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曾熠”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慈湖杨先生 宋 · 曾熠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四五
平常正直之心,虽人所固有,然汩没斲丧,所存者几希。
平时憧憧往来于利欲之涂,而牛羊斧斤若是其濯濯。
幸而闻大人先生之言,是为之涵养,为之克治,待其胶扰之暂息,清明之复还,于是良心之苗裔、善端之萌蘖时时发见焉。
必也体而察之,隐而度之,持循执守,久焉而后安止精熟,不失我心之本然。
今惧其起意也,不敢体察,不敢隐度,坐听是心之所发,则天理与人欲并行,真诚与伪念交作,果何以洞识其然否?
恐放其心而欲求者不可以如是。
窃尝深念,欲遵先生之教,全其平常正直之心,不体察,不隐度,不起意于中,又不可汩然无所事,若枯槁者之为也。
辄欲于此加闲邪之功,可乎?
使邪既闲,而平常正直之心自见,如云阴解駮,而日月之体自明。
由是坦然由之而无疑,沛然行之而莫禦。
下学之用力果可以如是否乎?
按:《慈湖遗书》续集附录,四明丛书本。
孔子閒居解跋嘉定元年十一月 宋 · 曾熠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四五、《慈湖遗书》续集附录、《经义考》卷一五
顷侍教于知丞赵公,尝言杨先生昔著《孔子閒居解》,请之而未获,近乃寄示,诚足以开悟后学,因锓木以传之。
孔子之言见于六经、《论》、《孟》者,人所尊信,惟杂出传记者,虽戴圣所传,人犹未之尽信。
惟《大学》、《中庸》,先儒所推尊,故学者讲诵。
至若《孔子閒居》,昔贤未尝留意。
先生首发明而诲解之,得非所谓五至三无皆斯人良知良能苗裔,发见于心,端诚可体察而用力者欤?
彼坐谈高远而不隐诸内心者,可以自省矣。
嘉定戊辰十一月甲子学生庐陵曾熠谨书。
刊己易跋嘉定元年十一月 宋 · 曾熠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四五、《慈湖遗书》续集附录、《经义考》卷二七
杨先生《己易》,曩先生乐平时尝加改订,得其本,因谒知丞赵公是正之,锓木以诒同志。
或者犹谓先生复有所改,近赵公为转致诸先生之前,而先生不复加损,则此为定本矣。
夫六经、《论语》之书言天下之义备矣,迨孟氏兴,而复出性善、养气之说。
自孟氏没,更历秦汉,以至于今,前圣之意隐然而未发者,乃有横渠之《西铭》。
虽然,《西铭》之意认天地为一家,而《己易》一书悟天地为一己,其流行发见,精粗毕备,厥功益大。
学者诚能沉潜而反复之,于其一理浑然之中,知其万理森然莫不具在,反诸吾身,觉其机之动,而体验推考之,虽驯造圣贤之域可也。
嘉定戊辰十一月甲子庐陵曾熠谨书。
己易閒居解再跋嘉定二年六月 宋 · 曾熠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四五、《慈湖遗书》续集附录、《皕宋楼藏书志》卷八六
刊《己易》、《閒居解》,因纪岁月,僭书数语于卷末。
尝以书请益老先生,往复之间,两蒙报教,始谓平常正直之心即道,而体察隐度者未免起意;
再谓日用变化岂无胶扰,但当改过迁善而止。
反复敬诵老先生之言,乃知此心虚明,万理万化尽在其中,君子所以用力于仁,学而不厌者,必有事焉,初非臆度料想之谓也。
辄合《己易》、《閒居解》为一帙,并以二书刊其后,敢不服膺,以无负老先生循循之诲。
嘉定己巳六月望曾熠谨书。
曾熠 其一 南宋 · 杨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一九、《慈湖先生遗书续集》卷二
某咨定远契好:长书细楷,远以见示,备著深情。
跋语及《大学》,某所未安。
大学》非孔子之言。
定远曰体察,曰隐诸内心,是未信此心之即道,故更体察,更隐也。
体察与隐皆起意,孔子戒学者毋意。
曰内曰外皆起意,此与《大学》同病。
曰止曰定,曰静曰安,皆意也。
孟子曰「勿正心」,而《大学》曰「正其心」,又曰「先诚其意,先致其知」,又曰「在格物」,皆意也。
益可验者,篇端无「子曰」。
定远更需馀言,然《己易閒居解》亦详矣,略复不缕缕。
某咨。
曾熠 其二 南宋 · 杨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一九、《慈湖先生遗书续集》卷二
某咨定远契好:兹又得手帖,备见问辨,不卤莽。
定远谓「汩没斲丧,所存者几希。
待其胶扰之暂息,清明之复还」,是定远犹未自觉自信。
《易》曰「百姓日用而不知」,日用岂无胶扰?
《易》曰「变化云为」,胶扰乃变化,即天地之风雨晦冥。
君子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孔子曰「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此皆道心之变化。
定远岂自旦达暮皆为邪?
改邪足矣。
孔子曰「改而止」,邪改即止,不可正其心,反成起意,是谓揠苗。
所谓芸苗,乃去恶草,即改过。
《己易閒居解》并收已。
四月廿三日,某启。
己易跋嘉定元年六月 南宋 · 赵彦悈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四七、《慈湖遗书》续集附录、《经义考》卷二七、《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六二
四明杨先生《己易》,先生挈古圣所指诏学者,遂成此书。
知有此书者众,好者鲜。
彦悈先生旧矣,顷丞吉水,邑士曾定远笃信好学,久藏此书,一日携示彦悈曰:「先生推明心量之大,使人读之,万善备具,思与朋友共将刊诸版」。
彦悈书于后。
噫,定远其有得于先生之言乎!
彦悈起敬起恭,以谓圣人之《易》不离先生此书,不离定远笃好欲刊之心,不离刊者之手,不离观者之目,不离诵者之口,不离听者之耳,又不离不刊、不观、不诵、不听者之耳目口手。
斯旨彦悈实有觉于事亲从兄、喜怒哀乐、兢兢业业日用之间。
先生字敬仲
嘉定元年六月六日学生承事郎、知吉州吉水县丞赵彦悈敬书。
孔子閒居解跋嘉定元年十月 南宋 · 赵彦悈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四七、《慈湖遗书》续集附录、《经义考》卷一五○、《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二一二
曾定远既刊先生《己易》,又刊所解《孔子閒居》。
《閒居》真圣人之言,伊洛诸贤未尝及之。
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不肖者不及,贤者又过之。
中庸,庸,常也,弃日用平常而起乎意说,吾不知之矣。
嘉定元年十月六日彦悈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