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奏议皇太子除服 其一 西晋 · 杜预
出处:全晋文卷四十二
侍中尚书令司空鲁公臣贾充、侍中尚书仆射奉车都尉大梁侯臣卢钦、尚书新沓伯臣山涛、尚书奉车都尉平春侯臣胡威、尚书剧阳子臣魏舒、司尚书堂阳子臣石鉴、尚书丰乐亭侯臣杜预稽首言:礼官参议博士张靖等议,以为「孝文权制三十六日之服,以日易月,道有污隆,礼不得全,皇太子亦宜割情除服」。博士陈逵等议,以为「三年之丧,人子所以自尽,故圣人制礼,自上达下。是以今制,将吏诸遭父母丧,皆假宁二十五月。敦崇孝道,所以风化天下。皇太子至孝著于内,而衰服于外,非礼所为称情者也。宜其不除」。
臣钦、臣舒、臣预谨案靖、逵等议,各见所学之一端,未晓帝者居丧古今之通礼也。自上及下,尊卑贵贱,物有其宜。故礼有以多为贵者,有以少为贵者,有以高为贵者,有以下为贵者,唯其称也。不然,则本末不经,行之不远。天子之与群臣,虽不之情若一,而所居之宜实异,故礼不得同。《易》曰:「上古之世丧期无数」。《虞书》称「三载四海遏密八音」,其后无文。至周公曰,乃称「殷之高宗闇三年不言」。其传曰:「谅,信也;闇,默也」。下逮五百余岁,而子张疑之,以问仲尼。仲尼答云:「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群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周景王有后、世子之丧,既葬除丧而乐。晋叔向讥之曰:「三年之丧,虽贵遂服,礼也。王虽弗遂,宴乐已早,亦非礼也」。此皆天子丧事见于古文者也。称高宗不云服丧三年,而云谅闇三年,此释服心丧之文也。讥景王不讥其除丧,而讥其宴乐已早,明既葬应除,而违谅闇之节也。尧崩,舜谅闇三年,故称遏密八音。由此言之,天子居丧,齐斩之制,菲杖绖带,当遂其服。既葬而除,谅闇以终之,三年无改父之道,故百官总己听于冢宰。丧服已除,故称不言之美,明不复寝苫枕土,以荒大政也。《礼记》:「三年之丧,自天子达」。又云:「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又云:「无衰丧车皆无等。此通谓天子居丧,衣服之节同于凡人,心丧之礼终于三年,亦无服丧三年之文。然继体之君,犯多荒宁。自从废谅闇之制,至令高宗擅名于往代,子张致疑于当时,此乃贤圣所以为讥,非讥天子不以服终丧也。
秦燔书籍,率意而行,亢上抑下。汉祖草创,因而不革。乃至率天下皆终重服,旦夕哀临,经罹寒暑,禁塞嫁聚饮酒食肉,制不称情。是以孝文遣诏,敛毕便葬,葬毕制红示覃之除。虽不合高宗谅闇之遣,近于古典,故传之后嗣。于时预修陵庙,故敛葬得在浃辰之内,因以定制。近至明帝,存无陵寝,五旬乃葬,安在三十六日。此当时经学疏略,不师前圣之病也。魏氏革命,以既葬为节,合于古典,然不垂心谅闇,同讥前代。自泰始开元,陛下追尊谅闇之礼,慎终居笃,允臻古制,超绝于殷宗,天下歌德,诚非靖等所能原本也。
天子诸侯之礼,当以具矣。诸侯恶其害己而削其籍,今其存者唯《士丧》一篇,戴圣之记杂错其间,亦难以取正。天子之位至尊,万机之政至大,群臣之众至广,不同之于凡人。故大行既葬,祔祭于庙,则因疏而除之。己不除则群臣莫敢除,故屈己以除之。而谅闇以终制,天下之人皆曰我王之仁也。屈己以从宜,皆曰我王之孝也。既除而心丧,我王犹若此之笃也。凡等臣子,亦焉得不自勉以崇礼!此乃圣制移风易俗之本,高宗所以致雍熙,岂惟衰裳而已哉!
若如难者,更以权制自居,疑于屈伸厌降,欲以职事为断,则父在为母期,父卒三年,此以至亲屈于至尊之义也。出母之丧,以至亲为属,而长子不得有制,体尊之义,升降皆从,不敢独也。《礼》:诸子之职,掌国子之倅。国有事则帅国子而致之太子,惟所用之。《传》曰:「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监国」。不无事矣。《丧服》,母为长子,妻为夫,妾为主,皆三年。内宫之主,可谓无事?揆度汉制,孝文之丧,红示覃既毕,孝景即吉于末央,薄后、窦后必不得齐斩于别宫,此可知也。况皇太子配贰之至尊,与国为体,固宜远遵古礼,近同时制,屈除以宽诸下,协一代之成典。君子之于礼,有直而行,曲而报;有经而等,有顺而去之,存诸内而已。礼云非玉帛之谓,丧云唯衰麻之谓乎?此既臣等所谓经制大义,且即实近言,亦有不安。今皇太子至孝蒸蒸,发于自然,号咷之慕,匍匐殡宫,大行既奠,往而不反,必想像平故,徬徨寝殿。若不变从谅闇,则东宫臣仆,义不释服。此为永福官属,当独衰麻从事,出入殿省,亦难以继。今将吏虽蒙同二十五月之事宁,至于大臣,亦夺其制。昔翟方进自以身为汉相,居丧三十六日,不敢逾国典,而况于皇太子?臣等以为皇太子宜如前奏,除服谅闇终制(《晋书·礼志中》,又略见《通典》八十,又八十二)。
赐王宏谷传(十月丙子)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三
朕惟人食之急,而惧天时水旱之运,夙夜警戒,念在于农。虽诏书屡下,敕厉殷勤,犹恐百姓废惰以捐生植之功。而刺史、二千石、百里长吏未能尽勤,至使地有遗利而人有馀力,每思闻监司纠举能不,将行其赏罚,以明沮劝。今司隶校尉石鉴上汲郡太守王宏勤恤百姓,导化有方,督劝开荒五千馀顷,而熟田常课顷亩不减。比年普饥,人食不足,而宏郡界独无匮乏,可谓能矣。其赐宏谷千斛,布告天下,咸使闻知(《晋书·良吏·王宏传》,又见《食货志》。)。
遣石鉴归田诏(太康初)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六
昔云中守魏尚以斩首不实受刑,武牙将军田顺以诈增虏获自杀,诬罔败法,古今所疾。鉴备大臣,吾所取信。往者西事,公欺朝廷,以败为得,竟不推究。中间黜免未久,寻复授用,冀能补过,而乃与下同诈。所谓大臣,义得尔乎!有司奏是也。顾未忍耳。今遣归田里,终身不得复用,勿削爵土也(《晋书·石鉴传》)。
奏驳介登贬秩居官事 西晋 · 李重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三
臣闻立法垂制,所以齐众检邪,非必曲寻事情,而理无所遗也。故所滞者寡,而所济者众。今如登郡比者多,若听其贬秩居官,动为准例,惧庸才负远,必有黩货之累,非所以肃清王化,辑宁殊域也。臣愚以为宜听鉴所上,先召登还,且使体例有常,不为远近异制(《晋书·李重传》。司隶校尉石鉴奏郁林太守介登役使所监,求召还。尚书荀恺以为远郡非人情所乐,奏登贬秩居官,重驳云云)。
羊祜杜预优劣论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九五、《咸平集》卷一一
锡尝读晋史,美羊祜、杜预。二贤名迹,可得而论之。其智略各有纵横,而声誉不相上下。然羊公之善,颇优于元凯。何以明之?预之才略有馀,而恩信不书于祜。祜镇南方,境邻吴土,与吴交兵,克日方战,不尚谲诈之计,不为掩袭之利。敌人死于阵者,歛以还之;敌人拘于晋者,礼以遣之。祜之用兵,惠如时雨。孙皓暴侈,人有离心,祜乃以恩敌怨也,以信敌无信也。祜之得机,乃恩胜信取之时也。故石城以西为晋有,吴民感惠,不称祜名,馈药军中,陆抗无猜。何诚信若是之昭著!求诸名将,古无其俦。既掠吴人之谷,以缣偿之;既猎吴人之境,以禽还之。盖欲促其归晋之心,而示其大信也。吴中将帅,果率部曲来降;吴中黎民,果以家属而至。惜其经略已就,表陈密谋,而执政多违,厥功弗集。书其寝疾,朝廷就问其计画。洎汉渚歼良,吴都罢市,仰岘山以流涕。何其遗爱,最厚于民。锡谓祜乃尧、舜之臣,非晋武之臣也。尝举杜预,以代其曾;预承成绩,克平南夏。然预之多才,罕有其比。当其独排舆论,造成孟津之梁;率用机心,制就周庙之器。撰历以正于天度,详刑雅合于国典。定考课之法,丰殖货之利。虏人寇陇,先见已陈于石鉴;匈奴犯边,定计预徵于省闼。茍非奇士,孰与于此?书代羊祜,弥见其才。张正乃吴之名将也,中我反间之术;孙歆乃吴之都督也,畏我飞渡之兵。孙皓既平,江汉怀德。于时简练武离,修立泮宫,颇与开设庠序,轻裘缓带,风流之不亚也。疏沅湘之流,通零桂之漕,水利甚博,土人怀之,与夫垦田备边,实相侔也。留精麟史,撰集《图》、《例》,虽郤谷敦诗说礼,安可比也!自古名将,鲜有全能,或大略有馀而细行不足。祜既慎密,预亦恭谨。祜焚稿以自慎,预献赂以免祸。功名磊落,善始令终。比于知曹爽之必诛,不就其辟;知和逌之见斥,能以智免,祜又多焉。所惜者羊公有知人之鉴,得进贤之名;而元凯但知立碑岘山,垂名后世,不能简拔一士,裨于国朝。以是论之,优劣可见矣。
传度谢恩表文 南宋 · 白玉蟾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五七、《海琼白真人语录》卷一
高上神霄玉清府雷霆令、统五雷将兵、提领雷霆都司鬼神公事臣玉蟾言:以今月十五日伏为上清太华丹景吏、神霄玉府西台令、行仙都风雷判官臣彭㭒,上清大洞玄都三景法师、太乙雷霆典者、九灵飞步仙官、签书诸司法院鬼神公事臣留元长,太上正一盟威法师、充驱邪院判官、南昌典者、九灵飞步仙官、兼管雷霆都司鬼神公事臣林伯谦,太上三五都功职箓、神霄玉府右侍经臣潘常吉,太上三五都功职箓、神霄玉府右侍经臣周希清,太上三五都功法箓弟子、奉行天心正法驱邪院判官、兼干五雷使院事臣胡士简,太上正一盟威法师、行上清混元天心五雷大法、差充主管驱邪院事兼雷霆都司事臣罗致大,太上三五都功、紫虚阳光秘箓弟子、行上清北极天心正法、金阙内台鍊度典者、驱邪院右判官臣陈守默,太上正一盟威法师、行灵宝天心玉晨五雷大法、九灵飞步仙官、主管驱邪黄箓院事臣庄致柔等,臣付以道法,奏准玉格,注授前件差遣,即日具表,恭诣阙庭,称谢天恩者。伏以法有正传,幸相承于师训;职无虚授,期仰答于天恩。敢因拜贶之私,辄控由中之悃。臣等蟪蛄如幻,蝼蚁何知。忝编中国之氓,实出大钧之造。仰乾坤之覆载,荷日月之照临。坐食怀惭,奚功及物。深惟旷劫,以迨今生,粤有此身,而迄兹际。三恶不善,杀、盗、邪淫;六根无明,贪、嗔、痴、爱。罪洪如海,业重于山。赖上真开忏谢之门,使至蠢有披陈之路。既与原已往之咎,复为弭未萌之灾。更昧皈依,实负陶铸。夙缘契道,遇神霄五雷之书;凡质希仙,受太上九灵之旨。故得掌心握印,笔下飞符。役使风霆,区别人鬼。济生度死,辅正除邪。岂堕身于尘坌之间,敢飞步于魁罡之上。古来传授,今故奉行。内鍊刀圭,外储功行。体天行化,佐国救民。恭惟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长生大帝陛下,道大难名,德博而溥。群生父母,王界月师。端九旒于万气之先,御八极于太空之表。慈悲济世,方便度人。臣剡牍东台,厕员西府。讲分符破券之典,效歃血饮丹之仪。誓领将吏,以立殊勋。全赖符图,而阐大教。渊衷俯鉴,真荫潜孚。愿清海岳之埃,而锁妖魔之洞。庶辟虚无之阃,再扬正一之风。干冒天威,遵禀帝命。如蒙覆护,俾遂设施。体未洞真,胎气更资于玉气;神其入妙,心天允合于璇天。臣等谨具表奏以闻。诚惶诚恐,顿首稽首再拜谨言。太岁戊寅嘉定十一年十月。日,具位臣玉蟾表奏。
又赠李立之 明末清初 · 赵希逸
出处:竹阴先生集卷之十
偪侧何偪侧,城西咫尺阻城北。
朝来揽明镜,暗喜眉间有黄色。
忽闻华盖枉比邻,骑马出门披荆棘。
炯对冰壶涤烦襟,相视一笑心自得。
流辈中词林伯,笔锋下千钧力。
盛唐诗格正始音,杨王才调富清识。
自叹中酒豪兴颠,醉言不怖醒者传。
佩玉长裾不利趋,穷达在我宁关天。
幸蒙夫君许知己,往往讨怀相自怜。
赠我清篇动哀玉,一唱三叹神悽然。
芳园桃李何处开,斗靡摇艳东风年。
唯有溪边松下石,醉后可供支头眠。
囊中羞涩不须道,请君莫许留一钱。
宋明甫室内挽 明末清初 · 权諰
五言排律 押尤韵 出处:炭翁先生集卷之二
君子儒林伯,先公第一流。
淑人元懿惠,妇行本徽柔。
在室承嘉训,于归耐好逑。
族人仁闻溢,闺壸德音休。
景德知天保,中身遽寿遒。
叩盆悲断瑟,呼树奈凄飂。
哿矣乘龙喜,哀兹泣镜愁。
秪吟三两句,敬慰九泉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