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佹诗 先秦 · 无名氏
《荀子》曰:天下不治。请陈佹诗云云。与愚亦疑。愿闻反辞。其小歌也云云。
天地易位。四时易乡。
列星陨坠。旦暮晦盲。
幽暗登昭。日月下藏。
公正无私。反见纵横。
志爱公利。重楼疏堂。
无私罪人。憼革二兵。
道德纯备。谗口将将。
仁人绌约。敖暴擅强。
天下幽险。恐失世英。
龟龙为蝘蜓。鸱枭为凤凰。
比干见刳。孔子拘匡。
昭昭乎其知之明也。郁郁乎其遇时之不祥也。
拂乎其欲礼义之大行也。暗乎天下之晦盲也。
皓天不复。忧无疆也。
千秋必反。古之常也。
弟子勉学。天不忘也。
圣人共手。时几将矣。
念彼远方。何其塞矣。
仁人绌约。暴人衍矣。
忠臣危殆。谗人般矣。
璇玉瑶珠。不知佩也。
杂布与锦。不知异也。
闾娵子奢。莫之媒也。
嫫母力父。是之喜也。
以盲为明。以聋为聪。
以危为安。以吉为凶。
呜呼上天。曷维其同(○《荀子》赋篇。《诗纪前集》八。又玉烛宝典十二作《荀子》荆楚歌赋。引憘一韵。《类聚》二十四作荀况赋危诗。引乡、冥、藏、横、堂、将、强、殃、皇、匡、明、祥、行、盲、佩、异、媒、喜、聪、凶、同二十一韵。《文选》四十五杨雄《解嘲》注作荀卿《云赋》。引皇一韵。又五十一王褒四子讲德论注引媒、喜二韵。《楚辞》七谏洪氏补注引佩一韵。)。
书后赋诗 先秦 · 无名氏
战国策曰:春申君使人请孙子于赵。孙子为书谢曰:疠人怜王。此不恭之语也。虽然。不可不审察也。因为赋曰:
宝珍隋珠。不知佩兮。
袆衣与丝。不知异兮。
闾姝子奢。莫之媒兮。
嫫母求之。又甚喜之兮。
以瞽为明。以聋为聪。
以是为非。以吉为凶。
呜呼上天。曷惟其中(○战国策楚策四。韩寺外传四。《诗纪前集》八。)。
注:逯案。此所赋即佹诗后段。以文字稍异。故附于此。
笺 东汉 · 临邑侯复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
烦尔昨所作诗,便附编末。所谓「坐嫫母于文茵,而比枝□于娵闾(《北堂书钞》一百三十四)」。
述志诗 东汉 · 侯瑾
押阳韵
嫫母升玉堂(○《初学记》十。)。
荅东阿王书 曹魏 · 吴质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文选卷四十二
质白:信到,奉所惠贶。发函伸纸,是何文采之巨丽,而慰喻之绸缪乎!夫登东岳者,然后知众山之逦迤也;奉至尊者,然后知百里之卑微也。自旋之初,伏念五六日,至于旬时,精散思越,惘若有失。非敢羡宠光之休,慕猗顿之富。诚以身贱犬马,德轻鸿毛,至乃历玄阙,排金门,升玉堂,伏虚槛于前殿,临曲池而行觞。既威仪亏替,言辞漏渫,虽恃平原养士之懿,愧无毛遂耀颖之才。深蒙薛公折节之礼,而无冯谖三窟之效。屡获信陵虚左之德,又无侯生可述之美。凡此数者,乃质之所以愤积于胸臆,怀眷而悁邑者也。若追前宴,谓之未究,倾海为酒,并山为肴,伐竹云梦,斩梓泗滨,然后极雅意,尽欢情,信公子之壮观,非鄙人之所庶几也。若质之志,实在所天。思投印释黻,朝夕侍坐,钻仲父之遗训,览老氏之要言,对清酤而不酌,抑嘉肴而不享,使西施出帷,嫫母侍侧,斯盛德之所蹈,明哲之所保也。若乃近者之观,实荡鄙心。秦筝发徽,二八迭奏。埙箫激于华屋,灵鼓动于座右。耳嘈嘈于无闻,情踊跃于鞍马。谓可北慑肃慎,使贡其楛矢;南震百越,使献其白雉;又况权备,夫何足视乎!还治讽采所著,观省英玮,实赋颂之宗,作者之师也。众贤所述,亦各有志。昔赵武过郑,七子赋诗,春秋载列,以为美谈。质小人也,无以承命。又所荅贶,辞丑义陋,申之再三,赧然汗下。此邦之人,闲习辞赋,三事大夫,莫不讽诵,何但小吏之有乎!重惠苦言,训以政事,恻隐之恩,形乎文墨。墨子回车,而质四年,虽无德与民,式歌且舞。儒墨不同,固以久矣。然一旅之众,不足以扬名,步武之间,不足以骋迹,若不改辙易御,将何以效其力哉!今处此而求大功,犹绊良骥之足,而责以千里之任;槛猿猴之势,而望其巧捷之能者也。不胜见恤,谨附遣白荅,不敢繁辞。吴质白。
答向子期难养生论 曹魏 · 嵇康
出处:全三国文 卷四十八
答曰:所以贵知而尚动者,以其能益生而厚身也。然欲动则悔吝生,知行则前识立;前识立则志开而物遂,悔吝生则患积而身危,二者不藏之于内,而接于外,只足以灾身,非所以厚生也。夫嗜欲虽出于人,而非道之正,犹木之有蝎,虽木之所生,而非木之宜也。故蝎盛则木朽,欲胜则身枯。然则欲与生不并立,名与身不俱存,略可知矣。而世未之悟,以顺欲为得生,虽有厚生之情,而不识生生之理,故动之死地也。是以古之人知酒肉为甘鸩,弃之如遗;识名位为香饵,逝而不顾。使动足资生,不滥于物;知正其身,不营于外;背其所害,向其所利。此所以用智遂生之道也。故智之为美,美其益生而不羡;生之为贵,贵其乐知而不交,岂可疾智而轻身、勤欲而贱生哉且圣人宝位,以富贵为崇高者,盖谓人君贵为天子,富有四海,民不可无主而存,主不能无尊而立;故为天下而尊君位,不为一人而重富贵也。又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者,盖为季世恶贫贱而好富贵也。未能外荣华而安贪贱,且抑使由其道而不争,不可令其力争,故许其心竞;中庸不可得,故与其狂狷。此俗谈耳。不言至人当今贪富贵也。圣人不得已而临天下,以万物为心,在宥群生,由身以道,与天下同于自得;穆然以无事为业,坦尔以天下为公,虽居君位,飨万国,恬若素士接宾客也。虽建龙旗,服华衮,忽若布衣之在身。故君臣相忘于上,烝民家足于下。岂劝百姓之尊己,割天下以自私,以富贵为崇高,心欲之而不已哉?且子文三显,色不加悦;柳惠三黜,容不加戚。何者?令尹之尊,不若德义之贵;三黜之贱,不伤冲粹之美。二子尝得富贵于其身,终不以人爵婴心,故视荣辱如一。由此言之,岂云欲富贵之情哉?请问锦衣绣裳,不陈乎暗室者,何必顾众而动以毁誉为欢戚也?夫然,则欲之患其得,得之惧其失,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在上何得不骄?持满何得不溢?求之何得不苟?得之何得不失邪?且君子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岂在于多欲以贵得哉?奉法循理,不絓世网,以无罪自尊,以不仕为逸;游心乎道义,偃息乎卑室,恬愉无遌,而神气条达,岂须荣华然后乃贵哉?耕而为食,蚕而为衣,衣食周身,则余天下之财,犹渴者饮河,快然以足,不羡洪流,岂待积敛然后乃富哉?君子之用心若此,盖将以名位为赘瘤,资财为尘垢也,安用富贵乎?故世之难得者,非财也,非荣也。患意之不足耳!意足者,虽耦耕圳亩,被褐啜菽,岂不自得?不足者,虽养以天下,委以万物,犹未惬。然则足者不须外,不足者无外之不须也。无不须,故无往而不乏;无所须,故无适而不足。不以荣华肆志,不以隐约趋俗,混乎与万物并行,不可宠辱,此真有富贵也。故遗贵欲贵者,贱及之;故忘富欲富者,贫得之。理之然也。今居荣华而忧,虽与荣华偕老,亦所以终身长愁耳。故老子曰:「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此之谓也。
难曰:感而思室,饥而求食,自然之理也。诚哉是言!今不使不室不食,但欲令室食得理耳。夫不虑而欲,性之动也;识而后感,智之用也。性动者,遇物而当,足则无余;智用者,从感而求,倦而不已。故世之所患,祸之所由,常在于智用,不在于性动。今使瞽者遇室,则西施与嫫母同情;愦者忘味,则糟糠与精昭卑等甘。岂识贤、愚、好、丑,以爱憎乱心哉?君子识智以无恒伤生,欲以逐物害性。故智用则收之以恬,性动则纠之以和。使智止于恬,性足于和,然后神以默醇,体以和成,去累除害,与彼更生。所谓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者也。纵令滋味常染于口,声色已开于心,则可以至理遣之,多算胜之。何以言之也?夫欲官不识君位,思室不拟亲戚,何者?知其所不得,则不当生心也。故嗜酒者自抑于鸩醴,贪食者忍饥于漏脯,知吉凶之理,故背之不惑,弃之不疑也,岂恨向不得酣饮与大嚼哉?且逆旅之妾,恶者以自恶为贵,美者以自美得贱。美恶之形在目,而贵贱不同;是非之情先著,故美恶不能移也。苟云理足于内,乘一以御外,何物之能默哉?由此言之,性气自和,则无所困于防闲;情志自平,则无郁而不通。世之多累,由见之不明耳。又常人之情,远虽大,莫不忽之;近虽小,莫不存之。夫何故哉?诚以交赊相夺,识见异情也。三年丧不内御,礼之禁也。莫有犯者。酒色乃身之雠也。莫能弃之。由此言之,礼禁虽小不犯,身雠虽大不弃;然使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旋害其身,虽愚夫不为:明天下之轻于其身,酒色之轻于天下,又可知矣。而世人以身殉之,毙而不悔,此以所重而要所轻,岂非背赊而趣交邪?智者则不然矣,审轻重然后动,量得失以居身。交赊之理同,故备远如近,慎微如著,独行众妙之门,故终始无虞。此与夫耽欲而快意者,何殊间哉?
难曰:圣人穷理尽性,宜享遐期,而尧、孔上获百年,下者七十,岂复疏于导养乎?案论尧、孔虽禀命有限,故导养以尽其寿。此则穷理之致,不为不养生得百年也。且仲尼穷理尽性,以至七十;田父以六弊蠢愚,有百二十者。若以仲尼之至妙,资田父之至拙,则千岁之论,奚所怪哉?且凡圣人,有损己为世,表行显功,使天下慕之,三徙成都者,或菲食勤躬,经营四方,心劳形困,趣步失节者;或奇谋潜称,爰及干戈,威武杀伐,功利争夺者;或修身以明貌,显智以惊愚,藉名高于一世,取准的于天下,又勤诲善诱,聚徒三千,口倦谈议,身疲磬折,形若救孺子,视若营四海,神驰于利害之端,心骛于荣辱之途,俯仰之间,已再抚宇宙之外者。若比之于内视反听,爱气啬精,明白四达,而无执无为,遗世坐忘,以实性全真,吾所不能同也。今不言松柏,不殊于榆柳也,然则中年枯陨,树之于重崖则荣茂日新,此亦毓形之一观也。窦公无所服御,而致百八十,岂非鼓琴和其心哉?此亦养神之一征也。火蚕十八日,寒蚕三十日,余以不得逾时之命,而将养有过倍之隆。温肥者早终,凉瘦者迟竭,断可识矣。圉马养而不乘,用皆六十岁。体疲者速雕,形全者难毙,又可知矣。富贵多残,伐之者众也;野人多寿,伤之者寡也。亦可见矣。今能使目与瞽者同功,口与聩者等味,远害生之具,御益性之物,则始可与言养性命矣。
难曰:神农唱粒食之始,鸟兽以之飞走,生民以之视息。今不言五谷,非神农所唱也。既言上药,又唱五谷者,以上药希寡,艰而难致,五谷易殖,农而可久,所以济百姓而继天阏也。并而存之,唯贤者志其大,不肖者志其小耳,此同出一人。至当归止痛,用之不已;耒耜垦辟,从之不辍。何至养命蔑而不议?此殆玩所先习,怪于所未知。且平原则有枣栗之属,池沼则有菱芡之类,虽非上药,犹□于黍稷之笃恭也。岂云视息之具,唯立五谷哉?又曰:黍稷惟馨,实降神祇。蘋蘩蕴藻,非丰肴之匹;潢污行潦,非重酎之对。荐之宗庙,感灵降祉。是知神飨德之与信,不以所养为生。犹九土述职,各贡方物,以效诚耳。又曰:肴粮入体,益不逾旬,以明宜生之验,此所以困其体也。今不言肴粮无充体之益,但谓延生非上药之偶耳。请借以为难:夫所知麦之善于菽,稻之胜于稷,由有效而识之;假无稻稷之域,必以菽麦为珍养,谓不可尚矣。然则世人不知上药良于稻稷,犹守菽麦之贤于蓬蒿,而必天下之无稻稷也。若能仗药以自永,则稻稷之贱,居然可知。君子知其若此,故准性理之所宜,资妙物以养身,植玄根于初九,吸朝霞以济神。今若以肴酒为寿,则未闻高阳有黄发之叟也;若以充性为贤,则未闻鼎食有百年之宾也。且冉生婴疾,颜子短折,穰岁多病,饥年少疾。故狄食米而生癞,疮得谷而血浮,马秣粟而足重,鹰食粒而身留。从此言之,鸟兽不足报功于五谷,生民不足受德于田畴也;而人竭力以营之,杀身以争之。养亲献尊,则□菊蓏梁;聘享嘉会,则肴馔旨酒。而不知皆淖溺筋腋,易糜速腐。初虽甘香,入身臭处。竭辱精神,染污六府。郁秽气蒸,自生灾蠹。饕淫所阶,百疾所附。味之者口爽,服之者短祚。岂若流泉甘醴,琼蕊玉英。金丹石菌,紫芝黄精。皆众灵含英,独发奇生。贞香难歇,和气充盈。澡雪五脏,疏彻开明,吮之者体轻。又练骸易气,染骨柔筋。涤垢泽秽,志凌青云。若此以往,何五谷之养哉?且螟蛉有子,果赢负之,性之变也。橘渡江为枳,易土而变,形之异也。纳所食之气,还质易性,岂不能哉?故赤斧以练丹赪发,涓子以术精久延。偓佺以松实(《文选》郭璞《游仙诗》注作「柏实」,《列仙传》作「松实」。)方目,赤松以水玉乘烟。务光以蒲韭长耳,邛疏以石髓驻年。方回以云母变化,昌容以蓬草累易颜。若此之类,不可详载也。孰云五谷为最,而上药无益哉?又责千岁以来,目未之见,谓无其人。即问谈者,见千岁人,何以别之?欲校之以形,则与人不异;欲验之以年,则朝菌无以知晦朔,蜉蝣无以识灵龟。然而千岁虽在市朝,固非小年之所辨矣。彭祖七百,安期千年,则狭见者谓书籍妄记。刘根遐寝不食,或谓偶能忍饥;仲都冬裸而体温,夏裘而身凉,桓谭谓偶耐寒暑;李少君识桓公玉碗,则阮生谓之逢占而知;尧以天下禅许由,而扬雄谓好大为之。凡若此类,上以周、孔为关键,毕志一诚;下以嗜欲为鞭策,欲罢不能。驰骤于世教之内,争巧于荣辱之间,以多同自灭,思不出位,使奇事绝于所见,妙理断于常论,以言变通达微,未之闻也。久愠闲居,谓之无欢,深恨无肴,谓之自愁。以酒色为供养,谓长生为无聊。然则子之所以为欢者,必结驷连骑,食方丈于前也。夫俟此而后为足,谓之天理自然者,皆役身以物,丧志于欲,原性命之情,有累于所论矣。夫渴者唯水之是见,酌者唯酒之是求,人皆知乎生于有疾也。今昔以从欲为得性,则渴酌者非病,淫湎者非过,桀、蹠之徒皆得自然,非本论所以明至理之意也。夫至理诚微,善溺于世,然或可求诸身而后悟,校外物以知之者。人从少至长,降杀好恶有盛衰。或稚年所乐,壮而弃之;始之所薄,终而重之。当其所悦,谓不可夺;值其所丑,谓不可欢;然还成易地,则情变于初。苟嗜欲有变,安知今之所耽,不为臭腐;曩之所贱,不为奇美邪?假令厮养暴登卿尹,则监门之类蔑而遗之。由此言之,凡所区区,一域之情耳,岂必不易哉?又饥飧者,于将获所欲,则悦情注心。饱满之后,释然疏之,或有厌恶。然则荣华酒色,有可疏之时,蚺蛇珍于越土,中国遇而恶之;黼黻贵于华夏,裸国得而弃之。当其无用,皆中国之蚺蛇,裸国之黼黻也。以大和为至乐,则荣华不足顾也;以恬澹为至味,则酒色不足钦也。苟得意有地,俗之所乐,皆粪土耳,何足恋哉?今谈者不睹至乐之情,甘减年残生,以从所愿,此则李斯背儒,以殉一朝之欲,主父发愤,思调五鼎之味耳。且鲍肆自玩而贱兰茝,犹海鸟对太牢而长愁,文侯闻雅乐而塞耳。故以荣华为生具,谓济万世不足以喜耳。此皆无主于内,借外物以乐之;外物虽丰,哀亦备矣。有主于中,以内乐外,虽无钟鼓,乐已具矣。故得志者,非轩冕也;有至乐者,非充屈也;得失无以累之耳。且父母有疾,在困而瘳,则忧喜并用矣。由此言之,不若无喜可知也。然则乐岂非至乐邪?故顺天和以自然,以道德为师友,玩阴阳之变化,得长生之永久,任自然以托身,并天地而不朽者,孰享之哉?
养生有五难,名利不灭,此一难也;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声色不去,此三难也;滋味不绝,此四难也;神虑转发,此五难也。五者必存,虽心希难老,口诵至言,咀嚼英华,呼吸太阳,不能不回其操,不夭其年也。五者无于胸中,则信顺日济,玄德日全。不祈喜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大理之所效也。然或有行逾曾闵,服膺仁义,动由中和,无甚大之累,便谓仁理已毕,以此自臧,而不荡喜怒、平神气,而欲却老延年者,未之闻也。或抗志希古,不荣名位,因自高于驰骛;或运智御世,不婴祸故,以此自贵。此于用身,甫与乡党□齿耆年同耳,以言存生,盖阙如也。或弃世不群,志气和粹,不绝谷茹芝,无益于短期矣。或琼糇既储,六气并御,而能含光内观,凝神复朴,栖心于玄冥之崖,含气于莫大之涘者,则有老可却,有年可延也。凡此数者,合而为用,不可相无,犹辕轴轮辖,不可一乏于舆也。然人若偏见,各备所患,单豹以营内致毙,张毅以趣外失中,齐以戒济西取败,秦以备戎狄自穷。此皆不兼之祸也。积善履信,世屡闻之。慎言语,节饮食,学者识之。过此以往,莫之或知。请以先觉,语将来之觉者(本集)。
难嵇叔夜养生论 西晋 · 向秀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二
难曰:若夫节哀乐、和喜怒、适饮食、调寒暑,亦人之所修也,至于绝五谷、去滋味、寡情欲、抑富贵,则未之敢许也。何以言之?
夫人受形于造化,与万物并存,有生之最灵者也。异于草木:草木不能避风雨,辞斤斧;殊于鸟兽:鸟兽不能远网罗而逃寒暑。有动以接物,有智以自辅,此有心之益,有智之功也。若闭而默之,则与无智同,何贵于有智哉!有生则有情,称情则自然。若绝而外之,则与无生同,何贵于有生哉!
且夫嗜欲、好荣恶辱,好逸恶劳,皆生于自然。夫「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崇高莫大于富贵」。然富贵,天地之情也。贵则人顺己以行义于下,富则所欲得以有财聚人,此皆先王所重,关之自然,不得相外也。又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但当求之以道义。在上以不骄无患,持满以损俭不溢,若此何为其伤德邪?或睹富贵之过,因惧而背之,是犹见食之有噎,因终身不飧耳。
神农唱粒食之始,后稷纂播植之业,鸟兽以之飞走,生民以之视息,周孔以之穷神,颜冉以之树德。贤圣珍其业,历百代而不废。今一旦云五谷非养生之宜,肴醴非便性之物,则「亦有和羹」、「黄耇无疆」、「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皆虚言也!博硕肥瞃,上帝是飨,黍稷惟馨,实降神祇,神祇且犹重之,而况于人乎?肴粮入体,不逾旬而充,此自然之符,宜生之验也。
夫人含五行而生,口思五味,目思五色,感而思室,饥而求食,自然之理也,但当节之以礼耳。今五色虽陈,目不敢视,五味虽存,口不得尝,以言争而获胜则可焉,有勺药为茶蓼、西施为嫫母,忽而不欲哉!苟心识可欲、而不得从,性气困于防闲,情志郁而不通,而言养之以和,未之闻之也。
又云「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馀岁,下可数百年」,未尽善也。若信可然,当有得者。此人何在?目未之见。此殆影响之论,可言而可不得。纵时有蓍寿耇老,此自特受一气,犹木之有松柏,非导养之所致。若性命以巧拙为长短,则圣人穷理尽性,宜享遐期。而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上获百年,下者七十,岂复疏于导养邪?顾天命有限,非物所加耳。
且生之为乐,以恩爱相接,天理人伦,燕婉娱心,荣华悦志,服食滋味,以宣五情;纳御声色,以达性气,此天理之自然,人之所宜、三王所不易也。今若舍圣轨而恃区种,离亲弃欢,约己苦心,欲积尘露,以望山海,恐此功在身后,实不可冀也。纵令勤求,少有所获,则顾影尸居,与木石为邻,所谓不病而自灾、无忧而自默、无丧而疏食、无罪而自幽,追虚徼幸,功不答劳,以此养生?未闻其宜。故相如曰:「必若欲长生而不死,虽济万世犹不足以喜」。言背情失性,而不本天理也。长生且犹无欢,况以短生守之邪?若有显验,且更论之(《嵇中散集》)。
抱朴子序 东晋 · 葛洪
出处:全晋文
洪体乏进趣之才,偶好无为之业。假令奋翅则能陵厉玄霄,骋足则能追风蹑景,犹欲戢劲翮于鹪鴳之群,藏逸迹于跛驴之伍,岂况大块禀我以寻常之短羽,造化假我以至驽之蹇足?自卜者审,不能者止,又岂敢力苍蝇而慕冲天之举,策跛鳖而追飞兔之轨;饰嫫母之笃陋,求媒阳之美谈;推沙砾之贱质,索千金于和肆哉!夫僬侥之步而企及夸父之踪,近才所以踬碍也;要离之羸而强赴扛鼎之势,秦人所以断筋也。是以望绝于荣华之途,而志安乎穷圮之域;藜藿有八珍之甘,蓬荜有藻棁之乐也。故权贵之家,虽咫尺弗从也;知道之士,虽艰远必造也。考览奇书,既不少矣。率多隐语,难可卒解,自非至精不能寻究,自非笃勤不能悉见也。
道士弘博洽闻者寡,而意断妄说者众。至于时有好事者,欲有所修为,仓卒不知所从,而意之所疑又无足咨。今为此书,粗举长生之理。其至妙者不得宣之于翰墨,盖粗言较略以示一隅,冀悱愤之徒省之可以思过半矣。岂谓暗塞必能穷微畅远乎,聊论其所先觉者耳。世儒徒知服膺周孔,莫信神仙之书,不但大而笑之,又将谤毁真正。故予所著子言黄白之事,名曰《内篇》,其馀驳难通释,名曰《外篇》,大凡内外一百一十六篇。虽不足藏诸名山,且欲缄之金匮,以示识者。
自号抱朴子,因以名书。其馀所著碑诔诗赋百卷,移檄章表三十卷,神仙、良吏、隐逸、集异等传各十卷,又抄《五经》、《史》、《汉》百家之言、方技杂事三百一十卷,《金匮药方》一百卷,《肘后要急方》四卷(《晋书·葛洪传》。又今本《抱朴子》有此序。)。
丑妇赋 魏晋 · 刘思真
出处:先唐文
人皆得令室,我命独何咎。不遇姜任德,正值丑恶妇。才质陋且俭,姿容剧嫫母。鹿头姿猴面,推额复出口。折頞厌楼鼻,两眼《幽页》如曰(《艺文类聚》作「折类厌黑面,楼鼻两眼颐。」)。肤如老桑皮,耳如侧两手。头如研米槌,发如掘埽帚。恶观丑仪容,不媚如铺首。暗钝拙梳髻,刻画又更丑。妆颊如狗舐,额上偏独厚。朱唇加踏血,画眉如鼠负。传粉堆颐下,面中不遍有。领如盐豉囊,袖如常拭釜。履中如和泥,爪甲长有垢。脚皲可容箸,熟视令人呕(《初学记》十九,《御览》三百八十二。)。
谢撰懿德太子哀册文降敕褒扬表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六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臣某言。昨奉敕。令臣撰懿德太子哀册文。臣术异怀蛟。艺非吞鸟。四科函丈。多谢于文学。七子登筵。有惭于词赋。恭闻圣旨。辄奏庸音。岂足以褎叙重离。激扬三善。宣睿慈之恻怆。述天顾之绸缪。曲降丝纶。猥垂剪拂。谕之以云閒日下。方之以陆海潘江。饰嫫母之容。加其粉泽。莹珷玞之质。发其光彩。虽宋玉大言。见褎于楚国。公孙下策。蒙赏于汉朝。无以比此揄扬。方斯恩渥。钦戴紫绂。伏铭元造。仰高天而发悸。顾短札而成羞。无任惭荷战惧之诚。谨诣阁奉表陈谢以闻。
鸣皋歌送岑徵君(时梁园三尺雪,在清泠池作) 盛唐 · 李白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
时梁园三尺雪,在清泠池作。
引用典故:救楚 西施 却秦 巢由 兔园留寒 嫫母
若有人兮思鸣皋,阻积雪兮心烦劳。
洪河凌竞不可以径度,冰龙鳞兮难容舠。
邈仙山之峻极兮,闻天籁之嘈嘈。
霜厓缟皓以合沓兮,若长风扇海涌沧溟之波涛。
玄猿绿罴,舔(同餂)舕(音演)崟岌。
危柯振石,骇胆慄魄,群呼而相号。
峰峥嵘以路绝,挂星辰于岩㟼。
送君之归兮,动鸣皋之新作。
交鼓吹兮弹丝,觞清泠之池阁。
君不行兮何待,若反顾之黄鹤。
扫梁园之群英,振大雅于东洛。
巾征轩兮历阻折,寻幽居兮越巘崿。
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
望不见兮心氛氲,萝冥冥兮霰纷纷。
水横洞以下渌,波小声而上闻。
虎啸谷而生风,龙藏溪而吐云。
寡鹤清唳,饥鼯嚬呻。
魂独处此幽默兮,愀空山而愁人。
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
蝘蜓嘲龙,鱼目混珍。
嫫母衣锦,西施负薪。
若使巢由桎梏于轩冕兮,亦奚异乎夔龙蹩躠于风尘。
哭何苦而救楚,笑何誇而却秦。
吾诚不能学二子沽名矫节以耀世兮,固将弃天地而遗身。
白鸥兮飞来,长与君兮相亲。
投所知 中唐 · 孟郊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嫫母
苦心知苦节,不容一毛发。
鍊金索坚贞,洗玉求明洁。
自惭所业微,功用如鸠拙。
何殊嫫母颜,对彼寒塘月。
君存古人心,道出古人辙。
尽美固可扬,片善亦不遏。
朝向公卿说,暮向公卿说。
谁谓黄钟管,化为君子舌。
一说清嶰竹,二说变嶰谷。
三说四说时,寒花拆寒木。
䗱䗱家道路,灿灿我衣服。
岂直辉友朋,亦用慰骨肉。
一暖荷匹素,一饱荷升粟。
而况大恩恩,此身报得足。
且将食檗劳,酬之作金刀。
唐朝名画录序 唐 · 朱景元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三
古今画品。论之者多矣。隋梁巳前。不可得而言。自国朝以来。惟李嗣真画品录。空录人名而不论其善恶。无品格高下。俾后之观者。何所考焉。景元窃好斯艺。寻其踪迹。不见者不录。见者必书。推之至心。不愧拙目。以张怀瓘画品断神妙能三品定其等格。上中下又分为三。其格外有不拘常法。又有逸品以表其优劣也。夫画者以人物居先。禽兽次之。山水次之。楼殿屋木次之。何者。前朝陆探微屋木居第一。皆以人物禽兽。移生动质。变态不穷。凝神定照。固为难也。故陆探微画人物极其妙绝。至于山水草木。粗成而巳。且萧史木雁风俗洛神等图画尚在人间。可见之矣。近代画者。但工一物以擅其名。斯即幸矣。惟吴道子天纵其能。独步当世。可齐踪于陆顾。又周昉次焉。其馀作者一百二十四人。直以能画定其品格。不计其冠冕贤愚。然于品格之中。略序其事。后之至鉴者可以诋诃。其理为不谬矣。伏闻古人云。画者圣也。盖以穷天地之不至。显日月之不照。挥纤毫之笔。则万类由心。展方寸之能。而千里在掌。至于移神定质。轻墨落素。有象因之以立。无形因之以生。其丽也。西子不能掩其妍。其正也。嫫母不能易其丑。故台阁标功臣之烈。宫殿彰贞节之名。妙将入神。灵则通圣。岂止开厨而或失。挂壁则飞去而已哉。此画录之所以作也。
青冢 唐 · 白居易
押有韵
上有饥鹰号,下有枯蓬走。
茫茫边雪里,一掬沙培塿。
传是昭君墓,埋闭蛾眉久。
凝脂化为泥,铅黛复何有。
唯有阴怨气,时生坟左右。
郁郁如苦雾,不随骨销朽。
妇人无他才,荣枯系妍否。
何乃明妃命,独悬画工手。
丹青一诖误,白黑相纷纠。
遂使君眼中,西施作嫫母。
同侪倾宠幸,异类为配偶。
祸福安可知,美颜不如丑。
何言一时事,可戒千年后。
特报后来姝,不须倚眉首。
无辞插荆钗,嫁作贫家妇。
不见青冢上,行人为浇酒。
山石榴寄元九 唐 · 白居易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
引用典故:嫫母
山石榴,一名山踯躅,一名杜鹃花。
杜鹃啼时花扑扑,九江三月杜鹃来,一声催得一枝开。
江城上佐闲无事,山下斸得厅前栽。
烂熳一阑十八树,根株有数花无数。
千房万叶一时新,嫩紫殷红鲜曲尘。
泪痕裛损燕支脸,剪刀裁破红绡巾。
谪仙初堕愁在世,姹女新嫁娇泥(去声)春。
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燄欲烧人。
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
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
奇芳绝艳别者谁,通州迁客元拾遗。
拾遗初贬江陵去,去时正值青春暮。
商山秦岭愁杀君(一作人),山石榴花红夹路。
题诗报我何所云,苦(一作若)云色似石榴裙。
当时丛畔唯思我,今日阑前只忆君。
忆君不见坐销落,日西风起红纷纷。
真元先生箴天论 唐 · 卢绰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四十七
有真元先生者。深粹虚寂。冲凝简素。故其动也。则局四海而隘九垓。其静也。则栖一枝而夐环堵。履真守朴。与物无竞。虽质居岩穴之间。神王烟尘之表。以首月元日。乃荫云盖。濯飞流。涉西岑。面东陆。操白简。染朱翰。俯而屏息。仰而起曰。天荡荡乎。苍苍乎。固无得而称也。余有疑焉。请杜其惑。夫亏盈益谦。天之道也。祸淫福善。天之察也。春荣秋落。天之时也。昼明夜晦。天之运也。击电鼓雷。天之怒也。蒸云施雨。天之泽也。因斯以言。则庶类万物。非天无以成。受形育气。非天无以立。大哉博哉。乾之化也。故书云。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诗云。谓天盖高。不敢不跼。易云。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是祯祥之来不诬也。至于报施。何乃爽与。或恶均而异罚。或善同而殊效。唐虞慎让。祚不及子。汤武逆代。福垂累世。应物无亲者。其若是哉。谄谀饕餮。非贵则富。廉洁贞素。不贱必贫。谲诈反道者。曜蝉鸣佩。直言顺常者。倳刃伏锧。悲夫。何蓬荜草莱之人。遇时而为卿相。膏腴缙绅之士。失势而作舆台。岂穷达之有数乎。何否泰之无定也。至于积德致败。侥险成功。立信受尤。行仁招咎者。岂胜数哉。或一餐莫给。或万钱顿废。或绮纨斯弊。或短褐不完。或黄发未终。或襁褓先毙。其于平施。不亦谬乎。夫德合天地。道济生民。而有削伐之累。贞贯古今。廉称百代。而有馁绝之忧。其于与善。不亦过乎。然负异才。蕴奇调。洞识幽显。智周动植。而不免绳枢瓮牖。粝食布衣。何所累若此之斥也。夫鹗隼以挚击为恒理。不可食之以粒。豺虎以搏噬为常性。不可啖之以草。非其故尔。固性分然。然则既授之以距角。而责之以触蹶。既任之以爪牙。而罚之以获杀者。不亦近于谄乎。苟正其味。则一改两全矣。化恶不知变形。教善若易嗜也。鸩毒害吻而裂腹。虺蝮触手而解腕。然则欲其勿害也。曷若勿生乎。如力不能易。则不可称圣。能而不改。则不得谓仁。匪圣匪仁。将何以为万物主也。扛鼎投石者。不得云不举鸿毛。竭河饮泽者。不得云不尽坳水。是知大既任。小何以辞乎。必为治其若是。将恐乱之未息。于是少选之间。肃然若有自天而降者。襜霞衣。控风辔。飞凤驾。拖蜺旌。如影如响。若虚若灭。乃谓余曰。帝有命焉。子其清耳。曰一气既分。万象云备。随感斯化。生而无记。故大者自大。不可移之于小。短者自短。不可易之以长。多者不觉有馀。少者不知不足。减之斯伤。各守其贞。任之自是。岂较工拙于其间哉。是以百足一蹠。其行一也。六眸一目。其视一也。火鼠夏游而不知其热。水草冬茂而莫辨厥寒。各安所安。不可易位。必非其位。则西施与嫫母同姿。苟当所甘。则竹实将腐鼠齐味。各禀其性。余何预焉。若美则留之。丑则去之。其于简也。不亦劳乎。若善则与之。恶则夺之。其于虑也。不亦繁乎。故任之则理息。放之则无累。余以无告。故能成万物。余以无心。故能安群有。是知善恶共域。吉凶同贯。唯尔所召。谁其制之。今子诮余以不治。何乃爽也。故不治而谓之至治。夫生不余谢。死则余尤。荣不余善。辱则余雠。多不余获。少则余求。不与余共乐。而责余同忧乎。乃悯而训之曰。若物皆然。则为恶招祸。修善致福。徒虚言耳。又复余曰。何言之容易也。论者多元。命有定数。运有常期。非补养所能延。非备习所能益。此皆非通识。不可与言道也。是以不昵不义。因此而行。无赖无取。自斯而作。以之为家则家败。以之为国而国亡。故桀纣志之于前。而莽卓踵之于后。所以覆宗绝嗣。事至而不寤者。良此之由也。悲夫。请以近小。喻之远大。夫广厦崇基。人之居也。褒衣博带。士之服也。故栱蹉柱跌。则废而正之。所以无坏倾之处。领决襟污。则缀而浣之。所以无穿垢之忧。故能恒保其贞固。常守其完洁也。若倾而不视。秽而不泽。则坐见颓陷。立视缁蔑矣。故修福禳灾。为恶败德。若声之召响。影之随形。各有主司。自然冥会。恶积者报速。善小者应迟。犹夫秋生则夏殒。春敷则冬落。根深则难拔。器满则易盈。故不可以远近證有无。不可以赊促定虚实。疑耳信目。中庸尚所不免。以短度长。下愚固其致蔽。是知朝菌不可言椿鹤。蜉蝣不足语春秋。况以七尺之形。百年之命。欲辨生于沙界。语死于尘劫。其可得乎。然言者皆以应报与自然异。此盖思之未精至也。夫所召者莫非由己。所感者皆是自致。万物各有本性。故因而用之耳。犹蓺苗莳果。初虽耕灌在功。至于结实成味。则非人力所为也。又灵芝驻年。神丹养性。竟能御风抚羽。陵烟蹈霞。此乃功用自然者也。万象运为。莫非此类。终日施用。不悟其理。动成锋楯。不亦昧乎。至于自然之性。余亦不知其所以。莫知所以然而然也。于是言终形灭。莫知所之。余乃惕然恍然。忘视听。若遗形骸者。久之乃神魂定。忧尽累息。荡然与万物同心。不知荣辱之有异也。
井赋 唐 · 高无际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五十
若夫偫萌异质。品物殊状。俱扰扰以祈生。各营营而自养。莫不济时为要。利物为先。法星文而凿井。规卦象而开泉。大舜垂功于兹日。庞君著绩于此年。资坎德而成润。播灵液而澄鲜。潜流洞澈。细影凝洌。不以处幽而易清。不以居深而变洁。于是雕以玉甃。饰以银床。栖永康之瑞鸟。呈鲁国之羵羊。持素绠以就汲。引金瓶而未央。尔其红桃春映。若新妆之临宝镜。朱李下垂。疑明星之列玉池。喜丁公之得利。懿嫫母之来窥。至若铁骑雷骇。剑士云列。燕山之陈欲舒。疏勒之泉已竭。旅客愁聚。征夫思咽。应下拜而将飞。表忠臣之高节。此甘泉之神用也。至若冬凝温色。夏湛寒辉。既不偏滋于隆重。亦不减润于卑微。饮之咸济。汲之无违。辖将投而凤没。钱始出而凫飞。此甘泉之普施也。若乃冲融表里。类彼君子。鉴之无穷。挹之何已。悟帝王之无力。学仁者之往视。徘徊铨庭。思尽美矣。
题广陵妓屏二首 其一 中唐 · 吕岩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引用典故:西施 嫫母
嫫母西施共此身,可怜老少隔千春。
他年鹤发鸡皮媪,今日玉颜花貌人。
知道 唐 · 房千里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
世之所以为达者。贵爵富禄。威刑不胜其用。珠玉不胜其计。耳热声。口饫味。目厌色。斯所谓常情之大欲也。世所以为穷者。秩不足以庇身。禄不足以充用。侮不能威。辱不能刑。声色不足于耳目。滋味不甘于口舌。斯所谓常情之大不欲也。然而圣人汲汲于禄仕者。岂为是耶。曰非也。圣人为人者也。恒人为己者也。圣人负其资。得其地。逢其时。有其禄。然后因其镃基。流其德泽。犹水之居高者。决而溉之。其浸必广。圣人之所以为荣者。导人于仁谊。然后使千万年载其烈光。为巍巍之德功。以浃于生人者也。恒人之为已者。期于厚禄贵位。位以私尊。禄以私富。益尊而愈骄。益富而愈汰。以淫快一日之欲。才放肆于气未绝之间者也。圣人有其时。有其位。行其道以及于人。无其时。无其位。奉其道以自饰。故圣人进不为荣。退不为戚。而常得其道。恒人幸其时。窃其位。恣其所为。竭人以自足。无其时。失其位。任其愚以自困。故恒人进以为己荣。退以为己辱。而常失其道。孔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孔子叹行已之道足以致是。而时王不用己之道。道无所施。非叹其身食不方丈。衣不文绣也。恒人之所悲不达者。率曰吾妻不能罗襦。吾儿不能肉食耳。岂常少及于外物哉。圣人以德泽流于人。虽九命崇锡。不以为厚。以其所赏果当外其身而公于天下。非已幸也。恒人无毫毛以裨于人。苟幸得禄仕。即逸豫以自怡。以窃取偷得为大黠。其所得幸也。孔颜圣贤也。岂尝闻伐树瓢饮以为已辱哉。姬旦亦圣人也。岂尝闻受封摄理以为已幸哉。是知圣人之乐也内。而恒人之乐也外。内故常有馀。外故常不足。有馀故推于人。不足故取于人。有道之人。虽鹿裘带索而人不鄙之者。取其内而忘其外也。豪民侠士。紫衣金钩而人不贵之者。文饰于外也。若然者。富贵文饰于外也。彼之所以仁谊者。质充于内也。西子不华。嫫母锦縠。是不能易其美恶。后之君子。穷于时者。当思负其内以自笃。无以其外而谄人。达于时者。当思勉其内以自饰。无以其外而骄人。苟如是。庶几乎知道矣。
苦辛(一作辛苦)吟 唐 · 于濆
押词韵第三部
引用典故:嫫母姿 燕娥 一笑不值钱
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窗下抛(一作前掷)梭女,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化为嫫母姿。
一笑不值钱(一作金),自然家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