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范之才”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徽猷阁直学士左宣奉大夫致仕赠特进显谟阁直学士蒋公墓志铭绍兴三年二月1133年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九三、《浮溪集》卷二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
祖宗以来,天子与大臣论天下事,命台谏相应以义理之文,故百馀年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
熙宁中
大臣有欲更祖宗法者,恶士大夫言人人殊,始指公论为流俗,由是名节不竞三十馀年。
政和宣和,而天下以言为讳。
当是时,丹阳蒋公兴诸生,任中执法,独信其所学,为天子辨是非,屡击权臣,皆言人所难言者。
天子每改容嘉纳,许其忠精,然后天下知忠言未尝不用也。
顾风俗之衰,士乐缄嘿,谓吾君不能耳。
公虽以直道逡巡去国,卒老于行,不至辅相,然至今论宣和贤者,必曰蒋公云。
公讳猷,字仲远姓蒋氏
东汉时有封义兴𠙶亭者,其后分居丹阳金坛,故公为金坛人
曾祖、祖益,皆隐居不求仕。
父师锡,慷慨有大节,以公故赠光禄大夫
公幼庄重如成人,力学而敏,群诸生试有司,必处其上,诸老生皆器之。
甫冠,中元丰八年进士科,调主武进簿,移巴陵
县介湖湘,俗习文法,喜斗。
公初至,讼坌入,老吏以公年少易之,公听决如流,皆叩头服,豪右屏迹,政声流闻。
宣德郎、知江宁县
课最,部使者以闻,迁秩一等。
崇宁初,诏天下兴学,以公为信州教授,寻除监察御史
丁光禄忧,服除为尚书膳部员外郎,迁吏部
宗子学建,除宗正少卿,兼学制参详官,改太常
时诏原庙立僖祖殿,工既毕,言者以为当废。
朝廷下其议,公言有「其举之,莫之敢废也。
今既奉安祭告矣,奈何毁之」?
执政怒,送吏部,差通判南安军
逾年,直前议,复故职。
召试中书舍人,词令一新,为学者法。
邓洵仁夺职不论,黜知庐州
俄除集贤殿修撰,复拜中书舍人
召还,既对,上曰:「卿国之老成,朕未尝忘卿也」。
御史中丞,兼侍读
公力辞不可,则首论士风浮薄,「今群臣无他能,惟以善候伺人主,承望大臣为向背者,谓之才。
其或耿介特立,守正不回,则众指为愚而非笑之。
此风大不可长。
且大臣当辅佐天子,今奏事殿中,惟务雷同,略无可否。
其欲稍自异者,不过退有后言,为中伤计,此不可不察」。
又言:「臣近因陪祠禁中,见路寝尚仍祖宗之旧,瓦木涂塈皆故暗,有以见陛下薄于自奉,与土阶卑宫室何异?
愿推广圣心每如此,以保盈成」。
上嘉纳。
在京百司,自元丰皆隶六察崇宁中内侍省独乞不隶。
公论其非,上曰:「既名有司,不隶察何也」?
即以公言正之。
寻察内侍省数事以闻,上寝其奏,公极论曰:「臣古之人君,于近习有功不滥赏,有罪不废法者,皆载之信史,号为贤明
臣职在执法,不敢缄默,以负陛下」。
于是内侍刘友端等皆降官。
因命大书公疏,揭之内侍省,其徒皆侧目。
杨戬建节,公言:「祖宗时未尝有此,昨童贯首隳旧制,当时士论已不平」。
帝曰:「有非常之功,则有非常之赏,童贯有战功多,不可以人而废」。
公徐曰:「杨戬何功」?
帝曰:「自朕即位以来,制作礼乐皆其手,亦非小劳」。
公曰:「事塞其源,则人无觖望。
若夫攀缘辗转,人人有意外之得,则所谓非常者,反为常矣」。
帝称善者久之。
公因言:「元丰时有选人兴水利,王安石欲改京官者,神考止令循资,于爵赏较秋毫如此,况节钺乎」」帝曰:「官爵得之易则名器卑,诚如卿言,然杨戬之命已行,当为卿杜来者」。
因诏三省、御史台,当遵守弹劾。
时三省吏迁官类至四品,又近倖率请建坟寺,及彊市民居建第,公悉论之,即降诏禁止。
赵良嗣献平燕书,除秘书丞,公言良嗣降敌狂妄,不宜出入禁中,后良嗣果败。
真州守贰更告讦,付公治。
李釜雅为时宰所恶,而贰陈求道者,宰相蔡氏族婿也,帝怒甚,且不测。
公平心处决,以不冤。
都水使者孟昌龄议河事,久不成,费以亿万计,公私骚然。
公言是役有必不可成之理,愿循元丰开修二股河故事,于从臣中选忠信可托者往视,可罢罢之。
因言:「自陛下即位,大河轨道,何以更为劳民费财,徇虚名,亏实效,臣窃未喻」。
上因震怒,曰:「朝廷事类如此,无事辄纷更,卿于台属中遣人往,具以实言」。
已而为大臣沮格,识者恨之。
范之才奉使淮南,还言滁水有鼎可出,诏之才求之,无所得。
惧辞窃且得罪,即督州县,发民畎水凿山,役不已。
公劾之才狂妄希进,并论其出使奸利状,上大怒,投之才千里外。
公既感上知遇,遂言东南应奉且十年,如花石器用之物,输内府、入权倖之家,不为不足,殚财力,事浮靡,愿一切罢之,其言反覆深切。
因论提举两浙常平徐铸以籴本钱畀漕司制造,广东转运使徐惕以虚名羡财进奉后苑兴作,乞重寘之法。
帝不从,公卧家待罪,诏起之。
因力请罢,迁兵部尚书,兼礼制局详议官,知政和七年贡举,改工部
月馀,迁吏部
吏部四选,事素繁猥,其长率怠于省治,吏得缘兹为奸。
公晨入坐曹,使人得自言,躬阅所诉,参稽律令可否,立疏于籍,第而行之,事以无壅,铨曹为清。
宣和二年,言者论公兼官众而事有不举者,罢吏部尚书,以徽猷阁直学士婺州
请投閒,改提举南京鸿庆宫
宣和四年,起知明州
以不乐应奉事,到官数日,复请奉祠而归。
七年,以刑部尚书召,兼资善堂翊善
公再至京师,顾同列皆新进少年,益不合,日求去。
会敌骑至京师,天子内禅,上皇东巡,公率同列上章乞迁避,不从,则躬乘城昼夜守。
既解严,天子命公持表候上皇。
童贯总兵扈从,有自疑心,渊圣皇帝贬环卫,窜池州
因命公持诏往,曰:「使退听而毋伤上皇之心,卿何以处之」?
公顿首曰:「愿陛下付臣,勿以为虑」。
渊圣皇帝喜,赐缣帛茗药遣行。
公及上皇于淮阴,言国事泣下,上皇亦泣。
因请间言:「童贯得罪天下,今朝廷正典刑,惟陛下财幸」。
上皇颔之,遂宣诏童贯即日趋贬所。
公侍上皇还京师,迁兵部尚书
靖康元年,复请閒,以徽猷阁直学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
建炎三年,避兵明州
明年属疾,上章请老,迁宣奉大夫致仕。
十一月某甲子,卒于昌国县蓬莱乡,春秋六十有六。
遗奏闻,上嗟悼,赠特进显谟阁直学士,下所属给葬事。
夫人刘氏,尚书祠部郎中淑之女,有贤行,后公二年卒。
二男子:曰谟,右承议郎、知封州
曰该,右承事郎
三女子,长适右从政郎、龙游丞吴恢,次适右从事郎惠安王悦,次尚幼。
孙四人:台卿右承事郎
和卿、冲卿元卿右承务郎
公资浑厚寡言笑,对家人终日如宾。
平生未尝以游辞伪色借人,矫情降意徼利。
其论事上前,不为苟合,虽人主盛怒,少间复前,反覆开陈,必尽理而后已。
其论荐皆一时名士。
平居无嗜好,未尝一日废书不观。
有文集二十卷,藏于家。
其为文一本经术,无益于时者未尝言,精深简古,似其为人。
绍兴三年二月十九日,葬公明州鄞县翔凤乡隐学山之东冈,以淑人刘祔。
左朝散郎许德之之状来请铭。
藻尝谓名节与功利若权衡然,常相为轻重。
士君子一志于功利,则名节衰矣。
此岂待事至而后择哉?
必有早正素定、不与世推移者。
方公在朝廷时,搢绅未尝有言名节者。
公屹然特立,专以启迪人主为心,撄逆鳞、批大郤,闻者为寒心失色,而公谆谆尽言不已,不啻如父子间。
洎岁晚困踬,一时辈流越官簿而升者踵相蹑,或以是尤公,公笑曰:「吾道犹是也」。
卒未尝少贬。
则公之所立,岂偶然者哉?
藻服膺公门,知公为最详实,诸孤又以礼请,敢不叙而铭诸?
铭曰:
君道主听,受言孔艰。
臣有周比,兴衰所关。
在昔祖宗,政以言订。
一人垂衣,万事龟镜
厥后靡靡,人因世移。
安得刚者,吾其与归。
堂堂蒋公,古之遗直。
德为凤麟,心则金石。
见义而作,直言靡思。
观者为,未尝少卑。
坐兹寡谐,材不极用。
至今善人,徒得君重。
国步中柅,间关异州。
不在其位,莫如我忧。
阖棺海山,因窆其域。
后人怀公,视此铭刻。
乞对移别路差遣政和三年三月十八日 北宋 · 孙渐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一二、《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四三(第四册第三七七五页)
先任京西转运判官,巡历汝州鲁山县,点检得官库金银盐钞各有少数,牒唐州根究。
后因犯人妄经朝省陈诉,蒙下陕西路再差官根究,遇恩原免,更不结案,即是已经按发。
其时本县令范之才
之才按察点检荆湖南北路州县监司职事,缘臣本职正系统辖相干,有此妨嫌,欲望对移别路一合入差遣
乞对移别路差遣政和三年三月十八日 北宋 · 孙渐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三、《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四三(第四册第三七七五页)
先任京西转运判官,巡历汝州鲁山县,点检得官库金银盐钞各有少数,牒唐州根究。
后因犯人妄经朝省陈诉,蒙下陕西路再差官根究,遇恩原免,更不结案,即是已经按发。
其时本县令范之才
之才按察点检荆湖南北路州县监司职事,缘臣本职正系统辖相干,有此妨嫌,欲望对移别路一合入差遣
奉诏勾考饶虔州铸钱事奏宣和元年正月 北宋 · 朱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四八、《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一三八(第四册第三三四二页)
尚书省劄子,奉御笔,饶、虔铸钱司失陷本钱不少,积年不曾勾考,差臣前去勾考,仍委措置以铁蘸铜事。
臣今参酌范之才提举荆湖茶事出使条例,画到合行事件下项:一、检会昨范之才提举南北两路茶事,差属官四员。
今来措置勾考东南诸路事务,不敢故有陈乞,欲只依上件体例,共差四员。
内一员充管勾文字官,仍乞于见任或得替待阙,不以京朝官或选人内踏逐具名奏差
所有资任请给、递马驿券、当直人从并差破手分等,并依范之才已得指挥
邓祚广西运判 南宋 · 周麟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一三、《海陵集》卷一七
张官置吏,凡以为民。
虽内外远近有不同,要皆欲相为表里。
惟朝廷无外轻之弊,则士大夫忘远官之劳,势盖然也。
尔以才谞茂扬于仕途,惟其久在州县间,故能练达民事。
今既召见,而遽以使指授之,岂不思与贤者相近哉!
知尔有使者之才,适应朕诏耳。
矧惟广右僻在海陬,顷尝贰于桂林,固已稔其风俗。
将漕一路,实惟汝宜。
勿徐其驱,往谕德意。
谢太上皇帝淳熙八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历官表奏》卷五
臣某言:伏奉告命,以臣经修《四朝史志》特转一官者。
充位疑丞,未宣乃力;
策勋翰墨,又进厥官。
恳避无从,叨踰有腼。
臣某中谢。)伏以六十载诒谋之志,亿万年传信之书,屡易星霜,甫成卷帙。
而臣昨在绍兴之际,尝蒙上圣之知。
以书林是正之官,兼史氏编摩之职。
逮今二纪,被遇两朝。
幸尝秉笔以周旋,敢觊终篇而尊奉。
晚陪机政,获预荣观。
赖儒先笔削之功,在赏庆褒崇之数。
惟兹忝窃,良以震惊。
此盖伏遇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太上皇帝陛下盛德备躬,至仁及物。
道包众有,虽荡荡以无偏;
天覆群伦,每恢恢而不失。
凡在含生之类,孰非受赐之人?
顾方高蹈于希夷,何以仰酬于造化?
臣敢不勉殚忠荩,图称恩荣?
居惭班范之才,何裨润色;
幸际勋华之主,请祝寿祺。
臣无任云云。
章司谏 南宋 · 舒邦佐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九、《双峰猥稿》卷五
恭审谏省虚员,儒宗当选。
此非近比,姑以序迁。
上所深知,出于亲擢;
国因人重,礼以书先。
窃惟我宋之谏臣,多用累朝之名哲。
其诸科目,固有刚方。
未若四海之文魁,尤极一时之公选。
如欧阳子,如范蜀公,皆以礼闱第一之传,擢于争臣有七之列。
储嗣之章至十九上,朋党之论几数百年。
谏草具存,士林争艳。
继兹盛举,属我真英。
某官日月大名,乾坤间禀。
文之膏馥,多沾丐于后来;
行所表仪,盖规绳于前辈
早擢南宫之冠,旋膺北阙之招。
太学师儒,奉常礼乐。
史闱秉笔,共高班范之才
储邸谈经,潜授之助。
爰升中监,亟晋上坡。
且人主以心术为先,而治道以邪正为急。
先以《中庸》、《大学》之说,浸润磨砻;
至于君子、小人之间,分明剖析。
则大人之事备矣,而仁言之利溥哉!
少炼石以补天,即为调鼎
某仰高久矣,闻名跃如。
阊阖门开,遥想撄鳞之切;
潇湘路远,真同贺燕之来。
江州王状元礼部郎中 宋 · 李廷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八、《橘山四六》卷三
北阙疏恩,南宫寓直。
从州刺史,熟知公范之才
用作尚书郎,高压冯唐之老。
恭惟某官斗间异气,海内大名
宪六学统圣真,富矣潜心之业;
挫万物笼天地,超然独步之文。
属兴运之半千,居俊科之第一。
修程方展,雅操不移。
弱水片帆,乘风引去;
东方千骑,奉诏来归。
对扬蠖濩之居,进陟馨香之署。
述礼文于三代之上,舍我谁哉;
制诰于百日之间,特其小耳。
某坐縻边琐,远借荣光。
贤路肇开,听出纶而滋喜;
朝行夐隔,分赐笔以无从。
激此寸悰,寓于尺楮。
赵范襄阳 南宋 · 吴昌裔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一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四一、《宋代蜀文辑存》卷八五
臣闻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诸葛亮以为咎皆在臣;
宜禄之败,罪由浑瑊,而郭子仪以为罪实在我。
夫非人是己,人之常情,而今乃责躬自咎如此,与子仪之盛心,真可为万世将帅之法哉!
臣窃见敌犯襄汉以来,唐、邓首降,均、安继叛,光以围破,峡以燬空,枣阳之陷死者几十四万人,沙市之扰殁者以二十万计,八州残破,千里萧条,主帅是当,赵范何所逃责!
时以襄州孤垒,适被重围,督励三军,迄退强敌,功过相补,犹有辞也。
近阅荆鄂所申,乃知襄事大谬,克敌首叛,忠卫继之,粮械积聚,扫荡无遗,搢绅民居,被祸尤惨。
虽探报互有不同,而證状则不可掩矣。
汉水岘城,金汤坚壮,军储守具,根本富强,盖自绍兴名将岳飞营屯,至嘉定帅臣赵方徙治,虽金人屡寇而江面不摇,险以人守故也。
之子,遂世其官,将略帅谋,耳濡心授,正宜谨固封守,牧御军民,以报国恩,以绍先业。
而乃荣于鹜远,闇于知人,轻信反覆之心,失御变诈之道,养痈遗患,引堇庀身,遂使变起萧墙,自贻伊戚。
以百年之生聚而莽为灰烬,以中兴之楼橹而视为弃遗,退保荆州,望实俱丧。
人言纵不之及,视厥考能无愧于心乎!
臣采之公论,咸谓赵范之罪合赐褫谪,别选时彦,以代其军。
荆襄为天下喉襟,襄州既失,江陵尤为要地,趁急经理,卒未有人。
范之才未可终弃,欲援春秋责帅之谊,乞赐睿断,镌秩三等,申儆诸军,使之收拾散亡,以规复襄阳自效。
庶几边疆俶扰之际,犹知有朝廷纪纲,可杜奸萌,可纾狄难。
谨具觉察以闻。
〔贴黄〕臣自闻襄报,即草劾范之章,或有谓臣者曰:今庙堂倚赵范以自安,赵范倚北军以自固,若台谏论列,不惟招大臣之忌,亦具启边臣之疑,内外交憎,祸在不测。
臣沈吟累日,反复再思,窃以为不然。
炎、兴初年,国事草创,张、吕诸臣当国于上,韩、刘诸将拥兵于下,功在社稷,人孰敢言!
赵鼎之为御史也,今日而论刘光世,明日而论韩世忠,风采凛然,曾不少恕,亦未闻当时将相以为疑忌也。
况今戎首实在北军,赵范已正王旻之诛,庙堂当议赵范之罚,亟图改纪,斯乃其时。
若谓凶将本无叛心,襄城犹为我守,沉痼旧见,覆护前非,日引月深,遂成再误,恐非计也。
用敢具录前奏,复以缴闻,惟陛下亟赐睿断施行。
〔贴黄〕臣窃惟本朝三百年所与立者,国法台纲也。
方今事势俱无可恃,独有宪法一脉尚存。
近来边臣师师非度,则并举其纲与法而废之矣。
赵范襄守,退保江陵,臣已具列前疏。
知荆门军朱扬祖,被命乘障,有城可守,而乃委弃民社,擅离本军,是无国法也。
京湖制机赵楷,以罪被劾,谪官居永,而乃久稽朝命,未离沙津,是无台纲也。
方兹艰危之会,正当纪纲修明,若此二人,岂容佚罚?
欲望圣慈将扬祖罢黜,以谢军民,将更与镌降,押赴贬所。
庶几懦者有所畏而惧,凶者无所恃而侮。
伏候敕旨。
曾国荃 晚清 · 刚毅
对联 出处:曾忠襄公荣哀录
汾阳之望,有大范之才,伟绩佐中兴,半壁东南仰元老;
文正为兄,以惠敏为侄,鞠躬贞晚节,一门忠孝尽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