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注释
河南穆先生文集跋淳熙十四年七月 南宋 · 刘清之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九九、《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二六、《爱日精庐藏书志》卷三○、《皕宋楼藏书志》卷七三、《静嘉堂秘籍志》卷三三
世不知古文,己独为之,是儒之特立者也,吾见三人矣。
董生当秦灭学之后,明孔氏之术,道曾子之言,其文甚近古也。
虽同时若严助枚皋谓应义理,子长、相如博辨无极,亦自为其文而已,未始识董生之用心。
东京以后,历魏、晋五代,而文益衰。
昌黎公始知尊孔氏,贵王贱霸,大变而古,李翱皇甫湜从而和之,然其后亦无传焉。
唐衰,更五季,其弊又甚。
至我朝,乃或推孙、丁、杨、刘为文词之雄,是时穆参军伯长独不以为然,实始为古文,在尹师鲁苏子美、欧阳之先。
自尔以来,学者益以光大,非止求夫文之近于古而已。
盖异端既辟,则必以圣人为师;
不专注疏,则必以经旨为归。
学均为己,一变至道,溯其承传,爰有端绪云。
银关辟书,售与有力焉。
愚尝评穆参军之复古,以为不在董生、昌黎公之下。
永州州学教授宜春欧阳椿参军之文于其从孙化州使君淮,俾零陵乡贡进士张淡、吴伦校之,不鄙谓愚可记岁月。
深惟会友辅仁之义,有不得而辞者,辄书其后,大不自量。
淳熙丁未孟秋既望衡阳假守临江刘清之谨题。
按:《河南穆公集》卷末,四部丛刊初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