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昆仑柱铭 先秦 · 阙名
四言诗 押先韵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二
昆仑铜柱,其高入天。
员周如削,肤体美焉(《水经。河水注》一引张华东方朔《神异经》曰:「故其柱铭曰云云。」今本《神异经》无。)
希有鸟铭 先秦 · 阙名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二
有鸟希有,绿赤煌煌。
不鸣不食,东覆东王公,西覆西王母
王母欲东,登之自通。
阴阳相须,惟会益工(《水经。河水注》一引张华东方朔《神异经》曰:「其鸟铭曰云云。」今本《神异经》无。希有,鸟名。)
苏武 其五 西汉 · 李陵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八
陵自有识以来,士之立操,未有如子卿者也(《文选》张华《答何邵诗》注,又繁钦《与魏文帝笺》注。)
遂初赋 西汉末 · 刘歆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
《遂初赋》者,刘歆所作也。少通诗书,能属文,成帝召为黄门侍郎、中垒校尉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好《左氏春秋》,欲立于学官。时诸儒不听,乃移书太常博士,责让深切,为朝廷大臣非疾,求出补吏,为河内太守。又以宗室不宜典三河,徙五原太守。是时朝政已多失矣,以论议见排摈,志意不得,之官,经历故晋之域,感念思古,遂作斯赋,以叹征事,而寄己意。
昔遂初之显禄兮,遭闾阖之开通。
三台而上征兮,入北辰之紫官。
备列宿于钩陈兮,拥大常之枢极。
总六龙于驷房兮,奉华盖于帝侧。
惟太阶之侈阔兮,机衡为之难运。
惧魁杓之前后兮,遂隆集于河滨。
遭阳侯之丰沛兮,乘素波以聊戾。
得玄武之嘉兆兮,守五原之烽燧。
二乘驾而既俟,仆夫期而在□。
驰太行之严防(《水经·泌水》注作「险峻」)兮,入天井之乔关。
历冈岑以升降兮,马龙腾以超摅(本作「起摅」,从《文选·赭白马赋》注改。)
无双驷以优游兮,济黎侯之旧居。
心涤荡以慕远兮,回高都而北征。
剧强秦之暴虐兮,吊赵括于长平。
好周文之嘉德兮,躬尊贤而下士。
骛驷马而观风兮,庆辛甲于长子。
哀衰周之失权兮,数辱而莫扶。
执孙蒯于屯留兮,救王师于途吾。
过下虒而叹息兮,悲平公之作台。
背宗周而不恤兮,苟偷乐而惰怠。
枝叶落而不省兮,公族阒其无人。
曰不爨而俞甚兮,政委弃于家门。
载约屦而正朝服兮,降皮弁以为履。
宝砾石于庙堂兮,面隋和而不视。
始建衰而造乱兮,公室由此遂卑。
怜后君之寄寓兮,唁靖公铜鞮
越侯田而长驱兮,释叔向之飞患。
悦善人之有救兮,劳祁奚太原
叔子之好直兮,为群邪之所恶。
祁子之一言兮,几不免乎徂落。
䨥美不必为偶兮,时有差而不相及。
虽韫宝而求贾兮,嗟千载其焉合?
仲尼之淑圣兮,竟隘穷乎蔡陈。
屈原之贞专兮,卒放沈于湘渊。
何方直之难容兮,柳下黜出而三辱。
蘧瑗抑而再奔兮,岂材知之不足。
扬蛾眉而见妒兮,固丑女之情也。
曲木恶直绳兮,亦不人之诚也。
以夫子之博观兮,何此道之必然。
空下时而矔世兮,自命己之取患。
悲积习之生常兮,固明智(《文选》张华《答何劭诗》注作「暗」)之所别。
叔群既在皂隶兮,六卿兴而为桀。
荀寅肆而颛恣兮,吉射叛而擅兵。
憎人臣之若兹兮,责赵鞅晋阳
轶中国之都邑兮,登句注以陵厉。
雁门而入云中兮,超绝辙而远逝。
济临沃而遥思兮,垂意兮边都。
野萧条以寥廓兮,陵谷错以盘纡。
飘寂寥以荒䀛兮,沙埃起之杳冥。
回风育其飘忽兮,回飐飐之泠泠。
薄涸冻之凝滞兮,沸溪谷之清凉。
漂积雪之皑皑兮,涉凝露之降霜。
扬雹霰之复陆兮,慨原泉之淩阴。
激流澌之漻泪兮,窥九渊之潜淋。
飒凄怆以惨怛兮,戚风漻以冽寒。
兽望浪以穴窜兮,乌胁翼之浚浚。
山萧瑟以鹍鸣兮,树木坏而哇吟。
地坼裂而愤忽急兮,石捌破之岩岩。
天烈烈以厉高兮,廖𡌉窗以枭穴牛。
雁邕邕以迟迟兮,野鹳鸣而嘈嘈。
望亭隧之皦皦兮,飞旗帜之翩翩迥(本作「回」,从《文选》班彪《北征赋》注改。)
百里之无家兮,路修远而(本作「之」,从《文选》班彪《北征赋》注改。)绵绵。
于是勒障塞而固守兮,奋武灵之精诚。
赵奢之策虑兮,威谋完乎金城。
外折冲以无虞兮,内抚民以永宁。
既邕容以自得兮,唯惕惧于竺寒。
攸潜温之玄室兮,涤浊秽于太清。
反情素于寂漠兮,居华体之冥冥。
玩琴书(本作「书琴」,从《文选》何劭《答张华诗》注,陶潜《经曲阿诗》注《归去来辞》注,石崇思归引》注乙转。)以条畅兮,考性命之变态。
运四时而览阴阳兮,总万物之珍怪。
虽穷天地之极变兮,曾何足乎留意。
长恬淡以欢娱兮,固贤圣之所喜。
乱曰:□幽潜德,含圣神兮。
抱奇内光,自得真兮。
宠幸浮寄,奇无常兮。
寄之去留,亦何伤兮。
大人之度,品物齐兮。
舍位之过,忽若遗兮。
求位得位,固其常兮。
守信保己,比老彭兮(《艺文类聚》二十七,《古文苑》。)
与金昭卿书 东汉 · 班彪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三
远在东垂,吏道迫促(《文选·张华何劭诗》注)
显宗(并上表) 其二 东汉 · 傅毅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三
荡荡川渎,既澜且清(《文选·张华励志诗》注引傅毅显宗颂》)
案《后汉·傅毅传》:「追美孝明皇帝德最盛,而庙颂未立,乃依《清庙》作《显宗颂》十篇奏之。」
袁乔碑 东汉 · 蔡邕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七十九
于兹德声,发闻遐迩(《文选·张华励志诗》注)
奏永宁宫魏嘉平六年九月 曹魏末晋初 · 安平王孚
 出处:全晋文卷十四
尚书令太尉长社侯臣孚、大将军武阳侯臣师、司徒万岁亭侯臣柔、司空阳亭侯臣冲、行征西安将军新城侯臣昭、光禄大夫关内侯、太常臣晏、卫尉昌邑侯臣伟、太仆臣嶷、廷尉定陵侯臣毓、大鸿胪大司农臣祥、少府臣袤、永宁卫尉臣桢、永宁太仆臣阁、大长秋臣模、司隶校尉颍昌侯臣曾、河南尹兰陵侯臣肃、城门校尉臣虑、中护军永安亭侯武卫将军安寿亭侯臣演、中坚将军平原侯臣德、中垒将军昌武亭侯臣廙、屯骑校尉关内侯臣陔、步兵校尉临晋侯臣建、射声校尉安阳乡侯臣温、越骑校尉雎阳侯臣初、长水校尉关内侯臣超、侍中小同、臣、臣酆、博平侯臣表、侍中中书监安阳亭侯臣诞、散骑常侍臣瑰、臣仪、关内侯尚书仆射光禄大夫高乐亭侯、尚书关内侯、臣嘏、长合乡侯臣亮、臣赞、臣骞、中书令臣康、御史中丞臣钤、博士臣范、臣峻等稽首言:臣等闻天子者,所以济育群生,永安万国,三祖勋烈,光被六合。
皇帝即位,纂继洪业,春秋已长,未亲万机,耽淫内宠,沉漫女色,废捐讲学,弃辱儒士,日延小优郭怀、袁信等于建始芙蓉殿前裸袒游戏,使与保林女尚等为乱,亲将后宫瞻观。
又于广上,使怀、信等于下作辽东妖妇,嬉亵过度,道路行人掩目,帝于上以为宴笑
于陵云台曲中施帷,见九亲妇女,帝临宣曲,呼怀、信使入帷共饮酒。
怀、信等更行酒,妇女皆醉,戏侮无别。
使保林刘勋等与怀、信等戏,清商令令狐景呵曰:「诸女,上左右人,各有官职,何以得尔」?
数谗毁景。
帝尝喜以弹弹人,以此恚景,弹景不避首目。
景语帝曰:「先帝持门户急,今陛下日将妃后游戏无度,至乃共观倡优,裸袒为乱,不可令皇太后闻。
景不爱死,为陛下计耳」。
帝言:「我作天子,不得自在邪?
太后何与我事」!
使人烧铁灼景,身体皆烂。
甄后崩后,帝欲立王贵人皇后
太后更欲外求,帝恚语景等:「魏家前后立皇后,皆从所爱耳,太后必违我意,知我当往不也」?
后卒待张皇后疏薄。
太后合阳君丧,帝日在后园,倡优音乐自若,不数往定省。
清商丞庞熙谏帝:「皇太后至孝,今遭重忧,水桨不入口,陛下当数往宽慰,不可但在此作乐」。
帝言:「我自尔,谁能奈我何」?
皇太后北宫,杀张美人及禺婉,帝恚望,语景等:「太皇横杀我所宠爱,此无复母子恩」。
数往至故处啼哭,私使暴室厚殡棺,不令太后知也。
每见九亲妇女有美色,或留以付清商。
帝至后园竹间戏,或与从官携手共行。
熙白:「从官不宜与至尊相提挈」。
帝怒,复以弹弹熙。
日游后园,每有外文书入,帝不省,左右曰「出」,帝亦不索视。
太后令帝常在式乾殿上讲学,不欲,使行来,帝径去;
太后来问,辄诈令黄门答言「在」耳。
景、熙等畏恐,不敢复止,更共谄媚。
帝肆行昏淫,败人伦之叙,乱男女之节,恭孝弥颓,凶德浸盛。
臣等忧惧倾覆天下,危坠社稷,虽杀身毙命不足以塞责。
今帝不可以承天绪,臣请依汉霍光故事,收帝玺绶。
帝本以齐王践祚,宜归藩于齐。
使司徒臣柔持节,与有司以太牢告祀宗庙。
臣谨昧死以闻(《魏志·齐王芳纪》注引《魏书》)
请召还诸军表 曹魏末晋初 · 贾充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
吴未可悉定,方夏,江淮下湿,疾疫必起。
宜召诸军,以为后图,虽腰斩张华,不足以谢天下(《晋书·贾充传》)
连珠(序) 西晋 · 傅玄
 出处:全晋文卷四十六
所谓连珠者,兴于汉章帝之世,班固贾逵傅毅三子受诏作之,而蔡邕张华之徒又广焉。
其文体,辞丽而言约,不指说事情,必假喻以达其旨,而贤者微悟,合于古诗劝兴之义,欲使历历如贯珠,易观而可悦,故谓之连珠也。
班固喻美辞壮,文章弘丽,最得其体。
蔡邕似论,言质而辞碎,然其旨笃矣。
贾逵儒而不艳,傅毅文而不典(《艺文类聚》五十七,《初学记》二十一,《御览》五百九十)
裴楷奏请解中书令 西晋 · 王浑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八
受先帝拔擢之恩,复蒙陛下宠遇,诚竭节之秋也。
性不竞于物,昔为常侍,求出为河内太守
后为侍中,复求出为河南尹
杨骏不平,求为卫尉
及转东宫,班在时类之下,安于淡退,有识有以见其心也。
今委顿,臣深忧之。
光禄勋缺,以为可用。
张华中书王戎尚书,足举其契,无为入。
名臣不多,当见将养,不违其志,要其远济之益(《晋书·裴楷传》)
遗荣赋 曹魏 · 钟会
 押药韵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五
散发抽簪,永纵一壑(《文选》沈约乐游苑吕僧珍诗》注,又张协《咏史诗》注作「永绝一丘」,又张华《答何劭诗》注。)
西晋 · 张华
 押虞韵
日南出野女,群行不见夫。
其状精且白,裸袒无衣襦(○《后汉书》《《郡国志》日南郡注引博物记。○逯案。此殆张华诗。)
封禅仪 其一 西晋 · 张华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八
太康元年九月庚寅尚书令卫瓘尚书左仆射山涛、右仆射魏舒尚书刘寔、司空张华等奏曰:圣德隆茂,光被四表,诸夏乂清,幽荒率从,神策庙算,席卷吴越孙皓稽颡,六合为家。
巍巍之功,格于天地,宜同古典,敕封东岳
告三府太常仪制(《宋书·礼志三》)
封禅仪 其二 西晋 · 张华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八
瓘等又奏:臣闻肇自生民,则有后辟,载祀之数,莫之能纪。
立德济世,挥扬仁风,以登封泰山者七十有四家,其谥号可知者十有四焉(以上《艺文类聚》《初学记》《御览》引张华
沈沦寂寞,曾无遗声者,不可胜记。
黄帝以前,古传昧略
唐虞以来,典谟炳著;
三王代兴,体业继袭。
周道既没,秦氏承之,至于汉魏,而质文未复。
大晋之德,始自重黎,实佐颛顼,至于夏商,世序天地。
其在于周,不失其绪。
金德将升,世济明圣,外平蜀汉,海内归心,武功之盛,实由文德。
至于陛下,受命践阼,弘建大业,群生仰毓。
唯独江湖沅湘之表,凶桀负固,历代不宾。
神谋独断,命将出讨,兵威暂加,数旬荡定。
羁其鲸鲵,赦基罪逆,云覆雨施,八方来同,声教所被,达于四极。
虽黄轩之征,大禹远略,周之弈世,何以尚今!
若夫玄石素文,厎号前载,象以姓表,言以事告,虽《河图》《洛书》之征,不是过也。
加以《驺虞》《麟趾》,众瑞并臻。
昔夏殷以丕崇为祥,周武以乌鱼为美,咸曰休哉。
然符瑞之应,血物之盛,未有若今之富者也。
宜宣大典,礼中岳,封泰山,禅梁父,发德号,明至尊,享天休,笃称庶。
勒千载之表,播流后之声,俾百代之下,莫不兴起。
帝王之盛业,天下之至望也(《晋书·礼志下》,《宋书·礼志三》,又略见《艺文类聚》三十九引张华议,《御览》五百三十六引张华《封禅议》,又《初学记》十三引张华《封禅仪》凡两条。「仪」或「议」之误。又《陆云集·与兄机书》:「顷得张公封禅事。」明此六奏,皆张华所撰。张溥本仅载《艺文类聚》《御览》数十字。)
杨太后 西晋 · 张华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八
夫妇之道,父不能得之于子,子不能得之于父。
皇太后非得罪于先帝者也。
今党其所宠,为不母于圣世,宜依汉废赵太后孝成后故事,贬太后之号,还称武皇后,居异宫,以全贵终之意(《晋书·张华传》。又见《武悼杨后传》。)
雷焕 西晋 · 张华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八
详观剑文,乃干将也。
莫邪何复不至?
虽然天生神物,终当合耳(《晋书·张华传》。雷焕丰城于县狱屋基,堀得石函,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送一剑与,留一剑自佩,报书。)
答某书 西晋 · 张华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八
得书为慰,仆诸惛疾已甚。
暂西卧,归还乃悉,比将念反,不具。
张华(《淳化阁帖》二)
表上诸葛氏集目录 西晋 · 陈寿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一
开府作牧第一,权制第二,南征第三,北出第四,计算第五,训厉第六,综核上第七,综核下第八,杂言上第九,杂言下第十,贵和第十一,兵要第十二,传运第十三,与孙权书第十四,与诸葛瑾书第十五,与孟达书第十六,废李平第十七,法检上第十八,法检下第十九,科令上第二十,科令下第二十一,军令上第二十二,军令中第二十三,军令下第二十四,右二十四篇,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
臣寿等言:臣前在著作郎侍中中书监济北侯臣荀勖中书令关内侯和峤奏,使臣定故丞相诸葛亮故事。
毗佐危国,负阻不宾,然犹存录其言,耻善有遗,诚是大晋光明至德,泽被无疆,自古以来,未之有伦也。
辄删除复重,随类相从,凡为二十四篇,篇名如右
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其伟,时人异焉。
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左将军刘备有殊量,乃三顾草庐之中;
深谓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
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
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既宿服仰,又睹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
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后备西取益州
益州既定,以为军师将军称尊号,拜丞相录尚书事。
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皆专之。
于是外运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当此之时,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
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
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萧何韩信管仲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
之器能政理,抑亦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
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青龙二年春帅众出武功,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
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
至今梁、益之民,咨述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
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
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
矣!
论者或怪文彩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
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
周公圣人也。
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
何则?
咎繇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故也。
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
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
伏惟陛下迈踪古圣,荡然无忌,故虽敌国诽谤之言,咸肆其辞而无所革讳,所以明大通之道也。
谨录写上诣著作。
臣寿诚诚惶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泰始十年二月一日癸巳平阳侯相臣陈寿(《蜀志·诸葛亮传》)
传封诏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二
五等之封,皆录旧勋。
本为县侯者,传封次子为亭侯、乡侯关内侯亭侯关中侯,皆食本户十分之一(《晋书·武帝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