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拟古九首 其二 东晋 · 陶潜
押东韵
辞家夙严驾,当往志无终。
问君今何行,非商复非戎。
闻有田子春(一作泰),节义为士雄。
斯人久已死,乡里习其风。
生有高世名,既没传无穷。
不学狂驰子,直在百年中。
代东武吟 南朝宋 · 鲍照
押元韵
主人且勿喧,贱子歌一言。
仆本寒乡士,出身蒙汉恩。
始随张校尉,召募到河源。
后逐李轻车,追虏穷塞垣。
密途亘万里,宁岁犹七奔。
肌力尽鞍甲,心思历凉温。
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
时事一朝异,孤绩谁复论。
少壮辞家去,穷老还入门。
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豚。
昔如鞲上鹰,今似槛中猿。
徒结千载恨,空负百年怨。
弃席思君幄,疲马恋君轩。
愿垂晋主惠,不愧田子魂(○本集三。《文选》二十八作东武吟。《乐府诗集》四十一作东武吟行。文章正宗二十九作东武吟。《诗纪》五十。又《北齐书》文襄纪作鲍明远诗。引存一韵。《类聚》四十一所录缺温一韵。草堂诗笺二十三哭严诗注引存一韵。《御览》三百二十八作东武吟。引源、垣二韵。韵补二作东武吟。引犭屯、猿二韵。)。
册曹王明虢州刺史文 初唐 · 高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四
维麟德元年岁次甲子正月己酉朔二十二日庚午。皇帝若曰。于戏。金桢璿萼。分器先于茂亲。丹帷皂盖。按部盛于良牧。藩条之寄载宣。河润之资斯远。固以声芳偃桂。德秀坐堂。惟尔凉州都督上柱国曹王明。幼范趋庭。□风识韶悟。姿仪挺立。豪春灵而驰赏。弦秋竹而舒襟。词彩星稠。对梁珠而混色。情源冰彻。带赵璧而交辉。韬两献而遐骧。笼二武而孤峙。是用命尔为使持节虢州诸军事虢州刺史。勋封并如故。往钦哉。尔其履谦居节。念损辞丰。置醴以挹儒津。锡戊以登文囿。敬光乔梓。贞返修筠。率由旧章。永保疆宇。可不慎欤。
报颜标 唐 · 姚岩杰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引用典故:弹铗 饭牛歌
为报颜公识我么,我心唯只与天和。
眼前俗物关情少,醉后青山入意多。
田子莫嫌弹铗恨,宁生休唱饭牛歌。
圣朝若为苍生计,也合公车到薜萝。
奉和御制读宋书(二首并注) 其二 北宋 · 夏竦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镇恶才明举,英雄想冠时。
推锋平内侮,直指定西陲。
向使鸿勋就,宁忧霸业衰。
如何丧方召,遗烈漫伤咨(王镇恶平刘毅于江陵,灭姚泓于长安,馀寇未殄,为沈田子所害。宋高祖表之曰:镇恶机略明举。又曰:荆南搆衅,忧兼内侮。镇恶轻舟先迈,一朝雾散。王师西伐,有中原入渭之捷。指麾无前,实国之方、召也。殊绩未酬,宜蒙追宠。赠左将军。史臣曰:镇恶推锋直指,前无彊阵。)。
一言感人 北宋 · 邵雍
四言诗 押先韵
为女不嫁,为士不官,齐人一言,田子辞焉。
和陶咏荆轲 北宋 · 苏轼
押词韵第十一部 创作地点:广东省惠州市
秦如马后牛,吕氏非复嬴。
天欲厚其毒,假手李客卿。
功成志自满,积恶如陵京。
灭身会有时,徐观可安行。
沙丘一狼狈,笑落冠与缨。
太子不少忍,顾非万人英。
魏、韩裂智伯,肘足本无声。
胡为弃成谋,托国此狂生。
荆轲不足说,田子老可惊。
燕赵多奇士,惜哉亦虚名。
杀父囚其母,此岂容天庭。
亡秦只三户,况我数十城。
渐离虽不伤,陛戟加周营。
至今天下人,悯燕欲其成。
废书一太息,可见千古情。
醇碧颂 北宋 · 黄庭坚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三一
荆州士大夫家菉豆曲酒,多碧色可爱,而病于不醇。田子酝成而味厚,故予名之曰醇碧而颂之。
田子绿曲,妙在蒸蓼。
女酒兀者,美生其手。
挹彼而清,注兹无声。
其香馥郁,悦可饮者。
如春霢霂,清不病醨。
多不疾人,谁其吐之。
百室之醅,醇碧惟师。
老夫不饮,评以鼻慧。
按:《山谷全书·正集》卷二三。
奉寄芜湖征局都曹 北宋 · 吕南公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不见铜陵唱和翁,相望三度叹秋风。
商量难得樽罍共,存问空烦简札通。
驴上阆仙邀苦思,草中田子建微功。
明年官满当携手,未定韩郎耳便聋。
刘裕关中之鉴 宋 · 李舜臣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五五、江东十鉴
臣闻晋之人才,大率多浮脆,其间气力雄浑,足以扛龙文万斛之重者,惟一刘裕而已。观其崛起渔樵之间,一时英雄皆以草泽英雄目之,而裕亦自恃其才力,直欲一倾溟渤,以洗乾坤。初以舟师浮海,径入大岘,而青、齐、海岱之地,一日清汎,然后料兵向西,一举关中,锐师骁将,三道并进。檀道济则自淮以向洛,沈林子则自汴以入河,王镇恶则自河以浮渭,设奇料敌,智勇俱奋。已而檀道济自蒲坂以会王镇恶于潼关,沈林子越秦岭以会沈田子于蓝田;而王镇恶自渭河,则又举衣粮舡筏,顺流东下,而躬率士卒登岸以攻城。龙骧一军,才抵长安北门,而姚恙父子面缚请降,遂使百年之寇迄至减灭,而关中父老,垂泣以贺官军,自有江东以来,盖未尝有此捷也。故尝以为赤壁之后,江东之师胜中原矣,而未能入中原;淝水之役入中原矣,而未能取中原。乃若裕之此行,则关中金城千里之地,指撝而取,如探囊中物,了无留难者。江东之师固不负裕,而裕鼓江东之气以取天下,亦无负于江东。出江东以入中原,使夫关河有主,而赫连、拓跋俯首奔遁,此千载一至之机,正当力投其隙而勇为之。裕之所以终用江东者,固应如此也。奈何关中之地,粗能顿舆息驾,税休于日昃之顷,而初未及粪除排辟,以定民志。而刘穆之死于江东,裕乃捲旗旋旆,奔走东归,顾以乳臭小儿为三秦之主,卒使镇恶、田子内自相图,以启赫连之入,则是裕徒知以身固江东,而不知以身固关西者,乃所以蔽江东也。除残拨乱,功力如此,而不知所以坚凝之术,可不为之痛哭流涕也哉!且关中之地,天下之上游也,襟凭终南太华之险,背负清滑浊河之固,阻三面而固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万一燕代之寇踰河而南,薄江淮,则下兵于函潼,自能突出其背而扼其吭。故重兵宿于关中者,江东之地非所患也。乃今四关之险一旦还归版籍,再为晋有,自当定为帝车天跸之所,以斡旋天下,则江东之地,固关中右臂之所可救,而何至舍关中以防江东者哉?尝试为裕画策,裕之此行,一时骁将悉顿麾下,檀道济以襄邑之胜声振河北,而魏人惮之,固可使之屯于蒲坂,以备拓跋;王镇恶以王猛之孙,关西之人素所信服,固可使之屯于北地,以备赫连;而沈林子、田子,与夫毛德祖、傅洪之之徒,又皆一时勋望之人也,或置之虎牢以护河南,或置之彭城以护山东,或置之南阳以护荆襄,或置之睢阳以护江淮,使之如臂指相连,手足相应,则江东虽邈在万里之外,而卒然有急,可以相援。刘穆之虽死于江东,而一时机谋如谢晦者,犹可以顺流西下,以代穆之之任,固不必舍关中之天险,而躬自奔走以归江南也。使裕知此,分置诸将以护四隅,而以身驻关中以为诸军重。且息徒养士,运粮积谷,南运江淮之资,自襄阳,历上津,抵扶风;如时势西引巴蜀之粟,自汉中,出陈仓,入栎阳;如汉高祖入关故事,连吴蜀,接资附三秦以壮军容。夫然后首起关辅蜀汉之师,而督王镇恶以取赫连,次取司、豫、青、齐之甲,而附檀道济,以攻拓跋,则六合车书,百蛮冠带,而江左兴王之地,当镇压于天下,亦何必身归江东,而后可以为江东之重也哉!或曰:「裕之起于草莱,首诛灵宝,以清全吴,继而殄庐循于广南,擒谯纵于巴蜀,则江东之地,首蜀汉而尾淮南,上下江流,不断如带。而江之外,又得关之西,以至于山之东,烟火亭障,弥望万里,固当渡江而北,驻跸中原,以为江东之外护。然晋自南渡以来,植江东之本甚固,非如关中新造之邦,逼于魏夏,而其势岌岌。此裕所以因穆之之死,而委关西于诸将,以归守江东,其计得矣」。是不然。裕之为人,才力有馀而谋谟不足。其兼山东,举关中,皆以全军致死地以取胜,非有经略天下之规谟素定于胸中者,其必归江东,则亦裕之本志云耳。观裕之溯河而上,魏之君臣,皆谓其劲躁之性,必不顾后患,而赫连勃勃亦以为裕之既克,利在速返。则裕之无意于守关者,敌人皆先见之。虽非穆之之死,而裕必不能久留于关中者,盖可以预卜也。不然,三秦形胜之地,带连山东,而益之以吴蜀之饶,自足以制夏魏之死命,亦何畏于相逼乎?昔唐之高祖起自太原,而进攻关中,兵才入关,而刘武周举兵以攻太原,诸将业业,皆谋还救本根,独太宗以为不然。破宋老生,擒薛仁杲,既平关中,定为帝都,然后一举而破刘武周,而窦建德、王世充之徒,拱手于函潼之外而莫之发。而况裕之入关,九州之地已据其七八,比之唐高祖之初,何啻十倍,而拓跋、赫连何敢辄动!惜其胸怀本趣止在江东,而一时诸将又非过人之识,以起其意。当其既胜之后,裕亦尝建为迁都洛阳之说,而王仲德独谓当以建业为王基,不可骤议迁徙。于是奔走东归,竟不能守。使当是时而有如张良者,是娄敬之策,以回高祖之西驾;有如郭子仪者,辟程元振之论,以止代宗之东迁,则关中之地,固可粪除排辟,以为帝王万世之业,而必不至委弃以幸敌人。可胜惜哉!可胜叹哉!呜呼!江东之势,龙盘虎据,兴王之地也。用江东以取关中者固有馀,而留江东以守关中者则不足。盖东西万里之远不相接,所谓虽鞭之长不及马腹者是也。然则乘时遇胜,迤𨓦进幸于吴蜀两间,以为东西诸将重,而关中廓清之后,即日西驾都长安,其今日恢复中原之上计乎!
策问 其二 南宋 · 薛季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九一、《浪语集》卷二八
问:山河有定势,攻守有定规。弈者置棋不定,犹不胜其偶,况兵乎!是故因师归之众,举蜀汉之师,收三秦,从韩魏,食敖仓之粟,杜成皋之险,塞飞狐之口,守白马之津,东乡以争天下者,汉之高祖也。自淮入泗,舍舟下邳,举琅邪,入大岘,灭燕之后,息兵三年,或开钜野(王德仲。),或通石门(沈林子。),或出淮肥(檀道济。),或趋阳城(胡藩。),或入武关(沈田子。),通舟于河,推锋入渭者(王镇恶。),宋之武帝也。乘夏水之浩汗,汎河道之通流,走碻磝,覆滑台,虎牢、洛阳自然不固者,宋之文帝也。然或以有功,或以取败。又若桓温枋头之举,谢玄黎阳之役,心存河伯,其败何由?田禄伯、桓将军之谋,吴王不用而败,二子遗术,或可举而行乎?乃若吴、蜀之所以抗中原,西有关头、阳平、乐、汉,东有江陵、夏口、濡须、京城之镇,魏人之备不过祁山、襄阳、合肥三城。晋、宋以还,乃有彭城、泗口、钟离、寿阳、安陆。疆埸远近,固曰随时之宜,必若韩雍之袭南沙,孙恩之走郁洲,沧海之滨,古未之方,何也?都邑之设,所以控制方面,为民之极,六朝皆在建业,而孙吴或都武昌,南唐或迁豫章,将有说也。国家渡江,虽钱塘为行所,留钥之守,寔在建康,屯戍之兵,不及江外,出战入守之计,大率不同于古,将时异事变,已陈之迹而今不足为乎?即使兵交淮南,守在江面,运道难碍,诸处交急,馈运之出,备御计之,古所未暇,犹当谋之,而况方册所书者乎!必欲进图中原,取还旧物,退守重□,馈输亡之。虽曰庙堂自有成算,学士大夫要当知之,愿闻规摹,以观远业。
四塞论下 南宋 · 周南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九五、《山房集》卷四、《南宋文录录》卷一九
其次武关,高祖由此入秦。七国之变,田禄伯亦请自淮南、长沙而入武关。刘裕伐燕,沈田子一军亦取道自此。盖函谷必由巩洛,其地尤高且险,唯武关径捷,其视函谷道为径易。然使山东无变,江淮封壤环于外,武关乃吾圉也,又何患哉!关中所患,独有北方之沙漠尔。《娄敬传》称匈奴河南白羊,楼烦王去长安近者七百里,轻骑一日一夕可以至。考之张守节之释《史记》,河南地,今灵、夏、胜州也。其地至上郡、鄜延不甚远,而鄜延去长安亦不为远。所以敌入云中、雁门,则京师晏然;入上郡、北地,则京师震动。盖敌自云中、雁门而入,陷燕代,下井陉,压晋阳,然犹在河东也。关中大河卫其东,岂能遽为患哉!若入上郡、北地则亟矣。孝文十四年,单于十四万骑入朝那、萧关,杀北地都尉,遂至彭阳。是敌犯原、渭,而锐锋至庆州矣。候骑至雍甘泉,甘泉去长安三百里尔。孝文后五年,匈奴三万骑入上郡,三万骑入云中,烽火亦通于甘泉。夫敌自右北平、燕、代而入者,吾未暇论。自河南地入者,氛祲相去每在三百里内。何哉?盖京兆虽有三辅,而冯翊、扶风之前已为上郡、北地,近而寇迫,朝那、萧关之城塞不足以距敌,则三面之势此为最弱焉尔。昔周之都洛也,困于西戎。秦仲始大,以能为周捍其西也。其后周避犬戎而东,以地近戎,而西陲无甚封国也。及秦襄公逐戎,复夺岐丰之地,周终不能有,而割以与秦。秦之兴实自此。然西方无大封国,则周不能以独存,周固不容于不与秦也。汉都关中,又迫戎患,则宜鉴周之事,分择信臣,置雄镇于上郡、北地,以藩王室。则敌虽大入,庶几亦有所屏翰矣。自高祖用韩王信于太原,用臧荼、卢绾于燕,未几皆叛,且不暇为西方之虑。娄敬虽能计道里之远近,而其策不过欲徙诸田、屈、景之族以备敌尔,不知为四封之外虑也。文帝每遇敌入,发兵屯上郡,屯北地,亦为久驻之计。盖尝以十万大兵,用将军屯长安旁,及后灞上、棘门去长安俱二十里,而皆宿重兵,皇皇然忧其仓卒而至堂奥之内也。其得免于外国之祸者,幸矣哉!
卢循河南故城 南宋 · 方信孺
七言绝句 押元韵
蛙据方州妄自尊,沈郎百万若云屯。
归舟无路寻巢穴,空有卢亭旧子孙(自注:循据广州,闻刘裕北伐,从徐道覆之说,北出袭建康,裕遣沈田子等乘海奄至,倾其巢穴。)。
贺游丞相启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四一、《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一八、《翰苑新书》续集卷一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播告辨朝,延登真宰。人主之职论相,上方注倚于儒宗;大人为能格君,公素讲明于心学。明良胥会,今昔罕逢。历观莘渭王佐以来,因叹汉唐相业之陋。弘谈经而阿世,崇挟术以救时。彼哉杂霸之浅图,急于自售;责以敬王之大节,非乃所知。是必道术得圣经贤傅之精微,谋谟与《伊训》、《说命》相表里,素负海内苍黔之望,始膺陛下梦卜之求。恭惟某官钟间气于岷峨,溯大原于关洛。穷理尽性至命,有作圣之功夫;责难陈善闭邪,积回天之力量。每独立当雷霆之怒,亦苦口进药石之言。其告于旃厦也,先大本大经;其著于廊庙也,皆仁心仁闻。久矣有登庸之志,决于辞宥密之时。裕陵敬光,谓他人虽推弗去;仁祖用弼,以近习莫知其名。扬于廷而宣麻,立乎朝而举笏。先诸老而予环者上之眷,后群公而当轴者公之谦。兹天命人心去留之本原,亦君德世道转移之机栝。本气实则客邪去,初着误则末势分。艰哉列圣之经营,重矣一身之负荷。在典午末复存,赖王、谢之两贤;洎建炎初再造,亦赵、张之二老。以今准昔,异世同符。固将享武公之年,何止书汾阳之考。某顷田间之负耒,期阁下之秉钧,不图残年,真有今日。非谓托身于元化,庶几拭目于太平。章句才衰,无复徂徕之歌颂;旨甘情切,且思阳翟之逃归。
圣制忠邪辨谢表 南宋 · 赵汝腾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七八、《庸斋集》卷三
知人则哲,惟帝其难。听予作猷,曰王不慝。凛若《春秋》之笔,粲然星斗之芒(中谢。)。窃惟为臣之义不同,事君之忠则一。谏有直有婉,而要归于责难陈善;仕或去或隐,而必揆以立懦廉顽。堪、猛、望之均于徇公,滂、膺、徐稚皆为合道。必因其迹,以溯其心。恭惟皇帝陛下修己任贤,尊帝吁俊。举伊尹不仁者远,上智如汤;去驩兜何畏孔壬,大功同舜。崇奖蹇蹇匪躬之节,作成谔谔犯颜之风。自端平甲午更化,而浚其原;迨淳祐乙巳改纪,而振其响。凡缙绅锱铢之善,皆天地覆载而成。公议流通,士气昌盛。近者间邻于激讦,乃致小厌其纷纭。圣谟洋洋,云章炳炳。刻琬琰以示下,期防范而归中。焕乎龙骧凤翥之文,赫然鱼跃鸢飞之造。臣祗拜教令,敬佩韦弦。因思人主一心,攻者甚众;臣下万态,辨之实艰。恶紫乱朱,固当审售伪假真之病;因噎废食,或恐贻以精失士之忧。盖国将兴必乐骨鲠之猷,而人欲病先厌鱼肉之味。是以武帝踞视卫青之贵,见汲黯则必冠;太宗面折士及之谀,指魏徵而为鉴。洎我圣朝之家宪,尤重天下之人言。乾德开基,则取已坏地之疏而复行;太平兴国,则擢能献策之士于高等。真皇对刘沆而追思田锡,仁祖劣蘧瑗而甚优史鱼。神庙敬光之为人,至容其诋新法;孝宗重熹之好学,不恶其数辞官。此宸意之所素明,宜愚忠之以爱助。后从谏而则圣,以康于民;臣有言而逆心,必求诸道。左右曰可而加察,视听以众而为公。用临照于百官,斯迪知于九德。辄陈梗概,以佐缉熙。
感皇恩 元 · 姬翼
押词韵第三部
传火付前薪,花联叶缀。
咽下顽涎弄神鬼。
戏台子上,抹土搽灰相继。
是非名利里、虚生死。
谷董谩他,葛藤自系。
试看棚头五田子。
声销线断,伎俩都无如此。
谩峥嵘不省、谁驱使。
六么序 元 · 宫大用
出处:元曲选外编 七里滩 第一折
您将他称赏。把他赞奖。
那厮则是火避苛虎。当道豺狼。
咱人但晓三章。但识斟量。
忠孝贤良。但似敬光。
怎肯受王新室紫绶金章。时史令鬼眼通身相。
有多少马壮人强。改年建号时间旺。
夺了刘家朝典。夺了汉世封疆。
招农篇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押词韵第四部
京城五都会,卓锥争比闾。
朱楼矗隘址,绣甍夹通衢。
洒削飨列鼎,贩脂来驷(来驷或作乘驷)车。
东家见妖丽,西舍闻笙竽。
劬劬农家子,住在三家墟。
一日出京市,归不把犁锄。
千金卖恒产,买屋京城居。
京城岂不美,咄嗟异荣枯。
货殖非吾法,守望非吾徒。
仰屋视门傅,壁立甔无储。
却归卜丘首,邻里相揶揄。
嗟嗟食田子,食技汝不如。
食田可久业,圣主方捐租。
杂言 其四十一 元末明初 · 张达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元音遗响卷九
阳道贵日舒,兴邦全士气。
哲人嘅云亡,家国宜殄瘁。
伤哉党锢祸,媒孽于汉世。
群阴纷内讧,排摈先所忌。
孰不戒履霜,艰虞有前备。
弱龄不好弄,兰畹结芳佩。
聿慕田子风,凛然馀节槩。
送客之海上得诚字 元末明初 · 高启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大全集卷六
卧厩困田子,抱关老侯生。
岂无一时辱,终有千载名。
子亦屈身者,薄禄非所荣。
结欢谁云浅,一杯吐衷诚。
艰难我何托,所托在友朋。
平生不伤离,此离骨为惊。
白日川上没,歌作变徵声。
明朝欲观海,浩荡逐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