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注释
冬至赞善徐好古 明 · 朱高炽
 押支韵 出处:明诗纪事 甲签·卷一(上)、御选明诗卷一
清朝盛文治,辅德资儒耆。
念彼筋力倦,趋朝谅非宜。
赋诗有佳致,纳诲多良规。
起予得深趣,欢怀浩无涯。
新阳届初复,况此承平时。
酬劳有樽酒,庶以劳期颐。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献陵天禀纯明,雅志经术。东朝监国,命徐赞善善述纂《尚书直旨》进讲。诗成办命善述改窜。令旨呼其字而不名。阮元石渠随笔》:明仁宗楷书:「今晨览卿为馀所改之诗,甚是丰采清隽,真有益于日新。但今卿年迈,恐辅予为劳。似卿材百无一二,面谀顺颜者比比有之。卿无惮劳,弼成予业。惟望药石之言,日甚一日,毋务犯鳞触讳之虑。予今欲学作表,卿可一如诗题立例,具诗题与表题,间日封进,以□琢磨。皇太子致书赞善好古先生。」
鉴古韵语五十九首 其二十八 昭帝 明 · 孙承恩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君德明为本,而难在幼年。
日星照谗佞,金石任忠贤。
阜俗休前政,生民喜息肩。
圣闻昭达谥,千载映遗编。
按:臣惟君道莫要于明昭帝以十四岁而辨上官桀之诈信任霍光其明有可称者承武帝虚耗之后节用爱民专意与天下休息颇复文景之业昭之谥可谓不溢美矣
鉴古韵语五十九首 其四十九 仁宗 明 · 孙承恩
五言律诗 押词韵第十一部
仁俭承先业,遐荒仰治平
膳因惜费减,物为爱民轻。
讲学忘炎暑,陈图列御屏。
黎民怀惠泽,翼世痛昭陵
按:臣惟仁宗以恭俭仁恕其节费也或中夜思食恐遂为例而止或以其太费而愧不堪出通天之犀以合药疗民而不靳惜经筵语侍臣以甚暑未尝倦命图无逸篇于屏风朝夕玩视可谓盛德之主矣宜其惠泽感人之深也
嘉靖十五年九庙特享乐章 其五 明 · 明神宗
四言诗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明诗纪事 甲签·卷一(上)
列祖垂统,景运重熙。
于惟孝皇,敬德允持。
用光于大烈,化彼蒸黎。
专庙以享,经礼攸宜。
俎豆式陈,庶几来思。
按:右孝庙迎神太和之曲,武庙迎神亦同比曲,惟易「于惟武皇昭德敕威。用剪除奸凶,大业弗隳」四句。
田按:明初,作四亲庙于宫城东南,各为一庙,德祖居中,懿祖东第一,熙祖西第一,仁祖东第二,皆南向。洪武八年,改建太庙,为同堂异室之制。中室奉德祖,东一室奉懿祖,西一室奉熙祖,东二室奉仁祖,皆南向。建文即位,奉太祖主祔庙,正殿神座次熙祖,东向,寝殿神主居西二室,南向。成祖迁都,建庙如南京制。宣德元年,奉成祖祔庙,正殿神座次仁祖,西向,寝殿神主居东第三室,南向。二年仁宗祔庙,正殿神座次太祖,南向,寝殿神主居西第三室,南向。其后大行祔庙皆以次居东西室。孝宗即位宪宗将升祔。时九庙已备,礼臣谓德祖周后稷,不可祧,宪宗升祔,当祧懿祖,宜于太庙寝殿后别建祧殿,如古夹室之制。岁暮则奉祧主合享,如古袷祭之礼。帝从其议。其后奉祧皆仿此。嘉靖初,既尊皇考为睿宗献皇帝,特立世庙。继又以皇考专享世庙,而成祖以下不得专庙以祀,于心未安,十五年新庙成,特建成祖以下七庙,改世庙为睿庙。合太庙而九,定九待享仪。此乐章所谓专庙以享,纪其事也。至二十四年,又罢特庙之祀。
祭酒陈文肃敬宗 清 · 严遂成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出处:明史杂咏卷二
致币牵羊礼颇优,四箴书了我何求。
一钱不值秋官长,肯舍诗书对楚囚。
按:以仁宗之贤,临崩犹馀怒李时勉。以王振之大奸慝,得陈敬宗一见为重。天下好恶之无常,亦人生有幸不幸焉?文毅貌寝,文肃魁梧,袁忠宪相二公名位相埒,后同时官祭酒十馀年,一严肃,一平恕,各有师法,终明之世称贤。祭酒者曰南陈北李,然誉不在大,捃摭细事书之,已过人远矣。
清河明陵各题句 其六 泰陵乾隆丁未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三十二
虽常有善政,然亦任中涓(弘治在位十八年中颇多善政然常令东厂廉刺外事其时上书言东厂当革者往往得罪未尝不信任中涓也)
积重原难返,去奢果是贤。
一仓万石备,鲜(上声)实博名传弘治时令天下设豫备仓每十里积粟万石及数者为称职过者旌擢不及者罚之原其意未始非备荒之一策然有万不能行之势以一县地方纵横百里而论综计天下一千三百馀县每十里万石所积之不知凡几安得有馀如此之多以供购籴且既视积数之多寡以定黜陟自必官为经理有司志在取盈则苛累横徵势必不免即令如社仓之听民输纳出入自司而其侵亏之弊又将不知若何昔朱子创立社仓亦止能行之一乡一邑安能例之天下况民生户口日增而产谷之土有定购积既多价必日贵是预筹异日之民食有济而先致现在之民食不敷矣余近作填仓日诗有譬如日三餐与二减其一曰留待汝饥谁肯信其议之句深见积贮一事言之易而行之实难弘治此举亦可谓徒博虚名而鲜实惠耳)
享年祇□六,多忘无逸篇。
按:明诸帝太祖成祖而外治绩有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然孝宗所处与仁宣仁宣之际国势初张纲纪修立二宗蒙业兢兢易称令主至成化以后天下袭太平数十年矣晏安久则不期怠而自怠丰亨积则不期奢而自奢孝宗独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庶几知保泰持盈之道者独不免信倚中官假之事柄东厂之恣肇端于此涓涓不塞咎亦难辞然其施设未终年仅三十有六有足惜尔明自太祖成祖以来践阼久而享年永者概不多见其在弘治以前如洪熙成化四旬宣德正统甫逾三十其在弘治以后正德隆庆亦仅逾三十神宗虽逾五旬而怠荒失德所谓益之疾而厚其亡也至天启弱冠而殂享年更促可见耽乐是从罔或克寿理诚不爽无逸之书以严恭寅畏为祈天永命之本而以不知稼穑艰难不闻小人之依为戒统观有明诸帝年祚脩短足为明徵因论弘治之事附识之并偻数以昭炯鉴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