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注释
汉文帝1085年 北宋 · 张耒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五九、《柯山集》卷三六、《苏门六君子文粹》卷五、《圣宋文选》卷二六、《崇古文诀》卷二九、《文章辨体汇选》卷三九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昔者绛侯既平吕氏,亲握国玺授之孝文
当是时,刘氏之后,惟大臣所立,文帝诸王,特以其贤而取之,其初未可以必得也。
绛侯以天下与所不可必得之人,恩德至厚也。
文帝之报绛侯者,宜何如哉?
虽分国而王之,天下未以为过也。
然内难既定,君臣之分既明,爵赏禄赐所以慰答昔日之功者,未闻有卓然过于常时,何其不旋踵而遂去之速也!
予尝观汉之大臣多祸少全,武帝以来,不啻如杀囚隶,独文帝时,公卿被诛者无几人。
然则文帝之待大臣,亦有恩矣。
当是时,大臣之有恩者,宜无有过绛侯,然匹夫一言,罪辜未明,廷尉折简以召之如取孤囚,侵辱困苦,仅免于死。
文帝非昏蔽无知之君,何独于少恩若是哉?
盖尝深思其故,而得其说。
高祖之将有大功者,至文帝时几尽矣,非以逆诛,则以疑死。
彼皆心有所恃,矜其功能,日邀其上,不得所欲则狼顾而起。
绛侯,吹箫之羁民也。
用兵十馀年,习见天下之势,喜事而尚功,其骁勇之习,岂能帖然无毫釐于心哉?
以英雄之资,挟立君之威,临视其上,无异于保妇之提婴儿,如是而不骄者,伊尹周公之所难也。
骄则纵,纵则乱因以生。
文帝岂无爱之心哉?
视前日之诛死族灭者,皆恃功邀君、骄蹇放纵之所致,而绛侯之迹异于者无几耳。
吾亦畏其有所恃而骄,骄而不已则乱,乱而不诛则废法,从而诛之则伤恩甚矣。
呜呼!
理至于是,曾不如抑远困辱,使之慊然内顾而无所恃,锄去其骄慢之心,全其生,保其家,使其子孙长有国土之为愈也。
然则文帝之恩亦深矣。
且能尊霍光者,莫如孝宣,委天下之政与之而不敢专。
死,又立其子,兄弟联兵,女充后宫,赏赐宠锡不以数计,天下翕然以为孝宣无负于霍氏矣。
死未几,妻子为戮。
以天下与人,而身死之后,弱子单孙之祭曾不得享,天下之人闻之者,谁不为霍光痛心哉?
呜呼!
使宣帝既正君臣之分,则遂揽天下之政。
既死,视子孙之贤愚而授之官,与之财而收其权,取其尤无良者而屏远之,霍氏虽欲为乱,不可得也。
然则霍光无后者,非宣帝谁为之哉?
天下之事,要其终,而后知君子之用心。
绛侯无祸于身,则知文帝之所以裁之者,乃所以深报之也;
霍光无后于汉,则知宣帝之所以宠之者,乃所以深害之也。
语曰:「婴儿常病,伤于饱也;
贵臣常祸,伤于宠也」。
然则文、宣之报功,其得失可考也。
按:此篇草斋本、吕本并题作《文帝善全周勃》。
四皓 其四 明 · 岳正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汉逃秦智虑周,谁知亦堕子房谋。
可怜他日安刘嘱,不及留侯4及绛侯5。
注: (1)祖龙:指秦始皇。 (2)扶苏秦始皇长子。 (3)溺儒冠:汉高祖刘邦轻视儒学,在即位前打天下时,曾尿在儒生的帽子中,以示轻蔑。 (4)留候:张良(?~前189)字子房,汉初大臣。楚汉战争期间,为刘邦重要谋士,汉朝建立,封留候。曾建议刘邦西都关中惠帝得立为太子也是他所策画。 (5)绛候:周勃(?~前169),汉初大臣。秦末从刘邦起事,以军功升将军,封绛候。刘邦认为他"厚重少文",然安刘氏者必也!吕后时,他任太尉,但军权仍为吕后亲属掌握,吕后,他与陈平定计,杀诸吕,迎立文帝,任右承相。
元栲栳山人十台怀古 其五 歌风台 清 · 严遂成
 出处:海珊诗钞卷第一
狐鸣篝火蛇横草,亭长手提一剑扫。
京索荥阳百战馀,难得生还见父老。
鸡犬新丰乐故乡,万岁千秋魂渺茫。
酒酣起舞泪沾臆,风声惨澹云苍苍。
四顾山河要人守,诛夷半出儿女手。
宫中雉雊反九起,胡乃藏弓烹走狗
鸣呼,钟室之死冤最深,赤松非本心。
注:沛公威加海内不能制一妇人菹醢更何猛士之可得哉子房且去只留一辈软媚人共事女主耳此诗足为乾纲不振之徒发聋启聩。
读汉书乾隆丙申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三十七
父欲安刘刘未安,子谋安吕吕为残。
其基高帝失长算,奚称智力殚。
按:张良四皓非安刘实害刘此杜牧之卓识向曾屡见题咏兹不复缀夫辟疆之子乎乃以安吕之计教陈平平巧诈患失之小人也图脱祸而听其言吕氏权由此起设非后死而军左袒则天下已为吕矣又焉能安刘哉然其失总因高帝既知惠帝不类已当废之而立文帝乃牵私爱而欲立如意夫如意孺子也焉知其类已乎此由宠戚姬耳卒致戚姬人彘惠帝饮酒自废而高帝诸子被杀者复三人吾以为吕雉之祸高帝自召之而陈平之请封诸吕佐之谓之为巧诈患失之小人不亦宜乎
陵城乾隆壬子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七十一
安刘呼吸际,设非左袒事难谌。
廷争后不复视事,少戆终为不负心。
按:刘定于左袒一言其事机危在呼吸之际设非吕后亡其事不可知也史迁躗言方若高帝有先见之明而终赖者然予向汉高必不出此屡见之吟咏迨其后听张辟疆之言驯致诸吕擅权几不可救脱吕氏尚存安刘之言其必可验乎高帝王陵少戆然固不负初心者先儒云人臣之义当以王陵为正是也
曲逆故城乾隆壬子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七十一
奇计出围世莫窥,酬勋曲逆亦其宜。
设非天夺吕雉魄,刘氏安危未可知。
按:汉高知人善任于诸人无不知之悉而论之当至吕后之几危汉祚高帝未必预烛之也史迁好奇竟若先知而终令安刘者然假使吕后而亡左袒之策亦何所施而刘氏之安危岂可定乎向书汉高帝等事已详辨之兹因过曲逆故城复申其说
寿万主席武樵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戟门桃李粲三春,溯国老华勋,有郡列甘棠,营连细柳
锦阁凤鸾添百福,数天伦乐事,正欢承骥子,笑索麟孙。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万耀煌(1891——1977)名万奇字武樵,迪奇,晚年自号砚山老人湖北黄冈(今属新洲区)人,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十七岁肄业两湖师范附小,投笔从戎。先后考入湖北陆军小学堂、陆军第三中学、陆军兵官学堂、陆军大学,接受完整的新式军事教育。求学期间参加日知会、同盟会、国民党,参加了辛亥革命、反袁运动、荆襄自主之役。毕业后任驻湘鄂军参谋长。1926年之后参加北伐、讨逆、抗日战争,由副师长师长、军长、军团长积功至上将。抗战期间转任陆军大学、中央军官学校教育长,胜利后出任湖北省政府主席,调中央训练团教育长。1977年1月31日病逝于台北三军总医院。
戟门:唐制,官、阶、勋俱三品得立戟于门,因称显贵之家为戟门。甘棠:《甘棠》为怀念召伯遗爱的诗作。
细柳:汉文帝时周亚夫将军,屯军细柳(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南)以备匈奴文帝亲往劳军,至营门,因无军令不得入,乃遣使持节将军亚夫传令开营门,请以军礼见。既入,按辔徐行,成礼而去。文帝曰:“真将军矣!后因赞称军营纪律严明者为细柳营。见《史记·周勃世家》。《隋明馀庆从军行》:“风卷常山阵,笳喧细柳营。”
凤鸾:鸾鸟与凤凰。古人常用以喻美善贤俊。汉贾谊屈原文》:“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此处疑指夫妻。
骥子:比喻英俊的人才。出自《北史·裴延俊传》:“二子景鸾景鸿,并有逸才,河东景鸾为骥子,景鸿为龙文。”
麟孙:谓颖异的子孙。宋向子諲《临江仙·绍兴庚申老妻生日幼女灵照于是岁女子亦有弄璋之喜》词:“麟孙凤女,学语正咿哑。”
笺:民国何言陈其美联:
国旗遍细柳五营,犹纪沪军声势;
血泪共樱花一色,空嗟烈士英灵。
挽萧监察委员一山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懋修名业,孰与比伦,草檄在柳营,司宪柏台,传经在槐市;
略举生平,公应无憾,同栖有凤侣,趋庭有骥子,鸣世有鸿编。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萧一山(1902——1978)江苏徐州人,中国历史学家,一生专治清史。凭一己之力撰写而成中国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新式清代通史,文笔流畅,史料详备。梁启超李大钊、朱希祖诸前辈日本今西龙博士等亲为之序。被誉为“奇人”。1938年,萧一山转任东北大学文学院长,后改任西北大学文学院长。随后,大学内徙于四川三台,他被教育部聘为部聘史学科教授。抗战胜利后,他出任北平行辕秘书长,当选为国民政府第一届监察院监察委员。1948年冬北平和平解放前夕,他携眷赴台。自1950年从事修订《清代通史》工作。在台期间,萧一山担任台湾近代史研究所专任研究员,台湾“中国史学会”监事等职,受聘于各大学讲学。并与张其昀等人共同主持“清史编纂委员会”,集中一批清史学者费时一年,将《清史稿》改编《清史》共8册,约700余万字。1978年,在台湾“清史档案研讨会”期间,萧一山因心脏病突发,于同年7月4日逝世,终年77岁。
比伦:比敌;匹敌。
柳营:汉周亚夫治军严明,曾营于细柳。见《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后人因称军营为柳营。萧一山曾出任北平行辕秘书长
司宪:本为官署名,即御史台。此处为动词,应为司掌宪法之义。
柏台:此处指监察院
槐市:汉代长安读书人聚会、贸易之市。因其地多而得名。后借指学宫,学舍。
凤侣:比喻美好的情侣。
骥子:比喻英俊的人才。此处为对人子的美称。
笺:上下联三分句自对令人拍案。
吴梅川先生书画册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白云司红莲幕细柳营,橐笔所经,都留嘉誉;
仲圭画,梅村诗,恪斋篆,传薪有自,并绍清芬。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梅川湖北武穴人,自幼随名师习书画,武昌中法大学预科英文系毕业,中央训练团兵役干部人员训练班结业。曾任军政部兵役视察,中训团武汉分团组员等职。以山水为水墨创作题材,曾在台举行书画展览。
时间:1982年4月
白云司:传说黄帝时,以云命官,秋官为白云。见《史记•五帝纪》“命为云师”《集解》引应劭。刑部属秋官,故亦称刑官为白云之司。
红莲幕南朝齐王俭的府第。高帝时卫将军,领朝政,用才名之士为幕僚,后世遂以“红莲幕”为幕府的美称。
细柳营:指周亚夫当年驻扎在细柳的部队。见《史记•周勃世家》。
橐笔:亦作“橐笔”。古代书史小吏,手持囊橐,簪笔于头,侍立于帝王大臣左右,以备随时记事,称作持橐簪笔,简称“橐笔”。后亦以指文士的笔墨耕耘。
仲圭(1280-1354)字仲圭嘉兴人氏。号梅花道人,隐居不仕品行高洁,视书画为自己的圣洁之地,不予玷污,即使生活贫困,也卖卜于嘉兴杭州间,养家糊口。此处切姓。
梅村吴伟业,明末清初诗人。字骏公号梅村太仓城厢镇人。复社重要成员。崇祯四年(1631年),以会试第一,殿试第二,荣登榜眼,历任翰林院编修东宫讲读官南京国子监司业左中允左庶子等职。此处切姓。
恪斋恪斋吴大(1835-1902)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又别号白云山樵恪斋郑龛白云病叟,出生于江苏吴县,为清著名金石考古学家。平生致力于古器物研究,著有《恪斋诗文集》、《恪斋集古录》、《古籀补》、《恒轩吉金录》。此处同切姓。
笺:
1. 下联三处切姓。
2. 邓石如自撰书斋长联:
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