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刘洁”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奏恤南州灾民 北魏 · 刘洁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五
臣闻天地至公,故万物咸育,帝王无私,而黎民戴赖。
伏惟陛下以神武之姿,绍重光之绪,恢隆大业,育济群生。
威之所振,无思不服,泽之所洽,无远不怀,太平之治,于是而在。
自顷边寇内侵,戎车屡驾,天资圣明,所在克殄。
方难既平,皆蒙酬锡,勋高者受爵,功卑者获赏,宠赐优崇,有过古义。
而郡国之民,虽不征讨,服勤农桑,以供军国,实经世之大本,府库之所资。
自山以东,偏遇水害,频年不收,就食他所。
臣闻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应加哀矜,以鸿覆育。
今南摧强寇,西败丑虏,四海晏如,人神协畅,若与兆民,共飨其福,则惠感和气,苍生悦乐矣(《魏书·刘洁传》。太武时南州大水,百姓阻饥。奏。)
酌古论四 其一 崔浩 南宋 · 陈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三三
古之所谓英豪之士者,必有过人之智。
两军对垒,临机料之,曲折备之,此未足为智也。
天下有奇智者,运筹于掌握之间,制胜于千里之外,其始若甚茫然,而其终无一不如其言者,此其谙历者甚熟而所见者甚远也。
故始而定计也,人咸以为诞;
已而成功也,人咸以为神。
徐而究之,则非诞非神,而悉出于人情,顾人弗之察耳。
崔浩之佐魏,料敌制胜变化无穷
此其智之不可敌,虽子房无以远过也。
而其料柔然尤为奇中。
方太武将议出征,众皆难之,辩诘之力遂其行,且告人曰:「必克。
但恐诸将琐琐,前后顾虑,致不能尽举耳」。
已而果然。
使临机料之,可也。
而能先事料之者,此果何术哉?
吾尝论之,古之善料敌者,必曰:「攻其所不戒,击其所不备」。
柔然去魏数千里,恃其绝远,守备必懈。
吾卒然以兵临之,所谓迅雷不及掩耳,震电不及瞑目,彼将望风失措矣。
所以决知其克也。
然夷狄之人,贪而无亲,轻而不整,胜不相逊,败不相救,一夫先奔,万夫争溃,此其习俗然也。
魏师乘胜而进,势若风雨,所至奔败鸟窜兽伏,各逃其死。
柔然计穷气沮,数日之间,众未及聚,谋未及生,徬徨四顾,而莫知所以为禦。
使连兵急进,以势迫之,此虽犯天下之至危,而可以得志。
然是举也,唯明者为能必之,唯断者为能行之。
不明则利害显然而不见,不断则可否犹豫而不决。
投机之会,间不容发,有是二者,而何能投机哉!
太武之用兵,动顾万全。
而其将若长孙翰刘洁古弼之徒,虽不为无谋,而皆不能用权以求胜。
故机会在前而或失之者有矣。
此浩之所为深忧也。
是以先事料之,言如有形,庶临机之际,或因吾言而能有所决,则举一国犹捣虚耳。
其功可胜道哉!
太武卒失其机,使贻后悔。
彼非不知势之可进,而自顾进军数千里,穷其巢穴,人或死战,或因险以要我,或设伏以待我,其害殆未可以一二既,不若全军而止,他非所忧。
此则太武与诸将之意也。
而不知事固有随机立权者,乌可以琐琐顾虑哉!
故夫浩之所料,虽曰奇中,要之皆出于人情,而太武失之耳。
唐太宗薛仁杲,既破宗罗睺于浅水原,遂以二千骑进逼城下,仁杲遑遽出降,盖以权术迫之也。
太宗亦尝为诸将言之。
太宗之智,则浩之故智也。
或用或不用,成败之所以不同欤。
嗟夫,此英豪之权术,前人秘之,而吾独论之者,吾恐后世之以浩为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