞质。联绵雅致。名殊东郭。韩卢不敢向前。迹近中林。苍鹰无由得鸷。其容炳真。其性怀仁。饮玉池而冰光不散。食瑶草而雪影长新。理符守黑。事异文身。傥使衔钩。殷帝之狼不若。如令受彩。江生之笔非神。载寝载兴。或驯或扰。仰天鉴以昭晰。托御林而皎皛。为太白之材用。作殊祥之标表。原夫阴骘所为。不识不知。贲然练被。炯若星驰。白则西方。其理且同于服顺。兔为明视。其义取鉴于安危。岂惟跧伏于庭侧。踊跃于堂垂者哉。观其闲暇。沐浴鸿化。笑鲁殿之浮名。耻梁园之旧价。俾夫守株之士。几恨穷通。过隙之驹。空悲代谢。是知隐雾而忧者其文蔚。反袂而嗟者其道屈。曷若保贞白以晖映。承圣灵之剪拂。同瑞牒而登高。异周书而玩物。所以充福应。叶祯祥。事资朴素。匪亚文章。知兽用之不扰。审天符之允臧。伴祥乌于苑囿。邻瑞雁于池塘。懿夫以道德为筌蹄者其可忘。
诚节论 唐 · 王睿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五
炙毂子曰。汉史著诚节立名之士。谓其能执一不回。死义不顾。虽汤鼎之威。霜刃之刑。不能胁之。故节义彰明。显于后世。存无愧于英俊。没无畏于神灵。荡荡然偃于暗室之中。堂堂然行于日月之下。卓为人杰。乃有节有义之士也。夫能如此者。亦贤哲之一体。客曰。诚如是。无乃滞于变通。而能成功则拙。仗节死义可矣。既不能仗节死义。又不能变通成功。此谓之偷生无耻之夫。昔李陵降匈奴。又要成功。致老母伏诛。妻子弃市。斯始规变通而终为负义。且临患难。履颠危。虽商贾小人。屠沽贱品。犹能相拯于穷蹙。尚乃任情于依托。矧乎顶章甫冠。拖缝掖衣。口诵先圣之文。胸怀德义之典。目曰儒士。而无慷慨之心。不有风云之操。亦何以见分明之男子。磊落之丈夫。昔如敬通不修廉隅。杜笃请求无厌。班固謟窦以作威。马融党梁而黩货。丁仪贪婪而乞贿。路粹哺啜而无耻。皆文儒之所贱。贞介之所羞。夫士无信不可以立身。无义不可以立名。无节不可以成功。无忠不可以成事。四者不怀。则情同犬豕。行比豺狼。安足以齿于人伦哉。客曰。先生斯论。不亦伤于嫉恶太甚乎。对曰。嫉恶不甚。则好善不笃。若见恶不能去。则邪佞之人偫臻。知善不能用。则贤良之士引去。苟怀诚节。安得不嫉謟谀。今公卿席客。蔑冯谖毛遂之忠诚。侯伯幕宾。肆李园祖珽之欺诈。或受贿卖主。奉越以事吴。或首鼠两端。观成而望败。穷其操心奸宄。蘧蒢戚施。与夫诚节之士。执一不回。死义不顾者。亦何辽廓。论未巳。客曰。若夫先生之论。诚亦富茂。乃敛衽而退。
谢宣谕劄子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八二、《苏文忠公全集》卷三六、《永乐大典》卷三四○一、《文章类选》卷三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元祐八年五月二十四日,端明殿学士、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左朝奉郎、守礼部尚书苏轼劄子奏:臣伏准今月二十二日弟门下侍郎辙奉宣圣旨,缘近来众人正相捃拾,令臣且须省事者。天慈深厚,如训子孙。委曲保全,如爱肢体。感恩之涕,不觉自零。伏念臣才短数奇,性疏少虑,半生犯患,垂老困谗,非二圣之深知,虽百死而何赎。伏见东汉孔融,才疏意广,负气不屈,是以遭路粹之冤。西晋嵇康,才多识寡,好善闇人,是以遇钟会之祸。当时为之扼腕,千古为之流涕。臣本无二子之长,而兼有昔人之短。若非陛下至公而行之以恕,至仁而照之以明,察消长之往来,辩利害于疑似,则臣已下从二子游久矣,岂复有今日哉?谨当奉以周旋,不敢失坠,便须刻骨,岂独书绅。庶全蝼蚁之躯,以报丘山之德。臣无任感天荷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奏。
寄题蒲氏清风阁 北宋 · 范祖禹
押寒韵
阆山锦屏秀,阆水碧玉寒。
高阁俯城邑,飞甍出云端。
惟昔隐君子,卜筑兹考槃。
图书侔藏室,一一手自刊。
山园养松桂,庭砌被芝兰。
雾深豹文蔚,风壮鹏翼抟。
来为廊庙重,归为里闾欢。
乃知哲人训,基构自艰难。
我昔侍先君,借书尝纵观。
题诗尚可记,手泽想未乾。
尔来三十载,感事一汍澜。
侧身西南望,安得陵风翰。
挽王平甫二首 其二 北宋 · 魏泰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今日临风泪,萧萧似绠縻。
空怀徐稚絮,谁立郑玄碑。
无力酬推毂,平时愤抵巇。
何人令枉状,路粹岂能为(东轩笔录》卷五)。
鹦鹉洲后赋 南宋 · 罗愿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三、《罗鄂州小集》卷一、《新安文献志》卷四八、《潨川足徵录》赋二、《历代赋汇补遗》卷一四、同治《鹦鹉州志》卷二
乾道六年,端规道鄂如荆,既感鹦鹉洲之事,遇有以祢处士比盆成者,遂慨然为赋。愿览而继之,其词曰:日吾送兄湓浦兮,背长江而旋反。览吊祢之新词兮,惜吾行之不远。汉数极而招盗兮,睨龟鼎而欲移。中不快而辄杀兮,羌甚果而不疑。时犹有所畏缩兮,惧天下之见议。嫁恶名于馀子兮,盖自以为得计。委孝章于孙氏兮,曰不能救犹有辞。杨公并列而见收兮,可退托于不知?嘻,量人其何浅兮,谓一世即此而可欺。于正平尤不掩兮,盖显然遗之以危。方三州之傅客兮,知欲免其良难。念谮人者之不然兮,每投畀而获安。豺虎有所不噬兮,有北变其贪残。揆处士之所至兮,实览辉之翔鸾。纵不知其亦已兮,独不可以少宽?何所遇之一律兮,争攘臂而冲冠。子犹不能得之于父兮,忍绝其交游之极宽。卒首难而快敌兮,嗟曾独无肺肝。均斗筲其何诛兮,吾将申诘夫曹瞒。噫,人固有一死兮,庶没世而遗荣?生既轻弃其身兮,死又吝与之名。讽路粹以奏孔兮,并追诋其平生。绝天道蔑孔颜兮,果谁咮为此鸣?必殒灭其犹未厌兮,乃今知忮心之憯于五兵。意良史为可恃兮,略浮谤而存高情。考终篇其何戾兮,纷笑号裸骂而相并。因繁城臣子之所记兮,又奚以异乎台中之评?傥遂信而弗思兮,毋怪乎列之盆成。赖北海之绪言兮,配史鱼之亮正。舍斯人其谁信兮,吾将案以为程。嘉南州之博衍兮,萃终古之英豪。贾不遇而赋鵩兮,屈既逐而为骚。风流远以莫嗣兮,江汉日以滔滔。迨先生之继往兮,想骖驾而游遨。精神炯然不没兮,起风雅而相高。方逍遥于寥廓兮,夫岂知俗议之徒劳。
柏梁台词 明 · 石宝
出处:熊峰集卷四
柏为梁,梓为柱,累金作台高几许。
未央宫阙太液波,万宝晴摇夜明树。
日月星辰和四时,梁王以下皆陈诗。
龙颜喜溢豹文蔚,虞廷赓歌再见之。
君王千载英睿姿,惜哉不逢皋与夔。
董生闭门长孺出,平津阁中贤者谁。
雄才逸发不自制,始略祁连山外地。
东来海上遇安期,西向宫中封五利。
乃知为君难,为臣亦不易。
君王已悔人未知,白首始兴搜粟尉。
柏为梁,金为瓦,治大国,如大厦,一材岂宜轻用舍。
用舍一失害不轻,疮痏呻吟遍天下。
空令中国至今人,但说葡萄与天马。
嵢峡舟中遇江于顺提学考绩北上赠别因成长句 明 · 陈束
出处:甬上耆旧诗卷十
故人相逢清溪口,断岸维舟一尊酒。
醉愁折柳背河关,笑看垂杨生左肘。
青山沈沈秋日光,飒然海气飘微凉。
忽忆曾为东观史,此时君作尚书郎。
昨日蛇年走贤士,别来意气期如此。
三载不见须眉存,还是豫章一男子。
落水一去时不还,我今蹬蹭来山藩。
寸心指著向知已,片时会对成分翻。
近日徵贤遍都邑,东巡西祀群贤集。
宰相阁东礼通儒,将军门下容长揖。
世涂参错讵可料,英雄况复非常调。
喘息余怜轭下驹,文蔚尔为将变豹。
握兰在身身自知,投璧向人人不誉。
别去相思一调笑,知尔甘泉不上书。
次鹤泉韵 明末清初 · 李景奭
五言排律 押青韵 出处:白轩先生集卷之二维杨录
白水环篱落,青山在户庭。
真堪托高躅,聊可驻残龄。
鹤立超尘网,鸿飞入杳冥。
争称竹溪逸,不负草堂灵。
好学心追古,谈王志措刑。
萧然虚白室,独对太玄经。
半世壶中兴,平生座右铭。
吟供双鬓素,业保旧毡青。
文蔚经旬豹,囊收几载萤。
人皆沾剩馥,吾亦籍馀馨。
把笔如泉涌,闻言似酒醒。
敢云叨托契,犹荷许忘形。
弦诵惭言偃,行藏愧管宁。
陈情欣捧檄,混迹任浮萍。
妙曲何人和,清篇静夜听。
谁知乘鹤客,兼伴少微星。
咏史(此首「留庵诗集」题目乃是「往恨」) 其三 明末清初 · 卢若腾
刚直孔文举,鬼操岂能容;
中怀欲杀之,犹畏众论詾。
𠨚虑发其镝,路粹助其锋;
遂使天下士,悼失人中龙。
虑本师郑元,粹亦学蔡邕;
表表皆名下,甘作权门佣。
杀人以媚人,终为祸所钟;
尤恨荀文若,竭智佐奸凶。
汲汲兴汉业,阿瞒笑其惷;
及至加九锡,势成不可壅。
嗔目除异己,噬脐悔无从;
上哲睹未形,伊人吾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