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上书说秦惠王 战国东周 · 苏秦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八
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王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撞,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淩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战国策》三,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云云。案下文云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明此二首皆是上书。)。
酬乐天书怀见寄(本题云:“初与微之别后,忽梦见之。及寤而微之书至,兼览《桐花》之什,怅然书怀。”此后五章,并次用本韵。) 中唐 · 元稹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州市
新昌北门外,与君从此分(“新昌”二句:新昌坊为长安朱雀门街之东第四街街东自北向南之第八坊,白居易所居在此。白居易《和答诗十首》序:“五年春,微之……左转为江陵士曹掾。诏下日,会予下内直归,而微之已即路,邂逅相遇于街衢中,自永寿寺南,抵新昌里北,得马上话别。”)。
街衢走车马,尘土不见君。
君为分手归,我行行不息(行行:蜀本作“为行”,似是。)。
我上秦岭南,君直枢星北(“君直”句:时白居易为翰林学士、京兆户曹参军,上直翰林院,在中枢机构之北,故云。枢星,北斗七星之第一星。《星经》卷上:“北斗星……第一名天枢,为土星。”此借指中枢机构。)。
秦岭高崔嵬,商山好颜色。
月照山馆花(山馆:指曾峰馆。参前篇《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馆夜对桐花寄乐天》注。),裁诗寄相忆。
天明作诗罢,草草随(一作从)所如。
凭人寄将去,三月无报书。
荆州白日晚,城上鼓鼕鼕。
行逢贺州牧(贺州牧:未详。贺州,今属广西。《元和郡县图志·贺州》:“汉苍梧郡地,今州即苍梧郡之临贺县也……隋开皇元年,以郡为贺州。大业二年废州……武德五年,复置贺州。”),致书三四封。
封题乐天字(一作寄),未坼已沾裳。
坼书八九读,泪落千万行。
中有酬我诗,句句截我肠。
仍云得诗夜,梦我魂凄凉。
终言作书处,上直金銮东(上直:上班,当值。直,《玉篇·L部》:“直,侍也。”金銮:见前篇《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馆夜对桐花寄乐天》注。)。
诗书费一夕,万恨缄其中。
中宵宫中出,复见宫月斜。
书罢月亦落,晓灯垂暗花。
想君书罢时,南望劳所思。
况我江上立,吟君怀我诗。
怀我浩无极,江水秋正深。
清见万丈底,照我平生心。
感君求友什,因报壮士吟。
持谢众人口,销尽犹是金(“持谢”二句:《战国策·魏策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此反其意而用之,谓虽遭众口谗毁,而我自持操如一。)。
澎湖二首(此诗收于林豪《澎湖厅志》〈艺文〉,又载赖子清《台湾诗醇》、《留庵诗文集》。编者按: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蒋镛《澎湖续编》、彭国栋《广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录为钱琦之作)。(其一) 明末清初 · 卢若腾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此诗收于林豪《澎湖厅志》〈艺文〉,又载赖子清《台湾诗醇》、《留庵诗文集》。 创作地点:台湾澎湖县
海上三山未渺茫,竹湾花屿郁苍苍。
白沙赤嵌红毛地,绿苇黄鱼紫蟹庄。
仰首但瞻天咫尺,称名合在水中央。
古今多少沧桑劫,留得残云照夕阳(此诗又载连横《台湾诗乘》,录为钱琦之作)。(许俊雅、黄美娥编校)。
望月 明末清初 · 沈光文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出处:此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连横《台湾诗荟》、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望月家(编者按:「家」,连横《台湾诗荟》作「人」,误。)千里,怀人水一湾。
自当安蹇劣(作者注:「用韦应物句。」),常有好容颜(作者注:「用陶潜句,余常书作联,因用之。」)。
旅况不如意,衡门亦早关。
每逢北来客,借问几时(编者按:「时」,连横《台湾诗荟》作「后」,误。)还(江宝钗编校)。
无题 明末清初 · 沈光文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此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连横《台湾诗荟》、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吾亦爱吾耳,如何欲乞怜。
叩阍翻(编者按:「翻」,连横《台湾诗荟》作「疑」。)有路,投刺竟无缘。
道以孤高重,持当(编者按:「当」,连横《台湾诗荟》作「为」。)困苦坚。
既来学避地,言色且从权(江宝钗编校)。
夜眠听雨 明末清初 · 沈光文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此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连横《台湾诗荟》、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遇晴常听月,无月听偏难。
海怒声疑近,溪喧势作寒。
閒枝惊鸟宿(编者按:「閒枝惊鸟宿」,连横《台湾诗荟》作「间枝惊鸟雀」。),野渚洽鱼欢。
梦与诗争局,诗成梦亦残(江宝钗编校)。
卢司马惠朱薯赋谢 明末清初 · 沈光文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此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连横《台湾诗荟》、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隔城遥望处,秋水正依依。
煮石烟犹冷,乘桴人未归。
调饥思饱德,同饿喜分薇。
旧德萦怀抱(作者注:「卢昔为我郡兵宪。」),于兹(编者按:「兹」,连横《台湾诗乘》作「今」。)更不违(江宝钗编校)。
感怀 其三 明末清初 · 沈光文
五言律诗 押江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连横《台湾诗荟》、连横《台湾诗乘》、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不改栖迟趣,偏因诗酒降。
晨风摇远树,夜月照寒缸(编者按:「缸」,连横《台湾诗乘》作「釭」。)。
地静长留古,心幽岂逐尨。
兴来怀友处,结韵老梅桩(此诗又载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江宝钗编校)。
感怀 其四 明末清初 · 沈光文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连横《台湾诗荟》、连横《台湾诗乘》、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蓬蒿老(编者按:「老」,连横《台湾诗乘》作「长」。)仲蔚,卜亦卖成都。
独钓丝(编者按:「丝」,连横《台湾诗荟》、《台湾诗乘》作「月」。)千尺,分耕云半区。
乐饥水有泌,行乞市非吴。
但是栖依者,相将莫问途(此诗又载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江宝钗编校)。
感怀 其六 明末清初 · 沈光文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连横《台湾诗荟》、连横《台湾诗乘》、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往事平(编者按:「平」,连横《台湾诗乘》作「频」。)生恨,株牵且俟河。
触藩谁遣触,磨蝎命先磨。
海屿薇原少,天南雁不过。
支扉当夜静,霜月影婆娑(江宝钗编校)。
感怀 其七 明末清初 · 沈光文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连横《台湾诗荟》、连横《台湾诗乘》、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南来积岁月,又看荔将花。
志欲希前辈,时方重北衙。
隐心随倦羽,寒梦绕归槎。
忽竟(编者按:「竟」,连横《台湾诗乘》、《台湾诗荟》作「觉」。)疑仙去,新尝蒙顶茶(此诗又载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江宝钗编校)。
感怀 其八 明末清初 · 沈光文
五言律诗 押青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连横《台湾诗荟》、连横《台湾诗乘》、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忽尔冬(编者按:「冬」,连横《台湾诗乘》、《台湾诗荟》作「春」。)将半,居诸不肯停。
新诗萦雪梦,愁思入寒扃。
同调孚声气,时贤重典型。
敝庐依大武,遥接数峰青(此诗又载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赖子清《台湾诗海》)。(江宝钗编校)。
番妇(此诗收于周钟瑄《诸罗县志》〈艺文〉,又载连横《台湾诗荟》、赖子清《台湾诗醇》、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编者按:周玺《彰化县志》〈艺文〉录为齐体物之作。) 明末清初 · 沈光文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此诗收于周钟瑄《诸罗县志》〈艺文〉,又载连横《台湾诗荟》、赖子清《台湾诗醇》、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社里朝朝出,同群担负行。
野花头插满,黑齿草涂成(编者按:「黑齿草涂成」,连横《台湾诗荟》作「黑草齿涂成」。)。
赛胜缠红锦,新妆挂白珩(作者注:「项常挂玛瑙珠。」)。
鹿脂搽(编者按:「搽」,连横《台湾诗荟》作「涂」。)抹惯,欲与麝兰争(作者注:「番抹鹿油以为香。」)。(江宝钗编校)。
赠友人归武林 明末清初 · 沈光文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此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连横《台湾诗荟》、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却有机缘在,相逢意气同。
来看云起处,共话月明中。
去去程何远,悠悠思不穷。
钱塘(编者按:「塘」,连横《台湾诗荟》作「唐」,误。)江上水,直与海潮通(江宝钗编校)。
归望 明末清初 · 沈光文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出处:此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连横《台湾诗荟》、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归望频年阻,徒欢梦舞斑。
在原嗟鸟散,杖策效鳞(编者按:「鳞」,连横《台湾诗荟》作「麟」,误。)攀。
镜里头多白,风前泪积殷(编者按:「风前泪积殷」,连横《台湾诗荟》作「风前泪湿殷」。)。
用坚饥馁志,壮士久无颜(江宝钗编校)。
齐价人移浯以诗投赠次韵答之 明末清初 · 沈光文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此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六十七《使署閒情》、连横《台湾诗荟》、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性懒恒耽逸,身閒若(编者按:「若」,连横《台湾诗荟》作「苦」。)避纷。
当关学望气,载酒欲论文。
佳翰诚臻圣(编者按:「圣」,连横《台湾诗荟》作「美」。),新诗更轶群。
枝栖欣不远,时冀挹高云(江宝钗编校)。
谢王愧两司马见赠 明末清初 · 沈光文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此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连横《台湾诗荟》、《台湾诗乘》、彭国栋《广台湾诗乘》、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廿载仰鸿名,南来幸识荆。
忘机同海客,尊义缔寒盟。
霖雨时需(编者按:「需」,连横《台湾诗荟》、《台湾诗乘》作「思」。)切,东山望不轻。
流离谁似我,周急藉先生(江宝钗编校)。
寄迹效人吟 其一 明末清初 · 沈光文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忆自丙戌(1642)乘桴,南来闽海,或经年泛宅,或偶寄枝栖,忧从中来,兴亦时有,每假题咏,聊混居诸。戊子(1644)入粤,所吟亦多,辛卯(1651)以来,借居海岛,登山问水,靡不有诗,尤喜步和人韵,虽丘壑情深,觉感激时露,今秋检阅笥中,顿生悔愧,不论閒题记事,悉付祖龙。仲冬小窗冷坐,欲再发抒飘泊情事,机神数窒,偶得郑哲三海泊吟,不禁勃勃步韵,然哲三余未识面也。
不道十馀载,犹然若故时。
因人作事缓(编者按:「缓」,彭国栋《广台湾诗乘》作「后」。),连我信天疑。
燕雁春秋易,沧桑日月迟。
为兴靡骋感,且滞水之湄(此诗又载连横《台湾诗荟》、彭国栋《广台湾诗乘》)。(江宝钗编校)。
寄迹效人吟 其六 明末清初 · 沈光文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忆自丙戌(1642)乘桴,南来闽海,或经年泛宅,或偶寄枝栖,忧从中来,兴亦时有,每假题咏,聊混居诸。戊子(1644)入粤,所吟亦多,辛卯(1651)以来,借居海岛,登山问水,靡不有诗,尤喜步和人韵,虽丘壑情深,觉感激时露,今秋检阅笥中,顿生悔愧,不论閒题记事,悉付祖龙。仲冬小窗冷坐,欲再发抒飘泊情事,机神数窒,偶得郑哲三海泊吟,不禁勃勃步韵,然哲三余未识面也。
烟霞(编者按:「霞」,连横《台湾诗荟》、彭国栋《广台湾诗乘》作「寒」。)岛上满,落日鬼豪侵。
支命全亏骨,包愁总在心。
径荒陶兴浅,袍吝范寒深。
起舞徒虚事,频年听翰音(此诗又载连横《台湾诗荟》、彭国栋《广台湾诗乘》)。(江宝钗编校)。
吴正甫忽欲为僧以柬寄赋答 明末清初 · 沈光文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此诗收于连横《台湾诗荟》,又载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吴幅员《台湾诗钞》、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常说(编者按:「说」,连横《台湾诗荟》作「祝」,今依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改之。)为僧好,君今欲了缘。
果然撇得下,祇便悟当前。
但使身无累,毋令世有权。
释名余早定,不是爱虚圆(作者注:「余释名超光。」)。(江宝钗编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