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注释
释迦降生礼赞文序 北宋 · 释仁岳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
《僧祇律》云:佛生日乃至涅槃日,当为大众称扬佛德。
予早岁读《大涅槃经》,采双林示灭之相,撰偈以声之。
比有吾宗好事者,请四月八日浴佛形像次亦陈赞颂,所贵《僧祇》之式,始终备焉。
于是讨《太子本起》及《因果》等经所说事类,略为十赞,并五悔法,次第于后。
原夫如来应物之相,机见有殊,是故乘白象入胎,御香楼托阴,不可同也。
今依小教,祇就鹿苑已前,取其行因趣果之事以成章句。
若五时化迹,非此具道。
茍曰狂斐,试为裁之。
按:《释迦降生礼赞文》卷首,续藏经第二编乙第三套第一册。
释迦如来涅槃礼赞文序 北宋 · 释仁岳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
儒家流有终身之忧者,考妣远日之谓也。
释氏子岂不然乎?
彼所以思生我劬劳之亲,此所以怀度我慈悲之父,其德罔极,其孝攸同。
观夫叔世出家之徒,具沙门之形,禀释迦之姓,至佛涅槃日,不能斋庄致礼者众矣,予窃伤之。
尝读《涅槃后分》,如来灭后,梵释天众大龟氏等,莫不皆以偈颂为之哀叹,又《僧祇律》令涅槃日称扬佛德,于是追述化迹,辄成赞辞,凡十四章,章八句。
初十章赞佛,次一章赞法,后三章赞僧。
其诸方轨,亦备行用。
所冀吾众于二月十五日,严事经像,精设供养,命声德者唱之,以展必哀之诚矣。
孤山中庸子有涅槃八德赞,盖仿于傅徽《白衣观音礼》而作也,以为吴蜀音韵硕异,故江浙间多不行焉。
今拟天竺法师赞智者文撰之,非苟好异,务在生善。
知我者且无以色声求佛邪道为让哉。
按:《释迦如来涅槃礼赞文》卷首,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卷四六。
国子监丁祭 晚清 · 李承熙
七言绝句 押青韵 出处: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西游录
民国三年圣祀停,时平犹自虑粢腥。
申勤赖有二三子,不忍虚过一仲丁
按:午钟先发赴孔道会。方齐而待矣。奉真影用沧洲仪。祭毕鸣铎演讲。次及余请升席。薛君从左代演。(讲说见笔录。)周嵩年(字熊涛河南福禄人。前清知县。)宁述俞以次演讲。进茶果。熊涛言曾得石坡(吾邦兴宣大院君别号。)诗画于朴使(未详其名)行。且出所著西山诗藁赠我。述俞君亦赠所著续明学一册。尽欢而还。夕阳矣。与诸君入法源寺。层搆复阁。穹崇罗络。称京中第一寺。寺中有佛齿一龈甚钜曰释迦茶毗之遗。其说虽谎。然盖非常人齿龈可拟。亦一吊怪。
日本杂事诗 其一百七十一 清末 · 黄遵宪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古佛留铭笔既奇,野人善草史能知。
几行朱乌模糊字,去访《那须国造碑》。
注:书法自韩来。碑之古者,有《大和法隆寺金堂佛背铭》、《释迦佛像铭》、《那须国造碑》(此碑中有永昌元年字,然日本永昌纪元,故或疑为用伪武氏号。 或又曰:永昌字形似朱鸟,天武有朱鸟号,因岁久残缺而讹也)、《多贺城碑》,其规模皆似六朝人。《新唐书》云:“建中元年日本使者真人兴能来,善书。” 《书史会要》:“南海商人自日本还,得国王弟与寂照书,自称野人若愚,章草之妙,中土亦能及。”盖八法之传旧矣。以余所闻,延喜天历间,最多能品云。近 亦多名手。初学书者,皆悬腕执笔,作二三寸大字,点画波撇,颇留古法,行草尤佳。
挽程沧波先生之妻钱夫人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别婆娑洋,登兜率天,一笑拈花成妙觉;
名父女,作才子妇,几人咏絮拟清芬。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程沧波(1903——1990)原名中行江苏武进人,为钱名山先生快婿。上海复旦大学毕业,旋留学英国,以善书称,兼工诗文。后赴香港,再去台湾,曾为台湾书协理事长。钱夫人名为钱云蕴。
婆娑洋:台湾台湾被称为“婆娑之洋,美丽之岛”。
兜率天:率,shuài。佛教用语。是欲界六天中的第四天。
一笑拈花:相传释迦牟尼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惟迦叶破颜微笑。佛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见《五灯会元·释迦牟尼佛》。此谓禅宗以心传心。后因以拈花微笑比喻情意相通,心心相印。
妙觉:指觉行圆满之究竟佛果,故亦为佛果之别称。又称妙觉地。为究极理想境地之表现;系由等觉位更断一品之无明,而得此妙觉位。于此位能断尽一切烦恼,智慧圆妙,觉悟涅盘之理。
名父钱云蕴之钱名山(1875—1944)字梦鲸振锽。世居江苏常州菱溪,是著名诗人和书法家人称江南大儒光绪二十九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官至刑部主事,后对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彻底失望,辞官回乡。在常州东门外开办书院“寄园”,培养了大批书画诗词方面的泰斗,如:谢玉岑谢稚柳马万里等,著有《名山集》《名山诗集》等。
笺:
1.以佛家妙谛哀挽,有哀而不伤之功。
2.民国倪星垣挽叔母联:
计望夫七年,化石凄凉,今倘相从归乐国;
浴佛二日,拈花解脱,固应一笑赴灵山
仲夏湘行之什 其一 南岳大庙 当代 · 陈忠平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紫霞龙脊绕,朱漆塓重垣。
槃郁松古,夤缘结构繁。
石心超九劫,蝶魄荡三幡。
释老声相比,檀香卜福根。
注:·段成式《酉阳杂俎·玉格》“至此山,宫殿槃郁,楼台博敞。”·沈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园依山而无石,老树多极纡回槃郁之势。”王维《送方尊师嵩山》“瀑布常带雨,夕阳苍翠忽成岚。”
《文选·左思吴都赋》“夤缘山岳之岊,幂历江海之流。”《旧唐书·令孤楚牛僧孺传赞》“乔松孤立,萝茑夤缘,柔附凌云,岂曰能贤。”宋之问《宿云门寺》“夤缘绿筱岸,遂得青莲宫。”谢朓《郡内高斋閒望答吕法曹诗》“结构何迢遰。旷望极高深。”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晋书·隐逸传·夏统》“又使妓女之徒服袿襡,炫金翠,绕其船三匝,危坐如故,若无所闻。充等各散曰:‘此吴儿,是木人石心也。’”《法苑珠林》卷十三“十一劫是未来,八劫是过去,今释迦佛当第九劫内成佛。”九劫者,现世也,《生经·堕珠著海中经》“我等世尊,从无数劫精进不懈,不拘生死五道之患…超越九劫,自致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
葛长庚《睡起》“蝶魄游仙去,猿声惊梦回。”道家谓色、空、观三者最易摇荡人心,故以三幡为喻,·孙绰《游天台山赋》“释二名之同出,消一无于三幡。”·姚鼐九月八日明孝陵游览灵谷寺晤其方丈僧祇园》“寘彼万古怀,企此三幡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