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申钦”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注释
书示李上舍济臣 明 · 尚震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泛虚亭集卷之一
疾病须无赖,逢君意气生。
觞初发兴,绣句转挑情。
不醉看晴月,无眠度夜更。
盈樽美酒在,直到五鸡鸣。
按:附小叙 右乃成安公笔迹。相公以厚德重望。历事三朝。身居鼎轴。享太平之乐者十六年。文翰特馀事。而遒媚足法如是。始知前辈风流非后生所易及。相公曾孙子华氏。得此轴于林川人家。妆为一帖。求余言而寿之。盖林川。相公桑梓也。噫。相公之殁。已易一世。其文字益贵重矣。若子华氏。可谓笃于追远而不忘其亲者也。万历三十九年仲春下浣东阳申钦。书。
次朱天使咏物诗 其十三 鸿雁来丙午 明 · 李睟光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芝峰先生集卷之十二鹤城录
秋晚金河白草深,朔风吹过见阳禽。
数行影落霜前树,万户声催月下砧。
冬暖生涯湘水岸,夜寒栖息荻花林
来时莫近纱窗畔,无限蛾眉忆远心。
跋:空中之音耶。相中之色耶。其源乎风耶。其源乎雅耶。登州之作。直与舂陵一篇。并驾于千古之上。吾于是始知芝峰老子立帜之高也。真所谓不二门中正法眼藏。岂野狐小品可等论也。不觉三叹而题之。丙午新秋玄翁书。
四代祖纯诚明亮佐理功臣辅国崇禄大夫、行判中枢府事、兼知成均馆事、修文殿提学世子左宾客延城府院君赠谥文康樗轩李公神道碑铭 明 · 李廷龟
四言诗 出处:月沙先生集卷之四十三
恭惟我世宗王远抚长驾。延揽群材。修起礼乐。损益章程。以开昌明博大之治。儒学文章之士。于斯为盛。云蒸龙跃。鳞集仰流。以左右鸿猷者。指可多屈。其最著者曰。樗轩李公石亨字伯玉。世传延安之李。来自唐中郎将李茂。以副将从苏定邦平百济。留仕新罗。赐籍于延。是其鼻祖云。至丽朝有讳贤吕。判少府监高祖讳孝信。版图判书。曾祖讳匡。司仆正、赠兵曹判书。祖讳宗茂。工曹典书、赠左赞成。考讳怀林。侍卫司护军、赠左议政。妣春川朴氏。司仆正彦之女。议政天性至孝。朝夕躬扫家庙。丧祭一遵礼制。太宗宠遇极隆。晚无子。祷三角山生公乙未十月。前一日。议政公直禁省。梦坐大石。白龙拆石而出。觉则舍人报生男。名公以此也。状奇伟。骨格异凡。稍长。文思日进。十四。魁。升补入学成均。声名已藉甚。二十六。并魁生员进士及第初试。翌年。连魁三榜。设科以来未尝有也。英庙大喜得人。直拜左正言、知制教。命三馆赐宴阙门外。俄被选赐暇。读书于真宽寺。拜集贤殿副校理。同撰治平要览。以编修事殷。不烦他务。遂升至应教丁卯。重试对策。公又居魁。而同公优等者八人。亲试定魁。御题八骏图任制各体。公始制笺。以天佑作之君。圣人应千龄之运。地用莫如马。神物效一时之能为头联。成谨甫言今场可畏。莫如李某。见而诒曰。君欲效老学究。对俪为工耶。且以马对君。无乃不可。公长者。信其言。舍而制诗。成瞯知之。掠其联为笺。竟占一头。公曰。此膝不屈于人久矣。成曰。我能屈不屈人之膝。一时传为胜谈。超授直提学辛未。议政卒。庐墓三年。服阕。拜直提学甲戌。升通政。仍前职。乙亥。光庙即位。拜佥知兼成均司成。公在集贤凡十四年。始迁他职。丙子。出为全罗监司。瓜满。拜刑曹参议。又出判公州。命升嘉善。治以劝学为先。未及期。化大行。召拜佥知。以修文殿提学。朝京还。上曰。特召李某者。将以大用。何寂寥耶。命拜汉城府尹上将西巡。海西方伯。难其人。特命公往。公翌日登途。整理延銮。区画无欠。上大喜。褒赏甚渥。升秩嘉靖。拜刑曹参判大司宪。先是。台官以言事多获罪。公风裁凛然。甚得论事体。疏劾一大臣贪纵。辞激切。上嗟叹即召见。降御榻命进勺。握公手曰。向使任言责者皆如卿。予岂不从。仍以疏示左右曰。今不得庇护某矣。即允之然公亦不久而辞递。拜京畿观察使户曹参判。升资宪。判汉城府事。兼左宾客。时设号牌。五年不就。特举公总治。悉以委之。俄升崇政。兼八道都体察使。辞朝。又加崇禄。公判京兆七年。上常曰。卿勿嫌久。事成。将以待卿。光庙升遐。以告讣请承袭如京。还加辅国。成庙即位。拜判中枢。命兼知成均馆事。故事主文者。必兼知馆。而时主文者久不释。故特有是除。盖以公文学宿望。常欲以命公者。酬之也。公亦以育才为己任。与二三儒老。轮坐明伦堂。训诲多士。甚有薰陶之效。辛卯。录佐理功。封延城府院君。光庙尝谓公曰。再三勋盟。卿何独不与。必为他日功臣。至是果验。丁酉。卒于第。春秋六十三。成庙悼甚。辍朝减膳。祭及葬俱如礼。谥曰文康。葬龙仁文秀山圃隐先生墓左麓。遗命也。与夫人郑氏同茔。公宽平而严重。端雅而刚正。识见超迈。论议正大。决大事亭疑法。片言傅古义。毅然不可夺。居恒无疾言遽色。未尝以私干人。亦不受人私。虽亲莫敢以惰容近。训子弟常如寒素。子浑。殿讲通经。特命除职。公固辞曰。此儿年少。何敢早干恩泽。安平大君负贵而好儒。闻公名。艳慕之。累遣人求一见。公终不往。亦不受其遗。人以为先见。光庙践祚。公以先朝帷幄。形迹自孤。齮龁者伺公万状。公凝然自持。无几微见于色辞。绝不竞驰而求进。又力求外以远害。在湖南。闻六臣之死。题诗于益东轩曰。虞时二女。秦日大夫松。纵是哀荣异。宁为冷热容。盖寄哀而示志也。有人恶之于上。且请按治。上曰。此特词人咏物。何必深求。终不问。后上向重公。礼遇殊绝。虽格于时。未果显授。而升超日隆。尝于内殿宴公。中殿亲执御衣一袭以赐之。命宫女制三壮元词。歌以侑酒。自是每召饮必歌之。尝谓公曰。五百年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非卿而谁。公曰。臣不敢当。公笔法妙。一时集贤诸公发愿诗。亦以公书为首。公尝撰大学衍义辑略二十一卷。随笺上进。上嘉奖赐鞍马。即命印颁。晚年官閒。诗酒自娱。家在泮水西。溪壑窈窕。葛巾藜杖。啸咏其中。客至留小饮。人望之如神仙。清慎节俭。不治生产业。位极人臣。而斗屋萧然。有屡空之叹。构茅亭数椽于园中。名之曰戒溢。平生饬躬训子弟。皆以是。卒之日。朝野悲。号哭吊赙无不尽。公著述甚多。而散失殆尽。明庙朝命裒辑印颁。仅二卷行于世。噫。文章之选。莫盛朝。而公每举。独冠多士。一时群材。莫敢望焉。倘非公之望实洽于朝壄。乌能若是其卓卓。当乙亥丙子年间。并游诸人。非祸则显。钟簴鼎镬。判于左右。而公独履顺居正。危不诡随。负势者不能屈。工谗者不能间。倘非公之树立如是卓卓。乌能免于及哉。公虽未臻大拜。位望固已显隆矣。而人犹以不尽用为恨。惟其用之不尽也。故其名愈益重。世之望公泰山乔岳。至今妇人孺子。皆能诵之不衰。观于国乘野史。可知已。公之内外诸孙。共一千五百馀人。世继簪缨。蝉联登簉。岂其不尽用者在是耶。不肖孙廷龟。生于公没百年之后。祗奉遗训。忝窃名位。虽典刑邈焉。未及见道德之光辉。先君子常以太史公临绝之语。托于不肖曰。我先祖高名大业。赫赫照人耳目。非子若孙所敢私。惟是墓道不朽之业。予既赍志未遂。汝其勉哉。不肖孤夙夜佩服。耿耿三十年所矣。敢以平昔先君所诏者。诠次如右。盖有略而无溢云。铭曰。
天眷圣王,蔚启昌期,惟岳降灵。
乃魁多士,乃仪于朝,金门岁星。
云龙风虎,千载一时,拔茅汇征。
如彼祥凤,雍雍丽霄,瑞世文明。
黄麻六经,振玉铿金,万窍俱瘖。
黼黻皇王,笙簧礼乐,日虚圣襟。
天地变化,公惟自靖,亨以济艰。
进不离正,贞不绝俗,壁立危班。
虽居散秩,恩遇日渥,士望愈硕。
京兆七年,体察八路,所至手额。
成庙之初,擢长成均,蔚然儒宗。
策名佐治,优游盟府,位联上公
发挥曾书,纂成治鉴,笔下经纶。
名标文苑,功著儒林,泽在斯民。
文秀之山,昔贤所宅,公卜其麓。
芳徽不孤,百世如昨,过者必式。
按:公前配乌川郑氏。县监保之女。圃隐文忠公之孙。后配高灵朴氏。宗庙署丞真言之女。郑氏生一男。曰浑。文科掌令。朴氏生一男一女。男曰浩。进士。女适府使宋汝谐。此公之子若女也。曰大护军寿长、命、福孝长同知顺长、文科佥知敬原阳君边士谦。公之孙行。曰承旨巙、县监嶬、监察㞳、县令𡹘、兵使边明胤郡守边季、司评朴谨等三十四。公之曾孙行。曰郡守廷秀廷华、廷虎、县监麟瑞、麟趾、麟定判书廷龟、佥知廷显、崔泳津、判书边协等八十七。公之四代孙行。曰县令赟、宝、资、右赞成贵、参军赉、察访宾、蕡、县监蒇、汝兴中兴永兴、监察楫、樯、梯、橹、枢、桡、、栏、柍、桦、司谏明汉、修撰昭汉、判尹边应星、兵使边应奎、掌令边应璧、兵使赵谊、赵讱、赵谌承旨孝仲察访金积教官闵后骞、县监崔应斗、府使李廷哲主簿大健、大华、司艺洪霙、郑玄源、朴知警、李运、闵相元、许继忠、郑象海等二百馀。公之五代孙行。曰教官时尹、时曾、时孟、时程、时说、时达、时敏、延阳君时白、时聃、牧使时昉、时亮、时益、时稷、时奭、时陟、时尚、时良、时英、时俊、时艺、时遇、时选、时进、时迪、时、时烨、时燮、时熏、时焕、判书吴允谦正郎吴允谐、察访吴允諴、允诚承旨申应矩、正、李舜民洪汝一边庆胤金庆馀翰林金卨。县令尹吉元承旨张自好、、边屹、崔峻天、金俊男、县监朴峻成、弘宪、佥知赵国信、国哲、国俊佐郎韩必远、必厚、必久、副正边范、永安尉洪柱元、许峋等二百四十馀。公之六代孙行。曰远基、僩、慱、悌、悰、县令恪、恒、憬、恂、憕、悙、㤿、悦、吴达天、具凤瑞等五十。公之七代孙行。此掌令出也。曰郡守宋世宋世良、尹伯龄、公之外孙。曰参赞宋麒寿参判宋麟寿赞成丁应斗。县监成悌元等十三。公之曾孙行。曰大司谏溉、牧使泂、副提学洵、应期、应光庆、监司尹希吉、判书尹自新、郡守尹克任、都事承绪校理金瞻、俞大脩监司丁胤禧参议佑、参判丁胤福尹仁涵等四十一。公之四代孙行。曰右议政申钦监司申鉴正、宋硕祚、孝祚、裕祚、显祚、邦祚、廷祚、熙祚、甲祚、参赞李庆全判决事李愖、参判南以信、李尚信、李惕、监司丁好善、丁好恭、丁好宽、丁好恕、丁好德等一百三十。公之五代孙行。曰参判宋锡庆、权昐、权昕、东阳尉申翊圣、申翊亮、丁彦圭、丁彦璜、南斗瞻、李晋等一百五十。公之六代孙行。此府使出也。曰导壤守。公之孙。曰洪佑卿李岑等八。公之曾孙。曰洪仪、李天鹏、慎泓等八。公之四代孙行。曰李宗诚李克一金重镒等十三。公之五代孙行。曰金克新、慎惟一、慎惟诚等二十五。公之六代孙行。此进士出也。派远而不显者。幼且未冠嫁者。不尽录。
孙冕 明 · 申钦
 出处:象村稿卷之六
庚申春暮月,初旬有四日。
余寄昭阳城,户长善兰室。
孙冕随其父,来谒加元服。
念吾沦阱罟,今焉八载阕。
那意尚保存,得延丝缕息。
觏尔冢孙冠,喜庆宁际极。
所恨客寓荒,冠仪违古则。
未遑戒宾赞,况议三加节。
徒然突而弁,规度嗟太缺。
去年阿全冠,亦曾叹俭略。
俭略奚暇言,成人非在物。
看汝风骨奇,凤毛离丹穴
矫矫羽翮整,玉宇翔寥廓。
俯视埃壒间,乌鸢非汝匹。
疏眉炯而清,微云淡晓月。
弱龄气食牛,骅骝已汗血。
崭崭露头角,落笔谐声律。
趋跄著婉愉,擎跽殚洞属。
小子可以敩,呼前听我说。
凡人之为人,最灵于万族。
曷谓曰最灵,形质异丰啬。
禽兽职飞走,草木阙知觉。
五脏六腑赅,唯于人也独。
一身万事具,一心万理足。
妙合挺粹精,洪钧赋与笃。
蚩蚩夸毗俦,窖系争劫劫。
逐利接为搆,驰尽归老洫。
青岁汝甚茂,犹卉才甲拆。
出门涉远途,脚底分燕越。
晞骥乃骥徒,圣谟炳经籍。
大学入道先,论孟次阶级。
中庸条理终,奥义未易析。
考亭述或问,亹亹勤诱掖。
无邪诗蔽训,允执书揭法。
春秋衮钺严,三礼彝典立。
牺易设神教,谁能觑阃域。
宣尼绝韦编,蒙士盍倍百。
绘画本后素,密印方寸诀。
博约备两臻,动静通感寂。
真源祛翳蚀,思睿圣可作。
惺惺良厥背,坐寻乐。
止即止水渟,纤芥罔不烛。
明即明鉴净,妍媸罔不别。
浩浩天地广,俛仰免愧怍。
良贵贲文绣,天爵华簪绂。
彼哉赵孟家,锥刀竞相射。
凋荣倏迁逝,变灭过眼瞥。
内重外还轻,卷舒应绰绰。
本体固冲漠,践履多节目
八孝而出悌,砺操始恭恪。
枢机善兴戎,酬酢慎语默。
谦卑道益光,虚受防傲轶。
亲党生同根,疏戚均修睦
丽泽求辅仁,损益宜早择。
居虽纨绮中,味且甘澹泊。
九思随九容,致曲靡他适。
曾氏务省身,邹孟提寡欲。
不诚则无物,买珠休买椟。
丈尺累毫忽,崇岑基拳石。
文章小技,杨榷必正脉。
盲史日悬空,腐令河注渎。
短长捭阖妙,漆园玄机彻。
建安称作者,七子启关钥。
开天逮大历,云汉星芒洁。
诗文盛乎斯,舍是皆煨粕。
炊沙熟名饭,谈醴乌补渴。
百里五十里,或至或半辍。
天德苟积躬,英华焕鬯发。
噫台胄支绵,原肇李唐末。
派流壮节公,历世逾二十。
绳绳七百祀,圭组继舄赫。
累朝禄代耕,故里传乔木。
适丁不肖余,衡罹无妄厄。
亶由负乘寇,满矣其免覆。
圣恩贷馀喘,懔懔恒怵惕。
汝翁幸克家,汝资又嶷嶷。
庶望守弓冶,勿堕箕裘业。
门户待尔大,松楸待尔茁。
莫效尔祖翁,半生困颠蹶。
期尔以成德,祝尔膺五福。
贻尔有韵文,九九八十一。
按:冕也既冠。意欲作一箴儆之说。启迪成人之道。而衰境常患体中不佳。倦于握管。数日前适闲坐。令全儿提纸。口呼书之。要以达意为主。错字叠字。鄙语俚语。旁韵通韵。皆不避。忌不可以为诗云也。乃若辞旨则述自洙泗。尔宜审体之哉。句止九九者。范数也。范之九止于五福。则祈尔之向用也。万历四十八年庚申孟夏下浣玄轩翁书于寿春旅庵
有明朝鲜国朝散大夫行工曹正郎峒隐先生李公墓碣铭 明 · 申钦
四言诗 出处:峒隐先生稿附录、象村稿卷之二十五
有姊夫曰任君庆基。早殁。姊寡居。穷不能自活。朝暮待人举火。而所资给。俱于任君外舅李公所。自臧获马牛。至谷丝麻醢酱之微。李公辍而周之。若取诸怀中而与之。不问少多。惟姊氏所求。推而及于姊氏诸女。如待姊然。时稚昧在姊傍。已能记李公得古笃行君子之道。稍长。得雅于李公。为床下之拜。及仕宦从大夫之后。与姊同居。李公之为姊氏三十年如一日毋替也。钦之于姊所不得为者。李公行之有馀。益知李公非今世之人也。公之卒。方在累。未成渍绵之吊。为之一涕曰。善人天地之纪。今亡矣夫。未踰年。公之世孙厚源纪公行。谓曰不可无公言以贲吾大父。受而载之曰。公讳义健字宜仲号峒隐。系出璿派。五代祖曰玙。广平大君。世宗大王第五子也。高祖曰溥。永顺君。文章勋伐。为宗英冠。曾祖曰嵘。清安君。曰千寿。定安副正。考曰汉。白川郡守。妣曰崔氏。庆州大姓鸡林君汉洪女也。嘉靖癸巳生公。公生于纨绮。少任侠。逮省事。刮摩豪习。折节力学。有诗名。顾趣造高迈。视世之荣名利禄。如秕糠土苴。不数数举子业。甲子。始以大夫人命赴科。中司马。一时名贤。皆为莫逆交。竞尉荐。皆不就。晚以亲老。暂屈为敦宁直长。亲殁。不复仕。万历庚戌李相国恒福。奏公行谊。拜工曹佐郎。旋升正郎。辞不拜。天启辛酉。疾终。年八十有九。窆于广州秀山子坐之原。先兆也。公端粹宽和。得于天禀。律己恭俭。宅心忠恕。诚纯而恬穆也。洁清而贞固也。表里无间。不假修为。不动于事物。不泥于流俗。而亦不为厓岸斩绝之行。冲然澹然。望之温然。事母夫人。生而奉养。定省告面之节。滫瀡甘旨之供。凡系于孝之方者。无毫忽之不尽也。殁而葬祭送终追远之仪。革恑唈嗳之度。凡系于孝之思者。无毫忽之不尽也。母夫人病革。思食银鱼。时尚早。未及进而即世。公自是。见辄流涕。终身不食。事姑事兄姊。如事亲。施及宗族乡党。无不各称其宜。嘉事幽问。奔救必先。虽贱而仆隶。不加武怒。微而畜物。毙则埋之。其仁于处人。而博于爱物。有如此者。素不饮酒。而客至则设。坐席恒满。有孔北海之风。人与之接。自不觉其和气馨德之来袭也。贤者服其义。不肖者怀其德。远近少长。向风知慕。常畜药饵。济人之急。人有呼穷。施与略不靳固。而平生未尝向人求索。好善嫉恶。老而不衰。见非义。必面折之。不悛则违而去之。无嗜好。唯酷爱名山水。少游枫岳白云诸山。遇佳境。翛然忘返。为诗。有陶韦家致。笔法得大令法门。有所著稿。藏于家。公配曰尹氏。都正珍女。无嗣。托后事于侄郁。公之伯牙山县监仁健家督也。荫仕为凤山郡守凤山公悯公列于班祔。劝公别取同宗立后。公不从曰。吾托汝。而祔于庙。则上与吾父母祖先。同飨一堂。不亦乐乎。吾何以舍吾兄之子。取功缌之亲为后也哉。待凤山公及凤山之出。犹己出。公之声辉。洋溢于国中。上自公卿大夫。下至童孺庶贱。皆知世间有李正郎。较诸世之万钟八驺。无其德而享其贵。诩诩自大。而影沉迹泯。名湮灭而不称者。何如也。论公者比之徐孺子黄叔度。识者许其知言云。铭曰。
惟孝及悌,笃行实践。
学则在是,具此百善。
乐我良贵,卷而怀之。
人生适意,簪绂何为。
通不同流,介不绝俗。
暗合乎道,行无郤曲。
名山佳水,吉日良辰。
优哉游哉,我有嘉宾。
公适其适,万事浮云。
乘气归化,蝉蜕尘纷。
彼高四尺,君子之藏。
有欲型范,观此铭章。
按:大匡辅国崇禄大夫政府领议政兼领经筵弘文馆文馆春秋馆观象监事世子申钦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