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注释
赴阙第二劄 南宋 · 李昴英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三八、《文溪集》卷七、《广东文献初集》卷三
臣窃观今日边用无艺,而民力垂罄,时艰未靖,而人物晨星,州县凛焦熬之忧,临事兴乏使之叹,岂天地之藏有限,而土产不足,光岳之气已分,而奇才顿稀耶?
臣妄谓今日欲培养根本,莫先于久麾节之任,欲网罗英俊,莫先于宽资格之拘。
虽书生常谈,而切实救时之策,无以易此。
舆图非旧,仕版日增,循资序者皆可得一州一县之寄,执权衡者岂尽知孰臧孰否之真。
阙不多而求者纷如,予不审而夺之亦亟。
或一岁而屡易,或旬月而骤更。
新旧送迎,动费累万,贪夫席捲,甚至扫空,民之膏血,吮啜靡遗,国之命脉,缓急何恃,可不亟思所以救其弊乎!
臣以为宜从台谏公举,廉能之士可以为监司牧守者,大臣考其已试,而纳之夹袋,有阙必以此选补焉;
治绩显著,则稍进职名,而仍使因仕,岁月寖久,则擢寘班行,以昭示奖劝。
数年之后,庶几在在稍有馀蓄,民力少纾矣。
千人之群,必有拔乎千人者;
万人之聚,必有出乎万人者。
谓天下果乏才,是厚诬当世也。
欲共扶缓弱之势,宜大启功名之门。
而今日之仕进者,苦于远次而观光难,困于举削而通籍难,壮盛之年,骎寻而晚暮,劲毅之气销蚀而巽柔。
幸而一遇焉,而精神筋力已衰矣。
又有抱负奇伟,而终身不遇者,岂不甚可惜耶!
臣以为宜令帅守监司各举其属之贤且才者,明著实迹,勿徇私情,大臣参之物论,以取其尤异,覈之都堂,以观其人品,使条陈当世之务,以觇其器识,如果可采,则稍出资格之外,或委之边面风寒之地,或置之钱粟浩穰之场,真才实能,必有以自见,他日膺隆委、胜重负者于此乎出,其有益于国家岂小哉!
高宗皇帝宰相监司郡守,皆使成资,以省送迎之费,又尝因台臣言资格太拘,有曰使有豪杰之士,虽自布衣峻擢可也,是皆中兴之良规,惟陛下与二三大臣图之。
取进止。
文后原案:上曰:「卿去国几年?」奏云:「臣以嘉熙三年福建庾节,以台臣劾去。」上曰:「是彭方。」第一劄读至「犹足扶持」,上曰:「此全在大臣辅国。」读至「以两吏扶持之耄状而赞万机」,上曰:「范钟年老,废事亦多。」奏云:「范钟老而且懦。」读至「以建小学,藏淑宗英」,上曰:「朕于小学之教极留心。」读至「大本所在,讵可悠悠而不决?」上曰:「其年尚未。」读至「胡不谋之二三大臣」,奏云:「此国家重事,须与大臣参决,不可使宦官女子干预。」上曰:「自是。」读至「捐金置局」,上曰:「果有置局之说否?」奏云:「臣闻之国人之言皆然,陛下当先绝蹊径,使无以自通。」读至「以安善类之心」,上曰:「如何区处?」奏云:「如近日臣僚所谓或欲毁麻,或欲勒令致仕,皆可行。」上曰:「此则不可,已与宫观,但不用之足矣。」奏云:「如此恐中外之心愈疑,望陛下更作区处,使圣意明白。」读至「气焰薰灼,趋者如市」,上曰:「朕未尝容之干政,不知外间何以有此说?」奏云:「臣来自道途,已闻人言籍籍,若非陛下决意抑绝,使内外明知之,则人意愈见纷纷,异日书之史册,亦为圣德之累。」读至「履霜坚冰,由来者渐」,奏云:「范晔作《东汉宦官传赞》,亦引《大易》履霜坚冰之戒。盖谓汉末宦官之祸,因汉君不能防微,以至于此。」上曰:「固当防微杜渐。」第二劄读至「贪夫席捲,甚至扫空」,上曰:「贪吏未戢,一至于此!未见有廉吏者。闻陈恺亦廉,是否?」奏云:「闻其人亦清约。」读至「数年之后,在在皆有馀蓄」,奏云:「如方大琮南海,颇与士民相安,百废具举,而清苦自将,故能积羡钱近四十万缗,治绩为诸镇之冠,其人又时望所归者,宜召用之,以示激劝。」上曰:「如果有奇才,当不拘资格。闻广中斡腹之传如何?」奏云:「臣本欲作一劄敷陈此事,然事关机密,恐播传于外。」上曰:「极是,极是。」因奏云云,上曰:「已令徐敏子去体探。」奏云:「此事须是纯实可托者可信。若喜功生事之徒,知为一身功名计,又恐别生事说,则不惟广西受弊,必欲通广东之兵财而两路俱受其弊矣。」上曰:「沿路来如何?」奏云:「沿途蚕麦皆熟,雨旸时若。更在陛下增修圣德,使天意常顺。」又问:「外间有何所闻?」奏云:「臣之所闻,已尽见于奏劄中矣。」
定远大院君兴庆园志铭并序 明 · 李廷龟
四言诗 出处:月沙先生集卷之四十八
天启三年癸亥。即我殿下即位之初载也。格于宗庙社稷。告以受命戡乱。凡所以惇伦叙典慰协神人者。靡不毕举。既又教曰。予欲亲祭私庙。合行典礼。具仪以闻。于是礼官与相臣议。请追封定远君为定远大院君。加连珠郡夫人为府夫人。即其第进号为启运别宫。其祝号祭式立后主祀。博考先今宪章。酌议陈启。上可之。粤四年丙寅正月启运宫寝疾不兴。丧制俯采廷议。悉裁以礼。诚千古盛德事也。将葬。教群臣曰。予昔遭家多难。先君之丧。仓卒寄厝于外家之阡。非久计也。今当同窆新原其令有司预讲移葬之仪又命儒臣考汉悼园故事。称墓为园。遂卜山于金浦县后冈子坐午向之原。是为毓庆园。语在毓庆园志中。明年丁卯八月初十日癸卯。启杨州兴庆园。二十七日庚申。礼窆于毓庆园之右。同原异穴。遂合称之曰兴庆园。大院君姓李。讳某。寔我宣庙昭敬大王之第五子也。妣仁嫔金氏。监察汉佑之女。以万历庚辰六月二十二日庚申。生大院君于景福宫之别殿。幼有异表。宣庙爱且奇之。稍长。庄重寡言笑。孝友出天植丁亥封定远君庚寅。聘绫城具氏议政府左赞成思孟之女。即启运宫也。方嘉礼时。大院君年甫十馀。而礼容华雅。标望绝伦。观者惊叹以为天人。壬辰之乱。扈驾西行。跋涉危险。凡所计议。屹如成人。宣庙将向龙湾。分命二三宰臣陪大院君入宁边避贼。既至。泣谓宰臣曰。此来非故偷生。只以。上命也。今贼势日炽。车驾日远。万一不幸。则君臣父子不得同死生。此身行何之也。死且不瞑矣。语闻。宣庙嘉之。召赴行在。自是未尝离上侧。癸巳贼退。仍扈驾到海州乙未冬。始还京城丁酉。贼再逼畿甸。懿仁王后出幸海西。大院君承命先往成川。己亥夏。随扈还京。甲辰。策勋赐忠勤贞亮效节协策扈圣功臣号。戊申宣庙礼陟。执丧踰制。毁几灭性。癸丑。仁嫔卒。亦如之。终三年寝处于外。无何。诬狱起。朝绅多被逮械。大院君既以勋德位望。最被猜嫉。谗构日积。第三子绫昌君佺。自幼豪俊。善骑射。凶徒以飞语眩惑。或言君气象非凡。或言家王气甚盛。或言仁嫔墓兆极吉。日夜锻鍊媒祸。遂嗾死囚上变告。光海又迫黜。其第改建庆德宫。大院君寓居湫隘。囚服待辨。绫昌终不免就系。先后被逮者。栲讯备惨。白冤状无异辞。狱竟不成。而文致成案。围置乔桐杀之。大院君自是悲恸成疾。谢绝人事。常曰。奸凶窃弄。宗国将覆。余日出方知去夜之无事。日入始幸今日之安过。惟愿早死得侍先王于地下耳。己未冬。疾转剧。十二月二十九日。卒于会贤坊之寓舍。春秋仅四十。光海遣中官讥察吊客。又促葬期。使不得安意择山。一家忧惧益甚。欲祔葬仁嫔之茔侧。而畏前谮亦不敢。二月。遂权葬杨州群场里坤向原。大院君神姿凝远。器识轩豁。平居简严。凛若不可犯。及接物遇人。和气盎然。绝无矜持骄傲色。每朝会立于百僚之上。德充仁符仪表可象。人无不目属之。尝带司饔院、宗簿寺都提调。御下宽而有威。猾胥敛手而事益办。常戒子孙曰。余平生惟以仁民爱物为心。虽童仆未尝加严刑。汝曹其体余心也。出入禁闼。小心恪谨。宠锡便蕃而愈益敛退。惟以友睦为乐。暇日辄呼宗戚兄弟。置酒欢饮。穷日夜不倦。风流溢发。诚意融融。诗云。兄弟既翕。和乐且湛。其斯之谓乎。有三男。长我主上殿下。次绫原君辅。次绫昌。被祸时年十七。未有室。上聘西平府院君韩浚谦之女。诞四男。长讳。乙丑春。封王世子。次凤林大君。次㴭、次滚。皆未出閤。大院君以孝睦忠谨。最受宣庙眷爱。他王子莫敢望焉。卒以此致家祸。忧郁不得年。呜呼。此果天道耶。虽然。当危难之朝。得以名位考终。光启我圣上中兴伟烈。蓄积德庆之报。若是其不爽。则天固未始不定。而我圣祖传昌遗意。有以默佑于冥冥也欤。观于启运宫玉玺之梦。验矣。镇昌东国万年无疆之休。其在斯欤。葬有日。命臣廷龟以隧道之文。臣拜疏辞谢不获命。则窃计臣既忝为礼官。前后与闻末议。谨诠次事行如右。而并叙丧葬颠末云。铭曰。
猗我宣庙,本支繁昌
翼翼大院,秀出于行。
羁靮从西,实未成童。
临危孺慕,志孝言忠。
策名纪绩,宜子宜臣
贵不由爵,恩非展亲。
昵侍周旋,居宠若惊。
礼乐河间为善东平
仁爱为心,禄庆攸积。
宗叙睦,棣华之乐。
逢时罔极,祸惨骨肉。
杜门屏迹,惴惴朝夕。
危不诡随,艰贞自靖。
积忧损和,灵算不永。
皇穹赫临,眷于有德。
圣祖默喻,大宝斯托。
伦常日揭,宗社重光。
情文损益,百度允臧。
痛彼玄堂,权庴他阡。
有衔莫伸,谗者故焉。
乃眷金陵佳气郁郁。
于以永妥,神人叶吉。
曷不肃敬,千乘郊迎。
庆绵家国,礼尽哀荣。
史氏摭事,敬奉宸笔。
臣何敢赞,只记其实。
按:天启七年八月二十七日辅国崇禄大夫行议政府左赞成兵曹判书判义禁府事世子贰师知经筵春秋馆事臣李廷龟。奉教撰。
有明朝鲜国朝散大夫行工曹正郎峒隐先生李公墓碣铭 明 · 申钦
四言诗 出处:峒隐先生稿附录、象村稿卷之二十五
有姊夫曰任君庆基。早殁。姊寡居。穷不能自活。朝暮待人举火。而所资给。俱于任君外舅李公所。自臧获马牛。至谷丝麻醢酱之微。李公辍而周之。若取诸怀中而与之。不问少多。惟姊氏所求。推而及于姊氏诸女。如待姊然。时稚昧在姊傍。已能记李公得古笃行君子之道。稍长。得雅于李公。为床下之拜。及仕宦从大夫之后。与姊同居。李公之为姊氏三十年如一日毋替也。钦之于姊所不得为者。李公行之有馀。益知李公非今世之人也。公之卒。方在累。未成渍绵之吊。为之一涕曰。善人天地之纪。今亡矣夫。未踰年。公之世孙厚源纪公行。谓曰不可无公言以贲吾大父。受而载之曰。公讳义健字宜仲号峒隐。系出璿派。五代祖曰玙。广平大君。世宗大王第五子也。高祖曰溥。永顺君。文章勋伐。为宗英冠。曾祖曰嵘。清安君。曰千寿。定安副正。考曰汉。白川郡守。妣曰崔氏。庆州大姓鸡林君汉洪女也。嘉靖癸巳生公。公生于纨绮。少任侠。逮省事。刮摩豪习。折节力学。有诗名。顾趣造高迈。视世之荣名利禄。如秕糠土苴。不数数举子业。甲子。始以大夫人命赴科。中司马。一时名贤。皆为莫逆交。竞尉荐。皆不就。晚以亲老。暂屈为敦宁直长。亲殁。不复仕。万历庚戌李相国恒福。奏公行谊。拜工曹佐郎。旋升正郎。辞不拜。天启辛酉。疾终。年八十有九。窆于广州秀山子坐之原。先兆也。公端粹宽和。得于天禀。律己恭俭。宅心忠恕。诚纯而恬穆也。洁清而贞固也。表里无间。不假修为。不动于事物。不泥于流俗。而亦不为厓岸斩绝之行。冲然澹然。望之温然。事母夫人。生而奉养。定省告面之节。滫瀡甘旨之供。凡系于孝之方者。无毫忽之不尽也。殁而葬祭送终追远之仪。革恑唈嗳之度。凡系于孝之思者。无毫忽之不尽也。母夫人病革。思食银鱼。时尚早。未及进而即世。公自是。见辄流涕。终身不食。事姑事兄姊。如事亲。施及宗族乡党。无不各称其宜。嘉事幽问。奔救必先。虽贱而仆隶。不加武怒。微而畜物。毙则埋之。其仁于处人。而博于爱物。有如此者。素不饮酒。而客至则设。坐席恒满。有孔北海之风。人与之接。自不觉其和气馨德之来袭也。贤者服其义。不肖者怀其德。远近少长。向风知慕。常畜药饵。济人之急。人有呼穷。施与略不靳固。而平生未尝向人求索。好善嫉恶。老而不衰。见非义。必面折之。不悛则违而去之。无嗜好。唯酷爱名山水。少游枫岳白云诸山。遇佳境。翛然忘返。为诗。有陶韦家致。笔法得大令法门。有所著稿。藏于家。公配曰尹氏。都正珍女。无嗣。托后事于侄郁。公之伯牙山县监仁健家督也。荫仕为凤山郡守凤山公悯公列于班祔。劝公别取同宗立后。公不从曰。吾托汝。而祔于庙。则上与吾父母祖先。同飨一堂。不亦乐乎。吾何以舍吾兄之子。取功缌之亲为后也哉。待凤山公及凤山之出。犹己出。公之声辉。洋溢于国中。上自公卿大夫。下至童孺庶贱。皆知世间有李正郎。较诸世之万钟八驺。无其德而享其贵。诩诩自大。而影沉迹泯。名湮灭而不称者。何如也。论公者比之徐孺子黄叔度。识者许其知言云。铭曰。
惟孝及悌,笃行实践。
学则在是,具此百善。
乐我良贵,卷而怀之。
人生适意,簪绂何为。
通不同流,介不绝俗。
暗合乎道,行无郤曲。
名山佳水,吉日良辰。
优哉游哉,我有嘉宾。
公适其适,万事浮云。
乘气归化,蝉蜕尘纷。
彼高四尺,君子之藏。
有欲型范,观此铭章。
按:大匡辅国崇禄大夫政府领议政兼领经筵弘文馆文馆春秋馆观象监事世子申钦撰。
安定梁君墓志铭道光十二年三月寿阳者掘土得之邑侯钟元(汪杰)录其文寄示词雅体洁其地名有饴露乡段亭村山名有巨山皆可补正邑乘赋此报之且索拓本丁酉 清 · 祁寯藻
 押纸韵 出处:䜱䜪亭集卷二十三
玄黓执徐月在辰,片石获自牧羊子。
乃唐梁君之墓铭,太和七年殡于此。
辅国之孙季淮子,年十有一惠而美。
能讽孔文颜氏字,育而不苗童乌似。
段亭村西巨山南,饴露之乡近寿水
厥名曰春字亦,春华未敷霜雪委。
乘羊戏马人不见,谢玉琼珠谁所诔(撰书名氏未著。)
刘生好古献我侯(刘雪岩䬠,邑诸生,留意金石。),侯以尺书遗千里。
金钟既得地灵发(寿谚云:「古城南,古城北,没耳金钟露半壁。」去年侯于县治前竟得之,乃金大定钟也。),天池复浚人文起方山顶天池将湮,侯浚治之,刻石纪事。)
阳摩山铭大历二年丁未《阳摩山功德铭》文。)灵嵩记宝应元载《古灵嵩寺新造功德堂记》。),大乐元和六年辛卯《大乐山重修古楞伽寺碑记》。)神福天祐四年丁卯《神福山寺灵迹记》。)碑并峙。
是皆唐笔久湮郁,我刱得之锲工(其芳。善镌字,与雪严同好。)
与我村北陀罗幢(余家平舒村北崇福寺唐神功元年经幢。),手每摩挲心独喜。
邑乘阙略遗金石,六十年来待编纪(《寿阳县志》,乾隆三十四年知县仁和导江重修。)
我侯通博百事理,意在搜抉證前史。
宦游怅望碧夫容,兀坐一斋如梦耳(比年得吾邑碑拓,所至别悬一室,额曰「碧夫容斋」,取吴莲洋方山》诗「巉岩高捧碧夫容」句意,以寄乡思。)
不惜毡蜡远相投,江上春来有双鲤。
附:唐故安定梁君墓志铭并序:皇大和七年冬十月十四日安定梁君卒于晋阳县望幸里,春秋享秩一十有一。其年十一月甲寅,迁窆于寿阳县饴露乡段亭村庄之西,巨山之南。君名字春河东节度散将骠骑大将军殿中监辅国之孙,皇河东裨将儒林郎宋州宋城县尉季淮之子,实谓并汾之标,英雄之叶。训诲弘诱,小学大成,至于《孝经》《论语》,通卷背文;颜氏《字类》之书,问之便写。幼而桐明,珠莹庭曜。岂期欢与代而相违,悲随龄而忽迫,岂平分之失序,感霜露之不时。桂叶桐花,方便落。慈尊圣善,寸割中肠。姑叔诸亲,咸哀妙幼。遇岁宜非便,未就大茔。卑而难留,礼期踰日。协从斯地,窆殡兹坟。恐年移代改,过隙难分,郭是人非,孰明辽鹤,故镌乐石,铭表将来。记之下泉,用凭千古。其词曰:幼而能惠,聪明天假。总角乘羊,成童戏马。讽念孔文,人推清雅。谢玉琼珠,瘗兹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