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太学中谣五首(见陶渊明集。) 其一 三君 汉 · 无名氏
袁山松《后汉书》曰:桓帝时。朝廷日乱。李膺风格秀整。高自标尚。后进之士。升其堂者以为登龙门。太学生三万馀人。榜天下士。上称三君。次八俊。次八顾。次八及。次八厨。犹古之八元、八凯也。因为七言谣曰:
天下忠诚窦游平。
天下义府陈仲举。
天下德弘刘仲承(侍中、河间乐成刘淑字仲承。)。
注:一云。不畏强御陈仲举。九卿直言有陈蕃。○逯案。《御览》引袁山松《后汉书》与此一云同。
三府为朱震语 汉 · 无名氏
押有韵
《后汉书》曰:朱震。字伯厚。为州从事。奏济阴太守赃罪之数。谚曰:
车如鸡栖马如狗。疾恶如风朱伯厚(○《后汉书》陈蕃传。《书钞》三十九、七十三。《类聚》九十三。《御览》二百六十五、八百九十四。《诗纪》九作朱伯厚。)。
张公神碑(和平元年) 汉 · 阙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八
惟和平元年正月,□□朝歌长郑郴造□张公建□良□之山,运置綦阳,刊凿涿摩,立左右阙,表神道,□竖碑庙堂之前。到五月□□乃成。长□□之,铭勒神懿光秘后昆。其辞曰:
于穆张公,含和泰清。受符皇极,乾刚川灵。何天之休,元亨利贞。无□□贵,神耀洞□□度□泉,殷商北坰。岳朝綦阳,厥土敞平。芝草茂木,㴋㴋滋荣。群萌勋炃,激川通□□□怀□□□□□□□□庙,克俭损盈。诏命有司,祭以中牲。岁聿再庆,公其飨零。兴来亿载,历数万君。□□□□□□□太□□显犹昭拂英勋□锡令福,惠此吏民。国无灾寇,屡获丰年。皇帝眉寿,千禄于天。牧守皆升,握台辅辰。长与丞尉,超迁相国。休□烈烈,无□□□临犁阳营。谒者李君,畏敬公灵。好郑长文,彻奉佐工。悃愊殷勤。□□□熹且惶,作歌九章。达李君□颂公德芳。其辞曰:
綦水汤汤扬清波,东流□折□于河。□□□□□朝歌。县以洁静无秽瑕。公□守相驾蜚鱼,往来悠忽遂熹娱,佑此兆民宁厥居。出自綦□□□□,松柏郁兰公□□神往来乘浮云,种德收福惠斯民。家饶户富无□贫,疆界家静和睦,□朝歌荡阴及黎阳,三女所处各殊方,三门鼎列推其乡。时携甥幼归侯公,夫人□□□容□□□□□飨□觞。穆风屑兮起坛旁,乐吏民兮永未央。井鹿呦公德兮之所衍。栗萧拱兮丛铺陈,新美萌兮香芯芬,蕙草生兮满园田,竞苔茗兮给万钱。惟公德命之所□。门堂郁兮文耀光,公神赫兮坐东方,明暴视兮俨仰仰,夫人□女兮列在旁。陈君处北兮从官□,车骑骆驿兮交错重,秉輗轺兮驾飞龙,骖白鹿兮从仙偅,游北兮与天通。
岳玄碑既立,双阙建兮。□□□□大路畔兮。亭长阍□□捍难兮。列种槐梓,方茂烂兮,天下远近,□不见兮,公神日著,声洞遍兮,□□乾川,传亿万兮。
监梨阳营谒者豫章南昌李朝伯、丞左冯翊夏阳赵宠德雅、朝歌长颍川阳城郑郴伯林、左尉京兆(下阙)井水□□阳里郭虞子(下阙)井扶风安陵□□邵公、处士巍郡□封仲举、处士巍郡梨阳□□□□(《隶释》三。案:此碑前半张公神道阙铭文,朝歌属长郑郴撰。郴字伯林,颍种阳城人。后半歌九章,无吏撰名氏。)。
诏定古文官书序 其一 东汉 · 卫宏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七
秦既焚书,患苦天下不从所改更,而诸生到者拜为郎,前后七百人。乃密令种瓜于骊山坑谷中温处,瓜实成,诏博士诸生说之,人人不同。乃令就视,为伏机,诸生贤儒皆至焉,方相难不决,因发机,从上填之以土,皆压之,终乃无声(《史记·儒林传序》正义,《后汉·陈蕃传》注)。
汝南太守教掾吏 其一 东汉 · 王堂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八
古人劳于求贤,逸于任使,故能化清于上,事缉于下。其宪章朝右,简核才职,委功曹陈蕃。匡政理务,拾遗补阙,任主簿应嗣。庶循名责实,察言观效焉(《后汉·王堂传》)。
永康元年举贤良方正对诏问日食 东汉 · 皇甫规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一
天之于王者,如君子于臣,父之于子也。诫以灾妖,使从福祥。陛下八年之中,三断大狱,一除内嬖,再诛外臣。而灾异犹见,人情未安者,殆贤愚进退,威刑所加,有非其理也。前太尉陈蕃刘矩,忠谋高世,废在里巷;刘祐、冯绲、赵典、尹勋,正直多怨,流放家门;李膺、王畅、孔翊,洁身守礼,终无宰相之阶。至于钩党之衅,事起无端,虐贤伤善,哀及无辜。今兴改善政,易于覆手,而群臣杜口,鉴畏前害,互相瞻顾,莫肯正言。伏愿陛下暂留圣明,容受謇直,则前责可弭,后福必降(《后汉·皇甫规传》)。
应诏上书言灾应 其一 东汉 · 张奂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四
臣闻风为号令,动物通气。木者火之本,相须乃明。蛇者屈伸,隐显似龙。顺至为休徵,逆来为灾殃。故大将军窦武,忠肃恭俭,有援立之功;太傅陈蕃,敦方抗直,夙夜匪懈,一旦被诛,天下惊怛,海内默默,莫不哀心。昔周公既薨,成王葬不具礼,天乃大风,偃木折树。成王发书感悟,备礼改葬,天乃立反风,其木树尽起。今宜改葬蕃、武,还其家属,诸被禁锢,一宜蠲除,则灾变可消,升平可致也(袁宏《后汉纪》二十三,「建宁二年,青蛇见御座殿轩,大风折木。诏群臣各上封事。匈奴中郎将张奂上书」。)。
应诏上书言灾应 其二 东汉 · 张奂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四
臣闻风为号令,动物通气。木生于火,相须乃明。蛇能屈伸,配龙腾蛰。顺至为休徵,逆来为殃咎。阴气专用,则凝精为雹。故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或志宁社稷,或方直不回,前以谗胜,并伏诛戮,海内默默,人怀震愤。昔周公葬不如礼,天乃动威。今武、蕃忠贞,未被明宥,妖眚之来,皆为此也。宜急为改葬,徙还家属。其从坐禁锢,一切蠲除。又皇太后虽居南宫,而恩礼不接,朝臣莫言,远近失望。宜思大义愿复之报(《后汉·张奂传》,又略见《续汉·五行志四》注补引《张奂传》,多出《袁宏纪》十三语)。
星变上封事 东汉 · 爰延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三
臣闻天子尊无为上,故天以为子,位临臣庶,威重四海。动静以理,则星辰顺序;意有邪僻,则晷度错违。陛下以河南尹邓万(案《邓禹传》、《陈蕃传》并作「郑万世」,此脱「世」字。)有龙潜之旧,封为通侯,恩重公卿,惠丰宗室。加顷引见,与之对博,上下媟黩,有亏尊严。臣闻之,帝左右者,所以咨政德也。故周公戒成王曰「其朋其朋」,言慎所与也。昔宋闵公与强臣共博,列妇人于侧,积此无礼,以致大灾。武帝与倖臣李延年、韩嫣同卧起,尊爵重赐,情欲无厌,遂生骄淫之心,行不义之事,卒延年被戮,嫣伏其辜。夫爱之则不觉其过,恶之则不知其善,所以事多放滥,物情生怨。故王者赏人必酬其功,爵人以甄其德。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恶人从游,则日生邪情。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邪臣惑君,乱妾危主,以非所言则悦于耳,以非所行则玩于目,故令人君不能远之。仲尼曰:「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盖圣人之明戒也。昔光武皇帝与严光俱寝,上天之异,其夕即见。夫以光武之圣德,严光之高贤,君臣合道,尚降此变,岂况陛下今所亲幸,以贱为贵,以卑为尊哉!惟陛下远谗谀之人,纳謇謇之士,除左右之权,寤宦官之敝。使积善日熙,佞恶消殄,则乾灾可除(《后汉·爰延传》)。
驳讨零陵桂阳山贼及州郡一切得举孝廉茂才疏 东汉 · 陈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三
昔高祖创业,万邦息肩,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说陛下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失和,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奉公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又三署郎吏二千馀人。三府掾属过限未除,但当择善而授之,简恶而去之。岂烦一切之诏,以长请属之路乎(《后汉·陈蕃传》)!
谏封赏内宠疏 东汉 · 陈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三
臣闻有事社稷者,社稷是为;有事人君者,容悦是为。今臣蒙恩圣朝,备位九列,见非不谏,则容悦也。夫诸侯上象四七,垂烁在天,下应分土,藩屏上国。高祖之约,非功臣不侯。而闻追录河南尹邓万世父遵之微功,更爵尚书令黄隽先人之绝封,近习以非义授邑,左右以无功传赏,授位不料其任,裂土莫纪其功,至乃一门之内,侯者数人,故纬象失度,阴阳谬序,稼用不成,民用不康。臣知封事已行,言之无及,诚欲陛下从是而止。又比年收敛,十伤五六,万人饥寒,不聊生活,而采女数千,食肉衣绮,脂油粉黛,不可赀计。鄙谚云「盗不过五女门」,以女贫家也。今后宫之女,岂不贫国乎!是以倾宫嫁而天下化,楚女悲而西宫灾。且聚而不御,必生忧悲之感,以致并隔水旱之困。夫狱以禁止奸违,官以称才理物。若法亏于平,官失其人,则王道有缺。而令天下之论,皆谓狱由怨起,爵以贿成。夫不有臭秽,则苍绳不飞。陛下宜采求失得,择从忠善。尺一选举,委尚书三公,使褒责诛赏,各有所归,岂不幸甚(《后汉·陈蕃传》)!
因火灾上疏 东汉 · 陈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三
古之火,皆君弱臣强,极阴之变也。前始春而狱刑惨,故火不炎上。前入春节连寒,木冰,暴风折树,又八九州郡并言陨霜杀菽。《春秋》晋执季孙行父,木为之冰。夫气弘则景星见,化错则五星开,日月蚀。灾为已然,异为方来,恐卒有变,必于三朝,唯善政可以已之。愿察臣前言,不弃愚忠,则元元幸甚(《续汉·五行志二》注补引《袁山松书,延熹八年,连月有火灾,诸宫寺或一日再三发。又夜有讹言,击鼓相惊。陈蕃、刘矩、茂上疏谏云云。「书奏不省」。)。
理刘瓆质等疏 其一 东汉 · 陈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三
臣闻齐桓修霸,务为内政;《春秋》于鲁,小恶必书。宜先自整敕,后以及人。今寇贼在外,四支之疾;内政不理,心腹之患。臣寝不能寐,食不能饱,实忧左右日亲,忠言以疏,内患渐积,外难方深。陛下超从列侯,继承天位。小家畜产百万之资,子孙尚耻愧失其先业,况乃产兼天下,受之先帝,而欲懈怠以自轻忽乎?诚不爱己,不当念先帝得之勤苦邪?前梁氏五侯,毒遍海内,天启圣意,收而戮之,天下之议,冀当小平。明鉴未远,覆车如昨,而近习之权,复相扇结。小黄门赵津、大猾张汜等,肆行贪虐,奸媚左右,前太原太守刘瓆质南阳太守成瑨,纠而戮之。虽言赦后不当诛杀,原其诚心,在乎去恶。至于陛下,有何悁悁?而小人道长,荧惑圣听,遂使天威为之发怒。如加刑谪,已为过甚,况乃重罚,令伏欧刀乎!又前山阳太守翟超、东海相黄浮,奉公不挠,疾恶如雠,超没侯览财物,浮诛徐宣之罪,并蒙刑坐,不逢赦恕。览之纵横,没财已幸;宣犯衅过,死有余辜。昔丞相申屠嘉召责邓通,洛阳令董宣折辱公主,而文帝从而请之,光武加以重赏,未闻二臣有专命之诛。而今左右群竖,恶伤党类,妄相交构,致此刑谴。闻臣是言,当复啼诉。陛下深宜割塞近习豫政之源,引纳尚书朝省之事,公卿大官,五日一朝,简练清高,斥黜佞邪。如是天和于上,地洽于下,休祯符瑞,岂远乎哉!陛下虽厌毒臣言,凡人主有自勉强,敢以死陈(《后汉·陈蕃传》)。
理刘瓆质等疏 其二 东汉 · 陈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三
臣闻昔齐桓公任管仲,将正诸侯,先为政令。今寇贼在外,四肢之疾耳。臣窃寝不能寐,食不能饱,忧陛下内政未治,忠言日疏。前梁冀五侯弄权,天启陛下,收而戮之。当时天下,号为小清。其前鉴未远,旋起覆车之轨矣。往年地动、日蚀、火灾,皆阴盛之应,愿陛下割塞左右豫政之原,引纳尚书朝省之事,简练高洁,斥退佞邪。如此则天和上,地洽于下矣。从陛下践阼以来,大臣谁敢举左右之罪?往者申屠嘉召邓通,文帝遣诣嘉府,乃从而请之。三公之识,何所不统?但今左右骄忿,欲令三公不得举笔。臣蕃今擢自闾阎,特为陛下日月所照,柰何受恩如臣,而当避难苟生,不敢正言?陛下虽厌臣毒言,人主有自勉强(袁宏《后汉纪》二十二,校本传语次不同,多出十三句。)。
理李应等疏 东汉 · 陈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三
臣闻贤明之君,委心辅佐;亡国之主,讳闻直辞。故汤、武虽圣,而兴于伊、吕;桀、纣迷惑,亡在失人。由此言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同体相须,共成美恶者也。伏见前司隶校尉李膺、太仆杜密、太尉椽范滴等,正身无玷,死心社稷。以忠忤旨,横加考案,或禁锢闭隔,或死徙非所。杜塞天下之口,聋盲一世之人。与秦焚书坑儒,何以为异?昔武王克殷,表闾封墓。今陛下临政。先诛忠贤。遇善何薄?待恶何优?夫谗人似实,巧言如簧,使听之者惑,视之者昏。夫吉凶之效,存乎识善;成败之机,在于察言。人君者,摄天地之政,秉四海之维,举动不可以违圣法,进退不可以离道规。谬言出口,则乱及八方,何况髡无罪于狱,杀无辜于市乎!昔禹巡狩苍梧,见市杀人,下车而哭之曰:「万方有罪,在予一人」。故其兴也勃焉。又青、徐炎旱,五谷损伤,民物流迁,茹菽不足。而宫女积于房掖,国用尽于罗纨,外戚私门,贪财受赂,所谓「禄去公室,政在大夫」。昔春秋之末,周德衰微,数十年间无复灾眚者,天所弃也。天之于汉,悢悢无已。故殷勤示变,以悟陛下。除妖去孽,实在修德。臣位列台司,忧责深重,不敢尸禄惜生,坐观成败。如蒙采录,使身首分裂,异门而出,所不恨也(《后汉·陈蕃传》)。
让封高阳侯疏 东汉 · 陈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三
使者即臣庐,授高阳乡侯印绶,臣诚悼心,不知所裁。臣闻让,身之文,德之昭也,然不敢盗以为名。窃惟割地之封,功德是为。臣熟自思省,前后历职,无它异能,合亦食禄,不合亦食禄。臣虽无素洁之行,窃慕「君子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若受爵不让,掩面就之,使皇天震怒,灾流下民,于臣之身,亦何所寄?顾惟陛下哀臣朽老,戒之在得(《后汉·陈蕃传》。)。
上窦太后疏 其一 东汉 · 陈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三
臣闻言不直而行不正,则为欺乎天而负乎人。危言极意,则群凶侧目,祸不旋踵。钧此二者,臣宁得祸,不敢欺天也。今京师嚣嚣,道路諠哗,言侯览、曹节、公乘王、甫郑、飒等与赵夫人诸女尚书并乱天下。附从者升进,忤逆者中伤。方今一朝群臣,如河中木耳,汎汎东西,耽禄畏害。陛下前始摄位,顺天行诛,苏康、管霸,并伏其辜。是时天地清明,人鬼欢喜,柰何数月复纵左右?元恶大奸,莫此之甚。今不急诛,必生变乱,倾危社稷,其祸难量。愿出臣章,宣示左右,并令天下诸奸,知臣疾之(《后汉·陈蕃传》)。
责诸尚书书 东汉 · 陈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三
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柰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后汉·陈蕃传》。)!
上表 其二 东汉 · 窦武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六
臣闻明主不讳讥刺之言,以探幽暗之实,忠臣不恤谏争之患,以畅万端之事。是以君臣并熙,名奋百世。臣幸得遭盛明之世,逢文武之化,岂敢怀禄逃罪,不竭其诚?陛下初从藩国,爰登圣祚,天下逸豫,谓当中兴。自即位以来,未闻善政。梁、孙、寇、邓,虽或诛灭,而常侍黄门,续为祸虐,欺罔陛下,竞行谲诈,自造制度,妄爵非人,朝政日衰,奸臣日强。伏寻西京放恣王氏,佞臣执政,终丧天下。今不虑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臣恐二世之难,秘将复及,赵高之变,不朝则夕。近者奸臣牢脩,造设党议,遂收前司隶校尉李膺、太仆杜密、御史中丞陈翔、太尉掾范滂等,逮考,连及数百人,旷年拘录,事无效验。臣惟膺等建忠抗节,志经王室,此诚陛下稷、离、伊、吕之佐,而虚为奸臣贼子之所诬枉,天下寒心,海内失望。惟陛下留神澄省,时见理出,以厌人鬼喁喁之心。臣闻古之明君,必须贤佐,以成政。今台阁近臣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尚书朱宇、荀绲、刘祐、魏朗、刘矩、尹勋等,皆国之贞士,朝之良佐,尚书郎张陵、妫皓、苑康、杨乔、边韶、戴恢等,文质彬彬,明达国典。内外之职,群才并列。而陛下委任近习,专树饕餮,外典州郡,内干心膂。宜以次贬黜,案罪纠罚,抑夺宦官欺国之封,案其无状诬罔之罪,信任忠良,平决臧否,使邪正毁誉,各得其所,宝爱天官,唯善是授。如此,咎征可消,天应可待。间者有嘉禾、芝草、黄龙之见。夫瑞生必于嘉士,福至实由善人,在德为瑞,无德为灾。陛下所行,不合天意,不宜称庆(《后汉·窦武传》)。
上书请合葬窦太后 其一 东汉 · 李咸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一
臣闻禹、汤闻恶,是用无过,桀、纣闻善,以亡其国。中常侍曹节、张让、王傅等,因宠乘势,贼害忠良,谗谮故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虚遭无刑之舋,被以滔天之罪。陛下不复省览,猥发雷霆之怒。海内贤愚,莫不痛心。武以殁矣,无可柰何。皇太后亲与孝桓皇帝共奉宗庙,母养蒸庶,系于天心,仁风丰霈,四海所宗。礼,为人后者为人之子。陛下仰继先帝,岂得不以太后为母?存既未蒙顾复之报,殁又不闻谅闇之哀。太后未崩,武先坐诛。存亡各异,事不相逮,而恚武不已,欲贬太后,非崇有虞之孝,昭蒸蒸之仁。八方闻之,莫不泣血。昔秦始皇母后不谨,陷幸郎吏。始皇暴怒,幽闭母后,感茅焦之言,立驾迎母,置酒作乐,供养如初。夫以秦后之恶,始皇之悖,尚纳茅焦之语,不失母子之恩。岂况太后,不以罪没。陛下之过,有重始皇。臣谨冒昧陈诚,左手赍章,右手执药,诣阙自闻。唯陛下揆茅焦之谏,弘始皇之寤,复母子之恩,崇皇太后园陵之礼,上释皇乾震动之怒,下解黎庶酸楚之情也。如遂不省,臣当饮鸩自裁,下觐先帝,且陈得失,终不为刀锯所裁(袁宏《后汉纪》二十三,「熹平元年六月,河南尹李咸执药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