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注释
北京除夕 晚清 · 李承熙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西游录
苦事浮生此夕除,今行又是北京初。
召伯山河西日暮,明皇城阙朔风嘘。
青岑万里先人庙,白发三更释子居。
宇宙悠悠心一寸,挑灯独草教科书。
按:甲寅正月初一日壬子。晨起盥洗。基仁赊果酒酬令节。院直老头陀献一酌进揖。道万福。盖旧俗也。朝后黄启瑞来贺岁。邀基仁游城中。留供夕馔甚盛云。
北京立春 晚清 · 李承熙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西游录
六十一回半岛春,七年冰陆不知辰。
风味初惊生菜碗,范围将大赏花邻。
桃帖先题吾道泰,梅心渐似旧邦新。
适有故人谈孔教,万方同我太和真。
按:壬戌积之送黄启瑞。索寄南海书。书寄之。李倬,袁峻来话。安君泰敏(黄海道信川人。今移义州。重根叔父。)学天主到北京。资匮访天主教人无顾者。迹余名而至。告以情。慰留之。间说义士旧事。为之怆然。癸亥权湜书从教会至。卜居一着尚漫然矣。李南彬寄冉觐图(牟阳人)所著天理主敬图一册。亦一新说也。龙积之书言愿从先生后立一学校。奉五德五伦六艺四科而充广之。仆志已决。愿先生出而倡之。余致书辞谢。李相益来阅近著数篇文字。赊酒稳叙。甲子终日雪。孔社徐侍郎()寄名纸致问。送衔为谢。乙丑龙积之寄书基仁申前意。(书略曰大悲院甚静洁。鄙人为招待地。凡贵国学人辱临者均可便宿。尊公道德高迈。学识独超。直可开门讲学以授徒。将孔门教科实施。以正孔教。鄙人愿为门生长也。请转禀尊公云云。)全议官送献议二册请校阅。观其大意。多见苦心。十五日丙寅上元。遥想故园。怅然兴怀。黄启瑞抄教科书来。请点付报馆。全议官,申正尉次第到。酌酒酬节。
泰山 晚清 · 李承熙
五言绝句 押齐韵 出处: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西游录
圣云天下小,今看泰山低。
始识成形物,常随我眼齐(夫子心胸大。故看天下小。余看大山多。故看泰山低。)
按:三月初一日壬子。忽齿痛头疼呻卧。申君英,赵君镛薰来见。癸丑李炳宪(咸阳人字子明)来。阔馀颜面皆变。略道往景。不觉悽怆。全醉堂秉薰亦来。初三日甲寅。经曾祖妣贞夫人讳辰。不能盥栉遥拜。向晚忍痛移住子明所寓西河沿三源楼。金赫,金起汉诸君皆到。乙卯晓梦。新建屋宇。(未辨其地)拓庭南引水治田。有五位老人至堂上。趋谒之。乃曰唐尧虞舜夏禹孔子孟子。命余前有所谕。恍惚听受。忽然而悟。惕惕不宁。到午神疲倚枕。梦先考整服俨临。小子问何以远次。答猝发未及议家人。小子白小子未见南京而还。今将向东省。忽惊窗外人声。申君英乃入。对之诉怀。薛君正清特来劳问。请移住孔道房内。黄君启瑞继至。报龙积之近信。夜雨。
衍圣公府听讲 晚清 · 李承熙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西游录
圣府崇崇数仞墙,累然遗像俨斯堂。
那将共此图中服,言以其言行以行。
按:庚子。棠来致安庆观孔道会委帖。请赴拜经会。乃龙积之所倡。盖本齐书臧荣绪庚子拜五经之意也。偕送国彦,基仁赴观。辛丑黄启瑞,(粤西贺邑人)薛正清(陕西韩城人)来。黄英妙可爱。薛乃文清傍裔。尝率陕西义旅著战功。问文清家学仍主程朱否。正清曰然。问此间程朱学派有几人。正清方书龙积之。适闵判书泳璇(辅国台镐子。纯明皇后弟。)至。说及国家往事。不觉呜咽。询其伯公(泳翊)近状。曰今无世间想也。问大监来此何干。曰游观。余曰宗社覆亡。吾人均罪。其首非大监家耶。判书洒然曰不敢辞。余曰大监昆弟思赎万一未。判书曰无以当此。余曰先大资不识吾先子而特筵奏之。请特设义禁府都事仕窠而处之。吾固不私谢。然亦不能无感焉。此语为少报也。判书曰先人时。尚有公论也。辞未竟。龙积之来。寒暄毕。问贵国学派主何学。答学派虽多歧。主程朱则一也。积之曰闻先生主程朱。深庸敬服。往复屡回。乃曰先生此行。中华孔教之福。仍请余作书。康更生(名有为广东人。)及济南孔道会长王侍郎锡蕃灯至。皆告归。丧人梁谨泰(开城人。营商业。)来留赵君所。
送春秋集传付孔教总会 晚清 · 李承熙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西游录
今人援孔似迷藏,刚说春秋不尊王。
王正大义昭如日,愿共诸君讲一场。
按:李浩然(陜川人)来。方习华语拟入学。传其兄(载源继伯父)宅父忧。为念怆然。李南彬来。仪表可敬。叙寒暄。见案上有理学综要。请而阅之。拈理气二物一段曰平生深服此言。问有成说否。彬曰方泚笔。笔之当就正。夜而还。乙卯薛君正清来。讲格物及理生气之旨。(别有笔话录)问春秋尊王论语攻异端之义。(正清有所著。言春秋不主尊王。孔子不攻异端。故余诘其主意。)正清曰前所论多未中理。待暇从容就质。丙辰访全议官。酌红露叙话。待社主徐侍郎(名字花农浙江人。)不至。拜孔子像而还。戊午基仁赴孔教会。见重远已抄教科论付杂志。托余续有论著相投也。罗弘锡来。抄东省韩人私议。且愿担孔教一分子。己未申正尉八均(申大将櫶孙。今改英曾。在安东县有约。)来见欢叙。且致国彦归信袁峻(河间人)委来致款。龙积之简要明日圣庙拜经。初九日庚申。赴国子监。龙君与黄启瑞监门。入曲廊啜茶。进大成殿。殿高可建十丈旗。覆以黄瓦。堂阶皆玉𤮍。中堂奉版位。榜至圣先师孔子。前傍分奉复宗述亚四圣。其后傍分奉孔门十一贤及宋朱子。(清嘉庆间跻享)皆用汉满文双书。两庑百五十位。未能遍谒。庭中历代赞德碑林如也。老杉井井成列。正门两旁内。安周宣王石鼓十座。外安康熙帝石鼓亦十座。积之率诸生奉六经四子。卓于门内。焚香进拜。各读一章。肃立凝想而退。余亦随导而行。西迤入辟雍门。复由桥门登殿中。有帝座。自元明设。但水外占地未广。无以容万众观。迤南堂。养士数千人。共和立国。经废而士散。归历李浩然隆福寺胡衕。韩君镇教(平北祥原人)在座。由南城列国公馆外。出循车场路西还。
教育部长不理孔教教科有感 晚清 · 李承熙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西游录
儒寒末叶弱丧儿,流落屠沽足自怡。
不记渠家皇祖史,诗书匠冶万法治。
按:辛巳全醉堂来议献议事。朴正来(忠州人)来道北岛事。闻白纯(水原人。在满洲有旧。)近信颇安。朴宗根来报入政治学校颇勤课。二月初一日壬午孔教会委帖基仁爬上丁孔祀招待员。夕往访龙积之欢叙。积之请程德璋(□□人)相见曰少弟往香港有此兄。可随事商确。癸未基仁参孔社孟子生日祀。龙积之来请设韩人孔教会于院内。自参讲席。余以将往曲阜辞谢。金起汉适携华西雅言至。余请积之一阅。积之极致钦尚。且问学校议祀孟母何如。余答礼意多未安。(详笔话录)甲申孔道会委帖请丁日讲席主讲。余以无学无语。托黄启瑞致辞谢。孔社副长徐琪来见。旋以孙女幼化作佛事。余只于门内送迎。但闻佛宇鼕鼕。僧俗喧聒。全议官来借缁布冠。欲仿制也。罗弘锡,李镛,金声振,张一清(龙川人方仕中华为委员。)皆来见。龙积之寄诗五首。且付书曲阜孔提学祥霖。(字少沾孔子七十二代孙。)夕薛正清来。申请赴讲会。要预作一文字。自愿代演。不获已许之。乙酉积之又来托。我往曲阜早还。偕设教会。
龙薛二君要我设教。感其意口吟 晚清 · 李承熙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西游录
大薮恢恢百凑通,只为伦常万古公。
惭愧青牛无道气,汉仪那得鲁生同。
按:庚寅雨。辛卯晚霁。草呈总统书。龙积之在顺天府。简寄文承相祠用我北京行韵书怀一首。壬辰罗弘锡持所著研究日本文明论请点窜。李德初来议奉天近地占居设会事。颇见条理。癸巳访全醉堂。欲偕往谢徐侍郎。适侍郎至。社中有会事。因请我入会。余尚未悉主旨。姑逡巡而还。甲午金副尉赫来同留。略传安奉消息。乙未夕往唁李南彬女丧。彬因进茶果叙话。极赞理学综要精义。且询书中所引李子。余略述退溪为吾邦理学之宗。上及寒暄,静庵晦斋。下暨寒冈,大山。次及栗谷一派。彬又极叹中华学界不宗程朱之弊。次论及时局。余因出示所抄呈总统本。彬次第手画看下毕。又逐节极赞。亟劝直呈。以余将往曲阜。请设餐一叙。留约而还。(详笔话录)闻李相益来失唔。丙申与诸友合资送安泰敏归。丁酉金培东,(清道人有旧)文昌斌(开城人年二十)来见。向夕李南彬与其婿陆勋臣来米廛胡同书邀。仍赴晚餐稳叙。(在笔话录)戊戌周熊涛来看余近作。且询缁布冠制。定作孔道会式。黄启瑞莫斌(广西人)来邀基仁及申正尉。出游南亭启瑞言丁日讲录已刊。薛君专书寄邮而尚未至也。己亥徐侍郎琪来。略论世事。(在话录)高镛焕来。详说北间儒会事。要我入其中设教会。书示其兄东焕所居。(长兴洞)愿为主导。其言甚恳。十九日庚子。余生朝也。基仁集同舍赊酒一饭。蓼莪沧桑。有泪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