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傅子补遗下 其十三 西晋 · 傅玄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
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齐相管仲之后也。昔田氏有齐而管氏去之,或适鲁,或适楚。汉兴有管少卿为燕令,始家朱虚,世有名节,九世而生宁(公孙度有辽乐)。宁往见度,语唯经典,不及世事。还乃因山为庐,凿环为室。越海避难者,皆来就之而居,旬月而成邑。遂讲《诗》《书》,陈俎豆,饰威仪,明礼让,非学者无见也。由是度安其贤,民化其德。邴原性刚直,清议以格物,度已下心不安之。宁谓原曰:「潜龙以不见成德,言非其时,皆招祸之道也」。密遣令西还。度庶子康代居郡,外以将军太守为号,而内有自王心,卑己崇礼,欲官宁以自镇辅,而终莫敢发言,其敬惮如此。
是时康又已死,嫡子不立而立弟恭,恭懦弱,而康孽子渊有隽才。宁曰:「废嫡立庶,下有异心,乱之所由起也」。乃将家属乘海即受征。宁在辽东,积三十七年乃归,其后渊果袭夺恭位,叛国家而南连吴,僭号称王,明帝使相国宣文侯征灭之。辽东之死者以万计,如宁所筹。宁之归也,海中遇暴风,余船皆没,唯宁乘船自若。时夜风晦冥,船人尽惑,莫知所泊,忽望见有火光,辄趣之,得岛。岛无居人,又无火烬。一门人忿然曰:「群责人亦大无道理,今暗如漆,何可以不把火照我?当得觅钻火具」(「一门人」下三十二字依《御览》加)。行人咸异焉,以为神光之祐也。皇甫谧曰:「积善之应也」(文帝诏以宁为大中大夫)。宁上书天子,且以疾辞,曰:「臣闻傅说发梦,以感殷宗,吕尚启兆,以动周文,以通神之才悟于圣主,用能匡佐帝业,克成大勋。臣之器朽,实非其人。虽贪清时,释体蝉蜕。内省顽病,日薄西山。唯陛下听野人山薮之愿,使一老者得尽微命」。书奏,帝亲览焉。
(明帝即位,太尉华歆逊位让宁)司空陈群又荐宁曰:「臣闻王者显善以消恶,故汤举伊尹,不仁者远。伏见征士北海管宁,行为世表,学任人师,清俭足以激浊,贞正足以矫时。前虽征命,礼未优备。昔司空荀爽,家拜光禄,先儒郑玄,即授司农,若加备礼,庶必可致。至延西序,坐而论道,必能昭明古今,有益大化」。
明帝以宁为大夫(案,本传作光禄勋),赐□□一具,衣一袭,被一领,安稳犊车一乘(「明帝」下二十四字依《北堂书钞》五十六加。)。
宁以衰乱之时,世多妄变氏族者,违圣人之制,非礼命姓之意,故著《氏姓论》以原本世系,文多不载。每所居姻亲、知旧、邻里有困穷者,家储虽不盈儋石,必分以赡救之。与人子言,教以孝;与人弟言,训以悌;言及人臣,诲以忠。貌甚恭,言甚顺,观其行,邈然若不可及,即之熙熙然,甚柔而温,因其事而导之于善,是以渐之者无不化焉。宁之亡,天下知与不知,闻之无不嗟叹。醇德之所感若此,不亦至乎(《三国·魏·管宁传》注)!胡征君(昭字孔明)怡怡无不爱也。虽仆隶必加礼焉。外同乎俗,内秉纯洁,心非其好,王公不能屈,年八十而不倦于书籍者,吾于胡征君见之矣(《三国·魏·管宁传》注)。
佞幸秦朗、孔桂传论 曹魏 · 鱼豢
出处:全三国文 卷四十三
为上者不虚授,处下者不虚受,然后外无《伐檀》之叹,内无「尸素」之刺,雍熙之美著,太平之律显矣。而佞幸之徒,但姑息人主,至乃无德而荣,无功而禄,如是焉得不使中正日朘,倾邪滋多乎?以武皇帝之慎赏,明皇帝之持法,而犹有若此等人,而况下斯者乎(《魏志·明帝纪》注)?
谢拜大将军都督并州表 西晋 · 刘琨
出处:全晋文
陛下略臣大愆,录臣小善,猥蒙天恩,光授殊宠,显以蝉冕之荣,崇以上将之位。伏省诏书,五情飞越。
臣闻晋文以郤縠为元帅而定霸功,高祖以韩信为大将而成王业,咸有敦诗阅礼之德,戎昭果毅之威,故能振丰功于荆南,拓洪基于河北。况臣凡陋,拟踪前哲,俯惧折鼎,虑在覆餗。昔曹沫三北,而收功于柯盟;冯异垂翅,而奋翼于渑池,皆能因败为成,以功补过。陛下宥过之恩已隆,而臣自新之善不立。臣虽不逮,预闻前训,恭让之节,臣犹庶几。所以冒承宠命者,实欲没身报国,辄死自效,要以致命寇场,尽其臣节。至于宠荣之施,非言辞所谢。又谒者史兰、殿中中郎王春等继至,奉诏,臣俯寻圣旨,伏纸饮泪。
臣闻夷险流行,古今代有,灵厌皇德,曾未悔祸。蚁狄纵毒于神州,夷裔肆虐于上国,七庙阙阙禋之飨,百官丧彝伦之序,梓宫沦辱,山陵未兆,率土永慕,思同考妣。陛下龙姿日茂,睿质弥光,升区宇于既颓,崇社稷于已替,四海之内,肇有上下,九服之萌,复睹典制。伏惟陛下蒙尘于外,越在秦郊,蒸尝之敬在心,桑梓之思未克。臣备位历年,才质驽下,丘山之衅已彰,豪厘之效未著。顷以时宜,权假位号,竟无殪戎之绩,而有负乘之累,当肆刑书,以明黜陟。是以臣前表上闻,敢缘愚款,乞奉先朝之班,苟存偏师之职,赦其三败之愆,收其一功之用,得骋志虏场快意大逆,虽身膏野草,无恨黄墟。陛下偏恩过隆,曲蒙擢拔,遂授上将,位兼常伯,征讨之务,得从事宜。拜命惊惶,五情战悸,惧于陨越,以为朝羞。昔申胥不徇伯举,而成公婿之勋;伍员不从城父,而济入郢之庸。臣虽顽凶,无觊古人,其于被坚执锐,致身寇雠,所谓天地之施,群生莫谢不胜,受恩至深,谨拜表陈闻(《晋书·刘琨传》)。
又表 西晋 · 刘琨
出处:全晋文
逆胡刘聪,敢率犬羊,冯陵辇毂,人神发愤,遐迩奋怒。伏省诏书,相国、南阳王保,太尉、凉州刺史轨,纠合二州,同恤王室,冠军将军允、护军将军綝,总齐六军,戮力国难,王旅大捷,俘馘千计,旌旗首于晋路,金鼓振于河曲,崤函无虔刘之警,汧陇有安业之庆,斯诚宗庙社稷陛下神武之所致。含气之类,莫不引领,况臣之心,能无踊跃。
臣前表当与鲜卑猗卢克今年三月都会平阳,会匈羯石勒以三月三日径掩蓟城,大司马博陵公浚受其伪和,为勒所虏,勒势转盛,欲来袭臣。城坞骇惧,志在自守。又猗卢国内欲生奸谋,幸卢警虑,寻皆诛灭。遂使南北顾虑,用愆成举,臣所以泣血宵吟,扼腕长叹者也。勒据襄国,与臣隔山,寇骑朝发,夕及臣城,同恶相求,其徒实繁。自东北八州,勒灭其七,先朝所授,存者唯臣。是以勒朝夕谋虑,以图臣为计,窥伺间隙,寇抄相寻,戎士不得解甲,百姓不得在野。天网虽张,灵泽未及,唯臣孑然与寇为伍。自守则稽聪之诛,进讨则勒袭其后,进退唯谷,首尾狼狈。徒怀愤踊,力不从愿,惭怖征营,痛心疾首,形留所在,神驰寇庭。秋谷既登,胡马已肥,前锋诸军并有至者,臣当首启戎行,身先士卒。臣与二虏,势不并立,聪、勒不枭,臣无归志。庶凭陛下威灵,使微意获展,然后陨首谢国,没而无恨(《晋书·刘琨传》)。
与丞相笺 其六 西晋 · 刘琨
出处:全晋文
焦求虽出塞乡,有文武胆干。苟晞用为陈留太守,独在河南,距当石勒,抚绥有方。琨以求行贝兖州刺史,后闻苟公以李述为兖州。以素论门望,不可与求同日而论。至于胆干,可以处危,权一时之用,李述亦不能及求。而王玄年少,便欲共讨求,琨以求已与玄构隙,便召还。而州界民物,甚不安服述。二千石及文武大姓,连遣信使求刺史。是以遣兄子演代求领兖州事。往年春正月遣诣邺,至是斩王桑走赵固云云。今勒据襄国,逼近邺城,故令演转南。演今住在禀丘,而李述、郤鉴并欲争兖州。或云为苟公所用,或云为明公所用。大寇未殄,而自共寻干戈,此亦大溃也。辄敕演谨自守而已。
与石勒书 西晋 · 刘琨
出处:全晋文
将军诞禀雄姿,勇略自然,大呼于纷扰之中,奋臂于骇乱之际,发迹河朔,席卷兖豫,饮马江淮,折冲汉沔,虽自古名将,未足为谕。所以攻城而不有其人,略地而不有其土,聚徒百万而莫为己用,翕尔云合,忽复星散,周流天下,而无容足之地,百战百胜,而无尺寸之功,将军岂知其然乎?存亡决在得主,成败要在所附;得主则为养兵,附逆则为贼众。义兵虽败,而功业必成;贼众虽克,而终归殄灭。昔赤眉盛于东海,黄巾连带三州,张昌、李辰,僭逆荆、豫,或拥众百万,横逸宇宙。所以一旦败亡者,正以兵出无名,聚而为乱。刘聪父子,戎狄凡才,乘衅肆毒,寇虐人神,杀父害弟,偷窃位号,自古及今,岂有聪比而可以正天下者乎?见将军明鉴灼然,所宜悬了者也。况附聪之弊,渐以彰著,资财不为己用,名位不可得守,有若晨霜秋露,雰雾之气,虽朝凝而夕消,暂见而寻没也。今将军附贼,而望为民主,不亦难乎?将军以天挺之质,威振宇内,择有德而推崇,随时望而归之,勋义堂堂,长享遐贵。背聪则祸除,向主则福至。采纳往诲,翻然改图,天下不足定,蚁寇不足扫。成败之数,有似呼吸,吹之则寒,嘘之则温(已上四句从《十六国春秋》十一补。)。今相授侍中、持节、车骑大将军、领护匈奴中郎将、襄城郡公,总内外之任,兼华戎之号,显封大郡,以表殊能,将军其受之,副远近之望也。自古以来诚无戎人而为帝王者,至于名臣建功业者,则有之矣。今之迟想,盖以天下大乱,当须雄才。遥闻将军攻城野战,合于机神,虽不视兵书,暗与孙、吴同契,所谓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但得精骑五千,以将军之才,何向不摧!至心实事,皆张儒所具(《晋书·载纪·石勒传》,《艺文类聚》二十四,又见《十六国春秋》十一。)。
书贺石勒 西晋 · 王弥
出处:全晋文
公获苟晞而用之,何其神妙?使晞为公左,弥为公右,天下不足定也(《晋书·王弥传》,勒擒苟晞,以为左司马,弥谓勒云云,又《载纪·石勒传》,作伪卑辞使谓勒。《十六国春秋》九作乃以书贺勒,又十一作使贺勒。)。
移檄诸征镇州郡 西晋 · 苟晞
出处:全晋文
天步艰险,祸难殷流,刘元海造逆于汾阴,石世龙阶乱于三魏,荐食畿甸,覆丧邺都,结垒近郊,仍震兖豫,害三刺史,杀二都督,郡守官长,堙没数十,百姓流离,肝脑涂地。晞以虚薄,负荷国重,是以弭节海隅,援枹曹卫。猥被中诏,委以关东,督统诸军,钦承诏命。克今月二日,当西经济黎阳,即日得荥阳太守丁嶷白事,李恽、陈午等救怀诸军与羯大战,皆见破散。怀城已陷,河内太守裴整为贼所执。宿卫阙乏,天子蒙难,宗庙之危,甚于累卵。承问之日,忧叹累息。晞以为先王选建明德,庸以服章,所以藩固王室,无俾城坏。是以舟楫不固,齐桓责楚;襄王逼狄,晋文致讨。夫翼奖皇家,宣力本朝,虽蹈汤火,大义所甘。加诸方牧,俱受荣宠,义同毕力,以报国恩。晞虽不武,首启戎行,秣马裹粮,以俟方镇。凡我同盟,宜同赴救。显立名节,在此行矣(《晋书·苟晞传》,又见《十六国春秋》十一。)。
下令绝刘曜 后赵 · 石勒
出处:全晋文
孤兄弟之奉刘家,人臣之道过矣,若微孤兄弟,岂能南面称朕哉,根基既立,便欲相图,天不助恶,使假手勒准。孤惟事君之体,当资舜求瞽瞍之义,故复推崇令主,齐好如初,何图长恶不悛,杀奉诚之使。帝王之起,复何常邪!赵王赵帝,孤自取之,名号大小,岂其所节邪(《晋书·载纪·石勒传》上,又《十六国春秋》十三。)。
下令论功 后赵 · 石勒
出处:全晋文
自孤起军,十六年于兹矣,文武将士从孤征伐者,莫不蒙犯矢石,备尝艰苦,其在葛陂之役,厥功尤著,宜为赏之先也。若身见存,爵封轻重,随功位为差,死事之孤,赏加一等,庶足以慰答存亡,申孤之心也(《晋书·载纪·石勒传》下,又《十六国春秋》十三。)。
下令起建德殿 后赵 · 石勒
出处:全晋文
去年水出巨材,所在山积,将皇天欲,孤膳修宫宇也。其拟洛阳之太极起建德殿,遣从事中郎任汪帅使工菝五千,采木以供之(《晋书·载纪·石勒传》下,又《十六国春秋》十三。)。
复武乡令 后赵 · 石勒
出处:全晋文
武乡吾之丰沛,万岁之后,魂灵当归之,其复之三世(《晋书·载纪·石勒传》下)。
下书拒石虎等劝称尊号 后赵 · 石勒
出处:全晋文
孤猥以寡德,忝荷崇宠,夙夜战惶,如临深薄,岂可假尊窃号,取讥四方!昔周文以三分之重,犹服事殷朝;小白居一匡之盛,而尊崇周室。况国家道隆殷周,孤德卑二伯哉!其亟止斯议,勿复纷纭,自今敢言,刑兹无赦(《晋书·载纪·石勒传》上,又《十六国春秋》十三。)。
下书采集律令之要 后赵 · 石勒
出处:全晋文
今大乱之后,律令烦滋,其采集律令之要,为施行条制(《晋书·载纪·石勒传》上,又《十六国春秋》十三。)。
下书国人 后赵 · 石勒
出处:全晋文
国人不听报嫂,及在丧婚娶,其烧葬令如本俗(《晋书·载纪·石勒传》下,又《十六国春秋》十三。)。
下书赐陈武妻 后赵 · 石勒
出处:全晋文
昔周之兴也,四乳八子。今武妻一乳四子,可为庆过姬祥,美比曩日,二仪谐畅,和气所致。其赐乳婢一口,谷一百石,杂彩四十匹,庶以肃迎嘉祥(《十六国春秋》十三黎阳人陈武妻一产三男一女,勒下书。又见晋书载纪石勒传下,多始未六句。)。
下书修祖氏坟墓 后赵 · 石勒
出处:全晋文
祖逖屡为边患,逖北州士望也。傥有首丘之思,其下幽州,修祖氏坟墓,为置守冢二家(《晋书·载纪·石勒传》下,又《十六国春秋》十三。)。
下书八座 后赵 · 石勒
出处:全晋文
自今有疑难大事,八座及委丞郎齐诣东堂,诠详平决。其有军国要务须启者,有令仆尚书随局入陈,勿避寒暑昏夜也(《晋书·载纪·石勒传》下,又《十六国春秋》十三。)。
又下书 后赵 · 石勒
出处:全晋文
自今诸有处法,悉依科令,吾所忿戮,怒发中旨者,若德位已高,不宜行《晋书》作“训”罚。或服勤死事之孤,邂逅罹谴,门下皆各列奏之,吾当思择而行也(《晋书·载纪·石勒传》下,又《十六国春秋》十三。)。
下书招贤 后赵 · 石勒
出处:全晋文
令公卿百寮,岁荐贤良方正直言秀异至孝廉清各一人,对策上第者拜议郎,中第中郎,下第郎中,其举人得递相荐引,广招贤之路(《晋书·载纪·石勒传》下,又《十六国春秋》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