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黎阳山赋 其二 东汉末 · 刘桢
押微韵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五
良游未厌,白日潜晖(《文选·谢叔源游西池诗》注)。
岁暮赋 西晋 · 陆云
出处:全晋文
余祗役京邑,载离永久。永宁二年春,忝宠北郡;其夏又转大将军右司马于邺都。自去故乡,荏苒六年,惟姑与姊,仍见背弃。衔痛万里,哀思伤毒,而日月逝速,岁聿云暮。感万物之既改,瞻天地而伤怀,乃作赋以言情焉。
夫何乾行之变通兮,昏明迭而载路。羡飞辔之远御兮,腾六龙于天步。时赴节而渐流兮,气移数而改度。挥促节于短日兮,振修策于长夜。运攸忽其既周兮,岁冉冉而告暮。变棘心之柔风兮,滋丰草之湛露。玄晖邈以峻服兮,黄裳皓而振素。
于是颛顼御时,玄冥统官。天庙既底,日月贞观。沦重阳于潜户兮,徵积阴于司寒。日回天以灭景兮,冲渊而无澜。坚冰涸于川底兮,白雪陨于云端。普区宇之瘁景兮,频万物之衰颜。时凛戾其可悲兮,气萧索而伤心。凄风怆其鸣条兮,落叶翻而洒林。兽藏丘而绝迹兮,鸟攀木而栖音。山振枯于曾岭兮,民怀惨于重襟。
寒与暑其代谢兮,年冉冉其将老。丰颜晔而朝□兮,玄发粲其夕皓。感芳华之志学兮,悲时暮而难考。远图逝而辞怀兮,密思集而盈抱。羡厚德之溥载兮,嘉丰化之大造。恨盛来之苦晏兮,悲衰至之常蚤。指晞露而怵心兮,衍死生于靡草。
蒙时来之嘉运兮,游上京而凯入。委乘辂于紫宫兮,剖金虎而底邑。凭台光之发晖兮,荷宠灵而来集。望故畴之迥辽兮,溯南风而颓泣。长叹息而永怀兮,感逝物而伤悲。哀年岁之攸往兮,伊行人之思归。结隆思于朝日兮,缀永念于纪晖。表寸阴而贞吝兮,盼盈尺其若遗。
嗟我行之久永兮,何归途之芒芒。憩遵渚于□川兮,眄攸逝于江湘。处孝敬于神丘兮,结祗慕于惟桑。瞻山川而物存兮,思六亲而人亡。问仁姑而背世兮,及伯姊而沦丧。寻馀踪于空宇兮,想绝景于遗堂。悲山林之杳蔼兮,痛华构之丘荒。
靖深情以遐慕兮,思缠绵而怀楚。涕垂颐以交颓兮,哀凌心而洞骇。神寻路而窘逝兮,嚬蹙乎其所。心悠悠其若悬兮,音既绝而复举。悲人生之有终兮,何天造而罔极!仰悲谷之方中兮,顾悬车而日昃。百年迅于分嘘兮,千岁疾于一息。咏大椿之万祀兮,同蟪蛄于未识。岁难停而易逝兮,情艰多而泰寡。年有来而弃予兮,时无算而非我(《文选》谢叔源《游西池诗》注。)。祗生心于日顺兮,虽呼翕其难假。摄贰生于逆旅兮,欲掩留其焉可?
彼鉴寐之有时兮,亦始卒之固然。舒远怀于千载兮,怅同感乎中山。鉴通人之炯戒兮,惧晏平之达言。启贞心以自责兮,览遗籍而问道。亮爽鸠之毁徂兮,故营丘之有绍。在吾侪之陋心兮,岂取乐于东表?苟长生而自得兮,将奚待而有犬。考大德于天地兮,知斯言之益矫(本集。又略见《艺文类聚》三,《文选》谢叔源《游西池诗》注,《初学记》三,《御览》二十七。)。
殷祭议 东晋 · 谢混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三
殷无定日,考时致敬,且礼意尚简。去年十月祠,虽于日有差,而情典允备,宜仍以为正(《宋书·礼志》三,谢混、刘瑾议。)。
上表自陈 东晋 · 司马休之
出处:全晋文卷十五
臣闻运不常一,治乱代有,阳九既谢,圯终则泰。昔篡臣肆逆,皇纲绝纽,卜世未改,鼎祚再隆。太尉臣裕威武明断,首建义旗,除荡元凶,皇居反正。布衣匹夫,匡复社稷,南剿卢循,北定广固,千载以来,功无与等。由是四海归美,朝野推崇。既位穷台牧,权倾人主,不能以道处功,恃宠骄溢。自以酬赏既极,便情在无上,刑戮逆滥,政用暴苛。问鼎之迹日彰,人臣之礼顿缺。陛下四时膳御,触事县空,宫省供奉,十不一在。皇后寝疾之际,汤药不周,手与家书,多所求告。皆是朝士共所闻见,莫不伤怀愤叹,口不敢言。前扬州刺史元显第五息法兴,桓玄之衅,逃远于外,王路既开,始得归本。太傅之胤,绝而复兴,凡在有怀,谁不感庆。裕吞噬之心,不避轻重,以法兴聪敏明慧,必为民望所归,芳兰既茂,内怀憎恶,乃妄扇异言,无罪即戮。大司马臣德文及王妃公主,情计切逼,并狼狈请命。逆肆祸毒,誓不矜许,冤酷之痛,感动行路。自以地卑位重,荷恩崇大,乃以庶孽与德文嫡婚,致兹非偶,实由威逼。故卫将军刘毅、右将军刘藩、前将军诸葛长民、尚书仆射谢混、南蛮校尉郗僧施,或盛勋德胤,令望在身,皆社稷辅弼,协赞所寄,无罪无辜,一旦夷灭。猜忍之性,终古所希。
臣自惟门户衰破,赖之获存,皇家所重,终古难匹。是以公私归冯,事尽祗顺。再授荆州,辄苦陈告,自以才弱位隆,不宜久荷分陕,屡求解任,必不见听。前经携侍老母,半家俱西,凡诸子侄,悉留京辇。臣兄子谯王文思,虽年少常人,粗免咎悔,性好交游,未知防远,群丑交构,为其风声。裕遂剪戮人士,远送文思。臣顺其此旨,表送章节,请废文思,改袭大宗,遣息文宝送女东归。自谓推诚奉顺,理不过此。岂意裕苞藏祸心,遂见讨伐,加恶文思,构生众衅。群小之言,远近噂𠴲,而臣纯愚,暗信必谓不然。寻臣府司马张茂度狼狈东归,南平太守檀范之复以此月三日委郡叛逆,寻有审问,东军已上。裕今此举,非有怨憎,正以臣王室之干,位居藩岳,时贤既尽,唯臣独存,规以剪灭,成其篡杀。镇北将军臣宗之、青州刺史臣敬宣,并是裕所深忌惮,欲以次除荡,然后倾移天日,于事可易。
今荆、雍义徒,不召而集,子来之众,其会如林,岂臣无德所能绥致。盖七庙之灵,理贯幽显。辄授文思振武将军、南郡太守,宗之子竟陵太守鲁轨进号辅国将军。臣今与宗之亲御大众,出据江津,案甲抗威,随宜应赴。今绛旗所指,唯裕兄弟父子而已。须克荡寇逆,寻绩驰闻。由臣轻弱,致裕凌横,上惭俯愧,无以厝颜(《宋书·武帝纪》中。义熙十一年,收休之子文宝、兄子文祖,并于狱赐死,率众军西讨,休之上表自陈。)。
征刘毅诏(八年九月) 东晋 · 晋安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二
制诏:刘毅傲狠凶戾,履霜日久,中间覆败,宜即显戮。晋法含弘,复蒙宠授。曾不思愆内讼,怨望滋甚。赖宰辅藏疾,特加遵养,遂复推毂陕西,宠荣隆泰,庶能洗心感遇,革音改意。而长恶不悛,志为奸宄,陵上虐下,纵逸无度。既解督任,江州非复所统,而辄徙兵众,略取军资(《文馆词林》作「租运」。)。驱斥旧戍,厚树亲党。西府二局,文武盈万,悉皆割留,曾无片言。肆心恣欲,罔顾天朝。又与从弟藩远相影响,招聚剽狡,缮甲阻兵,外托省疾,实规伺隙,同恶相济,图会荆郢。尚书左仆射谢混凭藉世资,超蒙殊遇,而轻佻躁脱,职为乱阶,扇动内外,连谋万里,是而可忍,孰不可怀(《晋书·刘毅传》、《文馆词林》六百六十二。)!
矫晋安帝诏(义熙八年九月) 南朝宋 · 刘裕
出处:全宋文卷一
刘毅包藏祸心,构逆南夏。藩混助乱志,肆奸宄。赖宰辅玄鉴,抚机挫锐,凶党即戮,社稷乂安。夫好生之德,所因者本,肆眚覃仁,实资玄泽。况事兴大憝,祸自元凶。其大赦天下,唯刘毅不在其例,并增文武位一等。孝顺忠义,隐滞遗逸,必令闻达(《晋书·安帝纪》:八年九月己卯,太尉刘裕害右将军兖州刺史刘藩、尚书左仆射谢混,庚辰裕矫诏。)。
上宋书表 南梁 · 沈约
出处:全梁文卷二十七
臣约言:臣闻大禹刊木,迹炳虞书;西伯勘黎,功焕商典。伏惟皇基积峻,帝烈弘深,树德往朝,立勋前代。若不观风唐世,无以见帝妫之美;自非睹乱秦馀,何用知汉祖之业。是以掌言未记,爰动天情,曲诏史官,追述大典。臣实庸妄,文史多阙。以兹不才,对扬盛旨,是用夕惕载怀,忘其寝食者也。臣约顿首死罪。窃惟宋氏南面,承历统天,虽世穷八主,年灭百载,而兵车亟动,国道屡屯,垂文简牍,事数繁广。若夫英主启基,名臣建绩,拯世夷难之功,配天光宅之运,亦足以勒铭钟鼎,昭被方策。及虐后暴朝,前王罕二,国畔家祸,旷古未书,又可以式规万叶,作鉴于后。宋故著作郎何承天始撰《宋书》,草立纪传。止于武帝功臣,篇牍未广;其所撰志,惟天文律历。自此外,悉委奉朝请山谦之。谦之孝建初又被诏撰述,寻值病亡。仍使南台侍御史苏宝生续造诸传,元嘉名臣,皆其所撰。宝生被诛,大明中,又命著作郎徐爰踵成前作。爰因何苏所述,勒为一史。起自义熙之初,讫于大明之末。至于臧质、鲁爽、王僧达诸传,又皆孝武所造。自永光以来,至于禅让,十馀年内,阙而不续,一代典文,始末未举。且事属当时,多非实录。又立传之方,取舍乖衷,进由时旨,退傍世情,垂之方来,难以取信。臣今谨更创立,制成新史,始自义熙肇号,终于升明三年。桓玄、谯纵、卢循、马鲁之徒,身为晋贼,非关后代;吴隐、谢混、郗僧施,义止前朝,不宜滥入宋典;刘毅、何无忌、魏咏之、檀凭之、孟昶、诸葛长民,志在兴复,情非造宋,今并刊除,归之晋籍。臣远愧南、董,近谢迁、固,以闾阎小才,述一代盛典,属辞比事,望古惭良,鞠躬局蹐,腼汗亡厝。本纪、列传,缮写已毕;合志、表七十卷,臣今谨奏呈。所撰诸志,须成续上,谨条目录,诣省拜表奉书以闻。臣约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宋书·自序》,《艺文类聚》五十五。)。
诗品上 其九 南梁 · 钟嵘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五
晋黄门郎潘岳诗,其源出于仲宣。《翰林》叹其翩翩然如翔禽之有羽毛,衣服之有绡縠,犹浅于陆机。谢混云:「潘诗烂若舒锦,无处不佳,陆文如披沙简金,往往见宝」。嵘谓益寿轻华,故以潘胜,翰林笃论,故叹陆为深。余常言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诗品中 其十四 南梁 · 钟嵘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五
宋豫章太守谢瞻、宋仆射谢混宋太尉袁淑、宋徵君子微、宋征虏将军王僧达诗,其源出于张华。才力苦弱,故务其清浅,殊得风流媚趣。课其实录,则豫章仆射,宜分庭抗礼。徵君太尉,可托乘后车。征虏卓卓,殆欲度骅骝前。
诗品中 其十六 南梁 · 钟嵘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五
宋参军鲍照诗,其源出于二张,善制形状写物之词,得景阳之諔诡,含茂先之靡嫚,骨节强于谢混,驱迈疾于颜延。总四家而擅美,跨两代而孤出。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然贵尚巧似,不避危仄,颇伤清雅之调,故言险俗者,多以附照。
诗品中 其十七 南梁 · 钟嵘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五
齐吏部谢脁诗,其源出于谢混,微伤细密,颇在不伦。一章之中,自有玉石,然奇章秀句,往往警遒,足使叔源失步,明远变色。善自发诗端,而末篇多踬,此意锐而才弱也,至为后进士子之所嗟慕。脁极与余论诗,感激顿挫过其文。
投户部郑员外启 晚唐 · 顾云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五
某启。某闻柳文畅之遇王融。初因雅韵。刘嗣芳之逢沈约。实自片辞。或两句可嘉。或一篇堪奖。则题于团扇。写在郊居。遂使西邸流芳。南朝溢美。时名愈大。纸价愈高。今也故事具存。清风尽在。每因投卷。窃贺伊人。虽有负于斯文。幸遭逢其至鉴。若某者。学殊半豹。艺愧全牛。惭无经济之文。空有悲哀之赋。投竿鱼浦。簉迹龙津。无一时暂废讨论。无一日敢忘索课。诚不足揄扬大政。感动知音。比于雕虫为文。鸟迹成字。虽无关至理。亦粗有可观。辄敢编录荒芜。轻尘裁鉴。禽中一鹗。冀文举之明知。狱底双龙。庶茂先之必识。傥或冰壶借润。水镜分光。如其积玉之名。示以鉴金之誉。一日三复。非敢望于休文。拂席易衣。窃有期于谢混。仲尼墙峻。元礼门深。非因咫尺之书。难写依投之恳。弦哀柱促。言切词繁。先甘妄进之嗤。后受自媒之责。干犯明德。伏积兢惭。谨启。
晋 谢混 晚唐 · 孙元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尚主当初偶未成,此时谁合更关情。
可怜谢混风华在,千古翻传禁脔名。
脔婿 北宋 · 李复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二八、《潏水集》卷八
晋谢混,谢安之孙。初,孝武帝为晋陵公主求婿,谓王珣曰:「但如刘真长、王子敬便足,如王处仲、桓元子诚可,才小富贵,便预人家事」。珣对:「谢混虽不及真长,不减子敬」。帝曰:「如此便足」。会帝崩,袁崧欲以女妻之。珣曰:「卿莫近禁脔」。初,元帝始镇建业,公私窘罄,每得一豚,以为珍膳,项上一脔尤美,辄以荐帝,群臣未尝敢食,于时呼为禁脔,故珣以为戏。今人以结亲为脔婿,非也,此比况之戏耳。
次韵全玉游永庆寺观陈井 北宋 · 黄履
押词韵第五部
西北有招提,洒然尘垢外。
兹游久未遑,欣与高轩会。
邃室俨图画,危亭隐松桧。
逍遥步荒径,蓊密拂轻盖。
开冬含馀清,幽律惊爽籁。
行行转城隅,亭午云容晦。
六朝三百秋,览迹增悲慨。
金舆成寒灰,簪笏散烟霭。
龙沈景阳井,栏刻惟存戒(自注:图经云:栏上刻字悉已残毁,惟戒字可辨。)。
更馀三品石,默默冷相对。
我视此邦倾,如鱼自中溃。
民财尽锱铢,民命轻草芥。
三阁与十宾,积累成大憝。
昔人赋黍离,摇摇发行迈。
偶来牵我思,已涉南荣诫(自注:谢叔源云无为牵所思,南荣诫其多。)。
书三谢诗后 北宋 · 唐庚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唐先生文集》卷九、《历代名贤确论》卷六三、《八代文钞》第三八册、光绪《丹棱县志》卷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江左诸谢,诗文见《文选》者六人。希逸无诗,宣远、叔源有诗,不工。今取灵运、惠连、玄晖诗,合六十四篇,为《三谢诗》。是三人者,诗至玄晖语益工,然萧散自得之趣,亦复少减,渐有唐风矣。于此可以观世变也。唐子西书。
和谢安国求砚 南宋 · 王炎
押词韵第十七部 创作地点:湖南省长沙市
灵均葬鱼腹,贾傅问服臆。
挽我来访古,穷鬼信有力。
敢恨客毡寒,私喜无吏责。
稍稍集韦布,时时论文墨。
濯缨湘水清,拄笏湘(王本作西)山碧。
陶泓耐久朋,笑我玄尚白。
今代谢叔源,人物居第一。
诗来招石友,愿费黄金镒。
冰丝固希有,雾縠亦罕得。
何以报明珠,更觉意羞涩。
回首歙溪上,寂寞子云宅。
当求玉堂样,特来献词伯。
胸中五色丝,一用可华国。
视草须若人,携之上文石。
度郎中乡会诗跋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五二、《鹤林集》卷三八
牵俪偶以为律,剽声病以为工,诗之下也。今起部郎合阳度周卿以乡会冠缨之盛,赋诗纪事,有曰「选入周官未厌多」,真可谓一篇警策矣。而客有访余者,则曰:「『多』字不与『家』韵叶,且非进退体,岂其误耶」?余曰:「古人有之」。客曰:「古诗有之,而律则亡也」。余曰:「子岂不尝读白乐天《春去》之诗乎?『一从泽畔为迁客,两度江头见暮春。白发更添今日鬓,青衫不改去年身。百川未有回流水,一老终无却少人。四十六时三月尽,送春争得不殷勤』。『勤』与『春』二韵也。又岂不观邵尧夫《首尾吟》耶?『尧夫非是爱吟诗,为见帝王俱有时。日月星辰尧则了,江河淮济禹平之。皇王帝伯经褒贬,雪月风花入品题。岂谓古人无缺典,尧夫非是爱吟诗』。『题』与『诗』异音也。间有『天』字韵押『言』字,『饶』字韵押『豪』字,『陈』字韵押『论』字,如此类例,弗可枚举。虽文公老先生《密庵分韵》、《乡社次韵》,亦多取旁韵通押。皆律诗也,而子独何以谓之亡哉?夫『嫖姚校尉师古训』,『姚』字本从去声,而老杜《后出塞曲》则押入四『宵』。『雌霓连蜷』,沈约用『霓』字,元从入韵,而蜀公《试学士院》则押入十二『齐』。若以诗格论之,则子美为背律,景仁为失韵,而学者至今不以为误,厥有由也。『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善观诗者,但观其旨趣之深厚,词脉之和畅,有补于风俗教化而关于君臣上下、朋友长幼之伦,斯亦可以为诗矣。正律背律之分,本韵旁韵之别,无庸多较也。虽然,是又不可不考也。『鱼丽于罶,鲿鲨,君子有酒,旨且多』。此《小雅》诗也。『丰屋蔀家好,富贵忧患多』。此乐府词也。『流声馥秋兰,辞藻艳春华。徒美天姿茂,岂谓人爵多』?此又《选》体也。古人押『多』字,率通九『麻』。陶渊明《拟古》、阮嗣宗《咏怀》、谢叔源《游西池》亦然。盖古自有通韵,而举于礼部者少能知之。傥更以古音押今韵,则世岂不惊怪而哗笑矣哉?矫今人之所怪,酌古人之所通,时复以三百五篇、乐府、骚、《选》之曾经采用者引入于律体之间,此又非子之所知也」。客退,遂以答客之语书其后。
胡明府书来道旧花园之游怃然作歌 明 · 李蓘
谢混游西池,休文宿东园。
我曾醉卧君园里,至今魂梦犹腾翻。
当时春色初蓓蕾,况有千金丽人在。
蕙兰吐气光绕身,一曲能令壮心改。
池水涟漪镜靓妆,鎏金宝鸭焚都梁。
陶然不知其处所,但见娟娟花月来东墙。
人生好会易暌阙,一别杨花几经歇。
美人眇眇春水长,万里斜阳坐西没。
题闻妙香室诗集 清 · 黄景濂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闻妙香室诗集
济济京城内(左思),弹冠俟知已(曹植)。
粲粲瀚墨场(谢瞻),并坐侍君子(谢灵运)。
英名擅八区(左思),高文一何绮(江淹)。
篇翰靡不通(鲍照),清机发妙理(曹摅)。
读书鄙章句(颜延之),揆日粲经史(江淹)。
被褐出阊阖(沈约),褰裳顺兰沚(谢混)。
濯足万里流(左思),拂衣五湖里(谢灵运)。
抚翼希天阶(潘尼),潜波涣鳞起(郭璞)。
长啸激清风(左思),浮海难为水(陆云)。
非必丝与竹(左思),遗音犹在耳(潘岳)。
兼抱济物性(谢灵运),莹情无馀滓(江淹)。
妍谈既愉心(谢灵运),顾念蓬室士(曹植)。
小儒安足为(江淹),自顾非杞梓(江淹)。
弱冠美柔翰(左思),寸阴无停晷(陆机)。
言我寒门来(应玚),扶光迫西汜(谢瞻)。
想与数子游(刘琨),悠悠三千里(陆机)。
式瞻在国桢(任昉),素心正如此(江淹)。
春风扇微和(陶潜),经途延旧轨(颜延之)。
颜闵相与期(阮籍),情用赏为美(谢灵运)。
恨以驽蹇姿(卢谌),衔恩非望始(陆云)。
推分得天和(王康琚),有怀谁能巳(颜延之)。
列宿自成行(傅元),深谷下无底(枣据)。
熟读夫子诗(王粲),蓬心既巳矣(颜延之)。
黾俛安能追(刘桢),此志难具纪(潘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