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议贬庾纯 西晋 · 何曾
 出处:全晋文卷十八
凡断正臧否,宜先稽之礼、律。
八十者,一子不从政
九十者,其家不从政
新令亦如之。
案纯父年八十一,兄弟六人,三人在家,不废侍养。
不求供养,其于礼、律未有违也。
司空公以备位卿尹,望其有加于人。
荒醉,肆其忿怒。
臣以为不远布孝至之行,而近习常人之失,应在讥贬(《晋书·庾纯传》。贾充以父老不归供养,太傅何曾太尉荀顗骠骑将军齐王攸议。)
齐王攸弘训太后服议 曹魏末晋初 · 贾充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
河南尹王恂上言:「弘训太后入庙,合食于景皇帝齐王攸不得行其子礼」。
充议以为:「礼,诸侯不得祖天子,公子不得祢先君,皆谓奉统承祀,非谓不得服其父祖也。
身宜服三年丧事,自如臣制(《晋书·贾充传》)
上书谏遣齐王攸之藩 西晋 · 王浑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八
伏承圣诏,宪章古典,进齐王攸上公,崇其礼仪,遣攸之国。
昔周氏建国,大封诸姬,以藩帝室,永世作宪。
至于公旦武王之弟,左右王事,辅济大业,不使归藩。
明至亲义著,不可远朝故也。
是故周公得以圣德光弼幼主,忠诚著于《金縢》,光述文武仁圣之德。
于大晋,姬旦之亲也。
宜赞皇朝,与闻政事,实为陛下腹心不贰之臣。
为人,修洁义信,加以懿亲,志存忠贞。
今陛下出攸之国,假以都督虚号,而无典戎干方之实,去离天朝,不豫王政。
伤母弟至亲之体,亏友于款笃之义,惧非陆下追述先帝、文明太后待攸之宿意也。
若以望重,于事宜出者,今以汝南王亮
宣皇帝子,文皇帝弟,胄、骏各处方任,有内外之资,论以后虑,亦不为轻。
今之国,适足长异同之论,以损仁慈之美耳。
而令天下窃陛下有不崇亲亲之情,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若以妃后外亲,任以朝政,则有王氏倾汉之权,吕产专朝之祸。
若以同姓至亲,则有吴楚七国逆乱之殃。
历观古今,苟事轻重,所在无不为害也。
不可事事曲设疑防,虑方来之患者也,唯当任正道而求忠良。
若以智计猜物,虽亲见疑,至于疏远者亦何能自保乎!
人怀危惧,非为安之理,此最有国有家者之深忌也。
愚以为太子太保缺,宜留居之,与太尉汝南王亮卫将军杨珧共为保傅,干理朝事。
三人齐位,足相持正,进有辅纳广义之义,退无偏重相倾之势。
令陛下有笃亲亲之恩,使蒙仁覆之惠。
臣同国休戚,义在尽言,心之所见,不能默已。
私慕鲁女存国之志,敢陈愚见,触犯天威。
欲陛下事每尽善,冀万分之助。
臣而不言,谁当言者(《晋书·王浑传》)
邓艾立后诏(元年)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二
太尉王淩谋废齐王,而王竟不足以守位。
征西将军邓艾矜功失节,实应大辟。
然被书之日,罢遣人众,束手受罪,比于求生遂为恶者,诚复不同。
今大赦得还,若无子孙者,听使立后,今祭祀不绝(《三国·魏志·邓艾传》)
赦罪饬治诏(元年十二月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二
王淩谋废齐王,而王竟不足以守位。
邓艾虽矜功失节,然束手受罪。
今大赦其家,还使立后。
兴灭继绝,约法省刑。
除魏氏宗室禁锢。
诸将吏遭三年丧者,遣宁终丧。
百姓复其徭役。
罢部曲将长吏以下质任
省郡国御调,禁乐府靡丽百戏之伎及雕文游畋之具。
开直言之路,置谏官以掌之(《晋书·武帝纪》。案:此与前二诏同,唯罢部曲将以下为异,盖史家省并数诏为之。)
庾纯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四
「自中世以来,多为贵重顺意,贱者生情,故令释之、定国得扬名于前世。
今议责庾纯,不惟温克,醉酒沈湎,此责人以齐圣也。
疑贾公亦醉,若其不醉,终不于百客之中责以不去官供养也。
大晋依圣人典礼,制臣子出处之宜,若有八十皆当归养,亦不独也。
古人云:『由醉之言,俾出童羖』。
明不责醉,恐失度也。
所以免者,当为将来之醉戒耳。
齐王、刘掾议当矣」。
复以国子祭酒,加散骑常侍(《晋书·庾纯传》)
齐王攸之国诏十二月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六
古者九命作伯,或入毗朝政,或出御方岳。
周之吕望,五侯九伯,实得征之。
侍中、司空、齐王,明德清畅,忠允笃诚。
以母弟之亲,受台辅之任,佐命立勋,劬劳王室,宜登显位,以称具瞻。
其以为大司马都督青州诸军事侍中如故,假节,将本营千人,亲骑帐下司马大车皆如旧,增鼓吹一部,官骑满二十人,置骑司马五人,馀主者详案旧制施行(《晋书·齐王攸传》)
齐王攸太康四年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六
于戏!
惟命不于常。
天既迁有魏之祚,我有晋既受,顺天明命,先建群后,越造王国于东土,锡兹青社,用藩翼我邦家,茂哉无怠,以永保宗庙(《晋书·齐王攸传》)
上言景献羊后服 西晋 · 王恂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九
弘训太后入庙,合食于景皇帝齐王攸不得行其子礼(《晋书·贾充传》)
奏议齐王攸之藩 西晋 · 曹志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二
伏闻大司马齐王当出藩东夏,备物尽礼,同之二伯。
今陛下为圣君,为贤臣,内有鲁卫之亲,外有齐晋之辅,坐而守安,此万世之基也。
古之夹辅王室,同姓则周公其人也,异姓则太公其人也,皆身在内,五世反葬。
后虽有五霸代兴,桓文谲主,下有请隧之僭,上有九锡之礼,终于谲而不正,验于尾大不掉,岂与召公之歌「棠棣」周诗之咏「鸱鸮」同日论哉!
今圣朝创业之始,始之不谅,后事难工。
干植不强,枝叶不茂;
骨鲠不存,皮肤不充。
羲皇以来,岂是一姓之独有!
欲结其心者,当有磐石之固。
夫欲享万世之利者,当与天下议之。
故天之聪明,自我人之聪明。
秦魏欲独擅其威,而财得没其身;
周汉能分其利,而亲疏为之用。
此自圣主之深虑,日月之所照。
事虽浅,当深谋之;
言虽轻,当重思之。
志备位儒官,若言不及礼,是志寇窃。
知忠不言,义所不敢。
志以为当如博士等议(《晋书·曹志传》)
下齐国相 西晋 · 齐王攸
 出处:全晋文卷十六
忝受思礼,不称惟忧。
至于官人叙才,皆朝廷之事,非国所宜裁也。
其令自上请之(《晋书·齐王攸传》。国相长史缺,典书令请求差选。下令。)
下教诸吏慎刑 西晋 · 齐王攸
 出处:全晋文卷十六
夫先王驭世,明罚敕法,鞭扑作教,以正逋慢。
且唐虞之朝,犹须督责。
前欲撰次其事,使粗有常。
惧烦简之宜,未审其要,故令刘、程二君详定。
然思惟之,郑铸刑书,叔向不韪;
范宣议制,仲尼讥之。
令皆如旧,无所增损。
常节度所不及者,随事处决。
诸吏各竭乃心,思同在公古人之节。
如有所阙,以赖股肱匡救之规,庶以免负(《晋书·齐王攸传》)
藩王自选长史 西晋 · 齐王攸
 出处:全晋文卷十六
昔圣王封建万国,以亲诸侯,轨迹相承,莫之能改。
诚以君不世居,则人心偷幸;
人无常主,则风俗伪薄。
是以先帝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
伏惟陛下应期创业,树建亲戚,听使藩国自除长吏
而今草创,制度初立,虽庸蜀顺轨,吴犹未宾,宜俟清泰,乃议复古之制(《晋书·文六王齐王攸传》。诏议藩王令自选国内长史奏议,报不许。)
节省议 西晋 · 齐王攸
 出处:全晋文卷十六
臣闻先王之教,莫不先正其本。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
当今方隅清穆,武夫释甲,广分休假,以就农业。
然守相不能勤心恤公,以尽地利。
汉宣叹曰:「与朕理天下者,惟良二千石乎」!
勤加赏罚,黜陟幽明,于时翕然,用多名守。
计今地有馀羡,而不农者众,加附业之人复有虚假,通天下谋之,则饥者必不少矣。
今宜严敕州郡,检诸虚诈害农之事,督实南亩,上下同奉所务。
则天下之谷可复古政,岂患于暂一水旱,便忧饥馁哉!
考绩黜陟,毕使严明,畏威怀惠,莫不自厉。
都邑之内,游食滋多,巧伎末业,服饰奢丽,富人兼美,犹有魏之遗弊,染化日浅,靡财害谷,动复万计。
宜申明旧法,必禁绝之。
使去奢节俭,不奔农时,毕力稼穑,以实仓廪。
则荣辱礼节,由之而生,兴化反本,于兹为盛(《晋书·齐王攸传》。诏以比年饥馑,议所节省。奏,议云云。)
西晋 · 齐王攸
 出处:全晋文卷十六
惶恐顿首顿首,望近未得咨承,以为委积。
比已秋风,不审尊体何如,冀行得禀受,顿首顿首(《淳化阁帖》三)
太子 西晋 · 齐王攸
 出处:全晋文卷十六
伊昔上皇,建国立君,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创业恢道,以安人承祀,祚延统重,故援立太子
尊以弘道,固以贰己,储德既立,邦有所恃。
夫亲仁者功成,迩佞者国倾,故保相之材,必择贤明。
昔在周成作傅,外以明德自辅,内以亲亲立固,德以义济,亲则自然。
嬴废公族,其崩如山;
刘建子弟,汉祚永传。
楚以无极作乱,宋以伊戾兴难。
张禹佞给,卒危强汉。
辅弼不忠,祸及乃躬;
匪徒乃躬;
乃丧乃邦。
无曰父子不间,昔有江充
无曰至亲匪贰,或容潘崇
谀言乱真,谮润离亲,骊姬之谗,晋侯疑申。
固亲以道,勿固以恩;
修身以敬,勿托以尊。
自损者有馀,自益者弥昏。
庶事不可以不恤,大本不可以不敦。
见亡戒危,睹安思存。
冢子司义,敢告在阍(《晋书·齐王攸传》。又《艺文类聚》四十八)
东莱王蕤(元年) 晋 · 晋惠帝
 出处:全晋文卷七
大司马以经识明断,高谋远略,猥率同盟,安复社稷。
自书契所载,周召之美未足比勋,故授公上宰
东莱王蕤潜怀忌妒,包藏祸心,与王舆密谋,图欲谮害。
之日,青衣共载,微服奔走,经宿乃还。
奸凶赫然,妖惑外内。
又前表囧所言深重,虽失道,牙、庆乱宗,不复过也。
《春秋》之典,大义灭亲,其徙上庸(《晋书·齐王攸附传》)
赵王伦疏请宥东莱王蕤北海王 东晋 · 祖纳
 出处:全晋文
罪不相及,恶止其身:此先哲之弘谋,百王之达制也。
是故鲧既殛死,禹乃嗣兴;
二叔诛放,而邢卫无责,逮乎战国
及至秦汉,明恕之道寝,猜嫌之情用,乃立质任以卫众,设从罪以发奸,其所由来,盖三代之弊法耳。
献王之子,明德之胤,宜蒙特宥,以全穆亲之典(《晋书·文六王传》)
上表谏遣齐王攸就国 西晋 · 庾敷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六
《书》称「帝尧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武王光有天下,兄弟之国十有六人,同姓之国四十人,元勋睦亲,显以殊礼,而鲁、卫、齐、晋大启士宇,并受分器。
所谓惟善所在,亲疏一也。
大晋龙兴,隆唐周之远迹,王室亲属,佐命功臣,咸受爵土,而四海乂安。
今吴会已平,诏大司马齐王出统方岳,当遂抚其国家,将准古典,以垂永制。
昔周之选建明德以左右王室也,则周公太宰康叔司寇,聃季为司空
及召、芮、毕、毛诸国,皆入居公卿大夫之位,明股肱之任重,守地之位轻也,未闻古典以三事之重出之国者。
汉氏诸侯王位尊势重,在丞相三公上。
其入赞朝政者,乃有兼官,其出之国,亦不复假台司虚名为隆宠也。
申无宇曰:「五大不在边」,先儒以为贵宠公子公孙,累世正卿也。
又曰「五细不在庭」,先儒以为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也。
不在庭,不在朝廷为政也。
又曰:「亲不在外,羁不在内。
弃疾在外,郑丹在内,君其少戒之」。
叔向有言:「公室将卑,其枝叶先落」。
公族,公室之本,而去之,谚所谓芘焉而纵寻斧柯者也。
今使齐王贤邪,则不宜以母弟之亲尊,居鲁卫之常职;
不贤邪,不宜大启土字,表建东海也。
古礼,三公无职,坐而论道,不闻以方任婴之。
惟周室大坏,宣王中兴,四夷交侵,救急朝夕,然后命召穆公征淮夷。
故其诗曰「徐方不回,曰旋归」,宰相不得久在外也。
今天下已定,六合为家,将数延三事,与论太平之基,而更出之,去王城二千里,违旧章矣(《晋书·庾敷传》。齐王攸之就国也,下礼官议崇锡之物。敷与博士太叔广、刘暾、缪蔚、郭颐秦秀、傅珍等上表谏曰云。)
孔严蔡谟谥书 东晋 · 王彪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一
按谥法布德执义曰穆,谓此名目殊为不轻。
泰始初张皇后大宁庾太后,并谥曰穆魏司空陈泰王昶贺循,皆名士也,并谥曰穆
此与蔡公名体相应。
中朝亦不胜单安平献王孚齐献王攸并单谥。
自顷,非大晋旧典必重复谥也,盖是近来儒官相承近意耳。
皆顾命重勋,或居分陕,或处阿衡
蔡公存谦素之怀,不当此任,于今咏之。
所以不复谥,欲令异于数公,所以标冲虚述德美也。
又中朝及中兴曾居师傅及录台事者,亦皆不复谥,山、李二司徒、吾族父安丰侯,近贺司空、荀太尉觊、周光禄顗,或曾师傅,或曾总录,并不复谥
吾谓此谥弘美,不应翻改。
谥法条有限,而应谥者无限,亦何得令名德必皆齐同。
远准周之文武,则后代不应复得通用此名;
近校晋朝旧比,山涛荀顗周顗谥康,羊祐、荀勖谥成,此例甚众,不可悉载。
近朱伯高谥简,时尚书符却已不应与和、峤同谥。
蔡为太常,据上论可同,理甚有义,遂便施行。
蔡家固当有此故事。
准例如此,复无所为疑(《通典》一百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