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张渊微”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代回利路鲜于提刑申之 南宋 · 李刘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八五、《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二五
虎符迟次,龙节载驱。
礼乐远而光华,遐心何有;
师旅因之饥馑,敏手是资。
恭惟某官籍甚人门,烨然地望。
吏民相告,方怀季子之章;
郡县未澄,宜揽孟博之辔。
剑阁今为平地,鲜于世号福星
公有埋轮之心,民何悬釜之虑!
功德如是,祥祉如是,其善持之;
刑狱几何,钱谷几何,行且召矣。
某老而浪出,冗未汰归。
五雉为工,徒积汗颜之愧;
四牡劳使,愿收直指之功。
朱文公五书问答序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二、《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五五
某之生也后,不及从游于朱文公先生之门,而获交其高弟,尽得其书,以诒同志,凡今蜀本所传是也。
丹棱史孟博守文比岁东游,识赵季仁师恕于夔,馆之累月,得未见之书。
乃《易本义》与《论》《孟》集注、《中庸》《大学》章句、或问之外,又裒当时答问之语为一编,孟博将刻诸梓,乞言以识篇首。
予为先生序书多矣,而大抵不以喜而以忧。
予非固异于人也,尝观苏文忠李氏山房,谓秦汉以来书益多,学者益以苟简,又云书日传万纸而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
夫非书之罪也,书日多而说日明,俊慧者剿说浮道,可以欺世,不必深体笃践也;
多赀者广采兼畜,可以缉文,不必穷搜博考也。
先生之书满天下,而其道无传焉,吾之忧讵不信夫!
虽然,未可以槩斯世也,请书诸卷首,与同志者交儆焉。
南外知宗赵防禦(师良)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九三、壶山四六
麟宗主籍,暂烦汉属之近亲;
牡驾观风,方执周原之远役。
敬驰初贽,往谒中涓
恭惟某官若木翘英,璇源嫡派。
伯父叔父亲分宝玉之荣,大宗小宗交错磐石之固。
腰纵未横于玉带,头犹冠冕于金貂。
既视寝园,又司外邸。
岂曰上公之爵,靳于同姓之卿。
维国家运祚之天长,而中外本支之日茂,盛哉螽羽,壮甚犬牙,必仪型之有人,斯信厚之成俗。
琼编瑶牒,俨帝子之冠簪;
衮衣绣裳,本公家之衣钵。
伫继唐六人之拜,式崇周五等之封。
某甫满食祠,骤叨予节。
负弩而发蜀道,轻狂久笑于相如
埋轮而止驿亭,慷慨今惭于孟博
既莫遂循墙之请,安敢稽叱驭之行。
幸是司存,密依耆哲。
联阴何幸,知为高帝之子孙;
异日相逢,傥备梁王宾客
送陈郎玉汝之官二首 其一 1258年 南宋 · 刘克庄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莆田
昔一(二字原缺,据卢本补)平津阁(二字原缺,据冯本补),今随孟博车。
径趋乌幕远,渐向鲤廷疏。
分袂(二字原缺,据卢本补)三年别,平安两字书。
何时迎昼绣,携酒煮溪鱼。
将作监直华文阁谢丞相1244年12月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四一、《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一八、《翰苑新书》续集卷三四、《启隽类函》卷三○、《八代四六全书》卷一一、《宋四六选》卷一六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江宁
郡绂使华,十年迭试;
朝班阁职,一旦骤迁。
丝毫无蹊径之扳缘,顶踵出庙堂之启拟。
伏念某虚名作祟,实践有惭。
周旋陈元方郑康成之间,恍绪言之犹记;
交欢丞相平、太尉勃之际,非呐舌之所能。
粤从公府掾之免归,长为田舍翁而无憾。
然犹左符西溯,单传南驰。
上察孤忠,每欲赦虞翻之罪;
朝无死友,居多谗韩愈之人。
一招一麾,屡起屡仆。
元台之提笔,由散地而驾轺。
发摘技穷,终匪当道埋轮之手;
平安信远,不胜高堂扇枕之情。
叩阍陈宜去之言,席藁拜弗俞之诏。
乃若升华班序,寓直图书,曩梯登九天之难,今帆借一风之便。
孟博顷尝出使,慨然登车
扬雄久不徙官,老于执戟
讵敢望此日翘阁开东之礼,庶几为异时墓道征西之题。
向非吾相之犹天,谁与鲰生而为地!
兹盖伏遇某官卫武公之抑,鲁仪休之廉,陛下谅其至公血诚,海内目为钜人长德。
道揆,下法守,国之所赖以永存;
恩己出,怨谁归,士或不知其密启。
遂令枯朽,亦玷光华。
然某将母不遑,容身无所。
暴子蒙绣衣之遣,岂不贪荣;
贺监以黄冠而归,终期得请。
陈提刑(淳祖) 南宋 · 林希逸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二八、《鬳斋续集》卷一四
九陛疏恩,七闽司臬。
辔丝遣使,由赤霞选表而来;
衣绣问民,称霁月洗冤之志。
令如霜肃,至与春同。
共惟某官,伟矣文宗,烨然政誉。
惟当官必于行义,此先帝所以知名。
星渚抗言,有不受之豺虎;
日畿持节,安肯问于狐狸
虽许辞鹭序而归,实深有燕贻之意。
于皇嗣圣,简在胜流。
初元须共理之良,宽书布矣;
正旦霈好生之泽,丹笔付之。
禁武稍迂,宸知殊密。
钦哉惟恤,姑登孟博之车;
道之将行,即补仲山之衮。
某散人号久,遗老传成。
莲叶操舟,息意但寻于溪友;
薇花残梦,回思幸识于省郎
乃以坚民,托之冀部。
皇华吾善处,愧莫陪骑竹之迎;
短褐人更嗤,喜或遂扶犁之适。
率然笺贺,幸甚镜原。
抚州堰合楼记咸淳八年十月 南宋 · 黄震
 出处:全宋文卷八○五四、《黄氏日钞》卷八八、光绪《抚州府志》卷九、三三、同治《临川县志》卷九
混沌判而山川列,元气会而魁杰生。
一太极之妙,流行发越于天壤间,有此停涵则有此发舒,有此山川则有此人物,崧岳降神及申,自昔而然,森不容遏。
迨至我本朝,重在科目,则又往往应于龙头之选,有开必先,形为诗谣者,率亦所在而奇验。
抚州人物甲天下,故老相传,乃亦有谣,曰「文昌堰状元生」,曰「龟湖冲破状元生」。
龟湖在州之南城县,县今别为建昌军
岁在丁未,龟湖水果冲破,是年张君渊微廷试果第一。
龟湖验则文昌堰之验必矣。
堰在城东杨家聂家两洲间,其地正与郡学龙首相直。
迩年以来,堰忽骤合,应如龟湖,岂伊人力也哉?
时雨将兴,山川出云,雁塔先题,断于斯兆。
余故作危楼百尺于郡学之龙首,俯瞰文昌,名之曰堰合,以应佳兆,以作士气,以预为此州曲江宴集之所。
虽然,造化几年融结,国家几年涵养,祖父师友几年积累教训,而后得以一介士膺圣天子亲擢,鸿胪首唱,绕殿雷欢,四方人士想望风采,下至儿童走卒,亦无不骈肩累足,瞻望咨嗟,金榜一开,即指为当世第一流人物。
于戏,宜必有以称此矣!
王沂公何人哉?
予何人哉?
咸淳八年岁壬申十月丙戌朔朝奉郎、知抚州军州事、节制军马、兼江西提举四明黄震记。
戒惜字纸 南宋 · 张渊微仆母
五言绝句 押东韵
万般诸字文,即与藏经同。
安在不净处,堕作厕中虫宋俞文豹《吹剑录外集》 《吹剑录外集》:淳祐七年张渊微大魁。及为正字,见其仆每聚故字纸焚之,曰:恐为人践踏,余母氏临终诵曰云云。)
知郡寺丞俞公行状(并铭) 宋末元初 · 方逢辰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七五、《蛟峰文集》卷七
公旧讳忱一(上字本从言从成。),后改公明字则明,为君避也。
曾大父简,大父谦,咸隐德弗耀。
父点,自号云岩居士,赠奉议
始祖稠仕吴越为睦刺史,因家焉,今为严之分阳。
少颖,书一览辄记,云岩公钟爱之,家自为师友,研经史寒暑不释卷。
嘉定(某甲子。)以《周礼》首乡荐,明年上桥门又冠之。
自是气益雄,文益进,月书每先诸子,鸣声誉郁天京矣。
公以重闱在上,不忍去膝下,归而私淑于家,四方士负笈者云集,凡膏润之所沾丐者莫不歆艳,一世贡于乡、升于学、魁于南宫者踵相接,其目睫可数者如潘君忠恕何君梦然兄弟是也。
十三年以监举试礼部未得志,归而益肄业。
十六年升舍,寻擢上第,调昭武教官
宝庆甲申龙飞,循修职郎
旋居云岩公忧,服阕,以庆覃转文林郎,再调和州教官,两易南康,兼白鹿书院山长。
公教人以践履为先,择经明行修者列职事以倡。
每讲说,必明界限,析义利,不专以文义优劣,士用以劝。
当路如蒙斋袁公留耕王公著斋高公咸剡于朝。
端平甲午,董文上饶,同寮持卷请差次,公曰:「三场惟策可观人」。
遂拔其一,及蜕号,乃韩君叔颖,士论帖然。
郡太守以撙节有羡,将献之朝,公曰:「献羡是逢君也,不若以代民输而弛其赋」。
守勉从之。
二年,鹤山魏公视师江上,闻公而罗之幕,公条陈攻守急务,历荦慷慨,魏以远器目之。
嘉熙丁酉,调浙东帅幕来赴,间京城灾,公攒眉时事,移书时相,规以省灾异、量赈恤、禁侈靡、省营缮数事。
二年,改调淮东总幕,旋为有力者夺之,公恬不较,归而复聚徒于门。
未几,文清李公当国,如京谒选,复移书陈时病五事,曰审命令、信赏罚、择宰属、久外任、选将帅李嘉纳焉。
寻调临安盐仓,弊蠹必柅,出纳必尽情。
履斋吴公尹京,一见曰:「管库岂所以况清流耶」?
檄之幕。
淳祐辛丑,被旨衡文别头,如洪如叶,所得皆知名士。
四月书库官二年宗谕,改秩转宣教郎三年太学博士
轮对,反覆援文帝、太宗事以讽,上首肯之。
次劄言科举三事:一曰考校拘执之弊,二曰誊录卤莽之弊,三曰弥封易换之弊。
四年再为别头考官,前列如翁如汤,皆公所拔也。
寻丐外,添倅上饶,会岁大旱,公戚曰:「吾职劝农,奈何视民饥而死也」。
却交承礼,亟走群望,一夕忽雨,郡境赖之。
积讼压累政不剖者山积,皆为尽心,一一当曲直。
民之讼于他司不直者争愿质于公,咸曰乞送清强俞太博
诸台交委,讼牒雨集,一经予夺,无反覆者。
岁再饥,公择大家劝赈,首捐己俸以倡,又借公帑为籴本,航他境米平其直以粜,徐节他费补偿之。
道有遗孤,捐己俸募人收之,民赖全活者众。
当路如后村刘公虚斋赵公实斋王公交荐之。
五年奉议郎,会徽及南康乏守,朝廷闻公劄摄徽,而当路又命摄南康,公俱辞之,越月以朝旨之徽。
居无何,代者已压境,公钥府库以俟,供给礼例皆却弗受。
还任信,又阙守,复摄事。
六月朝命以宗正簿召,八月造朝,差衡文,胄闱撤棘乃领事
七年四月,迁国子丞,以磨勘奉议郎
寻考试殿庐,得张君孟博。)
岁旱,副端张公、小坡李公以言去国,公以封事争之,不报。
言者从而媒孽之,遂有主管崇道观之命。
八年二月,差知常德,辞,改知南康,又辞,不许。
十一年朝奉郎南康促代,忽除公大理丞,方控辞未行,言者已尼之。
盖柄国者欲夺公南康以畀姻娅,故神其操纵如此。
寻再与公郡,公悟,丐祠以老。
杜门绝客,菽水之外,惟以书史自娱,同志或为怏怏,公无闷焉。
宝祐癸丑元日,上挂冠请。
越六日俄疾革,夜半呼子弟握手叮咛,不及他事,惟曰:「吾负吾母,不得终子职。
若能竭力事吾母,汝父死不死矣」。
言讫而逝,盖二月之七日也,享年六十有七。
娶秦氏,封安人
子一,泽民,见待省进士
女一,适何应孙。
孙一,松寿
公生山水邑,人物清苦而坚,孝友根于天性,学问勉于躬行。
云岩公抱恙,晨夕奉药,衣不解带,居丧尽礼,哀毁骨立。
祖父母丧,代终大事必尽礼。
外舅姑亡,家窭,丧弗克举,厚助之皆有归。
里东孔道病涉,捐金鸠众,梁而屋之。
其待人接物,睦族展亲,居乡交邻,靡不辑顺。
度量宽容,喜怒不形辞色。
遇事刚果,不为祸福怖。
自奉俭约,菲衣粝食,破窗败几,澹如也。
居家莅官,未之改性。
不嗜饮,宾至必设醴论文。
著述凡一十五卷,号《南畴集》。
九月丙午,奉襄于生仙乡之传岩。
予与公虽不面,而心知敬则旧,公之孤谒予序群玉,丐状公行,予焉辞,辄铭之曰:
读公之文兮金声,即公之行兮天成。
桐江之山公之名,桐江之水公之心。
山之不动兮不以震撼而重轻,严滩之冷冷兮或为公而不平。
悠悠苍天,歼我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