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郑玄解《尚书》违失事因 孙吴 · 虞翻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八
臣闻周公制礼以辨上下,孔子曰「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是故尊君卑臣,礼之大司也。
伏见故征士北海郑玄所注《尚书》,以顾命康王执瑁,古「月」似「同」,从误作「同」,既不觉定,复训为「杯」,谓之酒杯;
成王疾困凭几,洮沬为濯,以为瀚衣成事,「洮」字虚,更作「濯」,以从其非;
又古大篆「□」字读当为「」,古「」、「□」同字,而以为昧;
分北三苗,「北」古「别」字,又训北,言北犹别也。
若此之类,诚可怪也。
玉人职曰:「天子执瑁以朝诸侯,谓之酒杯;
天子沬面,谓之瀚衣」。
古篆「□」字,反以为昧,甚违不知盖阙之义。
于此数事,误莫大焉。
宜命学官定此三事。
马融训注亦以为同者大同天下,今经益「金」就作「铜」字,诂训言天子副玺,虽皆不得,犹愈于
然此不定,臣没之后,而奋乎百世,虽世有知者,怀谦莫或奏正,又所注五经,违义尤甚者百六十七事,不可不正。
行乎学校,传乎将来,臣窃耻之(《吴志·虞翻传》注引《别传》)
王侯在丧袭爵议 曹魏 · 王肃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三
尚书奏以故汉献帝嫡孙杜氏乡侯刘康袭爵,假授使者拜授,素服夺情议。
案《周礼》:「天子公卿诸侯,吉服皆玄冕朱裹,玄衣纁裳;
有丧凶则变之,麻冕黼裳。
邦君麻冕黼裳」。
云麻冕者,则素冕,麻不加采色。
又变其裳,亦非纯吉,亦不纯凶。
汉氏承秦,改六冕之制,以玄冠绛衣一服而已。
有丧凶之事,则变吉服,以从简易。
诸王薨,遣使者拜嗣子为王,则玄冠衰绖,服素以承诏命,事讫然后反丧服。
考之前典,则差《周书》,论之汉室,则合常制。
王肃议,尊者临卑,不制缞麻,故为之素服。
处三年丧,在缞绖之中。
若因丧以命之,则无复素服,若以尊崇王命,则吉服以拜授。
案《尚书》:「康王受策命,吉服而受之。
事毕,又以吉服出应门内,以命诸侯。
皆出,然后王释冕服」。
故臣以为诸侯受天子之命宜以吉服,又《礼》:「处三年之丧,而当除父兄之丧服。
除服卒事,然后反丧服」。
则受天子命者,亦宜服其命服,使者出,反丧服,即位而哭,即合于礼,又合人情。
诏从之(《通典》七十二)
考课议 曹魏 · 崔林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九
案周官考课,其文备矣,自康王以下,遂以陵迟,此即考课之法存乎其人也。
及汉之季,其失岂在乎佐吏之职不密哉?
方今军旅或猥或卒,备之以科条,申之以内外,增减无常,固难一矣。
且万目不张举其纲,众毛不整振其领。
皋陶仕虞,伊尹臣殷,不仁者远。
五帝三王未必如一,而各以治乱,《易》曰:「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太祖随宜设辟,以遗来今,不患不法古也。
以为今之制度,不为疏阔,惟在守一勿失而已。
若朝臣能任仲山甫之重,式是百辟,则孰敢不肃(《魏志·崔林传》)
南省试策(四)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六、《欧阳文忠公集》卷七五
问:粤若姬氏,肇自邰封,佐尧而为农师,居豳成于王业。
绵绵之瓞,本仁积功;
膴膴之原,聿来胥宇。
逮文、武之景化,被岐、镐之故区,继圣嗣兴,定命攸厚。
相兹河洛之宅,求乎天地之中,涧、瀍之间,风雨所会,在《礼》也载土圭之法,于《书》也兆龟墨之祥。
逖观献卜之文,显著徙都之事。
何乃丘明作《传》,康王有酆宫之朝;
杜预垂言,平王东周之始?
岂先后之殊致,将方策之失传?
矧又奉春始谋,极谈秦地之固;
孟坚能赋,颇析西宾之问。
建邦之利,折理奚长?
谅兹俊髦,精于经传,敷言条对,勿尚猥并。
对:肇祖乎后稷,以至乎赧王,流德而深厚者,莫大乎西周
始封乎邰土,卒终于洛都,因世而相宅者,逮历乎七百。
方策之所并载,诗颂之所歌舞,可略而谈也。
若乃武王在镐,继文而有声;
周公践祚,相成而负扆。
即神皋以开壤,据涧、瀍之上游,是为洛都,以徙周邑。
然而丘明作《传》,康王有酆宫之朝;
杜预垂言,平王东周之始。
此策所以疑而问者。
得非洛之初营,周都既定,但迁九鼎,以居其中,及周德之下衰,始平王之东徙?
迹先后之可见,非方策之失传也。
夫守金城之府,据绕霤之,扼关中之形势者,彊秦之兴也,此奉春以是建策而为高皇说也。
因土圭之影,迹宗周之旧,当天下而宅中者,东汉之盛也,此孟坚之所以因赋而光武之业也。
夫圮耿徙亳,成汤非一而理;
在岐居镐,姬氏不共邑而兴。
世之盛衰,顾德薄厚而已,又乌称建邦之利哉?
故东西二都,皆两汉由之而兴废也。
谨对。
谢留守文侍中 北宋 · 刘攽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一、《彭城集》卷三一
伏念某樗散之质,瓠落无庸,早繄陶冶之和,密预丹青之化。
起于病废,仍沐选抡。
以斗筲致寇之材,滥虎竹专城之寄。
赐而不德,固元宰之休风;
眷言所归,抑小人之素愿。
属章绶之攸系,趋门阑而靡谐。
仰惟居守别都,惇树宽教,吉祥止止,启处休休。
恭惟某官道茂天经,量兼人杰,纯固所以干国,渊潜足以礼神。
思致君乎勋华,独比德于伊管。
伯始佐汉,天下美其中庸
吉甫在周,万邦宪其文武
盖唐尧咨四岳以共治,康王敕三后乎保釐。
夫帝皇之模,岂不同条而共贯;
中外之任,固将均逸而优劳。
方咏《衮衣》之诗,复下玉堂之策。
诗考后序 南宋 · 王应麟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深宁先生文抄摭馀编》卷二、《诗考》卷末、《经义考》卷一○九、《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一四二
诗四家异同,唯《韩诗》略见于《释文》,而《鲁》、《齐》无所考。
刘向《列女传》谓蔡人妻作《芣苢》,周南大夫妻作《汝坟》,申人女作《行露》,卫宣夫人作《邶·柏舟》,定姜送妇作《燕燕》,黎庄公夫人及其傅母作《式微》,庄傅母作《硕人》,息夫人作《大车》。
《新序》谓伋之傅母作《二子乘舟》,寿闵其兄作忧思之诗,《黍离》是也。
楚元王受《诗》于浮邱伯
乃元王之孙,所述盖《鲁诗》也。
郑康成注《礼记》,以「于嗟乎驺虞」为叹仁人;
以《燕燕》为定姜之诗;
以「及申」为仲山甫申伯
以商为宋诗;
「维鹈在梁」,以不濡其翼为才;
「上天之」读曰「栽」;
「至于汤齐」读为「跻」;
注《周礼》云「甸」读与「惟禹陈之」之「陈」同。
康成张恭祖受《韩诗》,注《礼》之时,未得《毛传》,所述盖《韩诗》也。
贾谊谓驺,文王之囿;
虞,虞官也。
欧阳子从之。
韦昭注《国语》,谓《采菽》王赐诸侯命服之乐,《黍苗》道召伯述职劳来诸侯,与朱子《集传》合。
太史公以「薄伐猃狁,至于太原」,「出舆彭彭,城彼朔方」为周襄王时之诗。
班固谓「靡室靡家」之诗懿王时作,「城彼朔方」之诗宣王时作。
《白虎通》以《相鼠》为妻谏夫之诗,赵岐以《小弁》为伯奇之诗。
汉儒言诗,其说不一如此。
《关雎》正《风》之始也,《鲁》、《齐》、《韩》以为康王政衰之诗,扬子云「伤始乱」。
《鹿鸣》,正《雅》之始也,太史公云「仁义陵迟,《鹿鸣》刺焉」。
圣人删诗,岂以刺诗冠《风》《雅》之首哉?
扬子又云:正考甫常睎尹吉甫矣,公子奚斯常睎正考甫矣。
正考甫得《商颂》而以为作《商颂》,奚斯新庙而以为作《鲁颂》。
此皆先儒所不取。
许叔重《说文》谓其称《诗》毛氏皆古文也,而字多与今《诗》异。
岂《诗》之文亦如《书》之有古今欤?
并缀而录之,伯厚甫后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