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注释
宴南市楼二首 其二 明 · 揭轨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明诗纪事 甲签·卷十四
诏出金钱送酒垆,绮楼胜会集文儒。
江头鱼藻新开宴,苑外莺花又赐酺。
赵女酒翻歌扇湿,燕姬香袭舞裙纡。
绣筵莫道知音少,司马能琴绝代无。
姜南《蓉塘诗话》:国初于金陵聚宝门外,建陉烟、淡粉、梅妍、柳翠十四楼,以聚四方宾客。观揭孟同诗,可知国初搢绅宴集,皆用官妓,与唐、宋不异,后始有禁耳。永乐中,晏铎《金陵元夕》诗「花月春风十四楼」,今诸楼皆废,南市楼尚存。
周晖《金陵续琐事》:太祖造十六楼,待四方之商贾士大夫,用官妓无禁。宣德二年,大中丞顾公佐始奏革之。国初,知县揭公轨有《宴南市楼》诗,当时之盛可知矣。今此楼虽存,不过屠沽市儿之游乐而已。
《静志居诗话》:永乐中,蜀人晏振之《金陵春夕》诗云:「花月春江十四楼。」十四楼者:来宾、重译、清江、石城、鹤鸣、醉仙、乐民、集贤、讴歌、鼓腹、轻烟、淡粉、梅妍、柳翠也。姜明叔《蓉塘诗话》谓皆在聚宝门外。然中既以清江、石城为名,必不皆在聚宝门矣。周吉父撰《金陵琐事》谓有十六楼,在城内者,曰南市,曰北市;在聚宝门外之西者,曰来宾;在聚宝门外之东者,曰重译;在瓦屑坝者,曰集贤,曰乐民;在西关中街北者,曰鹤鸣;在西关中街南者,曰醉仙;在西关南街者,曰轻烟,曰淡粉;在西关北街者,曰柳翠,曰梅妍;在石城门外者,曰石城,曰讴歌;在清凉门外者,曰清江,曰鼓腹。所载特详。杨用修《艺林伐山》遗南市、北市。陈鲁南《金陵世纪》遗清江、石城,因曲就十四楼之目而误也。相传定正蔡传书成,宴编纂诸臣于醉仙楼上。然揭孟同诗云:「诏出金钱送酒垆,绮楼高会集文儒。」题曰《宴南市楼》,则非醉仙明矣。《实录》:「洪武二十七年八月庚寅,新建京都酒楼成。先是,上以海内太平,思欲与民偕乐,乃命工部作十楼于江东诸门之外,令民设酒肆以接四方宾旅。既又增作五楼。至是皆成,赐百官钞,宴于醉仙楼。九月癸丑,定正蔡传书成,赐诸儒宴及钞,俾驰驿还。」是则编纂诸儒先与百官并赐宴者,醉仙楼也。继以书成赐宴者,南市楼也。盖酒楼本十六,其一北市楼建后被焚,此《实录》止言增建五楼也。当日诸楼皆有官妓,不独轻烟、淡粉、悔妍、柳翠为然。故李公泰淑通集句诗,于北市则云「极目乱红妆」,于集贤则云「妙舞向春风」,于清江则云「时啭遏云声」,于鼓腹则云「舞破日初斜」,于石城则云「翠袖拂尘埃」,于来宾则云「烟花象外幽」,于鹤鸣则云「白日移歌袖」,而孟同诗云:「特写桃花歌扇底,酒携杨柳舞楼前。」又云:「龙虎关河环锦绣,凤皇楼阁丽烟花。」又云:「赵女酒翻歌扇湿,燕姬香袭舞裙纡。」追忆承平都会之盛,君臣相遇之隆,亦一段佳话也。
周晖《金陵续琐事》:太祖造十六楼,待四方之商贾士大夫,用官妓无禁。宣德二年,大中丞顾公佐始奏革之。国初,知县揭公轨有《宴南市楼》诗,当时之盛可知矣。今此楼虽存,不过屠沽市儿之游乐而已。
《静志居诗话》:永乐中,蜀人晏振之《金陵春夕》诗云:「花月春江十四楼。」十四楼者:来宾、重译、清江、石城、鹤鸣、醉仙、乐民、集贤、讴歌、鼓腹、轻烟、淡粉、梅妍、柳翠也。姜明叔《蓉塘诗话》谓皆在聚宝门外。然中既以清江、石城为名,必不皆在聚宝门矣。周吉父撰《金陵琐事》谓有十六楼,在城内者,曰南市,曰北市;在聚宝门外之西者,曰来宾;在聚宝门外之东者,曰重译;在瓦屑坝者,曰集贤,曰乐民;在西关中街北者,曰鹤鸣;在西关中街南者,曰醉仙;在西关南街者,曰轻烟,曰淡粉;在西关北街者,曰柳翠,曰梅妍;在石城门外者,曰石城,曰讴歌;在清凉门外者,曰清江,曰鼓腹。所载特详。杨用修《艺林伐山》遗南市、北市。陈鲁南《金陵世纪》遗清江、石城,因曲就十四楼之目而误也。相传定正蔡传书成,宴编纂诸臣于醉仙楼上。然揭孟同诗云:「诏出金钱送酒垆,绮楼高会集文儒。」题曰《宴南市楼》,则非醉仙明矣。《实录》:「洪武二十七年八月庚寅,新建京都酒楼成。先是,上以海内太平,思欲与民偕乐,乃命工部作十楼于江东诸门之外,令民设酒肆以接四方宾旅。既又增作五楼。至是皆成,赐百官钞,宴于醉仙楼。九月癸丑,定正蔡传书成,赐诸儒宴及钞,俾驰驿还。」是则编纂诸儒先与百官并赐宴者,醉仙楼也。继以书成赐宴者,南市楼也。盖酒楼本十六,其一北市楼建后被焚,此《实录》止言增建五楼也。当日诸楼皆有官妓,不独轻烟、淡粉、悔妍、柳翠为然。故李公泰淑通集句诗,于北市则云「极目乱红妆」,于集贤则云「妙舞向春风」,于清江则云「时啭遏云声」,于鼓腹则云「舞破日初斜」,于石城则云「翠袖拂尘埃」,于来宾则云「烟花象外幽」,于鹤鸣则云「白日移歌袖」,而孟同诗云:「特写桃花歌扇底,酒携杨柳舞楼前。」又云:「龙虎关河环锦绣,凤皇楼阁丽烟花。」又云:「赵女酒翻歌扇湿,燕姬香袭舞裙纡。」追忆承平都会之盛,君臣相遇之隆,亦一段佳话也。
石亭寄诗和答 明 · 顾璘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休官独向山中住,久厌疏狂学孟公。
盘薄解衣时作画,跏趺临水亦谈空。
松萝野兴宜明月,海岳文光贯彩虹。
愧我离君走尘土,高情徒寄梦魂中。
注:石亭避暑祝禧寺作晓夜午暮四诗寄余春深始达予适在五溪汎舟遂赋舟景答之真天上人间也为之怃然
登黄鹤楼 明 · 周冲
出处:黄鹤楼集卷中
黄鹤齐云兮画栋璇题①,谪仙逊避兮崔颢能诗②。
洪涛巨浪上接洞庭兮,东之秣陵者日夕如斯③。
古今人物皆相若④,跌宕风流应可学。
神仙杳茫最难求,寂寞宽闲聊自乐。
草衣木石兮碧海高秋⑤,还丹何在兮遗迹惟留⑥。
九疑联绵兮湘水悠悠,石城重建兮捶碎之楼⑦。
新沙环带兮踢翻旧洲,渭泾清浊兮末路同流⑧。
六朝三国兮芳草含愁,登临眺望兮慷慨夷犹。
达人大观兮飘瓦虚舟⑨,纵浪风尘兮无局束⑩,流连韶景兮凭芳醁⑾。
理乐蓬窗谁在目⑿,清商楚凤聊成曲⒀。
洛中豪贵夸金谷⒁,罗绮繁华骄未足。
杰观崔峨天半矗⒂,习气不忘仙亦俗。
孰幻非直千载促⒃,浮云聚散陵为谷⒄。
后人谁不模前躅⒅。
【校注】
(1)璇题:楼宇椽头的玉饰。萧统《七契》:“璇题昭晰,珠帘彪焕。”
(2)谪仙句:指李白见崔颢诗搁笔一事。崔颢,原作“崔灏”,径改。
(3)东之句:秣陵,金陵的别称。在黄鹤楼之东。原作“秼陵”,误。《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相若:相似。
(5)草衣木石:谓仙人以草为衣,与木石共处。
(6)还丹:道家炼丹成,复取九转之丹再炼,久之还原成丹砂,谓之还丹。《抱朴子·金丹》:“若取九转之丹,内神鼎中,即化为还丹。取而服之,一刀圭即白日升天。”遗迹:指吕仙留下的遗迹。
(7)石城句:此句及下句本李白诗:“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我倒却鹦鹉洲。”
(8)渭泾句:渭、泾指渭水和泾水,在陕西高陵县境合流。《诗·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毛传:“泾渭相入而清浊异。”陆德明释文:“泾,清水也;渭,浊水也。”此句喻江、汉二水在夏口合流。
(9)达人句:达人大观,意谓通达之人见解透彻,不为世俗之见所累。《文选·贾谊〈鵩鸟赋〉》:“达人大观兮,物无不可。”飘瓦,飘落之瓦。《庄子·达生》:“虽有忮心者,不怨飘瓦。”成玄英疏:“为瓦是无心之物。”虚舟,空舟。《庄子·列禦寇》:“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成玄英疏:“唯圣人泛然无系,泊尔忘心,譬彼虚舟,任运逍遥。”意谓达人胸襟如飘瓦虚舟,无心而坦荡。
(10)纵浪风尘:放浪于人间。陶渊明《神释》:“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局束:拘束。
(11)韶景:春景。梁元帝《纂要》:“春曰青阳……景曰媚景、和景、韶景。”芳醁:美酒。《广韵·烛韵》:“醁,美酒。”王融《修理六根篇颂》:“肥马轻裘,蕙肴芳醁。”
(12)理乐:演习乐曲。原作“理药”,误。《汉书·张禹传》:“后堂理丝竹管弦。”颜师古注引如淳曰:“今乐家五日一习乐,为理乐。”
(13)清商楚凤:清商,即清商乐,古代南方民歌,包括流传在江南一带的中原旧曲及江南吴歌、荆楚西声等南音,总谓之清商乐。楚凤,《尹文子·大道》载:“楚人担山雉者,路人问何鸟也,担雉者欺之曰:‘凤凰也。’路人曰:‘我闻有凤凰,今直见之。汝贩之乎?’曰:‘然。’则十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将欲献楚王,经宿而鸟死,路人不遑惜金,唯恨不得以献楚王。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凰。”后遂以野鸡假充凤凰的典故喻仿制的赝品。此处指仿清商古曲所制的俗曲。
(14)金谷:金谷园,晋石崇所筑,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北。
(15)杰观:高大的楼观,指黄鹤楼。《艮岳记》:“飞楼杰观。”崔峨:高峻。
(16)孰幻句:意谓世事如梦幻,千载亦短促易逝。
(17)陵为谷:《诗·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犹言沧海桑田,以喻世事的巨大变迁。
(18)模:遵循。前躅:前人的足迹。《集韵·烛韵》:“躅,迹也。”
诗题虽云登眺,实际上是借黄鹤楼抒发作者的虚无出世之想。作者甚至认为,根据仙人黄鹤的传说修建此楼,也是世俗之见。从诗中“寂寞宽闲”“理乐蓬窗”等语来看,作者在仕途上似不甚得意,这也可能是他勘破世事、纵浪风尘的原因。
登黄鹤楼八首 其四 明 · 穆文熙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黄鹤楼集卷中
耽玩湖光坐日曛①,大藩风物总纷纭②。
江流不转千年恨,石势常含八阵云③。
山到郧襄秦界合④,星回翼轸楚天分⑤。
兴亡我欲探前代,折简湘灵未可闻⑥。
【校注】
(1)耽玩:留连玩赏。日曛:落日余辉。谢灵运《晚出西射堂》:“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
(2)大藩:犹言大国。湖广武昌为明代楚王封藩,故云。杜牧《送中丞镇江西》:“惟帝忧南纪,搜贤与大藩。”纷纭:《文选·班固〈东都赋〉》:“千乘雷起,万骑纷纭。”吕延济注:“纷纭,多也。”
(3)江流二句: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 转,遗恨失吞吴。”《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推演兵法,作八阵图。”《水经注·沔水》:“有亮所造八阵图,东跨故垒,皆垒细石为之。自垒西去聚石八行,行间相去二丈,因曰八阵。”
(4)郧襄:谓郧阳府、襄阳府,今皆属湖北,与陕西接壤,故云“秦界合”。
(5)翼轸:二星名,在楚之分野。
(6)折简:犹寄书。《三国·魏志·王凌传》:“凌至项,饮药死。”裴松之注引《魏略》曰:“凌知见外,乃遥谓太傅(司马懿)曰:‘卿直以折简召我,我当敢不至邪?’”古人以竹简作书,简长二尺四寸,短者半之。汉制,简长二尺,短者半之。折简者,折半之简,言其不敬。湘灵:湘水之神。《楚辞·远游》: “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此诗亦写登楼远眺。
雪霁登黄鹤楼 明 · 张元忭
出处:黄鹤楼志·艺文·诗歌·明代、黄鹤楼集卷上
予以腊月二十日涉雪入武昌,(1)恭致玺书于楚藩,(2)有宴。已而赴中丞陈公之招,(3)登黄鹤楼,至则张灯矣。中丞公笑曰:“‘昏黑应须到上头’,(4)岂谓今日耶?”明日,雪更甚,藩臬诸大夫复张具楼上,(5)而是日以武闱试骑射,(6)竟夕未散。予度不可待,乃先挈一壶,偕言生登楼命酌。四望皎澈,(7)如坐冰壶。飞禽绝影,惟长江一带淴淴有声,(8)而帆樯时时往来雪浪中,一奇观也。比诸大夫至,则又张灯矣。予私念是楼为楚中大观,自戊午一登,距今二纪获再登,(9)谓有天幸;而同云累日,(10)曾未睹晴川之胜,岂吕翁妒我耶?(11)又明日,且治行,忽朗霁,乃更买兴独登。(12)命从人旋呼酒未至。而尚逊、寿泉二宗君为先君旧好,(13)并能诗。先是,招予饮不赴,已闻登楼,辄携榼来。(14)向日布坐,晴波与雪岸交映射,堆玉跃金,(15)未足为喻。回视前夕,世界迥别矣。乃大快,击缶作巴人歌,(16)不暇避席于崔、李云。(17)
我入武昌只三日,三度登楼景非一。
初来飞雪夜更稠⒅,昏黑犹然到上头。
明日重登天未暮,楼头白鹤为我舞。
去去千年今复来⒆,毛羽翩翩色非故。
戍城鼓角声乍清⒇,江村儿女哗新晴。
晓起出门云气开,须臾红旭升瑶台21。
游思沸涌不可遏,独骞双屐忘尊罍22。
朱屋故人亦好事23,青奴担酒俄然至24。
便扫晴窗向日坐,才倾数盏心先醉。
醉眼偏明忽四望,日光雪色连下上。
孤峰隔岸玉嶙峋25,一水摇波金荡漾。
历历晴川树作花26,片片风帆锦浪斜。
楼东碧瓦参差见,道是云中帝子家27。
楚天多雨向少寒,今年腊雪何漫漫!
且共酌酒庆三白28,莫言使者行路难29。
但愿四海皆丰年,楼台歌舞人人欢,不独我尔衔杯赓句相敖般30!
【校注】
(1)腊月二十日:万历十年腊月二十日。《明史·儒林传附张元忭传》:“万历十年,奉使楚府。”
(2)楚藩:楚王。据《明史·诸王传》,太祖第六子朱桢于洪武三年封楚王,十四年就藩武昌。第七代孙朱华奎于万历八年嗣爵。
(3)中丞陈公:即陈省。时以都御史巡抚湖广。
(4)昏黑句:杜甫《涪城县香积寺官阁》云:“诸天合在藤萝外,昏黑应须到上头。”
(5)藩臬:藩,藩司,指湖广布政使司;臬,臬司,指湖广按察使司。大夫:指藩臬二司僚属。张具:置办酒馔。《礼记·内则》:“佐长者视具。”郑玄注:“具,馔也。”《汉书·何武传》:“寿为具召武弟显。”颜师古注:“具,谓酒食也。”
(6)武闱:科举中的武举。明代武举乡试三年一次。
(7)四望皎澈:《世说新语·任诞》云:“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8)淴淴:原作“ ”,误。《广韵·没韵》:“淴,水出声。”
(9)自戊午二句:戊午为嘉靖三十七年(1558),距万历十年(1582)相隔二十四年。当时作者还是少年。纪,十二年为一纪。
(10)同云:云成一色,故谓同云,为将雪之兆。《诗·小雅·信南山》:“上天同云,雨雪雰雰。”
(11)吕翁:吕洞宾。
(12)买兴:乘兴。
(13)宗君:同宗的长辈。
(14)榼:酒杯。
(15)堆玉跃金:堆玉指雪,跃金指水波。
(16)击缶:缶本瓦器,古代亦用作乐器,击缶以节拍。巴人歌:民歌俚曲。这是作者对自己所写诗歌的谦称。陈基《草堂》:“《竹枝》已听巴人调,桂树仍闻楚客歌。”
(17)避席:离座退让。崔、李:崔颢、李白。
(18)夜更稠:夜色更浓。
(19)去去:远去。
(20)戍城:城楼。天晴鼓角之声清脆,故云“声乍清”。
(21)瑶台:指黄鹤楼。
(22)骞:通“褰”,提起;拔起。尊罍:酒具。罍,尊之大者。
(23)朱屋句:指尚逊、寿泉。朱屋,贵者所居。
(24)青奴:青衣古为贱者之服,故称奴仆为青奴。
(25)玉嶙峋:嶙峋,山峰耸峙。孤峰积雪,其白似玉,故云“玉嶙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