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袁商”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叶奭宗学博士金渊国子博士戚士逊太学博士袁商武学博士兼魏惠献王府教授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九二、《平斋集》卷二○
敕具官某等:汉重师法,淄川济南齐鲁、燕赵之学,皆以专门名家为博士
或变其师说,虽众荐不得与,厥选盖精。
直而方,有折角之风;
庄而静,有下帷之志;
士逊明而整,五业并授;
端而洁,诸家兼通,其学悉有师法。
兹进宗庠,进士逊上庠,进于右庠,仍范我麟定。
各推所蕴,招诸生立堂下,诲以仁义道德性命之归,正学有传矣。
可。
蔡仲龙大宗正丞兼权屯田郎官袁商太常博士并兼沂靖王府教授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九七、《平斋集》卷二三
敕具官某等:沂邸于属为近,朕笃内睦,择师而教之,久则递迁奖其勤。
仲龙、尔,皆以经明行修立于朝,如玉在山,烨然其煇润,楷范麟趾,丽泽多益。
是用进仲龙丞于大宗,且摄省郎
仲龙议礼于曲台而典教,悉惟求旧。
懋诗书礼乐之训,陶河间东平之风,不特讲留屯、蒐绵蕞之钦厥职也。
可。
蔡仲龙朝请郎袁商朝奉郎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二二、《鹤林集》卷七
敕具官某等:汉《左氏》不立学官,独赵人贯公以所授传训为河间献王博士
王邸之习读《左传》,其来尚矣。
仲龙靖厚钟于气禀,尔淳方得于家传,自为宫僚,颇通艺业,比既以说《诗》受赏矣。
丘明亲授经于圣人,训艳而富,义幽而章,又得尔等为之发挥,其裨益岂少哉!
彻章转官,用酬稽古之力。
可。
袁商承议郎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二九、《永乐大典》卷七三二三、四库辑本别集拾遗
敕具官某:汉毛苌以《诗》学为河间献王博士,后之为宫僚而说《诗》者,盖昉乎此。
尔以情性之正,承礼义之泽。
凡所习闻于家庭者,非迩之事父,则远之事君也。
掌教官邸,敷绎雅言。
讽咏之间,常使人有油然兴起于善之意。
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彻章转秩,朕其可后邪?
可。
史丞相明堂加恩启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三七、《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五○、《翰苑新书》续集卷一
播告大庭,褒崇真宰
类于上帝,聿稽宗祀之文;
相维辟公,爰侈冢司之渥。
非止衍户畬之入,盖益隆岩石之瞻。
典册一新,搢绅交庆。
伏惟某官功存社稷,运际风云,绰然应变守文之才,巍乎体经赞元之学。
维圣主敬天之意,一本至诚;
自清朝更化以来,四成熙事。
凡举行于缛礼,皆典领于首台
日者蒇大享之仪,涓中辛之吉,月星明概,乾坤清夷,奠玉而神祇顾歆,合侑而祖宗昭格。
法驾宝辂,肃临清庙之豆笾;
朱芾葱珩,于赫上公之冕服。
以至御楼肆眚,称跸还宫,祭泽流行,天颜开喜。
厥有显祀之效,恨无可酬之官。
荒大国之封,岂惟奄鲁;
纪中书之考,其永相唐。
茂对龙光,密扶龟祚。
某属縻符钥,快睹制麻。
申伯之田,咸钦异渥;
平津之阁,莫缀贺宾。
袁商等进秩诏淳祐十一年四月十六日 南宋 · 宋理宗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七四、《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卷三四
资善堂已及满岁,赞读袁商直讲陈显伯检阅刘昕祖、曾黓、提点内侍王椿干办邓惟聪,各进一秩,馀减磨勘支犒有差。
重修高桥记宝祐五年七月 南宋 · 袁商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一三、《开庆四明续志》卷二
恭惟我高宗皇帝聪明神武,诞受命中兴。
建炎之三年,金人犯明州大将张俊帅诸将鏖战于高桥,敌衄而遁,繇是六龙驻跸钱塘,用再造我区夏。
桥虽更绍兴重建,然年深,木腐石泐,坏辄修,修辄坏,民不惟病涉,亦病修。
宝祐四年九月大观文右丞相枢使履斋吴公,以大制使判府事吐握待士如周公,克勤小物如毕公,躬决细务如诸葛公,不以上宰夷吾州,一政一事,靡不经意。
期年之间,鲸波晏,融风息,缿筒昼静,桴鼓夜闲,官府肃而田里安,翕翕舆诵兴矣。
公犹以为未也,暇之日,周览廛野,指是桥而叹曰:「中兴诸将,战功凡十有三,实自此桥一捷始。
今圮不可支,非所以识旧也。
公帑纵未纾,不当于此乎靳」。
乃捐金召工,撤而新之,结洞为桥纯以石。
始于冬十二月,成于夏六月
方工之未竟也,会天不雨,农方事桔槔,乏丁壮,公延大士若土神于府治,为民请命,忱意恳切,至于泪堕。
时亭午日如焚,俄阴云,旋有黑龙腾于西南,蜿蜒当空。
万目共睹,莫不叹异。
须臾雷作,雨沛然下,继是甘霔不断,岁大熟。
荷锄相杵者,弗待呼而集,官复厚其募直,不戒而成。
雄俊坚密,城内外诸桥可俯而视之矣。
既落成,邦之人士属商为之记。
商窃谓桥梁之设,所以便民也。
造舟为梁,既昉于周,至郑,以乘舆济,而君子不以政予之,则夫善牧民者,殆不可以细故忽也。
秦以前未闻梁石,近代以来,名都要会间用之。
如吴之垂虹,闽之万安,不过枕烟水,梁海波,皆无与乎政之激劝。
斯举也,可以昭中兴之圣烈,可以旌江表之虎臣。
其感人心也有义,其用民力也有仁,盖将风厉乎天下,匪直私惠乎鄞人
信贤相之作牧,发于心者见于事,知所先务,夐不与他人均,鄞之人因是得以觇公之经纶矣。
公将以衮衣归,其充广此念,相我圣天子,以续思陵大复古之勋。
夫如是,则是桥也,将同召公之茇舍,历千万载而不泯。
乃若通水利以济乡遂之农,开河步以便阛阓之民,创田庐以养困穷数千百辈,蠲租赋以宽贫弱数百万缗;
代输积逋而系者释,立决滞狱而屈者伸,莫重于学校则益膳羞以惠藏修之士,莫严于海道则增券廪以给巡徼之军,凡政之本于仁义者,不可殚纪,兹故略述云。
吾邦唐武德中鄞州开元中明州今升庆元府
桥去西门外十五里,高三丈三尺五寸,长九丈八尺,上下凡六十六级,洞阔三丈八尺。
糜缗钱十五万八千有奇,自寓橐余公晦暨士庶共乐助三万外,馀皆公帑所出。
二百斛,石工、军工共九千四百,民工一万三百,各有奇。
俊后积功至王爵,桥侧有小祠,纵广不盈丈,公复度地建庙,闳敞视昔十倍,其费不书。
董是役者,大制置使司准遣李迪功自强。
五年七月既望宝谟阁直学士正议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袁商撰,朝散大夫赵隆孙书,朝奉大夫主管建康府崇禧观丰芑篆盖。
广利桥宝祐六年七月 宋 · 桂锡孙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五五、《开庆四明续志》卷二、光绪《慈溪县志》卷一一
大丞相吴公之表海也,人知于一郡有高桥之役光前,而不知又于一邑有广利桥之役创始者焉。
慈溪为邑,有小江贯而中出,舟自西徂东者或过之,经刹子港,达西渡堰,此故道也。
往年颜公非牧,相其阴阳、坝刹子港口,纡其途,为今新堰。
新堰之未底绩也,寂寥一村,通以小径,閒以冷水渡以略彴。
夫联木比竹,为渔樵一二所蹊,牛羊三五所迹可也,厥或当憧憧往来,将必压。
况新堰成而峻峙其上,彼略彴者旁立下流,以受万鹢日夕舂撞之厄,且有曳曳于牵江色者争如簇也。
是则假以利涉,反以病涉矣。
公闻蹙额,稍问曰:四履申画,不敢一日怠,肆百堵,励翼憖,使一物失所。
于是谋易以石,且惧鸠工之办于拾沈也,能毋贾嬴嚣乎?
时乃就郡,给公帑米若干,楮若干,毋或丐夺。
又惧鹜行之添一长厩也,迪惟董振择之,时乃就邑,咨善士王君与可,莫君禋惟其、陈修二人皆能体公意以经之营之,證市价,来群材,拓基址,致板干,鼓辇运,精砻错,饫糇粮,抚劳勚。
于是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矣。
不只此也,邑之陆行人闉阇者,其道必由王家店桥,浸趋于老,咸与维新,万目盱衡,诧两虹对饮。
大川之壖厥攸作,人见其功之就,而不震于虑始,人见其乘之安,而不知其烦我。
此公意谕色授所及也。
二人又能推公意以衍而伸之,护新堰之步以亢涛浪,平新堰之溜以缓奔泻,辟新堰之驿以待潮汐。
凡可易撼摵而使踏实地,争先致佐助而罔有吝封。
此公以所感为所应也。
忽夜观天象,台躔逼新堰,越翊日亭午,果有报。
公一舸按视,不以夹道疾驰骇民,而绝共亿于不及,不以高牙大纛临民,而通稚耋于纵觐。
符采攸烛,山川生辉,有桥落成,无此炳耀。
邑之人乃言曰:「『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何如公之寓政于桥欤?
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何如公之寓目于桥欤?
况因桥有驿,立名庆丰,亲洒钧翰,高揭户颜,此又公不特以人者利民,而直欲以天者利民,愿为之记」。
锡孙曰:我大丞相之歛惠此邦,苟利于民,知无不为。
大莫大于津梁有众,高桥其一也,袁公可斋尝书而刻诸石。
广利桥之役,虽什一于高桥,然无小不举者,乃无大不周也。
保釐东郊,而先嘉其克勤小物,此三代相业,公独得之,岂以大小计哉!
其间如吴洞桥之整以崇低垂,管山河之开以导雍底,砧碶之治以通堤阏,黄泥埭之筑以砥横溃,蜀山铺之置以靖萑苻,此公以舟楫四海者而泽一邑也。
六龙渡江海,若唅呀以壮形势,谋臣策士献议设险于向头者不知几人且几年矣,朝廷未皇。
公来,严备列寨,骋望溟渤,尽在目中,虽一飞鸟不能遗,此公以谨固一邑者而康四海也,广利一桥云乎哉?
虽然,《易》言「利涉大川」十有四,而以「未济」终焉,未济之濡而言利涉,此《易》之为道也。
公以利涉建桥,而以广利名桥,不言所利,大矣哉!
此公之为易也,猗欤!
宝祐六年七月初吉朝奉郎桂锡孙记。
朝奉郎、新通判平江军府兼管内劝农事孙渊书。
朝请大夫、新知瑞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营田程士龙篆盖。
通直郎、知庆元府慈溪县主管劝农公事兼主管鸣鹤盐场兼弓手寨兵军正周栋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