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纵云台记 宋 · 刘一止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七七、《苕溪集》卷二二、雍正《浙江通志》卷四二、同治《湖州府志》卷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
德清盖吴兴支邑,而山水明丽清远,为他邑冠。南朝以来,曰沈氏者世有韪人,或以文雄一时。士虽少,必秀于其额。民贫而安,力于农桑种艺渔樵之业,斗讼简少。岩居川观,吏或似隐,故仕于此者乐焉。县治枕山,山岿然特高,为百里之镇。问其名于长老,则无所根据,缙绅者不道。旧有台,下直令舍,相距仅百尺,规制甚美。松竹清閟之音,桃杏妖冶之容,与他名木秀蘤,分列左右。天欲雨,云气习习生于步武襟衱之间。今大夫沈次仲与二客燕其上,客咏韩吏部「释峤孤云纵」,以为台名。次仲喜,以告余,见属为记。次仲之临是邑也,阅五晦朔矣,旦朝坐堂上受诉谍,群吏立两庑,屏息侧睨。次仲独即民听其事,究所以然,反复问诘,其情毕得。文书虽多,必尽读乃止。律身严,无毫发私,亦不受私吏。退与寮佐休于台上,危坐剧谈,或随时觞豆,举酒相乐。抑尝语人:「仕吾非所爱也,有不得志则弃去如传舍」。人以其志笃而事勤,谓若将窘,而中实纵适。然则客之名是台有当于主人之心者,岂以云之逸为可羡,固将仰之耶?余邑寓而山栖者也,朝见云之出,暮见云之归,进退容与于太虚寥廓之中,千态万状,不自知其然。其于出处,亦何心哉。余观云于此山四年矣,余年有尽,而云之朝出暮返、变化容与之状,如余所见,不知何时而已。以其无心,故能久也。虽然次仲方仕,余方隐,迹若不同,而从容于事物之境,愈久而愈安,则或仕或隐,未始有异。余燕坐内观,欲忘其心,如此云之出处,未能也。次仲勉乎哉!余既告焉,因为之书。次仲名造,处之缙云人。二客,归安沈文伯名长卿,福唐陈仲久名袒安。名台者文伯,题其榜者仲久,皆奇士也。绍兴五年七月壬申,郡人刘某行简记。
劾郑仲熊奏(绍兴二十五年六月) 宋 · 董德元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五、《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八、《续资治通鉴》卷一三○
仲熊素行贪秽,众所共闻。旧在李光门下,赃污狼藉。密令侄时中与背驰之党,日夕相通,招权纳货,几无虚日。近者沈长卿以谤讪被乡人讼送棘寺,而陈祖安最为长卿密交,仲熊令时中营救祖安,故语言文字,州县并为隐匿,及至棘寺,得以脱免。
乞将陈祖安勒归建州本贯奏(绍兴二十五年十月) 南宋 · 张扶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五○、《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九
谨按右通直郎陈祖安,本李光庶婢之子,其天资凶险,实酷似之。光为朝廷擢用之时,祖安出入其门,助为傲虐。近者以沈长卿谤讪,为乡人所讼,平日所与唱和,独祖安为多。及赴逮棘寺,而郑仲熊叔侄力为营救,州县观望,悉为改易文字,遂致漏网。而祖安偃然自恣,益无忌惮,每对人必盛谈光之为人,叹惜嗟恨,谓不遇其时,功业弗遂。一时无知群小为所簧鼓,往往靡然从之。毗陵去行朝不远,而祖安负罪之人,乃敢遨游其间,朝夕窥伺。虽朝廷未欲明正典刑,望将祖安勒归建州本贯,令官司常切觉察,月具存在申尚书省,庶不复为盛世患,实天下幸甚。
乞罢黜郑仲熊奏(绍兴二十五年六月) 宋 · 王珉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八、《续资治通鉴》卷一三○
李光误国之大奸也,仲熊未第时,常栖托其门,光与之定交。沈长卿与光庶婢之子陈祖安为狎邪之友,如谤讪之事,仲熊特为救免,且欲启后来狂言妄语者之呶呶。若不亟去,恐其韬藏不测,祸有不可胜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