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刁协(四年) 东晋 · 晋元帝
 出处:全晋文卷八
知难而退,诚合兵家之言。
然小贼虽狡猾,故成擒耳,未战而退,先自摧衄,亦古之所忌。
且邵存已据战垒,威势既振,不可退一步也(《晋书·蔡豹传》)
奏请缓征徐龛 东晋 · 刁协
 出处:全晋文
臣等伏思淮北征军,已失不速,今方盛暑,冒涉山险,山人便弓弩,习土俗,一人守阨,百夫不当。
且运漕至难,一朝粮乏,非复智力所能防御也。
书》云宁致人,不致于人。
宜顿兵所在,深壁固垒,至秋不了,乃进大军(《晋书·蔡豹传》。尚书令刁协奏。)
礼记正义序 隋末唐初 · 孔颖达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六
夫礼者。
经天纬地。
本之则大一之初。
原始要终。
体之乃人情之欲。
夫人上资六气。
下乘四序。
赋清浊以醇醨
感阴阳而迁变。
故曰人生而静。
天之性也。
感物而动。
性之欲也。
喜怒哀乐之志。
于是乎生。
动静爱恶之心。
于是乎在。
精粹者虽复凝然不动。
浮躁者实亦无所不为。
是以古先圣王。
鉴其若此。
欲保之以正直。
纳之于德义。
襄陵之浸。
修堤防以制之。
覂驾之马。
设衔策以驱之。
故乃上法圆象。
下参方载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然飞走之伦。
皆有怀于嗜欲。
则鸿荒之世。
非无心于性情。
燔黍则大享之滥觞。
土鼓乃云门之拳石。
冠冕饰于轩初。
玉帛朝于虞始。
夏商革命。
损益可知。
文武重光。
典章斯备。
洎乎姬旦负扆临朝。
述曲礼以节威仪。
制周礼而经邦国。
礼者体也履也。
郁郁乎文哉。
三百三千。
于斯为盛。
纲纪万事。
彫琢六情。
非彼日月。
照大明于寰宇。
类此松筠。
负贞心于霜雪。
顺之则宗祏固。
社稷宁。
君臣序。
朝廷正。
逆之则纪纲废。
政教烦。
阴阳错于上。
人神怨于下。
故曰人之所生。
礼为大也。
非礼无以事天地之神。
辨君臣长幼之位。
是礼之时义大矣哉。
周昭王南征之后。
彝伦渐坏。
彗星东出之际。
宪章遂泯。
夫子虽定礼正乐。
颓纲暂理。
而国异家殊。
异端并作。
画蛇之说。
文擅于纵横。
非马之谈。
辩离于坚白。
暨乎道丧两楹。
义乖四术。
上自游夏之初。
下终秦汉之际。
其间岐涂诡说。
虽纷然竞起。
而馀风曩烈。
亦时或独存。
于是博物通人。
知今温古。
考前代之宪章。
参当时之得失。
是以所见。
各记旧闻。
错总鸠聚
以类相附。
礼记之目。
于是乎在。
去圣逾远。
异端渐扇。
故大小二戴
共氏而分门。
王郑两家。
同经而异注。
爰从晋宋。
逮于周隋。
其传礼业者。
江左尤盛。
其为义疏者。
南人有贺循贺玚庾蔚崔灵恩沈重宣皇甫侃等。
北人有徐道明李业兴李宝鼎侯聪熊安生等。
其见于世者。
唯皇熊二家而已。
熊则违背本经。
多引外义。
犹之楚而北行。
马虽疾而去逾远矣。
又欲释经文。
唯聚难义
犹治丝而棼之。
手虽繁而丝益乱也。
皇氏虽章句详正。
微稍繁广。
又既遵郑氏。
乃时乖郑义。
此是木落不归其本。
狐死不首其邱。
此皆二家之弊。
未为得也。
然以熊比皇。
皇氏胜矣。
虽体例既别。
不可因循。
今奉敕删理。
仍据皇氏以为本。
其有不备。
以熊氏补焉。
必取文證详悉。
义理精审。
剪其繁芜。
撮其机要。
恐独见肤浅。
不敢自专。
谨与中散大夫国子司业朱子奢国子助教臣李善信守太学博士臣贾公彦太常博士士宣王东閤祭酒臣范义頵王参军事臣张权等对共量定
至十六年。
又奉敕与前修疏人及儒林郎太学助教云骑尉臣周元达儒林郎四门助教云骑尉臣赵君赞儒林郎四门助教云骑尉臣王士雄等对敕使赵宏智覆更详审。
为之正义。
凡成七十卷。
庶能光赞大猷。
垂法后进。
故叙其意义。
列之云尔。
故推诚保德功臣金紫光禄大夫太子少傅致仕上柱国天水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二百户食实封一千户赵公墓志铭(并序 景祐五年十二月 北宋 · 尹洙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八、《河南先生文集》卷一三
公讳稹,字表微单父人
少好学,持心固坚,得章句义,辄早夜以思,不少懈。
犹自以不足,乃之四方,从贤俊游。
喜为文辞,卒以勤成其业。
年二十六,举进士,一上中第。
平定军判官,再调台州军事推官,荐其行能者数十人。
大理寺丞,知苏州昆山县,通判楚州
殿中丞、知通州
召归,同判宗正寺,赐五品服,枢密直学士李公浚荐公端厚,可任以事,擢为监察御史
殿中侍御史侍御史,历判登闻鼓院开封府判官判三司开拆司
车驾西祀,为东京留守推官
咸以持法谨重为人称。
大中祥符五年,迁兵部员外郎益州路转运使,赐三品服。
入谢,真宗顾曰:「天下久平,然郡县事朕宜闻。
蜀最远,民富侈,吏易以扰,是尤欲闻者。
卿朴忠,当无少隐,凡事有更署者,具录卿意,无署名位,附常所奏章以来,朕为卿行之」。
公至部,事无细大,悉心以陈,至有一日章数上,皆优报焉。
邛州蒲江劫盗不得,反系平民十馀人掠笞,咸使强服,又合其辞,若无可疑者。
公行部,意其自诬,驰入县狱考状,尽得其冤,即出之,置县吏于法。
云南蛮扰,焚泸州淯井监,诏发兵诛之,器械粮饷皆逆以办。
事宁,以劳迁工部郎中
代还,兼侍御史知杂事、同判流内铨
奉诏详定民吏负官之物稽期者,公审其无欺状者尽除之。
三司盐铁副使
天禧二年成都守当代,宰相列上近臣名三四,皆不称旨。
或举公姓名,帝曰:「赵某固可用」。
擢为右谏议大夫、充集贤院学士、知益州
度支市锦六千,公召工较其日力,岁止千馀疋,乃以千数上供焉。
就移知同州
左谏议大夫给事中,徙凤翔、京兆二府
使契丹还,迁工部侍郎,加枢密直学士、知并州,进刑部侍郎
上雅知公为先帝所信任,且倚耆德,为朝廷重,乃拜枢密副使
明道元年,进吏部
二年,拜尚书左丞、知河中府
景祐四年,拜吏部尚书
五年,以疾请老。
九月,拜太子少傅致仕。
十一月一日,薨于河中,年七十六。
公性笃厚,与人语,言必诚尽,无一外饰。
虽年位尊显,不自为贵,士子贱微者,皆与之钧礼。
为政尚宽,凡处事,要其归不害于礼,而未尝立异见以名己功,用是天子器之,以为可任大事,在位者交称其笃厚焉。
夫公之先世,以儒名其家,然无显者。
及公之贵,曾祖赓赠太保,曾祖妣刘氏追封京兆郡太夫人
祖修己赠太傅,祖妣朱氏追封河南郡太夫人
考晟赠太师,妣孙氏追封洛阳郡太夫人
娶田氏,封京兆郡君,先公亡。
子男七人:士安、士宗、士宁、士宏、士宇、士宣、士宾,俱以荫补官。
士安、士宗、士宇、士宣皆早亡,士宁今为太子右赞善大夫,士宏大理评事,士宾秘书省校书郎
女六人,长适职方员外郎晁宗藻,次适秘书省校书郎袁涉,次适晁氏,次适大理评事南仲,次秘书丞梁坚,次右班殿直朱融。
今存惟晁氏、李氏妇。
孙男二人:仲达太常寺太祝
仲逵,奉礼郎
孙女八人,皆士族。
公薨年十二月,嗣子奉公之丧,葬河南万安山之原。
自初薨,凡三十九日而葬,葬速,故赠谥之典未及焉。
铭曰:
孤卿六官,百工之式,公寔职之。
天子万机,百官是维,公实毗之。
五福之厚,既德而寿,公实有之。
万安之阴,考龟已定,公实命之。
既封而崇,既固而完,公其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