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郭慥”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成州同谷县杜工部祠堂 宋 · 晁说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一六、《嵩山文集》卷一六
自古王侯将相而庙祀者,皆乘时奋厉,冒败虎狼死守,以身为天下临冲;
或岩廊嚬笑,以治易乱,即危而安,其在鼎彝之外,而人有奉焉。
否则,贤守令真为民之父母,斯民谣颂之不足,取其姓以名其子孙,久益不能忘,则一郡之邑祠之。
否则,躬德高隐,崇仁笃行,若节妇孝女,有功于风俗者,一乡一社祠之。
顾惟老儒士,身屯丧乱,羁旅流寓,呻吟饥寒之馀,数百年之后,即其故庐而祠焉,如吾同谷之于杜工部者,殆未之或有也。
呜呼盛矣哉!
曰名高而得之欤?
曰非也。
苟不务实而务名,则当时王维之名出杜之上,盖有天子宰相之目,且众方才李白而多之也。
是天宝间人物特盛,有如高适岑参孟浩然云卿崔颢、国辅、薛据储光羲綦毋潜元结韦应物王昌龄常建陶翰秦系严维畅当阎防祖咏皇甫冉、弟曾张继刘慎虚王季友李颀贺兰进明崔署王湾张谓卢象李嶷之诗,粲然振耀于世,未肯少自屈,而人亦莫敢致之也,非湜,籍辈于韩门比。
然有良玉必有善贾,厚矣,韩文公之德吾工部也。
自是而工部绝去一代,颉颃不可揉屈之士而岳立矣。
然犹惜也,何庸李白之抗邪!
昔夫子录秦诗而不录楚诗,盖秦有周之遗俗,如玉之人在板屋则伤之也。
楚则僭周而王矣,沧浪之水既以濯吾缨,虽浊忍以濯吾足哉?
李则楚也,亦不得与杜并矣,况馀子哉!
元微之,谗谄小人也,身不知裴度李宗闵之邪正,尚何有于李杜之优劣也邪?
然前乎韩而诗名之重者钱起,后有李商隐杜牧张祜,晚惟司空图,是五子之诗,其源皆出诸杜者也。
以故杜之独尊于大夫学士,其论不易矣。
而在本朝,王元之白公杨大年矫之,专尚李义山,欧阳公又矫杨而归韩门,而梅圣俞则法韦苏州者也。
实自王原叔始勤于工部之数集,定著一书,悬诸日月矣。
然孰为真识者?
靡靡徒以名得之欤?
唯知其为人,世济忠义,遭时艰难,所感者益深,则真识其诗之所以尊,而宜夫数百年之后,即其流寓之地而祠之不忘也。
工部之诗一发诸忠义之诚,虽取以配国风之怨,大雅之群可也。
或玩其英华而不荐其实,或力索故事之微而自谓有得者,不亦负乎!
祠望凤凰台而临百丈潭,皆公昔日所为诗赋之所也。
公去此而汗漫之游远矣哉,而此邦之人思公,因石林之虚徐,溪月之澄霁,则尚曰公之故庐,今公在是也。
予尝北至鄜畤,观公三川之居,爱之矣,而此又其也。
不知成都浣花之居复又何如哉?
信乎,居室可以观士也已。
同谷秀才赵惟恭捐地五亩,县涑水郭慥始立祠,而属余为之记,使来者美其山川而礼其像,忠其文,且知公自其十有一世之祖恕予而来以忠许国矣,则其所感者既远,人亦远而莫之能忘,与夫王侯将相之祠,未知果孰传邪!
其像则本之成都之旧云。
宣和五年五月己未朝请大夫、知成州晁说之记并书。
超山应润庙敕序宣和二年 北宋 · 郭慥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一、《山右石刻丛编》卷一七
超山润之神,姓氏族系经传盖无所考观。
明灵显著,黎庶受赐,则旄倪所共闻,殆有不可掩者。
旸雨愆期,赖之尤急。
故前此水旱,邑长吏未尝不祷,祷之亦未尝不应。
然封爵庙号,则皆倥偬不暇睥睨,而莫克有请,岂天下之事固待人而后兴耶!
知县奉议余公好贤乐士,贵老慈幼,吏畏其威,民怀其德,而又丞佐之官,亦名世士,故声弦制锦,推有古人之誉。
会天魃为盭,凡三谒,祠下风马云车,咸应如响。
由是遂状厥事次第而请于朝,事下太常,敕以应润揭其庙,俾血食兹土焉。
若封爵庙号之礼虽所未及,固自有后先,殆不容于谍谍也。
抑尝闻,在《礼》有之曰:「能禦大菑则祀之」。
在传有之曰:「有功于民则祀之」。
惟神叱吒云雷,呼吸霜露,膏润嘉生,镇安斯土,则其灵异载在祀典,盖亦无愧。
《左氏春秋》曰:「神所冯依,将在德矣」。
润之神若响若荅,有祈必应,固神之灵,然亦宰是邑者德为可冯依故欤!
噫,后之继踵而雩者,宜亦鉴于斯焉。
汾阳郭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