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王真”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重建广德王庙后殿太平兴国九年六月 宋 · 何夷素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六
夫阴阳不测之谓神,鉴无私察之谓□,祸淫福善之谓正,不歆曲飨之谓直。
垂是四者,斯所以主祀事、护烝民,内发神机,外符人事,介福境土,示威远近。
伏况踞庙宇,承肸蚃,皆受职于冥部,非德合天地,功格幽显,奚以居其位也?
虽天下城隍岳渎、山灵水府位有高下,祠有小大,而德归其一,所谓同途而异名者矣。
广德王清河南张氏,讳渤,本湖州乌程县人也。
发迹于汉,显灵于吴。
疏决陂湖,防其水旱,慕鳖灵之开凿,方夏禹之胼胝。
歘有阴神,暗相幽赞,遂化成东亭湖,灌溉一方田土。
纵天之旱,水之潦,嘉苗自稔。
次则开导溪涧,欲通舟车。
乃与夫人陇西李氏敦以糟糠之情,著于不朽之绩。
遂悬鼓于枫树,每一饷食,三挝其鼓。
偶遗食于鼓面,以飞鸟所啄,误王之信,暨夫人鼓饷,而王不至,遂往观,俄变形尔。
自此丝萝杳隔。
其后阴功屡显,异绩继臻,庙貌于是而崇,祭飨以之而勤。
湖州南十八里及长兴县侣山各立庙焉。
自巨唐天宝之初京师亢阳,上闻斯灵感,遥虔藻,果致霶𩃱。
发使致奠,赠水部员外郎赐绯
迩后吴太祖起义之初,蔡师乱于江表,乃有苏州刺史沈璨领兵攻讨是邑。
王乃托梦于田相,约时拥兵,以阴军一击,大溃其众。
乾宁二祀,田相章疏,率县令敬忠重建灵祠,饰严像设。
吴太祖尚镇藩室,奏加司农少卿赐紫
天祐五年景帝以王功及一方,赠礼部尚书封广德侯,李氏赠陇西郡
乾贞三年,以应祷之徵,制赠仆射,依前广德侯如故。
天监五年,梁以亢阳,遍祝天下郊庙无应,爰有蒋山神托梦于帝,让□请祷于王,求其甘泽。
未数日而果如其应,遂驰使赍圭璧,盛礼祭奠焉。
王生前遵奉真空,尝看藏教,后于庙之西南隅造看经院一所。
顺义六年县令余审象申举赐「祠山看经院」额,今敕额为「明教院」。
其馀覆护商旅,方便士民,救溺拯危,转祸为福,并载诸传记,此不尽书。
旧塑王真容及陇西郡并四子一女,并列于左右。
大年,唐主以王功格天地,命朝士道谦赍大礼束帛百物,排仪仗,封赠王为广德王
陇西郡李氏赠昭妃,次赵氏天水郡君,柳氏赠河东郡
有子四人,皆封赠有差,乃今古之无伦。
其有塑像侍从仆马官属,起置机阁,彩绘部伍,俨然威焕。
庙之周回奇树凌云戛汉,直界官道,物外之嘉趣,实灵圣栖隐之地。
我宋剋吴之后,屡除字人僚佐理是邑,虽百里禀声教,令日新,而时祭奠之事未谨也。
天子以兹邑民繁地广,北往金陵,西经句水,皆川途稍遥,不便民务,诏下,遂建军焉。
爰以兹庙灵应不泯,每阳之偶亢,阴之稍霖,精结至诚,躬伸虔告,未尝不踰日而应。
四序荐飨,非时酬赛,皆肃严其事,曾无慢色。
倾者王潜发灵感,庇护士民,垂数百年矣。
王不得不福士民,而士民不得不严飨,所以合天地、明并日月,阴功行焉,神明出焉。
若然者,则堂殿不得不严,像设不得不整。
后殿挟堂皆龌龊湫隘,不扬王之严肃,于是庙祝陈德修与明教院主僧朗玄遂告诸檀越,爰有信士、衙前押衙勾当商税务郭进素敦善行,闾里所称,共发至诚,同营厥事。
抄化金帛,收市梓材,精求郢匠,盖造后殿挟堂三间两龟头,所营缮堂殿经年而毕。
王归其位,莫不敞恍隐邃,辉映庙貌,凛凛疑如在之状,森森彰不测之容,足使民庶依钦,官吏祗肃。
积岁无愆于雨泽,崇年有望于丰登,商□通流,遐迩安泰,虽众力之所就,乃一劳而永逸者哉。
夷素词道吴越,因奉谭柄,见托为记,词愧不文。
时太平兴国九年夏六月日建,乡贡进士何夷素谨记。
按:《祠山事要指掌集》卷九,明刻本。
黄州齐安永兴禅院999年8月15日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七、《小畜集》卷一七、光绪《黄州府志》卷三八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齐安,郡名也;
永兴,院额也,盖僧耆故老通而呼之,遂以为常耳。
唐时旧州齐安河上,《院录》云因刺史杜仆射,以白云观建为斯院。
按唐史,未尝有官至端揆而刺黄者。
唐末杜洪据有鄂渚,北结梁人,东抗杨氏,黄鄂之属郡也,或以宗族典之。
于时皇纲弛紊,官纪僭忝,仆射之称,不为异矣。
其后随郡迁徙,立院于兹,兵掠火燔,曾无宁岁。
乾宁中杨行密尽有淮南之地。
天祐二年,杨公卒,其子渥称嗣。
吴王奉唐正朔,以部将孙彦思为黄州刺史,始造院宇,崇佛像。
彦思母王氏舍妆奁铸钟,于今尚在。
主院之僧,传法之祖,丧乱无纪,莫得而知。
今所述者,断自紫陵而下。
紫陵者,郢中名山也山僧晓禅,世谓之紫陵和尚
其后舍兹院,游凤翔,从清泰入洛,赐号国师
次曰同一,次曰行忠,次曰节运,次曰延真,次曰自正。
此五僧者,自前唐天祐止圣朝。
端拱初,有若蕲州三角山龙门禅院僧自南,开堂演法。
自南者,合淝人,世姓解氏,住持凡七年,复归蕲州四祖山
淳化中,有若蕲州白云山广教院僧智雨,嗣兴院事。
智雨者,涟水人,世姓朱氏,以至道三年十一月一日寂灭,俗寿五十一,腊二十七,临终召院众付嘱。
长老仁辩,遂宁人,得法于智雨者也。
即以其月十二日,用荼毗之法葬智雨,起塔于长圻村。
二十八日,仁辩会大众,升法堂,有僧玄资问曰:「如何是齐安境」?
答云:「后面青竹连道观,前头绿水接武昌」。
又问:「如何是境中人」?
答云:「大似不相见」。
此之谓住持传法僧。
院旧有堂厨各五间,淳化二年,郡人王福舍钱二百万造大殿,成再兴舍钱一百五十万造僧堂,郡之众户率钱二十万建老宿堂,又率钱十万立方丈室,左都押衙丁文燧舍钱五十万建浴室,蕲州王真舍钱四十万创菩萨殿,塑弥勒像,里人周遇舍菜圃,此之谓檀越。
知院元吉掌申牒公府,维那法俊掌提辖堂司,供养主文掌化募施利,典座道真掌庖厨,直岁省慎掌垦种,此之谓知事僧。
先是,众僧请院前闲田一段,又逋民庄一区,由是来麰蔬果丰焉。
住持传法僧无祖祢,道高众伏则推之,知事僧无资级,才堪心愿则为之,故上下熙熙,而忿争不作矣。
夫禅者,儒之旷达也;
律者,士之名教也
浮图氏离而为二,罕能兼之,其甚者,互相矛盾,过于仇雠。
长老仁辩禅其心以度人,律其行以伏众。
有来斯应,虚往实归,禅其心也。
一裘一饭之外,日诵《法华经》二部,律其行也。
某筮仕以来,治僧之讼多矣。
独爱其无亲疏,无人我,有贤智则尊而事之,有才力则信而使之,去而不强,推而无竞,浑然几乎道矣。
故总而为之记。
至于院宇之至向,田园之广袤,道具经典,租庸什器,请书石阴。
大宋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曾王父武肃王像赞 北宋 · 钱惟演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四
王真图,藏之旧矣,置于家庙,以奉精飨。
自非霜露之变,莫睹河山之表。
尝欲模写别本,以时瞻视。
甲子春,命太原王端作绘传照,合为一图。
于是山庭月角之奇,龙章燕颔之贵,骨法之英,神明之爽,后素既毕,焕然复新。
小子得仰光灵,披云雾,若侍颜色,如闻声咳,发函伸卷,悲喜相会。
至于眉目若画,尊严若神,冠服之端庄,视瞻之清审,湛然无际,仰之弥高。
此又禀正气于堪舆,融至和于象纬,燕翼相肖,斯可见矣。
异日帝家建高阁,褒大勋,求老臣遗像,当首于兹,岂独子孙秘藏而已矣!
图既成,谨为四赞,赞十六句。
诚不能揄扬大猷,彰显鸿德,庶因菲陋之作,以倾孺慕之意。
赫赫尚父,自天生德。
肃清王涂,纠邪正慝。
爰授大封,遂荒东国。
赐履专征,九命作则。
神锋挺然,英断不惑。
发为光灵,静则渊默。
最后曾孙,思诚颜色。
藻绘既成,永瞻无极。
曾孙惟演百拜敬撰。
按:《钱氏家书》第二种。
天庆观石幢题记 北宋 · 常崇道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七
粤以虚无妙有,凿混沌以为二仪;
自然至真,发氤氲以生万物。
二仪广大,故强为之名;
万物成功,故字之曰道。
是以得其道者生,失其道者死。
生者积福善以成仙,死者积祸淫以为鬼。
故大圣悯之,则应时而设教也,有道教焉,有释教焉,有儒教焉。
非道教无以升君子,非释教无以化下愚,非儒教无以理国家。
自末世以来,君子鲜矣,故奉道者千万人中一二矣。
汶阳管内道正洞微大师于公讳知雄,本贯东州牟平人也。
乡党之中,人皆谓曰:「子神情闲淡,骨气清虚,常慷慨以独醒,又洞达于众妙,必为人间之师矣」。
故知玉将出于石,须凭良将;
人将至于道,必遇贤师
淳化中,乃诣东京上清宫右街道录、冲和真静大师君门下讳守清,执弟子之礼,而勤苦之事无辞焉。
至道初祀,奉圣旨披戴。
咸平二载,请假归宁。
四年中经游汶上,乃谒郡牧右司谏直史馆姚公讳铉,休沐延容,云为郡邑新迁,有宫观基址,阙道流住持,乃命焚修。
至景德中,教化盖到玉皇殿一座,内装功德道院房廊一十五间。
大中祥符初祀,大宋真宗皇帝泰山封禅,礼毕回銮,乃驾前上表,乞加旌饬。
蒙圣恩赐紫衣三事,敕牒一道,银碗六只共重三十两。
祥符二载,补充管内道正。
六年中降特敕,改开元观天庆观,敕赐职田十一顷充常住,盖圣主殿并功德尊像。
祥符八年中蒙圣恩,特赐师号敕牒一道。
当年中奉圣旨,重修宫观,盖到殿宇廊舍共九十馀间,内装功德,有元始天尊一身,盖有唐铁像也。
至天禧初祀,降圣主天尊大帝神化金宝,永镇福地,敕常令供养。
自住持之后,手植过百馀株,异花杂果有馀千本。
继续度小师一十五人,莫不咸亲道业,志纂焚修。
忽相谓曰:可惜拨土之功,栽培之业,下阙。
大宋天圣四年岁次丙寅正月己卯朔十六日甲午建。
苗守贵刊字。
监斋道士于真静、上座道士郝见一奉命书。
天庆观左街修大师隋见善、管内道正洞微大师赐紫于知雄。
小师一十人,在观:朱真玉、何真洞、随真同、郝真固、真齐、于真亮王真实。
按:《柳风堂拓片》,北京大学图书馆藏。
蔡洗等集议安南国奏状1176年6月1日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八五、《南涧甲乙稿》卷九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等具位准尚书省劄子,安南国李天祚追赠及其子李龙𣉙合袭封事,五月十四日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令侍从台谏两省官同共议定闻奏者。
右,臣等窃惟国朝故事,待蕃夷之礼最为详备。
高丽嗣子,则待其请命,然后封以为高丽国王
占城、三佛齐、阇婆诸国,则待其入贡而遂以为本国王。
惟是奉命安南,甚有次第。
其始嗣立,则封交趾郡王
中间数年以后,则封南平王
及其身后,则追赠南越王
太祖太宗至于累朝,必加三命,未之或改者,盖以安南交州内地,实吾藩镇,因仍世袭,使护安南一道,非他外邦自有土地人民不尽臣之比也。
所以渐次封爵,时示恩荣,其羁縻制御之道不得不然。
来李天祚既薨,其子龙𣉙嗣袭,自合遵用祖宗旧章,以行封爵。
恭惟圣慈渊虑,乃使臣等定议,岂以淳熙元年曾以天祚为安南国,已有国名,疑其礼亦异数故耶?
臣等闻朝廷昨以安南国王命天祚者,初非其国抗章有请,特以贡献驯象方物,守藩岁久,锡之此名,以宠天祚而已。
安南都护之称,非可名国,而南越之封甚大,自汉以来用之,则天祚既没,宜用典故追赠南越王可也。
子龙𣉙,虽云嗣袭,然未有功勋,亦宜只遵典故,所加节钺官称,初封交趾郡王,庶为允当。
若朝廷谓已曾锡之安南国名,不可虚设,则宜去其安南都护,稍加以为知安南国事足矣。
高丽嗣子,每次亦称权知高丽国事上表,此其据也。
彼或祈乞,但令广西吊祭监司明谕此意,候他时职贡不阙,续当赐安南国王真命,不复更封南平王矣。
如此则昨所赐安南国名,姑以易南平王之号,犹须身后始得封为南越,上不失祖宗渐进之意,下足以尽羁縻制御之道,而于我之事体无所亏损,彼之名称无所镌改,似为可行不易之论。
若便欲使其子嗣袭封王位,而褒赠天祚别以师傅之官,且加美谥,则是朝廷自变其礼,而不以藩镇小夷待之,骤与外国诸蕃一同。
不知既袭王爵数年之后,却加以是何恩数?
其将遂以南越王与之乎?
此不可不过为之虑也。
臣等所议如前,惟圣主择焉。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准三省帖子,今月初一日,赴都堂集议。
右,某等近奉圣旨集议安南国追赠袭封事,已连书具奏。
缘某等所议并是考据典故,委曲详备,别无未尽事理。
所有国名,系已带知安南国事,即非遽有夺其王爵,欲俟他日职贡不阙,然后加封,庶使外夷明知祖宗以来封爵次第,不至别有觊望。
所议如前,谨具申三省、枢密院,伏乞照会。
谨状。
措置楚州归正人请田耕种事奏乾道五年五月 南宋 · 徐子寅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九五
今往楚州内相视到空闲水陆官田,敦请到归正头目人傅昌等,劝谕归正人王宗等四百二名,情愿结申,从官中借给耕牛、农具、屋宇、种粮,请田耕种。
今措置条具下项:据楚州具到宝应、山阳盐城淮阴四县空闲水陆官田,共计七千二百七十八顷一十四亩一角三十四步,内淮阴县系沿淮极边,盐城县系沿海,难以令归正官于逐处种田外,所有宝应县孝义村、艾塘村、白马村、侯村共有空闲水陆官田二百馀顷,系南高邮军界。
山阳县大溪村有空闲水陆官田三百馀顷,系在楚州
臣同傅昌等相视其田,各堪耕种。
今措置欲每名给田一顷,五家结为一甲,内一名为甲头,并就种田去处,随其顷亩、人数多寡,置为一庄。
每种田人二名,给借耕牛一头,犁、杷各一副,锄、锹、钁、镰刀各一件。
每牛三头,用开荒銐刀一副。
每一甲用踏水车一部,石辘轴二条,木勒泽一具。
每一家用草屋二间,两牛用草屋一间。
每种田人一名,借种粮钱一十贯文省。
二月初一日开垦使用。
乃委知县置籍,每一季亲诣劝谕耕种。
其田紟为己业,通计满十年日起纳税赋。
仍令宝应、山阳知县纽计元置造农具、屋宇及元买耕牛价直,并所借种粮钱,均作五年拘还。
其所收钱,每年从楚州类聚,解纳行在左藏南库桩管。
仍令差充劝谕头目人进武校尉、添差淮东安抚司缉捕盗贼、不釐务傅昌守阙进义副尉、添差常州听候使唤、不釐务韩礼,并许带见任差遣,前来部辖
进义校尉王真守阙进勇副尉谢彪、永免文解顾知古、借补成忠郎丛汝为、借补承信郎徐悦、借补承信郎王荣并充部辖
乞下淮东安抚司,将头目人八名各先次加借转一官资。
内顾知古系永免文解,与借补进勇副尉
候耕种及二年,令楚州保明缴纳,充借转官文帖,申三省、枢密院
如系命人,与换给转一官资。
若系借补人,乞斟酌补正。
日后更有归正愿请田人,欲乞并依今来措置到事理施行。
按:《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之一四四(第七册第六○五八页)。又见同书食货三之一七(第五册第四八四四页)、兵一五之一九(第八册第七○二六页)。
皇伯祖太师崇宪靖王行状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七八、《攻愧集》卷八六
曾祖世将华州观察使,赠太师福国公
妣李氏,封淑人,赠商国夫人
话,武略大夫,赠太师益国公
妣刘氏,封宜人,赠齐国夫人
父子称,左朝请郎秘阁修撰,赠皇兄、太师中书令追封秀王谥安僖
妣张氏,封秀王夫人。
本贯玉牒所
讳伯圭字禹锡
年七十有八状。
钥仰惟皇朝以忠厚仁泽涵养天下,累圣家法相守一道,本支繁衍,日炽而昌,亲睦九族,恩礼隆备,真足以度越千古。
恭考《国史》,开国以来,属近行尊,贵穷人爵,富溢万钟,不知几人。
然皆生长宫邸,专奉朝请,虽威望彰明有如周王,亦未尝著民庸于外。
熙宁间稍就外补,才业寖显,各以所长自见,为世豪英,代不乏人,曾未有位极人臣,出处系海内重轻者。
若夫历事四朝,宠光赫奕,以间平之贤,躬曾闵之行,出为之政,入有之望,兼是数者,而又寿考康宁,子孙盛大,始终无憾,二百四十馀年间,其惟崇宪靖王乎?
钥四掌玉牒,尝考福国公艺祖皇帝之元孙也。
建炎元年安僖秀州嘉兴县孝宗寔生于官舍。
安僖生不及进用,殁有追封赐谥之宠
寻又筑祠堂于行在所,建园庙于茔域,如濮安懿王故事。
又升秀州嘉兴府,所以宠赉之极矣。
王其长子也。
安僖被服儒雅,由舍选擢宣和元年贡士第,交游皆一时名公。
王在髫龄,有成人风。
安僖肃重客,必命王侍,植立拱听,长而弥谨。
安僖任子,请以先外表张似之,安僖大喜。
虽铨曹以法不许,王之器识自少已不凡矣。
绍兴七年明堂恩,奏补将仕郎
十三年,安僖薨,王号恸哀毁,见者陨涕。
有旨令秀州应办,王倾橐以襄事,一毫不取于公家。
十八年,授迪功郎秀州华亭县尉
邑苦多盗,王周行境内,以五家为甲,一家警盗,则四家应之;
一家容奸,则四家同坐,盗无所容焉。
有盐铁塘自金山海口属郡城二百里而近,岁久淤塞,盐运不通。
王建议疏凿,卒赖其利。
齐国之丧,以承重解官。
二十五年,调宣州司法参军
既至,会常平帑廪事发,兴狱逮系甚众。
守将案前政,王请宽假,守不听,曰:「法固甚重,然官劾吏窜,则亡失者不可复得。
若少假岁月,庶可偿纳,惩治未晚也」。
代者得以保全,寻为补足。
有囚当死,王疑而争之。
守是狱掾,观望者随靡。
王辩愈力,后加详谳,罪止流役。
戚方出戍,道郡境,津险而梁敝,檄郡为桴筏,期会迫甚。
郡以属王,且行且谋,凡官地有林木皆默识之,历津梁则度广狭。
材既周用,驰诣军中,劳以牛酒,且告戚云:「筏材已具,役民恐不及事,又非所习。
若调军士五百缮治之,可立办也」。
既乐从,王临视优犒,士卒竞劝,甫毕而师至,民不知役,守益叹服。
三十年,孝宗普安郡皇子封建王
是冬,以举主循从政郎
明年夏,添差两浙西路提刑司干办公事
未赴,特改宣义郎,寻添差通判明州
三十二年六月孝宗受内禅。
八月,除集英殿修撰、知台州
隆兴元年十二月,以职事修举,擢敷文阁待制
二年,秋潦暴涨,加以潮溢,亟遣舟济溺者。
水将入城,囊土塞门,补苴罅漏,水殆及女垣,不尔则民几为鱼矣。
细民多以鬻盐抵罪,王深念之,谕巡尉使严讥逻,获盐则归之官而纵其人。
狱讼为之衰息,而岁课自若也。
以治行改知明州,充沿海制置使
敌再犯边,严海道之备,传檄不绝,惊讹讻讻。
王命邀邮筒于远郊,密受以入,民始晏然。
乾道元年,岁大歉,饥民麇至。
分处寺观,发廪振救,多所全活。
真里富国大商死于城下,囊赍巨万,吏请没入,曰:「远人不幸至此,忍因以为利乎」?
为具棺敛,属其徒护丧以归。
明年戎酋致谢,曰:「吾国贵近亡没,尚籍其家。
今见中国仁政,不胜感慕,遂除籍没之例矣」。
来者且言:「死商之家尽捐所归之赀,建三浮屠,绘王像以祈寿」。
岛夷传闻,无不感悦,至今其国人以琛贡至,犹问王安否。
六月,以获海寇功升敷文阁直学士
二年冬,以邦人举留再任,益思所以惠民者。
定海有沈窖湖,豪右侵筑,民失其利。
开浚复旧,蓄泄以时,规模宏固,抵今赖之。
又有砧碶与慈溪接畛,定海居上流,旱则足以溉灌,水则以慈溪为壑,纷争久不定。
王以帅事行县,亲视其宜,俾浚旧沟。
沟成,两邑皆利,而争者息矣。
三年,秀王夫人寝疾,药必亲尝,衣不解带。
既遭内艰,擗踊攀号,绝而复苏,溢米不入于口。
丧行,邦人拥道送之,面色深墨,哀动行路。
四方赙礼日至,自以俸馀足以终大事,悉辞之。
五年服除,八月,再知明州
下车谒先圣,顾瞻学宫颓敝,大出缗钱葺之。
大成殿、御书阁、稽古、明伦二堂以至斋舍门庑,为之一新。
增置书籍,月课诸生所习,以酒醴劝之。
宗子不遵防检者,俾入学舍,闲以规矩,与生员同,后多修饰取科级者。
于是相与立生祠于东序
制司水军旧屯子城外之江东,时得旨移定海军于平江许浦
王请于朝,谓定海控扼之冲,不可撤备。
移制司军以实之,增葺旧营,度容万灶,又造铠甲器械甚备,玺书褒焉。
归正拣汰军士,来者无所归。
王为度地城隅,为屋数十楹以处之。
顷岁胶西大捷之后,海波不惊,而降者言始谋本欲直犯吾境,或讹传连结高丽者,上下疑之。
王益治战舰,严阅习以张军声,遣郡人徐德荣觇之,得要领以归,遂宽东顾之忧。
六年,升学士
海寇明张甚,王以方略将佐,每遇必胜。
王曰:「兵不可久也」。
遣人谕以逆顺祸福,遂降,罗拜于庭,股栗莫敢仰视。
王为却兵卫,霁威严,以问始末。
明感泣悔惧,愿自效。
又进其党诘之,其胁从者纵使复业。
寮属谓明之罪不可贷,且恐其饱则飏去。
王曰:「既怀来之,反其锋以为用,馀孽不足平也」。
奏请授以官,有以佚罚为言者。
王复奏曰:「诱之降而杀之,后日何以使人」?
遂补将校
又有倪德号倪郎,尤为难制。
遣明禽捕,人尤危之,恐其合而为一也。
明感恩尽力,德技穷,亦从招服。
明年,王以此转一官,愿以分及将士,复请以德为裨将
自是贼之巢穴虚实动息皆知,情见力屈,奸党破散,海道一清,以王善抚二人而用之也。
八年,升显谟阁学士
九年,升龙图阁学士
皆以郡人借寇之请也。
岁饥,籴价翔踊,王曰:「此富者闭籴以幸灾,治之则益甚」。
乃出二十万缗,遣人籴于浙西。
闭籴者计穷,争先出粜,米舟寻亦踵至,其价大平。
饥而不害,官无一金之失,而行者又得其利,王之虑事周密类此。
在郡前后十年,政尚中和,宽猛相济,平易近民,千里安之。
礼遇寮寀,人乐为用。
两造在庭,必据案究其情实,多劝谕使平之。
其抵于罪,率从末减,平反死囚至数十百人。
尝获铸铜者数辈,谓曰:「汝欲希利而冒重禁耶」?
人与钱二万,使易业,碎其器而书姓名于籍,后犯决不贷也,亦无敢再犯者。
每曰节用爱人,不易之道。
与其苛取急征以资妄用,孰若量入为出以求裕乎?
不饰厨传,不事包苴,邻郡交馈,尽归公帑。
行之既久,沛然有馀。
百废具举,敛不及民。
以郡之西湖放生池,扁其堂曰「广生」,列石于侧,刻采捕之禁。
待遇宾客不为豪侈,而尊俎风流,恩意周洽,寓公寄客,皆得其欢心,而不敢干以私也。
自以久去松楸,屡求閒退。
虽优诏狎至,而归志不回。
淳熙元年十一月始得请,除端明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
去郡之日,贵贱耋稚攀辕挽留,出境不绝。
三年,积官至朝奉大夫
二月,换授安德军节度使、提举隆兴府玉隆万寿宫
九月,加开府仪同三司、充万寿观使
九年九月,充明堂大礼桥道顿递使。
至是始见孝宗,天颜感动,清问款密。
王性素谨,不敢以语人。
又朝于德寿宫高皇喜曰:「久欲见卿」。
抚劳甚至。
礼成,加少保封荥阳郡王
高皇曰:「吾欲自见笃睦之恩」。
赐以玉带。
十二年,充郊祀别庙亚献。
十四年,高宗登遐,王奔赴,见孝宗于素幄。
龙輴启涂,事大体重,诏充总护使。
十五年六月,加少傅
八月,充明堂礼顿使。
十六年二月,光宗龙飞,以皇伯加少师
绍熙元年三月,诏入觐,加太保、嗣秀王,仍赐甲第于安僖祠堂之侧。
屡欲奉孝宗幸祠第,王力辞。
宪圣慈烈皇后赐水月园,堂曰「瀛燕」,亭曰「玉林」。
湖州私第中又有堂曰「庆远」,圃曰「小隐」,楼曰「溪山胜槩」,扁榜皆三朝宸翰也。
绍熙中,宪圣洎孝宗光宗皆同中闱屡尝临幸,光贲林壑。
诏益其地,并湖为复阁。
有司既度材矣,王恐重费县,又固辞焉。
每侍清燕之閒,两宫皆待以家人礼,王执礼愈恭,语不轻发。
一日,孝宗宴私隆洽,不觉前席,密问潜龙时事。
王逊避良久,徐奏:「臣老矣,不复记省」。
问至再三,终不敢言。
孝宗笑曰:「何太谨也」。
然以此益加爱重。
尝召王及诸子宴于北宫静斋孝宗曰:「近者元夕箫鼓之声不绝,斯民自得其乐,不欲禁止。
然物戒太盛,为之惕然。
是夕不饮酒,仅啜一杯汤而已。
大抵人君不可不事节省,若肆意所为,将何所不至」?
王对曰:「陛下兢业如此,虽无以过。
自古人君诚能不溺于宴安,则怠荒之念何从而起」?
孝宗深然之。
二年六月判大宗正事
宗司任法太过,天族固赖以整肃,而颇亏亲睦之意。
王处以平恕,厉以廉耻,鲜犯令者。
每言要当先教导而后齐之。
尝建议别立宗学,月书季考,以教天下之宗子,请出馀禄以助赡给,又以减宫庙员阙之多,请复增数以优之。
事虽不行,识者韪之。
三年六月,拜太师
五年,辞大宗正事。
七月,主上登极,加皇伯祖,免奉朝请
九月,充明堂亚献,诏加两镇
于是兼崇信军节度使
十一月,充永阜陵𣪁宫礼仪使
庆元元年,以复土拜中书令
王以旷典,五辞。
御笔答曰:「逊避莫回,勉从所请。
可别议褒崇之礼」。
乃诏赞拜不名。
嘉泰改元,赐第为火灾延燔,乞还湖州居守园庙。
二年春趣召,赐肩舆。
至殿门,令子孙扶掖,命有司复营旧邸。
四月,王丐归。
九月癸亥,薨于正寝。
遗奏讣闻,上震悼,辍视朝三日,赗赠加厚。
赐棺含,以蝉冠朝服敛,遣内侍押班左武大夫、保康军承宣使思忠等五人护丧,设祭之文甚宠,曰:「艺祖造邦,源深流长。
子孙绳绳,百世其昌。
岩岩秀邸,不显其光。
积久愈厚,笃生贤王。
濯濯祥麟,玉质金相
允文孝宗,则友其兄。
召繇外藩,赐第于京。
乃分茅社,于彼荥阳
赤旂金节,绚烂绥章。
文考念功,曰笃不忘。
建祠秀园,旧履是荒。
太师维垣,衮衣煌煌。
爰暨冲人,应龙初翔。
宣力百为,调娱多方。
予嘉乃勋,胪句不名。
紫微是令,逊避勿遑。
贵极愈谦,年耋益庄。
踰七望八,炽昌寿臧。
子侍孙携,蝉冕相望。
王比来朝,精神方强。
谓当百年,镇此宗盟。
不远伊迩,降此弗祥。
维大父行,生死哀荣。
王实无憾,典刑云亡。
缄辞往奠,寄哀一觞」。
又遣太常博士钱易直等軷祭于都门外,曰:「我伯祖父,标的宗英,奉釐列邸,隐然维城。
天胡忍予,歼此老成?
爰饬邦典,命使以行。
遥致奠斝,以贲泉扃。
爰以量币,清酌齐牲。
粢盛庶品,用荐哀诚」。
十一月癸卯,诸孤奉王之丧葬于乌程县永新乡成山之原。
王娶安德帝姬之女信安郡宋氏,父保庆军承宣使驸马都尉邦光,寔徽宗皇帝外孙也,封卫国夫人
先二十四年薨,追赠齐、魏国夫人
夙有懿范,媲德娠贤,用肥王家。
子男十人:长师夔,兴宁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充万寿观使
以王之襄奉哀毁而薨,赠少师追封新安郡王谥恭荣
次师揆,检校少保奉国军节度使提举佑神观秀安僖王园令
次师垂,定江军节度使,提举佑神观
次师稷,蚤亡。
次师卨,深州防禦使提举佑神观,先五年卒,赠昭庆军节度使,追封信国公
师禹庆远承宣使提举佑神观
师皋,保庆军承宣使提举佑神观
次师岩,朝奉郎、新权发遣通州军州事。
次师弥,奉议郎添差通判嘉兴军府事。
次师贡,宣教郎添差通判广德军事。
师岩、师弥、师贡俱得旨除直秘阁,未拜。
女三人:长嘉兴县,适故朝议大夫直秘阁、知蕲州军州事郑嗣宗,蚤亡。
永嘉郡,适故宣教郎、添差两浙转运司主管文字张似续。
新安郡,适朝奉郎直秘阁、新权发遣高邮军史弥坚
孙男二十四人:希道朝散郎、新权发遣严州军州事。
希明承议郎、新权发遣黄州军州事。
希远通直郎添差通判庆元军府事。
希德,通直郎,添差权通判衢州军州事。
希永,武翼郎,特添差两浙西路兵马钤辖湖州驻劄。
希颜,故儒林郎绍兴府上虞县主簿
希行,故将仕郎
希古,武翼郎,特差行在点检赡军激赏酒库干办公事
希纯,奉议郎添差通判衢州军州事。
希闵右千牛卫将军,权主奉秀安僖王事。
希忼,右千牛卫将军
希䚱,太子右监门率府率,权充秀安僖王园令
希憕,忠翊郎,特添差两浙西路兵马副都监嘉兴府驻劄。
希刊,承事郎,新差监临安府粮料院
希諟,太子右监门率府率
希吕忠翊郎
希忯,成忠郎
希复,忠翊郎
希邛,承事郎
馀五人未赐名补官
孙女十人:长永康县,适通直郎知江阴军江阴县事胡元卿
次适承务郎、特改添差监两浙转运司造船场范莘
次适保义郎、新差干办御前忠佐军头引见司吴璞。
次适从仕郎、特添差婺州观察推官林燮。
次适承事郎、特添差通判嘉兴军府事韩
次适承节郎、新差干办御前忠佐军头引见司吴珙。
馀未行。
曾孙九人,未赐名补官
曾孙女十五人:长适文林郎、特改添差婺州观察推官沈煜。
馀尚幼。
呜呼,杜甫汝阳王为真天人,钥谓崇王天人也。
其生也,秀王夫人梦彩仗传呼,导朱袍而冕者直至寝所,奏钧天之乐。
既觉,声犹在耳。
免乳之际,香雾满室,终日方散。
及为安僖卜宅兆,衔哀走数百里,惟乌程之菁山最佳,卜之而食。
然念力不能致,裴回其处。
一叟忽前,曰:「官岂姓赵而欲求葬地乎」?
王矍然曰:「汝何以知之」?
叟曰:「尝梦神告我矣」。
指所卜之地以售,今寝园是也。
方丞郡时,居湖心僧舍,梦有形状狞异而绣衣者乘小舟环绕数四,诃问之,则曰:「公他日当为地主,故巡护尔」。
既为守,又尝梦其人言有召公者,过小桥,人之憔悴与支体不具者纷纷求拯援甚哀。
寻见所召者曰:「适所见,得无动心乎?
此曹久不安居,愿庇之」。
唯而觉,莫知何故。
后出郊,过一桥,恍如梦所见,而道旁藁葬累累有暴露者。
王悟曰:「神岂以是望我耶」?
悉为掩瘗之。
晚尝率乡人祷雨,道士伏章,王盛服端立,左右见苍屼久之,瞑而不跌,顷之语人曰:「适觉神游帝所,以闵雨告,帝既许我矣」。
翌日膏雨如注,阖境告足。
翰林学士洪公迈载于《夷坚志》尤详。
神异之事,固为难言,如王之交于神,皆明白而又有验于后,故属纩之日,起处如平时。
夜尚观书,二鼓,始觉体中有异,集子孙告之曰:「时至矣」。
了无怛化,殆仙去矣。
呜呼!
王真天人也。
王风姿秀挺,襟度粹夷,忠孝诚笃,恭俭谦勤,皆其天分。
加以好学,善持论。
春秋二丁,必具盛馔,祭先圣于家塾,率子孙拜之,四十年未尝废。
每曰:「熟读《论语》一书,平生受用不尽」。
又喜诵《孟子》。
间举二书之疑,与客反覆论辩,又摭其旨而为言曰:「食色虽重,礼义以安之。
富贵可求,非道则不处」。
又旁取释老二家而为之说曰:「爱欲烦恼,对治法门」。
又曰:「愿有情皆得度,无情保长生」。
书之坐隅以自警。
尝有方外之士书「广大慈悲,方便忍辱」八字以献,其徒复为之辞,几数百言。
王书其旁曰:「广大,圣之事也。
慈悲,仁之用也。
方便,智之功也。
忍辱,谦之德也。
旨要在此,奚俟多言」?
其人愕而退。
盖其所存者如此。
喜玩法书,字画温秀,如其为人。
赋咏赓酬,愈出愈新。
多记诗词,笔端富丽。
棋品甚高,皆其馀事,居閒则以此自娱也。
宽厚有馀,事秀王夫人尤谨,迎养在官,退食娱侍,夫人必勉以恕。
服膺慈训,不严而治,未尝案一寮属。
作尉时有部使者责以躬督人舟,王无难色。
使者见王徒步,亦悔之。
后其子将丞属邑,久之不敢进,王趣之,且曰:「何待我之浅也」。
终为剡奏,丞至感泣。
燕居自怡,申申夭夭,无疾言遽色。
侍侧胜冠者众,童丱纷如也,皆假之色辞,第戒以谨守儒素。
下至臧获,未尝怒辱之。
不以贵盛自居,尝见丞相魏文节公于山间,先屏驺鬨,及门下车,趋就宾庑。
吴兴太守旦日拜表仅毕,而谒已入矣。
宾客至前,少贱亦为之加礼。
总角朋游虽寒左,皆能记忆,至录其小字以示不忘。
乡人为真率之集,以势位辽绝,不敢有请。
王曰:「非所闻也」。
竟与之周旋。
自奉至薄,食不重味,器不华饰。
衾襦用布,浣濯纫补不弃也。
买屋而居,稍加葺治。
詹事王公十朋为守,叹曰:「某起书生,筑屋尚穷事力,意邸第必极轮奂之美。
今见之,使人愧叹」。
亲旧之贫者月有廪给,嫁娶病故,随高下济之。
雨雪日久,则令人走闾里赈施。
婴孩遗弃,则募乳者收育之。
盖用之以义者则所不吝也。
钥父子兄弟出入王门,晚预班缀,时得进拜,眷抚有加焉。
王在朝端,山立玉色,貂蝉宝带,进止有度,照映班列,固已增重朝廷。
绍熙末年,往来两宫,调虞密勿,若不动声色,而外廷属目,倚王以为重。
造膝从容,多有献替,一语不露于人。
或有以传闻求质者,但曰「无之」,故莫得闻焉。
此钥所亲见者。
兼直禁林,王之加恩两镇,拜中令三制,皆忝视草。
迨丐外而归,隆暑中访别于官舍,屏居海角,不敢以姓名入脩门。
王赐之书,且致酒殽之馈,若施于敌己者,铭于心不敢忘也。
王之讣闻,识不识皆有殄瘁之痛。
惟明之人去思最深,至流涕相吊。
葬既,不及为执绋之役,亟走五诗,以寓哀挽之私。
王之诸子自少保而下远寄事实,俾状王之行,将以求墓隧之碑。
钥不佞,窃惟王之抱负非浅陋者所能究识。
爰自建节之后,富贵逼人,名位日尊,而所蕴自是无由表见于外。
人但见其养威重,保明哲而已。
盛德全美,细事本不必书。
王自少涉历至多,克勤小物,持循有素,故能善始以终,为一代宗工重臣,正以平时践履积而至此,故亦不得而略也。
敢具列之,告于太史氏,以备采择。
谨状。
赵国太夫人王氏墓铭景定二年 南宋 · 孙德之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九六、《太白山斋遗稿》卷下
景定二年辛酉,皇兄利州观察使、赠少傅信国公之配福国太夫人王氏,薨于越之里第,诏迁其国于越,仍给赙赠,所以宠绥者备至。
居两月,权沂靖惠王令孟得以行述踵门,告之曰:「孟得不孝,祸及所恃。
忍死卜以季秋之朔,安厝于会稽县五云东馆之椒山,从先君之兆。
惟吾母之行事,实应铭法,君尝秉笔东馆,愿哀而赐之铭。
由此不腐,惟吾母之幸,抑不肖孤实嘉赖之」。
某曰:「本朝睦族,近亲初逝,皆菆佛刹,候亲属举葬,则偕之巩塔,然后翰林学士分为之志。
其事体之重盖如此。
今虽旷典,顾某何人,安敢犯不讳以识诮」。
孟得号恸,请益力,用不得辞。
王氏讳真祐,其先开封府人,南来著籍在□。
厥父显祖武经郎
生而悫淑,及笄,归少傅天官贰师之孙,父子班重侯累圭,族望赫奕。
太夫人祗敬以事上,冲厚以字下,凡内外属亲疏远近,各尽恩意。
少傅历州县二纪,入仪班列,罗沂国禄食,尅终永誉,太夫人实相之。
嘉熙三年淳祐十一年大礼,封令人、硕人
宝祐甲寅,免少傅丧,特封兴郡夫人
景定元年大礼,进封信国
建储,封福国
明年,家集欢洽,甫顷,忽眩晕不乐而逝,年五十有七。
太夫人动止有仪度,人罕见其喜愠。
少傅薨,悉力送终,礼无遗者。
聘请名师,俾孟得毕力于学。
翻葺旧第,婆娑自适也。
讵料至此极耶?
子三人,长孟得皇侄右监门卫大将军复州团练使提举祐神观、权沂靖惠王园令会稽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
次孟㴰,上命出入仲父申恭和王,又赐名乃献皇侄蕲州防禦使、奉沂靖惠王事;
次孟渘,成忠郎,已卒。
女二人,俱入道,长孟澄赐紫寿大师,孟净先卒,孟澄遂归奉香火。
尝闻太夫人奉佛老学,斋房不杀生,用能得其传。
其终也,委顺坦化,宜有异于人者焉。
铭曰:
处富贵兮若无,祐显达兮匪孤。
惟子于学兮,为君子儒。
性知虚静兮,耽佛老书。
岂其天,抑人矣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