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郾城县北并垣曲县等捷奏绍兴十年1140年7月10日 宋 · 岳飞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三九、《金佗稡编》卷一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漯河市
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河南北诸路招讨使岳飞状奏:今月初十日申时,据巡绰马报覆,有番贼马军一千馀骑,径来侵犯郾城县五里店,在后尘头不绝,不知数目。
臣躬亲提领军马,出城迎敌。
遣差背嵬将官王刚等,将带背嵬使臣五十馀人骑,前去探贼。
王刚等称,于五里店见贼摆一字阵,内见一名甲上着紫袍,认是头领
遂一齐入贼军,并手斫下上件头领,其馀贼众一发退走。
今于斫下尸首上并马鬃上,取到红漆牌子二个,上题写「阿李朵孛堇」。
追赶贼马二十馀里。
当日又据本司统领忠义军马梁兴董荣申:「依准指挥,统押军马前来,过大河剿杀金贼,占夺州县。
等于今月初一日晚,到黄河南岸,措置济河
黄河北岸有金贼三十馀人骑,于岸口摆列阵势,守备人马。
等于初二日早领兵,与统领董荣等人马渡河,到北岸。
贼马就岸交战,其贼败走,追赶入绛州垣曲县,闭门拒敌。
等遂行张榜说谕,不肯归降。
至午时,等领兵,与统领董荣等人马措置绞缚云梯,一齐上城接战
杀死番贼不知数目,活捉到千户刘来孙等一十四人,并夺到战马一百馀匹、器仗等,见行抚存人户安业,依旧种作外,申乞照会」。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陈首张宪谋叛事状 北宋 · 王俊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九、《挥麈馀话》卷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三、《鄂国金佗粹编》卷二四
左武大夫果州防御使、差充京东东路兵马钤辖、御前前军副统制王俊
右,八月二十二日夜二更以来,张太尉使奴厮儿庆童来请去说话。
张太尉衙,令虞候报覆,请入宅。
莲花池东面一亭子上,张太尉先与一和尚何泽点着烛对面坐地说话。
到时,何泽更不与相揖,便起向灯影黑处潜去。
于张太尉面前唱喏,坐间张太尉不作声,良久问道:「你早睡也,那你睡得着」?
道:「太尉有甚事睡不着」?
张太尉道:「你不知自家相公得出也」。
道:「相公得出那里去」?
张太尉道:「得衢、婺州」。
道:「既得衢州,则无事也,有甚烦恼」?
张太尉道:「恐有后命」。
道:「有后命如何」?
张太尉道:「你理会不得。
我与相公从微相随,朝廷必疑我也。
朝廷交更翻朝见,我去则不必来也」。
道:「向日范将军被罪,朝廷赐死。
范将军从微相随,元是雄威副都头,转至正使,皆是范将军兼系右军统制同提举一行事务。
心怀忠义,到今朝廷何曾赐罪。
太尉不须别生疑虑」。
张太尉道:「更说与你,我相公处有人来交我救他」。
道:「如何救他」?
张太尉道:「我遮人马动,则便是救他也」。
道:「动后甚意似」?
张太尉道:「这里将人马老小尽底移去襄阳府不动,只在那驻劄。
朝廷知,必使岳相公来弹压抚喻」。
道:「太尉不得动。
人道若太尉动人马,朝廷必疑,岳相公越被罪也」。
张太尉道:「你理会不得,若朝廷使岳相公来时,便是我救他也。
若朝廷不肯交相公来时,我将人马分布,自据襄阳府」。
道:「诸军人马如何起发得」?
张太尉道:「我虏劫舟船,尽装载步人老小,令马军便陆路前去」。
道:「且看国家患难之际,且更消停」。
张太尉道:「我待做你安排着,待我交你下手做时,你便听我言语」。
道:「恐军中不伏者多」。
张太尉道:「谁敢不伏?
傅选道我不伏」?
道:「傅统制慷慨之人,丈夫刚气,必不肯伏」。
张太尉道:「待有不伏者,剿杀」。
道:「这军马做甚名目起发」?
张太尉道:「你问得我是,我假做一件朝廷文字教发,我须交人不疑」。
道:「太尉襄阳府,后面张相公遣人马来追袭,如何」?
张太尉道:「必不敢来赶我,投他人马来到这里时,我已到襄阳府了也」。
道:「且如到襄阳府张相公必不肯休,继续前来收捕,如何」?
张太尉道:「我又何惧」?
道:「若番人探得知,必来夹攻。
太尉南面有张相公人马,北面有番人,太尉如何处置」?
张太尉冷笑:「我别有道理,待我遮里兵才动,先使人将文字去与番人,万一支吾不前,交番人发人马助我」。
道:「诸军人马老小数十万,襄阳府粮如何」?
张太尉道:「这里粮尽数著船装载前去,郢州也有粮,襄阳府也有粮,可吃得一年」。
道:「如何这里数路应副钱粮,尚有不前,那里些小粮,一年已后无粮,如何」?
张太尉道:「我那里一年已外,不别做转动
我那里不一年,交番人必退。
我迟则迟动,疾则疾动,你安排着」。
张太尉又道:「我如今动后,背嵬游奕,伏我不伏」?
道:「不伏底多」。
张太尉道:「姚观察、背嵬王刚张应李璋,伏不伏」?
道:「不知如何」。
明日来我这里聚厅时,你请姚观察王刚张应李璋,云你衙里吃饭,说与我这言语,说道张太尉一夜不曾得睡,知得相公得出,恐有后命令。
自家懑都出岳相公门下,若诸军人马有语言,交我怎生置御?
我东则东,随他人,我又不是都统制,朝廷又不曾有文字交我管,他懑有事都不能管得」。
至三更后,归来本家。
次日天晓,二十三日早,众统制官张太尉衙前张太尉未坐衙,叫起姚观察于教场内亭子西边坐地。
姚观察道:「有甚事,大哥」。
道:「张太尉一夜不曾睡,知得相公得出,大段烦恼,道破言语,交来问观察如何」?
姚观察道:「既相公不来时,张太尉管军,事节都在张太尉也」。
观察道:「将来诸军乱后,如何」?
姚观察道:「与他弹压,不可交乱,恐坏了这军人马。
你做我覆知太尉,缓缓地,且看国家患难面」。
道罢各散去,更不曾说张太尉所言事节。
去见张太尉,唱喏,张太尉道:「夜来所言事如何」?
道:「不曾去请王刚等,只与姚观察说话,来覆太尉道:『恐兵乱后,不可不弹压,我游奕一军钤束得整齐,必不到得生事』」。
张太尉道:「既姚观察卖弄道他人马整齐,我做得尤稳也,你安排着」。
便唱喏出来,自后不曾说话。
九月初一日张太尉起发赴枢密院行府去辞,张太尉道:「王统制,你后面粗重物事转换了著,我去后,将来必共这懑一处,你收拾,等我来叫你」。
重念俊元系东平府雄威第八长行日,本府阙粮,诸营军兵呼千等结连,欲劫东平府作过。
当时食禄本营,不敢负于国家,又不忍弃老母,遂经安抚司告首,奉圣旨补本营副都头
后来继而金人侵犯中原,靖康元年首从军旅于京城下,与金人相敌,斩首及口内中箭射落二齿,奉圣旨特换授成忠郎
后来并系立战功,转至今来官资。
尽节仰报朝廷。
今来张太尉结连起事,不敢负于国家,欲伺候将来赴枢密行府日,面诣张相公前告首。
又恐都统王太尉别有出入,张太尉后面别起事背叛,临时力所不及,使陷于不义,已于初七日面覆都统王太尉讫。
今月初八日,纳状告首,如有一事一件分毫不实,乞依军法施行。
自出官已来,立到战功,所至今来官资,即不曾有分毫过犯。
所有应干告敕宣劄在家收附外,有告首呼千等补副尉都头宣缴申外,庶晓俊忠义,不曾作过,不敢负于国家。
谨具状披告,伏候指挥
论诸军大会江口王刚往御泰州绍兴三十一年 南宋 · 虞允文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八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三三、《宋代蜀文辑存》卷五七
臣窃见虏酋自采石大败奔遁之后,径往瓜洲,为渡江之计。
臣以江上事势急迫,忘其疏远,于今月十二日再具事宜敷奏,抵冒宸聪,日俟诛斥。
今准入内内侍省公文,坐奉圣旨,特许收接臣递角投进。
臣伏惟圣恩不以臣狂僭,采纳其言,顾未知所以报塞。
臣于十三日自采石回至建康,以虏酋驻维扬,虏兵进据瓜洲,探报不一。
当日起发,于十六日午后再到京口,与诸将共议防托之策。
除第二港探得虏所开河以沙涨不成,已罢开掘之役,见止量留官军人马巡绰外,有三处河道与大江相通,最为紧要,合行堤备。
一、滁河口自真州,下连瓜步,虏兵最多,河口亦宽,通大船出入,已行措置于南岸一带开三重壕,叠三重堤,横铺三重鹿角,有民兵万馀人防守。
缘官军不多,窃虑未可倚仗,与杨存中等商量,于二十日那移下蜀张深人马于滁河口南岸青沙夹等处驻劄。
夹在近南岸水中,可以射虏,使不得登岸,不利于出船,却差苗定人马于下蜀驻劄,以为策应,决保万全。
一、瓜洲渡虏见筑塞渡口,造三闸以储水。
探得目今水深数尺,又探得于洪泽役人力,从陆路扛船入运河,伎俩百出,然度其船必不大,不足以当官军戈船。
比又蒙朝廷追回成闵人马,今成闵单骑于二十日已到镇江,将带鄂州战船二十只前来。
我师既大会京口,可以必胜。
泰州兵薄,虏见今有游骑到城下,今日本州亦来告急。
臣与杨存中商量,于十九日再发王刚两将人马先行,二十一日又命王刚以所管兵亲往。
虏见官军既到,必是不敢深入。
其馀上下流无河口可通大江处,亦与诸将议,逐日分马军往来巡绰,防虑不测。
以臣料之,虏必不敢轻动,动即破之无疑矣。
臣初抵镇江,亲到刘锜家卧内见之,气息奄奄,乍醒乍迷,即与其家子弟、医官说,令于脐心着艾,两日来稍纳粥药。
其安与否,特未可必,而今时战守所用诸将不可不素定。
臣闻仓、扁不世出,天下未尝废医;
不世出,天下未尝废将。
自古中兴之君,如少康有众一旅,如汉光武起于侧微,其所用之将何尝皆有素望?
臣于今年夏,因直前奏事,尝以此说仰尘睿听,亦蒙圣慈赐嘉纳。
臣之区区,欲望陛下不以刘锜存亡为忧,但审择人材,分授诸军,使之各当其地,戮力战守,不患大功不立。
臣观完颜亮采石大败之后,其气已索,虽名为聚兵维扬,窥我京口,而实欲遁归,必不出臣所料。
臣见留镇江,措置守江,先为不可胜之计。
仍与杨存中等共议,若一旦虏退,亟图兴复,不令少失机会。
臣虽书生,陛辞之日,尝面奏决不敢以贼遗君父忧。
臣伏惟陛下特宽远顾,无轻为避敌之计,天下幸甚。
同知枢密院事太师洪文安公遵神道碑嘉泰二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八五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洪忠宣公见危授命,半世异域,白首来归,力陈忠言至计。
高宗方引以自近,权臣恶其害己,不使浃日安于朝廷之上,至以漠北仅存之身,投诸南荒必死之地。
身且不阅,遑恤其家!
然而长子丞相文惠公、次子枢密文安公被遇两朝,先后得政,又次子翰林公迈未及大用,而入从出藩,翱翔最久。
盖立朝莫清于登瀛,莫荣于代言,莫重于掌文柄,莫尊于间两社。
公既与昆季迭居,并以文章称天下,公又先进,或一再至焉。
其后孙曾印绶相望,方兴而未艾,衣冠盛事,世推洪氏。
《易》云:「积善之家,必有馀庆」。
《传》谓:「非此其身,在其子孙」。
盖天定能胜人也。
枢密讳遵字景严,世为饶州鄱阳人
曾祖炳,赠少保
纪国夫人何氏。
彦先,赠太师荣国公
秦国夫人董氏。
忠宣讳皓,终徽猷阁直学士左朝散大夫,赠太师、冀国公
妣楚国夫人沈氏。
世次见文惠碑。
公儿时端默如成人,楚国亡,恸绝者再。
苦学忘昼夜,词章壮丽,自成一家。
绍兴十二年春,以右承务郎南京中岳庙,冠词科,赐进士出身
高宗念其父,特除秘书省正字,复科径入馆自公始。
阁下多前辈,皆以畏友待公。
明年春文惠公继来,搢绅荣之。
秦熺秘书郎、为少监,势燄赫赫。
公守道安恬,留滞不迁。
九月忠宣去国,公求通判常州
汤枢密鹏举部使者孙秘丞汝翼待僚吏严峻,公虽少而明擿吏奸,台府争委以事。
移倅婺州,守李琛傲愎,亦知敬公
升佐绍兴府,未上。
二十五年夏,再入为正字,摄行外制
十一月汤枢密执法殿中,荐为御史
方赐对而忠宣公薨。
服阕召还,公奏:「先臣与龚璹均使虏廷。
璹臣刘豫,以擅杀人被诛,秦桧反赠节钺,臣父抗节乃贬死,可谓不分逆顺矣」。
诏还忠宣旧职,赐谥,擢公起居舍人,迁郎,兼权枢密都承旨二十八年也。
明年正月,除中书舍人,赐服金紫。
殿前裨将辅达转防御使王刚团练使,公言:「近制管军十年一迁,二人尚未满岁」。
上喜曰:「步帅赵密去年求迁,词臣节度使方九年,逮今乃除太尉
卿论二人,军中自以为当也」。
时勋臣子孙多历台省,议者以为言,诏序迁至次对即久任内祠
公奏:「侍从磨勘比,言明序迁可乎」?
三十年正月,兼权礼部侍郎,俄迁吏部
选人诣曹改秩,予夺迟速尽出吏手,公随事疏理,吏不得肆。
完颜亮将渝平,中外以为忧,沈介使回独谓无他,公请为边备。
八月,兼权吏部尚书
旧制文武臣致仕任子许所在州保奏,或请必由本贯,革欺弊。
公言:「宦游蜀广或数千里,自有敕牒可验」。
诏仍旧法。
公既以近臣兼承密旨,边防民隐每为上言。
三衙春夏牧马菰城,仰给苏、湖、秀三州,适积水淹田,有司预请倍输夏麦以补刍粟;
北虏索绛阳郭小的、安化刘孝恭等二百家,公皆执不可。
军器利弊命公料简,公区别良窳,众谓熟于军旅者未必能也。
上以是有大用意,入翰林学士典铨如故。
明年御史汤丞相思退章不下,内批以大学士奉祠
公当直,例作平词,谏官云云。
公连请去。
三省拟除敷文阁直学士,上令进徽猷,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
三月平江阙守,上亲用公。
先是虏张忠彦坚壁凤翔拒吴璘,以刘萼攻扰襄汉,自将精锐及签军分寇两淮
谓我悉兵捍边,乃别造舟胶西,刷河北壮丁杂金人号大汉军,统以苏尚书者,将由海道乘虚捣二浙。
谍知其谋,诏浙西总管李宝率舟师御之。
公竭资粮器械济乘风尽焚虏舟。
谋既坏,忿躁就薨。
左武大夫超授靖海军节度,公有助焉。
步帅李捧尝请断吴江桥防虏入,或又欲堑常熟县福山限其骑军。
公曰:「审尔,是弃以西耶」!
凡堂帖、监司符验,皆收不行。
上幸金陵,从卫百须,傍郡承迎不暇,入公境独无过求。
公谓官拘商船聚近海县,募水手留民兵夹运河烽台,徒费无益,悉条奏散遣,人德之。
三十二年夏上将内禅,趣召公,日询来期,遂还翰苑。
凡传位及登极赦、上太上尊号、追册安穆皇后、封拜三王制诏皆公视草。
六月,进学士承旨,兼侍读
隆兴元年知礼部贡举皇城逻卒内侍王允修,侵辱士人,公引苏轼陈慥故事以闻。
闽士揖其友,逻者指为传义,欲掖出之,公命卒业。
一士赋擅场,又有对策剀切,皆傍犯名讳,公为取旨,许降等奏名。
前二人,林光朝楼钥也。
陈自修试词科,拟制一语聱牙被黜。
公荐其才学,特与教官
其爱惜士类如此。
五月同知枢密院事
张忠献公元枢督师江淮,公与宰相协心帷幄,凡处分机要,平议对境书檄,敷陈曲折,率称上意。
公前在从班,与正言周操议论不同,至是侍御史,将以和战不决弹公。
疏未入,语漏,上徙权吏部侍郎
公不自安,求去,上却其章,请益力,以端明殿学士提举兴国宫。
还乡,倾赀葺园圃,筑小隐堂,日与昆朋赋诗饮酒,极溪山之乐。
乾道六年,起知信州
民遇吉凶及营造困于科酒,诸县重赋敛,州市物亏其直。
公家邻郡,素知之,至即亟为罢行。
旬日,驿召赴阙奏事。
江东圩田坏,徙公知太平州
前政即周御史,闻公来,不俟合符驰去。
公追饯十里,曰:「前日国事,何嫌?
今不为子孙计耶」?
交驩而行。
公躬履圩埂,劝相徒役,用工数万,人忘其劳。
转运张松妄奏圩未尝决,民无转徙,止当责成圩户,裁省雇募。
公乞朝臣按视,于是将作监马希言监察御史陈举善继来,直公之言。
圩成,合四百五十有五。
方别治溧水永丰圩,过科工费,壑邻逞憾。
公曰:「郡当岁俭,方赈恤流移,劝分乞籴,如刲股不充喉,尚能饱他人之腹乎」?
力诉于朝,就除知建康府、兼本道安抚使行宫留守
上谕当制舍人范成大载公治绩,且许入觐。
虞丞相允文有意北征,先移驻侍卫军马,骤增万灶,敕公同二府议于内殿。
公奏:「吕惠卿请与弼臣同对,神宗赫怒。
近太上在金陵张浚留钥,亦不许偕执政奏事,愿别班引」。
上批「所委体大,共议勿辞」,盖近此所无也。
资政殿学士宠其行。
至则蠲苗米耗剩,许民自持斛槩。
遍走郊野,布置营垒、民居及冢墓,一无相涉,诸将不能易。
上赐手札曰:「寨地异同,卿挺身任责,非乃心王室,畴克尔」?
踰年役兴,禁卒醉酒摇众,公磔于市,帖帖无敢噪。
御前军常昼入旗亭,挺刃椎垆,公付狱驲闻,统帅惧罪,乞付军自治。
上怒,罢统帅,公亦贬秩二等。
顷之,五营乞公,亟还元官,加大学士
属部饥,公疲精救荒,食少事多,庸医劝服矾石,鼻衄不止。
暮夜,江船火近大军仓,公驰救,疾益侵,祠章三上。
淳熙元年春,乃许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十一月甲午薨于里第,享年五十有五。
积官大中大夫,赠宣奉大夫,爵本县开国子食邑六百户
四年正月丙午,葬湖阳蟠山之原。
咸安郡夫人朱氏,尚书右丞谔之孙,朝议大夫正刚二山之女。
翰林状公遗事上太常谥曰文安
有文集八十卷,《东阳志》、《双谱》各十卷,《钱谱》五卷。
子男三人:楀,今为奉直大夫、新知峡州
桾,早世;
槔,今为奉议郎、新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赐绯鱼袋
女六人:四不及嫁,其二适礼部尚书木待问提辖左藏东西库陈由义,今俱亡。
孙男七人:价,旧名恢,今为奉议郎淮东常平司干办公事
悦,承奉郎,早亡;
佃,通仕郎
僖,承奉郎
侹、伸、倓,未仕。
孙女八人:长适儒林郎、新四川总领所干办公事余忠卿;
次适通直郎、前知德化县汪杲,继室以其妹;
许进士杨景受;
二夭,馀未行。
曾孙男三人:艾,将仕郎
蔚,登仕郎
著,将仕郎
公以二子升朝,累赠太师
安后公十二年十二月薨,与公同穴,赠秦国夫人
昔某试馆职,公实发策;
孝宗初元分掌内外制,每议事辄联名,相与至厚,以是峡州远求墓道之碑。
惟公静重明通,平居言不轻发。
上前议论纚纚,语简而理足。
虽以文进,政术自高,与物无竞,人不忍欺
守郡未常以公钱予人,亲旧有求,捐俸不靳,故通贵而家无馀资。
某既备书见闻,复系以铭曰:
劬躬焘后,有开于先。
进德修业,惟嗣之贤。
嗟嗟忠宣,奋身致主。
生死朔南,两极艰苦。
天寔恫之,三子英英。
科名宦达,公则先鸣。
翔于枢庭,底绩三镇
有猷有为,谓复得政。
何德之臧,而年弗长。
惟文与行,没世弥彰。
彼崇者丘,屹立斯石。
诗以飏之,有永无斁(《平园续稿》卷二九。)
躬:原无,据四库本补。
思堂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二、《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一
杨君纯孝也,未尝自言,乡邻言于县,县言于州太学生王刚等言于学官
既而州以其事上尚书司业祭酒亦诵言于朝,有诏旌表其门闾。
君家于吉之太和而馆于兴国,迎母就养,母卒葬焉。
兴国之人曰:君馆吾里,母窆吾里,吾县之孝子也。
太和之人曰:君占籍吾里,生长吾里,吾县之孝子也。
尝欲奉柩归祔于先茔,人遮止,改其太平乡孝感乡
太和尹师侯应极扁君所居为孝感堂,又表其坊,能言之士已记之矣。
君惕然曰:二鹤翔墓,双阙施门,在彼者也,吾不敢知也;
霜露时雨,悽怆如见,在我者也,终吾身而已,别为孝思堂焉而徵记于余。
余惟割股疗亲虽不见于经,然可以义起,至韩退之乃确然以鄂人为非。
夫经以不伤身体发肤为孝,不有申生乎;
礼以不灭性为孝,不有曹娥乎?
而况毁肤之害未至于雉经,裹创之痛未烈于鱼腹,申生得以为共,曹娥得以为孝。
然则君之行矜式于州里、旌异于圣朝也宜哉!
君既永感矣,忠孝一理,君亲一致。
他日移之于君,取蝥弧而先登者,即前日遗爱之考叔也;
不拜大将军者,即前日卧冰之王祥也;
叱欲从朱泚者,即前日归觐之何蕃也。
余老悖,姑诵所闻以告。
君名懋卿,字景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