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注释
樗蒲格序 北宋 · 文同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四
李习之有《五木经》,余常爱其叙所以为樗蒲之用者,始末皆具。
然其戏最古,世之人罕有能作之者。
故曰木、曰马、曰关、曰矢之类,雕镂彩饰,短长钜细,曾莫识其制度矣。
忠牧夏公守豳,暇日,出其家所藏先帝之赐者,为其僚属讲而行之,于是尽晓习之之说也如此。
独所异者,卢白、雉犊、开塞、塔秃、撅枭之外,复加进退二采,盖使其投无一或虚者焉。
又以秃为黑、以枭为鸡者,疑语近尔。
马融张华皆云:老子,为此戏。《楚辞》有呼白之语,《周史》载掷卢之事。臧质刘毅何尚之高光宗之徒,皆以是而立善名也。乃知士君子者,亦无害留意于此。彼王戎王洪之墨黩,鲍泉萧望之泥嗜,掠恶取祸,固宜所鄙焉。嘉祐二年丁酉仲冬十有三日新平官舍序。(《丹渊集》卷二五。)/:原作「或」,据库本改。
尚州行状后宋希奎。乃是教授宋赞哉之祖。而曾为大丘府使。) 明 · 赵宪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出处: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二
达城曾是昔贤临,见子难堪感旧心。
李杜宣为梁冀忤,赵胡何但泪沾襟。
按:李固杜乔之下狱。为其欲立清河王蒜也。门生王调贯械上书。赵承等要鈇锧诣阙通诉。太后诏赦之。及出狱。京师韨里。皆称万岁。梁冀闻之大惊。畏其终为己害。乃更奏前事。长史吴祐争之。不从。从事中郎马融。为作章表谓日。李公之罪。成于卿手。李公若诛。卿何面目视天下人。怒入室。亦径去。逐死狱中。临命。与胡广赵戒广司徒司空。书曰。梁氏迷谬。公等曲从。汉家衰徵。从此始矣。公等受主厚禄。颠而不扶。后之良史。岂有所私。身已矣。于义得矣。复何言哉。广悲惭。长叹流挮。使人胁杜乔使自引决。不听。收系之。亦死狱中。当其三大臣之被祸。权奸威焰。炽于朝著。中学一会之罢。两司前躯。相落后。密旨之驰。急于傅令。而白老抗章。白书就狱。则在卿列。独有权拨力言大臣之冤。在谏职。独有罗世缵力救白老之罪。时与权仲虚同约者。不免乎观望却立。李掌令天启曾以驳芑而窜死宁海。宋执义希奎曾主公议而谪于高山。彼其观望却立者。犹不自丧其良心。目睹善类之剥丧。岂不为广,戒之长叹流涕哉。惟其失于可言之几。以致忠贤之丧。而邦国几乎杌隉。有臣如是。君父何赖。是以。其时徐上舍师雍以圆点居泮。与其乡友书日。芑,衡当国。百龄要功。某仗马。拨独抏疏。草野危言。其亦刚哉。然而权奸得志未数十年。而罪著恶极。无所容于天地之间。,李俱有后嗣。而宋最寿考。卒蒙宽放。徜徉于州府间。大兵,尚州俱有遗爱。孝友忠贞之人。信乎天与之福。而赵孟之力。所不能夺矣。世之私弄邦权。求以福人威人者。尚监玆哉。
黄鹤楼赋① 明 · 任家相
 出处:黄鹤楼志·艺文·文赋·明代、黄鹤楼集卷中
维黄鹄之迤逦兮,蟠鄂渚而饮江②。
郁兹之杰构兮,表荆之名邦③。
奠崇墉以为基兮,跨层榭以为房④;
造太紫以为宇兮,架虹蜺以为梁⑤。
栾栌矗叠,甍牖奕张,藻井旖旎,罘罳高骧⑥。
控压三楚,延眺八荒⑦。
缅文伟之蜕化,伟荀瑰之仙寮⑧。
咸鹤轩以蜚举,胥游憩而逍遥⑨。
胡沽客之谲诳,市辛酿而招邀⑩。
岩叟兮铁笛,弄明月兮落梅⑾。
火枣传而实繁,金桃迸而石开⑿。
洵仙真之灵迹,历千古之劫灰⒀。
其上则名石镜阁号奇章⒁。
仙祠攸跻,遗像相羊⒂。
台余涌月之字,岩镌静春之藏⒃。
树参差而峍兀,石隐嶙以磅磄⒄。
烟霞出入于窔奥,禽鹿驯扰于朝阳⒅。
其下则头陀故寺,简栖妙碣⒆。
龟趺漫漶而既湮,鸿藻联翩而犹揭⒇。
漭岷峡之巨浸,导洞庭之洪波21。
吞云梦之八九,束汉沔之陂陀22。
滮滮磕磕,澶澶𣸏𣸏23。
粘天浴日,孕蛟蕃鼍24。
挂高帆兮摇曳,棹大艑兮峨𡶅25。
佩感交甫之遘,璧归穆满之遗26。
眷蘅皋而揽缬,睇鲛馆(下缺十四行,凡二百二十四字)27仪之叹音。
孙吴夏口之筑,景宗曲水之城28。
怅霸图之安在,恍陵谷之互更29。
至若证响循声,获羽衣之黄鸟30;
睎光望气,剖鱼腹之青铜31。
屡骇闻而佹见,志齐谐而难穷32。
盖岳阳僻处于巴丘,制不殊乎伧父33;
仲宣缥缈于荆南,迹犹同乎寓公34。
孰若兹之敞烺宏丽,名都称雄35,依林峦而非寂,邻嚣尘而不讧也36。
且其经营丹艧兮,人巧备极37。
帡幪护呵兮,神工是职38。
在世皇之末造兮,阳九偶值39。
豫章之良材兮,天吴漼㳁40。
班倕兮运斤,离朱兮削墨41。
拓故宇之栋隆,藉废宫以雕饬42。
遂不日而奄成,掩灵光之赫赩43。
占氛察祲,玄览独舒于南戒44;
时纪事,人文永夸于绝代45。
匪土木之视侈,同守邦之重器46。
晴云烟景,崔颢岂尽其品题47;
粉壁新图,李白何由而捶碎48。
聊含毫而缀彩,摭寓目之梗概49。
【校注】 (1)《黄鹤楼集》题下原注:“万历甲午文宗试诸广文拟作。”万历甲午,为万历二十二年(1594)。俞文宗,未详。明代提学文宗李日华《官制备考》: “提学,称大文宗,大宗师。”也泛指试官明时两京俱置提学,以御史充之,又以按察使副使佥事为各省之提督学道巡察学政。广文,明代称儒学教官为广文。作者时任婺源教谕。 (2)黄鹄:指黄鹄山。迤 :曲折连绵。江淹《哀千里赋》:“崭岩生岸,迤 成迹。” (3)郁:盛。表:卓立,特出。 (4)奠:定。崇墉:《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崇墉冈连以岭属,朱阙岩岩而双立。”张铣注:“崇,高;墉,墙也。”层榭:《楚辞·招魂》: “层台累榭,临高山些。”洪兴祖补注:“《说文》曰:台,观四方而高者。榭,台有屋也。” (5)太紫:太微星与紫微星之宫。《文选·班固〈西都赋〉》:“据坤灵之正位,仿太紫之圆方。”刘良注:“谓学太微、紫微星宫,以为规矩。”宇:屋檐。 (6)栾栌:柱首承托栋梁之木,曲木为栾,直木为栌。《文选·左思〈魏都赋〉》:“栾栌叠施。”李善注:“然栾栌一也,有曲直之殊耳。”甍牖:屋脊和窗。奕张:高张,盛张。《尔雅·释诂》:“奕,大也。”《广雅·释训》:“奕奕,盛也。”藻井:《文选·张衡〈西京赋〉》:“蒂倒茄于藻井。”薛综注:“藻井,当栋中交木方为之,如井干也。”即绘有文彩状如井干形的天花板。罘罳:交疏透孔的窗棂。程大昌《雍录》:“罘罳者,镂木为之,其中疏通,可以透明,或为方空,或为连锁,其状扶疏,故曰罘罳。”高骧:犹高举。《文选·左思〈西都赋〉》:“列棼橑以布翼,栋桴而高骧。” (7)控压:控制。白居易《论孙璹张奉国状》:“控压陇蜀”。延眺:远望。《新唐书·韦弘机传》:“天子乃登洛北绝岸,延眺良久,叹其美。”八荒:八方极远之地。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有席捲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8)缅:追想,远怀。文伟:即费祎。蜕化:谓蜕去凡骨,羽化登仙。孟郊终南山下作》:“因思蜕骨人,化作飞仙。”荀瑰:瑰,一作“环”,字叔玮,一作叔伟,又作叔,传其游黄鹤楼遇仙,随仙驾鹤而去。仙寮:犹仙屋,仙居。 (9)咸:皆,都。轩:车驾。“鹤轩”,犹言驾鹤。蜚举:即飞举。蜚,通“飞”。胥:皆,都。 (10)沽客:原作“估客”,误,径改。沽客,沽酒之客。《论语·乡党》: “沽酒、市脯,不食。”陆德明释文:“沽,买也。”谲诳:怪诞不经。市:买。辛酿:谓辛氏之酒。此二句指辛氏沽酒,道士造饮的传说。 (11)繄:助词,表语气。岩叟:指吕洞宾为其名。落梅:即笛中曲《落梅花》。 (12)火枣:仙枣,指黄鹤楼仙枣亭的传说。金桃句:相传吕仙尝鬻黄鹄山下石壁旁,食之甚甘,可治腹疾,而人多为妻子购之,鲜遗其父母者,吕仙怒而举掷之,痕留石上。《武昌府志·古迹》:“仙桃迹在黄鹄矶上,有三桃迹。” (13)洵:亦作“恂”,诚然,的确。仙真:仙人,真人,谓得道成仙之人。劫灰:《三辅黄图》卷四:“(武帝初穿池得黑土。帝问东方朔,东方曰: ‘西域胡人知。’乃问胡人,胡人曰:‘劫烧之余灰也。’”佛教本指世界毁灭时劫火的馀灰,后遂指乱世之馀。李贺秦王饮酒》:“劫灰飞尽古今平。” 此谓黄鹤楼古迹历千载沧桑而至今尚存。 (14)奇章:奇章阁,与石镜亭相邻,在黄鹄山顶,黄鹤楼后。相传为唐牛僧孺宴饮之处。牛于敬宗朝,进封奇章郡公,随即出为武昌节度使镇江夏五年。 (15)攸跻:攸,居所 ; 跻,升,登。《诗·小雅·斯干》:“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君子攸跻。”朱熹集传:“跻,升也。…… 盖其堂之美如此,而君子之所升以听事也。”相羊:即徜徉,漫游、徘徊之意。《楚辞·离骚》:“聊逍遥以相羊。”王逸注:“逍遥,相羊,皆游也。”也作“相佯”。《后汉书·张衡传》引《思玄赋》:“会帝轩之未归兮,怅相佯而延伫。” 李贤注:“相佯,犹徘回也。” (16)涌月:台名。在黄鹤楼旁,奇章亭附近。明时仅存一石,杂草莽间,上刻“涌月台”三字,书法遒美,几至剥蚀。台名“涌月”,取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句意。静春:疑为阁名,旧志未载。 (17)峍兀:高耸突出之貌,亦作“硉兀”。兀,原作“杌”,径改。隐嶙:原作“隐磷”,径改。高峻貌。《文选·潘岳〈西征赋〉》:“裁坡岮以隐嶙。” 李善注:“隐嶙,绝起貌。”磅磄:同“磅唐”。广大之貌。《文选·马融〈长笛赋〉》:“骈田磅唐。”李善注:“磅唐,广大盘礴也。” (18)窔奥:原作“窔 ”,误,径改。幽深之处。《淮南子·道应》:“此犹光乎日月而载列星,阴阴之所行,四时之所生,其比夫不名之地,犹窔奥也。” 驯扰:顺服。《文选·祢衡鹦鹉赋〉》:“矧禽鸟之微物,能驯扰以安处。” 李善注:“驯,顺也。《汉书音义》应劭曰:‘扰,驯也。’”朝阳:《诗·大雅·卷阿》:“梧桐矣,于彼朝阳。”朱熹集传:“山之东曰朝阳。” (19)简栖王巾之字。王巾(?—505)字简栖南朝梁琅玡临沂(今属山东)人。仕齐官至郢州从事、征南记室。曾作《头陀寺碑》,文词巧丽,为世所重。妙碣即指此碑。 (20)龟趺:刻作龟形的碑座。漫漶:模糊不可辨别。苏轼《风翔八观·东湖》:“图书已漫漶,犹复访侨郯。”湮:埋没。鸿藻:雄伟的文辞。《文选·班固东都赋〉》:“铺鸿藻,信景铄。”联翩:形容连续不断。陆机《文赋》:“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 揭:显。 (21)漭:《文选·宋玉高唐赋〉》:“涉漭漭,驰苹苹。”李善注:“漭漭:水广远貌。”岷峡:岷江之峡。郑震郢州南楼》:“浪涛江汉出岷峡,洞庭云梦天共流。”巨浸:大水。《庄子·逍遥游》:“大浸稽天而不溺。” (22)汉沔:指汉水。汉水上游亦称沔水。《书·禹贡》:“浮于潜,逾于沔。”孔安国传:“汉上曰沔。”陂陀:倾斜而下,也作“陂陀”“陂陁”。 (23)滮滮:水流貌。《文选·左思吴都赋〉》:“滮滮涆涆。” 刘良注:“皆水流貌。”磕磕:水声。《文选·左思吴都赋〉》:“濞焉汹汹,隐焉磕磕。”李善注:“皆水声也。”澶澶:水漫流貌。《集韵·翰韵》:“澶,漫也,纵也。” :沾湿,湿润。同“𣸏”。《说文·水部》:“𣸏,渐湿也。” (24)蕃:生息,繁殖。《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男女同姓,其不蕃。” 鼍:一名鼍龙,俗称猪婆龙,或称扬子鳄。 (25)棹:划水行船曰棹。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原误作“掉”,径改。艑:一种大船。《一切经音义》卷一:“吴船曰艑,晋船曰舶,长二十丈,载六七百人是也。”峨𡶅: 原作“岢”,误,径改。《字汇·山部》:“ 峨,山貌。”此为高耸之意。 (26)遘:遇。《文选·曹植〈洛神赋〉》:“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李善注引《神仙传》:“切仙一出游于江滨,逢郑交甫交甫不知何人也,目而挑之,女遂解佩与之。交甫行数步,空怀无佩,女亦不见。”穆满周穆王名满昭王之子。《艺文类聚·宝玉部下》:“《穆天子传》曰:天子宾于西王母,乃执白圭璧以见之。”又,梁吴筠《檄江神责周穆王璧》曰:“昔穆王南巡,自徂闽,遗我文璧。”遗,给予,赠予。 (27)蘅皋:长香草之泽。《文选·曹植〈洛神赋〉》:“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李善注:“蘅,杜蘅也 ; 皋,泽也。”揽缬:当作“揽撷”,犹挹取。鲛馆:鲛人所居之馆。张华《博物志》:“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郭璞《江赋》:“渊客筑室于岩底,鲛人构馆于悬流。” (28)孙吴夏口:见白居易《行次夏口先寄李大夫》诗下注。景宗句:《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七云:“曹公城,在(江夏)县东北二里。梁武帝起义,遣将曹景宗所筑。”“景宗曲水之城”,即指曹公城。曹景宗字子野梁武帝时郢州刺史。《梁书》《南史》均有传。又《太平寰宇记》:“邵陵王纶为(武昌太守,雅好宾客,乐诗酒,尝慕王右军兰亭流觞曲水之兴,故效之(指修曲水池)。”此不称“曹公城”,而称“曲水之城”,盖将曹景宗萧纶事混为一谈。 (29)恍:忽然。刘伶酒德颂》:“兀然而醉,恍尔而醒。”陵谷:《诗·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后以喻世事之变化。《后汉书·杨赐传》:“冠履倒易,陵谷代处。……殆哉之危,莫过于今。” (30)证:征,验。“证响循声”,谓顺其声响而求之。羽衣:指仙道之人。黄鸟:指黄鹤,而非《山海经》所载轩辕之山或巫山之黄鸟。本集《黄鹤楼杂记》引《述异传》云:“荀叔伟,名瑰,事母孝,妙道术,游黄鹤楼,望西南有物,飘然而来,乃一羽衣虹裳驾鹤而至者。鹤止户侧,仙者就席,宾主款对。已而辞去,跨鹤腾空,眇然烟灭。” (31)睎:望。青铜:古以青铜铸镜,故称镜为青铜唐罗隐《伤华发》: “青铜不自见,只拟老他人。”本集《黄鹤楼杂记》:“元相国稹(原作祯,误)之镇江也,尝秋夕登黄鹤,遥望汉江之滨,有光若残星,乃令人棹(原作擢,误)小舟至江,所询渔者,云适获一鲤。其人携鲤而来,登楼,命剖之,腹中得古镜二,如钱大,面背相合,背双龙,鳞鬣髯爪悉具。既磨莹,愈有光耀。公宝之,常置箱中。相国终,镜亦亡去。” (32)佹:同“诡”,奇异。齐谐:《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 (33)岳阳:指岳阳楼巴丘汉时下隽县三国吴改为丘陵县,自晋以后因之。今湖南岳阳。伧父:谓粗陋,鄙贱。 (34)仲宣三国魏王粲字。曾依荆州刘表,不得志,登楼作赋以抒忧。后世遂称王粲所登之楼为仲宣荆南:指荆州。《文选·陆机〈辨亡论〉》: “吴武烈皇帝,慷慨下国,电发荆南。”张铣注:“坚起兵于荆州,故云荆南也。” 寓公:本指仕宦之寄居他乡者,此喻仲宣如寓公所居,殊无体制。 (35):明貌。 (36)嚣尘:指闹市。讧:《增韵》:“讧,乱也。” (37)经营:建造。《诗·大雅·灵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丹艧:《书·梓材》:“唯其涂丹艧。”孔颖达疏:“艧是彩色之名,有青色者,有朱色者。” (38)帡幪:帷幄,帐幕。在旁曰帡,在上曰幪。此处喻环绕、屏障。护呵:谓守护。李商隐骊山有感》:“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莲房。” (39)世皇:指明世宗。末造:犹末世,末期。“世皇之末造”,指世宗嘉靖末年。阳九:指灾年和厄运。偶:遇,与“值”同义。綦毋潜若耶溪》: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黄鹤楼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曾遭火焚。“阳九偶值”,即指此。 (40)倏:疾速。豫章:木名。樟类。《左传》哀公十六年:“抉豫章以杀人而后死。”杜预注:“豫章,大木。”天吴:水神。《山海经·海外东经》:“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其为兽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青黄。” 漼㳁:水流貌。《广韵·贿韵》:“漼,水深貌。”《集韵·职韵》:“㳁,湢㳁,水流貌。”据本集《黄鹤楼杂记》,黄鹤遭火焚后,至穆宗隆庆四年(1570), “父老请治楼而难其材。适有二漂江中,人牵挽之不可得。闻于官,郡守吴公令设祭江浒,木自浮至”,遂用以营治鹤楼。故云“天吴漼㳁”。 (41)班倕:《后汉书·崔骃传》引《慰志赋》:“应规矩之淑质兮,过班倕而裁之。”李贤注:“公输班,鲁人也。倕,舜时为共工之官。皆巧人也。” 喻指巧匠。斤:斧。离朱:《庄子·骈拇》:“青黄黼黻之煌煌,非乎,而离朱是已。”《孟子·离娄》作“离娄”。汉赵岐注:“离娄者,古之明目者,盖以为黄帝之时人也。……离朱,即离娄也,能视于百步之外,见秋毫之末。” 墨:绳墨。木工用来校正曲直的墨斗线。据本集《黄鹤楼杂记》,隆庆四年(1570)至江中获二楠木后,即开始重建。“匠人某者,偃卧楼址,精思三日夜,而始运斤成焉”。 (42)宇:屋宇。栋隆:《易·大过》:“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 孔颖达疏:“下得其拯,犹若所居屋栋隆起,不必下桡。”指屋梁高大厚实。藉:借。饬:整治。 (43)奄:犹尽。掩:尽,遍。灵光:神异之光。赫赩:犹赫赫,红光辉耀之貌。原作“赫 ”,误,径改。 (44)氛祲:皆预示不祥的凶气。《国语·楚语》:“台不过望氛祥。”杜预注:“凶气为氛,吉气为祥。”《左传》昭公十五年:“吾见赤黑之祲,非祭祥也,丧氛也。” 玄览:《老子》:“涤除玄览,能无疵。”河上公注:“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事,故谓之玄览也。”南戒:即南界,犹南方。戒,通“界”。《新唐书·天文志一》:“天下山河之象存乎两戒。” (45)人文:《易·贲》:“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孔颖达疏:“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此谓黄鹤楼为礼仪文化之冠。绝代:久远的年代。郭璞《尔雅序》:“总绝代之离词,辨同实而殊号者也。” (46)匪:通“非”。谓黄鹤楼之成,其意不在夸示土木之奢华。重器:宝器。《礼记·少仪》:“不訾重器。”郑玄注:“重,犹宝也。”指黄鹤楼。 (47)晴云二句:指崔颢所作《黄鹤楼》诗。 (48)粉壁二句:李白《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诗云:“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芬菲。” (49)聊:且。缀彩:指作文。摭:拾取。寓目:观看,过目。繁钦《与魏文帝笺》:“寓目阶庭,与听斯调。”指登楼所见。梗概:大略,大概。张衡东京赋》:“不能究其精详,故粗为宾言其梗概如此。” 本赋作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为集中写作年代最晚的一篇,也是集中残缺最严重的一篇(多达十四行,凡二百二十四字)。赋中,作者大力铺排黄鹤楼的壮丽景色、历史故事、陈迹以及种种美妙动人的神话传说,结尾部分叙及黄鹤楼嘉靖末遭灾被焚,隆庆中重建之事,以及本赋的写作动机。据《湖广武昌府志》载,黄鹤楼万历十七年遭受过一次火灾,然本赋并未言及,盖未酿成大灾之故。
依韵和弼卿夫子留别之作(1) 晚清 · 费墨娟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一声笛破碧空烟,报道先生讲筵2。
雪意诗情黄叶地3,离愁别恨白云天。
席分荀令4香犹渥5,才愧琼莲教岂偏6?
安得归帆长不挂,传经绛帐自年年7。
注:(1) 留别:以诗文作纪念赠给离别的人。唐杜牧《赠张祜》:“数篇留别我,羞杀李将军。” (2) 撤讲筵:即停办书塾。见203首“解馆”注。 (3) 黄叶地:宋范仲淹《苏幕遮怀旧》:“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4) 荀令:即荀彧三国曹操的谋士。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官至汉侍中,守尚书令。因其任尚书令,后人敬称他为“荀令君”。传说他曾得异香,用以熏衣,馀香三日不散。《太平御览》卷七○三引晋习凿齿襄阳记》:“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唐白居易《奉和裴令公新成午桥庄绿野堂即事》:“花妒谢家荀令。”唐李商隐韩翃舍人即事》:“桥南荀令过,十里送衣香。” (5) 渥:浓厚。唐钱起《和李员外扈驾幸温泉宫》:“遥羡枚皋扈仙跸,偏承霄汉渥恩浓。” (6) 琼莲:指明代才女沈琼莲明弘治年间孝宗沈琼莲入宫,试诗赋,兼问经史,深加赞赏,不以宫妾遇之,呼为女学士。其诗《明诗综》有载。她所创作的《宫词》云:“香雾蒙蒙罩碧窗,青灯的的灿银釭。内人何处教吹管,惊起庭前鹤一双。”又,其《送弟就试春官》云:“自出辞家入禁闱,人间天上两依稀。朝随凤辇趋青琐,夕捧鸾书入紫薇。银烛烧残空有泪,玉钗敲断竟无归。年年望汝题金榜,同补山龙上衮衣。” (7) 绛帐:《后汉书马融传》:“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后因以“绛帐”为师门、讲席之敬称。唐李商隐《过故崔兖海宅与崔明秀才话旧》:“绛帐恩如昨,乌衣事莫寻。”
附:弼卿夫子留别之作
乍展丝罗一幅烟(1) ,恼听短笛唱当筵。
惯裁苏锦描风月(2) ,又织孙云(3) 补漏天(4) 。
辉映绛纱(5) 经不坠(6) ,才高柳絮爱因偏(7) 。
青由蓝出何堪笑(8) ?况属香闺女少年。
注:(1) “乍展”句:这句是说费墨娟像是一幅烟霞绚丽的画卷才刚刚展开。
(2) 苏锦:苏州出产的丝织品。
(3) 孙云:即“天孙云锦”,由天上的织女织出的云锦。天孙:即织女星。《史记天官书》:“婺女,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唐司马贞索隐:“织女,天孙也。”宋董嗣杲《删旧稿感赋》:“搜剔造化鬼神凭,天孙云锦可织出。”这里比喻费墨娟能写出好文章。
(4) 漏天:多雨、久雨。宋苏轼广州蒲涧寺》:“千章古木临无地,百尺飞涛泻漏天。”这里比喻费墨娟能纠正和弥补他人立论的错漏。
(5) 绛纱:犹绛帐。唐刘禹锡《送赵中丞自司金外郎转官参山南令狐仆射幕府》:“相府开油幕,门生逐绛纱。”
(6) 不坠:不丧失。《书酒诰》:“今惟殷坠厥命。”孔传:“今惟殷纣无道,坠失天命。”宋王禹偁监察御史朱府君墓志铭》:“文学政事,不坠家法。”这句是说费墨娟对于经典能融会贯通而不失其意。
(7) 柳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之侄女谢道蕴有文才,天雪骤,谢安问:“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曰:“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蕴曰:“未若絮因风。”谢安笑乐。后遂以“柳絮”为典指才女。这句是说因为费墨娟有咏絮之才,所以对她自然要偏爱一些。
(8) 青由蓝出: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语出《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后因以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寿贺教授仲烈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学有成,,书无价,敌羊裙,清望允孚,匪阿私好;
门以外,谢六驺,陔之南,萃三凤,老怀弥适,宜致修龄。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贺其燊(1903——1982)字仲烈江西永新人。一生从事教育、财政金融工作,贺其燊1949年台湾。曾任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国立”中兴大学、私立东吴大学、“中国文化大学”及实践家政治经济专科学校教授,兼国民党中央党部设计考核委员.中央信托局副局长等职。著名经济学家。中央信托局系国民政府金融体系重要机构之一,成立于1934年,由中央银行负责筹备创立,总局设于上海。由于该局与央行关系密切,当时被称为“行局一家”,专门为政府办理信托保险与官方采购等业务。1949年国民政府迁往台北,中央信托局总局随行,业务限于购料、易货、储运与保险。其后扩大范围到办理军保等项。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马融才高,学问渊博,是当世的通家。教授辅导学生,常以千计。……常坐高堂,挂红纱帐,前面教生,后有女乐。弟子按次传授,很少有进入室内的。现在“”指通儒的书斋或儒者传业授徒之所。出自《后汉书》卷六十上〈马融列传上}。
羊裙:《南史·羊欣传》:“欣长隶书。年十二时,王献之吴兴太守,甚知爱之。欣尝夏月着新绢裙昼寝,献之见之,书裙数幅而去。”唐张怀瓘《书断》卷中:“着白绢裙,昼眠,子敬乃书其裙及带。觉欢乐,遂宝之,后以上朝廷。”后因以“羊裙”为文人间相互雅赏爱慕之典。
孚:为人所信服:深孚众望。
六驺:《周官》:天子马六种,六种别有驺,故知六驺。
陔之南:《南陔》,古时笙诗篇名。 《诗·小序》:“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有其义而亡其辞。”仪礼乡饮酒礼:“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乐南陔白华华。”晋束广微()《补亡》诗:“循彼南陔,言采其。”后引用为人子侍养父母的意思。
三凤:比喻同时以才华见称的三个人。所指随文而异。唐薛元敬少与收及收族兄德音齐名,时人谓之河东三凤(《旧唐书·薛收传》)。太仓张泰陆釴陆容三人有才名,号娄东三凤(《明史·张泰传》)。
笺:句式结构在联语中较为罕见,且节奏跳跃,生动有趣,足见法无常法。
洪立法委员炎秋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绛帐树清声,人望所归,遂以谠言参国是;
青箱承旧业,父书能读,固知文学本家传。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作者原注】十年前,识炎秋教授于高闱阅卷之时,承以其尊翁弃生先生骈体文见贻,风格雅近北江,真可谓海东麟凤也。
洪炎(1899——1980)原名槱字炎秋,笔名苏芸台湾早期作家。192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升入本科教育系,1929年毕业。在北大求学的洪炎受教于沈尹默、朱希祖、周作人等,毕业论文〈日本帝国主义下的台湾教育},发表于商务出版《教育杂志》第二十三卷第九号,是少数北京大学毕业且在该校任教的台湾人,极力鼓吹「大学教育应为全民开放」与「用人为贤」之主张。光复之前在北大及北师大教书。1946年6月返台,先后在省立台湾师范学院(今师范大学)任教,后调为台中师范学校(今台中师范学院)校长。二二八事变时,曾遭受波及,旋获政府特赦。1948年8月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1948年10月主办《国语日报》创刊。洪先生长期任职国语日报社达三十余年之久。1969年起担任立法委员1980年3月14日,因脑溢血病逝于台大医院,享年82岁。
绛帐:指师门、讲席之敬称。典出《后汉书》卷六十上〈马融列传上}。
谠言:正直之言,慷慨之言。《汉书》新注卷一百·叙传第七十:“上乃喟然叹曰:‘吾久不见班生,今日复闻谠言!’”
国是:国家大计。犹言国事。 汉刘向《新序·杂事》二:“愿相国与诸侯士大夫共定国是,寡人岂敢以褊国骄民哉!”
青箱:《宋书·王淮之传》:“曾祖彪之,尚书令。……彪之博闻多识,练悉朝仪。自是家世相传,并谙江左旧事,缄之青箱。世人谓之王氏青箱学。”后为世传家学之典。
父书能读:洪出身台湾鹿港世家,名秀才洪弃生之子,自幼受父亲影响,汉文根基相当札实。
高闱:此处应是对考场、试院的称谓。
翁弃生先生洪弃生(1866~1928)台湾著名古典诗人,谱名攀桂,学名一枝,字月樵
北江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祖籍安徽歙县。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
笺:李篁仙欧阳太宜人 联:
有子能读父书,当禁署挥毫,管谅怀前日苦;
将母尚劳王事,正乡闾养志,菊篱惊报朔风寒。
挽巴壶天教授之母薛太夫人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令子奉安仁板舆,克抒孝思,使绝裾远游者愧;
诸生季长绛帐,须知教泽,自鸣机课读中来。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巴壶天(1904——1987)名东瀛字壶天号玄庐安徽滁县人。为中华学术院哲士。少颖慧,读书有妙悟,文采斐然,博极群典。历任安徽省秘书贵州省民政厅主任秘书湖南省秘书长等职。成惕轩作有《玄庐剩稿序》《艺海微澜》。
巴壶天曾任考试院襄试委员,为成氏同事。巴壶天有诗《奉和惕轩“委员”壬辰高闱巡视台北试场之作》《次韵惕轩“委员”一九七八高闱记事》。成氏有骈文《<艺海微澜>序》。
安仁: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字安仁
板舆:古代一种用人抬的代步工具,多为老人乘坐。《北堂书钞·晋诸公赞》:“傅枢以足疾逊位,不许,乘板舆上殿。”
安仁板舆:晋潘安仁)《闲居赋》:“微雨新晴,六合清朗,太夫人乃御版舆,升轻轩,远览王畿,近周家园。”六臣本作“板舆”。后常用作官吏在任奉养父母的典故。
孝思:孝亲之思。
绝裾远游者:绝,断。裾,衣襟。西晋末,刘琨温峤江南劝说司马睿即帝位。当时兵荒马乱,温峤之母崔氏担心儿子的安危,极力阻止。但温峤以国家大计为重,依然扯断母亲拉着的衣襟而去。后来,崔氏病亡,温峤被战乱所阻无法回家葬母,十分痛悔。《世说新语·尤悔》:“温公)初受刘司空)使劝进,母崔氏固驻之,绝裾而去。”
季长绛帐:后汉马融字季长)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绛帐指红色帐帷。见《后汉书·马融传》。后因用绛帐作为师长或讲座的代称。
鸣机:开动机杼。谓识布。
课读:谓进行教学活动,传授知识。清昭连《啸亭续录·张夫子》:“公独处萧寺中,聚徒课读。”
鸣机课读:清代蒋士铨有《鸣机夜课图记》,作者蒋士铨年幼时,其父宦游在外,全赖母亲教养。母亲一边纺纱织布,一边教他读书。蒋士铨长大成人,感念母亲辛劳,请南昌老画师为其母画像,图成,题为“鸣机夜课图”,并作《鸣机夜课图记》,详细记录了作图原因及过程。
笺:李篁仙黄虎卿观察
与君同谱,廿载而还,相逢鄂渚春风,蓦地凄凉蒿里曲;
有母在堂,八旬以上,无那广陵秋雨,孤魂依奉板舆归。
赠佚名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押灰韵
谢灵运平生几两屐郑康成一饮三百杯。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谢灵运(385年—433年)原名公义字灵运,以字行于世,小名客儿世称谢客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旅行家。
平生几两屐晋阮孚,性好屐,尝自蜡屐,并慨叹说:“未知一生当着几量屐!”。后以“阮家”泛指木屐。后遂用“蜡屐、”等指对常物爱之过甚的癖好。此处联系前文亦指谢公谢灵运(385~433)登山时穿的一种木鞋。鞋底安有两个木齿,上山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便于走山路。
郑康成郑玄(127年——200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省潍坊市)人,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大师
一饮三百杯:《世说新语·文学》“郑玄马融门下”刘孝标注引《郑玄别传》:“袁绍,及去,饯之城东。欲必醉,会者三百余人,皆离席奉觞,自旦及莫,度饮三百余杯,而温克之容,终日无怠。”后谓痛饮为一饮三百杯。
笺:清代倪星垣集句对联:
平生当著几两屐
会须一饮三百杯。
民国六十二年元旦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国步日新,仁不忧,智不惑,勇不惧;
瀛湄春好,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民国六十二年:公元1973年
国步:国家的命运。步,时运。 出自《诗•大雅•桑柔》:“于乎有哀,国步斯频。”
仁不忧,智不惑,勇不惧:《论语·宪问》:“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瀛湄:海岸。
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中庸》的右第二十八章。原文是「今天下,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程氏注解:「今,子思自谓当时也,,辙迹之度。伦,次序之体。三者皆同。言天下统一也。
笺:
1.可视为半集句联。
2.清代章华张百熙联:
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复三代教育宏规,遗烈犹存,黄金合铸鸱夷子
行同伦、书同文、车同轨,创万国交通主义,功名未竟,绛帐空悲马季长