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崔长谦”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御讲般若经序 南梁 · 陆云公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三
夫理臻毕竟,而照尽空寂,入三门而了观,导五浊而超津,譬兹烈炎,远众邪而不触,如彼出日,示一相以趋道,自罗阅阐其玄言,香域弘其妙说,弥勒表字于圆光,帝释念善于明咒,受持读诵,神力折于猛风,恭敬尊重,福利逾于宝塔,盖众圣之圆极,而万法之本源也。
皇帝真智自己,大慈应物,送迎日月,纬络天地,镇三季之浇风,缉五际之颓俗,出临衢室,退事斋居,非以黄屋为尊,每以苍生为,德遍区宇,未足显于至仁,理绝名言,更殷勤于密说,昔慧灯隐耀,法藏分流,二乘舛驳,五部乖谬,诃黎狭劣,徒仰黑月之光,毗昙褊滞,未见沈珠之宝,自圣皇应期,探尽几妙,决散群迷,摧伏异学,极天宫之浩博,穷龙殿之秘深。
于是大发菩提,深弘般若,永断烦惑,同归清净,润甘露于群生,转法轮而不息。
上以天监十一年注释大品,自兹已来,躬事讲说,重以所明三慧,最为奥远,乃区出一品,别立经卷,亦由观音力重,特显普门之章,登住行深,乃出华严之品,故以撮举机要,昭悟新学者焉。
大僧正慧令,盖法门之上首,亦总持之神足,愿等须提之问,遂同迦叶之请,乃启请御讲说斯经,有诏许焉,以大同七年三月十二日讲金字般若波罗蜜三慧经于华林园之重云殿。
华林园者,盖江左以来,后庭游晏之所也。
自晋迄齐,年将二百,世属威夷,主多奢替,舞堂钟肆,等阿房之旧基,酒池肉林,同朝歌之故所。
自至人御宇,屏弃声色,归倾宫之美女,共灵囿于庶人,重以华园毁折,悟一切之无常,宝台假合,资十力而方固,舍兹天苑,爰建道场,庄严法事,招集僧侣,肃肃神宇,结翠巇之阴,峨峨重阁,临丹雉之上,广博光明,有迈庵罗之地,身心安乐,实符欢喜之园。
于时三春届节,万物舒荣,风日依迟,不寒不暑,瑞华宝树,照曜七重,玉底金池,沦漪八德,洞启高门,云集大众,趋法席以沸喧,听鸣钟而寂静。
皇太子智均悉达,德迈昙摩,舍三殿之俗娱,延二座以问道。
宣城王及王侯宗室等,亦咸发深心,并修净行,熏戒香以调善,服染衣而就列,荫映蝉冕,委蛇冠带,排金门,登玉阶者,济济成群。
既而警跸北趋,棨戟东转,门扬清梵,傍吐香烟,被净居之服,升须弥之座,八种妙声,法言无滞,十方疏听,随类得解,甚深之义,在挹注而难竭,乐说之辩,既往复而弥新。
至如宿学耆僧,亟沦偏执,专杖数论,未了经文,变小意以称量,仰天尊而发问。
于是操持慧刃,解除疑网,示之迷方,归以正辙,莫不涣然冰释,欣然顶戴,若莲花之渐开,譬月初而增长,凡诸听众,自皇太子王侯,宗室外戚,及尚书令何敬容,百辟卿士,虏使主崔长谦使副阳休之,及外域杂使一千三百六十人,皆路逾九驿,途遥万里,仰皇化以载驰,闻大华而跃踊,头面伸其尽礼,赞叹从其下陈。
又别请义学僧一千人,于同泰寺夜覆制义,并名擅龙象,智晓江河,传习譬于泻瓶,讽诵同于疾雨。
沙门释法隆,年将百岁,学周三藏,识洞八禅,法度人,显名于关塞之北,闻中国应讲摩诃般若经,自远而至,僧正慧令,犹未启讲,京师道俗,亦不知御应讲也。
至发讲之日,又有外国僧众,不可胜数,并众所不识,同集法座,故知放光遍照,地神唱告,岂劳驰象之使,冥符信鼓之期。
会稽鄮县阿育王寺释法显,修习苦行,志求慧解,既等郁多之思惟,亦同波仑之恳到,乃于讲所,自陈愿力,刺血洒地,用表至诚。
昔剜体供养,析骨书写,归依正法,匪吝身命,以今望古,信非虚说。
凡讲二十三日,自开讲迄于解座,日设遍供,普施京师,文武侍卫,并加班赍。
上光宅天下,四十馀年,躬务俭约,体安菲素,常御小殿,裁庇风雨,所居幄座,仅于容膝,外绝三驱之礼,内屏千钟之宴,膳夫所掌,岁撤万金,掖庭之费,年减巨亿,兼以博收地利,同入珍于挠海,盈息泉府,譬无尽于龙金,故能不劳人力,无损国度,财兼施,周流不竭。
是讲也,灵异杂沓,不可思议,一则宫中佛像,悉放光明。
二则大地震动,备诸踊没。
三则夜必澍雨,朝则晴霁,淑气妍华,埃尘不起,四则犍椎既鸣,讲筵将合,重肩絓毂,填溢四门,而人马调和,不相惊扰。
五则所施法席,上坐万人,而恒沙大众,更无迫迮。
六则四部旷远,咸闻妙说,轩槛之外,听受益明。
七则净供遍设,厨匪宿办,妙食应时,百味盈溢。
八则氛氲异香,从风满触,九则铿锵雅乐,自然发响。
十则同声赞善,遍于虚空。
斯盖先佛证见,诸天应感,超踊宝于昔灵,迈雨华于往瑞,是时率土藻抃,含灵庆悦,愿预福田,争事喜舍。
上皆区其心迹,为发大愿。
窃以一句奉持,尚生众善,二字经耳,犹阶胜报。
况广运大乘,遍扬正法,等发慧根,同趣妙果;
方当秘诸宝函,传彼金字,互万劫以光明,弥大千而利益,盛矣哉,信无得而称也。
小臣预在讲筵,职参史载,谨录时事,以立今序(《广弘明集》二十二。)
毛遂请备行赋(以才高德修明决失人为韵) 唐末至五代 · 徐寅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三十
上客纵横。
毛公不争。
既藏器以待用。
遂陈辞而请行。
几载和光。
利刃之深机但秘。
一朝效勇。
囊锥之奥义斯明。
当其久陟朱门。
长谦末德。
昆吾韬切玉之锋。
丹穴戢凌云之翼。
怀才抱器。
赵国之足匡。
日往月来。
笑平原之未识。
俄而羽檄交催。
兵四来。
邂逅而君臣就辱。
逡巡而家国倾摧。
平原乃入楚求救。
招贤共裁。
列簪缨而议也。
简文武以行哉。
恨同心而同德
求其滥者。
何贵耳而贱目。
弃我全才。
于是奋发雄辞。
敷求大志。
今行侣以将阙。
辄愚夫而敢备。
当时维絷。
腾骧之步谁知。
今日弥缝。
颍脱之锋可试。
然后得继英豪。
弥轻尔曹。
瞻鄢以神励。
邯郸而器高。
明明特立之试。
斯期必克。
蠢蠢同行之辈。
应为徒劳。
及其见楚国之君。
说秦兵之孽。
自旭旦以将论。
至日中而未决。
遂乃足玉砌以心动。
手霜戈而气折。
傥一夫之有惜。
不肯扶危。
则五步之非遥。
立当流血。
故得楚国君臣。
来言尽力。
师旅大加于东赵。
干戈日却于西秦
名遂功成。
辱杀三千
解纷排难。
惭生十九之人。
则知士也者。
不可以贫欺。
马也者。
不可以瘦失。
何待客以无鉴。
几遗贤于此日。
毛生也。
重于九鼎之功。
狗盗鸡鸣之匹。
戊子夏末,偕俞律诗兄四游匡庐,予先作《庐山铁船峰歌》,其后二人往复次韵、倒叠前韵各三首,合为十二首,颇拟梓之自娱兼博同道一笑。时予已才尽,而俞兄诗思方如,滚滚滔滔,不可止遏,旋又首倡《庐山五老峰歌四十韵》,句句皆叶一东、二冬韵部中字,次韵之难可知。然予二人向不肯独乐其乐,因追尘于后,工拙则非所计矣戊子夏末 近现代 · 常国武
 押词韵第一部
万物陶铸造化功,山川草木苞其中。
物俱有始亦有终,方来倏去同飙风。
独有五老摩苍穹,无生无死无昏瞢。
天下老人如寿松,天下名山如林丛。
彭祖已朽肝肠胸,远古山没海西东。
维我五老元气浓,韬晦阆苑长谦恭。
不求脱颖声誉隆,恍兮惚兮亡是公。
尘世险巇何重重,人生驹隙何匆匆。
常恨此心常倥侗,碌碌书剑总难工。
百年得毋草木同,辜负头颅知音逢。
却惟一事称豪雄,匡岳九上(予先后十二度登匡庐,此言“九上”者,盖“九”字前贤常用以虚指多数,《离骚》“虽九死其犹未悔”句即其一例,清人汪中论三、九一文已具言之矣。)青葱
奥府初探五老踪,将见未见心忡忡。
迎乎拒乎凭渠侬,但了宿想酬深衷。
匝山烟云飘飞蓬,屡蹶屡陟渐升崇。
闻道极顶天梯通,贾勇悉仗心悾悾。
诸老倘喜足音跫,愿言肃客揖碧空。
我虽大千一沙虫,夙怀壮志据要冲。
他年纵使终平庸,亦当人穷志不穷。
若许豁蒙太虚宫,百拜师礼五仙翁。
九转丹成曾冰融,回看人间无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