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注释
运命论 曹魏 · 李康
出处:全三国文 卷四十三、文选卷五十三
夫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故运之将隆,必生圣明之君。圣明之君,必有忠贤之臣。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亲也,不介而自亲。唱之而必和,谋之而必从,道德玄同,曲折合符,得失不能疑其志,谗构不能离其交,然后得成功也。其所以得然者,岂徒人事哉?授之者天也,告之者神也,成之者运也。夫黄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鸣而圣人出,群龙见而圣人用。故伊尹,有莘氏之媵臣也,而阿衡于商。太公,渭滨之贱老也,而尚父于周。百里奚在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不才于虞而才于秦也。张良受黄石之符,诵三略之说,以游于群雄,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非张良之拙说于陈项,而巧言于沛公也。然则张良之言一也,不识其所以合离?合离之由,神明之道也。故彼四贤者,名载于箓图,事应乎天人,其可格之贤愚哉?孔子曰:「清明在躬,气志如神。嗜欲将至,有开必先。天降时雨,山川出云」。诗云:「惟岳降神,生甫及申;惟申及甫,惟周之翰」。运命之谓也。岂惟兴主,乱亡者亦如之焉。幽王之惑褒女也,祅始于夏庭。曹伯阳之获公孙彊也,徵发于社宫。叔孙豹之昵竖牛也,祸成于庚宗。吉凶成败,各以数至。咸皆不求而自合,不介而自亲矣。昔者,圣人受命河洛曰:以文命者,七九而衰;以武兴者,六八而谋。及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故自幽厉之閒,周道大坏,二霸之后,礼乐陵迟。文薄之弊,渐于灵景;辩诈之伪,成于七国。酷烈之极,积于亡秦;文章之贵,弃于汉祖。虽仲尼至圣,颜冉大贤,揖让于规矩之内,訚訚于洙泗之上,不能遏其端;孟轲孙卿,体二希圣,从容正道,不能维其末,天下卒至于溺而不可援。夫以仲尼之才也,而器不周于鲁卫;以仲尼之辩也,而言不行于定哀;以仲尼之谦也,而见忌于子西;以仲尼之仁也,而取雠于桓魋;以仲尼之智也,而屈厄于陈蔡;以仲尼之行也,而招毁于叔孙。夫道足以济天下,而不得贵于人;言足以经万世,而不见信于时;行足以应神明,而不能弥纶于俗;应聘七十国,而不一获其主;驱骤于蛮夏之域,屈辱于公卿之门,其不遇也如此。及其孙子思,希圣备体而未之至,封己养高,势动人主。其所游历诸侯,莫不结驷而造门;虽造门犹有不得宾者焉。其徒子夏,升堂而未入于室者也。退老于家,魏文侯师之,西河之人肃然归德,比之于夫子而莫敢閒其言。故曰: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而后之君子,区区于一主,叹息于一朝。屈原以之沈湘,贾谊以之发愤,不亦过乎!然则圣人所以为圣者,盖在乎乐天知命矣。故遇之而不怨,居之而不疑也。其身可抑,而道不可屈;其位可排,而名不可夺。譬如水也,通之斯为川焉,塞之斯为渊焉,升之于云则雨施,沈之于地则土润。体清以洗物,不乱于浊;受浊以济物,不伤于清。是以圣人处穷达如一也。夫忠直之迕于主,独立之负于俗,理势然也。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监不远,覆车继轨。然而志士仁人,犹蹈之而弗悔,操之而弗失,何哉?将以遂志而成名也。求遂其志,而冒风波于险涂;求成其名,而历谤议于当时。彼所以处之,盖有算矣。子夏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故道之将行也,命之将贵也,则伊尹吕尚之兴于商周,百里子房之用于秦汉,不求而自得,不徼而自遇矣。道之将废也,命之将贱也,岂独君子耻之而弗为乎?盖亦知为之而弗得矣。凡希世苟合之士,蘧蒢戚施之人,俛仰尊贵之颜,逶迤势利之閒,意无是非,赞之如流;言无可否,应之如响。以窥看为精神,以向背为变通。势之所集,从之如归市;势之所去,弃之如脱遗。其言曰:名与身孰亲也?得与失孰贤也?荣与辱孰珍也?故遂絜其衣服,矜其车徒,冒其货贿,淫其声色,脉脉然自以为得矣。盖见龙逢比干之亡其身,而不惟飞廉恶来之灭其族也。盖知伍子胥之属镂于吴,而不戒费无忌之诛夷于楚也。盖讥汲黯之白首于主爵,而不惩张汤牛车之祸也。盖笑萧望之跋踬于前,而不惧石显之绞缢于后也。故夫达者之算也,亦各有尽矣。曰:凡人之所以奔竞于富贵,何为者哉?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必须势乎?则王莽董贤之为三公,不如杨雄仲舒之阒其门也。必须富乎?则齐景之千驷,不如颜回原宪之约其身也。其为实乎?则执杓而饮河者,不过满腹;弃室而洒雨者,不过濡身;过此以往,弗能受也。其为名乎?则善恶书于史册,毁誉流于千载;赏罚悬于天道,吉凶灼乎鬼神,固可畏也。将以娱耳目、乐心意乎?譬命驾而游五都之市,则天下之货毕陈矣。褰裳而涉汶阳之丘,则天下之稼如云矣。椎紒而守敖庾海陵之仓,则山坻之积在前矣。扱衽而登钟山蓝田之上,则夜光玙璠之珍可观矣。夫如是也,为物甚众,为己甚寡,不爱其身,而啬其神。风惊尘起,散而不止。六疾待其前,五刑随其后。利害生其左,攻夺出其右,而自以为见身名之亲疏,分荣辱之客主哉。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正人曰义。故古之王者,盖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也。古之仕者,盖以官行其义,不以利冒其官也。古之君子,盖耻得之而弗能治也,不耻能治而弗得也。原乎天人之性,核乎邪正之分,权乎祸福之门,终乎荣辱之算,其昭然矣。故君子舍彼取此。若夫出处不违其时,默语不失其人,天动星回而辰极犹居其所,玑旋轮转,而衡轴犹执其中,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贻厥孙谋,以燕翼子者,昔吾先友,尝从事于斯矣。
按:案《世说新语·德行篇》注有李康《家戒》。《御览》四百三十引王隐《晋书》,亦载李康《家戒》。「康」乃「秉」字之误。《魏志·李通传》注引王隐《晋书》是「秉」字,秉乃通之孙;《晋书·李重传》,重父景即秉也。今定从《魏志》注,以《家戒》编入晋文。
行者歌(《诗纪》云。选诗拾遗作魏时童谣。云见五行志。) 魏晋 · 无名氏
押灰韵
青槐夹道多尘埃。龙楼凤阙望崔嵬。
清风细雨杂香来。土上出金火照台(此七字是妖辞也。铜表志道是土上出金之义。以烛置台下则火在土下之义。汉火德王。魏土德王。火伏而土兴。土上出金。是魏灭而晋兴之兆。晋以金王也。○拾遗记七。《太平广记》二百十七二。《诗纪》十九。)。
王子年拾遗记曰:文帝所爱美人薛灵芸。常山人也。年十五。容貌绝世。咸熙中。文帝选良家子女。以入六宫。常山太守习谷以千金宝赂聘之以献。至京师。帝以文车十乘迎之。道侧烧石叶之香。未至数十里。膏烛之光。相续不灭。车徒咽路。尘起蔽于星月。又筑土为台。基高三十丈。列烛于台下。远望如列星之坠地。又于大道之傍。一里一铜表。高五尺。以志里数。故行者歌曰:○逯案。拾遗记小说家言。未可尽信。又咸熙乃陈留王年号。魏文帝不能以此时选纳嫔妃。姑从《诗纪》。附此备考。
与范汪论婚事 晋 · 刘恢
出处:全晋文
礼非拜时,拜时出于末世耳。将以世族多虚,吉事宜速,故以好岁拜时,新年便可婚也(《艺文类聚》四十)。
器案:《晋书‧刘惔传》,字真长,沛国相人,尚明帝庐陵公主,迁丹阳令云云。无刘恢传。惔世说新语德行篇注引刘尹别传,惔字真长,沛国相人。……历司徒左长史、侍中、丹阳尹。又赏誉篇注引刘尹别传,惔既令望,姻娅帝室,故屡迁达官。俱与晋书相合。而世说新语排调篇,刘惔恢尚晋明帝女,注引晋阳秋,恢尚庐陵长公主,名南弟。正文及注恢字俱为惔之误。隋书经籍志著录丹阳尹刘恢集二卷,恢亦惔之误。世说新语惔篇注引中与收准何子恢,晋书外戚传作惔,庐江何氏惔作恢,此惔、恢二字易误之证。世说新语赏誉篇注引明帝文意志,刘恢字道生,沛国人。识局明济,有文武才。王惔称其思理淹通,蕃屏之高选。为车骑司马。年三十六卒,赠前将军。官阶与真长既文武殊连,亦非帝室姻娅,则自有刘恢其人甚明。明帝文章志不言其为异阳尹,亦不言其有集。全晋文刘恢小传据隋志为亳,非也。严可均据艺文类聚四十引刘恢与范汪论婚事,礼非拜时,拜时出于末世本,将以世族多虚(当作虞)丧事宜速,故以好岁拜时,新年便可婚也。与下条刘惔答范汪问,内容相同,首尾相衔,竟乃失之目治耶?且余疑国惔赋序亦当是刘惔之文,综观上来所论列自明。
挽马委员长寿华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一官具清慎勤,林壑既归,仍觉风仪存獬豸;
三绝为诗书画,耄期将及,不图岁运厄龙蛇。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作者原注】马氏曾任公务员惩戒委员会委员长,虽不尝为诗,而画中有诗,讵让右丞专美。
马寿华(1893——1977),字木轩,号小静,自署小静斋主人。1911年河南法政学堂毕业,历任河南、山西、湖北、安徽等省高等审检厅法官及厅长,河南法政专门学校教授。1927年后,任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司长、南京特别市政府秘书长等职。1932年退居上海,从事律师工作。1946年去台湾,任台湾省政府“财政厅厅长”、台湾“行政法院院长”,“公务员惩戒委员会”委员长等职。1972年退休,受聘为国民党“总统府国策顾问”。擅长书法绘画。著有《刑事诉讼律释义》、《刑法总论》、《国画之主旨》等。1977年病逝于台北。
成氏有诗《木轩先生谢世之三年,哲嗣汉宝教授以其书画精品数十桢捐赠“故宫博物院”,并举行特展,承邀观赏,敬赋此篇》。
清慎勤:出自《三国志·魏志·李通传》裴松之注引晋王隐《晋书》:“﹝李秉﹞尝答司马文王问,因以为《家诫》曰:昔侍坐于先帝,时有三长吏俱见。临辞出,上曰:‘为官长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后用以为官箴。衙署公堂多书“清慎勤”三字作匾额。梁启超《新民说·论公德》:“近世官箴,最脍炙人口者三字,曰:‘清、慎、勤。’”
獬豸:清代御史及按察使补服前后皆绣獬豸图案。后亦用以指执法者。
三绝为诗书画:《楹联丛话》载,郑板桥辞官归田后,一日在家宴客,有李啸村者至,送来一联,观之出句,云:三绝诗书画。板桥曰:“此难对。昔契丹使者以‘三才天地人’属对,东坡对以‘四诗风雅颂’,称为绝对。吾辈且共思之。”限对上后就食,久而未能,再启下联,曰:一官归去来。咸叹其妙。
岁运厄龙蛇:指贤者命数当终。1977年正好是蛇年(76年是龙年),此处切时。
画中有诗:宋·苏轼《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字摩诘。
右丞:王维,唐朝著名诗人,唐肃宗干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笺:
1.木轩先生谢世之三年,哲嗣汉宝教授以其书画精品数十桢捐赠“故宫博物院”,并举行特展,承邀观赏,敬赋此篇:
什袭珍遗制,高门此象贤,灵芬添秘阁,宿德表新阡,同调今馀几,相知有大千,卷头题翠墨,人与艺俱传。
2.清代方浚师岭西道头门联:
獬豸一官清,朗洁岭云知我意;
羚羊双峡迥,澄泓江水鉴臣心。
马寿华(1893——1977),字木轩,号小静,自署小静斋主人。1911年河南法政学堂毕业,历任河南、山西、湖北、安徽等省高等审检厅法官及厅长,河南法政专门学校教授。1927年后,任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司长、南京特别市政府秘书长等职。1932年退居上海,从事律师工作。1946年去台湾,任台湾省政府“财政厅厅长”、台湾“行政法院院长”,“公务员惩戒委员会”委员长等职。1972年退休,受聘为国民党“总统府国策顾问”。擅长书法绘画。著有《刑事诉讼律释义》、《刑法总论》、《国画之主旨》等。1977年病逝于台北。
成氏有诗《木轩先生谢世之三年,哲嗣汉宝教授以其书画精品数十桢捐赠“故宫博物院”,并举行特展,承邀观赏,敬赋此篇》。
清慎勤:出自《三国志·魏志·李通传》裴松之注引晋王隐《晋书》:“﹝李秉﹞尝答司马文王问,因以为《家诫》曰:昔侍坐于先帝,时有三长吏俱见。临辞出,上曰:‘为官长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后用以为官箴。衙署公堂多书“清慎勤”三字作匾额。梁启超《新民说·论公德》:“近世官箴,最脍炙人口者三字,曰:‘清、慎、勤。’”
獬豸:清代御史及按察使补服前后皆绣獬豸图案。后亦用以指执法者。
三绝为诗书画:《楹联丛话》载,郑板桥辞官归田后,一日在家宴客,有李啸村者至,送来一联,观之出句,云:三绝诗书画。板桥曰:“此难对。昔契丹使者以‘三才天地人’属对,东坡对以‘四诗风雅颂’,称为绝对。吾辈且共思之。”限对上后就食,久而未能,再启下联,曰:一官归去来。咸叹其妙。
岁运厄龙蛇:指贤者命数当终。1977年正好是蛇年(76年是龙年),此处切时。
画中有诗:宋·苏轼《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字摩诘。
右丞:王维,唐朝著名诗人,唐肃宗干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笺:
1.木轩先生谢世之三年,哲嗣汉宝教授以其书画精品数十桢捐赠“故宫博物院”,并举行特展,承邀观赏,敬赋此篇:
什袭珍遗制,高门此象贤,灵芬添秘阁,宿德表新阡,同调今馀几,相知有大千,卷头题翠墨,人与艺俱传。
2.清代方浚师岭西道头门联:
獬豸一官清,朗洁岭云知我意;
羚羊双峡迥,澄泓江水鉴臣心。
挽梁教授和钧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正义本乎麟经,最难瀛海槎浮,别成信史挥雄笔;
上寿期之鸿庑,不道蓬山春好,忽报文光敛客星。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作者原注】距今二十五年前,陈民耿教授柬邀友好茶叙时,先生方自美洲返台,亦预斯会,见余题名,亟向人丛中觅与晤谭,是为余识先生之始,后曾偶共吟宴,每聆清论,辄佩冲襟,民国六十一年,闽侯陈仲经次长以所著《琴楼诗草》寄加点定,先生见之,许为法眼无双,实增愧怍,近十年来,久疏音问,仅于客岁枢府月会中,隔座寥寥数语而已。
梁敬錞 (1893—1984),字和钧。福建闽侯人,历史学家。北京大学法学学士、英国伦敦大学经济学院硕士,1968年获台湾中华学术院硕士。长期投身高等教育,曾任北京大学、北京朝阳大学、司法讲习所教授。曾应聘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纽约圣若望大学研究教授。去台前曾涉足政界。任职于司法部,最高法院。后转任宁夏、甘肃财政厅厅长,抗战时任驻美战时物资供应委员会秘书长。去台后致力史学,曾任“中央研究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总统府”国策顾问、“国史馆”顾问、“中央研究院”近代史通信研究员。1948年侨居美国,专事研究中国现代史。1968年赴台湾定居,任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1984年3月6日在台北病逝。著有《欧战全史》《在华领事裁判权论》《辛亥革命》《九一八事变史述》《史迪威事件》等。
正义:正确的或本来的意义。《后汉书·桓谭传》上疏:“屏群小之曲说,述五经之正义。”后人注释经史,多有以“正义”为书名者,如唐孔颖达等有《五经正义》等。
麟经:传说孔子作《春秋》,绝笔于获麟,后因称春秋为《麟经》。
槎浮:乘筏泛游。此处应指渡海赴台。
信史:纪事真实可信的史籍。
鸿庑: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逸民列传·梁鸿传》:“(梁鸿)后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此处应为切姓。
客星:《后汉书·严光传》:“(光武帝)复引光入,论道旧故,……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座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后用为喻指东汉隐士严光的典故。
陈民耿:初名登昊,族祖为螺江太傅陈宝琛,福建福州人,为梁敬錞英伦留学时期的同学,先后在北京法政,南京,中央,山东,青岛各大学为专职或兼职教授。去台后历任师大,淡江,东吴各校教授。
晤谭:会面交谈。
冲襟:旷淡的胸怀。
闽侯:闽侯(hòu)县,福建省福州下辖县。
陈仲经:见【寿联58.寿陈先生迟庄琴楼两昆仲】。
点定:改定文稿。《世说新语·文学》 :“魏朝封晋文王(司马昭)为公,备礼九锡,……司空郑冲驰遣信就阮籍求文。籍时在袁孝尼(准)家,宿醉扶起,书札为之,无所点定,乃写付使,时人以为神笔。”
愧怍:指惭愧。《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音问:音讯;书信。
客岁:去年。
笺:民国顾燮光挽谢君仲琴:
硕画记河渠,水利永留君子泽;
高风仰园绮,客星遽陨少微光。
梁敬錞 (1893—1984),字和钧。福建闽侯人,历史学家。北京大学法学学士、英国伦敦大学经济学院硕士,1968年获台湾中华学术院硕士。长期投身高等教育,曾任北京大学、北京朝阳大学、司法讲习所教授。曾应聘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纽约圣若望大学研究教授。去台前曾涉足政界。任职于司法部,最高法院。后转任宁夏、甘肃财政厅厅长,抗战时任驻美战时物资供应委员会秘书长。去台后致力史学,曾任“中央研究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总统府”国策顾问、“国史馆”顾问、“中央研究院”近代史通信研究员。1948年侨居美国,专事研究中国现代史。1968年赴台湾定居,任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1984年3月6日在台北病逝。著有《欧战全史》《在华领事裁判权论》《辛亥革命》《九一八事变史述》《史迪威事件》等。
正义:正确的或本来的意义。《后汉书·桓谭传》上疏:“屏群小之曲说,述五经之正义。”后人注释经史,多有以“正义”为书名者,如唐孔颖达等有《五经正义》等。
麟经:传说孔子作《春秋》,绝笔于获麟,后因称春秋为《麟经》。
槎浮:乘筏泛游。此处应指渡海赴台。
信史:纪事真实可信的史籍。
鸿庑: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逸民列传·梁鸿传》:“(梁鸿)后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此处应为切姓。
客星:《后汉书·严光传》:“(光武帝)复引光入,论道旧故,……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座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后用为喻指东汉隐士严光的典故。
陈民耿:初名登昊,族祖为螺江太傅陈宝琛,福建福州人,为梁敬錞英伦留学时期的同学,先后在北京法政,南京,中央,山东,青岛各大学为专职或兼职教授。去台后历任师大,淡江,东吴各校教授。
晤谭:会面交谈。
冲襟:旷淡的胸怀。
闽侯:闽侯(hòu)县,福建省福州下辖县。
陈仲经:见【寿联58.寿陈先生迟庄琴楼两昆仲】。
点定:改定文稿。《世说新语·文学》 :“魏朝封晋文王(司马昭)为公,备礼九锡,……司空郑冲驰遣信就阮籍求文。籍时在袁孝尼(准)家,宿醉扶起,书札为之,无所点定,乃写付使,时人以为神笔。”
愧怍:指惭愧。《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音问:音讯;书信。
客岁:去年。
笺:民国顾燮光挽谢君仲琴:
硕画记河渠,水利永留君子泽;
高风仰园绮,客星遽陨少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