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注释
自集庆路入正大统途中偶吟 元 · 图帖睦尔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穿了氁衫便著鞭,一钩残月柳梢边。
二三点露滴如雨,六七个星犹在天。
犬吠竹篱人过语,鸡鸣茅店客惊眠。
须臾捧出扶桑日,七十二峰都在前。
《草木子》:梁王登宝位时,自建康之京都,途中尝作一诗云云。
《月山诗话》:明太祖早行诗:「忙著征衣快著鞭,转头月挂柳梢边。两三点露不为雨,七八个星尚在天。茅舍鸡鸣人过语,竹篱犬吠客惊眠。等閒拥出扶桑日,社稷山河在眼前。」〖案:此篇乃元文宗自集庆路入正大统,途中所作,不知何以载入明祖集中,且窜易十数字。又案居易录云:「两三条电欲为雨,四五个星犹在天」,乃五代卢延逊山寺诗,文宗剿取之。〗
至正中大理童谣 元 · 无名氏
押灰韵
莫道君为山海主,山海笑咳咳。
园中花谢千万朵,别有明主来。
滇载记:宝闻我高皇帝开基金陵,遣其叔段真自会川入京,奉表归款,朝廷亦以书报之。时有妖巫女歌曰「莫道」云云。宝数日疾卒,子明嗣。
黄菜叶谣 元 · 无名氏
押词韵第十八部
张王做事业,只凭黄蔡叶(张王做事业,只凭黄蔡叶 西樵野记(五朝小说大观本)作「丞相做事业,专用黄蔡叶」。)。
一夜西风来,乾瘪。
剪胜野闻:伪周主张士诚据有江东时,姑苏市井中童谣云云。后国事既去,太祖取其黄、蔡、叶三人者,刳其肠而悬之,至成枯腊。盖三人皆元戚机臣,其残膏积侈,败国丧家,帝特恶焉。
西樵野记:伪吴尝用黄参军敬夫、蔡参军彦文、叶参军德新图事,三人皆迂阔书生,不识大计。洪武丁未春,太祖下江南,三人皆伏诛,其尸风乾于旗竿之首。初,吴中谣云云。
七修类稿:三人,黄书生,蔡业医,吴星士也。吴中因作云云。至吴元年九月初八日癸未,西风大作,徐达攻破姑苏,从西门进兵。
案:古今风谣作「黄菜叶,西风来,便乾折」。
又案:铁崖集有蔡叶行,注云:张氏亡国由大弟,致此实由二佞。丁未春,二佞伏诛于台城,风乾其尸。
句 元 · 林谏
押冬韵
泪写血书寄吾弟,早令昂侄继吾宗。
元诗癸集:明太祖既平吴,谏遣侄南归,并写其像遗从弟询,作诗有云云。闻者哀之。明兵至通州,从元主遁于沙漠。
句 元 · 谢宗可
筛影细分云缕滑,棋文斜界雪丝乾。
月山诗话:朱竹垞云:「网巾之制,相传明太祖见之于神乐观,遂取其式,颁行天下。三百年未之改。然题咏者寡,独蓝静之有二诗。」余观谢宗可咏物诗有赋网巾云云。盖元时已有之矣。
新月 元 · 顺帝太子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昨夜严陵失钓钩,何人移上碧云头?
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光照九州。
弇山堂别集:草木子谓上有佳句,「鸟啼」云云,天下诵之。又,皇太子新月诗云云,野史附之,谓为太祖及懿文不享年之證。草木子乃元遗民国初所著书,谓上者,顺帝也;皇太子者,爱猷识理达腊也。盖以其不获有天下,而在东宫颇擅权,故记之耳。高帝集无此二句。
列朝诗集:建文惠宗让皇帝下云:郑晓逊国记云:帝幼敏颖能诗,太祖命赋新月,应声云:「谁将玉指甲,抓破碧天痕。影落江湖上,蛟龙不敢吞。」太祖悽然久之,曰:「必免于难。」案:叶子奇草木子馀录载皇太子新月诗云云。所谓皇太子者,庚申君之子也。野史以为懿文太子作,为不及享国之谶,而晓则以为建文作。考杨维桢东维子诗集,此诗为维桢作,则诸书皆傅会也。
〖案:今东维子集共三十卷,诗只两卷,并无此两诗。〗
应教题梅(应教题梅 「教」,据七修类稿卷二十九、水东日记(中华书局排印康熙刊本)卷六所记当作「制」。】 元末明初 · 王冕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猎猎西风吹倒人,乾坤无处不生尘。
胡儿冻死长城下,始信江南别有春。
七修类稿:王冕身长多髯,少明经不偶,即焚书读古兵法。戴高帽,披绿蓑,著长齿屐,击木剑,行歌于市,人以为狂。士之负才气者,争与之游。平生嗜画梅,画成未尝无诗也。有诗云云。或以是诗刺时,欲执之,一夕遁。后太祖物色得冕,因与粝饭蔬羹,山农且谈且食,上喜曰:「可与共大事。」授咨议参军。一夕暴卒。应制作云云。今竹斋集中未刻。
水东日记:初见太祖,应制题梅云云。睿意极眷想之【眷想 「想」水东日记作「赏」,当从。】。
案:列朝诗集应教诗下云:余家有元章真迹,下二句云:「清高只有老梅树,照水开花个个真。」
(《槜李英华》作朱绳诗)钟山诗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钟山千仞楚天西,玉柱曾经御笔题。
云护金陵龙虎壮,月明珠树凤凰栖。
气吞江海三山小,势压乾坤五岳低。
愿效华封陈敬祝,万年圣寿与天齐。
七修类稿:太祖初召杨廉夫见,令赋钟山诗,援笔立就,云云。太祖曰:「此诗值一千贯,今日庶事方殷,姑赐五百贯过日【按:此条引自七修类稿卷十二,此下接「涂人邓伯言见,亦命赋钟山诗」云云,则「过日」二字似当属下。】。」
行枢密院判官邓公勋德颂 元末明初 · 朱升
四言诗 出处:明诗纪事 甲签·卷三
岁辛卯,淮西兵起。明年,自蕲渡江者,蹂饶陷徽,江东大扰。至于丁酉六月之间,胜负相寻。徽民受兵者,凡十有二次,而犹不知所终也。于是泗水邓公奉江南省平章朱公命,由宣取徽,先声所至,不戮一人,郡邑以定。公淑德夙成,威信昭著。始至郡,立城堡,作庐舍,旬日竣事,而民不知有役。纳降附,下条教,村疃帖服,而民不知有军。分兵戍诸县,抡才以官治之,军民有职,止下相维,遗黎乃知免矣。将官张思总戍休宁县,能宣布公之德美,以福其民庶。又请邑土朱升作颂以传之。颂曰:
徽之为郡,介乎万山。
昔有革代,招附以安。
曩岁淮兵,渡江窥浙。
直捣于徽,肆其燔劫。
突来荐至,奔北相仍。
六胜六负,哀哉民生。
猗与辨章,秣陵开省。
勋业崇崇,纪纲井井。
既克宛陵,南复楚疆。
有献于公,请事徽方。
公曰噫嘻,无穷于远。
蕞尔山城,其边三面。
策者曰否,彼邻杭封。
全有三关,浙右囊中。
公曰噫嘻,兹为重役。
总率招徕,必资淑德。
曰邓友德,兰茁其芽。
汝父汝兄,致命邦家。
宣众未降,长枪馀党。
既屯于徽,惧残彼壤。
事有机速,为我南行。
汝亲吾养,汝家吾承。
邓公曰唯,惟辨章令。
辨章之心,徽人之命。
爰敕渠帅,即日启行。
衙兵之胡,新附之汤。
江淮之雄,苗僮之锐。
列骑联旗,两州相缀。
惟徽厌乱,城郭久空。
诸军毕入,诛其莱蓬。
既栅既城,以营以室。
将士分功,成之旬日。
乃纳降附,浆酒温存。
受其鸡豚,为之饔飧。
使观其军,使行其垒。
意气包涵,家人笑语。
民曰此军,与吾为侪。
曩者轹我,今吾服怀。
士曰此军,非曩之匹。
阃幕衣冠,中原典则。
曩之来者,驱民为兵。
何为强弱,徒歼厥生。
曩之来者,每事报复。
指摘吹求,炽然茶毒。
今兹下令,军民判然。
不教之众,奔北之先。
今兹下令,新自今日。
无长骁风,酷为指挥。
流离还定,渐复其初。
里有耕桑,家有诗书。
凡此之功,在于镇静。
万喙同声,归功于邓。
镇静之道,制胜之规。
谢公指顾,秦败淮淝。
镇静之道,致治之式。
曹师盖公,民以宁一。
紧公懿质,辨章登之。
进之于学,玉而成之。
云台元功,少年杖策。
人谓我公,今之高密。
以究劳绩,以开隆平。
秉心勿替,引我民生。
徽民愿公,祝我眉寿。
仰彼吴苍,夕昕稽首。
戍将承德,请作诗章。
刻之县斋,以传无疆。
田按:友德即卫国公邓愈也,初名友德,太祖赐名愈。年十六领军事,吏称兵兴诸将,早贵未有如愈与李文忠者。愈善抚降附,所至得人心。此颂盖其移镇宣州,以兵取休宁、绩溪、徽州时作也。节制之师,抚绥之策,将率得人心如此,有明造邦之烈,于是觇之矣。
平西蜀颂 元末明初 · 刘基
四言诗 出处:明诗纪事 甲签·卷三
臣闻:天命真主,混一六合,必先有以为之驱除,然后收拾以归其笼,自古及今,同一揆矣。是故冬寒之极,必有阳春;激湍之下,必有深潭;大乱之后,必有大治。然也,元德既衰,九土麋沸,鸱张狼顾之豪,弥满山泽,万姓喁喁,无所吁告。天乃命我皇帝,肃将武威,代伐不道。故一伐而定荆湖,再伐而举全吴,三伐而海甸廓清,四伐而东粤、南闽,悉归版图。于是肆伐中原,拾宋,掇秦,掣赵,拔燕,兵锋未至,声闻先及,神詟鬼栗,匍匐俯伏。玄菟、青海、昆仑、大漠、交址、锯耳之国,罔不献琛奉表,稽首阙下,无敢后者。独明升窃据巴蜀,虽遣使奉贡,而不去伪号,大臣皆请讨之。皇帝怜其父没子幼,数遣使招之,不至。乃命将帅师伐之。洪武四年,大军破瞿唐,杀其将某,郡邑镇戍,望风送款。升乃率其官属,奉玺印,诣军门请降。盖自建国至是凡五年,而天下一统,何其易耶!固知天命有在,而群雄并起为之驱除也。臣基受恩深厚,无能补报,遥闻捷音,欢喜踊跃,不能自己。谨撰《平西蜀颂》一首,虽不足以赞扬圣德万一,亦聊以写葵藿向日之忱云尔。其辞曰:
惟彼蜀国,开自蚕丛。
山川隔阂,与华不通。
金牛启道,厥窍斯凿。
岷峨岩尧,始连井络。
秦以之霸,汉以之王。
诸葛用之,震惊北方。
剑阁倚天,瞿唐折地。
仰不可攀,俯不可视。
蠢兹羌戎,凭其险阻。
罔知天命,大邦是拒。
洸洸虎臣,受命于征。
出师桓桓,如雷如霆。
如雷如霆,天子之威。
庙算先定,鬼神莫违。
灵旗挥挥,指山山摧。
羌人失魂,恧若死灰。
爰将其臣,奉其版籍。
泥首军门,面缚衔璧。
六军奏凯,声动玄黄。
黧童白叟,蹈舞康庄。
四海会同,丰年穰穰。
庆云甘露,白天降祥。
臣拜稽首,受天之佑。
受天之祐,天子万寿。
田按:洪武三年,遣将分道伐蜀。征西将军汤和与副将军廖永忠,率舟师溯江而上。征虏前将军傅友德以步骑出案陇,蜀将戴寿以兵厄险,和、永忠顿兵不能进,而友德已自秦陇深入。四年,寿撤精锐御友德,留邹兴等守瞿塘。永忠乃先驱破瞿塘关,入夔州。和引兵继之,入重庆。蜀主明升降,友德亦败戴寿于汉州,进围成都,寿亦降。师还,太祖面数和逗留罪,和顿首谢,乃免。友德、永忠受上赏。太祖制《平西蜀文》,所谓「论将之功,傅一廖次」者也。又云:「有臣在南,家居括苍,生而能文,举笔何难。」此颂当即应制作也。但太祖文则分记傅、廖之功,基则浑括其词,其立言之体,有不同尔。
寄桃浦诸故知即事五首 其三 元末明初 · 王逢
有章掷还太尉阁,有版不受丞相垣。
南朝天子许谢病,窃长木石仪鸾园。
平生气节诗千首,才非元亚(元遗山)甘刘后(刘静修)。
素闻鲁庙铸金人,晚学程门坐泥偶。
双平原里(新得原名。)庶全归,他日圹铭辞大手。
列朝诗集:此原吉戊辰岁即事写怀寄知之作,盖绝笔也。诗称我太祖高皇帝尚曰「南朝天子」,又曰「梦逢秦鬼歌无衣」,真所谓倔强犹昔耶?
赋海东青应制 元末明初 · 唐肃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明诗纪事 甲签·卷八、槜李诗系卷六
雪翮能追万里风,坐令狐兔草间空。
词臣不敢忘规谏,却忆当时魏郑公。
姚福《青溪暇笔》:洪武间,翰林应奉唐肃有《应制赋海东青》一绝,自记云:「是日上御奉天门外西鹰房,观海东青,翰林学士宋濂因陈曰:『禽荒古所戒。』上曰:『朕聊玩之耳,不甚好也。』濂曰:『亦当防微杜渐。』上遂起。」呜呼!我太祖圣明天纵,固非唐太宗所能肖。然宋公之直,诚不在郑公之下。而肃之诗,亦可谓善于规讽矣。
送宋承旨还金华 元末明初 · 答禄与权
出处:明诗纪事 甲签·卷四
金华之山,巍乎莫测。
乃在牛女之墟,天池之北。
自昔初平牧羊处,至今灵气钟名德。
圣人立极开太平,贤佐乃有宋先生。
先生读书逾万卷,雄才独擅文章名。
至尊临轩时顾问,皇子传经当绣楹。
汉室旧闻疏太傅,明庭今见桓五更。
先生行年几七十,新春诏许还乡邑。
诰词御制焕奎文,子孙簪笔当朝立。
先生种德非常伦,圣明天子优老臣。
从兹一往三千春,高风长与初平邻。
田按:潜溪归老时,中书舍人叶宁、朱芾、史靖可有送行诗,见于各家纪述。余捡孙蕡《西庵集》,有《送翰林宋先生致仕归金华》诗,多至二十五首,其云「门生日日侍谈经,独向孙蕡眼尚青」,则西庵尝及潜溪门也。其云「高丽日本朝王使,长向仙班问姓名」,则外国贡使数问宋先生起居事也。其云「东夷买得潜溪集,已向扶桑石上镌」,则日本得《潜溪集》,刻板国中事也。其云「秘府图书翻阅尽,却从方士借丹经」,则潜溪尝为道士,自号玄真子,留心道箓也。其云「归途跨得银鞍马,原是天闲小乘黄」,则洪武九年赐马事也。其云「祖考荣封宠数优,君王亲为制词头」,则致政时诏加赠二代,诰辞皆太祖所亲制也。其云「海内才名五十年,圣恩荣许晚归田。金华父老如相问,曾是瀛洲第一仙」,「红鞋金带荔枝花,三品词林内相家。归去山中无个事,瓦瓶春水自煎茶」,「盖世文章未是雄,真纯卓有古人风。赐金长是沽春酒,醉杀邻家桑苧翁」,「凤翥龙飞御制文,人间未见墨花新。恩荣独为词林重,亲向宫门赐老臣」,潜溪一生,事业荣遇,综括略尽。因录道夫诗,附见于此。
送蔡思贤参政使蜀 元末明初 · 苏伯衡
七言排律 押东韵 出处:明诗纪事 甲签·卷十三
清晨旌节三川去,今日车书万国同。
燕饯都亭来诏使,停骖乡井访邻翁。
峰经回雁边声静,峡入啼猿树影空。
昭烈祠西诸葛庙,秦州城北隗嚣宫。
神交露立苍茫际,长啸风生感慨中。
毛伯昔闻周上介,随何今见汉明公。
布宣德意相如最,囊括山川太史工。
河陇从兹兵不搆,轘辕此去路相通。
庭充橘柚陈方物,歌听《巴渝》识土风。
最是多情江汉水,直随归楫到江东。
田按:思贤名哲,武昌人。丙午,夏主明升遣使来聘。太祖使思贤报聘。谕曰:「蜀使者多饰浮词,誇大其国,徒取人不信。汝至蜀,慎无效此。」其启行也,同朝多有赠诗。詹同文诗云:「东吴霖雨佐,西蜀将星明。水落黄牛庙,云开白帝城。邦交修玉帛,宾礼会簪缨。陆贾无装赠,扬雄有赋名。词源流峡水,诗笔发天声。邛竹临风看,巴船载雪行。锦官谈旧俗,金节促归程。圣主笼颜望,慈亲白发生。凤池邀阁老,马首出郊迎。」
西山夜雨 元末明初 · 吴彻
七言绝句 押歌韵
莫厌西山夜雨多,也应添起洞庭波。
东风肯与周郎便,直上金陵奏凯歌。
明诗综:为陈友谅用事。尝侦太祖军被获,命咏百马图,黥其面目为诡谲秀才。又赋西山夜雨云云。
绝句 元末明初 · 卞元亨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牡丹曾是手亲栽,十度春风九不开。
多少繁华零落尽,一枝犹待主人来。
茶馀客话:卞元亨元从张士诚【元从 茶馀客话(光绪刊本)卷二十一作「于元末时从」,较胜。】 ,屡谏不听,归隐海滨。明太祖平吴后,屡徵不出,作诗有「恐使田横客笑人」句。明祖怒,遣戍辽阳。将行,以酒酹牡丹曰:「待我南还花再开。」自是花果不开。妾栖息园中,朝夕对花祝云:主人有还信,当再开花。如是十年,花忽大放,元亨果遇赦还。复作诗云云。
句 元末明初 · 邓雅
押冬韵
鳌足立四极,钟山蟠一龙。
七修类稿:太祖召涂人邓伯言见,命赋钟山诗,稿既呈,中一联云云。上大喜,以手拍案,高诵之。邓以为怒,惊死于墀下。扶出东华门,始苏。
宫女图 元末明初 · 高启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六十 仕女类、明诗纪事 甲签·卷七、大全集卷十七
吴中野史载季迪因此诗得祸,余初以为无稽,及观国初昭示诸录所载李韩公子侄诸小侯爰书及高帝手诏豫章侯罪状,初无隐避之词,则知季迪此诗盖有为而作。讽谕之诗,虽妙绝古今,而因此触高帝之怒,假手于魏守之狱,亦事理之所有也。论者详之。
女奴扶醉踏苍苔,明月西园侍宴回。
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
《列朝诗集》:吴中野史载季迪因此诗得祸。余初以为无稽,及观国初《昭示》诸录所载,李韩公子侄诸小侯爰书,及高帝手诏豫章侯罪状,初无隐避之词,则知季迪此诗盖有为而作。讽谕之诗,虽妙绝今古,而因此触高帝之怒,假手于魏守之狱,亦事理之所有也。论者详之。
徐釚《本事诗》:按《尧山堂外纪》载:「洪武间金华张尚礼为监察御史,一日作《宫怨》诗云:『庭院沈沈昼漏清,闭门春草共愁生。梦中正得君王宠,却被黄鹂叫一声。』高帝以其能摹写宫阃心事,下蚕室死。」此事正与季迪相类。
《静志居诗话》:世传侍郎因《宫女图》诗贾祸,孝陵猜忌,情或有之。然集中又有题画犬诗云:「猧儿初长尾茸茸,行响金铃细草中。莫向瑶阶吠人影,羊车夜半出深宫。」此则不类明初掖庭事,或是刺庚申君而作,好事者因之傅会也。
徐釚《本事诗》:按《尧山堂外纪》载:「洪武间金华张尚礼为监察御史,一日作《宫怨》诗云:『庭院沈沈昼漏清,闭门春草共愁生。梦中正得君王宠,却被黄鹂叫一声。』高帝以其能摹写宫阃心事,下蚕室死。」此事正与季迪相类。
《静志居诗话》:世传侍郎因《宫女图》诗贾祸,孝陵猜忌,情或有之。然集中又有题画犬诗云:「猧儿初长尾茸茸,行响金铃细草中。莫向瑶阶吠人影,羊车夜半出深宫。」此则不类明初掖庭事,或是刺庚申君而作,好事者因之傅会也。
康郎山奉旨 明初 · 夏煜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明诗纪事 甲签·卷二十一
三军战罢日重轮,好雨东来为洗尘。
绝壁秋声清漱玉,白沙月色烂堆银。
气成龙虎知王者,兆应熊罴得老臣。
半夜内官催草檄,烛花影里绣衣新。
田按:史称太祖征陈友谅,儒臣惟刘基、夏煜侍。鄱阳战胜,太祖所与草檄赋诗者,煜其一也。此诗「半夜内官催草檄,烛花影里绣衣新」,当即纪其事也。
九鲤湖 明 · 黄孟良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明诗纪事 甲签·卷十五
人已升仙鲤化龙,伊谁湖上构仙宫。
石遗丹鼎潺湲里,烟锁楼台缥缈中。
青鸟去来犹夜月,碧桃开落自春风。
此行非为邯郸梦,拟向桥头问石公。
《兰陔诗话》:孟良洪武三年被徵,以不识字辞。仇家上其《九鲤湖诗》,械系至京。太祖览诗称善,即日除官,亦云厚幸。后竟坐事谪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